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53963B - 一种无线信号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信号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53963B
CN106253963B CN201610846827.3A CN201610846827A CN106253963B CN 106253963 B CN106253963 B CN 106253963B CN 201610846827 A CN201610846827 A CN 201610846827A CN 106253963 B CN106253963 B CN 1062539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mode
communication
wireless
wireless signal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4682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53963A (zh
Inventor
刘嘉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4682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539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539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39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539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39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04B7/15542Selecting at relay station its transmit and receive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54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 H04B3/58Repeate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信号通信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应用于无线信号增强设备,所述无线信号增强设备支持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包括:检测当前的通信模式为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质量;若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质量满足预设条件时,将第一通信模式切换到第二通信模式,以解决目前无线网络不稳定带来的上网速度慢,频繁断线,进而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信号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讯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信号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终端设备的大面积普及,无线网络覆盖需求也与日俱增,目前普通用户家庭内的无线网络覆盖功能是通过一台无线路由器来实现的。其中,无线路由器的上行接口接入到运营商提供的宽带接入线路,而下行接口为家庭内的用户提供有线设备接入、无线网络覆盖以及Internet访问等服务。
目前,用户在室内使用无线终端设备连接WIFI上网时时常出现,当无线终端设备远离无线路由器时,如无线路由器放在一个房间里,而无线终端设备在另一房间里,由于受到室内的墙壁、家具和门窗等的反射和衰弱,就会出现无线终端设备收到的WIFI信号强度减弱进而导致上网速度很慢,或者无线终端设备频繁断线,进而严重影响用户使用的体验。
进一步的,无线终端设备进行商业应用的模式也越来越多样,由于无线终端需要利用商业应用模式系统的软件,使无线终端设备通过WIFI连接与系统软件进行实时交互,同样会存在前述应用场景遇到的问题,并且该问题带来的不便更加突出和明显。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信号通信的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目前无线网络不稳定带来的上网速度慢,频繁断线,进而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线信号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无线信号增强设备,所述无线信号增强设备支持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包括:
检测当前的通信模式为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质量;
若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质量满足预设条件时,将第一通信模式切换到第二通信模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无线信号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无线信号增强设备,所述无线信号增强设备支持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当前的通信模式为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质量;
判断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质量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切换到第二通信模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包括以下优点:
首先,检测当前的通信模式为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质量;若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质量满足预设条件时,将第一通信模式切换到第二通信模式,使无线终端可以采用当前通信质量较好的通信模式与无线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通信,保证了无线网络稳定的同时,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次,本申请无线信号增强设备既支持第一通信模式,又支持第二通信模式,从而适用的应用环境更加广泛。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一种无线信号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一种无线信号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一种无线信号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一种无线信号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一种无线信号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一种无线信号通信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示出了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方式的一种无线信号通信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应用于无线信号增强设备,该无线信号增强设备支持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第一通信模式可以为电力线PLC通信模式或者无线中继通信模式,第二通信模式也可以为电力线PLC通信模式或者无线中继通信模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无线信号通信的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101:检测当前的通信模式为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质量。
