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57471A - 一种客户评测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客户评测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57471A
CN106257471A CN201610202977.0A CN201610202977A CN106257471A CN 106257471 A CN106257471 A CN 106257471A CN 201610202977 A CN201610202977 A CN 201610202977A CN 106257471 A CN106257471 A CN 1062574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ore
client
health
degree
t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029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57471B (zh
Inventor
丁俊峰
龚巧
黄芹芹
李彬
刘淑宁
叶缚鹏
周凌鹏
黄明明
凌海杰
蔡纯
南昱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kang Online Health Technology (Wuha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kang Insurance Group Co Ltd
Taikang Online Property Insur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kang Insurance Group Co Ltd, Taikang Online Property Insur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kang Insuranc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0297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574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57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74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574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74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8Insurance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3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alculating health indices; for individu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Fina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Econom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客户评测方法和装置,其中,客户评测方法包括:获取客户的个人信息;其中,个人信息包括:身份数据、健康数据、健康保障数据和健康活跃度数据;根据客户评测模型,对身份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客户的资料完整度得分,对健康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客户的健康得分,对健康保障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客户的健康保障得分,对健康活跃度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客户的健康活跃度得分;以资料完整度得分、健康得分、健康保障得分和健康活跃度得分为基础测评客户。本发明提供的客户评测方法,可以提升客户服务感受和提高判断这个客户抵御健康风险能力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客户评测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客户评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人身保险是劳动者在特殊情况下得到物质保证的主要形式之一,人身保险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当人们遭受不幸事故、伤残、死亡、年老退休,或因疾病、年老以致丧失工作能力时,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保险人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给付保险金,以解决其因病、残、老、死所造成的经济困难。人身保险的产品种类繁多,按照保险形式可以划分为自愿保险和强制保险,按照保障范围可以划分为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等等。
目前,保险公司在前期接触客户以及在客户投保的过程中,需要对客户进行评测,根据评测结果判断客户是否可以承保以及承保的产品类别。具体的,对客户进行评测通常将关注度集中于客户的身体素质,即,通过对客户的体检信息、疾病诊断信息、药品使用信息等可以反映客户身体健康状况的信息进行分析审核,得到客户评测结果,并以此结果作为客户是否可以承保的参考依据。
但是,根据客户的身体健康状况仅能预测出未来较近一段时间内客户的身体素质变化或者患病的风险度,是无法作为更为长期的评价参考的,因此,仅仅基于客户的身体健康来作为客户评测结果,将影响客户评测结果的全面性,进而影响了对客户抵御健康风险能力判断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客户评测方法和装置,可以提升客户评测结果的全面性,以此客户评测结果作为依据,可以提升客户服务感受和提高判断这个客户抵御健康风险能力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本发明提供的客户评测方法,包括:
获取客户的个人信息;其中,所述个人信息包括:身份数据、健康数据、健康保障数据和健康活跃度数据;所述身份数据为标识所述客户的身份的数据,所述健康数据为反映所述客户的健康状况的数据,所述健康保障数据为反映所述客户对健康的保障程度的数据,所述健康活跃度数据为反映所述客户对健康活动的关注程度的数据;
根据客户评测模型,对所述身份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所述客户的资料完整度得分,对所述健康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所述客户的健康得分,对所述健康保障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所述客户的健康保障得分,对所述健康活跃度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所述客户的健康活跃度得分;
以所述资料完整度得分、所述健康得分、所述健康保障得分和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为基础评测所述客户。
本发明提供的客户评测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客户的个人信息;其中,所述个人信息包括:身份数据、健康数据、健康保障数据和健康活跃度数据;所述身份数据为标识所述客户的身份的数据,所述健康数据为反映所述客户的健康状况的数据,所述健康保障数据为反映所述客户对健康的保障程度的数据,所述健康活跃度数据为反映所述客户对健康活动的关注程度的数据;
评测模块,用于根据客户评测模型,对所述身份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所述客户的资料完整度得分,对所述健康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所述客户的健康得分,对所述健康保障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所述客户的健康保障得分,对所述健康活跃度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所述客户的健康活跃度得分;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以所述资料完整度得分、所述健康得分、所述健康保障得分和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为基础评测所述客户。
本发明提供一种客户评测方法和装置,其中,客户评测方法包括:获取客户的个人信息,根据个人信息计算客户的资料完整度得分、健康得分、健康保障得分和健康活跃度得分,以资料完整度得分、健康得分、健康保障得分和健康活跃度得分为基础评测客户。本发明提供的客户评测方法,将4个维度的评测得分作为客户评测结果,极大的提升了客户评测结果的全面性,以此客户评测结果作为依据,可以提高判断客户抵御健康风险能力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也可以使得客户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客户评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客户评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客户评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客户评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客户评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客户评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客户评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客户评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客户评测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提供的客户评测方法,执行主体为客户测评装置,具体可以是保险公司的软件客户端。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客户评测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获取客户的个人信息。
其中,个人信息可以包括:身份数据、健康数据、健康保障数据和健康活跃度数据。
其中,身份数据为标识客户的身份的数据,健康数据为反映客户的健康状况的数据,健康保障数据为反映客户对健康的保障程度的数据,健康活跃度数据为反映客户对健康活动的关注程度的数据。
在本步骤中,客户的个人信息共包括4个维度,具体的,身份数据可以标识客户身份,使得不同的客户之间区分开来,健康保障数据和健康活跃度数据反映了客户对自身健康的投入程度,健康数据可以反映客户的身体健康状况,但是,健康数据仅能反应出客户当前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预测出未来较近一段时间内客户身体健康的变化,因此,健康数据反映出的身体健康状况可以理解为狭义的健康。
现代医学发现,人的生活习惯与心理习惯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会对人的身体素质产生影响,显而易见,经常关注健康信息、参加健康活动、进行健康检查的人其健康意识很强,会针对自身健康不足的部分持续提升身体素质,因此,健康保障数据和健康活跃度数据可以用于预测未来较长时间内客户身体健康的变化,健康保障数据和健康活跃度数据反映出的身体健康可以理解为广义的健康。
可见,在本步骤中,客户的个人数据包括了4个维度,反映了客户身份、客户在短期内的健康状况和客户身体状况的长期预测,相比于现有技术,提升了客户的个人数据的全面性。
其中,本实施例对于身份数据、健康数据、健康保障数据和健康活跃度数据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不加以限制。例如:身份数据可以为客户姓名、客户身份证号码、电话,等等,健康数据可以为客户的体检报告、疾病诊断记录,等等,健康保障数据可以为客户已投保的保险类型和数额,健康活跃度数据可以为参加健康活动的次数,等等。
其中,获取客户的个人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客户主动提供个人信息,或者通过各个应用软件的后台数据获取,等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步骤102、根据客户评测模型,对身份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客户的资料完整度得分,对健康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客户的健康得分,对健康保障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客户的健康保障得分,对健康活跃度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客户的健康活跃度得分。
在本步骤中,根据客户评测模型可以获得客户在4个维度的评测得分,每个维度的评测得分可以反映客户在该维度的实际状况。
其中,本实施例对于客户评测模型不做具体限制,可以采用现有的计算方法和模型,也可以根据需要自定义新的客户评测模型。
其中,本实施例对于资料完整度得分、健康得分、健康保障得分和健康活跃度得分的具体形式不加以限制,只要反映出客户在该维度的实际状况即可。例如:资料完整度得分可以为百分制,在100分之内,客户的资料完整度得分越高,说明客户的资料越详细。又例如:健康活跃度得分可以为等级制,按照由高到低依次标记为a、b、c、d,当客户的健康活跃度得分为d时,说明客户不太关注自身的健康。
步骤103、以资料完整度得分、健康得分、健康保障得分和健康活跃度得分为基础评测客户。
