CN106305692A - 多用途吓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用途吓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05692A
CN106305692A CN201510389750.7A CN201510389750A CN106305692A CN 106305692 A CN106305692 A CN 106305692A CN 201510389750 A CN201510389750 A CN 201510389750A CN 106305692 A CN106305692 A CN 1063056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rd
piece
hole
ring
multipurp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897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鸣
张鸣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Weif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Weif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Weifang Power Supply Co of State Grid Shando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51038975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05692A/zh
Publication of CN106305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56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用途吓鸟装置,包括固定安装杆号牌的下环,下环边侧固设有竖直延伸的侧板,侧板上沿上下方向排列有若干侧孔,侧孔为间隔设置的两列,还包括与电力门型塔杆上登梯的主杆卡装配合的U形抱箍,抱箍两端与对应的侧孔插装配合,抱箍两端螺接有侧螺母,下环上端固设有顶板,顶板上安装有与固定连接电力门型塔杆和登梯的连接件锁紧配合的锁紧装置。优点效果是:结构合理,体积小巧,对电力配送无影响,安装方便、快速,无需在塔杆上打孔,固定牢靠,能全天候对飞鸟具有驱离作用,驱鸟效果长久有效且拆卸维护方便。

Description

多用途吓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用途吓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输电线路长度也逐年增加。使用电杆、塔杆作为输电线的架设装置是所有架设结构中结构最简单、成本最低、工期最短的。其中,塔杆由于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搭建快速、成型结构稳定、抗拉抗风抗腐蚀能力强等优点,在输电线路架设中已被广泛使用。
塔杆虽然给电力输送提供了可靠的支撑,但是随着夏季的来临,塔杆也给鸟类筑巢繁殖带来了便利。电力塔杆结构稳定、高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且适合筑巢的支撑点也较多。鸟类筑巢后不但缩短了线路安全距离,鸟巢附近的排泄物也降低了电力设备的绝缘等级,极易引起线路短路事故,严重的会引发大面积停电事故。
采用有效的驱鸟措施,防止鸟类活动引起输电线路故障,保障电网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是电力部门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目前来看,常用的驱鸟方式主要有几种:声音驱鸟、光驱鸟、风力驱鸟、超声波驱鸟。其中,声音驱鸟器是利用实现存储的老鹰等叫声,进行恐吓飞鸟,使飞鸟不能降落,缺点在于短期使用有效,长期使用时,飞鸟习惯叫声将不再惧怕,失去了驱鸟器的作用。超声波驱鸟器是一种需要电源供电的电力驱鸟器,适用于电力线路、输电铁塔、变电站等地方的驱鸟,其缺点在于只对部分鸟类有效且体积庞大,不适合在电杆、塔杆上使用。光驱鸟只适合白天使用,而风力驱鸟则适合在有风的天气使用效果最佳。
上述驱鸟器一般都是安装在电杆横担上方使用,但是对于电力系统的门型塔杆,很多鸟儿都喜欢在塔杆横梁和其下方绝缘子之间进行筑巢,传统驱鸟器对此种筑巢的鸟类没有驱鸟效果。电力塔杆的搭建高度较高且要求具有极强的支撑强度,传统驱鸟器在安装时一般都要求在安装位置进行钻孔安装,这在电力塔杆上是绝对不允许的,因此急需一种能在电力塔杆上安装且驱鸟效果好的驱鸟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体积小巧,对电力配送无影响,安装方便、快速,无需在塔杆上打孔,固定牢靠,能全天候对飞鸟具有驱离作用,驱鸟效果长久有效且拆卸维护方便的多用途吓鸟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多用途吓鸟装置的结构特点是:包括上端尖下端粗的锥盖,锥盖上均布有上下贯通的锥盖孔,锥盖下方通过对接装置对接有上端粗下端细的锥管,锥管下部设有与绝缘子串上部连接横担卡装配合的卡槽,锥管内环设有上口大下口小的漏斗,漏斗内安装有入口粗出口细的锥形集风管,入口同时贯通漏斗外侧壁和锥管的外侧壁,出口贯通漏斗的内侧壁设置且斜向下朝向卡槽下部弯曲设置,锥管外周设有与门型塔杆的横梁锁紧配合的锁紧装置。
本多用途吓鸟装置是通过多重驱鸟结构来实现结构合理,体积小巧,对电力配送无影响,安装方便、快速,无需在塔杆上打孔,固定牢靠,能全天候对飞鸟具有驱离作用,驱鸟效果长久有效且拆卸维护方便的。
