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67556A - 无绑带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及人工视网膜 - Google Patents

无绑带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及人工视网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67556A
CN106267556A CN201610700140.9A CN201610700140A CN106267556A CN 106267556 A CN106267556 A CN 106267556A CN 201610700140 A CN201610700140 A CN 201610700140A CN 106267556 A CN106267556 A CN 1062675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rix
eyeball
implanting device
artificial retina
stimulating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001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67556B (zh
Inventor
赵瑜
黎晓新
韩明松
李运峰
方骏飞
白玉婧
苗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ilicon Bi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ibi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ibi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ibi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5062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11875B/zh
Priority to CN201610700140.9A priority patent/CN106267556B/zh
Priority to CN201810192171.7A priority patent/CN1083106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67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675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675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675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5Electrodes for implantation or insertion into the body, e.g. heart electrode
    • A61N1/0526Head electrodes
    • A61N1/0543Retinal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9/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the eyes; Devices for putting-in contact lenses; Devices to correct squinting; Apparatus to guide the blind; Protective devices for the eyes, carried on the body or in the hand
    • A61F9/0008Introducing ophthalmic products into the ocular cavity or retaining products therein
    • A61F9/0017Introducing ophthalmic products into the ocular cavity or retaining products therein implantable in, or in contact with, the eye, e.g. ocular inse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4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of the ey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72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the implantation of stimulators
    • A61N1/375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e.g. casing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绑带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包括:基体,其覆盖在眼球外并固定于眼球;电子封装体,其安装于基体,并且至少具有用于处理电信号的处理电路;刺激电极结构,其具有与电子封装体连接的基端、经由眼球上的切口而贴近于眼球内的视网膜的刺激端、以及连接基端与刺激端的电子线缆;以及接收天线,其嵌入于基体,并且与电子封装体连接,基体被成型为非闭环形状。在本发明中,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的基体覆盖在眼球的外表面,并且被成型为非闭环形状,另外,刺激电极结构的刺激端经由眼球上的切口而贴近于眼球内的视网膜,由此,能够减小在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手术植入过程中对眼球特别是眼球肌的手术创伤。

Description

无绑带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及人工视网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绑带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及人工视网膜。
背景技术
在正常的视觉形成过程中,眼球内的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包括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将外部的光信号转化为视觉信号,视觉信号沿着视觉的垂直通路依次经由视网膜的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等,并最终汇集至视神经而传到大脑的皮层,从而形成光感。
在部分视网膜疾病例如视网膜色素变性(RP)和老年黄斑变性(AMD)中,由于视网膜色素变性和老年黄斑变性等造成感光细胞的衰退,上述正常的视觉通路因感光细胞的病变而受到阻碍,正常进入眼内的光无法被转变成视觉信号,导致患者无法感知光感,丧失视觉。幸运的是,视网膜色素变性和老年黄斑变性等视网膜疾病患者的视网膜的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等功能大部分得到了保留。目前,人工视网膜产品通过代替因视网膜色素变性和老年黄斑变性所造成的视网膜损伤的感光细胞的功能,例如通过利用刺激电极产生刺激信号来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或双极细胞进行刺激,并且利用其他保留完好的视觉通路,也能够在大脑皮层产生光感,从而能够部分恢复病人的视觉。正因为人工视网膜产品对上述视网膜疾病患者的生活能够带来极大改善,近年来人工视网膜作为植入式医疗器械越发得到重视和发展。
发明内容