在本步骤中,将4个维度的评测得分作为客户评测结果,由于资料完整度得分可以反映出客户资料是否完备,健康得分可以反映客户在短期内的健康状况,健康保障得分可以预测客户在较长时间内的健康状况,健康活跃度得分可以反映客户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的客户评测结果,包括共计4个维度的评测结果,极大的提升了客户评测结果的全面性,以此客户评测结果作为依据,可以提高判断客户抵御健康风险能力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也可以使得客户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
例如:如果客户的健康活跃度得分较低,说明客户很少关注健康信息,那么,客户需要适当的提升健康意识。
可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客户评测方法,还可以包括:
根据资料完整度得分、健康得分、健康保障得分和健康活跃度得分,以及资料完整度得分、健康得分、健康保障得分和健康活跃度得分分别对应的权重,计算获得四维度综合得分。
以四维度综合得分为基础评测客户,或者,以资料完整度得分、健康得分、健康保障得分、健康活跃度得分和四维度综合得分为基础评测所述客户。
具体的,四维度综合得分计算公式可以为:
Temp=WA×A+WB×B+WC×C+WD×D
其中,Temp为四维度综合得分,A为资料完整度得分,WA为资料完整度得分对应的权重,B为健康得分,WB为健康得分对应的权重,C为健康保障得分,WC为健康保障得分对应的权重,D为健康活跃度得分,WD为健康活跃度得分对应的权重,其中,WA+WB+WC+WD=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于WA、WB、WC和WD的具体取值不加以限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可选的,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WA=0.35,WB=0.3,WC=0.2,WD=0.15,则四维度综合得分Temp=0.35×A+0.3×B+0.2×C+0.15×D。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客户评测方法,可以提升客户评测结果的全面性,以此客户评测结果作为依据,可以提高判断客户抵御健康风险能力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客户评测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提供了客户评测方法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尤其是提供了实施例一中步骤102中获得资料完整度得分的实现方式。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客户评测方法,步骤102中,根据客户评测模型,对身份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客户的资料完整度得分,可以包括:
步骤201、将身份数据与预设的一类信息集合、二类信息集合和三类信息集合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获取一类信息行向量、二类信息行向量和三类信息行向量。
其中,一类信息集合、二类信息集合和三类信息集合中均包括至少一个身份字段。一类信息集合、二类信息集合和三类信息集合对应的客户身份准确度依次升高。
在本步骤中,预设的一类信息集合、二类信息集合和三类信息集合作为身份数据的一种模板,每个集合中包括至少一个身份字段,身份字段用于标识客户的身份,按照标识客户身份的准确度,一类信息集合低于二类信息集合,二类信息集合低于三类信息集合。
其中,一类信息集合、二类信息集合和三类信息集合中各包括多少个身份字段,各包括哪些身份字段,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可选的,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一类信息集合可以包括1个身份字段,具体为:MDM客户号。二类信息集合可以包括4个身份字段,分别为:微信号、客户号、会员号、手机号。三类信息集合可以包括7个身份字段,分别为:证件号码、姓名、证件类型、出生日期、性别、邮箱、地址。
在本步骤中,将获得的客户身份数据与一类信息集合相比对,可以获得一类信息行向量,将身份数据与二类信息集合相比对,可以获得二类信息行向量,将身份数据与三类信息集合相比对,可以获得三类信息行向量,其中,行向量中的元素取值与信息集合中身份字段的位置一一对应。可以理解,身份数据与一类信息集合、二类信息集合和三类信息集合越匹配,则身份数据包括的客户资料越详细和完备。
可选的,作为本步骤的一种实现方式,如果身份数据中存在一类信息集合、二类信息集合和三类信息集合中的某个身份字段,则将一类信息行向量、二类信息行向量和三类信息行向量中的相应身份字段的位置记为1,否则记为0。
例如:二类信息集合为[微信号、客户号、会员号、手机号],若身份数据中包括客户的微信号和手机号,则二类信息行向量为[1,0,0,1]。
可选的,作为本步骤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如果身份数据中存在一类信息集合、二类信息集合和三类信息集合中的某个身份字段,则将一类信息行向量、二类信息行向量和三类信息行向量中的相应身份字段的位置记为该身份字段对应的权重,否则记为0。
例如:二类信息集合为[微信号、客户号、会员号、手机号],微信号、客户号、会员号、手机号对应的权重分别为0.3、0.15、0.25、0.3,若身份数据中包括客户的微信号和手机号,则二类信息行向量为[0.3,0,0,0.3]。
步骤202、根据一类信息行向量、二类信息行向量、三类信息行向量和分类校验矩阵,计算获得一类信息得分、二类信息得分和三类信息得分。
其中,分类校验矩阵用于计算二类信息得分或者三类信息得分。
需要说明的是,分类校验矩阵为与二类信息行向量或者三类信息行向量的维数相同的方阵,本实施例对于分类校验矩阵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可选的,若身份数据中包括三类信息集合中的所有身份字段,则三类信息得分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其中,预设阈值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设置为80。
通过设置预设阈值,提升了三类信息得分的合理性,从而提升了资料完整度得分的合理性。
步骤203、将一类信息得分、二类信息得分和三类信息得分组成信息行向量,根据信息行向量和信息校验矩阵,计算获得客户的资料完整度得分。
其中,信息校验矩阵用于计算资料完整度得分。
需要说明的是,信息校验矩阵为与信息行向量的维数相同的方阵,本实施例对于分类校验矩阵的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将身份数据划分为三类信息集合,每类信息集合对应的客户身份准确度不同,通过先计算每类信息的信息得分,再通过三类信息得分计算资料完整度得分,提升了资料完整度得分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将此资料完整度得分作为客户评测结果的一部分,可以提升客户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进而,进一步提升了客户和保险公司在保险业务上的判断准确性。
可选的,作为步骤202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步骤202,根据一类信息行向量、二类信息行向量、三类信息行和分类校验矩阵,计算获得一类信息得分、二类信息得分和三类信息得分,可以包括:
判断一类信息行向量是否为有效向量。
若是,则确定一类信息得分为预设得分;若否,则确定一类信息得分为0。
使用公式(1)根据二类信息行向量和第一分类校验矩阵,计算获得二类信息得分。
使用公式(1)根据三类信息行向量和第二分类校验矩阵,计算获得三类信息得分。
其中,判断一类信息行向量是否为有效向量,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本实施例不加以限制。例如:当一类信息行向量中的所有元素均非零时,确定一类信息行向量是有效向量,或者,当一类信息行向量中存在非零元素时,确定一类信息行向量为有效向量。
其中,预设得分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预设得分为30。
可选的,作为步骤203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步骤203,根据信息行向量和信息校验矩阵,计算获得客户的资料完整度得分,可以包括:
使用公式(1)根据信息行向量和信息校验矩阵,计算获得信息得分。
若信息得分小于或者等于100,则将信息得分作为资料完整度得分;或者,若信息得分大于100,则资料完整度得分为100。
其中,公式(1)为:
其中,A为二类信息得分、三类信息得分和信息得分中的一个,为二类信息行向量、三类信息行向量和信息行向量中的一个,的转置矩阵,M为第一分类校验矩阵、第二分类校验矩阵和信息校验矩阵中的一个。
其中,公式(1)的计算结果可以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
其中,资料完整度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AA=min{100,A},其中,AA为资料完整度,A为信息得分。
其中,资料完整度可以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
下面以具体的数据为例,详细说明本实施例。
假设客户为“小康”,获得的身份数据包括:MDM客户号、手机号、证件号码、姓名、证件类型、出生日期和性别。
根据上述一类信息集合、二类信息集合和三类信息集合的示例,可以获得:一类信息行向量为[1],二类信息行向量为[0,0,0,1],三类信息行向量为[1,1,1,1,1,0,0]。
由于一类信息行向量中包括非零元素,则确定一类信息行向量为有效向量,因此,一类信息得分为30分。
假设第一分类校验矩阵为:
225 75 270 330 75 25 50 75 270 50 100 45 330 75 45 225
则使用公式(1)可以计算获得二类信息得分为225。
假设第二分类校验矩阵为:
1600 - 32 - 32 - 32 - 32 720 320 - 32 64 64 64 64 144 64 - 32 64 64 64 64 16 0 - 32 64 64 64 64 128 48 - 32 64 64 64 64 144 64 720 144 16 128 144 256 128 320 64 0 48 64 128 64
则使用公式(1)可以计算获得三类信息得分为2368。
将一类信息得分、二类信息得分和三类信息得分组成信息行向量[30,225,2368]。
假设信息校验矩阵为:
1 0.6 - 0.15 0.6 1 1.2 - 0.15 1.2 1
则使用公式(1)可以计算获得信息得分为73.1,由于73.1小于100,所以,资料完整度得分为73.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客户评测方法,尤其提供了获得资料完整度的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客户评测方法,将身份数据划分为三类信息集合,每类信息集合对应的客户身份准确度不同,通过先计算每类信息的信息得分,再通过三类信息得分计算资料完整度得分,提升了资料完整度得分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将此资料完整度得分作为客户评测结果的一部分,可以提升客户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进而,可以提升客户服务感受和提高判断这个客户抵御健康风险能力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客户评测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提供了客户评测方法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尤其是提供了实施例一中步骤102中获得健康得分的实现方式。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客户评测方法,健康得分可以包括健康指数得分和健康指数辨识度。
步骤102中,根据客户评测模型,对健康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客户的健康得分,可以包括:
步骤301、获取客户的最近一次核保结果和预设时间段内的所有健康测试结果。
其中,每个健康测试结果包括测试项目、测试原始得分和测试时间。
在本步骤中,获取的客户的最近一次核保结果和健康测试结果,可以反映出客户在较近的一段时间内的身体健康状况。
其中,客户的最近一次核保结果,可以是客户在任意一个保险公司进行的保险核保的核保结果,最近一次核保结果是指与计算客户评测结果的日期距离最近的一次核保结果。
其中,预设时间段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设置为1年。
其中,健康测试结果可以是客户在任意一个医疗机构、网站或者客户端上进行健康测试而得到的健康测试结果,并且,本实施例对于健康测试的数目以及测试项目不加以限定,例如:客户进行了3次健康测试,分别为:感冒测试、体质测试和鼻炎测试。其中,感冒测试是指一个判断测试者患感冒类型的测试。体质测试是指一个判断测试者所述体质类型的健康测试。体质类型包括: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血虚体质、阳盛体质、血瘀体质、痰湿体质、气郁体质。
步骤302、将最近一次核保结果转换为核保数值,并根据测试项目的类别将测试原始得分转换为测试得分。
由于客户的最近一次核保结果和健康测试结果来源不同,因此需要进行处理,将最近一次核保结果转化为核保数值,将每项健康测试的测试原始得分转化为测试得分,从而使得各个客户的核保数值遵循统一的规则,使得各个客户的各个测试项目的测试得分遵循统一的规则。
其中,本步骤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本实施例并不特别限制。
可选的,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将最近一次核保结果转换为核保数值,可以包括:
若最近一次核保结果为通过,则核保数值为1。
若最近一次核保结果为不通过,则核保数值为-1。
若无法获得最近一次核保结果,则核保数值为0。
可选的,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根据测试项目的类别将测试原始得分转换为测试得分,可以包括:
若测试项目的类别属于正相关型,则使用公式(4)根据测试原始得分计算获得测试得分。
S z = X z X z f × 100 - - - ( 4 )
