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57080A - 滑动式等速万向节 - Google Patents

滑动式等速万向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57080A
CN106257080A CN201610437631.9A CN201610437631A CN106257080A CN 106257080 A CN106257080 A CN 106257080A CN 201610437631 A CN201610437631 A CN 201610437631A CN 106257080 A CN106257080 A CN 1062570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mediate member
rolling element
component
relative
constant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3763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畠启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TE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TEKT Corp filed Critical JTEK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257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70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16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 F16D3/20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 F16D3/202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one coupling part having radially projecting pins, e.g. tripod joints
    • F16D3/205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one coupling part having radially projecting pins, e.g. tripod joints the pins extending radially outwardly from the coupling part
    • F16D3/2055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one coupling part having radially projecting pins, e.g. tripod joints the pins extending radially outwardly from the coupling part having three pins, i.e. true tripod joi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16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 F16D3/20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 F16D3/202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one coupling part having radially projecting pins, e.g. tripod joints
    • F16D2003/2023Universal joints in which flexibility is produced by means of pivots or sliding or rolling connecting parts one coupling part entering a sleeve of the other coupling part and connected thereto by sliding or rolling members one coupling part having radially projecting pins, e.g. tripod joints with linear rolling bearings between raceway and trunnion mounted sho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滑动式等速万向节,其能够抑制万向节角成为最大角时的载荷向保持架传递的情况。滑动式等速万向节(1)具备在内表面形成有多个轨道槽的外圈(2)、在外圈(2)与轴(7)之间传递转矩的三球销构件(3)、将三球销构件(3)的三球销轴部(32)支承为能够摆动的中间构件(4)、能够沿中间构件(4)的外表面滚动的多个滚动体(5)、及保持多个滚动体(5)的保持架(6),限制中间构件(4)向外圈(2)的径向的移动量,以避免因与外圈(2)及轴(7)旋转时的三球销轴部(32)的摆动相伴的中间构件(4)的倾动而使中间构件(4)与三球销轴部(32)的颈部(321)或轴套部(31)接触。

Description

滑动式等速万向节