无线信号增强设备检测当前的通信模式为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质量。
通信质量用于衡量当前通信模式传输的数据是否稳定,若通信质量较好,说明当前通信模式的链路受到的干扰较少,数据传输稳定,若通信质量较差,说明当前通信模式的链路受到的干扰较多,数据传输不稳定。
步骤102:若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质量满足预设条件时,将第一通信模式切换到第二通信模式。
预设条件可以表示通信质量较差。其中一种实施方式,预设条件包括但不限于:第一通信模式的数据在单位时间内的错包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第一通信模式的错包率大于第二通信模式的错包率。
预设条件也可以直观的理解为无线网络不稳定,导致视频画面抖动或者视频画面卡死等情况。
其中,第一预设阈值的设定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任意适当方式进行设定,如可以采用人工经验设定阈值,或者针对历史数据的差异值设定阈值,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预设条件用于指示无线信号增强设备将当前的通信模式切换为另一个通信模式。具体的,可以指示无线信号增强设备将当前的第一通信模式切换为第二通信模式,也可以指示无线信号增强设备将当前的第二通信模式切换为第一通信模式。
本实施方式,首先,检测当前的通信模式为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质量;若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质量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将第一通信模式切换到第二通信模式,使无线终端可以采用当前通信质量较好的通信模式与无线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通信,保证了无线网络稳定的同时,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次,本申请无线信号增强设备既支持第一通信模式,又支持第二通信模式,从而适用的应用环境更加广泛。
参见图2,示出了本申请其中另一个实施方式的一种无线信号通信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应用于无线信号增强设备,该无线信号增强设备支持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无线信号通信的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201:检测当前的通信模式为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质量。
步骤202:若所述通信质量满足第一通信模式的数据包在单位时间内的错包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第一通信模式的错包率大于第二通信模式的错包率时,将第一通信模式切换到第二通信模式。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可以为电力线(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通信模式或者无线中继通信模式,也可以为其他通信模式,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所述第二通信模式可以为电力线PLC通信模式或者无线中继通信模式,也可以为其他通信模式,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步骤203:第一通信模式与上一级网络设备通信。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第一通信模式为电力线PLC通信模式,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为无线中继通信模式时,将第一通信模式切换到第二通信模式之后,还包括:第一通信模式保持与上一级网络设备的通信。
在其中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第一通信模式为无线中继通信模式,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为电力线PLC通信模式时,将第一通信模式切换到第二通信模式之后,还包括:第一通信模式断开与上一级网络设备的通信。,以减少其他通信模式对上一级网络设备的干扰,进而造成无线网络的不稳定。
本实施方式,首先,检测当前的通信模式为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质量;若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质量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将第一通信模式切换到第二通信模式,使无线终端可以采用当前通信质量较好的通信模式与无线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通信,保证了无线网络稳定的同时,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见图3,示出了本申请其中另一个实施方式的一种无线信号通信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应用于无线信号增强设备,该无线信号增强设备支持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通信模式为PLC通信模式,第二通信模式为无线中继通信模式为例,说明将无线信号增强设备由第一通信模式切换至第二通信模式的处理过程,该无线信号通信的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301:无线信号增强设备上电后,启动下行无线接入服务。
无线信号增强设备首次上电配对操作过程中可以获取上级无线网络设备的相关配置信息,该相关配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网络名称、基础服务集BSSID、无线网络的加密方式等等。
步骤302:无线信号增强设备进入PLC通信模式,并使用PLC链路与上级无线网络设备建立连接,进行正常的数据通信,无线信号增强设备实时对PLC链路的数据进行统计,并计算数据包的错包率。
无线信号增强设备进入PLC模式之后,无线信号增强设备向无线中继通信模式发送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用于禁止无线中继通信模式工作,以避免PLC通信模式和无线中继通信模式同时提供服务,造成的干扰。
无线信号增强设备通过PLC通信模式提供无线信号覆盖功能,为无线终端提供无线接入服务,无线信号增强设备与无线网络设备之间通过220V电力线进行数据的传输与交互,具体的无线通信流程包括:
首先,无线终端与无线信号增强设备建立无线连接,接入无线WIFI网络。
其次,无线信号增强设备将无线终端的通信数据通过220电力线传输给无线网络设备进行处理。
再次,无线网络设备将接收到的无线终端的通信数据传输到Internet网络中进行处理。
步骤303:判断PLC链路的数据错包率在单位时间内是否大于第一预设阈值,若数据包错包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说明PLC链路通信异常,则执行步骤304,若数据包错包率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则执行步骤302。
步骤304:将无线信号增强设备的PLC通信模式切换至无线中继通信模式。
步骤305:无线信号增强设备根据获取的无线网络名称和BSSID自动向上级网络设备发送连接,建立无线中继通信模式,使用无线中继链路与上级无线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通信。
步骤306:PLC通信模式保持与上一级网络设备的通信。