然而,在现有的人工视网膜中,长久以来,植入体内的植入装置通常通过由硅胶制成的绑带将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捆扎在眼球的巩膜外以实现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在眼球上的固定。在上述植入装置的植入过程中,通常需要360°打开眼睛的全周结膜,并且悬吊全部4条眼内直肌,将环扎带从4条直肌下穿过,而且要求在眼的每个象限均设置固定缝线才能完成。这里,眼的象限可以定义为:两眼向前平视,经瞳孔中心作一条水平线,并延伸过眼的内眦和外眦,再经瞳孔中心作一条与该水平线相正交的垂直线,并延伸过眼上眶和下眶,由此水平线和垂直线将眼分为四个象限。
本发明人等经过长期的植入手术的研究发现,在上述的环扎手术中,尽管利用绑带将植入装置环扎在眼球上并没有极大的改善植入装置与眼球之间的牢固性,但是实施上述植入装置的环扎术却对眼球带来很多不良影响,例如对眼球的创伤大、对眼肌造成损伤、手术过程繁琐、术后恢复过程耗时长、患者眼部刺激症状明显等,而且还常常由于绑带等环扎物压迫眼球涡静脉导致眼内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视网膜缺血甚至脉络膜渗漏等并发症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人等潜心研究,通过克服上述技术偏见,采用无绑带结构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减小对眼球眼肌的利用,从而能够改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手术过程,减小植入手术过程对眼球的创伤,并且显著地减小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即,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植入手术过程并且减小术后并发症的无绑带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
为此,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提供了一种无绑带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包括:基体,其覆盖在眼球外并固定于所述眼球;电子封装体,其安装于所述基体,并且至少具有用于处理电信号的处理电路;刺激电极结构,其具有与所述电子封装体连接的基端、经由所述眼球上的切口而贴近于所述眼球内的视网膜的刺激端、以及连接所述基端与所述刺激端的电子线缆;以及接收天线,其嵌入于所述基体,并且与所述电子封装体连接,所述基体被成型为非闭环形状。
在本发明中,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的基体覆盖在眼球的外表面,并且被成型为非闭环形状,另外,刺激电极结构的刺激端经由眼球上的切口而贴近于眼球内的视网膜,由此,能够减小在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手术植入过程中对眼球特别是眼球肌的手术创伤。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中,可选地,所述基体包括分布在所述基体的边缘的多个缝合部,所述基体通过将所述多个缝合部缝合至所述眼球的巩膜而固定于所述眼球。由此,能够牢固地将基体固定于眼球。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中,可选地,所述基体呈带状,所述多个缝合部分布在所述基体的两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将缝合部分布在基体的两侧,因此能够更加牢固地将基体固定于眼球。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中,可选地,靠近所述电子封装体的所述缝合部的个数多于靠近所述接收天线的所述缝合部的个数。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植入装置的重心更偏向电子封装体,因此,通过在靠近电子封装体设置多个缝合部,能够更牢固地将植入装置固定在眼球上。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中,可选地,在所述电子封装体的周围,布置有呈三角形分布的三个所述缝合部,并且该三个所述缝合部当中的两个布置在所述刺激电极结构的所述基端的两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刺激电极结构的基端固定在基体上,并且刺激电极结构的刺激端需要穿过眼球上的切口进入眼球内(玻璃体腔内),因此,通过设置呈三角形分布的三个缝合部,能够将具有刺激电极结构的基端的基体侧更加牢固地固定于眼球。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中,可选地,所述基体成型为与所述眼球的外轮廓匹配的非闭环形状。由此,能够使植入装置的基体更好地贴合于眼球。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中,可选地,所述基体呈带状,所述多个缝合部分布在所述基体的一侧,并且所述基体的另一侧由所述眼球的直肌固定。由此,能够进一步将基体固定于眼球。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中,可选地,所述基体所覆盖的所述眼球的区域落入所述眼球的一个象限范围内。由此,能够将基体限制在眼球的适当范围内。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中,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刺激电极结构的所述电子线缆上的回路电极。由此,能够制作面积较大的回路电极,并且将由刺激电极与回路电极形成的刺激回路限制在特定的区域例如眼球的玻璃体腔内。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中,可选地,在所述基体的靠近所述电子封装体上,还设置有应力释放部。在这种情况下,使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能够良好地贴合于眼球,并且抑制因应力的累积而对眼球造成的损伤。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人工视网膜,其包括:上述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摄像装置,其用于捕获视频图像,并且将所述视频图像转换成视觉信号;视频处理装置,其与所述摄像装置连接,具有供电电源并且对所述视觉信号进行处理;以及发射天线,其将由所述视频处理装置提供的能量信号和处理后的所述视觉信号发送给所述接收天线,所述植入装置的所述电子封装体将所接收的所述视觉信号转换成所述电刺激信号,从而通过所述刺激电极结构的所述刺激端对所述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或双极细胞进行刺激而产生光感。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改善植入手术过程并且减小术后并发症的无绑带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及人工视网膜。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安装在眼球上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安装在眼球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包括基体和刺激电极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刺激电极结构贴合于视网膜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的刺激电极结构展开时的立体结构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人工视网膜的刺激电极结构一侧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人工视网膜的刺激电极结构另一侧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人工视网膜的刺激电极结构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人工视网膜的刺激电极结构植入到眼球内的状态示意图;以及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人工视网膜的示意图。