在2015年6月18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122962的公开,包括其说明书、附图及摘要作为参照而全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滑动式等速万向节。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一种等速万向节,配置于作为车辆的差速器装置的输出构件的侧齿轮与传动轴的中间轴之间,即使侧齿轮及中间轴这两轴构成的角度变化也能够始终使两轴等速旋转。
作为该等速万向节,存在具备如下部件的滑动式等速万向节:外圈,形成为有底筒状,并在内周面形成有沿中心轴方向延伸的3个收容部;三球销构件,具有收容于外圈的3个收容部的3根三球销轴部;滚子单元,配置于形成于外圈的收容部而彼此面对的一对轨道槽与三球销轴部之间(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0-7701号公报)。
日本特开2010-7701号公报所记载的滑动式等速万向节的滚子单元具有对中间轴给予万向节角时将三球销轴部支承为能够摆动的中间构件、能够沿中间构件的外表面滚动地配置的多个滚动体、及保持多个滚动体的保持架,配置成能够沿外圈的一对轨道槽滑动。保持架由以分别保持多个滚动体的轴向两端部的方式相对而连结的一对循环路形成构件构成。此外,万向节角是指作为输入轴的外圈的中心轴与作为输出轴的中间轴的中心轴构成的角度。
三球销轴部具有外周面形成为球面凸状的头部、及形成于头部与轴套部之间且外径小于头部的首部。中间构件的内表面形成为与三球销轴部的头部抵接的抵接面与头部的外周面对应的球面凹状。由此,三球销轴部与中间构件之间的在外圈的径向上的相对移动被限制。另外,在外圈的一对轨道槽上,以缩窄轨道槽中的外圈的径向的宽度的方式突出的卡定突起分别沿轨道槽的延伸方向形成,利用该卡定突起将保持架定位在一对轨道槽内。
在具有上述构成的滑动式等速万向节中,在给予了万向节角的状态(中间轴相对于外圈倾斜的状态)下中间轴及外圈旋转时,在沿外圈的旋转轴观察的情况下三球销构件相对于外圈的旋转轴相对地偏心旋转,因此三球销轴部与中间构件一起沿外圈的径向进退运动。万向节角越大,相对于三球销构件的外圈的偏心量越增加,上述的进退运动越大。
在日本特开2010-7701号公报记载的滑动式等速万向节中,在例如万向节角为最大角的状态下中间轴及外圈旋转时,伴随着三球销构件的倾动而中间构件中的外圈的径向内侧的下端与三球销轴部的首部干涉,中间构件受到伴随着三球销轴部的倾动的载荷,中间构件也相对于外圈倾动。
于是,中间构件的外表面与保持架接触,保持架也要与中间构件一起倾斜。此时,保持架被外圈的轨道槽中的卡定突起约束相对于外圈的位置,因此在从中间构件受到的载荷大的情况下保持架可能会变形。因此,必须例如使一对循环路形成构件的厚度较厚等来确保保持架的强度,妨碍滑动式等速万向节的小型轻量化、成本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滑动式等速万向节,其能够抑制万向节角成为最大角时的载荷向保持架传递的情况。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滑动式等速万向节具备:外方构件,形成为筒状,并在内周面形成有多个轨道槽,所述轨道槽具有沿中心轴方向延伸且彼此相对的一对轨道面;内方构件,具有环状的轴套部及多个脚轴,所述轴套部与相对于所述外方构件以规定的万向节角旋转的轴的端部连结,所述多个脚轴从所述轴套部的外表面延伸而分别插入到所述轨道槽,所述内方构件在所述轴与所述外方构件之间传递转矩,中间构件,配置于所述脚轴与所述一对轨道面之间,将所述脚轴支承为能够摆动;多个滚动体,配置于所述一对轨道面与所述中间构件之间,具有圆柱状的主体部;及保持架,将所述多个滚动体保持为能够沿着所述中间构件的外表面循环,其中,所述脚轴具有头部及颈部,所述头部与所述中间构件的内表面接触,所述颈部形成为比所述头部细的直径并将所述头部和所述轴套部连结,限制所述中间构件向所述外方构件的径向的移动量,以避免因与所述外方构件及所述轴旋转时的所述脚轴的摆动相伴的所述中间构件与所述颈部或所述轴套部的接触而使所述中间构件倾动。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万向节角成为最大角时的载荷向保持架传递的情况。
附图说明
前述及后述的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下表面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并参照附图而明确,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是将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式等速万向节的局部剖切而表示的整体图。
图2是对滑动式等速万向节的外圈从其旋转轴方向观察的俯视图。
图3是将三球销构件与滚子单元一起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滚子单元的正视图。
图5A是图4的A-A线剖视图。
图5B是图4的B-B线剖面。
图6A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外圈中的一对轨道槽之间配置的滚动体、保持架、及三球销构件的图,且示出万向节角为0°时的状态。
图6B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外圈中的一对轨道槽之间配置的滚动体、保持架、及三球销构件的图,且示出万向节角为最大角时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滑动式等速万向节,参照图1~图6B进行说明。