其中,Sz为正相关型的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得分,Xz为正相关型的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原始得分,Xzf为Xz对应的满分。
或者,若测试项目的类别属于负相关型,则使用公式(5)根据测试原始得分计算获得测试得分。
S n = X n f - X n X n f × 100 - - - ( 5 )
其中,Sn为负相关型的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得分,Xn为负相关型的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原始得分,Xnf为Xn对应的满分。
在本步骤中,正负相关型是指测试原始得分和健康的正负关系。如感冒测试,得分越高,感冒的严重程度越高,健康度越低,所以感冒测试的类别是负相关型。大姨妈测试,得分越高,越健康,所以大姨妈测试的类别是正相关型。
下面举例说明测试项目的类别:体质测试、大姨妈测试、亚健康测试、精神不振自查和乳腺健康自查为正相关型,感冒测试、鼻炎测试和9.9测试为负相关型。其中,9.9测试是一种判断测试者罹患癌症风险的测试。
步骤303、使用公式(2)根据核保数值、测试时间、测试得分和测试项目对应的类型参数,计算获得客户的健康指数得分。
B = min { 100 , max { 50 , 10 × u w + Σ i = 1 N e α i Δt i × s i Σ i = 1 N e α j Δt j } } - - - ( 2 )
其中,B为健康指数得分,uw为核保数值,Ne为健康测试结果的数目,i为第i个测试项目,j为第j个测试项目,αi为第i个测试项目对应的类型参数,αj为第j个测试项目对应的类型参数,Δti为计算健康指数得分的次日与第i个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时间的日期差值,Δtj为计算健康指数得分的次日与第j个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时间的日期差值,Si为第i个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得分。
其中,每个测试项目都对应有类型参数,类型参数反映了测试项目的重要程度,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定义,本实施例不做特别限制。例如,表一示出了8种测试项目对应的类型参数。
表一
其中,Δti为计算健康指数得分的次日与第i个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时间的日期差值。例如,客户x在2016年1月26日进行了亚健康测试,该项测试为客户x在预设时间段内进行的所有测试项目中的第3项,保险公司在2016年1月27日对客户X进行了客户评测,那么Δtx,3=2016\1\27+1-2016\1\26=2。
其中,健康指数得分的计算结果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
在本步骤中,通过公式(2)可以看出,客户在每次健康测试中获得的测试得分越高,则健康指数得分越高,说明客户在预设时间段内的身体素质越好,如果客户在健康测试中获得的测试得分越低,则健康指数得分越低,说明客户在预设时间内的身体素质越差,可见,通过健康指数得分,可以反映出客户在预设时间内的健康状况,为保险公式和客户提供依据,使得保险公司在保险业务上判断的更加准确,也使得客户更加注意身体健康。
步骤304、使用公式(3)根据健康测试结果的数目计算获得健康指数辨识度。
D i f f = 1 - e - 1 2 N e - - - ( 3 )
其中,Diff为健康指数辨识度。
在本步骤中,通过健康测试结果的数目Ne计算健康指数辨识度,Ne越大,说明客户进行健康测试的次数越多,则健康指数辨识度越大,Ne越小,说明客户进行健康测试的次数越少,则健康指数辨识度越小,可见,通过健康指数辨识度,可以反映出客户对健康检查的重视程度,为保险公式和客户提供依据,使得保险公司在保险业务上判断的更加准确,也使得客户可以调整健康测试计划。
其中,健康指数表示度可以为百分比形式,计算结果可以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
在本实施例中,健康得分具体包括健康指数得分和健康指数辨识度,可以反映出预设时间段内客户的身体素质以及客户对健康检查的重视重读,将此健康得分作为客户评测结果的一部分,可以提升客户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进而,可以提升客户服务感受和提高判断这个客户抵御健康风险能力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下面以具体的数据为例,详细说明本实施例。
假设客户为“小康”,没有进行过核保,在一年之内一共进行了3种健康测试,测试项目、测试原始得分和测试时间如表二所示,根据上述测试项目的类型参数的示例,以及各测试项目的类别的示例,在2016年1月27日对客户“小康”进行评测,则可以计算出健康指数得分为75,健康指数辨识度为77.7%。
表二
测试项目 测试原始得分 测试时间
感冒测试 35 2016年1月14日
体质测试 0 2015年9月1日
亚健康测试 7 2016年1月27日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客户评测方法,尤其提供了获得健康得分的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客户评测方法,健康得分包括健康指数得分和健康指数辨识度,健康指数得分可以反映出客户在预设时间内的身体状况,健康指数辨识度可以反映出客户对健康健康的重视度,将此健康得分作为客户评测结果的一部分,可以提升客户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进而,进一步提升了客户和保险公司在保险业务上的判断准确性。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客户评测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了客户评测方法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尤其是提供了实施例一中步骤102中获得健康保障得分得分的实现方式。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客户评测方法,步骤102中,根据客户评测模型,对健康保障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客户的健康保障得分,可以包括:
步骤401、获取客户在保险业务中的贵宾等级和预设时间段内的所有风险保额。
其中,贵宾等级是指在客户在保险公司中的服务等级,对于贵宾等级的名称和具体分类标准,本实施例不做特别限制。例如:贵宾等级可以包括非贵宾、金卡、白金卡、钻石卡和尊享卡共5个级别,其中,尊享卡可以包括尊享钻石卡、私砖和黑钻3个级别,各个级别根据客户已经投保的保险保额分类。
其中,预设时间段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中的预设时间段相同,也可以不同。
步骤402、根据贵宾等级获得等级数值,并根据所有风险保额获得保额数值。
在本步骤中,根据贵宾等级获得等级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预先设置贵宾等级与等级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当获得到客户的贵宾等级时,根据贵宾等级与等级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等级数值。
例如:贵宾等级包括的非贵宾、金卡、白金卡、钻石卡和尊享卡共5个级别,对应的等级数值分别为0、1、2、3、4。
在本步骤中,根据所有风险保额获得保额数值,所谓保额数值,是根据各个风险保额获得的所有保额的总和。其中,对于风险保额的种类、数目和保额单位,本实施例不加以限制。
可选的,风险保额可以包括:独立给付重大疾病风险保额、提前给付重大疾病风险保额和住院津贴型风险保额。
根据所有风险保额获得保额数值,可以包括:
使用公式(7)根据独立给付重大疾病风险保额、提前给付重大疾病风险保额和住院津贴型风险保额,计算获得保额数值。
Coverage=Coverage1+Coverage2+120×Coverage3 (7)
其中,Coverage1为独立给付重大疾病风险保额,Coverage2为提前给付重大疾病风险保额,Coverage3为住院津贴型风险保额。
其中,独立给付重大疾病风险保额、提前给付重大疾病风险保额和住院津贴型风险保额的单位为元。
步骤403、使用公式(6)根据等级数值和保额数值,计算获得用户的健康保障得分。
C=20×Level+min{ln(Coverage),20} (6)
其中,C为健康保障得分,Level为等级数值,Coverage为保额数值。
其中,健康保障得分的计算结果可以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
在本步骤中,根据公式(6)可以看出,客户的贵宾等级越高,客户所有风险保额对应的保额数值越高,则客户的健康保障得分越高,说明客户在自身健康上投入越多,而客户的贵宾等级越低,客户所有风险保额对应的保额数值越低,则客户的健康保障得分越低,说明客户在自身健康上投入越少,需要客户加强投入,多关注自身健康。
举例来说,贵宾等级包括的非贵宾、金卡、白金卡、钻石卡和尊享卡共5个级别,对应的等级数值分别为0、1、2、3、4,则非贵宾的客户对应的健康保障得分为[0,20],金卡的客户对应的健康保障得分为[20,40]、白金卡的客户对应的健康保障得分为[40,60]、钻石卡的客户对应的健康保障得分为[60,80],尊享卡的客户对应的健康保障得分为[80,100]。
可见,通过健康保障得分,可以合理的反映出客户对自身健康的投入程度,为保险公司和客户提供依据,使得保险公司在保险业务上判断的更加准确,也使得客户可以调整健康测试计划。
下面以具体的数据为例,详细说明本实施例。
假设客户为“小康”,在保险公司的贵宾等级为“金卡”等级,根据上述贵宾等级与等级数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示例,等级数值为1,独立给付重大疾病风险保额为21000元,提前给付重大疾病风险保额为220000元,住院津贴型风险保额为100元,则客户“小康”的健康保障得分为38.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客户评测方法,尤其提供了获得健康保障得分的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客户评测方法,根据客户的贵宾等级和所有的风险保额计算健康保障得分,可以合理反映出客户在自身健康的投入程度,将此健康保障得分作为客户评测结果的一部分,可以提升客户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进而,可以提升客户服务感受和提高判断这个客户抵御健康风险能力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客户评测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了客户评测方法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尤其是提供了实施例一中步骤102中获得健康活跃度得分的实现方式。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客户评测方法,步骤102中,根据客户评测模型,对健康活跃度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客户的健康活跃度得分,可以包括:
步骤501、获取客户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健康测试次数和保险业务信息。
其中,保险业务信息可以包括: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取消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和绑定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
其中,保险业务客户端为保险公司的软件客户端,可以是适用于电脑的保险业务客户端,也可以是适用于移动终端的保险业务客户端,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制。
其中,预设时间段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中的预设时间段相同,也可以不同。
步骤502、根据健康测试次数、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取消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和绑定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获得客户的健康活跃度得分。
在本步骤中,通过客户的健康测试次数,关注、取消关注和绑定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来反映客户的健康活跃度,可以反映出客户对保险业务和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将此健康活跃度得分作为客户评测结果的一部分,可以提升客户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进而,进一步提升了客户和保险公司在保险业务上的判断准确性。
可选的,作为本步骤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步骤502、根据健康测试次数、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取消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和绑定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获得客户的健康活跃度得分,可以包括:
若无法获得健康测试次数或者健康测试次数等于0,则健康活跃度得分为50。
或者,若健康测试次数大于0,且获得取消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则健康活跃度得分为50。
或者,若健康测试次数大于0,且无法获得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取消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和绑定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则使用公式(8)计算获得健康活跃度得分。
