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04401A - 一种公共wlan架构下的数据隧道建立方法和ap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公共wlan架构下的数据隧道建立方法和ap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04401A
CN106304401A CN201510266891.XA CN201510266891A CN106304401A CN 106304401 A CN106304401 A CN 106304401A CN 201510266891 A CN201510266891 A CN 201510266891A CN 106304401 A CN106304401 A CN 1063044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unnel
tunnel
destination node
data
wl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668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04401B (zh
Inventor
李晋
尤建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6689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0440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5/099552 priority patent/WO2016188110A1/zh
Publication of CN1063044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44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044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44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27Triggering entity
    • H04W28/0835Access entity, e.g. eNB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共WLAN架构下的数据隧道建立方法和接入点AP,通过创建多条数据隧道,保证数据流量的正常传输,避免流量拥塞,增强WLAN网络的可靠性和流量负载均衡能力。该方法为:AP接收接入控制器AC发送的用于指示创建多条数据隧道的配置消息;所述多条数据隧道对应同一个起始点;所述AP根据所述配置消息确定所述起始点,并分别确定所述多条数据隧道中每条数据隧道的终结点;所述AP根据所述起始点以及所述每条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建立所述多条数据隧道。

Description

一种公共WLAN架构下的数据隧道建立方法和A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共无线局域网(英文: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架构下的数据隧道建立方法和接入点(英文:Access Point,简称:AP)。
背景技术
随着数据业务需求的迅速增长,且由于第二代(英文:2nd Generation,简称:2G)和第三代(英文:3nd Generation,简称:3G)无线网络的数据承载能力有限,通过WLAN分流数据业务已成为运营商的首选解决方案。
基于WLAN技术的网络结构中通常包括站点(英文:Station,简称:STA)、AP、接入控制器(英文:Access Controller,简称:AC)等设备。其中,AP的作用是将STA与有线网络连接起来,而AC的作用是通过无线接入点控制和配置(英文:Control And Provisioning of Wireless Access Point,简称:CAPWAP)协议实现对AP的管理。
通常,AP可以通过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英文: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Protocol,简称:DHCP)的方式发现AC的互联网协议(英文:Internet Protocol,简称:IP)地址列表,然后主动选中并关联一个AC,并在认证成功后,从所述AC上获取相关配置信息。之后,AP按照配置要求与所述AC分别建立控制隧道和数据隧道,所述控制隧道用于转发AP和AC之间的控制报文,所述数据隧道用于转发所述AP和所述AC之间的数据报文。在WLAN网络仅仅由部署所述WLAN网络的组织或个人使用时,控制隧道和数据隧道的终结点都是AC。
由于WLAN的频段为公共频段,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免费使用,在同一位置的不同运营商部署的WLAN网络之间,可能因为WLAN频段重叠而造成严重的干扰,导致用户使用WLAN体验差。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出现了WLAN网络共建共享的模式,即由公众WLAN服务提供商负责建设和部署AP和AC的物理设备,再通过虚拟AP(英文:Virtual AP,简称:VAP)将不同的WLAN频段分别租借给不同的运营商(如运营商A、运营商B等)。
如图1所示,为一种基于WLAN网络共建共享模式的场景示意图,AP在AC的管理下,通过多个物理设备,如交换机、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英文: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简称:BRAS)和接入路由器等,与运营商的接入网关建立连接,其中,每个AP可以提供多个WLAN标识(英文:Identifier,简称:ID),而每个WLAN标识对应一个VAP,每个VAP归属于一个运营商。由于是公众WLAN服务提供商来部署AC和配置AP,AP的管理还属于公众WLAN服务提供商,因此控制隧道的终结点为AC。而租用WLAN的运营商需要管理和控制各自的用户,对用户进行认证、流量控制、计费等操作,因此数据隧道需要以租用WLAN的各个运营商的接入网关,例如,BRAS或者宽带网络网关(英文: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简称:BNG)为终结点。图1中,运营商A和运营商B共享某个AP下的WLAN网络,该AP为运营商A和运营商B提供的WLAN ID分别为WLAN A和WLAN B,该AP所在的控制隧道的终结点在管理该AP的AC上,而该AP下的WLAN A所在的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则为运营商A的接入网关,以及WLAN B所在的数据隧道的终结点为运营商B的接入网关。
