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57884A - 信息安全传播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息安全传播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57884A
CN106257884A CN201610571483.XA CN201610571483A CN106257884A CN 106257884 A CN106257884 A CN 106257884A CN 201610571483 A CN201610571483 A CN 201610571483A CN 106257884 A CN106257884 A CN 1062578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fingerprint
information
directing
secret k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714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57148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5788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257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78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08Key distribution or management, e.g. generation, sharing or updating,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61Generation of secret information including derivation or calculation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 H04L9/0866Generation of secret information including derivation or calculation of cryptographic keys or passwords involving user or device identifiers, e.g. serial number, physical or biometrical information, DNA, hand-signature or measurabl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安全传播方法及装置。该信息安全传播方法包括:基于定向代码获取与所述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根据所述定向代码和所述指纹特征码生成指纹密匙;采用所述指纹密匙对未加密信息进行加密,形成携带所述指纹密匙的加密信息;发送所述加密信息。该信息安全传播方法及装置可使加密信息只能由与指纹特征码一致的指纹验证码进行解密,指纹验证码由特定用户的指纹生成,以避免加密信息被特定用户以外的其他用户获取而导致信息泄露,从而起到信息传播安全的目的。

Description

信息安全传播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安全传播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文件、照片、音频、视频等信息通过网络传播或共享越来越便捷和普遍,相应地,用户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样和快捷,使得在网络传播或共享的信息更容易被用户获取,导致信息泄露。为了避免信息泄露,保证信息在网络传播或共享时的安全,目前常用方式是采用密码加密方式对信息加密并传播,但密码加密方式容易被破解。为避免个人信息泄露,现有技术中采用指纹加密方式对个人信息进行加密,使得该加密后的个人信息只能通过对个人信息进行加密的用户指纹进行解密,以避免其他用户获取个人信息。由于指纹具有唯一性,不易被破解,使得采用指纹加密方式对信息进行保护的安全性远高于传统的密码加密方式。
但现有指纹加密方式只能应用于用户自己对个人信息进行加密并解密的情形,其他用户无法获知用户进行指纹加密的信息,导致在通过网络传播或共享信息时,无法采用指纹加密方式进行信息传播或共享。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网络传播或共享信息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安全性问题,提供一种信息安全传播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信息安全传播方法,包括:
基于定向代码获取与所述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
根据所述定向代码和所述指纹特征码生成指纹密匙;
采用所述指纹密匙对未加密信息进行加密,形成携带所述指纹密匙的加密信息;
发送所述加密信息。
优选地,还包括:
接收请求信息并获取设备识别码;所述请求信息包括发送请求信息的特定设备的设备识别码;
根据所述定向代码、所述指纹特征码和所述设备识别码生成所述指纹密匙。
优选地,所述基于定向代码获取与所述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包括:
预先将所述定向代码和所述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所述指纹特征码存储在指纹特征数据库中;
基于所述定向代码从所述指纹特征数据库中查询并获取与所述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信息安全传播方法,还包括:
接收携带指纹密匙的加密信息;所述指纹密匙包括定向代码和与所述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
采集用户的指纹并生成指纹验证码;
判断所述指纹验证码与所述指纹特征码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对所述加密信息进行解密,获取未加密信息。
优选地,还包括:
发送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包括本机设备码;
接收携带指纹密匙的加密信息;所述指纹密匙包括定向代码、与所述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和预先发送请求信息的特定设备的设备识别码;
判断所述指纹验证码与所述指纹特征码是否一致,且所述设备识别码与所述本机识别码是否一致;
若均一致;则对所述加密信息进行解密,获取所述未加密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信息安全传播装置,包括:
指纹码获取单元,用于基于定向代码获取与所述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
