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75174A - 一种基于车把的平衡车控制机构和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车把的平衡车控制机构和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75174A
CN106275174A CN201610801650.5A CN201610801650A CN106275174A CN 106275174 A CN106275174 A CN 106275174A CN 201610801650 A CN201610801650 A CN 201610801650A CN 106275174 A CN106275174 A CN 1062751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balance car
handlebar
wheel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0165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尚艳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80165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7517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275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751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0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2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control of the vehicle or its driving motor to achieve a desired performance, e.g. speed, torque, programmed variation of speed
    • B60L15/2036Electric differentials, e.g. for supporting steering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00/00Type of vehicles
    • B60L2200/12Bik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00/00Type of vehicles
    • B60L2200/16Single-axle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10Vehicle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12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40/00Control parameters of input or output; Target parameters
    • B60L2240/40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 B60L2240/42Drive Train control parameters related to electric machines
    • B60L2240/421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50/00Driver interactions
    • B60L2250/24Driver interactions by lever actu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把的平衡车控制机构和控制方法。该基于车把的平衡车控制机构包括车把,所述车把中间连接车杆;所述车杆底部连接车体;所述车把在与车杆连接处设有圆柱形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两侧各设有一个压板;相应的,所述车杆设有与转动部和压板适配的孔洞;所述孔洞对应每个压板各设有一对压力传感器;所述平衡车内设有与压力传感器耦合、用于控制平衡车的车轮转动的控制装置。本发明简单可靠、无须机械结构即可控制平衡车。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车把的平衡车控制机构和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衡车控制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基于车把的平衡车控制机构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平衡车,又叫平衡车、思维车,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利用伺服控制系统,精确地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
现有的电动平衡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车体上具有一个操作杆,使用者站在电动平衡车的脚踏平台上对操作杆进行操作,从而前进、后退及停止,这样的控制也称“手控”。另一种是车体由两部分组成,左部分和右部分之间通过转动机构实现相互转动,从而实现“脚控”。
传统平衡车在行驶过程中完全需要依靠驾驶者的控制来保持车辆平衡,由于车辆自身不能维持平衡,行驶过程中一旦驾驶者失去平衡,就极为容易造成危险,严重时甚至会引起交通事故。