图1是将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式等速万向节的局部剖切而表示的整体图。图2是对滑动式等速万向节的外圈从其旋转轴(中心轴)O1方向观察的俯视图。以下,将该滑动式等速万向节简称为“等速万向节”。
等速万向节1配置于作为车辆的差速器装置的输出构件的图略的侧齿轮与轴(传动轴的中间轴)7之间,将使车轮旋转的驱动力向轴7传递。该等速万向节1也称为三球销型等速万向节,具有作为外方构件的外圈2、作为内方构件的三球销构件3、3个滚子单元10(图1中仅示出1个滚子单元10)而构成。外圈2与差速器装置的侧齿轮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三球销构件3与具有规定的万向节角而旋转的轴7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滚子单元10与后述的作为三球销构件3的脚轴的三球销轴部32嵌合。以下,对这些各构件等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外圈2具有:在内表面形成有多个(3处)沿中心轴方向延伸而收容滚子单元10的收容部210的筒部21;将筒部21的一端部堵塞的底部22;及从底部22的中央部向筒部21的相反侧突出的轴状的轴杆部23。筒部21及底部22成为一体而呈现有底筒状,在筒部21的内部形成有收容三球销构件3、及3个滚子单元10的收容空间20。此外,筒部21的中心轴与外圈2的旋转轴O1一致。图1中,图示出对万向节角给予规定的角度,而三球销构件3的旋转轴O2相对于外圈2的旋转轴O1倾斜的状态。以下,将与筒部21的中心轴(外圈2的旋转轴O1)平行的方向称为外圈2的中心轴方向。
3个收容部210如图2所示,沿筒部21的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在各收容部210分别形成有以从筒部21的中心部朝向外方凹陷的方式形成的第一及第二轨道槽211、212。3个滚子单元10分别收容于这3个收容部210的每一个。在第一及第二轨道槽211、212中,在各自的槽底分别形成有供滚子单元10滑动的轨道面211a、212a。第一及第二轨道面211a、212a为平坦的面,相互平行地面对。
在底部22上,在三球销构件3向筒部21的收容空间20的内部侧移动时供滚子单元10的滚动体5抵接的平面状的底面22a以与收容部21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式形成。
在轴杆部23上,形成有与差速器装置的侧齿轮进行花键嵌合的花键嵌合部231。另外,在轴杆部23上的相比花键嵌合部231靠前端侧(底部22侧的基端部的相反侧)的端部,形成有用于保持开口环等环状的防脱落工具(未图示)的环状槽232。
滚子单元10具备:由后述的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图1中仅示出第一分割构件41)构成的中间构件4;在中间构件4的外周侧配置的多个滚动体5;及保持多个滚动体5的保持架6。
三球销构件3是由前述的三球销轴部32、及形成本体的轴套部31构成的形成为环状的构件。另外,在三球销构件3的轴套部31上,形成供轴7插通的插通孔30,与在轴7的端部形成的花键嵌合部71不能相对旋转地嵌合。另外,三球销构件3由嵌合于轴7的开口环70防脱落。
三球销构件3能够沿外圈2的中心轴方向相对于外圈2在规定的移动范围内移动。在将等速万向节1组装于车辆的差速器装置时,三球销构件3经由轴7被向外圈2的底部22侧(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按压。三球销构件3向外圈2的底部22侧的移动利用滚子单元10的滚动体5与底面22a抵接而被限制。
图3是将三球销构件3与和1个三球销轴部32组合的滚子单元10一起表示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滚子单元10的正视图。图5A是图4的A-A线剖视图,图5B是图4的B-B线剖面。图5B中,将三球销构件3的三球销轴部32、外圈2的第一轨道槽及第二轨道槽211、212中的轨道面211a、212a以双点划线表示。
滚子单元10具备:由夹着三球销轴部32的头部322而分离配置的一对分割构件41、42构成的中间构件4;对应于外圈2的旋转方向及外圈2与轴7之间的转矩传递方向,在第一轨道槽211及第二轨道槽212(图2所示)中的某一个轨道槽的轨道面211a、212a滚动的多个滚动体5;将多个滚动体5保持为能够在中间构件4的外周侧循环移动的保持架6。
如图3所示,三球销构件3具有环状的轴套部31及多个(3根)三球销轴部32,三球销轴部32以从轴套部31的外周面31a向轴套部31的径向外方延伸的方式立起设置而分别插入到外圈2的轨道槽211(如图2所示)。此外,在轴套部31的插通孔30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轴7的花键嵌合部71(如图1所示)嵌合的多个花键突起,但在图3中,省略该花键突起的图示。
3根三球销轴部32沿轴套部31的周向等间隔地设置,其前端部形成为局部球面状。更具体而言,各三球销轴部32具有轴套部31侧的颈部321、及外径大于颈部321的具有球面凸状的外周面322a的头部322,头部322相比颈部321设于三球销轴部32的前端侧。在3根三球销轴部32的各自的头部322,能够摆动地嵌合有滚子单元10。
中间构件4介于三球销轴部32与多个滚动体5之间而配置。其中的一方的分割构件41(以下称为第一分割构件41)配置于三球销轴部32与第一轨道槽211的轨道面211a(如图2所示)之间,另一方的分割构件42(以下称为第二分割构件42)配置于三球销轴部32与第二轨道槽212的轨道面212a(如图2所示)之间。第一分割构件41和第二分割构件42形成为对称的形状。
在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上,分别形成有供三球销轴部32的头部322的外周面322a接触的局部球面状的凹面41a、42a(图3中仅示出第一分割构件41的凹面41a)。由此,三球销轴部32的头部322能够相对于中间构件4摆动。