多重驱鸟结构主要是指在本专利中包含多种驱鸟结构,其中第一种驱鸟结构包括锥盖和锥管,锥盖和锥管通过对接装置安装在一起。锥盖为上端尖下端粗的锥形, 不能为飞鸟提供可靠的支撑点,因此飞鸟在锥盖上难以立足,更不能筑巢,这样就起到了驱离飞鸟的作用。锥盖上均布有锥盖孔,锥盖孔贯通锥盖内外侧面设置,因此,在下雨天,雨水会通过锥盖孔流入锥盖,并通过下方的锥管向下流出。锥管为轴向上下设置的管体,锥管的上端口较粗通过对接装置与锥盖较粗的下端口对接,因此流入锥盖的雨水会顺势流入锥管内。锥管下端口比锥管上端口要细,这样设置主要有两个作用,一个作用是没有向外延伸的突出部,也就不能给飞鸟提供立足和筑巢的支撑,也就起到了驱鸟作用。另一个作用是将收集的从锥盖流入的雨水集中起来,然后通过其下端口集中排放。因为本专利是安装在门型塔杆上使用的,位置设置在绝缘子串上方的横梁上,因此,当锥管将雨水集中向下排泄时,将正好排泄在绝缘子串上方。这样,对于未筑成功的巢,湿滑的绝缘子串将导致筑巢失败或阻碍鸟儿继续筑巢,对于鸟儿在门型塔杆的横梁和绝缘子串上端之间已经筑好的巢,将会在下雨天受到雨水的冲刷,也就会迫使鸟儿换地方筑巢,也就起到了驱离飞鸟的作用,从根本上避免了鸟儿在绝缘子上留下排泄物,也就保证了绝缘子的绝缘安全。在本专利中,锥盖上均布的锥盖孔的孔径是比较小的,因此真正通过锥盖孔流入锥管的雨量是很少的,大部分雨水斗顺着锥盖外壁流走了。锥管的真正作用是将流入锥盖的雨水沿其内壁呈环形集中向下排放。因为本专利是安装在绝缘子串上方与绝缘子串上下对应设置的,因此锥管下端口也与绝缘子串顶部的瓷片上下对应设置,而绝缘子串的瓷片和门型塔杆横梁之间正好是鸟儿筑巢的重点位置,所以当锥管将雨水沿其内壁呈环形集中向下排放时,雨水正好落在鸟儿筑巢的位置。持续不断的精确定向滴水,将使鸟儿的巢潮湿不堪,也就会迫使鸟儿换地方筑巢,也就起到了驱离飞鸟的作用。在本专利中,锥管内环设有若干漏斗,漏斗上端口比下端口要大得多,漏斗具有收集从锥盖孔流下的雨水的作用。因此,漏斗除了下端口向下流水外,其他部分具有遮挡从锥盖孔流下的雨水的作用,这样本专利既可以对绝缘子串的中心柱体和金属件进行遮风挡雨以保证绝缘性,又可以对绝缘子串的瓷片部分进行雨水冲刷以达到驱鸟目的。
第二种驱鸟结构包括设置在漏斗中的集风管,集风管在漏斗内大致横向设置。集风管具有两个端口,即入口和出口。为方便叙述,将漏斗靠近绝缘子串的一侧称为内侧,对应的侧壁称为内侧壁,将远离绝缘子串的一侧也即与锥管贴紧设置的一侧称为外侧,对应的侧壁称为外侧壁。集风管的入口与漏斗的外侧壁和锥管的外侧壁对应贯通设置,这样外部大气就可以通过入口进入集风管。集风管的出口与漏斗内侧壁对应贯通设置,这样集风管就起到了横向连通锥管内外的作用。在本专利中,锥管出口向下弯曲设置,且锥管出口朝向卡槽下部设置。因为将卡槽卡装到门型塔杆的横担上时,横担位于卡槽上部,卡槽下部与绝缘子串上端对应设置,因此,在实际安装使用时,集风管出口是斜向下朝向绝缘子串上端设置的。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当外部有风时,弯曲的集风管会将风引导到绝缘子串上端,也即使风从上向下对站在绝缘子串瓷片上的飞鸟或鸟巢进行吹风,不但能将鸟巢沿瓷片向外吹动,起到自动清理鸟巢的作用,还起到了骚扰飞鸟、驱离飞鸟的作用。在本专利中,集风管的入口是大于出口设置的,因此集风管不但有对风导向作用,还具有集中风力、增强风力的作用,大大提高了驱鸟效果。因为漏斗是环设在锥管内的若干个,因此集风管也是环设在锥管内的若干个,也即无论风从哪个方向吹来,都会对站立在瓷片上的飞鸟或搭建在瓷片上的鸟巢具有扫除作用。
第三种驱鸟结构是前两种驱鸟结构的组合结构,是通过外观形象来恐吓飞鸟,从而达到驱鸟目的。从外观上看,锥形设置的锥盖类似于人们头戴的草帽,上粗下细设置的锥管则类似于人们的脑袋,贯通锥管外侧壁的集风管入口则类似于人们的“大眼睛”,贯通锥管设置的卡槽则类似于人们的“大嘴巴”,因此本专利从外观看就像一个非常逼真的人“脑袋”。如果与其下方上下延伸设置的绝缘子串相配合,那就是一个非常形象的“人”或“人体”。众所周知,鸟儿具有害怕人类的天性,本专利的第三种驱鸟结构就是利用鸟儿的这种天性来实现驱鸟的,该驱鸟作用不受天气、地形、时间和电源限制,全天候有效。
本专利的锥管外周设有锁紧装置,锁紧装置的主要作用是与门型塔杆的横梁锁紧配合。在需要安装本专利时,先将卡槽卡装到下方安装绝缘子的横担上,然后将锥管外周对齐门型塔杆的横梁,最后用锁紧装置锁紧即可,操作非常简单。
作为改进,入口上覆盖有栅栏,锥管上安装有风铃环,风铃环位于远离卡槽的两相邻入口的相邻侧部之间,风铃环下方挂装有风铃。
因为集风管入口比出口大得多,因此在入口上设置栅栏后可以起到防止飞鸟进入入口的作用,而且栅栏具有较大的空隙,可以方便外界的风顺利吹入集风管。门型塔杆的高度一般都设置的较高,在几十米左右,因此本专利在门型塔杆安装处的风力比地面风力大得多。在锥管上安装风铃环和风铃后,风会吹动风铃一直叮当作响,这样站在绝缘子瓷片上的飞鸟或者正在此处筑巢的的飞鸟会不堪其扰,因此,风铃的设置具有驱鸟作用。在本专利中,风铃环设置在两集风管入口之间,这两个入口都是远离卡槽设置的,因此,以卡槽为中心沿卡槽方向观看本专利时,“大眼睛”边侧的风铃就相当于“人”在耳朵戴上了两个“大耳坠”,使这个“人”更加形象、更加逼真,恐吓飞鸟的驱鸟效果更好。当以某个风铃为中心向本专利观看时,两个“大眼睛”之间的风铃就相当于人类的“嘴巴和鼻子”,因此从整体上看,本专利也是一个非常逼真的“脑袋”。也就是说,从本专利外周任意角度观看时,本专利在外观上都是一个“人”头部的形象。如果将本专利和其下方的绝缘子串视为一个整体,那就是一个比较形象的“人体”,具有极高的逼真度,也即具有极好的恐吓飞鸟效果和驱鸟效果。
作为改进,锥管内固设有位于卡槽上方上下贯通的内管,内管上套装有口部向下的管套,管套顶部安装有朝向内管的照明灯和喇叭,管套外周设有电路腔,电路腔内安装有蓄电池和在蓄电池供电下控制照明灯闪烁和喇叭间隔尖叫的控制器,锥盖外表面覆盖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充电电路向蓄电池充电。
在本专利中,内管固定安装在锥管内部,且内管位于卡槽上方,因此当本专利通过卡槽卡装到安装绝缘子串的横担上时,内管也就位于绝缘子串上方。内管外套装有管套,管套顶部安装有照明灯和喇叭,因此,当照明灯发光时,光线将通过内管向绝缘子串上部照射,也即向站立在绝缘子瓷片上的飞鸟或在绝缘子瓷片上筑巢的飞鸟照射。在夜晚时,相对于漆黑的黑夜而言,这种光线照射是非常强烈和刺眼的,也就使飞鸟不能得到正常休息,从而达到驱鸟目的。当这种光线照射是间隔的闪烁光线时,其驱鸟效果会更加明显。同样的,当喇叭工作鸣叫时,声音会通过内管空腔全部定向传向绝缘子瓷片上部,也即全部定向传向瓷片上站立的飞鸟或鸟巢中休息的飞鸟,显然这样的鸣叫会对飞鸟产生恐吓作用并使飞鸟不能得到充分休息,起到了破坏飞鸟正常生存环境的作用,具有较好的驱鸟效果。当这种鸣叫是一种尖锐的刺耳声或不规则声音时,驱鸟效果将更好。管套外周设有电路腔,电路腔内安装有蓄电池和在蓄电池供电下工作的控制器。控制器的主要作用时控制照明灯闪烁和控制喇叭间隔尖叫,这样可以增强照明灯和喇叭的驱鸟效果。锥盖外表面覆盖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充电电路向蓄电池充电。这样,在白天时,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充电电路对蓄电池充电。在夜晚时,控制器在蓄电池供电下控制照明灯和喇叭进行驱鸟。再到白天时,太阳能电池板再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周而复始,使本专利具有对飞鸟持续驱鸟的能力。
作为改进,所述对接装置包括环设在锥盖下端的上环,还包括环设在锥管上端与上环对应的下环,下环一端通过上铰轴与上环对应铰接在一起,下环另一端通过固定向上延伸的上螺柱与上环的上环孔对应插装在一起,上螺柱上拧紧有固定螺母。