WLAN网络共建共享的模式实现了WLAN网络的共享,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可靠性差,即某个AP的某个WLAN ID只能关联一个接入网关,当该接入网关发生故障或该AP与该接入网关之间的链路发生中断后,此AP下的该WLAN ID关联的所有用户都将断网;若该接入网关关联了大量的AP时,将导致大量的用户断网。
第二,流量负载均衡能力差,即某个AP的某个WLAN ID只能关联该AP与该接入网关之间的链路拥塞时,会导致用户的下行业务或上行业务的服务质量(英文:Quality of Service,简称:QoS)得不到很好的满足,从而造成用户感觉到下载数据和上传数据的速率下降、接收信号质量变差、时延严重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公共WLAN架构下的数据隧道建立方法和AP,用以解决在WLAN共建共享、数据隧道与控制隧道分离的场景下,WLAN网络可靠性差和流量负载均衡能力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公共WLAN架构下的数据隧道建立方法,包括:
AP接收AC发送的用于指示创建多条数据隧道的配置消息;所述多条数据隧道对应同一个起始点;
所述AP根据所述配置消息确定所述起始点,并分别确定所述多条数据隧道中每条数据隧道的终结点;
所述AP根据所述起始点以及所述每条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建立所述多条数据隧道。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消息包括:
WLAN ID,隧道模式和终结点标识;
其中,所述WLAN ID用于指示数据隧道的起始点;
所述终结点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多条数据隧道中每条数据隧道的终结点用于指示;
所述隧道模式为主备模式或者负载均衡模式;
所述主备模式下所述多条数据隧道包括一条主数据隧道和至少一条备份数据隧道,数据流量在所述主数据隧道上传输,不在所述备份数据隧道上传输;负载均衡模式下数据流量均衡分布到所述多条数据隧道上传输。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消息还包括:
隧道类型,所述隧道类型用于指示所述多条数据隧道中每条数据隧道的封装协议。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AP根据所述起始点以及所述每条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建立所述多条数据隧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AP将每条数据隧道的属性,分别发送给每条数据隧道的终结点;
其中,所述数据隧道的属性为主数据隧道,备份数据隧道或者负载均衡数据隧道;
当数据隧道的属性为主数据隧道或者负载均衡数据隧道时,所述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处于工作状态;
当数据隧道的属性为备份数据隧道时,所述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处于休眠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隧道模式为主备模式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AP在主数据隧道出现故障后,将数据流量切换到一条备份数据隧道上;
所述AP将所述备份数据隧道的属性更改为主数据隧道,并将更改后的数据隧道的属性发送给所述备份数据隧道的终结点;
所述AP将故障信息发送给所述AC,所述故障信息包括射频标识,WLANID,当前故障状态码和当前故障的主数据隧道的终结点标识。
结合第一方面的上述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起始点为所述AP提供的VAP,所述终结点为接入网关。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P,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AC发送的用于指示创建多条数据隧道的配置消息;所述多条数据隧道对应同一个起始点;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配置消息确定所述起始点,并分别确定所述多条数据隧道中每条数据隧道的终结点;
创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起始点以及所述每条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建立所述多条数据隧道。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消息包括:
WLAN ID,隧道模式和终结点标识;
其中,所述WLAN ID用于指示数据隧道的起始点;
所述终结点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多条数据隧道中每条数据隧道的终结点;
所述隧道模式为主备模式或者负载均衡模式;
所述主备模式下所述多条数据隧道包括一条主数据隧道和至少一条备份数据隧道,数据流量在所述主数据隧道上传输,不在所述备份数据隧道上传输;负载均衡模式下数据流量均衡分布到所述多条数据隧道上传输。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配置消息还包括:
隧道类型,所述隧道类型用于指示所述多条数据隧道中每条数据隧道的封装协议。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AP还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将每条数据隧道的属性,分别发送给每条数据隧道的终结点;