专利文献CN 102774453 B于2015年5月20日公开了一种智能平衡车系统。其通过在车把两端设置传感器来控制平衡车车撰写。但该方式对传感器的精度要求及软件算法要求极高,基本不具备实用的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可靠、无须机械结构控制的基于车把的平衡车控制机构和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车把的平衡车控制机构,包括车把,所述车把中间连接车杆;所述车杆底部连接车体;所述车把在与车杆连接处设有圆柱形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两侧各设有一个压板;相应的,所述车杆设有与转动部和压板适配的孔洞;所述孔洞对应每个压板各设有一对压力传感器;所述平衡车内设有与压力传感器耦合、用于控制平衡车的车轮转动的控制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部底部设有圆锥面;相应的,所述孔洞包括容纳转动部的中洞;中洞底部设有容纳圆锥面的锥洞,中洞两侧设有容纳压板的侧洞;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侧洞中。圆锥面和锥洞的配合,让转动部既可以在孔洞中旋转,控制平衡车转向;也可以在孔洞中前后摆动,实现平衡车前进、后退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传感器表面覆盖有胶垫;所述胶垫与所述压板接触。利用胶垫与压板进行接触定位,即可压板前后两面都被胶垫夹持,可有效避免把手晃动。再者,胶垫能有效避免压力传感器的触头磨损,让压板的压力能更均匀传导到压力传感器,提高测量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底部设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一端与车体底部可转动固定,另一端与车轮可转动固定;所述支撑臂上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可沿着通孔运动的销体,所述车体底部还设有与销体配合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支撑臂旋转到展开状态时,所述销体跟第一定位孔配合;所述支撑臂旋转到收缩状态时,所述销体跟第二定位孔配合。
本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旋转的支撑臂,可以在折叠状态将车轮整体旋转到车体底部进行收纳,有利于缩减平衡车折叠状态下的占用空间,采用销体和定位孔的配合,可以在旋转过程中很容易找到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下的支撑臂的位置,折叠、展开操作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销体包括连接柱,与连接柱端部连接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横截面宽度大于连接柱的横截面宽度;所述固定柱与连接柱连接处形成第一环面;相应的,所述通孔包括与连接柱适配的第一孔洞,与固定柱适配的第二孔洞;所述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连接处形成第二环面;所述连接柱上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环面和第二环面定位;
所述车轮包括轮体和轮轴部件;所述轮轴部件包括轴体,所述轴体一端穿入轮体,另一端设有转接部;所述转接部与轴体相反的一面设有与连接件活动连接的支撑部;支撑部与所述支撑臂可转动固定;所述转接部为一圆台;所述支撑部固定在圆台偏离轴心的位置;
所述支撑臂与轮轴固定的一端设有缺口;另一端为弧形部;所述缺口内设有转轴;所述支撑部嵌入缺口内与转轴套接。
由于弹簧的存在,销体会一直抵住本体底部的平面,一旦旋转到第一定位孔或第二定位孔的位置,销体在弹簧弹力作用下自动嵌入到第一定位孔或第二定位孔内,无须人工干预即可实现自动定位。一般来说,轮轴都是比较细的,不容易实现可转动的固定结构,通过转接部可以增加转轴部分的接触面积,一方面容易跟连接件固定,另一方面在轮子展开状态与车体侧面接触定位,在车轮运行的时候提高稳定性。支撑部偏离轴心,在平衡车运行状态时,由于重力和人体压力的左右,支撑部会自然运行到最低点,形成稳态定位结构,此时,支撑部上方的圆盘部分有更多的面积与车体侧面接触,这样车轮在垂直方向有圆盘定位,水平位置有底部的连接件支撑,双面支撑可以有效分散车轮的承重,更稳固耐用。本技术方案还公开一种具体的支撑臂与轮轴的固定结构,由于缺口的避让结构,使得整个转动结构都比较小,有利于缩减平衡车体积。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底部设有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分别设置在弧形凹槽的两端;所述车体底部还设有弧形的限位部;车轮在折叠状态下,内侧面与限位部的顶部接触定位;所述限位部顶部中间部位位置最高,用于跟车轮的内侧面接触定位;中间部位两侧为延伸到车体底部的斜面;所述支撑臂与车轮相对的一端设有固定孔;所述车体底部设有与固定孔适配的定位柱;所述支撑臂通过固定孔与定位柱的配合实现与车体底部可转动固定。
弧形凹槽对销体有导引作用,即限定了整个支撑臂的旋转范围,避免转动范围过大造成车轮跟其他部件磕碰。车轮折叠后通过斜面过渡,转动到限位部顶部中间部位绷紧,通过绷紧的应力实现折叠后的车轮定位,无须复杂的卡扣结构,实施方式简单,且固定牢靠,不怕滑动造成脱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基于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车把的平衡车控制机构的控制方法,包括:
读取两对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
获取最大的两个压力值及其对应的压力传感器;
根据最大的两个压力值的压差,以及对应两个压力传感器的相对位置驱动平衡车车轮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最大的两个压力值的压差,以及对应两个压力传感器的相对位置驱动平衡车车轮转动的方法包括:
如果对应两个压力传感器的相对位置同向,且均位于平衡车前进方向,控制平衡车减速。当平衡车速度过快,处于惯性和本能,驾驶员的双手会往后拉车把,即位于平衡车前进方向的两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会较大,此时控制平衡车减速,以确保驾驶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最大的两个压力值的压差,以及对应两个压力传感器的相对位置驱动平衡车车轮转动的方法包括:
如果对应两个压力传感器的相对位置同向,且均位于平衡车后退方向,控制平衡车加速。当驾驶员需要控制平衡车加速时,出于习惯和本能,驾驶员会倾向于用双手推车把,即位于平衡车后退方向的两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会较大,此时控制平衡车加速。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最大的两个压力值的压差,以及对应两个压力传感器的相对位置驱动平衡车车轮转动的方法包括:
如果对应两个压力传感器的相对位置反向,控制平衡车往压力值对应平衡车前进方向的压力传感器所在方向转向,并根据压差控制转向的角度。驾驶员要控制平衡车转向,其车把两头的握力必然是反向的。具体来说,右侧前进方向的压力大于反向压力;左侧前进方向的压力小于反向压力;此时控制平衡车右转;反之,控制平衡车左转。
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技术的传感器设置在车把两端,与驾驶员的握力方向垂直,其需要手握件传导压力,因此传导到传感器的压力衰减比较严重,且传导过去的是整个手握力的综合压力,要判断出驾驶员的实际意图需要复杂的算法,对综合的握力进行分解计算,算法非常复杂。综合上述原因,该技术至今没有得到量产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采用两对(四个)压力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车把左右方向的转动及前后方向的摆动动作,由于压力传感器的受力方向跟把手的运动方向保持一致,只要根据最大的两个压力值的压差,以及对应两个压力传感器的相对位置就可以驱动平衡车车轮转动,实现平衡车转向、加速和减速控制,大幅降低了器件的要求及算法要求。本发明技术方案简单可靠,实施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基于车把的平衡车控制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车把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车杆部分的正面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车杆部分的侧面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基于车把的平衡车控制机构的控制方法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平衡车在车轮折叠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平衡车在车轮折叠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平衡车在车轮中间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平衡车在车轮中间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平衡车在车轮中间状态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平衡车在车轮中间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沿A-A的剖面分解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平衡车在车轮固定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车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0、车体;11、定位柱;12、销体;121、连接柱;122、固定柱;123、第一环面;124、弹簧;20、弧形凹槽;21、第一定位孔;22、第二定位孔;30、支撑臂;31、通孔;311、第一孔洞;312、第二孔洞;313、第二环面;33、固定孔;34、缺口;35、弧形部;36、转轴;40、限位部;50、轮体;51、轮轴;52、轴体;53、圆台;54、支撑部;60、车把;61、转动部;62、压板;63、车杆;64、连接头;641、基座;642、面壳;643、封皮;65、孔洞;651、中洞;652、锥洞;653、侧洞;66、压力传感器;67、胶垫;68、圆锥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一种平衡车,所述平衡车包括基于车把的平衡车控制机构。基于车把的平衡车控制机构包括车把,所述车把中间连接车杆;所述车杆底部连接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在与车杆连接处设有圆柱形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两侧各设有一个压板;相应的,所述车杆设有与转动部和压板适配的孔洞;所述孔洞对应每个压板各设有一对压力传感器;所述平衡车内设有与压力传感器耦合、用于控制平衡车的车轮转动的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基于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车把的平衡车控制机构的控制方法,包括:
读取两对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
获取最大的两个压力值及其对应的压力传感器;
根据最大的两个压力值的压差,以及两个压力值的方向驱动平衡车车轮转动。
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技术的传感器设置在车把两端,与驾驶员的握力方向垂直,其需要手握件传导压力,因此传导到传感器的压力衰减比较严重,且传导过去的是整个手握力的综合压力,要判断出驾驶员的实际意图需要复杂的算法,对综合的握力进行分解计算,算法非常复杂。综合上述原因,该技术至今没有得到量产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采用两对(四个)压力传感器,分别用于检测车把左右方向的转动及前后方向的摆动动作,由于压力传感器的受力方向跟把手的运动方向保持一致,只要根据最大的两个压力值的压差,以及对应两个压力传感器的相对位置就可以驱动平衡车车轮转动,实现平衡车转向、加速和减速控制,大幅降低了器件的要求及算法要求。本发明技术方案简单可靠,实施成本低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还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1-14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方式公开的基于车把60的平衡车控制机构包括车把60,所述车把60中间连接车杆63;所述车杆63底部连接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60在于车杆63连接处设有圆柱形的转动部61;所述转动部61两侧各设有一个压板62;相应的,所述车杆63设有与转动部61和压板62适配的孔洞65;所述孔洞65对应每个压板62各设有一对压力传感器66;所述平衡车内设有与压力传感器66耦合、用于控制平衡车的车轮转动的控制装置。
转动部61底部设有圆锥面68;相应的,所述孔洞65包括容纳转动部61的中洞651;中洞651底部设有容纳圆锥面68的锥洞652,中洞651两侧设有容纳压板62的侧洞;所述压力传感器66设置在侧洞中。圆锥面68和锥洞652的配合,让转动部61既可以在孔洞65中旋转,控制平衡车转向;也可以在孔洞65中前后摆动,实现平衡车前进、后退控制。