指纹密匙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定向代码和所述指纹特征码生成指纹密匙;
信息加密单元,用于采用所述指纹密匙对未加密信息进行加密,形成携带所述指纹密匙的加密信息;
加密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加密信息。
优选地,还包括:
请求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请求信息并获取设备识别码;所述请求信息包括发送请求信息的特定设备的设备识别码;
指纹密匙生成单元,根据所述定向代码、所述指纹特征码和所述设备识别码生成所述指纹密匙。
优选地,所述指纹码获取单元包括:
指纹码预存模块,用于预先将所述定向代码和所述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所述指纹特征码存储在指纹特征数据库中;
指纹码查询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定向代码从所述指纹特征数据库中查询并获取与所述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信息安全传播装置,还包括:
加密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携带指纹密匙的加密信息;所述指纹密匙包括定向代码和与所述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
指纹验证码生成单元,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并生成指纹验证码;
判断处理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指纹验证码与所述指纹特征码是否一致;
信息解密单元,用于在所述指纹验证码与所述指纹特征码一致时,对所述加密信息进行解密,获取未加密信息。
优选地,还包括:
请求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发送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包括本机设备码;
加密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携带指纹密匙的加密信息;所述指纹密匙包括定向代码、与所述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和预先发送请求信息的特定设备的设备识别码;
判断处理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指纹验证码与所述指纹特征码是否一致,且所述设备识别码与所述本机识别码是否一致;
信息解密单元,用于所述指纹验证码与所述指纹特征码一致,且所述设备识别码与所述本机识别码一致时;对所述加密信息进行解密,获取所述未加密信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所提供的信息安全传播方法及装置,可使加密信息只能由与指纹特征码一致的指纹验证码进行解密,指纹验证码由特定用户的指纹生成,以避免加密信息被特定用户以外的其他用户获取而导致信息泄露,从而起到信息传播安全的目的。
本发明所提供的信息安全传播方法及装置,可使加密信息只能在设备识别码对应的特定设备上并只能在指纹验证码与指纹特征码一致时进行解密,指纹验证码由特定用户的指纹生成,以避免加密信息被特定用户以外的其他用户获取而导致信息泄露,也可避免加密信息在设备识别码对应的特定设备以外的其他设备上解密而导致信息泄露,从而起到信息传播安全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信息安全传播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信息安全传播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和2中信息安全传播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中信息安全传播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4中信息安全传播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3和4中信息安全传播方法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5中信息安全传播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6中信息安全传播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7中信息安全传播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8中信息安全传播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中:11、指纹码获取单元;111、指纹码预存模块;112、指纹码查询模块;12、指纹密匙生成单元;13、信息加密单元;14、加密信息发送单元;15、请求信息接收单元;21、加密信息接收单元;22、指纹验证码生成单元;23、判断处理单元;24、信息解密单元;25、请求信息发送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示出本实施例中信息安全传播方法的流程图。该信息安全传播方法在发送信息的发送终端上执行,用于实现对信息发送过程中的加密保护,以避免信息传播或共享过程中导致信息内容泄露。本实施例中,发送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PC等可实现信息传播与共享的终端。如图1所示,该信息安全传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基于定向代码获取与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其中,定向代码可以是特定用户的用户ID、邮箱地址等可指定到特定用户的代码,以便于将信息发送给特定用户。该定向代码包括但不限于字母、数字、字符、自然语言词、图形或者其组合。
步骤S11具体包括预先将定向代码和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存储在指纹特征数据库中和基于定向代码从指纹特征数据库中查询并获取与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两个步骤。其中,指纹特征码是特定用户预先采集一个或多个指纹并进行转换处理形成的代码,可用于唯一识别特定用户的身份。任一特定用户将指纹特征码上传至指纹特征数据库时,即将指纹特征码与特定用户的定向代码相关联,使其他用户可基于定向代码查找到与其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
S12:根据定向代码和指纹特征码生成指纹密匙。可以理解地,生成的指纹密匙包括用于指定特定用户的定向代码、和与定向代码相关联用于识别特定用户的指纹特征码。