附图说明:
1…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2…眼球,3…体外设备,10…基体,10a,10a1,10a2,10a3,10a4…缝合部,10b…应力释放部,11…电子封装体,11a…密封壳体,11b…基板,12…刺激电极结构,12a…基端,12b…电子线缆,12c…刺激端,13…接收天线,14…医用钛钉,21…瞳孔,22…切口,23…玻璃体,120(121,122,123)…回路电极,124…电极阵列,刺激电极…124a,126…贯通孔,125…焊盘阵列,125a…焊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图,部件相互之间的尺寸的比例或者部件的形状等可以与实际的不同。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人工视网膜,可以适用于视网膜色素变性(RP)和老年黄斑变性(AMD)视力受损的患者。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1通过代替受损的感光细胞(视锥细胞、视杆细胞)的功能,并借助患者保留完好的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等视觉通路,从而在大脑皮层产生光感,部分恢复患者的视觉。此外,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1也可以适用于其他视网膜病变而导致失明的情形,只要在这样的视网膜病变中能够有效地保留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等视觉通路。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1安装在眼球2上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1安装在眼球2上的立体示意图。在图2中,为了方便说明,描绘了接收天线13的局部图和眼球2的透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1主要包括基体10以及设置在基体10上的电子封装体11、刺激电极结构12和接收天线13。另外,植入装置1中的基体10可以经过例如稍后描述的缝合方式固定在眼球2上,并且刺激电极结构12可以经由眼球2的切口22进入眼球2的玻璃体腔内,贴近于视网膜(参见稍后描述的图8)。
这里,眼球2的切口22可以沿着瞳孔21的外周方向(角膜缘)延伸。切口22的长度不宜过长,从安全性的角度看,切口22的长度优选为3mm至10mm。另外,切口22与瞳孔21之间的距离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切口22可以与瞳孔21相距3mm至8mm。
在一般情况下,例如对于视网膜色素变性(RP)和老年黄斑变性(AMD)等病患者,因视网膜色素变性(RP)和老年黄斑变性(AMD)而造成感光细胞的衰退或死亡,也即正常的视觉通路因感光细胞病的病变而受到阻碍,无法将正常进入眼内的光被转变成电信号,导致患者丧失视觉。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1中,刺激电极结构12的刺激端12c(包括电极阵列124)产生电刺激信号(例如发放双向脉冲电流信号)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或双极细胞进行刺激(参见稍后描述的图8)。由于大部分视网膜色素变性(RP)和老年黄斑变性(AMD)患者除了感光细胞外的其他视觉通路大多得到完好保留,因此,神经节细胞或双极细胞被刺激后,该电刺激信号经由保留完好的下游视觉通路(视神经)传递至大脑皮层并产生光感,从而能够部分恢复患者的视觉。
另外,尽管上面的示例示出了刺激电极结构12的刺激端12c贴合于视网膜之上,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刺激电极结构12的植入位置不限于上述“视网膜上(epiretinal)”的示例。在另外一些示例中,刺激电极结构12的刺激端12c也可以以“视网膜下(subretinal)”的方式布置,也即刺激端12c可以布置在感光细胞与脉络膜之间。另外,在其他一些示例中,刺激电极结构12的刺激端12c也可以布置在脉络膜之下,并且位于脉络膜与巩膜之间。
再次参考图1,如图1所示,基体10可以呈非闭环状。换言之,基体10并非完全环绕眼球2且闭合的环状,而是仅覆盖眼球2的一部分的非闭环的形状。进一步地,基体10覆盖在眼球2外并固定于眼球2。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基体10呈非闭环状,因此,在将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1(包括基体10及设置在基体10上的电子封装体11、刺激电极结构12和接收天线13)固定在眼球2上时,只有非闭环状的基体10覆盖于眼球2上并且与眼球2贴合,此时并不需要如现有技术那样需要360°打开眼睛的全周结膜且悬吊全部4条眼内直肌,因此,能够显著减少对眼球2的术源损伤。
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体10可以以缝合或粘接的方式固定于眼球2。具体而言,在一些示例中,基体10可以通过缝合的方式即通过基体10上的缝合孔缝合于眼球2的巩膜外,从而固定于眼球2的外表面。在另外一些示例中,基体10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例如通过在基体10与眼球2之间涂覆生物胶等而固定于眼球2的外表面。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基体10形状可以为约四分之一圆弧的带状,即基体10沿着眼球2的外表面呈带状延伸。在一些示例中,呈带状的基体10可以沿着与瞳孔21的外周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布置在眼球2的外表面,也即带状的基体10沿着与瞳孔21的外周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
另外,基体10可以呈两端为圆弧形的带状。基体10两端为圆弧形能够更好地贴合于眼球2表面,使基体10不易发生移位、异位或滑脱排斥等。
优选地,基体10可以与眼球2的外轮廓匹配。由此,能够使基体10无缝隙地贴合在眼球2的外表面并且固定在眼球2的外表面。具体而言,固定在眼球2的外表面的基体10可以与眼球2的外轮廓曲率匹配。这里,固定有眼球2的外轮廓的曲率例如为靠近眼球2的最大直径部分的曲率。
另外,基体10所覆盖的眼球2的区域可以落入眼球2的一个象限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基体10被限制在眼球2的一个象限范围内,因此在将基体10固定于眼球2的外表面时基本仅需要在眼球2的上述象限上进行固定(例如利用缝合方式固定)即可,由此能够大大降低手术难度,减小对眼球2的术源损伤。另外,对眼球2的覆盖区域小也有利于提高病人使用植入设备时眼球的舒适度。此外,在一些示例中,基体10也可以跨越眼球2的若干个象限例如2个象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体10为绝缘体。基体10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由硅胶等构成。例如,基体10可以由硅胶注塑成型而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硅胶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生物兼容性,因此,能够使基体10更好贴合于眼球2并适合于长期植入在眼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电子封装体11安装于基体10上。在一些示例中,例如在基体1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电子封装体11的胶套,电子封装体11通过置入该胶套而安装于基体10上,此时该胶套可以至少覆盖了电子封装体11的一部分。进一步地,为了将电子封装体11牢固地安装在基体10上,也可以在电子封装体与基体10之间涂覆具有生物兼容性的粘接剂。这里,粘接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为硅树脂、环氧树脂等。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子封装体11至少具有用于处理电信号的处理电路(未图示)。具体而言,电子封装体11可以包括密封壳体11a以及容纳在密封壳体11a内的基板11b(参见稍后描述的图9)。在一些示例中,密封壳体11a由生物兼容性良好的金属例如钛、钛合金等构成,由此形成兼具气密性和生物兼容性良好的壳体,以有利于密封壳体11a长期植入在眼内。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容纳在密封壳体11a内的基板11b可以包括印刷电路板(PCB)以及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电阻、电感、电容等电子元件和专用集成电路(ASIC)、微型处理器等,由此基板11b形成有上述具有用于处理电信号的处理电路。