所述压力传感器66表面覆盖有胶垫67;所述胶垫67与所述压板62接触。利用胶垫67与压板62进行接触定位,即可压板62前后两面都被胶垫67夹持,可有效避免把手晃动。再者,胶垫67能有效避免压力传感器66的触头磨损,让压板62的压力能更均匀传导到压力传感器66,提高测量效果。
孔洞65有多种形成方式。本实施例中,车杆63与车把60连接处设有连接头64,孔洞65设置在连接头64内,连接头64对称剖开,包括与车杆63一体成型的基座641;以及可拆卸的面壳642,孔洞65一半在基座641,一半在面壳642,两者合起来形成完整的孔洞65。面壳642的固定方式也有多种,如螺丝固定等,本实施例采用封皮643包裹的方式固定。
本实施还方式还公开了一种平衡车车轮固定结构,所述平衡车包括车体10,所述车体10底部设有支撑臂30,所述支撑臂30一端与车体10底部可转动固定,另一端与车轮可转动固定;所述支撑臂30上设有通孔31,通孔31内设有可沿着通孔31运动的销体12,所述车体10底部还设有与销体12配合的第一定位孔21和第二定位孔22,所述支撑臂30旋转到展开状态时,所述销体12跟第一定位孔21配合;所述支撑臂30旋转到收缩状态时,所述销体12跟第二定位孔22配合。
销体12包括连接柱121,与连接柱121端部连接的固定柱122;所述固定柱122的横截面宽度大于连接柱121的横截面宽度;所述固定柱122与连接柱121连接处形成第一环面123;相应的,所述通孔31包括与连接柱121适配的第一孔洞311,与固定柱122适配的第二孔洞312;所述第一孔洞311和第二孔洞312连接处形成第二环面313;所述连接柱121上套接有弹簧124;所述弹簧124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环面123和第二环面313定位。由于弹簧124的存在,销体12会一直抵住本体底部的平面,一旦旋转到第一定位孔21或第二定位孔22的位置,销体12在弹簧124弹力作用下自动嵌入到第一定位孔21或第二定位孔22内,无须人工干预即可实现自动定位。
车轮包括轮体50和轮轴51部件;所述轮轴51部件包括轴体52,所述轴体52一端穿入轮体50,另一端设有转接部;所述转接部与轴体52相反的一面设有与连接件活动连接的支撑部54;支撑部54与所述支撑臂30可转动固定。一般来说,轮轴51都是比较细的,不容易实现可转动的固定结构,通过转接部可以增加转轴36部分的接触面积,一方面容易跟连接件固定,另一方面在轮子展开状态与车体10侧面接触定位,在车轮运行的时候提高稳定性。转接部为一圆台53;所述支撑部54固定在圆台53偏离轴心的位置。支撑部54偏离轴心,在平衡车运行状态时,由于重力和人体压力的左右,支撑部54会自然运行到最低点,形成稳态定位结构,此时,支撑部54上方的圆盘部分有更多的面积与车体10侧面接触,这样车轮在垂直方向有圆盘定位,水平位置有底部的连接件支撑,双面支撑可以有效分散车轮的承重,更稳固耐用。
所述车体10底部设有弧形凹槽20,所述第一定位孔21和第二定位孔22分别设置在弧形凹槽20的两端。弧形凹槽20对销体12有导引作用,即限定了整个支撑臂30的旋转范围,避免转动范围过大造成车轮跟其他部件磕碰。
车体10底部还设有弧形的限位部40;车轮在折叠状态下,内侧面与限位部40的顶部接触定位。支撑臂30与轮轴51固定的一端设有缺口34;另一端为弧形部35;所述缺口34内设有转轴36;所述支撑部54嵌入缺口34内与转轴36套接。由于缺口34的避让结构,使得整个转动结构都比较小,有利于缩减平衡车体10积。限位部40面向支撑臂30的侧面为内弧面,在支撑臂30弧形部35转动的时候刚好可以避让。
限位部40顶部中间部位位置最高,用于跟车轮的内侧面接触定位;中间部位两侧为延伸到车体10底部的斜面。车轮折叠后通过斜面过渡,转动到限位部40顶部中间部位绷紧,通过绷紧的应力实现折叠后的车轮定位,无须复杂的卡扣结构,实施方式简单,且固定牢靠,不怕滑动造成脱落。
支撑臂30与车轮相对的一端设有固定孔33;所述车体10底部设有与固定孔33适配的定位柱11;所述支撑臂30通过固定孔33与定位柱11的配合实现与车体10底部可转动固定。定位柱11可以采用螺杆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实施方式还公开一种基于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车把的平衡车控制机构的控制方法,包括:
S11、读取两对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
S12、获取最大的两个压力值及其对应的压力传感器;
S13、根据最大的两个压力值的压差,以及两个压力值的方向驱动平衡车车轮转动。
根据绝对值最大的两个压力值的压差,以及对应压力值的方向驱动平衡车车轮转动的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如果对应压力值同向,且均位于平衡车前进方向,控制平衡车减速。当平衡车速度过快,处于惯性和本能,驾驶员的双手会往后拉车把,即位于平衡车前进方向的两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会较大,此时控制平衡车减速,以确保驾驶安全。
如果对应压力值同向,且均位于平衡车后退方向,控制平衡车加速。当驾驶员需要控制平衡车加速时,出于习惯和本能,驾驶员会倾向于用双手推车把,即位于平衡车后退方向的两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会较大,此时控制平衡车加速。
如果对应压力值反向,控制平衡车往压力值为平衡车前进方向的压力传感器所在方向转向,并根据压差控制转向的角度。具体来说,右侧前进方向的压力大于反向压力;左侧前进方向的压力小于反向压力;此时,选择的两个最大压力值分别为右侧前进方向的压力值和左侧后退方向的压力值,此时,压力值为平衡车前进方向的压力传感器所在方向为右侧,此时控制平衡车右转;反之,控制平衡车左转。