S13:采用指纹密匙对未加密信息进行加密,形成携带指纹密匙的加密信息。可以理解地,加密信息中携带指纹密匙,使得该加密信息只能通过指纹密匙进行解密;由于指纹密匙中包括定向代码和与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只有定向代码和指纹特征码均一致时,才可对加密信息进行解密。而指纹特征码具有唯一识别特定用户身份的性质,使得加密信息只能被特定用户的指纹解密,从而保证信息传播或共享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其中,未加密信息可以是电子文件、音频、视频或其他资源信息。
S14:发送加密信息。可以理解地,在利用指纹密匙对未加密信息进行加密形成加密信息后,可将该加密信息通过网络直接发送给定向代码所指向的特定用户,也可将加密信息上传到云端或其他服务器,使得特定用户可在云端或其他服务器上下载该加密信息,以实现信息传播或共享。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安全传播方法中,发送终端可基于定向代码获取与其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并利用该定向代码和指纹特征码生成指纹密匙对未加密信息进行加密,以形成加密信息并发送。由于加密信息中的指纹密匙只能通过特定用户的指纹进行解密,可避免加密信息被特定用户以外的其他用户获取而导致信息泄露,从而起到保证信息安全传播的目的。
实施例2
图2示出本实施例中信息安全传播方法的流程图。该信息安全传播方法在接收信息的接收终端上执行,用于实现对信息接收过程中的加密保护,以避免信息传播或共享过程中导致信息内容泄露。本实施例中,接收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PC等可实现信息传播与共享的终端。如图2所示,该信息安全传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1:接收携带指纹密匙的加密信息,指纹密匙包括定向代码和与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可以理解地,该加密信息的传播过程可发生在任意两个用户直接对话中,即任一用户可直接接收来自另一用户的加密信息;也可通过云端或其他服务器进行传播,即由一用户将加密信息上传到云端或其他服务器,另一用户从云端或其他服务器下载并接收加密信息,以实现信息在两个用户之间传播。其中,定向代码可以是特定用户的用户ID、邮箱地址等可指定到特定用户的代码,以便于将信息发送给特定用户。该定向代码包括但不限于字母、数字、字符、自然语言词、图形或者其组合。
指纹特征码是特定用户预先采集一个或多个指纹并进行转换处理形成的代码,可用于唯一识别特定用户的身份。可以理解地,任一特定用户在采集指纹并形成指纹特征码时,可将指纹特征码与定向代码相关联并存储在指纹特征数据库中,以使其他用户将特定用户所需的信息通过网络发送给特定用户时,可基于定向代码从指纹特征数据库中查询并获取与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并利用定向代码和指纹特征生成指纹密匙。
S22:采集用户的指纹并生成指纹验证码。用户在接收到携带指纹密匙的加密信息时,采集用户的指纹并生成指纹验证码。可以理解地,将指纹生成指纹验证码的处理过程中与用户预先采集的指纹进行转换处理的处理方法相同,同一用户的指纹验证码应当与预先存储在指纹特征数据库中的指纹特征码一致。
S23:判断指纹验证码与指纹特征码是否一致。可以理解地,由于指纹具有唯一性,通过相同的处理方法对指纹进行处理所得到的指纹验证码和指纹特征码应当一致,若不一致,则说明指纹验证码所采集的指纹和指纹特征码所采集的指纹不是同一用户的指纹。
S24:若一致,则对加密信息进行解密,获取未加密信息。可以理解地,若指纹验证码与指纹特征码一致,则说明指纹验证码所采集的指纹和指纹特征码所采集的指纹是同一用户的指纹,即指纹验证码对应的用户是加密信息所携带的指纹密匙所指向的特定用户。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安全传播方法中,接收终端可接收携带指纹密匙的加密信息,采集指纹生成指纹验证码,并判断指纹密匙中的指纹特征码与该指纹验证码是否一致,若一致,则对加密信息进行解密,获取未加密信息。该信息安全传播方法可使加密信息只能由与指纹特征码一致的指纹验证码进行解密,指纹验证码由特定用户的指纹生成,以避免加密信息被特定用户以外的其他用户获取而导致信息泄露,从而起到信息传播安全的目的。
图3示出实施例1的发送终端和实施例2中的接收终端执行信息安全传播方法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发送终端基于定向代码获取与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以生成指纹密匙,并利用指纹密匙对未加密信息进行加密,形成加密信息并发送。接收终端接收携带指纹密匙的加密信息,采集用户的指纹并生成指纹验证码,判断指纹验证码与指纹密匙中的指纹特征码相一致时,对加密信息进行解密,以获取未加密信息。该信息安全传播方法可使加密信息只能由与指纹特征码一致的指纹验证码进行解密,指纹验证码由特定用户的指纹生成,以避免加密信息被特定用户以外的其他用户获取而导致信息泄露,从而起到信息传播安全的目的。
实施例3
图4示出本实施例中信息安全传播方法的流程图。该信息安全传播方法在发送信息的发送终端上执行,用于实现对信息发送过程中的加密保护,以避免信息传播或共享过程中导致信息内容泄露。本实施例中,发送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PC等可实现信息传播与共享的终端。如图4所示,该信息安全传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1:接收请求信息并获取设备识别码;请求信息包括发送请求信息的特定设备的设备识别码。具体地,可通过互联网接收特定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的请求信息,该请求信息可以是请求发送相关电子文件、音频、视频或其他资源信息发送给设备识别码对应的特定设备的请求。本实施例中,特定设备的设备识别码可以是设备ID或MAC地址等可以识别特定设备的代码。
S32:基于定向代码获取与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其中,定向代码可以是特定用户的用户ID、邮箱地址等可指定到特定用户的代码,以便于将信息发送给特定用户。该定向代码包括但不限于字母、数字、字符、自然语言词、图形或者其组合。
步骤S32具体包括预先将定向代码和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存储在指纹特征数据库中和基于定向代码从指纹特征数据库中查询并获取与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两个步骤。其中,指纹特征码是特定用户预先采集一个或多个指纹并进行转换处理形成的代码,可用于唯一识别特定用户的身份。任一特定用户将指纹特征码上传至指纹特征数据库时,即将指纹特征码与用于指定特定用户的定向代码相关联,使其他用户可基于定向代码查找到与其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