本对接装置是利用铰接锁紧机构来实现锥盖和锥管的对接的。铰接锁紧结构主要包括设置下环一端的铰轴和设置在下环另一端的上螺柱。下环一端通过铰轴与上环对应端铰接在一起,这样上环就可以绕铰轴相对下环摆动,也即锥盖可以绕铰轴相对锥管摆动。上环另一端设有与上螺柱对应的上环孔,上螺柱上螺接有固定螺母。当锥盖扣合到锥管上后,拧紧固定螺母即可将锥盖和锥管固定锁紧在一起,使两者构成一体结构,操作非常简单。本对接装置可以很方便地将锥盖和锥管固定为一体结构,也可以通过松开固定螺母将两者相对分开,这样就可以对锥盖和锥管内的机构和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非常方便。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横梁为角钢,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固设在下环底部水平延伸的上平板,上平板后端垂直固设有向下延伸的纵板,纵板下部固设有与上平板上下平行间隔设置的下平板,上平板端部设有上孔,上孔内插装有上连螺栓,上平板和下平板之间形成容纳角钢的夹槽,下平板端部固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下延板,下延板上设有下延孔,下延孔内插装有下延螺栓,还包括能放入角钢与下平板所包围空腔的内置块,内置块包括上块和下块,上块上部固设有水平外延的上连块,上连块上设有与上孔上下对应的上连孔,下块外端固设有竖直下延的下连块,下连块上设有与下延孔对应的下连孔,上块和下块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上块通过连接件既可以相对下块水平移动又可以上下移动。
采用角钢作为门型塔杆的横梁是最常用的金具结构,在电力门型塔杆上应用很普遍。针对这种角钢横梁,本专利设计了有针对性的锁紧装置。本锁紧装置主要包括固设在纵板上的上平板和下平板,上平板和下平板都与纵板平面垂直设置,且上平板和下平板平行间隔设置,这样在上平板和下平板之间就形成一个空腔,即夹槽。夹槽的高度比角钢的高度稍高,以方便能将夹槽顺利、快速卡装到角钢上。夹槽的作用之一也就是盛装角钢。为方便叙述,将构成角钢的两个板面进行定义,水平设置的板面定义为平直板,竖直设置的板面定义为竖直板,将平直板和竖直板半包围的空间定义为内腔,并将平直板和竖直板半包围的一侧定义为内,将另一侧定义为外。在本多用途吓鸟装置中,上平板的长度要比下平板的长度长,这样设置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与角钢结构配合。在门型塔杆的设计中,角钢一般都是平直板在上竖直板在下设置,且使平直板水平设置,使竖直板竖直设置。因此,将上平板设置得比下平板长主要是为了使上平板能够配合平直板的宽度,并使下平板的长度能够配合竖直板的厚度。
在本多用途吓鸟装置中,还包括一件内置块,内置块的大小与角钢内腔相配合。当把本多用途吓鸟装置的夹槽卡装到角钢上时,角钢也就卡入夹槽中。此时,下平板、角钢的平直板、角钢的竖直板便围成了一个新内腔,内置块可以放入新内腔中。内置块的主要作用,是与上平板和下平板相配合实现对角钢平直板和竖直板的夹紧作用。
在本多用途吓鸟装置中,内置块包括一个上块和一个下块,上块与新内腔中上部配合,主要作用是与上平板配合实现对角钢的平直板的夹紧作用。下块与新内腔中下部配合,主要作用是与下平板配合实现对竖直板的夹紧作用。上块和下块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上块通过连接件既可以相对下块水平移动又可以上下移动。这样,当上块和下块通过连接件上下相向移动时就可以减小整个内置块的高度,也就可以顺利将内置块放入新内腔中,操作起来非常方便。
上块上部固设有水平向外延伸的上连块,上连块呈水平设置的平板状,上连块上设有上连孔。上平板端部设有上孔,上孔与上连孔上下对应设置。上孔和上连孔内插装有上连螺栓,上连螺栓的作用是将上连块和上平板固定连接在一起,也就是将上块和上平板固定连接在一起。因为角钢的平直板位于主上块和上平板之间,且上块和下块能够相对上下活动,所以当上连螺栓拧紧时,在不上拉下块的前提下,上块和上平板就将平直板固定夹持住。
下平板端部固设有下延板,下延板为竖直向下延伸的平板,下延板上设有下延孔。下块外端固设有向下延伸的下连块,下连块下部与下延板对应设置。当下块置于下平板上,下块内端顶在角钢竖直板上时,下连块也正好抵在下延板上。下连块上设有下连孔,下连孔与下延孔对应设置。下连孔和下延孔内插装有下延螺栓,下延螺栓的作用是将下连块和下延板连接在一起,也就是将将下块和下延板连接在一起。当下延螺栓将下连块紧固在下延板上时,由于下块和上块能够相对水平移动,所以在下连块的推动下,下块将角钢竖直板压紧在下环上,这样就起到了压紧角钢竖直板的作用。
通过上述分别对角钢平直板的夹紧和竖直板的夹紧,就实现了本多用途吓鸟装置与角钢的固定连接,也即实现了本专利与多用途吓鸟装置横梁的固定连接。由于上块和下块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因此在整体上角钢被本多用途吓鸟装置所包围,形成了包围锁紧结构。这种包围锁紧结构包括由上连螺栓实现的上锁紧结构和由下延螺栓实现的下锁紧结构,而这两种锁紧结构又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因此通过连接件的连接作用,两个锁紧结构具有相互辅助限位甚至夹紧的作用。也即上连螺栓通过连接件可以辅助下块实现对角钢竖直板的限位作用或相对夹紧作用,下延螺栓通过连接件可以辅助上块实现对角钢平直板的限位作用或相对夹紧作用。在使用中,即使上锁紧结构和下锁紧结构中的任一个锁紧结构由于风刮、雨淋影响而导致螺栓松动甚至脱落,由于两个锁紧结构的上述辅助作用,另一个锁紧结构也会保证下环与角钢连接的牢固性和可靠性。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件包括设在上块下部的上块孔,下块上部固设有与上块孔水平插装配合的下块柱,上块孔内径是下块柱直径的两倍,下块柱端部固设有防止下块柱从上块孔内脱出的限位盘。
在本连接件中,因为上块孔内径是下块柱直径的两倍,因此两者是明显的间隙配合,而且配合间隙非常大。这样,上块和下块就可以在下块柱径向上有一个自由活动空间,该活动空间的主要作用是在上连块与上平板夹紧配合时及下连块与下延板夹紧配合时,使上块和下块可以按照自己的夹紧方向自由移动,避免了在上述夹紧过程中下块夹紧角钢竖直板的动作与上块夹紧平直板的动作相互影响,因此保证了对角钢夹紧的可靠性。下块柱端部固设的限位盘比上块孔要大得多,因此可以起到防止下块柱从上块孔滑脱的作用,保证了两者连接的可靠性。
作为改进,所述上连螺栓按照固定帽朝上螺柱朝下依次插装在上孔和上连孔内,螺母拧紧在上连块下方的螺柱上,且螺柱下端与下平板上平板面平齐