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车把的平衡车控制机构,包括车把,所述车把中间连接车杆;所述车杆底部连接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在与车杆连接处设有圆柱形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两侧各设有一个压板;相应的,所述车杆设有与转动部和压板适配的孔洞;所述孔洞对应每个压板各设有一对压力传感器;所述平衡车内设有与压力传感器耦合、用于控制平衡车的车轮转动的控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车把的平衡车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底部设有圆锥面;相应的,所述孔洞包括容纳转动部的中洞;中洞底部设有容纳圆锥面的锥洞,中洞两侧设有容纳压板的侧洞;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侧洞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车把的平衡车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表面覆盖有胶垫;所述胶垫与所述压板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车把的平衡车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底部设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一端与车体底部可转动固定,另一端与车轮可转动固定;所述支撑臂上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可沿着通孔运动的销体,所述车体底部还设有与销体配合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支撑臂旋转到展开状态时,所述销体跟第一定位孔配合;所述支撑臂旋转到收缩状态时,所述销体跟第二定位孔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车把的平衡车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销体包括连接柱,与连接柱端部连接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横截面宽度大于连接柱的横截面宽度;所述固定柱与连接柱连接处形成第一环面;相应的,所述通孔包括与连接柱适配的第一孔洞,与固定柱适配的第二孔洞;所述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连接处形成第二环面;所述连接柱上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环面和第二环面定位;
所述车轮包括轮体和轮轴部件;所述轮轴部件包括轴体,所述轴体一端穿入轮体,另一端设有转接部;所述转接部与轴体相反的一面设有与连接件活动连接的支撑部;支撑部与所述支撑臂可转动固定;所述转接部为一圆台;所述支撑部固定在圆台偏离轴心的位置;
所述支撑臂与轮轴固定的一端设有缺口;另一端为弧形部;所述缺口内设有转轴;所述支撑部嵌入缺口内与转轴套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车把的平衡车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底部设有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分别设置在弧形凹槽的两端;所述车体底部还设有弧形的限位部;车轮在折叠状态下,内侧面与限位部的顶部接触定位;所述限位部顶部中间部位位置最高,用于跟车轮的内侧面接触定位;中间部位两侧为延伸到车体底部的斜面;所述支撑臂与车轮相对的一端设有固定孔;所述车体底部设有与固定孔适配的定位柱;所述支撑臂通过固定孔与定位柱的配合实现与车体底部可转动固定。
7.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平衡车控制机构的控制方法,包括:
读取两对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
获取最大的两个压力值及其对应的压力传感器;
根据最大的两个压力值的压差,以及对应两个压力传感器的相对位置驱动平衡车车轮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最大的两个压力值的压差,以及对应两个压力传感器的相对位置驱动平衡车车轮转动的方法包括:
如果对应两个压力传感器的相对位置同向,且均位于平衡车前进方向,控制平衡车减速。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最大的两个压力值的压差,以及对应两个压力传感器的相对位置驱动平衡车车轮转动的方法包括:
如果对应两个压力传感器的相对位置同向,且均位于平衡车后退方向,控制平衡车加速。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最大的两个压力值的压差,以及对应两个压力传感器的相对位置驱动平衡车车轮转动的方法包括:
如果对应两个压力传感器的相对位置反向,控制平衡车往压力值对应平衡车前进方向的压力传感器所在方向转向,并根据压差控制转向的角度。
CN201610801650.5A 2016-09-05 2016-09-05 一种基于车把的平衡车控制机构和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62751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01650.5A CN106275174A (zh) 2016-09-05 2016-09-05 一种基于车把的平衡车控制机构和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01650.5A CN106275174A (zh) 2016-09-05 2016-09-05 一种基于车把的平衡车控制机构和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75174A true CN106275174A (zh) 2017-01-04

Family

ID=57710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01650.5A Pending CN106275174A (zh) 2016-09-05 2016-09-05 一种基于车把的平衡车控制机构和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7517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40088A1 (zh) * 2016-09-05 2018-03-08 尚艳燕 一种基于车把的平衡车控制机构和控制方法
CN109383696A (zh) * 2017-08-02 2019-02-26 杭州骑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人机互动体感车及其转向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29556A2 (en) * 2003-11-04 2005-05-11 Sony Corporation Travel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reof