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壳体10的外形优选为圆柱状,但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在一些示例中,密封壳体10的外形也可以呈方柱状。另外,密封壳体10的外形还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形状。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密封壳体10的底部具有多个馈通孔以及填充多个馈通孔的多个馈通电极(未图示)。这些馈通电极与稍后描述的刺激电极结构12的基端12a(具体是焊盘阵列125)电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子封装体1的馈通电极的数量包括刺激电极结构12的刺激端12c的电极阵列124的数量(也可称为“电极刺激通道”)和稍后描述的回路电极120的数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接收天线13可以嵌入于基体10的内部。也即,接收天线13被埋入到基体10的内部,从而使接收天线13能够与外部电绝缘,确保接收天线13的可靠性。
另外,接收天线13是由金属线卷绕而成的二维线圈。在上述的示例中,当基体10呈带状结构时,接收天线13沿着带状的延伸方向布置,由此能够提高接收天线13的线圈面积,提高接收天线13的接收效率。
另外,从传输效率和生物兼容性的角度看,接收天线13的金属线圈优选由金等制成。另外,接收天线13的卷绕方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为呈螺旋状卷绕的二维线圈。
另外,作为二维线圈的接收天线13可以与基体10的曲率相匹配。也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体10以匹配眼球2的曲率的方式覆盖在眼球2的外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接收天线13也相应地跟随基体10弯曲。通过这样的设计,即使安装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植入装置1的患者在使用时左右转动眼睛而稍微移动基体10的位置,接收天线13也能够有效地接收由发射天线33(参见稍后描述的图11)传送的外部信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接收天线13通过无线耦合的方式例如可以从体外设备(具体是稍后描述的发射天线33)接受能量信号和数据信号。这些能量信号或数据信号(包括图像信息)被接收天线13接收后,被传送至电子封装体11。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封装体11内部的处理电路获得上述能量信号作为供电电源,并且对所接收的数据信号进行处理,由此产生能够用于对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或双极细胞进行刺激的电刺激信号(例如双向电流脉冲信号)。
如上所述,电子封装体11与刺激电极结构12和接收天线13均电连接,由此,形成了从接收天线13到电子封装体11再到刺激电极结构13电连接通路。在一些示例中,刺激电极结构12(基端12a)和接收天线13可以分别分布在例如带状基体10的两侧。通过使刺激电极结构12(基端12a)和接收天线13分布在基体10的两侧,能够抑制接收天线13与电子封装体11(特别是内部电路)之间的干扰。
在电子封装体11中,电子封装体11将从接收天线13所接收到的信号(例如数据信号)转化为电刺激信号。该电刺激信号经由上述的馈通电极而被传送至刺激电极结构12,刺激电极结构12将电刺激信号从基端12a经由电子线缆12b而传至刺激端12c,由此,通过贴合于视网膜的刺激端12c对神经节细胞或双极细胞进行刺激,从而使患者产生光感(参见稍后描述的图5)。
以下,参考图3和图4更详细地描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体10及基体10上的缝合部10a。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体10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包括基体10和刺激电极结构1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基体10的边缘(四周),设置有缝合部10a。具体而言,基体10包括分布在基体10的边缘的多个缝合部10a。也即,在基体10的边缘设置有缝合部10a1、缝合部10a2、缝合部10a3、缝合部10a4和缝合部10a5。尽管这里示出了上述5个缝合部10a,但是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根据基体10的尺寸大小、植入部位等也可以为2个缝合部、3个缝合部或者5个以上的缝合部。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基体10可以呈带状。在这种情况下,多个缝合部10a可以分布在基体10的两侧。由此,能够抑制设置在基体10上的电子封装体11与接收天线13相互干扰。
在本实施方式中,缝合部10a可以是具有缝合孔的突出部。也即,缝合部10a是具有缝合孔10a并且向基体10的外侧突出的突出部。在一些示例中,基体10通过将多个缝合部10a缝合至眼球2的巩膜而固定于眼球2。换言之,通过上述缝合部10a,使用例如生物缝合针线将基体10固定于眼球2的巩膜,从而使基体10牢固地固定于眼球2上。
另外,在基体10中,靠近电子封装体11的缝合部的个数可以多于靠近接收天线13的缝合部的个数。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在靠近电子封装体11位置,设置有4个缝合部即缝合部10a1、缝合部10a2、缝合部10a3和缝合部10a4,在靠近接收天线13的位置,设置有1个缝合部10a5。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电子封装体11和接收天线13沿着基体10的长度方向布置,因此,基体10在靠近电子封装体11端重量占比大(或者说重心更偏向于电子封装体11),故分布在基体10靠近电子封装体11附近的缝合部10a的数量较多,由此能够更加牢固地将基体10固定于眼球2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基体10被成型为非闭环形状,并且基体10通过分布在基体10上的缝合部10a进行缝合固定,此时并不需要如现有技术那样需要360°打开眼睛的全周结膜,并且悬吊全部4条眼球直肌,因此,能够显著减少对眼球2的术源损伤。此外,通过上述缝合方式固定基体10,从而基体10不易发生移位、异位或滑脱排斥等,降低了手术操作的难度,并最大限度的减小了手术创伤,病人恢复快。
另外,在电子封装体11的周围,布置有呈三角形分布的三个缝合部10a。也即,在基体10的靠近电子封装体11的周围,布置有呈大致三角形分布的缝合部10a2、缝合部10a3和缝合部10a4。其中,缝合部10a2和缝合部10a3布置在刺激电极结构12的基端142的两侧(参见图3)。
在这种情况下,呈三角形分布的三个缝合部10a(缝合部10a2、缝合部10a3和缝合部10a4)能够更稳定地将带有电子封装体11的端侧固定。另外,由于刺激电极结构12从缝合部10a2与缝合部10a3之间引出,因此,在这些部位设置上述缝合部10a也能够将抑制因手术过程中操作刺激电极结构而影响基体10的稳固性。
另外,在基体10靠近接收天线13的一侧布置有缝合部10a5。也即,缝合部10a5远离刺激电极结构12的一侧。在基体10中,缝合部10a5主要用于固定基体10的包含接收天线13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减小为了缝合基体10而需要在巩膜上设置的缝合部位,由此能够减小对巩膜的术源损伤。