在长期使用后,由于受到风刮、雨淋、鸟碰等振动影响,上连螺栓下部的螺母会松动甚至脱落。由于上连螺栓是按照固定帽(又称固定螺母块)朝上螺柱朝下的方式依次插如上孔和上连孔内并锁紧螺母的,因此,上连螺栓下部的螺母脱落后,由于受到上连螺栓固定帽的限位作用及固定帽和上连螺栓螺柱的重力作用,上连螺栓的螺柱会一直插装在上孔和上连孔内,除非受到一个从下向上的外力将螺柱推出上孔和锁紧孔,显然在自然条件下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当出现螺母脱落情况时,如果上块想要从夹槽内滑出只能从上平板和下平板之间横向平移出来,或者绕下块柱向下摆动。由于上连螺栓的螺杆依然插装在上连孔内,因此无论上述两种方式的哪种方式都不可能实现。又因为螺柱的长度使其下端与下平板上端面平齐,也即螺柱的长度很长,从根本上保证了自然力下螺柱不可能从锁紧孔内脱出,也就从根本上保证了上连螺栓对上块的定位作用,在下块的支撑下也就保证了上块对角钢的限位作用,特别是竖直方向的限位作用,也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本多用途吓鸟装置安装的可靠性。
作为改进,下延板下端固设有朝向纵板水平延伸的辅助底板,辅助底板中部固设有向上延伸的辅助侧板,辅助侧板上设有与插装在下延孔内下延螺栓的固定螺母块相平齐的V形槽,V形槽的槽底位于辅助底板上方。
因为辅助底板从下延板下端向纵板水平延伸,因此,下平板、下延板和辅助底板、下环围成一个空腔,为方便叙述,称为底腔。辅助底板中部固设有向上延伸的辅助侧板,因此辅助侧板将底腔在形式上(因为辅助侧板上端并未与下平板连接)大致分割为两个小空腔,为方便叙述,将靠近纵板的小空腔称为安装腔,将靠近下延板的小空腔称为固定腔。辅助侧板上设有V形槽,V形槽的尺寸和高度与下延螺栓插装进下延孔内时下延螺栓固定端固定螺母块(一般为正六边形)外周的V形边完全一致,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在插装下延螺栓时,可以先将下延螺栓放入底腔内,将下延螺栓的螺柱部分朝向下延孔,并使下延螺栓固定螺母块的V形边与V形槽对齐,然后将下延螺栓插入下延孔内并拧紧螺母即可;而当受到风吹雨淋及外界振动导致螺母脱落时,下延螺栓的固定螺母块位于固定腔内,且只有当固定螺母块与V形槽完全对齐时,固定螺母块才能在在轴向上从固定腔滑入安装腔,才能使下延螺栓从下连孔内完全脱出,才能导致下块对角钢的定位完全失效,而这种几率是非常低的,因此即使下延螺栓螺母脱落也能保证下块卡装在夹槽内,也就保证了下块对角钢的横向定位作用。为方便叙述,将下延螺栓固定螺母块的V形边与V形槽完全对应的状态称为理想状态或唯一状态。而将理想状态之外的状态,也即下延螺栓固定螺母块的V形边与V形槽不完全对应的状态,也即下延螺栓固定螺母块的V形边与V形槽高度不对应或角度不对应的状态称为限位状态或自然状态。因此只有在理想状态下,下延螺栓的固定螺母块才能滑过V形槽。在本专利中,V形槽的槽底要设置得比辅助底板高,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使辅助侧板和下延板形成一个盛装下延螺栓固定螺母块的凹槽,在下延螺栓末端的螺母松脱时,下延螺栓的重心会偏向固定螺母块一端,这样固定螺母块就会稍微向下偏移,从而脱离上述理想状态而进入上述凹槽中,这样只要不是人为移动,常规的风吹雨淋及飞鸟碰触都不会使下延螺母进入理想状态,受辅助侧板阻碍也就不会从凹槽内脱离出来,进一步保证了下连块和下延板的限位关系,也就保证了下块对角钢的可靠限位关系。
综上所述,采用这种结构的多用途吓鸟装置,结构合理,体积小巧,对电力配送无影响,安装方便、快速,无需在塔杆上打孔,固定牢靠,能全天候对飞鸟具有驱离作用,驱鸟效果长久有效且拆卸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专利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利用风力驱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利用雨水驱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开启状态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从卡槽方向观看的外观驱鸟效果图;
图6为本专利从风铃方向观看的外观驱鸟效果图;
图7为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上块、下块及连接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下延板、辅助底板、辅助侧板、V形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理想状态时下延螺栓未插入下延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理想状态时下延螺栓插入下延孔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自然状态时下延螺栓与V形槽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该多用途吓鸟装置包括上端尖下端粗的锥盖1,锥盖上均布有上下贯通的锥盖孔11,锥盖下方通过对接装置对接有上端粗下端细的锥管2,锥管下部设有与绝缘子串3上部连接横担4卡装配合的卡槽5,锥管内环设有上口大下口小的漏斗6,漏斗内安装有入口8粗出口9细的锥形集风管7,入口同时贯通漏斗外侧壁和锥管的外侧壁,出口贯通漏斗的内侧壁设置且斜向下朝向卡槽下部弯曲设置,锥管外周设有与门型塔杆的横梁10锁紧配合的锁紧装置。
本多用途吓鸟装置包含多种驱鸟结构,其中第一种驱鸟结构包括锥盖和锥管,锥盖和锥管通过对接装置安装在一起。锥盖为上端尖下端粗的锥形, 不能为飞鸟提供可靠的支撑点,因此飞鸟在锥盖上难以立足,更不能筑巢,这样就起到了驱离飞鸟的作用。锥盖上均布有锥盖孔,锥盖孔贯通锥盖内外侧面设置,因此,在下雨天,雨水会通过锥盖孔流入锥盖,并通过下方的锥管向下流出。锥管为轴向上下设置的管体,锥管的上端口较粗通过对接装置与锥盖较粗的下端口对接,因此流入锥盖的雨水会顺势流入锥管内。锥管下端口比锥管上端口要细,这样设置主要有两个作用,一个作用是没有向外延伸的突出部,也就不能给飞鸟提供立足和筑巢的支撑,也就起到了驱鸟作用。另一个作用是将收集的从锥盖流入的雨水集中起来,然后通过其下端口集中排放。因为本专利是安装在门型塔杆上使用的,位置设置在绝缘子串上方的横梁上,因此,当锥管将雨水集中向下排泄时,将正好排泄在绝缘子串上方。这样,对于未筑成功的巢,湿滑的绝缘子串将导致筑巢失败或阻碍鸟儿继续筑巢,对于鸟儿在门型塔杆的横梁和绝缘子串上端之间已经筑好的巢,将会在下雨天受到雨水的冲刷,也就会迫使鸟儿换地方筑巢,也就起到了驱离飞鸟的作用,从根本上避免了鸟儿在绝缘子上留下排泄物,也就保证了绝缘子的绝缘安全。在本专利中,锥盖上均布的锥盖孔的孔径是比较小的,因此真正通过锥盖孔流入锥管的雨量是很少的,大部分雨水斗顺着锥盖外壁流走了。锥管的真正作用是将流入锥盖的雨水沿其内壁呈环形集中向下排放。因为本专利是安装在绝缘子串上方与绝缘子串上下对应设置的,因此锥管下端口也与绝缘子串顶部的瓷片上下对应设置,而绝缘子串的瓷片和门型塔杆横梁之间正好是鸟儿筑巢的重点位置,所以当锥管将雨水沿其内壁呈环形集中向下排放时,雨水正好落在鸟儿筑巢的位置。持续不断的精确定向滴水,将使鸟儿的巢潮湿不堪,也就会迫使鸟儿换地方筑巢,也就起到了驱离飞鸟的作用。在本专利中,锥管内环设有若干漏斗,漏斗上端口比下端口要大得多,漏斗具有收集从锥盖孔流下的雨水的作用。因此,漏斗除了下端口向下流水外,其他部分具有遮挡从锥盖孔流下的雨水的作用,这样本专利既可以对绝缘子串的中心柱体和金属件进行遮风挡雨以保证绝缘性,又可以对绝缘子串的瓷片部分进行雨水冲刷以达到驱鸟目的。
