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02124A - 一种添加特效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添加特效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02124A
CN106302124A CN201610683096.5A CN201610683096A CN106302124A CN 106302124 A CN106302124 A CN 106302124A CN 201610683096 A CN201610683096 A CN 201610683096A CN 106302124 A CN106302124 A CN 1063021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region
good effect
specially good
characteristic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830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海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8309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0212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3021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021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7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lusion of specific contents
    • H04L51/10Multimedia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40Filling a planar surface by adding surface attributes, e.g. colour or text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8Feature extraction; Face represen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2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for supporting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 H04M1/7243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for image or video messag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196Human being; Person
    • G06T2207/30201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添加特效的方法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在接收到用于选择特效的触发信号时,获取目标物体的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特效按照预设规则预先分为M个特效区域,M为大于1的正整数;识别所述第一图像的N个特征点,N为正整数;根据所述N个特征点,按照所述预设规则将所述第一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将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填充到所述M个图像区域,形成第二图像;输出所述第二图像。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和设备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视频特效,存在的特效外观固定,导致适用范围小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能扩大特效适用范围的方法及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添加特效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添加特效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通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通过网络平台来交友和娱乐,这些网络平台包括一对一聊天交友平台、主播聊天室平台、论坛交友平台等,其中,一对一聊天交友平台和主播聊天室平台由于可实时视频交流,更受用户青睐。
为了增加平台用户的使用黏性,各视频平台往往会提供丰富的视频特效,以便用户在进行视频交流时,可以使用平台提供的面具类特效来增加视频的娱乐性,然而,当前的面具特效往往为外观固定的图像或动图,同一个面具特效不能适用于不同的用户,也不能适用于同一用户的不同距离的状态,会存在面具特效过大、过小或脸型不匹配等问题。
可见,现有技术中的视频特效,存在特效外观固定,导致适用范围小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添加特效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添加特效的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用于选择特效的触发信号时,获取目标物体的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特效按照预设规则预先分为M个特效区域,M为大于1的正整数;
识别所述第一图像的N个特征点,N为正整数;
根据所述N个特征点,按照所述预设规则将所述第一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
将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填充到所述M个图像区域,形成第二图像;
输出所述第二图像。
可选的,所述目标物体为人脸,所述特效为面具。
可选的,所述识别所述第一图像的N个特征点,具体包括:识别所述第一图像上的五官轮廓点和/或脸型轮廓点。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N个特征点,按照所述预设规则将所述第一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具体包括:根据所述N个特征点,将所述第一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其中,所述M个图像区域为M个以所述N个特征点为全部或部分顶点的三角形区域。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N个特征点,按照所述预设规则将所述第一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具体包括:根据所述N个特征点,将所述第一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其中,所述M个图像区域为三角形区域,所述M个图像区域中每个图像区域内包括的所述特征点的数量小于等于1。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填充到所述M个图像区域,包括:采用图像压缩算法和/或图像拉伸算法,将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填充到所述M个图像区域,以使所述M个特效区域中每个特效区域的形状与其对应的图像区域的形状匹配。