S33:根据定向代码、指纹特征码和设备识别码生成指纹密匙。可以理解地,生成的指纹密匙包括用于指定特定用户的定向代码、与定向代码相关联用于识别特定用户的指纹特征码、用于指向特定设备的设备识别码。
S34:采用指纹密匙对未加密信息进行加密,形成携带指纹密匙的加密信息。可以理解地,加密信息中携带指纹密匙,使得该加密信息只能通过指纹密匙进行解密;由于指纹密匙中包括定向代码、指纹特征码和设备识别码,只有在设备识别码对应的特定设备上,并且定向代码和指纹特征码均一致时,才可对加密信息进行解密。设备识别码具有唯一识别特定设备的性质,使得加密信息必须在设备识别码对应的特定设备上才可进行解密。指纹特征码具有唯一识别特定用户身份的性质,使得加密信息只能被特定用户的指纹解密,从而保证信息传播或共享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其中,未加密信息可以是电子文件、音频、视频或其他资源信息。
S35:发送加密信息。可以理解地,在利用指纹密匙对未加密信息进行加密形成加密信息后,可将该加密信息通过网络直接发送给定向代码所指向的特定用户,也可将加密信息上传到云端或其他服务器,使得特定用户可在云端或其他服务器上下载该加密信息,以实现信息传播或共享。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安全传播方法中,发送终端可根据接收到的请求信息获取设备识别码,基于定向代码获取与其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并利用该定向代码、指纹特征码和设备识别码生成指纹密匙对未加密信息进行加密,以形成加密信息并发送。由于加密信息中的指纹密匙只能在设备识别码对应的特定设备上通过特定用户的指纹进行解密,可避免加密信息被特定用户以外的其他用户获取而导致信息泄露,也可避免加密信息在设备识别码对应的特定设备以外的其他设备上解密而导致信息泄露,从而起到保证信息安全传播的目的。
实施例4
图5示出本实施例中信息安全传播方法的流程图。该信息安全传播方法在接收信息的接收终端上执行,用于实现对信息接收过程中的加密保护,以避免信息传播或共享过程中导致信息内容泄露。本实施例中,接收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PC等可实现信息传播与共享的终端。如图5示,该信息安全传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1:发送请求信息,请求信息包括本机设备码。可以理解地,用户可在特定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上通过互联网发送请求信息,该请求信息可以是请求发送相关电子文件、音频、视频或其他资源信息给本机识别码对应的特定设备的请求。本实施例中,本机识别码可以是接收终端的ID或MAC地址等可以识别特定设备的代码。
S42:接收携带指纹密匙的加密信息;指纹密匙包括定向代码、与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和预先发送请求信息的特定设备的设备识别码。可以理解地,该加密信息的传播过程可发生在任意两个用户直接对话中,即任一用户可直接接收来自另一用户的加密信息;也可通过云端或其他服务器进行传播,即由一用户将加密信息上传到云端或其他服务器,另一用户从云端或其他服务器下载并接收加密信息,以实现信息在任意两个用户之间传播。
定向代码可以是特定用户的用户ID、邮箱地址等可指定到特定用户的代码,以便于将信息发送给特定用户。该定向代码包括但不限于字母、数字、字符、自然语言词、图形或者其组合。
指纹特征码是特定用户预先采集一个或多个指纹并进行转换处理形成的代码,可用于唯一识别特定用户的身份。可以理解地,任一特定用户在采集指纹并形成指纹特征码时,可将指纹特征码与定向代码相关联并存储在指纹特征数据库中,以使其他用户将特定用户所需的信息通过网络发送给特定用户时,可基于定向代码从指纹特征数据库中查询并获取与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并利用定向代码和指纹特征生成指纹密匙。
预先发送请求信息的特定设备的设备识别码是发送该加密信息的发送终端预先接收来自一接收终端发送的请求信息中携带的特定信息的设备识别码。其中,设备识别码可以是特定设备的设备ID或MAC地址等代码。
S43:采集用户的指纹并生成指纹验证码。用户在接收到携带指纹密匙的加密信息时,采集用户的指纹并生成指纹验证码。可以理解地,将指纹生成指纹验证码的处理过程中与用户预先采集的指纹进行转换处理的处理方法相同,同一用户的指纹验证码应当与预先存储在指纹特征数据库中的指纹特征码一致。
S44:判断指纹验证码与指纹特征码是否一致,且设备识别码与本机识别码是否一致。可以理解地,由于指纹具有唯一性,通过相同的处理方法对指纹进行处理所得到的指纹验证码和指纹特征码应当一致,若不一致,则说明指纹验证码所采集的指纹和指纹特征码所采集的指纹不是同一用户的指纹。由于设备识别码可唯一指向发送终端预先接收到的请求信息所对应的特定设备,使得发送终端发送的加密信息只能由定向代码所指向的特定用户在特定设备上查看,以避免加密信息在特定设备以外的其他设备上泄露。
S45:若均一致,即指纹验证码与指纹特征码一致,且设备识别码与本机识别码一致时,则对加密信息进行解密,获取未加密信息。可以理解地,若指纹验证码与指纹特征码一致,则说明指纹验证码所采集的指纹和指纹特征码所采集的指纹是同一用户的指纹,即指纹验证码对应的用户是加密信息所携带的指纹密匙所指向的特定用户。若设备识别码与本机识别码一致,则说明发送请求信息的特定设备即为接收到加密信息的设备,在该特定设备上解密接收到的加密信息,可起到保障信息安全传播的目的。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安全传播方法中,接收终端可发送携带本机识别码的请求信息,并接收携带指纹密匙的加密信息,采集指纹生成指纹验证码,并判断指纹密匙中的指纹特征码与该指纹验证码是否一致,且指纹密匙中的设备识别码与本机识别码是否一致;若均一致,则对加密信息进行解密,获取未加密信息。该信息安全传播者方法可使加密信息只能在设备识别码对应的特定设备上并只能在指纹验证码与指纹特征码一致时进行解密,指纹验证码由特定用户的指纹生成,以避免加密信息被特定用户以外的其他用户获取而导致信息泄露,也可避免加密信息在设备识别码对应的特定设备以外的其他设备上解密而导致信息泄露,从而起到信息传播安全的目的。
图6示出实施例3的发送终端和实施例4中的接收终端执行信息安全传播方法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发送终端接收请求信息并获取发送请求信息的特定设备的设备识别码,基于定向代码获取与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以根据定向代码、指纹特定码和设备识别码生成指纹密匙,并利用指纹密匙对未加密信息进行加密,形成加密信息并发送。接收终端预先发送包括本机识别码的请求信息,接收携带指纹密匙的加密信息,采集用户的指纹并生成指纹验证码,判断指纹验证码与指纹密匙中的指纹特征码一致且设备识别码与本机识别码一致时,对加密信息进行解密,以获取未加密信息。该信息安全传播者方法可使加密信息可使加密信息只能在设备识别码对应的特定设备上并只能在指纹验证码与指纹特征码一致时进行解密,指纹验证码由特定用户的指纹生成,以避免加密信息被特定用户以外的其他用户获取而导致信息泄露,也可避免加密信息在设备识别码对应的特定设备以外的其他设备上解密而导致信息泄露,从而起到信息传播安全的目的。
实施例5