第二种驱鸟结构包括设置在漏斗中的集风管,集风管在漏斗内大致横向设置。集风管具有两个端口,即入口和出口。为方便叙述,将漏斗靠近绝缘子串的一侧称为内侧,对应的侧壁称为内侧壁,将远离绝缘子串的一侧也即与锥管贴紧设置的一侧称为外侧,对应的侧壁称为外侧壁。集风管的入口与漏斗的外侧壁和锥管的外侧壁对应贯通设置,这样外部大气就可以通过入口进入集风管。集风管的出口与漏斗内侧壁对应贯通设置,这样集风管就起到了横向连通锥管内外的作用。在本专利中,锥管出口向下弯曲设置,且锥管出口朝向卡槽下部设置。因为将卡槽卡装到门型塔杆的横担上时,横担位于卡槽上部,卡槽下部与绝缘子串上端对应设置,因此,在实际安装使用时,集风管出口是斜向下朝向绝缘子串上端设置的。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当外部有风时,弯曲的集风管会将风引导到绝缘子串上端,也即使风从上向下对站在绝缘子串瓷片上的飞鸟或鸟巢进行吹风,不但能将鸟巢沿瓷片向外吹动,起到自动清理鸟巢的作用,还起到了骚扰飞鸟、驱离飞鸟的作用。在本专利中,集风管的入口是大于出口设置的,因此集风管不但有对风导向作用,还具有集中风力、增强风力的作用,大大提高了驱鸟效果。因为漏斗是环设在锥管内的若干个,因此集风管也是环设在锥管内的若干个,也即无论风从哪个方向吹来,都会对站立在瓷片上的飞鸟或搭建在瓷片上的鸟巢具有扫除作用。
第三种驱鸟结构是前两种驱鸟结构的组合结构,是通过外观形象来恐吓飞鸟,从而达到驱鸟目的。从外观上看,锥形设置的锥盖类似于人们头戴的草帽,上粗下细设置的锥管则类似于人们的脑袋,贯通锥管外侧壁的集风管入口则类似于人们的“大眼睛”,贯通锥管设置的卡槽则类似于人们的“大嘴巴”,因此本专利从外观看就像一个非常逼真的人“脑袋”。如果与其下方上下延伸设置的绝缘子串相配合,那就是一个非常形象的“人”或“人体”。众所周知,鸟儿具有害怕人类的天性,本专利的第三种驱鸟结构就是利用鸟儿的这种天性来实现驱鸟的,该驱鸟作用不受天气、地形、时间和电源限制,全天候有效。
本专利的锥管外周设有锁紧装置,锁紧装置的主要作用是与门型塔杆的横梁锁紧配合。在需要安装本专利时,先将卡槽卡装到下方安装绝缘子的横担上,然后将锥管外周对齐门型塔杆的横梁,最后用锁紧装置锁紧即可,操作非常简单。
入口上覆盖有栅栏12,锥管上安装有风铃环13,风铃环位于远离卡槽的两相邻入口的相邻侧部之间,风铃环下方挂装有风铃14。因为集风管入口比出口大得多,因此在入口上设置栅栏后可以起到防止飞鸟进入入口的作用,而且栅栏具有较大的空隙,可以方便外界的风顺利吹入集风管。门型塔杆的高度一般都设置的较高,在几十米左右,因此本专利在门型塔杆安装处的风力比地面风力大得多。在锥管上安装风铃环和风铃后,风会吹动风铃一直叮当作响,这样站在绝缘子瓷片上的飞鸟或者正在此处筑巢的的飞鸟会不堪其扰,因此,风铃的设置具有驱鸟作用。在本专利中,风铃环设置在两集风管入口之间,这两个入口都是远离卡槽设置的,因此,以卡槽为中心沿卡槽方向观看本专利时,“大眼睛”边侧的风铃就相当于“人”在耳朵戴上了两个“大耳坠”,使这个“人”更加形象、更加逼真,恐吓飞鸟的驱鸟效果更好。当以某个风铃为中心向本专利观看时,两个“大眼睛”之间的风铃就相当于人类的“嘴巴和鼻子”,因此从整体上看,本专利也是一个非常逼真的“脑袋”。也就是说,从本专利外周任意角度观看时,本专利在外观上都是一个“人”头部的形象。如果将本专利和其下方的绝缘子串视为一个整体,那就是一个比较形象的“人体”,具有极高的逼真度,也即具有极好的恐吓飞鸟效果和驱鸟效果。
锥管内固设有位于卡槽上方上下贯通的内管15,内管上套装有口部向下的管套16,管套顶部安装有朝向内管的照明灯17和喇叭18,管套外周设有电路腔19,电路腔内安装有蓄电池20和在蓄电池供电下控制照明灯闪烁和喇叭间隔尖叫的控制器21,锥盖外表面覆盖有太阳能电池板22,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充电电路23向蓄电池充电。在本专利中,内管固定安装在锥管内部,且内管位于卡槽上方,因此当本专利通过卡槽卡装到安装绝缘子串的横担上时,内管也就位于绝缘子串上方。内管外套装有管套,管套顶部安装有照明灯和喇叭,因此,当照明灯发光时,光线将通过内管向绝缘子串上部照射,也即向站立在绝缘子瓷片上的飞鸟或在绝缘子瓷片上筑巢的飞鸟照射。在夜晚时,相对于漆黑的黑夜而言,这种光线照射是非常强烈和刺眼的,也就使飞鸟不能得到正常休息,从而达到驱鸟目的。当这种光线照射是间隔的闪烁光线时,其驱鸟效果会更加明显。同样的,当喇叭工作鸣叫时,声音会通过内管空腔全部定向传向绝缘子瓷片上部,也即全部定向传向瓷片上站立的飞鸟或鸟巢中休息的飞鸟,显然这样的鸣叫会对飞鸟产生恐吓作用并使飞鸟不能得到充分休息,起到了破坏飞鸟正常生存环境的作用,具有较好的驱鸟效果。当这种鸣叫是一种尖锐的刺耳声或不规则声音时,驱鸟效果将更好。管套外周设有电路腔,电路腔内安装有蓄电池和在蓄电池供电下工作的控制器。控制器的主要作用时控制照明灯闪烁和控制喇叭间隔尖叫,这样可以增强照明灯和喇叭的驱鸟效果。锥盖外表面覆盖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充电电路向蓄电池充电。这样,在白天时,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充电电路对蓄电池充电。在夜晚时,控制器在蓄电池供电下控制照明灯和喇叭进行驱鸟。再到白天时,太阳能电池板再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周而复始,使本专利具有对飞鸟持续驱鸟的能力。