无线信号增强设备继续对PLC链路进行监听,通过向PLC链路发送控制报文,统计PLC链路上控制报文的错包率,在通信链路的物理层,并不会对数据包的具体信息进行区分,只是记录出错的错误包,并计算错包率。若控制报文的错包率大于无线中继的错包率,则从无线中继通信模式切换到PLC通道模式。本实施方式,利用PLC通信模式首次使用配对过程中从上级无线路由器获取建立无线中继链路时所需要的无线网络名称、无线BSSID等信息,从而简化了无线信号增强设备在需要建立无线中继链路时所需要的操作,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次,PLC通信模式保持与上一级网络设备的通信是因为PLC通信模式采用220电力线为载体,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参见图4,示出了本申请其中另一个实施方式的一种无线信号通信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应用于无线信号增强设备,该无线信号增强设备支持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通信模式为无线中继模通信模式,第二通信模式为PLC通信模式为例,说明将无线信号增强设备由第一通信模式切换至第二通信模式的处理过程,该无线信号通信的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401:无线信号增强设备进入无线中继通信模式,并使用无线中继链路与上级无线网络设备建立连接,进行正常的数据通信。
无线信号增强设备通过无线中继提供无线信号覆盖功能,为无线终端提供无线接入服务,无线信号增强设备与无线网络设备之间通过无线中继进行数据的传输与交互,具体的无线通信流程包括:
首先,无线终端与无线信号增强设备建立无线连接,接入无线WIFI网络。
其次,无线信号增强设备将无线终端的通信数据通过无线中继传输给无线网络设备进行处理。
再次,无线网络设备将接收到的无线终端的通信数据传输到Internet网络中进行处理。
步骤402:无线信号增强设备实时对无线中继链路的数据进行统计,并计算无线中继链路的数据的错包率。
步骤403:判断无线中继链路的数据的错包率是否小于第二通信模式的错包率,若无线中继链路的数据包错包率小于等于PLC通信模式的控制报文的错包率,则执行步骤402,若无线中继链路的数据包错包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说明无线中继链路通信异常,则执行步骤404。
步骤404:将无线信号增强设备的中继通信模式切换至PLC通信模式。
步骤405:无线中继链路断开与上一级无线网络设备通信。
无线中继链路断开与上一级无线网络设备的通信,而是对切换至PLC通信模式的错包率进行监控,当PLC通信模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将PLC通信模式再次切换到无线中继通信模式。
本实施方式,无线中继链路断开与上级无线网络设备的通信,防止了其他链路的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需的。
基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说明,本申请还提供了相应的一种无线信号通信装置实施例,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述的内容。
参照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方式的所述一种无线信号通信装置的结构图,所述装置应用于无线信号增强设备,所述无线信息增强设备支持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装置具体包括:
检测模块501,用于检测当前的通信模式为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质量。
判断模块502,用于若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质量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切换第二通信模式。
本实施方式,首先,检测当前的通信模式为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质量;若所述第一通常模式的通信质量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切换到第二通信模式,使无线终端可以采用当前通信质量较好的通信模式与无线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通信,保证了无线网络稳定的同时,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次,本申请无线信号增强设备既支持第一通信模式,又支持第二通信模式,从而适用的应用环境更加广泛。
参照图6,其示出了本申请其中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所述一种无线信号通信装置的结构图,所述装置应用于无线信号增强设备,所述无线信息增强设备支持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装置具体包括:
检测模块601,用于检测当前的通信模式为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质量。
判断模块602,用于若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质量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切换到第二通信模式。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当前链路的数据在单位时间内的错包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或者第一通信模式的错包率大于第二通信模式的错包率。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
所述无线信号增强设备支持的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为电力线PLC通信模式,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为无线中继通信模式或者第一通信模式为无线中继通信模式,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为电力线PLC通信模式。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第一通信模式为电力线PLC通信模式,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为无线中继通信模式时,所述装置还包括:通信模块603,用于第一通信模式保持与上一级网络设备的通信。
在其中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当第一通信模式为无线中继通信模式,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为电力线PLC通信模式时,所述装置还包括:通信模块,用于第一通信模式断开与上一级网络设备的通信
本实施方式,首先,检测当前的通信模式为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质量;若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质量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切换到第二通信模式,使无线终端可以采用当前通信质量较好的通信模式与无线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通信,保证了无线网络稳定的同时,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次,本申请无线信号增强设备既支持第一通信模式,又支持第二通信模式,从而适用的应用环境更加广泛。
对于上述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所示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想到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的任意组合应用都是可行的,故上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任意组合都是本申请的实施方案,但是由于篇幅限制,本说明书在此就不一一详述了。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施在任何支持图形处理、互联网内容撷取和渲染的装置(或多个装置)上。这些装置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计算机、集群服务器、移动电话、工作站、嵌入式系统、游戏机、电视、机顶盒,或任何其它支持计算机图形和内容显示的计算装置。这些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拥有执行和储存指令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的装置。这些装置可以包括软件、固件和硬件。软件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硬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处理器、存储器及显示器。