可选的,当所述方法应用于主播端时,所述输出所述第二图像包括:显示所述第二图像,和/或上传所述第二图像至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能将所述第二图像分享至所述主播端对应的观众客户端。
第二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图像采集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用于选择特效的触发信号时,获取目标物体的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特效按照预设规则预先分为M个特效区域,M为大于1的正整数;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第一图像的N个特征点,N为正整数;
分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N个特征点,按照所述预设规则将所述第一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
填充模块,用于将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填充到所述M个图像区域,形成第二图像;
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所述第二图像。
可选的,所述目标物体为人脸,所述特效为面具。
可选的,所述识别模块还用于:识别所述第一图像上的五官轮廓点和/或脸型轮廓点。
可选的,所述分区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N个特征点,将所述第一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其中,所述M个图像区域为M个以所述N个特征点为全部或部分顶点的三角形区域。
可选的,所述分区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N个特征点,将所述第一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其中,所述M个图像区域为三角形区域,所述M个图像区域中每个图像区域内包括的所述特征点的数量小于等于1。
可选的,所述填充模块还用于:采用图像压缩算法和/或图像拉伸算法,将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填充到所述M个图像区域,以使所述M个特效区域中每个特效区域的形状与其对应的图像区域的形状匹配。
可选的,所述电子设备具体为主播端;所述输出模块包括:上传单元和/或显示单元,所述上传单元用于上传所述第二图像至与所述主播端连接的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能将所述第二图像分享至与所述主播端对应的观众客户端;所述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所述第二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电子设备,预先将特效分为M个特效区域,在需要添加特效时,先根据获取的目标物体图像识别出特征点,再根据特征点有针对性的划分出与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最后用M个特效区域对应填充所述M个图像区域,以使得特效能与目标物体的外观特征匹配,即使目标物体发生角度或距离变化,或者更换目标物体,所述特效也均能匹配,有效扩大了特效的适用范围。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添加特效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在接收到用于选择特效的触发信号时,获取目标物体的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特效按照预设规则预先分为M个特效区域,M为大于1的正整数;识别所述第一图像的N个特征点,N为正整数;根据所述N个特征点,按照所述预设规则将所述第一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将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填充到所述M个图像区域,形成第二图像;输出所述第二图像。
即通过预先按照预设规则将特效分为M个特效区域,再从目标物体的图像上识别出特征点,根据特征点,按照与特效分区相同的规则将目标物体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匹配的M个图像区域,再将M个特效区域一一对应的填充到M个图像区域,以使填入的每个特效区域的形状外观与其对应的图像区域的形状外观相同,从而使得特效能与目标物体的外观特征匹配,即使得同一特效能与外观不同的目标物体匹配,有效扩大了特效的适用范围。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添加特效的方法,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添加特效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01,在接收到用于选择特效的触发信号时,获取目标物体的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特效按照预设规则预先分为M个特效区域,M为大于1的正整数;
步骤S102,识别所述第一图像的N个特征点,N为正整数;
步骤S103,根据所述N个特征点,按照所述预设规则将所述第一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
步骤S104,将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填充到所述M个图像区域,形成第二图像;
步骤S105,输出所述第二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特效添加方法既可以用于对目标物体的单一图像的特效添加,也可以用于对目标物体视频的特效添加,其中,所述视频可以是直播视频,也可以是提前录制的视频,本申请并不限定。
当所述方法应用于对目标物体视频的特效添加时,可以是采用所述方法对视频的每一帧图像依次进行上述特效添加处理,以实现对整个视频的特效添加。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方法可以应用于直播平台的主播端,也可以应用于点对点的视频平台,其中,所述主播端具体可以是智能手机、台式电脑、一体机或笔记本等电子设备,在此不作限制。
下面,结合图1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具体实现步骤:
首先,执行步骤S101,在接收到用于选择特效的触发信号时,获取目标物体的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特效按照预设规则预先分为M个特效区域,M为大于1的正整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触发信号可以是用户自身在电子设备上执行选择特效的操作时生成的触发信号;也可以是电子设备接收到其他设备发送的特效信息时,生成的触发信号。例如,当所述方法应用于直播平台的主播端时,可以是主播在主播端上执行选择特效的操作,生成触发信号;也可以是主播端接收到观众客户端发送的特效,生成触发信号。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目标物体可以为人脸,对应的所述特效可以为面具,当然,所述目标物体也可以为人的躯干,对应的所述特效可以为服装配饰,在此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特效可以为图片或动图格式,所述特效分为M个特效区域,为了使所述M个特效区域与所述M个图像区域匹配,其具体的分区规则与后续第一图像的分区规则相同,在后续步骤S102和步骤S103中再进行详述。
