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02205A - 一种基于lldp协议的多主冲突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lldp协议的多主冲突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02205A
CN106302205A CN201510276027.8A CN201510276027A CN106302205A CN 106302205 A CN106302205 A CN 106302205A CN 201510276027 A CN201510276027 A CN 201510276027A CN 106302205 A CN106302205 A CN 1063022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f
subsystem
equipment
main
prior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760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幺双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7602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02205A/zh
Publication of CN106302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22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50Queue scheduling
    • H04L47/62Queue scheduling characterised by scheduling criteria
    • H04L47/625Queue scheduling characterised by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service slots or service orders
    • H04L47/6275Queue scheduling characterised by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service slots or service orders based on prior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LLDP协议的多主冲突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接收到多主检测报文的第一主设备在检测出多主冲突时,判断第一IRF子系统和第二IRF子系统是否存在重要成员设备,多主检测报文为扩展的LLDP报文;当第一IRF子系统存在重要成员设备时,维持第一IRF子系统的激活状态;当第一IRF子系统和第二IRF子系统均不存在重要成员设备时,比较第一IRF子系统和第二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当第一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高于第二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时,维持第一IRF子系统的激活状态。本申请实现了一种简单通用的多主冲突处理方法,最大程度地降低多主冲突对业务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LLDP协议的多主冲突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LLDP协议的多主冲突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IRF(Intelligent Resilient Framework,智能弹性架构)是一种软件虚拟化技术,将多台设备通过物理端口连接,进行必要的配置后,虚拟化成一台虚拟设备。当IRF系统的物理链路发生故障时,一个IRF系统分裂成两个IRF系统,由于两个IRF系统的IP地址等配置信息相同,导致系统冲突,影响业务处理。
MAD(Multi-Active Detection,多主检测)是一种多主检测和处理机制,能够检测出网络中同时存在多个IRF系统,并进行相应的处理降低IRF分裂对业务的影响。目前的MAD技术主要基于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ND(Neighbor Discovery,邻居发现协议)、BFD(BidirectionalForwarding Detection,双向转发检测)以及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Protocol,链路汇聚控制协议)等协议实现。但上述MAD技术各有优缺点,并不是所有的路由设备和交换设备都支持,具有网络局限性,同时,在处理多主冲突时,未做到最大程度地发挥IRF系统的业务处理能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LLDP协议的多主冲突处理方法及装置。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协议的多主冲突处理方法,应用于智能弹性架构IRF系统分裂后的每一个IRF子系统的主设备上,该方法包括:
接收到多主检测报文的第一主设备在根据所述多主检测报文检测出多主冲突时,判断第一IRF子系统和第二IRF子系统是否存在重要成员设备,所述多主检测报文为扩展的LLDP报文,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为所述第一主设备所属的IRF子系统,所述第二IRF子系统为发送所述多主检测报文的第二主设备所属的IRF子系统;
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存在重要成员设备时,所述第一主设备维持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激活状态;
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和所述第二IRF子系统均不存在重要成员设备时,所述第一主设备比较所述第一IRF子系统和所述第二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