另外,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中的与凹面41a、42a相反一侧的面形成为供多个滚动体5滚动的平坦的滚动面41c、42c(图3中仅示出第二分割构件42的滚动面42c)。
在第一分割构件41的滚动面41c上,形成有向与凹面41a相反一侧的方向突出的第一及第二突出部411、412(在图3所示的第一分割构件41中仅示出第一突出部411)。第一突出部411从滚动面41c中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上端侧的面突出,与第一轨道槽211的轨道面211a平行地延伸。第二突出部412从滚动面41c中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下端侧的面突出,与第二轨道槽212的轨道面212a平行地延伸。关于第二分割构件42也同样。
在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的各自上,分别形成有避免与后述的保持架6的连结部60的干涉的切缺410、420。由此,外圈2的中心轴方向上的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的端面由未形成切缺410、420的部分上的第一端面41d、42d、及切缺410、420内的第二端面41e、42e构成。
滚动体5为具备圆柱状的主体部51、及在主体部51的轴向的两端面立起设置的一对针状突起52的轴状。本实施方式中,18个滚动体5配置于中间构件4的外周围。但是,滚动体5的个数能够对应于等速万向节1的转矩传递容量等而适宜变更。图3中,在保持架6的外部图示了1个滚动体5。
多个滚动体5在搭载有等速万向节1的车辆的前进加速时,在第一轨道槽211的轨道面211a滚动,在外圈2与第一分割构件41之间传递转矩。另一方面,在车辆的前进状态下的减速时或后退状态下的加速时,多个滚动体5在第二轨道槽212的轨道面212a滚动,在外圈2与第二分割构件42之间传递转矩。
保持架6通过将沿多个滚动体5的轴向夹着多个滚动体5的一对循环路形成构件61、62相互连结而成,在从外圈2的径向观察的正面视图中,呈现圆角的长方形状(圆角长方形状)(参照后述的图4)。以下的说明中,将一对循环路形成构件61、62中的、配置在外圈2的收容空间20内远离旋转轴O1的径向外侧的第一个循环路形成构件称为第一循环路形成构件61,将第二个循环路形成构件称为第二循环路形成构件62。第一循环路形成构件61及第二循环路形成构件62对由板状的金属构成的原材料进行冲压而成形。
另外,保持架6通过一对连结部60、60将第一循环路形成构件61和第二循环路形成构件62连结。一对连结部60、60相比多个滚动体5循环的移动轨迹靠内侧(三球销轴部32侧)设置,沿筒部21的中心轴方向排列。
保持架6的连结部60通过使在第一循环路形成构件61形成的第一连结片612、和在第二循环路形成构件62形成的第二连结片622重叠,并使这些第一连结片612和第二连结片622结合而形成。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结片612和第二连结片622通过敛缝而结合,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焊接而结合。
如图4所示,第一分割构件41中的第一端面41d与多个滚动体5的主体部51的外周面51a接触,第二端面41e与保持架6的连结部60隔着间隙而相对。由此,例如在等速万向节1向差速器装置组装时将三球销构件3向外圈2的底部22侧按压,滚动体5的主体部51与底面22a接触时,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中的第一端面41d、42d与滚动体5的主体部51接触,另一方面,在第二端面41e、42e与保持架6中的连结部60之间形成间隙,而不会相对于保持架6传递上述的中心轴方向的按压力。
如图5A所示,在第一循环路形成构件61上,形成有引导滚动体5的一对针状突起52中的第一针状突起52的第一凹槽611。另外,在第二循环路形成构件62上,形成有引导滚动体5的一对针状突起52中的第二针状突起52的第二凹槽621。第一凹槽611为以槽底从第二循环路形成构件62侧分离的方式凹陷的U字状,第二凹槽621为以槽底从第一循环路形成构件61侧分离的方式凹陷的U字状。
滚动体5的主体部51中的轴向的两端面中的第一轴向端面51b与第一循环路形成构件61相对,第二轴向端面51c与第二循环路形成构件相对。
如图5B所示,在第一分割构件41及第二分割构件42的各自上形成有前述的凹面41a、42a。在凹面41a、42a的外周围,分别形成有夹着三球销轴部32的头部322而面对的第一分割构件41的平坦面41b及第二分割构件42的平坦面42b。第一分割构件41的凹面41a朝向第一轨道面211a侧凹陷,第二分割构件42的凹面42a朝向第二轨道面212a侧凹陷。
第一分割构件41的滚动面41c与外圈2的第一轨道槽211的轨道面211a夹着多个滚动体5而相对,第二分割构件42的滚动面42c与外圈2的第二轨道槽212的轨道面212a夹着多个滚动体5而相对。
第一轨道槽211的内表面由供滚动体5滚动的轨道面211a、在轨道面211a的外圈2的径向外侧形成的外侧侧面211b、在外圈2的径向内侧形成的内侧侧面211c构成。外侧侧面211b和内侧侧面211c隔着滚动体5的主体部51而在外圈2的径向上相对。
同样,第二轨道槽212的内表面由供滚动体5滚动的轨道面212a、在轨道面212a的外圈2的径向外侧形成的外侧侧面212b、在外圈2的径向内侧形成的内侧侧面212c构成。外侧侧面212b和内侧侧面212c隔着滚动体5的主体部51而在外圈2的径向上相对。