接下来,执行步骤S102,识别所述第一图像的N个特征点,N为正整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识别所述第一图像的特征点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下面列举两种为例:
第一种,按预设规则直接识别特征点。
即直接按照预设的规则在第一图像上识别N个特征点。所述预设的规则可以是在第一图像上识别出所述目标物体的轮廓,在轮廓上提取特征点,所述预设的规则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图像上识别出所述目标物体上的深色线条,在所述深色线条上提取特征点,在此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所述目标物体为人脸时,所述识别所述第一图像的N个特征点,可以为:识别所述第一图像上的五官轮廓点和/或脸型轮廓点。
例如,可以预设每采集到一帧人脸图像,就在图像上识别出95个特征点,所述95个特征点包括:人脸轮廓的点、眼睛轮廓的点、鼻梁线上的点、眉毛中线的点、嘴唇轮廓的点和耳朵轮廓的点。
进一步,所述N个特征点的分布可以预设沿轮廓或线条均匀分布,或者按预设的规则在一部分轮廓或线条(例如五官轮廓)相对密集分布,在另外的轮廓或线条(例如脸型轮廓)相对稀疏分布。
第二种,结合特效的特征来识别特征点。
即结合选择的特效的特征,按照预设的规则在第一图像上识别N个特征点。
例如,当所述目标物体为人脸时,如果选择的特效是眼镜面具特效,则根据特效的特征可知仅需识别第一图像上的人脸轮廓点和眼睛轮廓点作为特征点。
再例如,当所述目标物体为人脸时,如果选择的特效是胡子面具特效,则根据特效的特征可知仅需识别第一图像上的人脸轮廓点和嘴唇轮廓点作为特征点。
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识别所述第一图像的N个特征点不限于以上几种识别方法,基于不同的需求可以确定出不同的识别方法,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再详细列举,并且不作限制。
再下来,执行步骤S103,根据所述N个特征点,按照所述预设规则将所述第一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所述N个特征点,按照所述预设规则将所述第一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下面列举两种为例:
第一种,以所述特征点作为顶点来划分图像区域。
即根据所述N个特征点,将所述第一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其中,所述M个图像区域为M个以所述N个特征点为全部或部分顶点的三角形区域。
具体来讲,可以将所述N个特征点两两相连,再与所述第一图像的图像边缘相连,以将所述第一图像划分为M个三角形图像区域,其中,每个特征点均为所述三角形区域的顶点,但所述三角形区域的顶点并不要求全部是所述特征点,具体的划分规则以所述M个三角形图像区域不重合,且能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图像即可,在此不作限制。
第二种,以每个图像区域内包含的特征点数量小于等于1来划分图像区域。
即根据所述N个特征点,将所述第一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其中,所述M个图像区域为三角形区域,所述M个图像区域中每个图像区域内包括的所述特征点的数量小于等于1。
具体来讲,可以设置所述M个图像区域中每个区域包含1个或0个特征点,即可以先设置预设大小的N个图像区域来一一覆盖所述N个特征点,再将所述第一图像上未被所述N个图像区域填充的区域划分为M-N个图像区域,具体以使得所述M个图像区域不重合,且能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图像即可。
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每个图像区域还可以为矩形或菱形,在此不作限制。较优的,所述每个图像区域均为三角形,以便于图形的渲染。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N和M的值越大,则表明对所述第一图像的特征识别和区域划分越细,后续的填充效果越好,但相对的,N和M的值越大,则需要识别的特征点和需要填充的区域越多,计算量越大,后续填充特效的时间越长,例如当所述方法运用于视频直播时,就易导致特效添加延迟,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的填充效果和使用场景对实时性的要求来设置合理的N和M值。
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所述M个特效区域与所述M个图像区域一一对应,以便于步骤S104中能对应一一填充,所述M个特效区域的划分规则和方法与所述M个图像区域的划分规则和方法相同,即同样是预先在所述特效上确定N个特效特征点,其确定特效特征点的方法与在所述第一图像上确定特征点的方法相同,再根据所述N个特效特征点,采用与所述M个图像区域划分相同的规则划分出M个特效区域。
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划分所述第一图像为M个图像区域不限于以上几种划分方法,基于不同的需求可以确定出不同的划分方法,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再详细列举,并且不作限制。
然后,执行步骤S104,将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填充到所述M个图像区域,形成第二图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填充到所述M个图像区域,包括:
采用图像压缩算法和/或图像拉伸算法,将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填充到所述M个图像区域,以使所述M个特效区域中每个特效区域的形状与其对应的图像区域的形状匹配。
例如,将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填充到所述M个图像区域时,如果某特效区域与其对应的图像区域形状大小均相同,则直接将该特效区域覆盖填充在对应的图像区域上;再例如,如果,某特效区域与其对应的图像区域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则等比例放大或缩小所述特效区域至与对应的图像区域同样大小,再将该特效区域覆盖填充至对应的图像区域上;再例如,如果,某特效区域与其对应的图像区域形状和大小均不同,则局部压缩和或/拉升所述特效区域至与对应的图像区域同样形状和大小,再将该特效区域覆盖填充至对应的图像区域上。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某特效区域为纯色,则为了计算简单,则可以直接将其对应的图像区域填充为该纯色,当然,所述特效区域也可以全部或部分为透明色,则当该有透明色的特效区域填充覆盖对应的图像区域后,透明色区域显示为对应图像区域的本色。
具体来讲,预先将特效分为M个特效区域,在需要添加特效时,先根据获取的目标物体图像识别出特征点,再根据特征点有针对性的划分出与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最后用M个特效区域对应填充所述M个图像区域,以使得特效能与目标物体的外观特征匹配,使同一特效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目标物体图像,有效扩大了特效的适用范围。
再下来,执行步骤S105,输出所述第二图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所述方法应用于主播端时,所述输出所述第二图像包括:
显示所述第二图像,和/或上传所述第二图像至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能将所述第二图像分享至所述主播端对应的观众客户端。