其中,所述数据隧道的属性为主数据隧道,备份数据隧道或者负载均衡数据隧道;
当数据隧道的属性为主数据隧道或者负载均衡数据隧道时,所述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处于工作状态;
当数据隧道的属性为备份数据隧道时,所述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处于休眠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AP还包括:
故障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隧道模式为主备模式时,在主数据隧道出现故障后,将数据流量切换到一条备份数据隧道上;将所述条备份数据隧道的属性更改为主数据隧道;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更改后的数据隧道的属性发送给所述备份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将故障信息发送给所述AC,所述故障信息包括射频标识,WLANID,当前故障状态码和当前故障的主数据隧道的终结点标识。
结合第二方面的上述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起始点为所述AP提供的虚拟VAP,所述终结点为接入网关。
本发明提供的方案,通过创建多条数据隧道,保证数据流量的正常传输,避免出现流量拥塞的情况,增强了WLAN网络的可靠性和流量负载均衡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下一种基于WLAN网络共建共享模式的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公共WLAN架构下的数据隧道建立方法的概述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公共WLAN架构下的数据隧道建立方法与现有WLAN标准兼容后的详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AP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AP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公共WLAN架构下的数据隧道建立方法和AP,在WLAN共建共享、数据隧道与控制隧道分离的场景下,通过创建主备多条数据隧道,在主数据隧道故障后,将数据流量切换到备份数据隧道上,保证了数据流量的正常传输,增强WLAN网络的可靠性;或者,也可以通过创建多条负载均衡的数据隧道,均衡负担数据流量,避免出现流量拥塞。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各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参阅图2所示,在WLAN共建共享、数据隧道与控制隧道分离的场景下,本发明实施例建立数据隧道的概述流程如下:
步骤201:AP接收AC发送的用于指示创建多条数据隧道的配置消息;所述多条数据隧道对应同一个起始点。
其中,所述多条数据隧道可以是两条或两条以上。
可选地,所述配置消息可以包括WLAN ID,隧道模式和终结点标识等信息。其中,所述WLAN ID用于指示所述起始点;所述终结点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多条数据隧道中每条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可以是终结点的IP地址、端口号等信息,有多少个隧道参数就表示有多少个数据隧道的终结点;所述隧道模式可以为主备模式或者负载均衡模式;所述主备模式下所述多条数据隧道包括一条主数据隧道和至少一条备份数据隧道,数据流量在所述主数据隧道上传输,不在所述备份数据隧道上传输;负载均衡模式下数据流量则均衡分布到所述多条数据隧道上传输。
可选地,所述配置消息还可以包括隧道数量和隧道类型等信息,其中,所述隧道数量用于指示创建的数据隧道的数目,所述隧道类型用于标识所述多条数据隧道中每条数据隧道的封装协议,如第二层隧道协议(英文:Layer 2Tunneling Protocol,简称:L2TP)、通用路由封装协议(英文:Generic RoutingEncapsulation,简称:GRE)和互联网协议安全性(英文:Internet ProtocolSecurity,简称:IPSec)等。
表1所示为配置消息携带的配置参数示例,所述配置参数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增减。在表1中,AP提供了5个WLAN ID,分别是WLAN A1、WLANA2、WLAN B1、WLAN B2和WLAN C,其中WLAN A1和WLAN A2归属于运营商A,WLAN B1和WLAN B2归属于运营商B,WLAN C归属于运营商C。WLAN A1对应两个数据隧道,隧道模式为主备模式,主数据隧道的类型为L2TP,对应的终结点的IP地址为A1,备份数据隧道的类型为GRE,对应的终结点的IP地址为A2。WLAN A2对应两个数据隧道,隧道模式为负载均衡模式,第一个数据隧道的类型为CAPWAP,对应的终结点的IP地址为A1,第二个数据隧道的类型为CAPWAP,对应的终结点的IP地址为A2。
表1 配置参数示例
步骤202:所述AP根据所述配置消息确定所述起始点,并分别确定所述多条数据隧道中每条数据隧道的终结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起始点可以为所述AP提供的VAP,所述AP可以提供多个VAP,不同的VAP对应所述AP上不同的端口,通过配置消息中携带的WLAN ID可以唯一确定所述AP管辖下的一个VAP;所述终结点为网络设备,如接入网关、交换机或者接入路由器等。
步骤203:所述AP根据所述起始点以及所述每条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建立所述多条数据隧道。