另外,在一些变形例中,基体10呈带状,多个缝合部10a分布在基体10的一侧,并且基体10的另一侧由眼球2的直肌固定。更详细而言,基体10呈带状,基体10的其中一侧由缝合部10a固定,另一侧伸入眼球2的直肌下,通过直肌来固定。在这种情况下,眼球的直肌对基体10的该侧进行限制和固定,由此,也能够将基体10顺利地固定在眼球2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基体10的靠近电子封装体11上,还设置有应力释放部10b。在一些示例中,应力释放部10b可以为形成在基体10的凹槽。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基体10上有应力积累,由于存在该凹槽,因此所积累的应力能够从该凹槽释放。尽管上述描述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应力释放部10b为凹槽,但是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只要应力释放部10b能够缓和基体10的应力即可。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的刺激电极结构12展开时的立体结构图。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人工视网膜的刺激电极结构12的一侧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人工视网膜的刺激电极结构12的另一侧的示意图。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刺激电极结构12贴合于视网膜的状态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至图7所示,刺激电极结构12包括基端12a、电子线缆12b和刺激端12c。具体而言,基端12a和刺激端12c分别设置在刺激电极结构12的两端,电子线缆12b连接(电连接)基端12a与刺激端12c。在这种情况下,基端12a所接收到的电刺激信号能够顺利地从基端12a沿着电子线缆12b传到刺激端12c,从而对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或双极细胞进行刺激。
如图5所示,刺激电极结构12的基端12a与电子封装体11连接。具体而言,如上所述,在一些示例中,刺激电极结构12的基端12a的焊盘阵列125与电子封装体11的馈通电极连接。另外,刺激电极结构12的电子线缆12b和刺激端12c从基体10的固定有电子封装体11位置引出。
在一些示例中,刺激电极结构12可以呈长条状。进一步地,在一些示例中,长条状的刺激电极结构12可以与带状的基体10的延伸方向大体正交。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基体10与刺激电极结构12相互正交,不仅能够节约植入空间,而且通过基体10在眼球2上的固定位置也能够限制刺激电极结构12大体的植入方位和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基体10例如通过缝合的方式固定在眼球2的外表面上之后,刺激电极结构12可以经由眼球2上的切口22而进入所要植入的位置例如黄斑区(视网膜中央凹)。
这里,基端12a的焊盘阵列125的焊盘125a数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为呈5行4列排列的具有20个焊盘125a的焊盘阵列125(参见图6)。通过基端12a的焊盘阵列125,刺激电极结构12的基端12a能够与电子封装体11的馈通电极连接,由此,能够将由电子封装体11处理后的信号顺利地传输到刺激电极结构12。
另外,焊盘阵列125的数量应该包含上述电极阵列124的电极数量以及回路电极120的电极数量。换言之,焊盘阵列125的数量应该大于或等于电极阵列124的电极数量与回路电极120的电极数量之和。
如上所述,在刺激电极结构12中,基端12a可以用于接收电刺激信号。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基端12a可以具有用于接收由电子封装体11输出的电刺激信号(例如双向的电流脉冲信号)的焊盘阵列125。也即,基端12a的焊盘阵列125与电子封装体11电连接,并接收从电子封装体11发送的刺激信号(例如电流脉冲)。在一些示例中,基端12a可以制作为矩形或圆形等薄片状。
另外,刺激电极结构12的刺激端12c可以包括排布有多个刺激电极124a的电极阵列124(参见图7)。这里,电极阵列124中的刺激电极124a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为呈4行4列排列的16个刺激电极124a。
在本实施方式中,刺激电极124a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电极124a可以由选自金、铂、铱及其合金当中的至少一种构成。
另外,如图7所示,刺激端12c还可以设置有贯通孔126。也即,贯通孔126贯穿了刺激端12c,由此,利用例如医用钛钉等通过该贯通孔126将刺激电极结构12(主要是刺激端12c)固定于眼球2内的植入位置例如黄斑区,并贴近于视网膜。
另外,刺激电极结构12具有可挠性。在这种情况下,刺激电极结构12能够容易地弯折并经由眼球2的切口22进入眼球2的玻璃体23腔内,以贴近于植入位置例如黄斑区。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子线缆12b包括与基端12a和刺激端12c电连接的电极引线、以及覆盖该电极引线的具有生物兼容性的柔性绝缘层(参见图9)。该电极引线用于将刺激信号从基端12a传递到刺激端12c。另一方面,柔性绝缘层将电极引线包裹于其中,避免电极引线与眼球的其他部位接触。
另外,柔性绝缘层呈柔性薄膜状。在一些示例中,柔性绝缘层可以作为承载体,并且还可以延伸以承载刺激电极结构12内的电极引线、电极阵列124和焊盘阵列125。也即,刺激电极结构12的主体由柔性绝缘层构成,电极引线、电极阵列124和焊盘阵列125被柔性绝缘层覆盖,并且电极阵列124和焊盘阵列125暴露于柔性绝缘层。
在一些示例中,电极阵列124可以设置在刺激电极结构12的正面侧(参见图5的D1),而回路电极120可以设置在刺激电极结构12的背面侧(参见图5的D2)。也即,电极阵列124和回路电极120分别位于刺激电极结构12的两个表面。然而,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在另外一些示例中,例如电极阵列124和回路电极120也可以位于同一侧。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性绝缘层可以由选自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氯代对二甲苯(Parylene C)、聚酰亚胺(Polyimide)当中的至少一种构成。
如上所述,在将本实施方式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1植入在眼球时,刺激端12c经由眼球2上的切口22而进入眼球2的玻璃体23腔内,从而刺激端12c贴近于眼球2内的视网膜(参见图8)。由此,刺激端12c的电极阵列124能够贴近于眼球2内的视网膜,并且能够对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或双极细胞发放电刺激信号进行刺激。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回路电极120可以布置有多个,并且多个回路电极120可以沿着电子线缆12b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在刺激电极结构12的电子线缆12b上,设置有三个回路电极即回路电极121、回路电极122和回路电极123。另外,这三个回路电极121,122,123沿着电子线缆12b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
如上所述,回路电极120(回路电极121、回路电极122和回路电极123)也经由电子封装体11的馈通电极而与电子封装体11电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当需要对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或双极细胞进行刺激时,刺激电极结构12的刺激电极124a能够与回路电极120形成刺激回路。