在第一分割构件41中的第一突出部411及第二突出部412之间配置有滚动体5的主体部51的一部分。第一突出部411的指向滚动体5的面形成为与滚动体5的主体部51的轴向端面51b相对的相对面411a。同样,第二突出部412的指向滚动体5的面形成为与滚动体5的主体部51的轴向端面51c相对的相对面412a。关于第二分割构件42也同样。
第一分割构件41中的第一突出部411的从滚动面41c的突出量至少为如下程度即可,即,在外圈2及第二分割构件42之间的转矩传递时,在滚动体5中的主体部51的外周面51a与第一分割构件41的滚动面41c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的状态下,第一分割构件41向外圈2的径向内方(图5A、B中的下方)移动时第一突出部411的相对面411a能与主体部51的轴向端面51b接触的程度。
同样,第一分割构件41中的第二突出部412的从滚动面41c的突出量至少为如下程度即可,即,在外圈2及第二分割构件42之间的转矩传递时,在滚动体5中的主体部51的外周面51a与第二分割构件42的滚动面42c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的状态下,第二分割构件42向外圈2的径向外方(图5A、B中的上方)移动时第二突出部412的相对面412a能与主体部51的轴向端面51c接触的程度。关于第二分割构件42的第一及第二突出部421、422的突出量,也与对于第一分割构件41的第一及第二突出部411、412说明的上述的内容同样。
接着,参照图6A、B,对在具有在图1~图5B中说明的构成的等速万向节1的转矩传递时给予了万向节角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图6A、B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外圈2与三球销构件3之间进行转矩传递时的、沿图5A的剖视图观察时的滚子单元10及三球销轴部32的图,图6A表示万向节角为0°时的三球销轴部32及滚子单元10的状态,图6B表示万向节角为最大角时的三球销轴部32及滚子单元10的状态。
此外,图6A、B中,为了便于说明,将从外圈2中的径向的外侧朝向内侧的方向(图6A、B中的下方)简称为下方,将从外圈2中的径向的内侧朝向外侧的方向(图6A、B中的上方)简称为上方。
而且,图6A、B中,将在第一轨道槽211的轨道面211a侧滚动的滚动体5称为第一滚动体5A,将在第二轨道槽212的轨道面212a侧滚动的滚动体5称为第二滚动体5B。但是,在图6A及图6B中,第一滚动体5A和第二滚动体5B配置成上下对称及左右对称,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第一滚动体5A、第一轨道槽211、及第一分割构件41进行说明,对第二滚动体5B、第二轨道槽212、及第二分割构件42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在图6A所示的万向节角为0°的状态下,外圈和三球销构件不偏心旋转,因此不会产生三球销构件3的三球销轴部32相对于外圈2的第一及第二轨道槽211、212的上下方向的运动。
另外,三球销轴部32的头部322的外周面322a嵌合于第一分割构件41的凹面41a而进行球面接触,因此三球销轴部32与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之间的上下方向的相对移动被限制。另外,第一分割构件41的滚动面41c与第一滚动体5A中的主体部51的外周面51a接触,第一轨道槽211的轨道面211a与第一滚动体5A中的主体部51的外周面51a接触。
另外,第一滚动体5A的主体部51位于第一分割构件41的第一突出部411及第二突出部412之间的中央部,并且位于第一轨道槽211的内侧侧面211c及外侧侧面211b之间的中央部。
在此处,设第一滚动体5A中的主体部51的第一轴向端面51b与第一轨道面211a中的外侧侧面211b之间的间隙为C1,第一滚动体5A的第二轴向端面51c与内侧侧面211c之间的间隙为C2时,如前所述,第一滚动体5A位于第一轨道槽211内的中央部,因此间隙C1与间隙C2相等(C1=C2)。
同样,设第一分割构件41中的第一突出部411的相对面411a与第一滚动体5A的第一轴向端面51b之间的间隙为H1,第一分割构件41中的第二突出部412的相对面412a与第一滚动体5A的第二轴向端面51c之间的间隙为H2时,间隙H1与间隙H2相等(H1=H2)。上述的尺寸关系对于第二滚动体5B、第二分割构件42、及第二轨道槽212也同样。
第一滚动体5A能够对应于在其主体部51与第一轨道槽211之间形成的上下方向的间隙(C1+C2)而相对移动,第一分割构件41能够对应于在其第一及第二突出部411、412与第一滚动体5A的主体部51之间形成的上下方向的间隙(H1+H2)而相对移动。
本实施方式中,限制成第一滚动体5A相对于第一轨道槽211的上下方向的相对移动距离为第一规定值以下,并限制成第一分割构件41相对于第一滚动体5A的上下方向的相对移动距离为第二规定值以下。即,设定成在第一滚动体5A的主体部51与第一轨道槽211之间形成的间隙(C1+C2)为第一规定值以下,并设定成在第一分割构件41的第一及第二突出部411、412与第一滚动体5A的主体部51之间形成的间隙(H1+H2)为第二规定值以下。
对第一规定值至少设定如下值即可,即,对万向节角给予最大角(例如23°~26°)时,其第一及第二突出部411、412的相对面411a、412a分别能与第一滚动体5A的主体部51的轴向端面51b、51c接触的值。对第二规定值至少设定如下值即可,即,在图1所示的等速万向节1的组装时将滚子单元10向外圈2的筒部21内插入时,与能将第一滚动体5A的主体部51向第一及第二轨道槽211、212沿外圈2的中心轴方向顺畅地插入的程度的间隙对应的值。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规定值设定成小于第二规定值。即,构成为,第一滚动体5A的相对于第一轨道槽211被允许的上下方向的相对移动距离(C1+C2)小于第一分割构件41的相对于第一滚动体5A被允许的上下方向的相对移动距离(H1+H2)((C1+C2)<(H1+H2))。