图7示出本实施例中信息安全传播装置的流程图。该信息安全传播装置是发送信息的发送终端,用于实现对信息发送过程中的加密保护,以避免信息传播或共享过程中导致信息内容泄露。本实施例中,发送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PC等可实现信息传播与共享的终端。如图7所示,该信息安全传播装置包括:
指纹码获取单元11,用于基于定向代码获取与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其中,定向代码可以是特定用户的用户ID、邮箱地址等可指定到特定用户的代码,以便于将信息发送给特定用户。该定向代码包括但不限于字母、数字、字符、自然语言词、图形或者其组合。
指纹码获取单元11具体包括指纹码预存模块111和指纹码查询模块112。其中,指纹码预存模块111,用于预先将定向代码和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存储在指纹特征数据库中;指纹码查询模块112,用于基于定向代码从指纹特征数据库中查询并获取与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其中,指纹特征码是特定用户预先采集一个或多个指纹并进行转换处理形成的代码,可用于唯一识别特定用户的身份。任一特定用户将指纹特征码上传至指纹特征数据库时,即将指纹特征码与特定用户的定向代码相关联,使其他用户可基于定向代码查找到与其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
指纹密匙生成单元12,用于根据定向代码和指纹特征码生成指纹密匙。可以理解地,生成的指纹密匙包括用于指定特定用户的定向代码、和与定向代码相关联用于识别特定用户的指纹特征码。
信息加密单元13,用于采用指纹密匙对未加密信息进行加密,形成携带指纹密匙的加密信息。可以理解地,加密信息中携带指纹密匙,使得该加密信息只能通过指纹密匙进行解密;由于指纹密匙中包括定向代码和与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只有定向代码和指纹特征码均一致时,才可对加密信息进行解密。而指纹特征码具有唯一识别特定用户身份的性质,使得加密信息只能被特定用户的指纹解密,从而保证信息传播或共享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其中,未加密信息可以是电子文件、音频、视频或其他资源信息。
加密信息发送单元14,用于发送加密信息。可以理解地,在利用指纹密匙对未加密信息进行加密形成加密信息后,可将该加密信息通过网络直接发送给定向代码所指向的特定用户,也可将加密信息上传到云端或其他服务器,使得特定用户可在云端或其他服务器上下载该加密信息,以实现信息传播或共享。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安全传播装置中,发送终端通过指纹码获取单元11获取与定向代码其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再通过指纹密匙生成单元12将定向代码和指纹特征码生成指纹密匙,再由信息加密单元13采用指纹密匙对未加密信息进行加密以形成加密信息,最后通过加密信息发送单元14发送加密信息。由于加密信息中的指纹密匙只能通过特定用户的指纹进行解密,可避免加密信息被特定用户以外的其他用户获取而导致信息泄露,从而起到保证信息安全传播的目的。
实施例6
图8示出本实施例中信息安全传播装置的流程图。该信息安全传播装置在接收信息的接收终端上执行,用于实现对信息接收过程中的加密保护,以避免信息传播或共享过程中导致信息内容泄露。本实施例中,接收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PC等可实现信息传播与共享的终端。如图8所示,该信息安全传播装置包括:
加密信息接收单元21,用于接收携带指纹密匙的加密信息,指纹密匙包括定向代码和与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可以理解地,该加密信息的传播过程可发生在任意两个用户直接对话中,即任一用户可直接接收来自另一用户的加密信息;也可通过云端或其他服务器进行传播,即由一用户将加密信息上传到云端或其他服务器,另一用户从云端或其他服务器下载并接收加密信息,以实现信息在两个用户之间传播。其中,定向代码可以是特定用户的用户ID、邮箱地址等可指定到特定用户的代码,以便于将信息发送给特定用户。该定向代码包括但不限于字母、数字、字符、自然语言词、图形或者其组合。
指纹特征码是特定用户预先采集一个或多个指纹并进行转换处理形成的代码,可用于唯一识别特定用户的身份。可以理解地,任一特定用户在采集指纹并形成指纹特征码时,可将指纹特征码与定向代码相关联并存储在指纹特征数据库中,以使其他用户将特定用户所需的信息通过网络发送给特定用户时,可基于定向代码从指纹特征数据库中查询并获取与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并利用定向代码和指纹特征生成指纹密匙。
指纹验证码生成单元22,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并生成指纹验证码。用户在接收到携带指纹密匙的加密信息时,采集用户的指纹并生成指纹验证码。可以理解地,将指纹生成指纹验证码的处理过程中与用户预先采集的指纹进行转换处理的处理方法相同,同一用户的指纹验证码应当与预先存储在指纹特征数据库中的指纹特征码一致。
判断处理单元23,用于判断指纹验证码与指纹特征码是否一致。可以理解地,由于指纹具有唯一性,通过相同的处理方法对指纹进行处理所得到的指纹验证码和指纹特征码应当一致,若不一致,则说明指纹验证码所采集的指纹和指纹特征码所采集的指纹不是同一用户的指纹。
信息解密单元24,用于在指纹验证码与指纹特征码一致时,对加密信息进行解密,获取未加密信息。可以理解地,若指纹验证码与指纹特征码一致,则说明指纹验证码所采集的指纹和指纹特征码所采集的指纹是同一用户的指纹,即指纹验证码对应的用户是加密信息所携带的指纹密匙所指向的特定用户。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安全传播装置中,接收终端通过加密信息接收单元21接收携带指纹密匙的加密信息,通过指纹验证码生成单元22采集指纹生成指纹验证码,再通过判断处理单元23判断指纹密匙中的指纹特征码与该指纹验证码是否一致,在指纹验证码与指纹特征码一致时,通过信息解密单元24对加密信息进行解密,获取未加密信息。该信息安全传播装置可使加密信息只能由与指纹特征码一致的指纹验证码进行解密,指纹验证码由特定用户的指纹生成,以避免加密信息被特定用户以外的其他用户获取而导致信息泄露,从而起到信息传播安全的目的。
实施例7
图9示出本实施例中信息安全传播装置的流程图。该信息安全传播装置在发送信息的发送终端上执行,用于实现对信息发送过程中的加密保护,以避免信息传播或共享过程中导致信息内容泄露。本实施例中,发送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PC等可实现信息传播与共享的终端。如图9所示,该信息安全传播装置包括:
请求信息接收单元15,用于接收请求信息并获取设备识别码;请求信息包括发送请求信息的特定设备的设备识别码。具体地,可通过互联网接收特定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的请求信息,该请求信息可以是请求发送相关电子文件、音频、视频或其他资源信息发送给设备识别码对应的特定设备的请求。本实施例中,特定设备的设备识别码可以是设备ID或MAC地址等可以识别特定设备的代码。