所述对接装置包括环设在锥盖下端的上环24,还包括环设在锥管上端与上环对应的下环25,下环一端通过上铰轴26与上环对应铰接在一起,下环另一端通过固定向上延伸的上螺柱27与上环的上环孔28对应插装在一起,上螺柱上拧紧有固定螺母29。本对接装置是利用铰接锁紧机构来实现锥盖和锥管的对接的。铰接锁紧结构主要包括设置下环一端的铰轴和设置在下环另一端的上螺柱。下环一端通过铰轴与上环对应端铰接在一起,这样上环就可以绕铰轴相对下环摆动,也即锥盖可以绕铰轴相对锥管摆动。上环另一端设有与上螺柱对应的上环孔,上螺柱上螺接有固定螺母。当锥盖扣合到锥管上后,拧紧固定螺母即可将锥盖和锥管固定锁紧在一起,使两者构成一体结构,操作非常简单。本对接装置可以很方便地将锥盖和锥管固定为一体结构,也可以通过松开固定螺母将两者相对分开,这样就可以对锥盖和锥管内的机构和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非常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梁为角钢30,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固设在下环底部水平延伸的上平板31,上平板后端垂直固设有向下延伸的纵板32,纵板下部固设有与上平板上下平行间隔设置的下平板33,上平板端部设有上孔34,上孔内插装有上连螺栓35,上平板和下平板之间形成容纳角钢的夹槽36,下平板端部固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下延板37,下延板上设有下延孔38,下延孔内插装有下延螺栓39,还包括能放入角钢与下平板所包围空腔的内置块40,内置块包括上块41和下块42,上块上部固设有水平外延的上连块43,上连块上设有与上孔上下对应的上连孔44,下块外端固设有竖直下延的下连块45,下连块上设有与下延孔对应的下连孔46,上块和下块通过连接件47连接在一起,上块通过连接件既可以相对下块水平移动又可以上下移动。
采用角钢作为门型塔杆的横梁是最常用的金具结构,在电力门型塔杆上应用很普遍。针对这种角钢横梁,本专利设计了有针对性的锁紧装置。本锁紧装置主要包括固设在纵板上的上平板和下平板,上平板和下平板都与纵板平面垂直设置,且上平板和下平板平行间隔设置,这样在上平板和下平板之间就形成一个空腔,即夹槽。夹槽的高度比角钢的高度稍高,以方便能将夹槽顺利、快速卡装到角钢上。夹槽的作用之一也就是盛装角钢。为方便叙述,将构成角钢的两个板面进行定义,水平设置的板面定义为平直板,竖直设置的板面定义为竖直板,将平直板和竖直板半包围的空间定义为内腔,并将平直板和竖直板半包围的一侧定义为内,将另一侧定义为外。在本多用途吓鸟装置中,上平板的长度要比下平板的长度长,这样设置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与角钢结构配合。在门型塔杆的设计中,角钢一般都是平直板在上竖直板在下设置,且使平直板水平设置,使竖直板竖直设置。因此,将上平板设置得比下平板长主要是为了使上平板能够配合平直板的宽度,并使下平板的长度能够配合竖直板的厚度。
在本多用途吓鸟装置中,还包括一件内置块,内置块的大小与角钢内腔相配合。当把本多用途吓鸟装置的夹槽卡装到角钢上时,角钢也就卡入夹槽中。此时,下平板、角钢的平直板、角钢的竖直板便围成了一个新内腔,内置块可以放入新内腔中。内置块的主要作用,是与上平板和下平板相配合实现对角钢平直板和竖直板的夹紧作用。
在本多用途吓鸟装置中,内置块包括一个上块和一个下块,上块与新内腔中上部配合,主要作用是与上平板配合实现对角钢的平直板的夹紧作用。下块与新内腔中下部配合,主要作用是与下平板配合实现对竖直板的夹紧作用。上块和下块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上块通过连接件既可以相对下块水平移动又可以上下移动。这样,当上块和下块通过连接件上下相向移动时就可以减小整个内置块的高度,也就可以顺利将内置块放入新内腔中,操作起来非常方便。
上块上部固设有水平向外延伸的上连块,上连块呈水平设置的平板状,上连块上设有上连孔。上平板端部设有上孔,上孔与上连孔上下对应设置。上孔和上连孔内插装有上连螺栓,上连螺栓的作用是将上连块和上平板固定连接在一起,也就是将上块和上平板固定连接在一起。因为角钢的平直板位于主上块和上平板之间,且上块和下块能够相对上下活动,所以当上连螺栓拧紧时,在不上拉下块的前提下,上块和上平板就将平直板固定夹持住。
下平板端部固设有下延板,下延板为竖直向下延伸的平板,下延板上设有下延孔。下块外端固设有向下延伸的下连块,下连块下部与下延板对应设置。当下块置于下平板上,下块内端顶在角钢竖直板上时,下连块也正好抵在下延板上。下连块上设有下连孔,下连孔与下延孔对应设置。下连孔和下延孔内插装有下延螺栓,下延螺栓的作用是将下连块和下延板连接在一起,也就是将将下块和下延板连接在一起。当下延螺栓将下连块紧固在下延板上时,由于下块和上块能够相对水平移动,所以在下连块的推动下,下块将角钢竖直板压紧在下环上,这样就起到了压紧角钢竖直板的作用。
通过上述分别对角钢平直板的夹紧和竖直板的夹紧,就实现了本多用途吓鸟装置与角钢的固定连接,也即实现了本专利与多用途吓鸟装置横梁的固定连接。由于上块和下块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因此在整体上角钢被本多用途吓鸟装置所包围,形成了包围锁紧结构。这种包围锁紧结构包括由上连螺栓实现的上锁紧结构和由下延螺栓实现的下锁紧结构,而这两种锁紧结构又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因此通过连接件的连接作用,两个锁紧结构具有相互辅助限位甚至夹紧的作用。也即上连螺栓通过连接件可以辅助下块实现对角钢竖直板的限位作用或相对夹紧作用,下延螺栓通过连接件可以辅助上块实现对角钢平直板的限位作用或相对夹紧作用。在使用中,即使上锁紧结构和下锁紧结构中的任一个锁紧结构由于风刮、雨淋影响而导致螺栓松动甚至脱落,由于两个锁紧结构的上述辅助作用,另一个锁紧结构也会保证下环与角钢连接的牢固性和可靠性。
所述连接件包括设在上块下部的上块孔48,下块上部固设有与上块孔水平插装配合的下块柱49,上块孔内径是下块柱直径的两倍,下块柱端部固设有防止下块柱从上块孔内脱出的限位盘50。在本连接件中,因为上块孔内径是下块柱直径的两倍,因此两者是明显的间隙配合,而且配合间隙非常大。这样,上块和下块就可以在下块柱径向上有一个自由活动空间,该活动空间的主要作用是在上连块与上平板夹紧配合时及下连块与下延板夹紧配合时,使上块和下块可以按照自己的夹紧方向自由移动,避免了在上述夹紧过程中下块夹紧角钢竖直板的动作与上块夹紧平直板的动作相互影响,因此保证了对角钢夹紧的可靠性。下块柱端部固设的限位盘比上块孔要大得多,因此可以起到防止下块柱从上块孔滑脱的作用,保证了两者连接的可靠性。
所述上连螺栓按照固定帽朝上螺柱朝下依次插装在上孔和上连孔内,螺母拧紧在上连块下方的螺柱上,且螺柱下端与下平板上平板面平齐。在长期使用后,由于受到风刮、雨淋、鸟碰等振动影响,上连螺栓下部的螺母会松动甚至脱落。由于上连螺栓是按照固定帽(又称固定螺母块)朝上螺柱朝下的方式依次插如上孔和上连孔内并锁紧螺母的,因此,上连螺栓下部的螺母脱落后,由于受到上连螺栓固定帽的限位作用及固定帽和上连螺栓螺柱的重力作用,上连螺栓的螺柱会一直插装在上孔和上连孔内,除非受到一个从下向上的外力将螺柱推出上孔和锁紧孔,显然在自然条件下这种情况是不可能的。当出现螺母脱落情况时,如果上块想要从夹槽内滑出只能从上平板和下平板之间横向平移出来,或者绕下块柱向下摆动。由于上连螺栓的螺杆依然插装在上连孔内,因此无论上述两种方式的哪种方式都不可能实现。又因为螺柱的长度使其下端与下平板上端面平齐,也即螺柱的长度很长,从根本上保证了自然力下螺柱不可能从锁紧孔内脱出,也就从根本上保证了上连螺栓对上块的定位作用,在下块的支撑下也就保证了上块对角钢的限位作用,特别是竖直方向的限位作用,也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本多用途吓鸟装置安装的可靠性。