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时,所述第一主设备维持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激活状态。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协议的多主冲突处理装置,应用于智能弹性架构IRF系统分裂后的每一个IRF子系统的主设备上,该装置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接收到多主检测报文的第一主设备在根据所述多主检测报文检测出多主冲突时,判断第一IRF子系统和第二IRF子系统是否存在重要成员设备,所述多主检测报文为扩展的LLDP报文,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为所述第一主设备所属的IRF子系统,所述第二IRF子系统为发送所述多主检测报文的第二主设备所属的IRF子系统;
维持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存在重要成员设备时,维持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激活状态;
比较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和所述第二IRF子系统均不存在重要成员设备时,比较所述第一IRF子系统和所述第二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
所述维持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时,维持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激活状态。
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简单通用的多主冲突处理方法,该方法基于分裂后的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选择性能较优的IRF子系统进行业务处理,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多主冲突对业务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IRF系统多主检测系统图;
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直连全连接方式的多主检测系统图;
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于LLDP协议的多主冲突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基于LLDP协议构建的多主检测报文格式;
图5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于LLDP协议的多主冲突处理装置所在设备的基础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于LLDP协议的多主冲突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IRF系统多主检测系统图。其中,网络设备D1~D5通过IRF链路连接,经配置后构成IRF1系统,D1~D5为该IRF1系统的成员设备;S1为中间设备(例如,交换机或集线器),各成员设备通过MAD链路与中间设备建立多主检测通道。当然,各成员设备之间也可以通过直连全连接方式建立多主检测通道。当采用直连全连接时,可直接使用物理接口互相连接即可。参见图2,图2所示为环形IRF系统的直连全连接多主检测系统图,其中,实线为IRF链路,虚线为MAD链路,每一个成员设备都要与其他成员设备之间建立MAD链路。当通过中间设备连接时,可节省很多MAD链路,每个成员设备通过一个检测接口接到中间设备即可。如果中间设备为集线器,则不需要任何设置,直接连线即可;如果中间设备为交换机,则将连接各成员设备的接口划分到同一个VlAN(Virtual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下,并关闭这些接口的LLDP(Link LayerDiscovery Protocol,链路层发现协议)协议,LLDP报文(本申请基于LLDP协议实现多主冲突处理,后续描述中会具体介绍)在关闭了LLDP协议的交换机上可直接透传,这样几乎各设备厂家的交换机都可以满足需求,而不需要特定厂家的支持特定功能的交换机。同时,设备的检测接口可直接使用物理接口,只需配置一条简单的命令,而无需复杂的全局接口和复杂的命令或协议配置。本申请不限定具体的连接方式,仅是以图1所示组网方式为例阐述本申请。
假设,各成员设备经角色选举后选举D1为主设备,则其它成员设备为从设备。如图1所示,当D3和D4之间的IRF链路发生故障时,IRF1系统分裂为IRF11子系统(由D1~D3组成)和IRF12子系统(由D4和D5组成),由于拓扑结构发生变化,两个IRF子系统分别进行拓扑收集及角色选举,假设,IRF11子系统的主设备为D1,IRF12子系统的主设备为D4。由于IRF11子系统和IRF12子系统的很多配置信息相同,例如,IRF系统标识、IP地址等,导致网络冲突,影响业务处理,因此,需要一种多主检测和处理机制。
现有的多主检测和处理机制主要基于ARP、ND、BFD以及LACP等协议实现,但上述网络协议都有各自适用的组网环境要求,不是所有的网络设备都支持,因此,具有网络局限性,且在处理多主冲突时,无法合理判断分裂后两个子IRF系统的重要程度,进而无法选择较优的IRF子系统进行业务处理。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LLDP协议的多主冲突处理方法,该方法基于分裂后的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选择性能较优的IRF子系统进行业务处理。
参见图3,为本申请多主冲突处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流程图,该实施例对多主冲突处理过程进行描述。
步骤301,接收到多主检测报文的第一主设备在根据所述多主检测报文检测出多主冲突时,判断第一IRF子系统和第二IRF子系统是否存在重要成员设备,所述多主检测报文为扩展的LLDP报文,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为所述第一主设备所属的IRF子系统,所述第二IRF子系统为发送所述多主检测报文的第二主设备所属的IRF子系统。
在IRF系统中,IRF系统的主设备会定期发送多主检测报文,以便进行多主检测。当IRF系统分裂时,分裂后的每一个IRF子系统中的成员设备重新进行角色选举,选举出各自IRF子系统的主设备,重新选举出的主设备同样定期发送多主检测报文。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接收到多主检测报文的主设备称为第一主设备,第一主设备所属IRF子系统称为第一IRF子系统;将发送所述多主检测报文的主设备称为第二主设备,第二主设备所属IRF子系统称为第二IRF子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标准的二层网络拓扑协议LLDP协议构造多主检测报文,从而使本申请的多主冲突处理方法具有通用性,不受不同厂商设备以及网络结构限制。
参见图4,为基于LLDP协议构建的多主检测报文格式。该报文采用最简LLDP报文结构,仅保留必选的几种TLV(Type/Length/Value,类型/长度/值),例如,Chassis ID(桥MAC地址)TLV、Port ID(端口号)TLV、Time to Live(存活时间)TLV以及End Of LLDPDU(数据单元结束)TLV,同时,增加MAD TLV承载多主检测所需信息。