可选地,在步骤203之后,所述AP可以将每条数据隧道的属性,分别发送给该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如此,每个终结点可以根据其所在的数据隧道的类型更改各自的状态。其中,所述数据隧道的属性可以为主数据隧道,备份数据隧道或者负载均衡数据隧道;当数据隧道的属性为主数据隧道或者负载均衡数据隧道时,该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处于工作状态,即该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可以正常转发用户数据以及外部网络数据;当数据隧道的属性为备份数据隧道时,该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处于休眠状态,即该数据隧道的终结点不转发用户数据以及外部网络数据。
其中,所述AP可以根据所述配置消息和事先约定的策略中的一个或两个,来确定每条数据隧道的属性,例如,当所述配置消息携带的隧道模式为负载均衡模式时,则确认每条数据隧道的属性均为负载均衡数据隧道;当所述配置消息携带的隧道模式为主备模式时,可以事先约定所述配置消息中携带的多个终结点标识中的第一个终结点标识对应的数据隧道为主数据隧道,其他均为备份数据隧道。
可选地,当所述隧道模式为主备模式时,所述AP在主数据隧道出现故障后,可以将数据流量切换到一条备份数据隧道上,以及将该条备份数据隧道的属性更改为主数据隧道,并将更改后的数据隧道的属性发送给该条备份数据隧道的终结点,以指示该终结点从休眠状态调整为工作状态,从而保证数据流量的正常传输。
实际应用中,所述AP可以周期性地向主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发送保活消息(英文:Keepalive),并根据是否接收到该终结点对Keepalive的响应消息来确定AP和终结点之间的主数据隧道是否故障,其中,所述Keepalive可以为一段序列号,所述对Keepalive的响应消息即为与所述AP发送的序列号完全匹配的序列号。
此外,所述AP还可以通过故障消息将故障信息发送给所述AC,以让AC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位置。关于所述故障消息的格式定义如下表2所示:
表2 故障消息格式
其中,所述故障消息包含的各字段的含义如下:
Radio ID,长度为8比特(单位:Bit),表征当前故障的射频标识;
WLAN ID,长度为8Bits,表征当前故障的WLAN ID;
Status,长度为8Bits,表征当前故障状态码;
Reserved,长度为8Bits,为预留字段;
Tunnel INFO,表征当前故障的主数据隧道的终结点标识,该字段的长度决定终结点标识的长度。所述Tunnel INFO可以为TLV(英文:Type-Length-Value)格式,和或者其他能够记录所述终结点标识的格式。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为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图2所示的数据隧道建立方法,可以实现对现有WLAN标准IETFCAPWAP工作组的后向兼容,如图3所示,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WLAN标准兼容后,AP在接入网络后,从发现AC到正常工作主要经历以下过程:
1、地址获取过程:AP与DHCP服务器之间通过Discovery、Offer、Request和Ack四个交互消息,完成AP的IP地址的获取。
2、AC发现过程:AP在开机并连通以太网端口后,发送发现请求(英文:Discovery Request)寻找候选的AC;接收到Discovery Request的AC检查该AP是否有接入本机的权限,若有则发送发现回应(英文:Discovery Response),Discovery Response同时携带了AC名称,AC优先级、AC IP地址以及此AC上接入的AP数量等信息。
其中,AP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发现AC:
1)DHCP方式。AP通过DHCP服务器获取IP地址和option 43属性,其中,option43属性中携带了AC的IP地址信息,AP从option 43属性中获取AC的IP地址后,启动CAPWAP协议的发现机制,然后以单播的形式向AC发送Discovery Request。
2)域名服务器(英文:Domain Name Server,简称:DNS)方式。AP通过DHCP服务器获取IP地址、DNS的IP地址和AC的域名,其中,AC的域名可携带在DHCP服务器的option15属性中,然后AP启动CAPWAP协议的发现机制,以广播形式发送Discovery Request试图关联AC。在多次尝试Discovery Request仍无响应的情况下,若DHCP服务器支持option15属性,并且DHCP发送的Discovery Response中携带了option15属性,则AP可以根据option15属性中携带的AC主机名列表从DNS获取列表中的AC的IP地址,并逐一发送Discovery Request;若DHCP Server不支持option15属性,则AP可以从DNS获取与从DHCP服务器获得的AC域名对应的IP地址,AP向该IP地址发送Discovery Request。
3)广播方式。AP与AC采用二层组网,AP启用CAPWAP协议的广播机制,以组播形式向AC发送Discovery Request。
4)静态配置方式。AP事先配置好AC的IP地址列表,AP启动CAPWAP协议的发现机制后,以单播方式向AC发送Discovery Request。
3、加入过程(AP/AC关联过程):AP收到AC的Discovery Response后,根据Discovery Response中携带的AC优先级编号选出优先级最高的一个AC,若出现AC优先级相同的情况,则AP可以选择负载最小的AC。在选定AC后AP与AC进行关联,这个过程由AP发送加入请求(英文:Join Request),以及AC发送加入回应(英文:Join Response)来完成。其中,AC根据AP在JoinRequest中发过来的映像(英文:Image)版本信息,和自己支持的版本信息比较,如果版本信息一致就进入配置获取过程;如果版本信息不一致,就进入Image更新过程。
4、Image更新过程:AP加载AC上运行的Image版本。
5、配置获取过程:AC与AP进行配置信息的交互,AP可以从AC上下载配置信息到本地内存,该配置信息包括现有的802.11协议中规定的服务集标识(英文:Service Set Identifier,简称:SSID)、安全参数和传输信道等。这个过程由AP发送配置状态请求(英文:Configuration Status Request),以及AC发送配置状态回应(英文:Configuration Status Response)来完成。
6、配置检查过程:AP将在配置获取过程中得到的配置信息设置成功后,通知AC配置成功。这个过程由AP发送改变状态事件请求(英文:Change StatusEvent Request),以及AC发送改变状态事件回应(英文:Change Status EventResponse)来完成。