当然,根据具体使用场景的不同,所述输出所述第二图像也可以是只将所述第二图像显示在本电子设备上,或者将所述第二图像直接发送给通讯对端,在此不作限制。
在介绍了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详细流程后,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交互过程,下面以所述方法应用于直播平台的主播端为例,介绍本申请提供方法的一交互实例:
在主播视频直播过程中,需要加特效面具时,主播在主播端的APP平台上选择一京剧面具特效;该京剧面具预先分为206个三角形特效区域,该206个三角形特效区域是根据预先在京剧面具上确定的95个特效特征点,按预设规则来划分的;
主播端基于上述选择操作,获取视频直播的当前第一帧图像,并识别所述第一帧图像的95个特征点,所述95个特征点包括五官轮廓点、脸型轮廓点和发际轮廓点,所述95个特征点的识别规则与所述95个特效特征点的确定规则相同;
接下来,主播端根据所述95个特征点,按照与划分206个三角形特效区域相同的划分规则将所述第一帧图像分为与所述206个三角形特效区域对应的206个三角形图像区域;
然后,主播端采用压缩和/或拉升算法将所述206个三角形特效区域对应填充到所述206个三角形图像区域,形成添加京剧面具后的图像;
再下来,将所述添加京剧面具后的图像显示在所述主播端,同时主播端将所述添加京剧面具后的图像上传至该直播平台服务器,并通过服务器将添加京剧面具后的图像分享至主播端对应的观众客户端,以使直播观众和主播都能看见添加京剧面具后的图像;
接下来,主播端获取后续的第二帧图像、第三帧图像…,依次采用相同的面具添加方法对第二帧图像、第三帧图像…添加面具特效,并依次输出,实现对直播视频的面具特效的添加。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即使主播在视频过程中发生人脸角度和距离变化,或换为其他的主播,也能通过实时对每帧图像添加特效,保证京剧面具特效能实时与主播脸部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视频往往1秒有15帧,1帧耗时66毫秒左右,故为了保证特效的添加计算不导致视频的停顿和不流畅,需要将识别特征点、划分图像区域和填充特效的时间控制在66毫秒内,以维持直播视频的流畅。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实施例一中方法对应的设备,详见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如图2所述,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图像采集单元201,用于在接收到用于选择特效的触发信号时,获取目标物体的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特效按照预设规则预先分为M个特效区域,M为大于1的正整数;
识别模块202,用于识别所述第一图像的N个特征点,N为正整数;
分区模块203,用于根据所述N个特征点,按照所述预设规则将所述第一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
填充模块204,用于将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填充到所述M个图像区域,形成第二图像;
输出模块205,用于输出所述第二图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直播平台的主播端,也可以为点对点视频平台的客户端,其中,所述主播端或客户端具体可以是智能手机、台式电脑、一体机或笔记本等电子设备,在此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物体为人脸,所述特效为面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模块202还用于:
识别所述第一图像上的五官轮廓点和/或脸型轮廓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分区模块203还用于:
根据所述N个特征点,将所述第一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其中,所述M个图像区域为M个以所述N个特征点为全部或部分顶点的三角形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分区模块203还用于:
根据所述N个特征点,将所述第一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其中,所述M个图像区域为三角形区域,所述M个图像区域中每个图像区域内包括的所述特征点的数量小于等于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填充模块204还用于:
采用图像压缩算法和/或图像拉伸算法,将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填充到所述M个图像区域,以使所述M个特效区域中每个特效区域的形状与其对应的图像区域的形状匹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所述电子设备具体为主播端时,所述输出模块205包括:
上传单元和/或显示单元,所述上传单元用于上传所述第二图像至与所述主播端连接的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能将所述第二图像分享至与所述主播端对应的观众客户端;所述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所述第二图像。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二所介绍的电子设备,为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添加特效的方法所采用的电子设备,故而基于本发明实施例一所介绍的方法,本领域所属人员能够了解该设备的具体结构及变形,故而在此不再赘述。凡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方法所采用的设备都属于本发明所欲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电子设备,预先将特效分为M个特效区域,在需要添加特效时,先根据获取的目标物体图像识别出特征点,再根据特征点有针对性的划分出与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最后用M个特效区域对应填充所述M个图像区域,以使得特效能与目标物体的外观特征匹配,即使目标物体发生角度或距离变化,或者更换目标物体,所述特效也均能匹配,有效扩大了特效的适用范围。
在此提供的算法和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系统也可以与基于在此的示教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这类系统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发明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网关、代理服务器、系统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本发明公开了,A1、一种添加特效的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用于选择特效的触发信号时,获取目标物体的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特效按照预设规则预先分为M个特效区域,M为大于1的正整数;
识别所述第一图像的N个特征点,N为正整数;
根据所述N个特征点,按照所述预设规则将所述第一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
将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填充到所述M个图像区域,形成第二图像;
输出所述第二图像。