下延板下端固设有朝向纵板水平延伸的辅助底板51,辅助底板中部固设有向上延伸的辅助侧板52,辅助侧板上设有与插装在下延孔内下延螺栓的固定螺母块53相平齐的V形槽54,V形槽的槽底位于辅助底板上方。因为辅助底板从下延板下端向纵板水平延伸,因此,下平板、下延板和辅助底板、下环围成一个空腔,为方便叙述,称为底腔。辅助底板中部固设有向上延伸的辅助侧板,因此辅助侧板将底腔在形式上(因为辅助侧板上端并未与下平板连接)大致分割为两个小空腔,为方便叙述,将靠近纵板的小空腔称为安装腔,将靠近下延板的小空腔称为固定腔。辅助侧板上设有V形槽,V形槽的尺寸和高度与下延螺栓插装进下延孔内时下延螺栓固定端固定螺母块(一般为正六边形)外周的V形边完全一致,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在插装下延螺栓时,可以先将下延螺栓放入底腔内,将下延螺栓的螺柱部分朝向下延孔,并使下延螺栓固定螺母块的V形边与V形槽对齐,然后将下延螺栓插入下延孔内并拧紧螺母即可;而当受到风吹雨淋及外界振动导致螺母脱落时,下延螺栓的固定螺母块位于固定腔内,且只有当固定螺母块与V形槽完全对齐时,固定螺母块才能在在轴向上从固定腔滑入安装腔,才能使下延螺栓从下连孔内完全脱出,才能导致下块对角钢的定位完全失效,而这种几率是非常低的,因此即使下延螺栓螺母脱落也能保证下块卡装在夹槽内,也就保证了下块对角钢的横向定位作用。为方便叙述,将下延螺栓固定螺母块的V形边与V形槽完全对应的状态称为理想状态或唯一状态。而将理想状态之外的状态,也即下延螺栓固定螺母块的V形边与V形槽不完全对应的状态,也即下延螺栓固定螺母块的V形边与V形槽高度不对应或角度不对应的状态称为限位状态或自然状态。因此只有在理想状态下,下延螺栓的固定螺母块才能滑过V形槽。在本专利中,V形槽的槽底要设置得比辅助底板高,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使辅助侧板和下延板形成一个盛装下延螺栓固定螺母块的凹槽,在下延螺栓末端的螺母松脱时,下延螺栓的重心会偏向固定螺母块一端,这样固定螺母块就会稍微向下偏移,从而脱离上述理想状态而进入上述凹槽中,这样只要不是人为移动,常规的风吹雨淋及飞鸟碰触都不会使下延螺母进入理想状态,受辅助侧板阻碍也就不会从凹槽内脱离出来,进一步保证了下连块和下延板的限位关系,也就保证了下块对角钢的可靠限位关系。

Claims (8)

1.一种多用途吓鸟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上端尖下端粗的锥盖(1),锥盖(1)上均布有上下贯通的锥盖孔(11),锥盖(1)下方通过对接装置对接有上端粗下端细的锥管(2),锥管(2)下部设有与绝缘子串(3)上部连接横担(4)卡装配合的卡槽(5),锥管(2)内环设有上口大下口小的漏斗(6),漏斗(6)内安装有入口(8)粗出口(9)细的锥形集风管(7),入口(8)同时贯通漏斗(6)外侧壁和锥管(2)的外侧壁,出口(9)贯通漏斗(6)的内侧壁设置且斜向下朝向卡槽(5)下部弯曲设置,锥管(2)外周设有与门型塔杆的横梁(10)锁紧配合的锁紧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吓鸟装置,其特征是:入口(8)上覆盖有栅栏(12),锥管(2)上安装有风铃环(13),风铃环(13)位于远离卡槽(5)的两相邻入口(8)的相邻侧部之间,风铃环(13)下方挂装有风铃(1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用途吓鸟装置,其特征是:锥管(2)内固设有位于卡槽(5)上方上下贯通的内管(15),内管(15)上套装有口部向下的管套(16),管套(16)顶部安装有朝向内管(15)的照明灯(17)和喇叭(18),管套(16)外周设有电路腔(19),电路腔(19)内安装有蓄电池(20)和在蓄电池(20)供电下控制照明灯(17)闪烁和喇叭(18)间隔尖叫的控制器(21),锥盖(1)外表面覆盖有太阳能电池板(22),太阳能电池板(22)通过充电电路(23)向蓄电池(20)充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用途吓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对接装置包括环设在锥盖(1)下端的上环(24),还包括环设在锥管(2)上端与上环(24)对应的下环(25),下环(25)一端通过上铰轴(26)与上环(24)对应铰接在一起,下环(25)另一端通过固定向上延伸的上螺柱(27)与上环(24)的上环孔(28)对应插装在一起,上螺柱(27)上拧紧有固定螺母(29)。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用途吓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横梁(10)为角钢(30),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固设在下环(25)底部水平延伸的上平板(31),上平板(31)后端垂直固设有向下延伸的纵板(32),纵板(32)下部固设有与上平板(31)上下平行间隔设置的下平板(33),上平板(31)端部设有上孔(34),上孔(34)内插装有上连螺栓(35),上平板(31)和下平板(33)之间形成容纳角钢(30)的夹槽(36),下平板(33)端部固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下延板(37),下延板(37)上设有下延孔(38),下延孔(38)内插装有下延螺栓(39),还包括能放入角钢与下平板所包围空腔的内置块(40),内置块(40)包括上块(41)和下块(42),上块(41)上部固设有水平外延的上连块(43),上连块(43)上设有与上孔(34)上下对应的上连孔(44),下块(42)外端固设有竖直下延的下连块(45),下连块(45)上设有与下延孔(38)对应的下连孔(46),上块(41)和下块(42)通过连接件(47)连接在一起,上块(41)通过连接件(47)既可以相对下块(42)水平移动又可以上下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用途吓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7)包括设在上块(41)下部的上块孔(48),下块(42)上部固设有与上块孔(48)水平插装配合的下块柱(49),上块孔(48)内径是下块柱(49)直径的两倍,下块柱(49)端部固设有防止下块柱(49)从上块孔(48)内脱出的限位盘(5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用途吓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螺栓(35)按照固定帽朝上螺柱朝下依次插装在上孔(34)和上连孔(44)内,螺母拧紧在上连块(43)下方的螺柱上,且螺柱下端与下平板上平板面平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用途吓鸟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延板(37)下端固设有朝向纵板(32)水平延伸的辅助底板(51),辅助底板(51)中部固设有向上延伸的辅助侧板(52),辅助侧板(52)上设有与插装在下延孔(38)内下延螺栓(39)的固定螺母块(53)相平齐的V形槽(54),V形槽(54)的槽底位于辅助底板(51)上方。