JP2006290195A (ja) * 2005-04-12 2006-10-26 Sony Corp 車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2774453A (zh) * 2012-07-04 2012-11-14 上海跑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平衡车系统
CN202657171U (zh) * 2012-07-04 2013-01-09 上海跑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自平衡电动车及其方向控制杆
CN104149918A (zh) * 2013-05-14 2014-11-19 久鼎金属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车手把感应装置的电动载具
CN105416464A (zh) * 2015-12-01 2016-03-23 杭州骑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平衡车
CN205186413U (zh) * 2015-11-09 2016-04-27 深圳市迪比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两轮平衡车
CN105905205A (zh) * 2016-04-28 2016-08-31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一种压力控制转向的两轮电动平衡车及其转向控制方式
CN106347546A (zh) * 2016-08-30 2017-01-25 尚艳燕 一种平衡车控制机构、控制方法和平衡车
CN206087062U (zh) * 2016-08-30 2017-04-12 尚艳燕 一种平衡车控制机构和平衡车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29556A2 (en) * 2003-11-04 2005-05-11 Sony Corporation Travel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reof
JP2006290195A (ja) * 2005-04-12 2006-10-26 Sony Corp 車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2774453A (zh) * 2012-07-04 2012-11-14 上海跑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平衡车系统
CN202657171U (zh) * 2012-07-04 2013-01-09 上海跑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自平衡电动车及其方向控制杆
CN104149918A (zh) * 2013-05-14 2014-11-19 久鼎金属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车手把感应装置的电动载具
CN205186413U (zh) * 2015-11-09 2016-04-27 深圳市迪比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两轮平衡车
CN105416464A (zh) * 2015-12-01 2016-03-23 杭州骑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平衡车
CN105905205A (zh) * 2016-04-28 2016-08-31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一种压力控制转向的两轮电动平衡车及其转向控制方式
CN106347546A (zh) * 2016-08-30 2017-01-25 尚艳燕 一种平衡车控制机构、控制方法和平衡车
CN206087062U (zh) * 2016-08-30 2017-04-12 尚艳燕 一种平衡车控制机构和平衡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40088A1 (zh) * 2016-09-05 2018-03-08 尚艳燕 一种基于车把的平衡车控制机构和控制方法
CN109383696A (zh) * 2017-08-02 2019-02-26 杭州骑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人机互动体感车及其转向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71251U (zh) 电动平衡车
EP3334646B1 (en)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vehicle
CN105644672B (zh) 电动车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103600795A (zh) 基于圆盘光栅的自平衡两轮车
WO2017063477A1 (zh) 一种电动平衡扭扭车
CN211223720U (zh) 电动平衡车的车轮与踏板部件的联动机构及电动平衡车
CN106347546A (zh) 一种平衡车控制机构、控制方法和平衡车
CN106275174A (zh) 一种基于车把的平衡车控制机构和控制方法
CN102795290B (zh) 用于轻便车辆的转向装置
CN206087062U (zh) 一种平衡车控制机构和平衡车
CN106347549A (zh) 一种基于车杆的平衡车控制机构和控制方法
CN207580071U (zh) 人机互动体感车
CN206520698U (zh) 一种平衡车控制机构和平衡车
CN206446707U (zh) 一种基于车杆的平衡车控制机构
CN106428340A (zh) 一种平衡车控制机构、平衡车与控制方法
CN107776784A (zh) 一种平衡车控制机构、平衡车和控制方法
CN206984210U (zh) 一种平衡车控制机构和平衡车
CN206374884U (zh) 人机互动体感车
CN106184560A (zh) 平衡车车轮固定结构与平衡车
CN213323497U (zh) 自动驾驶自行车的飞轮平衡结构
CN106272558A (zh) 一种机器人头部平衡稳定机构
CN207595172U (zh) 电动平衡车的操控杆转向复位结构
WO2018039911A1 (zh) 一种平衡车控制机构、控制方法和平衡车
WO2018040088A1 (zh) 一种基于车把的平衡车控制机构和控制方法
WO2018039910A1 (zh) 平衡车控制机构、平衡车和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