A2、根据A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物体为人脸,所述特效为面具。
A3、根据A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第一图像的N个特征点,具体包括:
识别所述第一图像上的五官轮廓点和/或脸型轮廓点。
A4、根据A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N个特征点,按照所述预设规则将所述第一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N个特征点,将所述第一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其中,所述M个图像区域为M个以所述N个特征点为全部或部分顶点的三角形区域。
A5、根据A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N个特征点,按照所述预设规则将所述第一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N个特征点,将所述第一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其中,所述M个图像区域为三角形区域,所述M个图像区域中每个图像区域内包括的所述特征点的数量小于等于1。
A6、根据A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填充到所述M个图像区域,包括:
采用图像压缩算法和/或图像拉伸算法,将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填充到所述M个图像区域,以使所述M个特效区域中每个特效区域的形状与其对应的图像区域的形状匹配。
A7、根据A1-A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方法应用于主播端时,所述输出所述第二图像包括:
显示所述第二图像,和/或上传所述第二图像至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能将所述第二图像分享至所述主播端对应的观众客户端。
B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图像采集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用于选择特效的触发信号时,获取目标物体的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特效按照预设规则预先分为M个特效区域,M为大于1的正整数;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第一图像的N个特征点,N为正整数;
分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N个特征点,按照所述预设规则将所述第一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
填充模块,用于将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填充到所述M个图像区域,形成第二图像;
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所述第二图像。
B9、根据B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物体为人脸,所述特效为面具。
B10、根据B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还用于:
识别所述第一图像上的五官轮廓点和/或脸型轮廓点。
B11、根据B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N个特征点,将所述第一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其中,所述M个图像区域为M个以所述N个特征点为全部或部分顶点的三角形区域。
B12、根据B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N个特征点,将所述第一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其中,所述M个图像区域为三角形区域,所述M个图像区域中每个图像区域内包括的所述特征点的数量小于等于1。
B13、根据B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模块还用于:
采用图像压缩算法和/或图像拉伸算法,将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填充到所述M个图像区域,以使所述M个特效区域中每个特效区域的形状与其对应的图像区域的形状匹配。
B14、根据B8-B13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具体为主播端;
所述输出模块包括:
上传单元和/或显示单元,所述上传单元用于上传所述第二图像至与所述主播端连接的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能将所述第二图像分享至与所述主播端对应的观众客户端;所述显示单元用于显示所述第二图像。

Claims (10)

1.一种添加特效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接收到用于选择特效的触发信号时,获取目标物体的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特效按照预设规则预先分为M个特效区域,M为大于1的正整数;
识别所述第一图像的N个特征点,N为正整数;
根据所述N个特征点,按照所述预设规则将所述第一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
将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填充到所述M个图像区域,形成第二图像;
输出所述第二图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物体为人脸,所述特效为面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所述第一图像的N个特征点,具体包括:
识别所述第一图像上的五官轮廓点和/或脸型轮廓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N个特征点,按照所述预设规则将所述第一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N个特征点,将所述第一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其中,所述M个图像区域为M个以所述N个特征点为全部或部分顶点的三角形区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N个特征点,按照所述预设规则将所述第一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N个特征点,将所述第一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其中,所述M个图像区域为三角形区域,所述M个图像区域中每个图像区域内包括的所述特征点的数量小于等于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填充到所述M个图像区域,包括:
采用图像压缩算法和/或图像拉伸算法,将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填充到所述M个图像区域,以使所述M个特效区域中每个特效区域的形状与其对应的图像区域的形状匹配。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方法应用于主播端时,所述输出所述第二图像包括:
显示所述第二图像,和/或上传所述第二图像至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能将所述第二图像分享至所述主播端对应的观众客户端。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采集单元,用于在接收到用于选择特效的触发信号时,获取目标物体的第一图像,其中,所述特效按照预设规则预先分为M个特效区域,M为大于1的正整数;
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第一图像的N个特征点,N为正整数;
分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N个特征点,按照所述预设规则将所述第一图像分为与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的M个图像区域;
填充模块,用于将所述M个特效区域对应填充到所述M个图像区域,形成第二图像;
输出模块,用于输出所述第二图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物体为人脸,所述特效为面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模块还用于:
识别所述第一图像上的五官轮廓点和/或脸型轮廓点。
CN201610683096.5A 2016-08-18 2016-08-18 一种添加特效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63021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83096.5A CN106302124A (zh) 2016-08-18 2016-08-18 一种添加特效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83096.5A CN106302124A (zh) 2016-08-18 2016-08-18 一种添加特效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02124A true CN106302124A (zh) 2017-01-04

Family

ID=576784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83096.5A Pending CN106302124A (zh) 2016-08-18 2016-08-18 一种添加特效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302124A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3962A (zh) * 2017-09-08 2018-01-09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视频数据实时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设备
CN107820027A (zh) * 2017-11-02 2018-03-20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视频人物装扮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948667A (zh) * 2017-12-05 2018-04-20 广州酷狗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在直播视频中添加显示特效的方法和装置
CN108122029A (zh) * 2017-12-29 2018-06-05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机特效的推荐方法及装置
CN108280883A (zh) * 2018-02-07 2018-07-13 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变形特效程序文件包的生成及变形特效生成方法与装置
WO2018177364A1 (zh) * 2017-03-29 2018-10-04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滤镜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9064393A (zh) * 2018-08-17 2018-12-21 广州酷狗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人脸特效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089058A (zh) * 2018-07-06 2018-12-25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视频画面处理方法、电子终端及装置
CN111107278A (zh) * 2018-10-26 2020-05-05 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00705A (zh) * 2018-11-16 2020-05-26 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20211385A1 (zh) * 2019-04-17 2020-10-22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特效处理方法、装置及视频直播终端
CN112584032A (zh) * 2019-09-27 2021-03-30 北京安云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编辑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96707A1 (en) * 2009-05-25 2010-11-2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N102016880A (zh) * 2008-04-23 2011-04-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用于图像识别的尺度健壮的基于特征的标识符
CN102436668A (zh) * 2011-09-05 2012-05-02 上海大学 京剧脸谱自动化妆方法
CN104410923A (zh) * 2013-11-14 2015-03-11 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视频聊天室的动画呈现方法及装置
CN104778712A (zh) * 2015-04-27 2015-07-15 厦门美图之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仿射变换的人脸贴图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6880A (zh) * 2008-04-23 2011-04-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用于图像识别的尺度健壮的基于特征的标识符
US20100296707A1 (en) * 2009-05-25 2010-11-2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N102436668A (zh) * 2011-09-05 2012-05-02 上海大学 京剧脸谱自动化妆方法
CN104410923A (zh) * 2013-11-14 2015-03-11 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视频聊天室的动画呈现方法及装置