D=min{100,50+10×ln(M)} (8)
其中,D为健康活跃度得分,M为健康测试次数;
或者,若健康测试次数大于0,无法获得取消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且获得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和绑定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中的至少一个,则使用公式(9)计算获得健康活跃度得分。
D=min{100,50+10×ln(M)+ln(ΔtD)} (9)
其中,D为健康活跃度得分,M为健康测试次数,ΔtD为计算健康活跃度得分的次日与客户最近一次关注或绑定保险业务客户端日期的日期差值。
其中,健康活跃度得分的计算结果可以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
下面以具体的数据为例,详细说明本实施例。
假设客户为“小康”,在预设时间段内累计进行健康测试的次数为5次,无法获得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和取消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绑定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为2015年5月28日,在2016年1月27日保险公司对客户“小康”进行测评,则客户“小康”的健康保障得分为71.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客户评测方法,尤其提供了获得健康活跃度得分的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客户评测方法,可以提升客户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从而,可以提升客户服务感受和提高判断这个客户抵御健康风险能力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客户评测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了客户评测方法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客户评测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601、获取客户的人际关系数据。
其中,人际关系数据为反映客户对健康活动的分享程度的数据。
其中,健康活动可以是任意形式的健康活动,本实施例不做特别限制。例如:健康活动可以是保险公司举行的与健康保险相关的推广活动,也可以是与健康相关的网页,也可以是与健康相关的讨论话题,等等。
其中,分享是指将健康活动通过各种媒体分享给其他人的过程,本实施例对于分享的具体方式不做限定。例如: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分享健康活动,也可以通过微博分享健康活动,等等。
在本步骤中,通过获取人际关系数据,可以反映客户对健康活动的关注程度和参与程度。
步骤602、根据客户评测模型,对人际关系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客户的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
在本步骤中,如果获得的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较高,则说明客户很积极地对健康活动进行关注和参与,如果获得的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较低,则说明客户很少关注和参与健康活动,那么,客户就需要适当的提升关注度和参与度。
可选的,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步骤602,根据客户评测模型,对人际关系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客户的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包括:
获取客户的健康好友信息,以及客户在预设时间段内对健康信息的分享次数。其中,健康好友信息包括:健康好友数目、每个健康好友的四维度综合得分。
使用公式(10)根据分享次数、健康好友数目和每个健康好友的四维度综合得分,计算获得客户的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
E = min { 100 , 40 + Σ k = 1 N s Temp k × ln ( 1 + N s ) 4 N s + 4 × ln ( 1 + S h a r e ) } - - - ( 10 )
其中,E为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Share为分享次数,Ns为健康好友数目,k为第k个健康好友,Tempk为第k个健康好友的四维度综合得分。
其中,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的计算结果可以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
步骤603、以四维度综合得分和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为基础评测客户,或者,以资料完整度得分、健康得分、健康保障得分、健康活跃度得分和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为基础评测所述客户。
在本步骤中,当将四维度综合得分和人际关系健康得分客户评测结果时,由于四维度综合得分反映了客户自身的健康状况,而人际关系健康得分反映了客户与其他人关于健康活动和健康信息的联系,因此,可以提升客户评测结果的全面性。或者,当将资料完整度得分、健康得分、健康保障得分、健康活跃度得分和人际关系健康得分客户评测结果时,由于资料完整度得分、健康得分、健康保障得分和健康活跃度得分反映了客户自身的健康状况,而人际关系健康得分反映了客户与其他人关于健康活动和健康信息的联系,因此,可以提升客户评测结果的全面性。
可见,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的客户评测结果,包括共计5个维度的评测结果,极大的提升了客户评测结果的全面性,以此客户评测结果作为依据,可以提升客户服务感受和提高判断这个客户抵御健康风险能力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也可以使得客户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
下面以具体的数据为例,详细说明本实施例。
假设客户为“小康”,客户“小康”的健康好友一共有8个,8个健康好友的四维度综合得分依次为50、60、70、80、63、77、69、89,分享次数共计4次,则客户“小康”的人际关系健康得分为68.4。
可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客户评测方法,还可以包括:
根据四维度综合得分和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以及四维度综合得分和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分别对应的权重,计算获得五维度综合得分。
以五维度综合得分为基础评测客户,或者,以资料完整度得分、健康得分、健康保障得分、健康活跃度得分、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和五维度综合得分为基础评测所述客户。
具体的,五维度综合得分计算公式可以为:
Temp5=W4×Temp4+Ws×Temps
其中,Temp5为五维度综合得分,Temp4为四维度综合得分,W4为四维度综合得分对应的权重,Temps为人际关系活跃度得分,Ws为人际关系活跃度得分对应的权重,其中,W4+Ws=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于W4和Ws的具体取值不加以限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可选的,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W4=0.9,Ws=0.1,则五维度综合得分Temp5=0.9×Temp4+0.1×Temps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客户评测方法,客户评测结果包括了四维度综合得分和人际关系活跃度得分,以此客户评测结果作为依据,可以进一步可以提升客户服务感受和提高判断这个客户抵御健康风险能力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客户评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客户评测装置,用于执行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客户评测方法。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客户评测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客户的个人信息。
其中,个人信息包括:身份数据、健康数据、健康保障数据和健康活跃度数据。身份数据为标识客户的身份的数据,健康数据为反映客户的健康状况的数据,健康保障数据为反映客户对健康的保障程度的数据,健康活跃度数据为反映客户对健康活动的关注程度的数据。
评测模块12,用于根据客户评测模型,对身份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客户的资料完整度得分,对健康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客户的健康得分,对健康保障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客户的健康保障得分,对健康活跃度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客户的健康活跃度得分。
第一处理模块13,用于以资料完整度得分、健康得分、健康保障得分和健康活跃度得分为基础评测客户。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客户评测方法,可以提升客户评测结果的全面性,以此客户评测结果作为依据,可以提升客户服务感受和提高判断这个客户抵御健康风险能力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客户评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提供了客户评测装置的另一种实现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客户评测装置,用于执行图1~图6所示的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客户评测方法。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客户评测装置,评测模块12包括第一评测单元121,第一评测单元包括121:比对单元1211、分类得分计算单元1212和资料完整度得分计算单元1213。
比对单元1211,用于将身份数据与预设的一类信息集合、二类信息集合和三类信息集合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获取一类信息行向量、二类信息行向量和三类信息行向量。其中,一类信息集合、二类信息集合和三类信息集合中均包括至少一个身份字段。一类信息集合、二类信息集合和三类信息集合对应的客户身份准确度依次升高。
分类得分计算单元1212,用于根据一类信息行向量、二类信息行向量、三类信息行向量和分类校验矩阵,计算获得一类信息得分、二类信息得分和三类信息得分。其中,分类校验矩阵用于计算二类信息得分或者三类信息得分。
资料完整度得分计算单元1213,用于将一类信息得分、二类信息得分和三类信息得分组成信息行向量,根据信息行向量和信息校验矩阵,计算获得客户的资料完整度得分。
可选的,分类得分计算单元1212包括:第一分类计算单元、第二分类计算单元和第三分类计算单元。
第一分类计算单元用于:
判断一类信息行向量是否为有效向量。
若是,则确定一类信息得分为预设得分;若否,则确定一类信息得分为0。
第二分类计算单元用于:
使用公式(1)根据二类信息行向量和第一分类校验矩阵,计算获得二类信息得分。
第三分类计算单元用于:
使用公式(1)根据三类信息行向量和第二分类校验矩阵,计算获得三类信息得分。
资料完整度得分计算单元1213,具体用于:
使用公式(1)根据信息行向量和信息校验矩阵,计算获得信息得分。
若信息得分小于或者等于100,则将信息得分作为资料完整度得分;或者,若信息得分大于100,则资料完整度得分为100。
其中,公式(1)为:
其中,A为二类信息得分、三类信息得分和信息得分中的一个,为二类信息行向量、三类信息行向量和信息行向量中的一个,的转置矩阵,M为第一分类校验矩阵、第二分类校验矩阵和信息校验矩阵中的一个。
可选的,若身份数据中包括三类信息集合中的所有身份字段,则三类信息得分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
可选的,健康得分包括健康指数得分和健康指数辨识度。
评测模块12包括第二评测单元122,第二评测单元122包括:第一获取单元1221、转换单元1222、健康指数得分计算单元1223和健康指数辨识度计算单元1224。
第一获取单元1221,用于获取客户的最近一次核保结果和预设时间段内的所有健康测试结果。其中,每个健康测试结果包括测试项目、测试原始得分和测试时间。
转换单元1222,用于将最近一次核保结果转换为核保数值,并根据测试项目的类别将测试原始得分转换为测试得分。
健康指数得分计算单元1223,用于使用公式(2)根据核保数值、测试时间、测试得分和测试项目对应的类型参数,计算获得客户的健康指数得分。
B = min { 100 , max { 50 , 10 × u w + Σ i = 1 N e α i Δt i × s i Σ i = 1 N e α j Δt j } } - - - ( 2 )
其中,B为健康指数得分,uw为核保数值,Ne为健康测试结果的数目,i为第i个测试项目,j为第j个测试项目,αi为第i个测试项目对应的类型参数,αj为第j个测试项目对应的类型参数,Δti为计算健康指数得分的次日与第i个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时间的日期差值,Δtj为计算健康指数得分的次日与第j个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时间的日期差值,Si为第i个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得分。