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消费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在本申请中,“组件”、“装置”、“系统”等等指应用于计算机的相关实体,如硬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等。详细地说,例如,组件可以、但不限于是运行于处理器的过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组件、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还有,运行于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或脚本程序、服务器都可以是组件。一个或多个组件可在执行的过程和/或线程中,并且组件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本地化和/或分布在两台或多台计算机之间,并可以由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运行。组件还可以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包的信号,例如,来自一个与本地系统、分布式系统中另一组件交互的,和/或在因特网的网络通过信号与其它系统交互的数据的信号通过本地和/或远程过程来进行通信。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而且,上文中的“和/或”表示本文既包含了“和”的关系,也包含了“或”的关系,其中:如果方案A与方案B是“和”的关系,则表示某实施例中可以同时包括方案A和方案B;如果方案A与方案B是“或”的关系,则表示某实施例中可以单独包括方案A,或者单独包括方案B。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无线信号通信的方法和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无线信号通信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无线信号增强设备,所述无线信号增强设备支持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包括:
检测当前的通信模式为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质量;
若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质量满足预设条件时,将第一通信模式切换到第二通信模式;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第一通信模式的数据包在单位时间内的错包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第一通信模式的错包率大于第二通信模式的错包率;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为电力线PLC通信模式,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为无线中继通信模式,或者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为无线中继通信模式,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为电力线PLC通信模式;所述无线信号增强设备首次上电配对操作过程中可以获取上级无线网络设备的相关配置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一通信模式为电力线PLC通信模式,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为无线中继通信模式时,将第一通信模式切换到第二通信模式之后,还包括:第一通信模式保持与上一级网络设备的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第一通信模式为无线中继通信模式,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为电力线PLC通信模式时,将第一通信模式切换到第二通信模式之后,还包括:第一通信模式断开与上一级网络设备的通信。
4.一种无线信号通信的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无线信号增强设备,所述无线信号增强设备支持第一通信模式和第二通信模式,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当前的通信模式为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质量;
判断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通信模式的通信质量满足预设条件时,将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切换到第二通信模式;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第一通信模式的数据包在单位时间内的错包率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第一通信模式的错包率大于第二通信模式的错包率;
其中,所述无线信号增强设备支持的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为电力线PLC 通信模式,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为无线中继通信模式或者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为无线中继通信模式,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为电力线PLC通信模式;所述无线信号增强设备首次上电配对操作过程中可以获取上级无线网络设备的相关配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第一通信模式为电力线PLC通信模式,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为无线中继通信模式时,所述装置还包括:通信模块,用于第一通信模式保持与上一级网络设备的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第一通信模式为无线中继通信模式,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为电力线PLC通信模式时,所述装置还包括:通信模块,用于第一通信模式断开与上一级网络设备的通信。
CN201610846827.3A 2016-09-23 2016-09-23 一种无线信号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62539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46827.3A CN106253963B (zh) 2016-09-23 2016-09-23 一种无线信号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46827.3A CN106253963B (zh) 2016-09-23 2016-09-23 一种无线信号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3963A CN106253963A (zh) 2016-12-21
CN106253963B true CN106253963B (zh) 2020-01-24

Family

ID=57610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46827.3A Active CN106253963B (zh) 2016-09-23 2016-09-23 一种无线信号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539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1589B (zh) * 2019-09-02 2020-10-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区域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04532B1 (en) * 2000-12-22 2004-10-12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routing communications based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 quality