指纹码获取单元11,用于基于定向代码获取与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其中,定向代码可以是特定用户的用户ID、邮箱地址等可指定到特定用户的代码,以便于将信息发送给特定用户。该定向代码包括但不限于字母、数字、字符、自然语言词、图形或者其组合。
指纹码获取单元11具体包括指纹码预存模块111和指纹码查询模块112。其中,指纹码预存模块111,用于预先将定向代码和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存储在指纹特征数据库中;指纹码查询模块112,用于基于定向代码从指纹特征数据库中查询并获取与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其中,指纹特征码是特定用户预先采集一个或多个指纹并进行转换处理形成的代码,可用于唯一识别特定用户的身份。任一特定用户将指纹特征码上传至指纹特征数据库时,即将指纹特征码与用于指定特定用户的定向代码相关联,使其他用户可基于定向代码查找到与其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
指纹密匙生成单元12,用于根据定向代码、指纹特征码和设备识别码生成指纹密匙。可以理解地,生成的指纹密匙包括用于指定特定用户的定向代码、与定向代码相关联用于识别特定用户的指纹特征码、用于指向特定设备的设备识别码。
信息加密单元13,用于采用指纹密匙对未加密信息进行加密,形成携带指纹密匙的加密信息。可以理解地,加密信息中携带指纹密匙,使得该加密信息只能通过指纹密匙进行解密;由于指纹密匙中包括定向代码、指纹特征码和设备识别码,只有在设备识别码对应的特定设备上,并且定向代码和指纹特征码均一致时,才可对加密信息进行解密。设备识别码具有唯一识别特定设备的性质,使得加密信息必须在设备识别码对应的特定设备上才可进行解密。指纹特征码具有唯一识别特定用户身份的性质,使得加密信息只能被特定用户的指纹解密,从而保证信息传播或共享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其中,未加密信息可以是电子文件、音频、视频或其他资源信息。
加密信息发送单元14,用于发送加密信息。可以理解地,在利用指纹密匙对未加密信息进行加密形成加密信息后,可将该加密信息通过网络直接发送给定向代码所指向的特定用户,也可将加密信息上传到云端或其他服务器,使得特定用户可在云端或其他服务器上下载该加密信息,以实现信息传播或共享。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安全传播装置中,发送终端通过请求信息接收单元15获取设备识别码,并通过指纹码获取单元11获取与定向代码其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再通过指纹密匙生成单元12将定向代码、指纹特征码和设备识别码生成指纹密匙,再由信息加密单元13采用指纹密匙对未加密信息进行加密以形成加密信息,最后通过加密信息发送单元14发送加密信息。由于加密信息中的指纹密匙只能在设备识别码对应的特定设备上通过特定用户的指纹进行解密,可避免加密信息被特定用户以外的其他用户获取而导致信息泄露,也可避免加密信息在设备识别码对应的特定设备以外的其他设备上解密而导致信息泄露,从而起到保证信息安全传播的目的。
实施例8
图10示出本实施例中信息安全传播装置的流程图。该信息安全传播装置在接收信息的接收终端上执行,用于实现对信息接收过程中的加密保护,以避免信息传播或共享过程中导致信息内容泄露。本实施例中,接收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PC等可实现信息传播与共享的终端。如图10示,该信息安全传播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请求信息发送单元25,用于发送请求信息,请求信息包括本机设备码。可以理解地,用户可在特定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上通过互联网发送请求信息,该请求信息可以是请求发送相关电子文件、音频、视频或其他资源信息给本机识别码对应的特定设备的请求。本实施例中,本机识别码可以是接收终端的ID或MAC地址等可以识别特定设备的代码。
加密信息接收单元21,用于接收携带指纹密匙的加密信息;指纹密匙包括定向代码、与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和预先发送请求信息的特定设备的设备识别码。可以理解地,该加密信息的传播过程可发生在任意两个用户直接对话中,即任一用户可直接接收来自另一用户的加密信息;也可通过云端或其他服务器进行传播,即由一用户将加密信息上传到云端或其他服务器,另一用户从云端或其他服务器下载并接收加密信息,以实现信息在任意两个用户之间传播。
定向代码可以是特定用户的用户ID、邮箱地址等可指定到特定用户的代码,以便于将信息发送给特定用户。该定向代码包括但不限于字母、数字、字符、自然语言词、图形或者其组合。
指纹特征码是特定用户预先采集一个或多个指纹并进行转换处理形成的代码,可用于唯一识别特定用户的身份。可以理解地,任一特定用户在采集指纹并形成指纹特征码时,可将指纹特征码与定向代码相关联并存储在指纹特征数据库中,以使其他用户将特定用户所需的信息通过网络发送给特定用户时,可基于定向代码从指纹特征数据库中查询并获取与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并利用定向代码和指纹特征生成指纹密匙。
预先发送请求信息的特定设备的设备识别码是发送该加密信息的发送终端预先接收来自一接收终端发送的请求信息中携带的特定信息的设备识别码。其中,设备识别码可以是特定设备的设备ID或MAC地址等代码。
指纹验证码生成单元22,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并生成指纹验证码。用户在接收到携带指纹密匙的加密信息时,采集用户的指纹并生成指纹验证码。可以理解地,将指纹生成指纹验证码的处理过程中与用户预先采集的指纹进行转换处理的处理方法相同,同一用户的指纹验证码应当与预先存储在指纹特征数据库中的指纹特征码一致。
判断处理单元23,用于判断指纹验证码与指纹特征码是否一致,且设备识别码与本机识别码是否一致。可以理解地,由于指纹具有唯一性,通过相同的处理方法对指纹进行处理所得到的指纹验证码和指纹特征码应当一致,若不一致,则说明指纹验证码所采集的指纹和指纹特征码所采集的指纹不是同一用户的指纹。由于设备识别码可唯一指向发送终端预先接收到的请求信息所对应的特定设备,使得发送终端发送的加密信息只能由定向代码所指向的特定用户在特定设备上查看,以避免加密信息在特定设备以外的其他设备上泄露。
信息解密单元24,用于在指纹验证码与指纹特征码一致且设备识别码与本机识别码一致时,则对加密信息进行解密,获取未加密信息。可以理解地,若指纹验证码与指纹特征码一致,则说明指纹验证码所采集的指纹和指纹特征码所采集的指纹是同一用户的指纹,即指纹验证码对应的用户是加密信息所携带的指纹密匙所指向的特定用户。若设备识别码与本机识别码一致,则说明发送请求信息的特定设备即为接收到加密信息的设备,在该特定设备上解密接收到的加密信息,可起到保障信息安全传播的目的。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信息安全传播装置中,接收终端通过请求信息发送单元25发送携带本机识别码的请求信息,并通过加密信息接收单元21接收携带指纹密匙的加密信息,通过指纹验证码生成单元22采集指纹生成指纹验证码,并通过判断处理单元23判断指纹密匙中的指纹特征码与该指纹验证码是否一致,且指纹密匙中的设备识别码与本机识别码是否一致;并在指纹特征码与该指纹验证码一致且指纹密匙中的设备识别码与本机识别码一致时,通过信息解密单元24对加密信息进行解密,获取未加密信息。该信息安全传播者装置可使加密信息只能在设备识别码对应的特定设备上并只能在指纹验证码与指纹特征码一致时进行解密,指纹验证码由特定用户的指纹生成,以避免加密信息被特定用户以外的其他用户获取而导致信息泄露,也可避免加密信息在设备识别码对应的特定设备以外的其他设备上解密而导致信息泄露,从而起到信息传播安全的目的。