健康指数辨识度计算单元1224,用于使用公式(3)根据健康测试结果的数目计算获得健康指数辨识度。
D i f f = - e - 1 2 N e - - - ( 3 )
其中,Diff为健康指数辨识度。
可选的,转换单元1222具体用于:
若最近一次核保结果为通过,则核保数值为1。
若最近一次核保结果为不通过,则核保数值为-1。
若无法获得最近一次核保结果,则核保数值为0。
可选的,转换单元1222具体用于:
若测试项目的类别属于正相关型,则使用公式(4)根据测试原始得分计算获得测试得分。
S z = X z X z f × 100 - - - ( 4 )
其中,Sz为正相关型的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得分,Xz为正相关型的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原始得分,Xzf为Xz对应的满分;
或者,
若测试项目的类别属于负相关型,则使用公式(5)根据测试原始得分计算获得测试得分;
S n = X n f - X n X n f × 100 - - - ( 5 )
其中,Sn为负相关型的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得分,Xn为负相关型的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原始得分,Xnf为Xn对应的满分。
可选的,评测模块12包括第三评测单元123,第三评测单元123包括:第二获取单元1231、第三获取单元1232和健康保障得分计算单元1233。
第二获取单元1231,用于获取客户在保险业务中的贵宾等级和预设时间段内的所有风险保额。
第三获取单元1232,用于根据贵宾等级获得等级数值,并根据所有风险保额获得保额数值。
健康保障得分计算单元1233,用于使用公式(6)根据等级数值和保额数值,计算获得用户的健康保障得分。
C=20×Level+min{ln(Coverage),20} (6)
其中,C为健康保障得分,Level为等级数值,Coverage为保额数值。
可选的,风险保额包括:独立给付重大疾病风险保额、提前给付重大疾病风险保额和住院津贴型风险保额。
第三获取单元1232,具体用于:
使用公式(7)根据独立给付重大疾病风险保额、提前给付重大疾病风险保额和住院津贴型风险保额,计算获得保额数值。
Coverage=Coverage1+Coverage2+120×Coverage3 (7)
其中,Coverage1为独立给付重大疾病风险保额,Coverage2为提前给付重大疾病风险保额,Coverage3为住院津贴型风险保额。
可选的,评测模块12包括第四评测单元124,第四评测单元包括:第四获取单元1241和健康活跃度得分计算单元1242。
第四获取单元1241,用于获取客户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健康测试次数和保险业务信息。其中,保险业务信息包括: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取消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和绑定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
健康活跃度得分计算单元1242,用于根据健康测试次数、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取消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和绑定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获得客户的健康活跃度得分。
可选的,健康活跃度得分计算单元1242,具体用于:
若无法获得健康测试次数或者健康测试次数等于0,则健康活跃度得分为50;
或者,
若健康测试次数大于0,且获得取消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则健康活跃度得分为50;
或者,
若健康测试次数大于0,且无法获得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取消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和绑定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则使用公式(8)计算获得健康活跃度得分;
D=min{100,50+10×ln(M)} (8)
其中,D为健康活跃度得分,M为健康测试次数;
或者,
若健康测试次数大于0,无法获得取消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且获得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和绑定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中的至少一个,则使用公式(9)计算获得健康活跃度得分;
D=min{100,50+10×ln(M)+ln(ΔtD)} (9)
其中,D为健康活跃度得分,M为健康测试次数,ΔtD为计算健康活跃度得分的次日与客户最近一次关注或绑定保险业务客户端日期的日期差值。
可选的,还包括:第二处理模块14,第二处理模块14用于:
根据资料完整度得分、健康得分、健康保障得分和健康活跃度得分,以及资料完整度得分、健康得分、健康保障得分和健康活跃度得分分别对应的权重,计算获得四维度综合得分。
以四维度综合得分为基础评测客户,或者,以资料完整度得分、健康得分、健康保障得分、健康活跃度得分和四维度综合得分为基础评测所述客户。
可选的,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15,用于获取客户的人际关系数据;人际关系数据为反映客户对健康活动的分享程度的数据。
评测模块12,还用于根据客户评测模型,对人际关系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客户的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
第三处理模块16,用于以四维度综合得分和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为基础评测客户,或者,用于以资料完整度得分、健康得分、健康保障得分、健康活跃度得分和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为基础评测客户。
可选的,评测模块12包括第五评测单元125,第五评测单元125包括:第五获取单元1251和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计算单元1252。
第五获取单元1251,用于获取客户的健康好友信息,以及客户在预设时间段内对健康信息的分享次数。其中,健康好友信息包括:健康好友数目、每个健康好友的四维度综合得分。
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计算单元1252,用于使用公式(10)根据分享次数、健康好友数目和每个健康好友的四维度综合得分,计算获得客户的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
E = min { 100 , 40 + Σ k = 1 N s Temp k × ln ( 1 + N s ) 4 N s + 4 × ln ( 1 + S h a r e ) } - - - ( 10 )
其中,E为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Share为分享次数,Ns为健康好友数目,k为第k个健康好友,Tempk为第k个健康好友的四维度综合得分。
可选的,还包括:第四处理模块17,第四处理模块17用于:
根据四维度综合得分和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以及四维度综合得分和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分别对应的权重,计算获得五维度综合得分。
以五维度综合得分为基础评测客户,或者,以资料完整度得分、健康得分、健康保障得分、健康活跃度得分、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和五维度综合得分为基础评测客户。
本实施例提供的客户评测装置,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30)

1.一种客户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客户的个人信息;其中,所述个人信息包括:身份数据、健康数据、健康保障数据和健康活跃度数据;所述身份数据为标识所述客户的身份的数据,所述健康数据为反映所述客户的健康状况的数据,所述健康保障数据为反映所述客户对健康的保障程度的数据,所述健康活跃度数据为反映所述客户对健康活动的关注程度的数据;
根据客户评测模型,对所述身份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所述客户的资料完整度得分,对所述健康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所述客户的健康得分,对所述健康保障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所述客户的健康保障得分,对所述健康活跃度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所述客户的健康活跃度得分;
以所述资料完整度得分、所述健康得分、所述健康保障得分和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为基础评测所述客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户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客户评测模型,对所述身份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所述客户的资料完整度得分,包括:
将所述身份数据与预设的一类信息集合、二类信息集合和三类信息集合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获取一类信息行向量、二类信息行向量和三类信息行向量;其中,所述一类信息集合、所述二类信息集合和所述三类信息集合中均包括至少一个身份字段;所述一类信息集合、所述二类信息集合和所述三类信息集合对应的客户身份准确度依次升高;
根据所述一类信息行向量、所述二类信息行向量、所述三类信息行向量和分类校验矩阵,计算获得一类信息得分、二类信息得分和三类信息得分;其中,所述分类校验矩阵用于计算所述二类信息得分或者所述三类信息得分;
将所述一类信息得分、所述二类信息得分和所述三类信息得分组成信息行向量,根据所述信息行向量和信息校验矩阵,计算获得所述客户的所述资料完整度得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户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一类信息行向量、所述二类信息行向量、所述三类信息行和分类校验矩阵,计算获得一类信息得分、二类信息得分和三类信息得分,包括:
判断所述一类信息行向量是否为有效向量;
若是,则确定所述一类信息得分为预设得分;若否,则确定所述一类信息得分为0;
使用公式(1)根据所述二类信息行向量和第一分类校验矩阵,计算获得所述二类信息得分;
使用公式(1)根据所述三类信息行向量和第二分类校验矩阵,计算获得所述三类信息得分;
所述根据所述信息行向量和信息校验矩阵,计算获得所述客户的所述资料完整度得分,包括:
使用公式(1)根据所述信息行向量和所述信息校验矩阵,计算获得信息得分;
若所述信息得分小于或者等于100,则将所述信息得分作为所述资料完整度得分;或者,若所述信息得分大于100,则所述资料完整度得分为100;
其中,公式(1)为:
A = Data → × M × Data → T - - - ( 1 )
其中,A为所述二类信息得分、所述三类信息得分和所述信息得分中的一个,为所述二类信息行向量、所述三类信息行向量和所述信息行向量中的一个,的转置矩阵,M为所述第一分类校验矩阵、所述第二分类校验矩阵和所述信息校验矩阵中的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户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身份数据中包括所述三类信息集合中的所有身份字段,则所述三类信息得分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户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健康得分包括健康指数得分和健康指数辨识度;
所述根据客户评测模型,对所述健康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所述客户的健康得分,包括:
获取所述客户的最近一次核保结果和预设时间段内的所有健康测试结果;其中,每个所述健康测试结果包括测试项目、测试原始得分和测试时间;
将所述最近一次核保结果转换为核保数值,并根据所述测试项目的类别将所述测试原始得分转换为测试得分;
使用公式(2)根据所述核保数值、所述测试时间、所述测试得分和所述测试项目对应的类型参数,计算获得所述客户的所述健康指数得分;
B = min { 100 , max { 50 , 10 × u w + Σ i = 1 N e α i Δt i × s i Σ j = 1 N e α i Δt j } } - - - ( 2 )
其中,B为所述健康指数得分,uw为所述核保数值,Ne为所述健康测试结果的数目,i为第i个测试项目,j为第j个测试项目,αi为第i个测试项目对应的类型参数,αj为第j个测试项目对应的类型参数,Δti为计算所述健康指数得分的次日与第i个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时间的日期差值,Δtj为计算所述健康指数得分的次日与第j个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时间的日期差值,Si为第i个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得分;
使用公式(3)根据所述健康测试结果的数目计算获得所述健康指数辨识度;
D i f f = 1 - e - 1 2 N e - - - ( 3 )
其中,Diff为所述健康指数辨识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客户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最近一次核保结果转换为核保数值,包括:
若所述最近一次核保结果为通过,则所述核保数值为1;
若所述最近一次核保结果为不通过,则所述核保数值为-1;