7、控制隧道建立过程:AP与AC间建立CAPWAP协议控制隧道。
8、数据隧道建立过程:AP与AC间建立CAPWAP协议数据隧道。
由于AP与AP之间的CAPWAP协议数据隧道不用于转发AP与各个运营商的接入网关之间的数据报文,因此实际应用中过程8也可省略。
9、运行过程:AP周期性地发送回应请求(英文:Echo Request)给AC,通过AC返回的回应回复(英文:Echo Response)来确定AP和AC之间的控制通道的状态;以及AP周期性地发送Keepalive给数据隧道另一端的网络设备,通过网络设备返回的对该Keepalive的响应消息来确定AP和AC之间的数据隧道的状态。
10、数据隧道建立过程:AC向AP发送IEEE 802.11WLAN Config.Request[IEEE 802.11Add WLAN,MULTIPLE Alternate Tunnel Encapsulation(TUNNELNUM,MODE,Tunnel Type,Tunnel Info Element,Tunnel Type,Tunnel InfoElement…)]消息,AP在该消息指定的该AP下的VAP与该消息指定的接入网关之间建立多条数据隧道,其中,IEEE 802.11Add WLAN中包含WLAN ID,关于IEEE 802.11Add WLAN的信息元素的结构定义可以参见表3;MULTIPLEAlternate Tunnel Encapsulation中包含隧道数量,隧道模式,以及多个数据隧道的隧道类型和终结点标识。
表3 IEEE 802.11Add WLAN的信息元素结构
关于IEEE 802.11WLAN Config.Request消息的格式定义如下表4所示:
表4 IEEE 802.11WLAN Config.Request消息格式
其中,专门有个Message Type来表征此消息为IEEE 802.11WLAN Config.Request消息,IEEE 802.11WLAN Config.Request消息增加了新的MsgElement,也就是上述MULTIPLE Alternate Tunnel Encapsulation,具体的MULTIPLE Alternate Tunnel Encapsulation内容可以是表1中列出的除WLANID这一列外其他列的内容。IEEE 802.11WLAN Config.Request消息中的其他字段遵循现有的CAPWAP控制报文中的定义,本发明实施例不作详述。
上述过程1-9为IETF CAPWAP工作组已经定义的过程,过程10为本发明提出的对IETF CAPWAP工作组的补充,对应图2中的步骤201~203。过程10可以在过程8之前或之后执行,也可以代替过程8。在后续的运行过程中,AP也可以周期性地发送Keepalive给过程10中建立的多条数据隧道对应的网络设备,来检测数据隧道是否故障。
参阅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AP,用于实现本发明图2所示的在公共WLAN架构下的数据隧道建立方法,该AP包括:
接收单元401,用于接收AC发送的用于指示创建多条数据隧道的配置消息;所述多条数据隧道对应同一个起始点。
确定单元402,用于根据所述配置消息确定所述起始点,并分别确定所述多条数据隧道中每条数据隧道的终结点。
创建单元403,用于根据所述起始点以及所述每条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建立所述多条数据隧道。
可选的,所述配置消息包括WLAN ID,隧道模式和终结点标识;其中,所述WLAN ID用于指示所述起始点;所述终结点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多条数据隧道中每条数据隧道的终结点;所述隧道模式为主备模式或者负载均衡模式;所述主备模式下所述多条数据隧道包括一条主数据隧道和至少一条备份数据隧道,数据流量在所述主数据隧道上传输,不在所述备份数据隧道上传输;负载均衡模式下数据流量均衡分布到所述多条数据隧道上传输。
可选的,所述配置消息还可以包括隧道数量和隧道类型,所述隧道类型用于指示所述多条数据隧道中每条数据隧道的封装协议。
可选的,所述AP还包括:
发送单元404,用于将每条数据隧道的属性,分别发送给该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其中,所述数据隧道的属性为主数据隧道,备份数据隧道或者负载均衡数据隧道;当数据隧道的属性为主数据隧道或者负载均衡数据隧道时,该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处于工作状态;当数据隧道的属性为备份数据隧道时,该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处于休眠状态。
可选的,所述AP还包括:
故障处理单元405,用于当所述隧道模式为主备模式时,在主数据隧道出现故障后,将数据流量切换到一条备份数据隧道上;将该条备份数据隧道的属性更改为主数据隧道。
所述发送单元404还用于,将更改后的数据隧道的属性发送给该条备份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将故障信息发送给所述AC,所述故障信息包括射频标识,WLAN ID,当前故障状态码和当前故障的主数据隧道的终结点标识。
可选的,所述起始点为所述AP提供的VAP,所述终结点为接入网关。
参阅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AP,该AP包括:
收发器501,用于接收AC发送的用于指示创建多条数据隧道的配置消息,所述多条数据隧道对应同一个起始点。
处理器502,用于根据所述配置消息确定所述起始点,并分别确定所述多条数据隧道中每条数据隧道的终结点;根据所述起始点以及所述每条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建立所述多条数据隧道。
可选的,所述配置消息包括WLAN ID,隧道模式和终结点标识;其中,所述WLAN ID用于指示所述起始点;所述终结点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多条数据隧道中每条数据隧道的终结点;所述隧道模式为主备模式或者负载均衡模式;所述主备模式下所述多条数据隧道包括一条主数据隧道和至少一条备份数据隧道,数据流量在所述主数据隧道上传输,不在所述备份数据隧道上传输;负载均衡模式下数据流量均衡分布到所述多条数据隧道上传输。
可选的,所述配置消息还可以包括隧道数量和隧道类型,所述隧道类型用于指示所述多条数据隧道中每条数据隧道的封装协议。