CN104778712A (zh) * 2015-04-27 2015-07-15 厦门美图之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仿射变换的人脸贴图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77364A1 (zh) * 2017-03-29 2018-10-04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滤镜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7563962A (zh) * 2017-09-08 2018-01-09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视频数据实时处理方法及装置、计算设备
CN107820027A (zh) * 2017-11-02 2018-03-20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视频人物装扮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948667A (zh) * 2017-12-05 2018-04-20 广州酷狗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在直播视频中添加显示特效的方法和装置
CN107948667B (zh) * 2017-12-05 2020-06-30 广州酷狗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在直播视频中添加显示特效的方法和装置
CN108122029A (zh) * 2017-12-29 2018-06-05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机特效的推荐方法及装置
CN108280883B (zh) * 2018-02-07 2021-05-04 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变形特效程序文件包的生成及变形特效生成方法与装置
CN108280883A (zh) * 2018-02-07 2018-07-13 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变形特效程序文件包的生成及变形特效生成方法与装置
US11270408B2 (en) 2018-02-07 2022-03-08 Beijing Sensetim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special deformation effect program file packag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special deformation effects
CN109089058A (zh) * 2018-07-06 2018-12-25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视频画面处理方法、电子终端及装置
CN109064393A (zh) * 2018-08-17 2018-12-21 广州酷狗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人脸特效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107278A (zh) * 2018-10-26 2020-05-05 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07278B (zh) * 2018-10-26 2022-03-01 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00705B (zh) * 2018-11-16 2021-05-25 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1200705A (zh) * 2018-11-16 2020-05-26 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20211385A1 (zh) * 2019-04-17 2020-10-22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特效处理方法、装置及视频直播终端
CN112584032A (zh) * 2019-09-27 2021-03-30 北京安云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编辑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02124A (zh) 一种添加特效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6303354B (zh) 一种脸部特效推荐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0013796B2 (en) Rendering glasses shadows
CN108665408A (zh) 肤色调整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0171785B2 (en) Color balancing based on reference points
CN108765520B (zh) 文本信息的渲染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8063946B (zh) 图像编码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6161988A (zh) 一种增强现实视频生成方法
CN110288692B (zh) 光照渲染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9408177A (zh) 一种配置图片中文字颜色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Ebner et al. Multi‐view reconstruction of dynamic real‐world objects and their integration in augmented and virtual reality applications
CN107509080B (zh) 一种编码图像显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630557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6485973A (zh) 虚拟对象的材质生成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258690A (zh) 一种构建3d页面的方法和装置
CN106303646A (zh) 一种特效匹配的方法、电子设备及服务器
CN117036546B (zh) 图片生成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设备
CN110414596B (zh) 视频处理、模型训练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2925595A (zh) 资源分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7301453B2 (ja)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電子機器
CN117011417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6630500A (zh) 虚拟物品的生成方法、虚拟服饰的生成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07797836B (zh) 虚拟现实页面的生成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14782460A (zh) 图像分割模型的生成方法及图像的分割方法、计算机设备
CN110223367B (zh) 动画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