在本实施方式中,回路电极120被上述柔性绝缘层覆盖,并且回路电极120(在本实施方式中回路电极121,122,123)暴露于柔性绝缘层。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进入眼球2的玻璃体23腔内的回路电极120可以朝向眼球2的内侧。也即,回路电极120分布在电子线缆12b上远离视网膜的一侧(背面侧)。在这种情况下,远离视网膜的回路电极120能够抑制在靠近视网膜的附近与刺激电极124a形成刺激通路,由此能够抑制回路电极120与刺激电极124a所形成的刺激通路对视网膜其他位置的不良影响,由此,能够提高对神经节细胞或双极细胞的刺激效果。
另外,回路电极120的面积可以大于刺激电极124a的面积。在这种情况下,回路电极120的面积大于刺激电极124a的面积,由此能够在回路电极120与刺激电极124a形成刺激通路时提高回路电极容纳电子的能力。
另外,回路电极120可以由选自金、铂、钛、铱、氮化钛、氧化铱及它们的合金当中的至少一种构成。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提高回路电极120的使用寿命和生物兼容性。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设置在电子线缆12b中的回路电极121、回路电极122和回路电极123可以分别独立工作,即作为相互独立的回路电极。另外。在另外一些示例中,设置在电子线缆12b中的回路电极121、回路电极122和回路电极123可以串联而形成相连接的回路电极120。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回路电极120的电子容纳能力。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1的刺激电极结构12植入到眼球2内的状态示意图。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1中,如图8所示,由电子封装体11产生的刺激信号(例如双向电流脉冲信号)经由例如刺激电极结构12而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或双极细胞进行刺激,由此,能够代替由于视网膜色素变性及老年黄斑变性造成视网膜损伤的感光细胞的功能,部分地恢复病人的视觉。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子线缆12b上,布置有回路电极120。在将电子线缆12b穿过眼球2上的切口22而进入眼球2内时,回路电极120位于眼球2的玻璃体23腔内(参见图10)。其中,图10中的符号S指示了回路电极120的大致位置。
具体而言,在将刺激电极结构12植入到眼球2内时,布置在刺激电极结构12的电子线缆12b上的回路电极120位于眼球2的玻璃体23腔内。也即,在在将刺激电极结构12的刺激端12c固定于视网膜并贴近于视网膜时,布置在电子线缆12b上的回路电极120(具体包括回路电极121、回路电极122和回路电极123)位于眼球2的玻璃体23腔内。由于刺激电极结构12的刺激端12c也位于眼球2内贴近视网膜的位置,因此,由刺激电极结构12的刺激端12c(电极阵列124)与回路电极120形成的刺激回路基本被限制在眼球2玻璃体23腔内,并且由刺激电极与回路电极所形成的刺激回路避开了有可能被误刺激的神经组织例如面部神经等,由此能够抑制刺激电极结构对组织造成不必要的神经电刺激,确保人工视网膜的使用安全。
在本实施方式中,刺激电极结构1的包含刺激电极124a的刺激端12c被放置于视网膜的植入部位例如靠近视网膜中央凹。
一般认为,视网膜中央凹处的每一个感受器均与一个单独的双极细胞相连,而该双极细胞又是与一个单独的神经节细胞相连。因此,中央凹区域的每个视锥细胞都有一条直接到大脑的通路,这条通路给大脑提供了输入的精确位置。因此,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刺激电极结构12的刺激端12c贴合于视网膜中央凹区域,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刺激电极结构对视网膜的刺激效率。
另外,由多个刺激电极124a构成的电极阵列124可以与视网膜的植入部位例如视网膜中央凹附近的曲率匹配。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多个刺激电极124a与视网膜更好地贴合,对视网膜产生更加有效的刺激。
一般而言,在植入装置1进行植入手术前,眼球2内的玻璃体23由无色透明胶状体构成。玻璃体23充满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具有屈光、固定视网膜等作用。由于玻璃体23内没有血管,其所需的营养来自房水和脉络膜,因此玻璃体23的代谢缓慢,不能再生,若玻璃体23有缺损,则其空间将由房水填充。因此,在一些示例中,在植入手术时一边对玻璃体23腔内的玻璃体进行抽取一边注射替代物例如硅油,则此时眼球内的玻璃体将被取出,并被取出的玻璃体留下的空间由注射的替代物填充。术后不久通过代谢玻璃体23腔内将逐渐由房水填充。
在刺激电极结构12沿着眼球2的切口22进入眼球2内之后,刺激电极结构12的刺激端12c被移动到视网膜的黄斑区域(这里,手术过程省略)。接着,通过例如医用钛钉等将经由设置在刺激端12c的贯通孔126而将刺激端12c固定视网膜上并贴近于视网膜,从而刺激端12c的电极阵列124能够贴近于视网膜。如图10所示,刺激端12c的电极阵列124被贴合于黄斑区域(视网膜中央凹处)。在一些示例中,刺激电极124a能够发放例如双向脉冲电流信号作为电刺激信号。这里,术后刺激电极124a与植入部位之间的缝隙存在着组织液(例如房水),由刺激电极124a发放的电刺激信号会经由该组织液传导而对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或与神经节细胞邻近的双极细胞进行电刺激。神经节细胞或双极细胞受到刺激后,所形成的刺激信号经由视觉通路在大脑皮质层中形成光感。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方面刺激端12c的刺激电极124a与电子线缆12b的回路电极120形成刺激回路,从而能够对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或双极细胞进行有效电刺激;另一方面,回路电极120(具体是回路电极121、回路电极122和回路电极123)被限制在眼球2的玻璃体23腔内,因此,由刺激端12c的刺激电极124a与电子线缆12b的回路电极120形成的刺激回路基本被限制在眼球2的玻璃23的腔内,由此能够防止产生现有技术所出现的不利影响例如面部抽搐等不良作用。
以下,参考图10,简单描述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1植入到眼球2内的典型手术过程。
首先,沿角膜缘剪开部分球结膜,分离眼球筋膜鞘并充分暴露巩膜,用斜视钩等钩取眼外直肌和上直肌,并用1号丝线悬吊(步骤S1)。
接着,将植入装置1的基体10(包括设置在基体10上的电子封装体11、刺激电极结构12和接收天线13)植入到眼球的筋膜鞘,使基体10的包含接收天线13的部分从外直肌下穿过(步骤S2)。
随后,在颞上象限角膜缘后5mm至15mm处沿着巩膜做平行于角膜缘的画线标记,调整基体10和刺激电极结构12在眼球2外表面的位置,使其前缘与角膜缘平行且缝合部10a位于先前的巩膜标记线上(步骤S3)。
然后,用生物针线例如聚丙烯带针缝线穿过缝合部10a的缝合孔,将其缝合固定于巩膜表面(步骤S4)。
最后,恢复眼球筋膜鞘和球结膜,并用可吸收线将其缝合于巩膜,并遮盖植入装置1的基体10(步骤S5)。
在上述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的手术过程中,具有非闭环状基体10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1通过分布在基体10四周的缝合部10a而缝合于眼球2上。在上述手术中只需打开所需象限的结膜,悬吊1至2条直肌,而后在所需部位用生物缝线将巩膜外的植入装置(主要是基体10)缝合且固定于巩膜即可。由此,不但能够降低了手术操作的难度,牢固地固定植入装置1,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小手术创伤。