可选地,所述收发器501还用于,将每条数据隧道的属性,分别发送给该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其中,所述数据隧道的属性为主数据隧道,备份数据隧道或者负载均衡数据隧道;当数据隧道的属性为主数据隧道或者负载均衡数据隧道时,该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处于工作状态;当数据隧道的属性为备份数据隧道时,该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处于休眠状态。
可选的,所述处理器502还用于,当所述隧道模式为主备模式时,在主数据隧道出现故障后,将数据流量切换到一条备份数据隧道上;将该条备份数据隧道的属性更改为主数据隧道。
所述收发器501还用于,将更改后的数据隧道的属性发送给该条备份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将故障信息发送给所述AC,所述故障信息包括射频标识,WLAN ID,当前故障状态码和当前故障的主数据隧道的终结点标识。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WLAN共建共享、数据隧道与控制隧道分离的场景下,可以通过创建主备多条数据隧道,在主数据隧道故障后,将数据流量切换到备份数据隧道上,保证了数据流量的正常传输,增强WLAN网络的可靠性;或者,也可以通过创建多条负载均衡的数据隧道,均衡负担数据流量,避免出现流量拥塞。
可选的,所述起始点为所述AP提供的VAP,所述终结点为接入网关。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2)

1.一种公共无线局域网WLAN架构下的数据隧道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入点AP接收接入控制器AC发送的用于指示创建多条数据隧道的配置消息;所述多条数据隧道对应同一个起始点;
所述AP根据所述配置消息确定所述起始点,并分别确定所述多条数据隧道中每条数据隧道的终结点;
所述AP根据所述起始点以及所述每条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建立所述多条数据隧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消息包括:
WLAN标识,隧道模式和终结点标识;
其中,所述WLAN标识用于指示所述起始点;
所述终结点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多条数据隧道中每条数据隧道的终结点;
所述隧道模式为主备模式或者负载均衡模式;
所述主备模式下所述多条数据隧道包括一条主数据隧道和至少一条备份数据隧道,数据流量在所述主数据隧道上传输,不在所述备份数据隧道上传输;负载均衡模式下数据流量均衡分布到所述多条数据隧道上传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消息还包括:
隧道类型,所述隧道类型用于指示所述多条数据隧道中每条数据隧道的封装协议。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P根据所述起始点以及所述每条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建立所述多条数据隧道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AP将每条数据隧道的属性,分别发送给所述数据隧道的终结点;
其中,所述数据隧道的属性为主数据隧道,备份数据隧道或者负载均衡数据隧道;
当数据隧道的属性为主数据隧道或者负载均衡数据隧道时,所述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处于工作状态;
当数据隧道的属性为备份数据隧道时,所述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处于休眠状态。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隧道模式为主备模式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AP在主数据隧道出现故障后,将数据流量切换到一条备份数据隧道上;
所述AP将所述备份数据隧道的属性更改为主数据隧道,并将更改后的数据隧道的属性发送给所述备份数据隧道的终结点;
所述AP将故障信息发送给所述AC,所述故障信息包括射频标识,WLAN标识,当前故障状态码和当前故障的主数据隧道的终结点标识。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始点为所述AP提供的虚拟VAP,所述终结点为接入网关。
7.一种接入点AP,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接入控制器AC发送的用于指示创建多条数据隧道的配置消息;所述多条数据隧道对应同一个起始点;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配置消息确定所述起始点,并分别确定所述多条数据隧道中每条数据隧道的终结点;
创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起始点以及所述每条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建立所述多条数据隧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AP,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消息包括:
WLAN标识,隧道模式和终结点标识;
其中,所述WLAN标识用于指示所述起始点;
所述终结点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多条数据隧道中每条数据隧道的终结点;
所述隧道模式为主备模式或者负载均衡模式;
所述主备模式下所述多条数据隧道包括一条主数据隧道和至少一条备份数据隧道,数据流量在所述主数据隧道上传输,不在所述备份数据隧道上传输;负载均衡模式下数据流量均衡分布到所述多条数据隧道上传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AP,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消息还包括:
隧道类型,所述隧道类型用于指示所述多条数据隧道中每条数据隧道的封装协议。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AP,其特征在于,所述AP还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将每条数据隧道的属性,分别发送给所述数据隧道的终结点;
其中,所述数据隧道的属性为主数据隧道,备份数据隧道或者负载均衡数据隧道;
当数据隧道的属性为主数据隧道或者负载均衡数据隧道时,所述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处于工作状态;
当数据隧道的属性为备份数据隧道时,所述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处于休眠状态。
11.如权利要求8-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AP,其特征在于,所述AP还包括:
故障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隧道模式为主备模式时,在主数据隧道出现故障后,将数据流量切换到一条备份数据隧道上;将所述备份数据隧道的属性更改为主数据隧道;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将更改后的数据隧道的属性发送给所述备份数据隧道的终结点;将故障信息发送给所述AC,所述故障信息包括射频标识,WLAN标识,当前故障状态码和当前故障的主数据隧道的终结点标识。
12.如权利要求7-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AP,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始点为所述AP提供的虚拟VAP,所述终结点为接入网关。
CN201510266891.XA 2015-05-22 2015-05-22 一种公共wlan架构下的数据隧道建立方法和ap Active CN1063044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66891.XA CN106304401B (zh) 2015-05-22 2015-05-22 一种公共wlan架构下的数据隧道建立方法和ap
PCT/CN2015/099552 WO2016188110A1 (zh) 2015-05-22 2015-12-29 一种公共wlan架构下的数据隧道建立方法和ap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66891.XA CN106304401B (zh) 2015-05-22 2015-05-22 一种公共wlan架构下的数据隧道建立方法和ap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4401A true CN106304401A (zh) 2017-01-04
CN106304401B CN106304401B (zh) 2020-06-02

Family

ID=57392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66891.XA Active CN106304401B (zh) 2015-05-22 2015-05-22 一种公共wlan架构下的数据隧道建立方法和ap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04401B (zh)
WO (1) WO2016188110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3013A (zh) * 2017-01-22 2017-05-31 深圳国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l2tp的无线接入系统及其交互方法
CN108712783A (zh) * 2018-03-22 2018-10-2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capwap隧道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1787580A (zh) * 2019-01-14 2020-10-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83690A (zh) * 2019-09-27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隧道配置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25868A (zh) * 2021-11-24 2022-03-01 山东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网络设备的共享方法、设备及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37182B (zh) * 2017-01-20 2020-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负载分担方法及网络设备
US10581638B2 (en) 2018-04-18 2020-03-03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Assign tunnel tag identifying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tunnel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9138B (zh) * 2011-05-26 2013-04-24 东南大学 无线Mesh网络网关负载均衡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3136B (zh) * 2009-11-30 2013-09-1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的控制方法及无线控制器