由此,能抑制例如由于第一滚动体5A与第一轨道槽211之间的上下方向的间隙(C1+C2)大而产生的图1所示的滚子单元10的在收容部210内的相对于外圈2的旋转轴O1倾斜的方向(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的倾动(俯仰)。
接着,参照图6B,对本实施方式的等速万向节1中万向节角成为最大角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在此处,例如从图6A所示的万向节角为0°的状态开始像图1所示的等速万向节1那样给予规定角度时,如前所述伴随着三球销构件3相对于外圈2的偏心旋转,而三球销轴部32相对于外圈2的第一及第二轨道槽211、212沿上下方向移动。对万向节角给予最大角时,三球销构件3相对于外圈2的偏心增大,因此上述的三球销轴部32的上下方向的运动也增大。图6B中,关于对该万向节角给予最大角,与万向节角为规定角度的通常使用时相比三球销轴部32大幅向下方(图6B所示的箭头方向)移动的情况进行说明。
伴随着三球销轴部32的头部322的移动,第一分割构件41相对于第一滚动体5A向下方以规定的距离(间隙H1的大小)相对移动,因此第一分割构件41中的第一突出部411的相对面411a与第一滚动体5A的轴向端面51b接触。
于是,第一滚动体5A的第一轴向端面51b被第一分割构件41的第一突出部411的相对面411a按压,第一滚动体5A也相对于第一轨道槽211向下方相对移动规定的距离(间隙C2的大小)后,第一滚动体5A中的主体部51的第二轴向端面51c与第一轨道槽211的内侧侧面211c接触。
由此,第一分割构件41的第一突出部411将第一滚动体5A的主体部51卡定,成为第一分割构件41相对于外圈2的第一轨道槽211向下方相对移动的情况受到限制的状态。即,限制成第一分割构件41的相对于第一轨道槽211的上下方向的相对移动时的移动量成为规定的距离。此时,成为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的各自的第一突出部411、421沿外圈2的旋转轴O1被支承于第一及第二滚动体5A、5B的主体部51的状态,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的相对于外圈2的第一及第二轨道槽211、212的倾动被抑制。
关于第二滚动体5B、第二分割构件42、及第二轨道槽212也同样。此外,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的各自的第一突出部411、421及第二突出部412、422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卡定突起”。
这样,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的各自的第一突出部411、421形成为限制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的向下方的相对移动的限制部,外圈2中的第一及第二轨道槽211、212的各自的内侧侧面211c、212c形成为限制第一及第二滚动体5A、5B的向第一及第二轨道槽211、212的下方的移动的壁面。
另外,图6B中,对三球销轴部32向下方移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关于三球销轴部32向上方移动的情况,也因为与上述的三球销轴部32向下方移动的情况同样的原理,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的相对于第一及第二轨道槽211、212的向上方的相对移动受到限制。该情况下,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的各自的第二突出部412、422形成为限制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的向上方的相对移动的限制部,外圈2中的第一及第二轨道槽211、212的各自的外侧侧面211b、212b形成为限制第一及第二滚动体5A、5B的向第一及第二轨道槽211、212的上方的移动的壁面。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设图6A、B所示的第一轨道槽211的外侧侧面211b及内侧侧面211c之间的距离为L1,第一滚动体5A的主体部51的轴向长度为L2,第一分割构件41中的第一及第二突出部411、412之间的距离为L3时,L1为例如10.17mm,L2为9.95mm,L3为17.53mm。因此,该情况下,第一滚动体5A的相对于第一轨道槽211被允许的上下方向的相对移动距离(L1-L2)为0.22mm,第一分割构件41的相对于第一滚动体5A被允许的上下方向的相对移动距离(L3-L2)为7.58mm。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得到以下所示的作用及效果。
(1)等速万向节1形成为对万向节角给予最大角时的中间构件4沿外圈2的径向(图6A、B中的上下方向)移动时,中间构件4及滚动体5的上下方向的间隙以及滚动体5及外圈2的上下方向的间隙被堵塞的结构,由此,中间构件4的相对于外圈2的相对移动时的移动距离被限制成规定的距离,因此能够防止中间构件4的相对于外圈2的倾动。由此,在例如日本特开2010-7701号公报记载的等速万向节的情况下,存在因伴随着对万向节角给予最大角时的三球销轴部32的摆动的、中间构件与三球销轴部的颈部或轴套部的接触,而中间构件倾动,中间构件的外表面与保持架的连结部接触而伴随着上述的中间构件的倾动的载荷向保持架传递的情况,但根据本实施方式,中间构件4的倾动被限制,因此不会出现上述的载荷向保持架传递的情况。即,能够抑制伴随着万向节角为最大角时的三球销构件3的倾动的载荷所引起的保持架6的变形。