若无法获得所述最近一次核保结果,则所述核保数值为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客户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测试项目的类别将所述测试原始得分转换为测试得分,包括:
若所述测试项目的类别属于正相关型,则使用公式(4)根据所述测试原始得分计算获得所述测试得分;
S z = X z X z f × 100 - - - ( 4 )
其中,Sz为正相关型的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得分,Xz为正相关型的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原始得分,Xzf为Xz对应的满分;
或者,
若所述测试项目的类别属于负相关型,则使用公式(5)根据所述测试原始得分计算获得所述测试得分;
S n = X n f - X n X n f × 100 - - - ( 5 )
其中,Sn为负相关型的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得分,Xn为负相关型的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原始得分,Xnf为Xn对应的满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户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客户评测模型,对所述健康保障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所述客户的健康保障得分,包括:
获取所述客户在保险业务中的贵宾等级和预设时间段内的所有风险保额;
根据所述贵宾等级获得等级数值,并根据所述所有风险保额获得保额数值;
使用公式(6)根据所述等级数值和所述保额数值,计算获得所述用户的所述健康保障得分;
C=20×Level+min{ln(Coverage),20} (6)
其中,C为所述健康保障得分,Level为所述等级数值,Coverage为所述保额数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客户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险保额包括:独立给付重大疾病风险保额、提前给付重大疾病风险保额和住院津贴型风险保额;
所述根据所述所有风险保额获得保额数值,包括:
使用公式(7)根据所述独立给付重大疾病风险保额、所述提前给付重大疾病风险保额和所述住院津贴型风险保额,计算获得所述保额数值;
Coverage=Coverage1+Coverage2+120×Coverage3 (7)
其中,Coverage1为所述独立给付重大疾病风险保额,Coverage2为所述提前给付重大疾病风险保额,Coverage3为所述住院津贴型风险保额。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户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客户评测模型,对所述健康活跃度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所述客户的健康活跃度得分,包括:
获取所述客户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健康测试次数和保险业务信息;其中,所述保险业务信息包括: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取消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和绑定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
根据所述健康测试次数、所述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所述取消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和所述绑定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获得所述客户的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客户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健康测试次数、所述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所述取消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和所述绑定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获得所述客户的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包括:
若无法获得所述健康测试次数或者所述健康测试次数等于0,则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为50;
或者,
若所述健康测试次数大于0,且获得所述取消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则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为50;
或者,
若所述健康测试次数大于0,且无法获得所述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所述取消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和所述绑定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则使用公式(8)计算获得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
D=min{100,50+10×ln(M)} (8)
其中,D为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M为所述健康测试次数;
或者,
若所述健康测试次数大于0,无法获得所述取消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且获得所述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和所述绑定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中的至少一个,则使用公式(9)计算获得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
D=min{100,50+10×ln(M)+ln(ΔtD)} (9)
其中,D为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M为所述健康测试次数,ΔtD为计算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的次日与所述客户最近一次关注或绑定保险业务客户端日期的日期差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客户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资料完整度得分、所述健康得分、所述健康保障得分和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以及所述资料完整度得分、所述健康得分、所述健康保障得分和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分别对应的权重,计算获得四维度综合得分;
以所述四维度综合得分为基础评测所述客户,或者,
以所述资料完整度得分、所述健康得分、所述健康保障得分、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和所述四维度综合得分为基础评测所述客户。
13.一种客户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客户评测方法基础上,还包括:
获取所述客户的人际关系数据;所述人际关系数据为反映所述客户对健康活动的分享程度的数据;
根据所述客户评测模型,对所述人际关系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所述客户的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
以所述四维度综合得分和所述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为基础评测所述客户,或者,
以所述资料完整度得分、所述健康得分、所述健康保障得分、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和所述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为基础评测所述客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客户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客户评测模型,对所述人际关系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所述客户的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包括:
获取所述客户的健康好友信息,以及所述客户在预设时间段内对健康信息的分享次数;其中,所述健康好友信息包括:健康好友数目、每个健康好友的四维度综合得分;
使用公式(10)根据所述分享次数、所述健康好友数目和所述每个健康好友的四维度综合得分,计算获得所述客户的所述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
E = m i n { 100 , 40 + Σ k = 1 N s Temp k × l n ( 1 + N s ) 4 N s + 4 × l n ( 1 + S h a r e ) } - - - ( 10 )
其中,E为所述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Share为所述分享次数,Ns为所述健康好友数目,k为第k个健康好友,Tempk为第k个健康好友的四维度综合得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客户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四维度综合得分和所述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以及所述四维度综合得分和所述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分别对应的权重,计算获得五维度综合得分;
以所述五维度综合得分为基础评测所述客户,或者,
以所述资料完整度得分、所述健康得分、所述健康保障得分、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所述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和所述五维度综合得分为基础评测所述客户。
16.一种客户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客户的个人信息;其中,所述个人信息包括:身份数据、健康数据、健康保障数据和健康活跃度数据;所述身份数据为标识所述客户的身份的数据,所述健康数据为反映所述客户的健康状况的数据,所述健康保障数据为反映所述客户对健康的保障程度的数据,所述健康活跃度数据为反映所述客户对健康活动的关注程度的数据;
评测模块,用于根据客户评测模型,对所述身份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所述客户的资料完整度得分,对所述健康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所述客户的健康得分,对所述健康保障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所述客户的健康保障得分,对所述健康活跃度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所述客户的健康活跃度得分;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以所述资料完整度得分、所述健康得分、所述健康保障得分和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为基础评测所述客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客户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评测模块包括第一评测单元,所述第一评测单元包括:比对单元、分类得分计算单元和资料完整度得分计算单元;
比对单元,用于将所述身份数据与预设的一类信息集合、二类信息集合和三类信息集合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获取一类信息行向量、二类信息行向量和三类信息行向量;其中,所述一类信息集合、所述二类信息集合和所述三类信息集合中均包括至少一个身份字段;所述一类信息集合、所述二类信息集合和所述三类信息集合对应的客户身份准确度依次升高;
分类得分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一类信息行向量、所述二类信息行向量、所述三类信息行向量和分类校验矩阵,计算获得一类信息得分、二类信息得分和三类信息得分;其中,所述分类校验矩阵用于计算所述二类信息得分或者所述三类信息得分;
资料完整度得分计算单元,用于将所述一类信息得分、所述二类信息得分和所述三类信息得分组成信息行向量,根据所述信息行向量和信息校验矩阵,计算获得所述客户的所述资料完整度得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客户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得分计算单元包括:第一分类计算单元、第二分类计算单元和第三分类计算单元;
所述第一分类计算单元用于:
判断所述一类信息行向量是否为有效向量;
若是,则确定所述一类信息得分为预设得分;若否,则确定所述一类信息得分为0;
所述第二分类计算单元用于:
使用公式(1)根据所述二类信息行向量和第一分类校验矩阵,计算获得所述二类信息得分;
所述第三分类计算单元用于:
使用公式(1)根据所述三类信息行向量和第二分类校验矩阵,计算获得所述三类信息得分;
所述资料完整度得分计算单元,具体用于:
使用公式(1)根据所述信息行向量和所述信息校验矩阵,计算获得信息得分;