参见表1,为MAD TLV数据结构示意表。该表仅为示例性说明,并不仅限于表中所列内容及具体数值。
表1
第一主设备接收多主检测报文后,从多主检测报文中获取IRF系统的系统标识。由于IRF系统的系统标识由管理员在IRF系统运行之前统一配置,既使IRF系统分裂,分裂后的每一个IRF子系统的系统标识仍然相同,因此,第一主设备从第二主设备发送的多主检测报文中获取的系统标识与第一IRF子系统的系统标识相同。但由于第一主设备除了可以接收到第二主设备发送的多主检测报文外,还可以接收到由第一IRF子系统中其它成员设备转发的第一主设备自己发送的多主检测报文,因此,只通过系统标识无法确认存在多主冲突。
第一主设备在确认接收的系统标识与自身IRF子系统的系统标识相同时,从接收的多主检测报文中获取第二IRF子系统的主设备编号。需要说明的是,在IRF系统运行之前,管理员为每一个成员设备配置的设备编号在同一IRF系统内是唯一的,既使IRF系统分裂,每一个成员设备的设备编号不变。因此,当第一主设备检测到多主检测报文中的主设备编号与自身的主设备编号不同时,确定当前IRF系统分裂,存在多主冲突。
在根据多主检测报文检测出多主冲突时,判断第一IRF子系统和第二IRF子系统是否存在重要成员设备。参见表1,多主检测报文的报文内容中包含重要设备标志,该重要设备标志用于表示IRF子系统中是否存在重要成员设备,该重要成员设备通常为处理某些特殊业务的设备。在IRF系统异常时,优先保证重要成员设备正常运行,避免重要业务中断。
假设,预先规定重要设备标志为1时,表示存在重要成员设备;重要设备标志为0时,表示不存在重要成员设备,则第一主设备根据上述规定判断自身所属IRF子系统(第一IRF子系统)中是否存在重要成员设备,即第一IRF子系统的重要设备标志为1时,确定第一IRF子系统中存在重要成员设备;第一IRF子系统的重要设备标志为0时,确定第一IRF子系统中不存在重要成员设备。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第一IRF子系统的重要设备标志可以根据第一IRF子系统中各成员设备的设备优先级生成。具体为,在IRF系统运行之前,管理员可以为每一个成员设备设置对应的设备优先级,例如,假设可设置的设备优先级范围为0~10以及65535,其中,65535为最高设备优先级,且在一个IRF系统中只允许将一个成员设备的设备优先级配置为最高设备优先级。
在IRF系统分裂后,每一个IRF子系统中的主设备会重新收集当前IRF子系统的拓扑信息,获取当前IRF子系统中各成员设备的设备信息,其中,包括成员设备的设备优先级。当第一主设备获取到第一IRF子系统中所有成员设备的设备优先级时,判断第一IRF子系统中是否存在设备优先级与最高设备优先级相同的成员设备。当第一IRF子系统中存在设备优先级与预设的最高设备优先级相同的成员设备时,说明第一IRF子系统中存在重要成员设备,设置重要设备标志为1(存在重要成员设备);当第一IRF子系统中不存在设备优先级与预设的最高设备优先级相同的成员设备时,说明第一IRF子系统中不存在重要成员设备,设置重要设备标志为0(不存在重要成员设备)。
第一主设备从第二主设备发送的多主检测报文中获取第二IRF子系统的重要设备标志。判断方法与第一IRF子系统的判断方法相同,都是根据重要设备标志进行判断。具体为,第一主设备获取第二IRF子系统的重要设备标志,当第二IRF子系统的重要设备标志为0(不存在重要成员设备)时,确定第二IRF子系统中不存在重要成员设备;当第二IRF子系统的重要设备标志为1(存在重要成员设备)时,确定第二IRF子系统中存在重要成员设备。
步骤302,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存在重要成员设备时,所述第一主设备维持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激活状态。
根据步骤301的判断结果,当第一IRF子系统存在重要成员设备时,优先保证重要成员设备可以正常运行,避免重要业务中断,因此,维持第一IRF子系统的激活状态。
步骤303,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和所述第二IRF子系统均不存在重要成员设备时,所述第一主设备比较所述第一IRF子系统和所述第二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
当第一IRF子系统和第二IRF子系统均不存在重要成员设备时,第一主设备根据重要设备标志还无法判断哪一个IRF子系统更优,因此,还需进一步判断。参见表1,多主检测报文中还包括系统优先级信息。第一主设备在通过上述过程无法确定分裂后相对较优的IRF子系统时,根据第一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和第二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确定相对较优的IRF子系统。
第一主设备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获取第一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具体为:
方式一,通过设备优先级确定系统优先级。如前所述,管理员预先设置IRF系统中每一个成员设备的设备优先级。在IRF系统分裂后,第一IRF子系统的第一主设备重新进行拓扑收集,收集第一IRF子系统中各成员设备的设备信息,其中包括设备优先级。计算第一IRF子系统中所有成员设备的设备优先级之和,将计算结果作为第一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
方式二,通过设备UP(启用)接口数量确定系统优先级。第一主设备在进行拓扑收集时,还可以获取到每一个成员设备的UP接口数量,计算第一IRF子系统中所有成员设备的UP接口数量之和,将计算的UP接口总数作为第一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
管理员可以预先配置选择其中一种方式计算系统优先级,也可以设置上述两种方式的选择顺序,在优选方式无法确定系统重要程度时,选择另外一种方式进行确定。
第一主设备可以从第二主设备发送的多主检测报文中获取第二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进而对上述获取的第一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和第二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进行后续处理。
步骤304,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时,所述第一主设备维持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激活状态。