本发明是通过几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换和等同替代。另外,针对特定情形或具体情况,可以对本发明做各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信息安全传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定向代码获取与所述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
根据所述定向代码和所述指纹特征码生成指纹密匙;
采用所述指纹密匙对未加密信息进行加密,形成携带所述指纹密匙的加密信息;
发送所述加密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安全传播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请求信息并获取设备识别码;所述请求信息包括发送请求信息的特定设备的设备识别码;
根据所述定向代码、所述指纹特征码和所述设备识别码生成所述指纹密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安全传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定向代码获取与所述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包括:
预先将所述定向代码和所述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所述指纹特征码存储在指纹特征数据库中;
基于所述定向代码从所述指纹特征数据库中查询并获取与所述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
4.一种信息安全传播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携带指纹密匙的加密信息;所述指纹密匙包括定向代码和与所述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
采集用户的指纹并生成指纹验证码;
判断所述指纹验证码与所述指纹特征码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对所述加密信息进行解密,获取未加密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安全传播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包括本机设备码;
接收携带指纹密匙的加密信息;所述指纹密匙包括定向代码、与所述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和预先发送请求信息的特定设备的设备识别码;
判断所述指纹验证码与所述指纹特征码是否一致,且所述设备识别码与所述本机识别码是否一致;
若均一致;则对所述加密信息进行解密,获取所述未加密信息。
6.一种信息安全传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指纹码获取单元,用于基于定向代码获取与所述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
指纹密匙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定向代码和所述指纹特征码生成指纹密匙;
信息加密单元,用于采用所述指纹密匙对未加密信息进行加密,形成携带所述指纹密匙的加密信息;
加密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加密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安全传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请求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请求信息并获取设备识别码;所述请求信息包括发送请求信息的特定设备的设备识别码;
指纹密匙生成单元,根据所述定向代码、所述指纹特征码和所述设备识别码生成所述指纹密匙。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安全传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码获取单元包括:
指纹码预存模块,用于预先将所述定向代码和所述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所述指纹特征码存储在指纹特征数据库中;
指纹码查询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定向代码从所述指纹特征数据库中查询并获取与所述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
9.一种信息安全传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密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携带指纹密匙的加密信息;所述指纹密匙包括定向代码和与所述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
指纹验证码生成单元,用于采集用户的指纹并生成指纹验证码;
判断处理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指纹验证码与所述指纹特征码是否一致;
信息解密单元,用于在所述指纹验证码与所述指纹特征码一致时,对所述加密信息进行解密,获取未加密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安全传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请求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发送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包括本机设备码;
加密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携带指纹密匙的加密信息;所述指纹密匙包括定向代码、与所述定向代码相关联的指纹特征码和预先发送请求信息的特定设备的设备识别码;
判断处理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指纹验证码与所述指纹特征码是否一致,且所述设备识别码与所述本机识别码是否一致;