若所述信息得分小于或者等于100,则将所述信息得分作为所述资料完整度得分;或者,若所述信息得分大于100,则所述资料完整度得分为100;
其中,公式(1)为:
A = Data → × M × Data → T - - - ( 1 )
其中,A为所述二类信息得分、所述三类信息得分和所述信息得分中的一个,为所述二类信息行向量、所述三类信息行向量和所述信息行向量中的一个,的转置矩阵,M为所述第一分类校验矩阵、所述第二分类校验矩阵和所述信息校验矩阵中的一个。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客户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身份数据中包括所述三类信息集合中的所有身份字段,则所述三类信息得分大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客户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健康得分包括健康指数得分和健康指数辨识度;
所述评测模块包括第二评测单元,所述第二评测单元包括:第一获取单元、转换单元、健康指数得分计算单元和健康指数辨识度计算单元;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客户的最近一次核保结果和预设时间段内的所有健康测试结果;其中,每个所述健康测试结果包括测试项目、测试原始得分和测试时间;
所述转换单元,用于将所述最近一次核保结果转换为核保数值,并根据所述测试项目的类别将所述测试原始得分转换为测试得分;
所述健康指数得分计算单元,用于使用公式(2)根据所述核保数值、所述测试时间、所述测试得分和所述测试项目对应的类型参数,计算获得所述客户的所述健康指数得分;
B = min { 100 , max { 50 , 10 × u w + Σ i = 1 N e α i Δt i × s i Σ j = 1 N e α i Δt j } } - - - ( 2 )
其中,B为所述健康指数得分,uw为所述核保数值,Ne为所述健康测试结果的数目,i为第i个测试项目,j为第j个测试项目,αi为第i个测试项目对应的类型参数,αj为第j个测试项目对应的类型参数,Δti为计算所述健康指数得分的次日与第i个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时间的日期差值,Δtj为计算所述健康指数得分的次日与第j个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时间的日期差值,Si为第i个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得分;
所述健康指数辨识度计算单元,用于使用公式(3)根据所述健康测试结果的数目计算获得所述健康指数辨识度;
D i f f = 1 - e - 1 2 N e - - - ( 3 )
其中,Diff为所述健康指数辨识度。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客户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最近一次核保结果为通过,则所述核保数值为1;
若所述最近一次核保结果为不通过,则所述核保数值为-1;
若无法获得所述最近一次核保结果,则所述核保数值为0。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客户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单元具体用于:
若所述测试项目的类别属于正相关型,则使用公式(4)根据所述测试原始得分计算获得所述测试得分;
S z = X z X z f × 100 - - - ( 4 )
其中,Sz为正相关型的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得分,Xz为正相关型的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原始得分,Xzf为Xz对应的满分;
或者,
若所述测试项目的类别属于负相关型,则使用公式(5)根据所述测试原始得分计算获得所述测试得分;
S n = X n f - X n X n f × 100 - - - ( 5 )
其中,Sn为负相关型的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得分,Xn为负相关型的测试项目对应的测试原始得分,Xnf为Xn对应的满分。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客户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评测模块包括第三评测单元,所述第三评测单元包括:第二获取单元、第三获取单元和健康保障得分计算单元;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客户在保险业务中的贵宾等级和预设时间段内的所有风险保额;
所述第三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贵宾等级获得等级数值,并根据所述所有风险保额获得保额数值;
所述健康保障得分计算单元,用于使用公式(6)根据所述等级数值和所述保额数值,计算获得所述用户的所述健康保障得分;
C=20×Level+min{ln(Coverage),20} (6)
其中,C为所述健康保障得分,Level为所述等级数值,Coverage为所述保额数值。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客户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险保额包括:独立给付重大疾病风险保额、提前给付重大疾病风险保额和住院津贴型风险保额;
所述第三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使用公式(7)根据所述独立给付重大疾病风险保额、所述提前给付重大疾病风险保额和所述住院津贴型风险保额,计算获得所述保额数值;
Coverage=Coverage1+Coverage2+120×Coverage3 (7)
其中,Coverage1为所述独立给付重大疾病风险保额,Coverage2为所述提前给付重大疾病风险保额,Coverage3为所述住院津贴型风险保额。
25.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客户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评测模块包括第四评测单元,所述第四评测单元包括:第四获取单元和健康活跃度得分计算单元;
所述第四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客户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健康测试次数和保险业务信息;其中,所述保险业务信息包括: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取消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和绑定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
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健康测试次数、所述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所述取消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和所述绑定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获得所述客户的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客户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计算单元,具体用于:
若无法获得所述健康测试次数或者所述健康测试次数等于0,则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为50;
或者,
若所述健康测试次数大于0,且获得所述取消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则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为50;
或者,
若所述健康测试次数大于0,且无法获得所述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所述取消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和所述绑定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则使用公式(8)计算获得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
D=min{100,50+10×ln(M)} (8)
其中,D为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M为所述健康测试次数;
或者,
若所述健康测试次数大于0,无法获得所述取消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且获得所述关注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和所述绑定保险业务客户端的日期中的至少一个,则使用公式(9)计算获得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
D=min{100,50+10×ln(M)+ln(ΔtD)} (9)
其中,D为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M为所述健康测试次数,ΔtD为计算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的次日与所述客户最近一次关注或绑定保险业务客户端日期的日期差值。
27.根据权利要求16至26任一所述的客户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处理模块,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资料完整度得分、所述健康得分、所述健康保障得分和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以及所述资料完整度得分、所述健康得分、所述健康保障得分和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分别对应的权重,计算获得四维度综合得分;
以所述四维度综合得分为基础评测所述客户,或者,
以所述资料完整度得分、所述健康得分、所述健康保障得分、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和所述四维度综合得分为基础评测所述客户。
28.一种客户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包括如权利要求16-27中任一项所述的客户评测装置基础上,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客户的人际关系数据;所述人际关系数据为反映所述客户对健康活动的分享程度的数据;
所述评测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客户评测模型,对所述人际关系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所述客户的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以所述四维度综合得分和所述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为基础测评所述客户,或者,用于以所述资料完整度得分、所述健康得分、所述健康保障得分、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和所述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为基础评测所述客户。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客户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评测模块包括第五评测单元,所述第五评测单元包括:第五获取单元和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计算单元;
第五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客户的健康好友信息,以及所述客户在预设时间段内对健康信息的分享次数;其中,所述健康好友信息包括:健康好友数目、每个健康好友的四维度综合得分;
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计算单元,用于使用公式(10)根据所述分享次数、所述健康好友数目和所述每个健康好友的四维度综合得分,计算获得所述客户的所述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
E = m i n { 100 , 40 + Σ k = 1 N s Temp k × l n ( 1 + N s ) 4 N s + 4 × l n ( 1 + S h a r e ) } - - - ( 10 )
其中,E为所述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Share为所述分享次数,Ns为所述健康好友数目,k为第k个健康好友,Tempk为第k个健康好友的四维度综合得分。
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客户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处理模块,所述第四处理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四维度综合得分和所述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以及所述四维度综合得分和所述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分别对应的权重,计算获得五维度综合得分;
以所述五维度综合得分为基础测评所述客户,或者,
以所述资料完整度得分、所述健康得分、所述健康保障得分、所述健康活跃度得分、所述人际关系健康度得分和所述五维度综合得分为基础评测所述客户。