当第一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等于第二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时,可进一步比较第一IRF子系统的主设备编号(第一主设备的设备编号)和第二IRF子系统的主设备编号(第二主设备的设备编号)。由于IRF系统成员设备的设备编号是由管理员预先配置的,且同一IRF系统中每一个成员设备的设备编号唯一,因此,设备编号不可能相同。当通过上述方法均无法确定哪一个IRF子系统更优时,可通过主设备编号选择其中一个IRF子系统继续运行,以避免网络冲突。
具体为,从第二主设备发送的多主检测报文中获取第二IRF子系统的主设备编号(表1中所示的Active ID主设备编号)。判断第一IRF子系统的主设备编号是否小于第二IRF子系统的主设备编号。当第一IRF子系统的主设备编号小于第二IRF子系统的主设备编号时,维持第一IRF系统的激活状态。
由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申请采用标准的LLDP协议构造多主检测报文,使得多主检测不受限于具体的网络设备以及组网环境要求,同时,提供了一种多主冲突处理方法,该方法基于分裂后的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选择性能较优的IRF子系统进行业务处理,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多主冲突对业务的影响。
现仍以图1为例,详细介绍多主冲突处理过程。
假设,管理员预先配置D1~D5构成的IRF系统的系统标识为IRF1,D1~D5的设备编号为1~5,对应的设备优先级为5~1(设备优先级的可配置范围为1~10,数值越大优先级越高,最高设备优先级为65535)。当IRF1系统分裂为IRF11子系统(由D1~D3组成)和IRF12子系统(由D4和D5组成)时,分裂后的子系统重新进行拓扑收集以及角色选举。假设选举D1为IRF11子系统的主设备,D4为IRF12子系统的主设备。D1和D4分别对外发送多主检测报文,同时,可接收对方发送的多主检测报文进行多主检测和处理,处理过程相同。
本实施例中,以D1接收D4发送的多主检测报文为例,介绍D1进行多主检测和处理的过程。
首先,D4构造一个多主检测报文,在多主检测报文中携带IRF系统的系统标识和IRF子系统的主设备编号、重要设备标志以及系统优先级。其中,IRF系统的系统标识为管理员预先配置的系统标识IRF1;主设备编号为D4对应的设备编号4;重要设备标志为0(在IRF12子系统中没有设备优先级为65535的成员设备);系统优先级为D4和D5设备优先级之和3。
D1接收D4的多主检测报文后,从多主检测报文中获取上述信息。首先判断D4的系统标识是否与D1中配置的系统标识相同,由于D1和D4原本都属于IRF1系统,因此,D1和D4中配置的系统标识相同,均为IRF1。此时,继续判断IRF11和IRF12子系统的主设备编号是否相同,已知,IRF11子系统的主设备为D1,因此,主设备编号为1;IRF12子系统的主设备为D4,因此,主设备编号为4。可见,IRF11子系统和IRF12子系统的系统标识相同,主设备编号不同,存在多主冲突。
在确定存在多主冲突后,进行多主冲突处理。首先,判断IRF11子系统中是否存在重要成员设备。由于IRF11子系统的D1~D3均未配置为最高设备优先级,因此,IRF11子系统不存在重要成员设备。判断IRF12子系统中是否存在重要成员设备。从D4发送的多主检测报文中可获知重要设备标志为0,即IRF12子系统中也不存在重要成员设备。
在IRF11子系统和IRF12子系统均不存在重要成员设备时,比较两个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由前述描述可知,D1~D5分别配置了设备优先级5~1,通过累加设备优先级的方式计算系统优先级,则IRF11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为5+4+3=12,高于IRF12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3,因此,维持IRF11子系统的激活状态。
当然,除了根据配置的设备优先级确定系统优先级以外,还可以根据分裂后的IRF11子系统和IRF12子系统的UP接口数量确定系统优先级。假设,D1的UP接口数量为20,D2的UP接口数量为10,D3的UP接口数量为10,D4的UP接口数量为20,D5的UP接口数量为10,则IRF11子系统的UP接口总数量为40,IRF12子系统的UP接口总数量为30。IRF11子系统的UP接口数量大于IRF12子系统的UP接口数量,因此,D1根据该比较结果,认定IRF11子系统的优先级更高,维持IRF11子系统的激活状态。
假设,通过上述方法得出IRF11子系统和IRF12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相同,则根据IRF子系统的主设备编号选择一个分裂后的IRF子系统运行,通常选择主设备编号较小的IRF子系统继续工作。例如,本实施例中,IRF11子系统的主设备D1的设备编号为1,IRF12子系统的主设备D4的设备编号为4,因此,根据上述选择原则,D1将维持IRF11子系统的激活状态。
与前述基于LLDP协议的多主冲突处理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基于LLDP协议的多主冲突处理装置的实施例。
本申请基于LLDP协议的多主冲突处理装置的实施例可以应用在IRF系统分裂后的每一个IRF子系统的主设备上。装置实施例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以软件实现为例,作为一个逻辑意义上的装置,是通过其所在设备的处理器运行存储器中对应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形成的。从硬件层面而言,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基于LLDP协议的多主冲突处理装置所在设备的一种硬件结构图,除了图5所示的处理器、网络接口、以及存储器之外,实施例中装置所在的设备通常根据该设备的实际功能,还可以包括其他硬件,对此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基于LLDP协议的多主冲突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多主冲突处理装置包括判断单元601、维持单元602和比较单元603,其中:
判断单元601,用于接收到多主检测报文的第一主设备在根据所述多主检测报文检测出多主冲突时,判断第一IRF子系统和第二IRF子系统是否存在重要成员设备,所述多主检测报文为扩展的LLDP报文,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为所述第一主设备所属的IRF子系统,所述第二IRF子系统为发送所述多主检测报文的第二主设备所属的IRF子系统;
维持单元602,用于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存在重要成员设备时,维持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激活状态;
比较单元603,用于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和所述第二IRF子系统均不存在重要成员设备时,比较所述第一IRF子系统和所述第二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