CN103702312B (zh) * 2012-09-27 2017-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US9467999B2 (en) * 2013-04-12 2016-10-11 Broadcom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configuration using massiv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MIMO)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9138B (zh) * 2011-05-26 2013-04-24 东南大学 无线Mesh网络网关负载均衡的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93013A (zh) * 2017-01-22 2017-05-31 深圳国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l2tp的无线接入系统及其交互方法
WO2018133334A1 (zh) * 2017-01-22 2018-07-26 深圳国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l2tp的无线接入系统及其交互方法
CN108712783A (zh) * 2018-03-22 2018-10-2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capwap隧道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8712783B (zh) * 2018-03-22 2021-01-12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capwap隧道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1787580A (zh) * 2019-01-14 2020-10-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533138B2 (en) 2019-01-14 2022-12-2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for processing data flow
CN112583690A (zh) * 2019-09-27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隧道配置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057962A1 (zh) * 2019-09-27 2021-04-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隧道配置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25868A (zh) * 2021-11-24 2022-03-01 山东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无线网络设备的共享方法、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4401B (zh) 2020-06-02
WO2016188110A1 (zh) 2016-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8925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mobile node to connect to different access routers while maintaining a consistent network address
CN106304401A (zh) 一种公共wlan架构下的数据隧道建立方法和ap
US9131473B2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connection with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JP5602937B2 (ja) リレーノードと構成エンティティの間の接続性の確立
FI109950B (fi) Osoitteen saanti
JP2022523818A (ja) データ伝送の保障方法及び通信機器
KR101731095B1 (ko) 네트워크에 액세스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3856995B (zh) 用于移动性管理的伪线
EP3761708B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US9451525B2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starting routing function and transmitting data
JP5084064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パッケット交換サービスのためのルーティング方法とそのルーティング方法を使用するフェムトアクセスポイント
CN105491617A (zh) 一种支持业务本地分流的方法及基站子系统
CN102958197B (zh) 建立x2业务信令连接的方法及基站、蜂窝节点网关
US20210044456A1 (en)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gre tunnel, access point and gateway
CN106936943A (zh) 虚拟机地址的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7852670A (zh) 网络接入技术指示
EP4030864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979349B2 (en) Mobile network user plane with access network user plane function
CN102045198B (zh) 固网多协议标签交换虚拟专用网络备份传输方法和系统
WO2019214089A1 (zh) 一种绑定数据流的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2098726B (zh) 无线通讯系统、分组交换的绕送方法及使用其的室内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