(2)滚动体5的相对于外圈2的相对移动距离(第一规定值)小于中间构件4的相对于滚动体5的相对移动距离(第二规定值),因此能够抑制例如由于滚动体5与第一及第二轨道槽211、212之间的间隙大而产生的滚子单元10相对于外圈2的倾动。
(3)在第一分割构件41上,分别形成有第一突出部411和第二突出部412,因此第一分割构件41成为沿上下方向(外圈2的径向)对称的形状。关于第二分割构件42也同样。由此,能够防止对于中间构件4的组装时的误认,提高组装时的操作性。
(4)在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上,形成有供形成为球面凸状的三球销构件3中的三球销轴部32的头部322的外周面322a接触的凹面41a、42a,因此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与三球销构件3进行球面接触。由此,与例如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与三球销构件3进行平面接触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增大接触面积,三球销构件3产生的相对于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的每单位面积的载荷降低而能够实现滚子单元10的长寿命化。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的滑动式等速万向节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实施。
另外,本发明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宜变形而实施。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的第一及第二突出部411、412沿与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而形成,但第一及第二突出部411、412的形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所述排列方向上局部地形成。该情况下,在中间构件4的姿势稳定化这一方面,优选至少形成得比相邻的2个滚动体5中的主体部51的中心轴间的距离长。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的各自形成有第一突出部411、421和第二突出部412、422,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第一及第二分割构件41、42仅形成第一突出部411、421。即,一般而言,关于对万向节角给予最大角时的中间构件4的上下方向的运动,向下方的移动大的情况较多,因此,只要至少能够限制中间构件4向下方移动时的相对移动即可。
另外,对将保持架6形成为圆角的长方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第一及第二轨道槽211、212的延伸方向上的两端部形成为半圆状的跑道形状。

Claims (10)

1.一种滑动式等速万向节,具备:
外方构件,形成为筒状,并在内周面形成有多个轨道槽,所述轨道槽具有沿中心轴方向延伸且彼此相对的一对轨道面;
内方构件,具有环状的轴套部及多个脚轴,所述轴套部与相对于所述外方构件以规定的万向节角旋转的轴的端部连结,所述多个脚轴从所述轴套部的外表面延伸而分别插入到所述轨道槽,所述内方构件在所述轴与所述外方构件之间传递转矩,
中间构件,配置于所述脚轴与所述一对轨道面之间,将所述脚轴支承为能够摆动;
多个滚动体,配置于所述一对轨道面与所述中间构件之间,具有圆柱状的主体部;及
保持架,将所述多个滚动体保持为能够沿着所述中间构件的外表面循环,其中,
所述脚轴具有头部及颈部,所述头部与所述中间构件的内表面接触,所述颈部形成为比所述头部细的直径并将所述头部和所述轴套部连结,
限制所述中间构件向所述外方构件的径向的移动量,以避免因与所述外方构件及所述轴旋转时的所述脚轴的摆动相伴的所述中间构件与所述颈部或所述轴套部的接触而使所述中间构件倾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式等速万向节,其中,
伴随着所述中间构件的相对移动,所述多个滚动体也在所述轨道槽内相对于所述外方构件在所述径向上移动,
限制成所述滚动体相对于所述外方构件的在所述径向的移动距离为第一规定值以下,
并限制成所述中间构件相对于所述滚动体的在所述径向的移动距离为第二规定值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式等速万向节,其中,
所述第一规定值小于所述第二规定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式等速万向节,其中,
所述轨道槽的内表面具有作为槽底面的所述轨道面、位于所述轨道面上的所述外方构件的径向外侧的外侧侧面、及位于所述轨道面上的所述外方构件的径向内侧的内侧侧面,
所述内侧侧面形成为限制所述多个滚动体向所述轨道面上的所述径向的内侧的移动的壁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动式等速万向节,其中,
所述外侧侧面形成为限制所述多个滚动体向所述轨道面上的所述径向的外侧的移动的壁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滑动式等速万向节,其中,