所述维持单元602,还用于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时,维持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激活状态。
进一步地,
所述扩展的LLDP报文中包含IRF系统的系统标识和IRF子系统的主设备编号、重要设备标志以及系统优先级。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单元601,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重要设备标志;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重要设备标志为不存在重要设备时,确定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中不存在重要成员设备;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重要设备标志为存在重要设备时,确定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中存在重要成员设备;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从所述多主检测报文中获取所述第二IRF子系统的重要设备标志;当所述重要设备标志为存在重要设备时,确定所述第二IRF子系统中存在重要成员设备;当所述重要设备标志为不存在重要设备时,确定所述第二IRF子系统中不存在重要成员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单元601,还包括:
标志设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获取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重要设备标志之前,获取预设的最高设备优先级;判断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中是否存在设备优先级与所述最高设备优先级相同的成员设备;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中存在设备优先级与所述最高设备优先级相同的成员设备时,设置重要设备标志为存在重要设备;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中不存在设备优先级与所述最高设备优先级相同的成员设备时,设置重要设备标志为不存在重要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多主冲突处理装置,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比较单元603比较所述第一IRF子系统和所述第二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之前,获取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中每一个成员设备的设备优先级;计算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中所有成员设备的设备优先级之和;将计算结果作为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或者,获取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中每一个成员设备的启用UP接口数量;计算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中所有成员设备的UP接口数量之和;将计算结果作为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从所述多主检测报文中获取所述第二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
进一步地,所述多主冲突处理装置,还包括:
所述维持单元602,还用于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等于所述第二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时,从所述多主检测报文中获取所述第二IRF子系统的主设备编号;判断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主设备编号是否小于所述第二IRF子系统的主设备编号;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主设备编号小于所述第二IRF子系统的主设备编号时,维持所述第一IRF系统的激活状态。
上述装置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基于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协议的多主冲突处理方法,应用于智能弹性架构IRF系统分裂后的每一个IRF子系统的主设备上,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接收到多主检测报文的第一主设备在根据所述多主检测报文检测出多主冲突时,判断第一IRF子系统和第二IRF子系统是否存在重要成员设备,所述多主检测报文为扩展的LLDP报文,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为所述第一主设备所属的IRF子系统,所述第二IRF子系统为发送所述多主检测报文的第二主设备所属的IRF子系统;
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存在重要成员设备时,所述第一主设备维持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激活状态;
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和所述第二IRF子系统均不存在重要成员设备时,所述第一主设备比较所述第一IRF子系统和所述第二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
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时,所述第一主设备维持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激活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展的LLDP报文中至少包含IRF系统的系统标识和IRF子系统的主设备编号、重要设备标志以及系统优先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第一IRF子系统和第二IRF子系统是否存在重要成员设备,包括:
所述第一主设备获取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重要设备标志;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重要设备标志为不存在重要设备时,确定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中不存在重要成员设备;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重要设备标志为存在重要设备时,确定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中存在重要成员设备;
所述第一主设备从所述多主检测报文中获取所述第二IRF子系统的重要设备标志;当所述重要设备标志为存在重要设备时,确定所述第二IRF子系统中存在重要成员设备;当所述重要设备标志为不存在重要设备时,确定所述第二IRF子系统中不存在重要成员设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重要设备标志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主设备获取预设的最高设备优先级;
所述第一主设备判断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中是否存在设备优先级与所述最高设备优先级相同的成员设备;
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中存在设备优先级与所述最高设备优先级相同的成员设备时,所述第一主设备设置重要设备标志为存在重要设备;
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中不存在设备优先级与所述最高设备优先级相同的成员设备时,所述第一主设备设置重要设备标志为不存在重要设备。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所述第一IRF子系统和所述第二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主设备获取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中每一个成员设备的设备优先级;计算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中所有成员设备的设备优先级之和;将计算结果作为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或者,获取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中每一个成员设备的启用UP接口数量;计算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中所有成员设备的UP接口数量之和;将计算结果作为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
所述第一主设备从所述多主检测报文中获取所述第二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等于所述第二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时,所述第一主设备从所述多主检测报文中获取所述第二主设备编号;
所述第一主设备判断自身编号是否小于所述第二主设备编号;
当所述第一主设备编号小于所述第二主设备编号时,所述第一主设备维持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激活状态。
7.一种基于链路层发现协议LLDP协议的多主冲突处理装置,应用于智能弹性架构IRF系统分裂后的每一个IRF子系统的主设备上,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接收到多主检测报文的第一主设备在根据所述多主检测报文检测出多主冲突时,判断第一IRF子系统和第二IRF子系统是否存在重要成员设备,所述多主检测报文为扩展的LLDP报文,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为所述第一主设备所属的IRF子系统,所述第二IRF子系统为发送所述多主检测报文的第二主设备所属的IRF子系统;
维持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存在重要成员设备时,维持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激活状态;
比较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和所述第二IRF子系统均不存在重要成员设备时,比较所述第一IRF子系统和所述第二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
所述维持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高于所述第二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时,维持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激活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展的LLDP报文中至少包含IRF系统的系统标识和IRF子系统的主设备编号、重要设备标志以及系统优先级。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重要设备标志;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重要设备标志为不存在重要设备时,确定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中不存在重要成员设备;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重要设备标志为存在重要设备时,确定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中存在重要成员设备;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从所述多主检测报文中获取所述第二IRF子系统的重要设备标志;当所述重要设备标志为存在重要设备时,确定所述第二IRF子系统中存在重要成员设备;当所述重要设备标志为不存在重要设备时,确定所述第二IRF子系统中不存在重要成员设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还包括:
标志设置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获取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重要设备标志之前,获取预设的最高设备优先级;判断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中是否存在设备优先级与所述最高设备优先级相同的成员设备;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中存在设备优先级与所述最高设备优先级相同的成员设备时,设置重要设备标志为存在重要设备;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中不存在设备优先级与所述最高设备优先级相同的成员设备时,设置重要设备标志为不存在重要设备。
11.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比较单元比较所述第一IRF子系统和所述第二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之前,获取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中每一个成员设备的设备优先级;计算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中所有成员设备的设备优先级之和;将计算结果作为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或者,获取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中每一个成员设备的启用UP接口数量;计算所述第一IRF子系统中所有成员设备的UP接口数量之和;将计算结果作为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从所述多主检测报文中获取所述第二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
12.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维持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等于所述第二IRF子系统的系统优先级时,从所述多主检测报文中获取所述第二IRF子系统的主设备编号;判断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主设备编号是否小于所述第二IRF子系统的主设备编号;当所述第一IRF子系统的主设备编号小于所述第二IRF子系统的主设备编号时,维持所述第一IRF系统的激活状态。
CN201510276027.8A 2015-05-26 2015-05-26 一种基于lldp协议的多主冲突处理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63022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76027.8A CN106302205A (zh) 2015-05-26 2015-05-26 一种基于lldp协议的多主冲突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76027.8A CN106302205A (zh) 2015-05-26 2015-05-26 一种基于lldp协议的多主冲突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2205A true CN106302205A (zh) 2017-01-04

Family

ID=57634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76027.8A Pending CN106302205A (zh) 2015-05-26 2015-05-26 一种基于lldp协议的多主冲突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0220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6862A (zh) * 2019-04-19 2019-08-02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标识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43040A (zh) * 2020-01-17 2020-06-26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扩展网桥的端口扩展器堆叠分裂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5250226A (zh) * 2022-07-26 2022-10-28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Mlag双主故障恢复方法、装置、系统、介质及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4932A (zh) * 2009-12-03 2010-05-2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irf堆叠设备的mad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2307137A (zh) * 2011-07-13 2012-01-04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管理报文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堆叠交换机和堆叠系统
CN102347867A (zh) * 2011-11-14 2012-02-0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堆叠分裂检测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2724069A (zh) * 2012-06-14 2012-10-10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热堆叠系统中双主用设备冲突检测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US20140307548A1 (en) * 2010-01-15 2014-10-16 Dell Products L.P.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Data Center Bridging Features with Defined Application Environments
US20150124655A1 (en) * 2013-11-05 2015-05-07 Cisco Technology, Inc. Spanning tree protocol (stp)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4932A (zh) * 2009-12-03 2010-05-26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irf堆叠设备的mad检测方法及装置