以下,参考图1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1应用于人工视网膜的例子。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人工视网膜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作为人工视网膜(有时也称“人工视网膜系统”),除了上述所提到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1之外,还包括体外的部分即体外设备3。也即,人工视网膜(或称“人工视网膜系统”)包括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1和体外设备3。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人工视网膜中,植入装置1与体外设备3可以经由无线方式耦合。也即,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1与体外设备3可以经由接收天线11与发射天线33进行耦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体外设备3包括摄像装置31、视频处理装置32和发射天线33。摄像装置31用于捕获视频图像,并且将视频图像转换成视觉信号。在一些示例中,摄像装置31可以为具有摄像功能的设备例如摄像机、照相机等。另外,为了方便使用,可以将体积较小的摄像机设计在眼镜上,病人也可以通过佩戴轻便的具有摄像功能的眼镜作为摄像装置31来捕获视频图像。另外,摄像装置31也可以用谷歌等来实现。
视频处理装置32与摄像装置31连接。视频处理装置32具有供电电源。例如该供电电源可以将能量经由稍后描述的发射天线传给体内的植入装置1,从而植入装置1获得供电。另外,由摄像装置31捕获的图像被传给视频处理装置。视频处理装置32将由摄像装置31获得的视觉信号进行处理。
发射天线33将由视频处理装置32提供的能量信号和处理后的视觉信号(也称“数据信号”)发送给人工视网膜植入装置1的接收天线11。接着,接收天线3再将由接收天线11接收的数据传输给后续的电子封装体进行处理,最后将由电子封装体12产生的电刺激信号传输到电极阵列124的刺激电极124a,从而能够对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或双极细胞进行刺激。
虽然以上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可以理解,上述说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发明进行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无绑带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基体,其覆盖在眼球外并固定于所述眼球;
电子封装体,其安装于所述基体,并且至少具有用于处理电信号的处理电路;
刺激电极结构,其具有与所述电子封装体连接的基端、经由所述眼球上的切口而贴近于所述眼球内的视网膜的刺激端、以及连接所述基端与所述刺激端的电子线缆;以及
接收天线,其嵌入于所述基体,并且与所述电子封装体连接,
所述基体被成型为非闭环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体包括分布在所述基体的边缘的多个缝合部,
所述基体通过将所述多个缝合部缝合至所述眼球的巩膜而固定于所述眼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体呈带状,所述多个缝合部分布在所述基体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靠近所述电子封装体的所述缝合部的个数多于靠近所述接收天线的所述缝合部的个数。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子封装体的周围,布置有呈三角形分布的三个所述缝合部,并且该三个所述缝合部当中的两个布置在所述刺激电极结构的所述基端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体成型为与所述眼球的外轮廓匹配的非闭环形状。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体呈带状,所述多个缝合部分布在所述基体的一侧,并且所述基体的另一侧由所述眼球的直肌固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体所覆盖的所述眼球的区域落入所述眼球的一个象限范围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刺激电极结构的所述电子线缆上的回路电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体的靠近所述电子封装体上,设置有应力释放部。
11.一种人工视网膜,其特征在于,
包括:
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
摄像装置,其用于捕获视频图像,并且将所述视频图像转换成视觉信号;
视频处理装置,其与所述摄像装置连接,具有供电电源并且对所述视觉信号进行处理;以及
发射天线,其将由所述视频处理装置提供的能量信号和处理后的所述视觉信号发送给所述接收天线,
所述植入装置的所述电子封装体将所接收的所述视觉信号转换成所述电刺激信号,从而通过所述刺激电极结构的所述刺激端对所述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或双极细胞进行刺激而产生光感。
CN201610700140.9A 2016-08-22 2016-08-22 无绑带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及人工视网膜 Active CN1062675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50629.5A CN107411875B (zh) 2016-08-22 2016-08-22 无绑带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
CN201610700140.9A CN106267556B (zh) 2016-08-22 2016-08-22 无绑带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及人工视网膜
CN201810192171.7A CN108310625B (zh) 2016-08-22 2016-08-22 无绑带的人工视网膜系统的植入装置及人工视网膜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00140.9A CN106267556B (zh) 2016-08-22 2016-08-22 无绑带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及人工视网膜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50629.5A Division CN107411875B (zh) 2016-08-22 2016-08-22 无绑带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
CN201810192171.7A Division CN108310625B (zh) 2016-08-22 2016-08-22 无绑带的人工视网膜系统的植入装置及人工视网膜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67556A true CN106267556A (zh) 2017-01-04
CN106267556B CN106267556B (zh) 2018-04-10

Family

ID=57660928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50629.5A Active CN107411875B (zh) 2016-08-22 2016-08-22 无绑带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
CN201610700140.9A Active CN106267556B (zh) 2016-08-22 2016-08-22 无绑带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及人工视网膜
CN201810192171.7A Active CN108310625B (zh) 2016-08-22 2016-08-22 无绑带的人工视网膜系统的植入装置及人工视网膜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50629.5A Active CN107411875B (zh) 2016-08-22 2016-08-22 无绑带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92171.7A Active CN108310625B (zh) 2016-08-22 2016-08-22 无绑带的人工视网膜系统的植入装置及人工视网膜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3) CN10741187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25092A (zh) * 2017-12-18 2019-06-25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硅胶封装的人造视网膜植入体