CN201610202977.0A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客户评测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62574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02977.0A CN106257471B (zh)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客户评测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02977.0A CN106257471B (zh)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客户评测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7471A true CN106257471A (zh) 2016-12-28
CN106257471B CN106257471B (zh) 2018-10-09

Family

ID=57713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02977.0A Active CN106257471B (zh)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客户评测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57471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1547A (zh) * 2017-01-04 2017-05-10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335048A (zh) * 2018-02-13 2018-07-27 都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测评方法和装置
CN108921711A (zh) * 2018-06-12 2018-11-30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患病人群的投保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9559243A (zh) * 2018-12-13 2019-04-02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保险核保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19104877A1 (zh) * 2017-11-30 2019-06-06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过网站对接购买保险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091472A (zh) * 2019-11-25 2020-05-01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8281A (zh) * 2005-10-13 2006-04-12 徐汇丰 人寿保险公司对保险标的风险评估数据库系统
CN102713960A (zh) * 2009-08-17 2012-10-03 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 保险承保的在线系统和方法
CN103150675A (zh) * 2013-01-30 2013-06-12 郁佳敏 汽车保险的风险监测系统
CN104318477A (zh) * 2014-11-11 2015-01-28 西红柿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车辆保险评估的方法
WO2015024251A1 (en) * 2013-08-23 2015-02-26 EBaoTech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surance design using standard insurance contexts and factor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8281A (zh) * 2005-10-13 2006-04-12 徐汇丰 人寿保险公司对保险标的风险评估数据库系统
CN102713960A (zh) * 2009-08-17 2012-10-03 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 保险承保的在线系统和方法
CN103150675A (zh) * 2013-01-30 2013-06-12 郁佳敏 汽车保险的风险监测系统
WO2015024251A1 (en) * 2013-08-23 2015-02-26 EBaoTech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surance design using standard insurance contexts and factors
CN104318477A (zh) * 2014-11-11 2015-01-28 西红柿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车辆保险评估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敏: "《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经济与管理科学辑》 *
高泷騑: "《人身险公司合规内控的评测模型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经济与管理科学辑》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51547A (zh) * 2017-01-04 2017-05-10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9104877A1 (zh) * 2017-11-30 2019-06-06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通过网站对接购买保险的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8335048A (zh) * 2018-02-13 2018-07-27 都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测评方法和装置
CN108921711A (zh) * 2018-06-12 2018-11-30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患病人群的投保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9559243A (zh) * 2018-12-13 2019-04-02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保险核保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091472A (zh) * 2019-11-25 2020-05-01 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7471B (zh) 2018-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57471A (zh) 一种客户评测方法和装置
Vilsaint 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Brief Assessment of Recovery Capital (BARC-10) for alcohol and drug use disorder
Cawley et al. Unfit for service: the implications of rising obesity for US military recruitment
Ditton et al. Afraid or angry? Recalibrating the ‘fear’of crime
Bartholdy et al. Conducting event studies on a small stock exchange
Thomas et al. Testing the validity of the “value of a prevented fatality”(VPF) used to assess UK safety measures
Fischer et al. Elicitation threshold of cobalt chloride: analysis of patch test dose–response studies
Whisman et al. Assessment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relationship adjustment in marriage
Scuffham et al. Health system choice: a pilot discrete-choice experiment eliciting the preferences of British and Australian citizens
Healy et al. The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and career obstacles
CN105893748A (zh)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幸福指数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03559589A (zh) 一种用于测评公安局内部人员的评测方法及其评测系统
Davari et al. Measuring equity in access to pharmaceutical services using concentration curve; model development
Burns et al. An examination of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recovery capital questionnaire (RCQ)
Mabey et al. Assessing global needs when identifying potential engineering for global development projects
Yigezu et al. Cost-effectiveness of facility-based, stand-alone and mobile-based 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 for HIV in Addis Ababa, Ethiopia
de Witt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ustralian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cancer patients in the primary health care setting
Black et al. Development of the clinician assessment of financial incapability (CAFI)
Alonso et al. A study of indices useful for the assessment of diagnostic markers in non-parametric ROC curve analysis
KR20130026845A (ko) 설문 정보를 이용한 건강 상태 판단 장치 및 방법, 건강 분류 함수 생성 장치 및 그 방법
Esparza et al. A stochastic expectation–maximisation (EM) algorithm for construction of mortality tables
Kurniasari et al. Are Young Physicians Have Problem in Job Insecurity? The Impact of Health systems' Changes
Godfrey et al. Monitoring acute and chronic kidney failure using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techniques
Medcalf et al. Can patient-led surveillance detect subsequent new primary or recurrent melanomas and reduce the need for routinely scheduled follow up? Statistical analysis plan for the MEL-SEL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Palma et al. Quality assessment of the oncology health service in a public hospit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16

Address after: 430074 Building A3 (formerly Building B2), Phase 1.1, Wuhan Software New Town, No. 9 Huacheng Avenue, Wuhan East Lake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aikang Online Health Technology (Wuhan) Co.,Ltd.

Address before: Floor 8 and 9, Taikang Life Insurance Building, No. 156, Fuxingmennei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100031

Patentee before: TAIKANG INSURANCE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TK.CN INSURAN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