US20140307548A1 (en) * 2010-01-15 2014-10-16 Dell Products L.P.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Data Center Bridging Features with Defined Application Environments
CN102307137A (zh) * 2011-07-13 2012-01-04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管理报文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堆叠交换机和堆叠系统
CN102347867A (zh) * 2011-11-14 2012-02-0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堆叠分裂检测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2724069A (zh) * 2012-06-14 2012-10-10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热堆叠系统中双主用设备冲突检测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US20150124655A1 (en) * 2013-11-05 2015-05-07 Cisco Technology, Inc. Spanning tree protocol (stp)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6862A (zh) * 2019-04-19 2019-08-02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标识分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43040A (zh) * 2020-01-17 2020-06-26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扩展网桥的端口扩展器堆叠分裂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1343040B (zh) * 2020-01-17 2022-12-16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扩展网桥的端口扩展器堆叠分裂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15250226A (zh) * 2022-07-26 2022-10-28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Mlag双主故障恢复方法、装置、系统、介质及设备
CN115250226B (zh) * 2022-07-26 2023-11-24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Mlag双主故障恢复方法、装置、系统、介质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86178B1 (en) Link aggregation method and device, mac frame receiving/sending method and system
US8782160B2 (en) Cluster control system, cluster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US9253080B2 (en) Relay device, network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N103560967B (zh) 一种业务需求感知的虚拟数据中心映射方法
CN104104570A (zh) Irf系统中的聚合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937885A (zh) 用于结构交换机的全局vlan
CN104303467A (zh) 集成的异构的软件定义的网络
CN102112981A (zh) 通信网络中的虚拟机的动态分布
CN103795623A (zh) 一种在虚拟设备间实现流量互通的方法和装置
CN106101298A (zh) 基于sdn的网络地址转换装置及方法
CN105340230A (zh) 虚拟机架拓扑管理
CN104301417B (zh)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08259304B (zh) 一种转发表项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03139075B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7113892A (zh) 一种网关设备自动组网的方法及装置
CN110351135B (zh) 多dc中的网络设备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4518936B (zh) 链路动态聚合方法和装置
CN113923092A (zh) 一种指定转发者的处理方法和控制器以及提供者边缘设备
US20160205033A1 (en) Pool element status information synchronization method, pool register, and pool element
CN109088819A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交换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533973A (zh) 分发业务消息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7872368A (zh) 一种网络节点集群中网关可达性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9495383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通信系统及网络设备
CN106302205A (zh) 一种基于lldp协议的多主冲突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639488A (zh) 一种多外网分流加速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Applicant after: Xinhua thr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Applicant before: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