在所述中间构件的与所述滚动体相对的外表面形成有限制所述中间构件向所述径向的内侧的移动的限制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动式等速万向节,其中,
在所述中间构件的与所述滚动体相对的外表面形成有限制所述中间构件向所述径向的外侧的移动的限制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动式等速万向节,其中,
所述限制部为从所述中间构件的外表面中的与所述轨道面相对的面突出,且在所述中间构件相对于所述外方构件相对移动时卡定于所述滚动体的卡定突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滑动式等速万向节,其中,
所述限制部为从所述中间构件的外表面中的与所述轨道面相对的面突出,且在所述中间构件相对于所述外方构件相对移动时卡定于所述滚动体的卡定突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5及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式等速万向节,其中,
所述中间构件具有与所述脚轴的外周面抵接的凹面,
所述脚轴的外表面为与所述凹面嵌合的球面凸状。
CN201610437631.9A 2015-06-18 2016-06-17 滑动式等速万向节 Pending CN1062570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22962 2015-06-18
JP2015122962A JP2017008989A (ja) 2015-06-18 2015-06-18 スライド式等速ジョイン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7080A true CN106257080A (zh) 2016-12-28

Family

ID=57466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37631.9A Pending CN106257080A (zh) 2015-06-18 2016-06-17 滑动式等速万向节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369848A1 (zh)
JP (1) JP2017008989A (zh)
CN (1) CN106257080A (zh)
DE (1) DE1020161109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78277A4 (en) * 2019-05-24 2023-05-31 Kokusai Keisokuki Kabushiki Kaisha TIRE TEST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40506B2 (ja) 2008-06-24 2013-07-17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摺動式トリポード型等速ジョイン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6110984A1 (de) 2016-12-22
JP2017008989A (ja) 2017-01-12
US20160369848A1 (en) 2016-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1050293A (ja) 2つの滑動シャフトのボール結合装置
JPH0310808B2 (zh)
JP2006084028A (ja) 2つのスライディングシャフトの関節を保持するボール結合装置
US9097282B2 (en) Cage for a rolling bearing, notably for a motor vehicle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bearing
CN103917797A (zh) 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CN106257080A (zh) 滑动式等速万向节
US6805637B2 (en) Shaft assembly with recirculating ball roller joint unit
CN1318770C (zh) 三角架型等速万向节
CN103352926A (zh) 滑动式三角架等速度接头
CN105782262A (zh) 滑动式等速接头
CN102822548B (zh) 等速万向接头
US7753799B2 (en) Constant velocity joint
JP6996839B2 (ja) 摺動式等速自在継手
CN101466960A (zh) 滑动式等速万向接头
JP4350392B2 (ja) トリポード型等速自在継手
CN110291300A (zh) 滑动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CN106257081A (zh) 滑动式等速万向节
CN107420446A (zh) 等速万向节
JP5176717B2 (ja) 摺動式トリポード型等速ジョイント
JP5287519B2 (ja) 摺動式トリポード型等速ジョイント
CN108496019A (zh) 固定式等速万向联轴器
CN107061530A (zh) 滑动式三球销等速万向节及其滚子单元
JP2024031437A (ja) 摺動式等速自在継手
JP7122847B2 (ja) 等速ジョイント
JP2006266330A (ja) 摺動型等速ボールジョイン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