CN201510389750.7A 2015-07-06 2015-07-06 多用途吓鸟装置 Pending CN1063056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89750.7A CN106305692A (zh) 2015-07-06 2015-07-06 多用途吓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89750.7A CN106305692A (zh) 2015-07-06 2015-07-06 多用途吓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5692A true CN106305692A (zh) 2017-01-11

Family

ID=57726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89750.7A Pending CN106305692A (zh) 2015-07-06 2015-07-06 多用途吓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05692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05691A (zh) * 2015-07-06 2017-01-11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 新式门型塔杆驱鸟器
CN106305693A (zh) * 2015-07-06 2017-01-11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 电力驱鸟器
CN106305702A (zh) * 2015-07-06 2017-01-11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 多功能驱鸟器
CN111263584A (zh) * 2017-08-31 2020-06-09 埃科莱布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鸟类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05691A (zh) * 2015-07-06 2017-01-11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 新式门型塔杆驱鸟器
CN106305693A (zh) * 2015-07-06 2017-01-11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 电力驱鸟器
CN106305702A (zh) * 2015-07-06 2017-01-11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潍坊供电公司 多功能驱鸟器
CN111263584A (zh) * 2017-08-31 2020-06-09 埃科莱布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鸟类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CN111263584B (zh) * 2017-08-31 2022-04-12 埃科莱布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鸟类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05692A (zh) 多用途吓鸟装置
CN204742364U (zh) 门型塔杆驱鸟器
CN106305702A (zh) 多功能驱鸟器
CN105220844A (zh) 带有太阳能集热器的栏杆及其安装方法
CN207555392U (zh) 一种用于风景园林的高效照明路灯
CN210016573U (zh) 一种多功能的城市治安监控杆
CN103669955B (zh) 一种适合野外安装的数据采集和应急公共广播立杆系统
CN205664082U (zh) 一种输电线路铁塔监控用万向支架
CN106305693A (zh) 电力驱鸟器
CN106305691A (zh) 新式门型塔杆驱鸟器
CN106337595A (zh) 门型塔杆驱鸟器
CN106332866A (zh) 强效吓鸟器
CN203669461U (zh) 一种安装方便且稳定性好的监控杆
CN203550075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的安全防护装置
CN104762899B (zh) 一种围栏立柱连接件
CN205025120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防护栏立柱
CN210460174U (zh) 一种园林护栏
CN104499724B (zh) 临边防护栏
CN209261345U (zh) 一种可拆卸隔离护栏
CN103557567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的安全防护装置
CN106016568A (zh) 一种双向通风口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106612473A (zh) 一种新型全天候户外传声器系统
CN220341958U (zh) 一种电缆桥架的旋转扣锁
CN212565119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进行监管装置
CN210396596U (zh) 一种环保型安防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