信息解密单元,用于所述指纹验证码与所述指纹特征码一致,且所述设备识别码与所述本机识别码一致时;对所述加密信息进行解密,获取所述未加密信息。
CN201610571483.XA 2016-07-20 2016-07-20 信息安全传播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62578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71483.XA CN106257884A (zh) 2016-07-20 2016-07-20 信息安全传播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71483.XA CN106257884A (zh) 2016-07-20 2016-07-20 信息安全传播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7884A true CN106257884A (zh) 2016-12-28

Family

ID=57713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71483.XA Pending CN106257884A (zh) 2016-07-20 2016-07-20 信息安全传播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5788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99945A (zh) * 2017-07-24 2019-02-01 上海荆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算法的身份验证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92994A2 (en) * 2000-06-02 2001-12-06 Kinetic Sciences Inc. Method for biometric encryption of e-mail
CN102340455A (zh) * 2010-07-16 2012-02-01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以指纹资料加密的电子邮件传送方法与接收方法
CN104468937A (zh) * 2013-09-12 2015-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数据加、解密方法、装置及保护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92994A2 (en) * 2000-06-02 2001-12-06 Kinetic Sciences Inc. Method for biometric encryption of e-mail
CN102340455A (zh) * 2010-07-16 2012-02-01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以指纹资料加密的电子邮件传送方法与接收方法
CN104468937A (zh) * 2013-09-12 2015-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数据加、解密方法、装置及保护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99945A (zh) * 2017-07-24 2019-02-01 上海荆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算法的身份验证的方法及装置
CN109299945B (zh) * 2017-07-24 2020-10-09 深圳荆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算法的身份验证的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05989B1 (en)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information receiv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11706033B2 (en) Secure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system
US673227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uthenticating access to a network resource
US972954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r authentication
CN111615105B (zh) 信息提供、获取方法、装置及终端
EP329999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server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with server
CN103929307A (zh) 密码输入方法、智能密钥设备以及客户端装置
CN101621794A (zh) 一种无线应用服务系统的安全认证实现方法
CN108769027A (zh) 安全通信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EP3029879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03200009A (zh) 一种指纹加解密系统及方法
CN111464494A (zh) 一种电子邮件加密方法、第一客户端以及区块链系统
CN108234124A (zh) 身份验证方法、装置与系统
CN106897631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154935A (zh) 业务请求方法及装置
CN105915336A (zh) 一种对象协同解密方法及其装置
CN113630241B (zh) 密码恢复方法、系统及云服务器和电子设备
CN103078743A (zh) 一种电子邮件ibe加密实现方法
CN109005144A (zh)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设备、介质和系统
JP4409497B2 (ja) 秘密情報送信方法
KR20210008303A (ko) 안전한 상호작용 시스템 및 통신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8234412A (zh) 身份验证方法与装置
CN106257884A (zh) 信息安全传播方法及装置
KR102171377B1 (ko) 로그인 제어 방법
CN108234113A (zh) 身份验证方法、装置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