WO2019140817A1 (zh) * 2018-01-17 2019-07-25 杭州暖芯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网膜假体植入芯片的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
CN112569044A (zh) * 2020-12-10 2021-03-30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后巩膜葡萄肿支架
WO2021238414A1 (zh) * 2020-05-27 2021-12-02 微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植入式视网膜电刺激器及其植入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1344A (zh) * 2020-05-27 2020-08-04 微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植入装置和具有其的视觉假体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9993A (zh) * 2006-05-18 2006-10-25 上海交通大学 人工视觉仿真与实验系统
US20120192416A1 (en) * 2005-04-28 2012-08-02 Jordan Matthew Neysmith Flexible Circuit Electrode Array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74163C (en) * 1997-10-08 2006-12-19 Ras Holding Corporation Segmented scleral band for treatment of presbyopia and other eye disorders
US7103416B2 (en) * 2001-01-16 2006-09-05 Second Sight Medical Products, Inc. Visual prosthesis including enhanced receiving and stimulating portion
US7211103B2 (en) * 2002-04-11 2007-05-01 Second Sight Medical Products, Inc. Biocompatible bond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s package suitable for implantation
CN100490767C (zh) * 2006-12-07 2009-05-27 上海交通大学 可植入的视觉假体
US8588921B2 (en) * 2010-11-12 2013-11-19 Second Sight Medical Products, Inc. Visual prosthesis with an improved electrode array adapted for foveal stimulation
CN104013491B (zh) * 2014-05-23 2016-03-23 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的微创人工视网膜微电极阵列
CN104825248B (zh) * 2015-05-25 2016-09-28 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视网膜系统
CN104873330B (zh) * 2015-06-19 2017-06-13 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视网膜植入体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92416A1 (en) * 2005-04-28 2012-08-02 Jordan Matthew Neysmith Flexible Circuit Electrode Array
CN1849993A (zh) * 2006-05-18 2006-10-25 上海交通大学 人工视觉仿真与实验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25092A (zh) * 2017-12-18 2019-06-25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硅胶封装的人造视网膜植入体
WO2019140817A1 (zh) * 2018-01-17 2019-07-25 杭州暖芯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视网膜假体植入芯片的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
WO2021238414A1 (zh) * 2020-05-27 2021-12-02 微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植入式视网膜电刺激器及其植入体
CN112569044A (zh) * 2020-12-10 2021-03-30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后巩膜葡萄肿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10625A (zh) 2018-07-24
CN106267556B (zh) 2018-04-10
CN108310625B (zh) 2020-04-03
CN107411875B (zh) 2020-06-02
CN107411875A (zh) 2017-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34258B (zh) 人工视网膜的刺激电极结构及人工视网膜
CN106267556B (zh) 无绑带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及人工视网膜
EP2219728B1 (en) Electrode array for even neural pressure having multiple attachment points
CN103313754B (zh) 用于治疗干眼的系统和方法
US10625078B2 (en) Visual prosthetic apparatus for retinal stimulation
AU2010242526B2 (en) Retinal prosthesis
US20090118805A1 (en) Return Electrode for a Flexible Circuit Electrode Array
CN111588984B (zh) 植入式视网膜电刺激器及其植入体
CN206261946U (zh) 无绑带的人工视网膜的植入装置及人工视网膜
CN206198475U (zh) 人工视网膜的刺激电极结构及人工视网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A, 4 building, 3 Ting Wei Industrial Park, 6 Baoan District Road, Xin'an,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ilicon Bionic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A, 4 building, 3 Ting Wei Industrial Park, 6 Baoan District Road, Xin'an,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IBIONICS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