CN101707571A (zh) * 2009-09-23 2010-05-12 李悦 一种电力线、无线双网路由方法
CN101873723A (zh) * 2009-04-24 2010-10-27 环达电脑(上海)有限公司 无线路由器及无线上网方法
CN102752040A (zh) * 2012-06-21 2012-10-24 四川启明星蜀达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与电力线载波的混合组网与通信的方法
CN103731249A (zh) * 2014-01-15 2014-04-16 杭州箭源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智能电网通信可靠性的数字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05515973A (zh) * 2015-12-07 2016-04-20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切换上网线路的路由器及方法
CN105636086A (zh) * 2014-10-28 2016-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模式切换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01540A1 (en) * 2006-02-14 2007-08-30 Berkman William H Hybrid power lin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958356B2 (en) * 2010-12-03 2015-02-1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outing protocols for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 (PLC)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04532B1 (en) * 2000-12-22 2004-10-12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routing communications based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 quality
CN101873723A (zh) * 2009-04-24 2010-10-27 环达电脑(上海)有限公司 无线路由器及无线上网方法
CN101707571A (zh) * 2009-09-23 2010-05-12 李悦 一种电力线、无线双网路由方法
CN102752040A (zh) * 2012-06-21 2012-10-24 四川启明星蜀达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线与电力线载波的混合组网与通信的方法
CN103731249A (zh) * 2014-01-15 2014-04-16 杭州箭源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智能电网通信可靠性的数字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05636086A (zh) * 2014-10-28 2016-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络模式切换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515973A (zh) * 2015-12-07 2016-04-20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切换上网线路的路由器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3963A (zh) 2016-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95406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media for managing network connections
CN108834203B (zh)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495348B (zh) 一种用于用户设备的网络切换方法、设备以及介质
CN106102143B (zh) 一种应用处理方法和装置
EP3166349A1 (en) Internet access traffic sharing method, device and terminal
US11627507B2 (en) Network handover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90200287A1 (en)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ccess Point and Hotspot and Terminal
CN113490255A (zh)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终端
WO2015149471A1 (zh) 一种信息推送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379498B (zh) 电磁干扰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KR101953144B1 (ko) 무선랜에서 듀얼 밴드를 지원하는 액세스 포인트 및 이의 부하 분산 방법
CN105554854A (zh) 局域网内wifi切换方法和系统
CN111669799A (zh) 网络连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5828408B (zh) 一种控制上网时间的方法和装置
US20180034693A1 (en) Router authority management method and system and router
CN106253963B (zh) 一种无线信号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EP2931000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gram
US979489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state of wireless network
US9178714B2 (en) Selecting a communication medium for data transmission
CN105245591A (zh) 一种桌面云性能体验的监控方法及系统
EP3145242B1 (en) Method for access terminal to switch monitoring frequency point, and access terminal
CN113747474B (zh) 一种基于网络感知的前端用户界面系统和装置
KR20150115238A (ko) 클라우드 컴퓨팅 방법, 이를 수행하는 클라우드 컴퓨팅 서버 및 이를 저장하는 기록매체
CN105451348B (zh) 一种网络控制方法及装置
US20140087776A1 (en) Controlling wireless network signa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Applicant after: NEW H3C TECHNOLOGIES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3 H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high tech park, No. six and road, No. 310

Applicant befor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0

Address after: 310052 11th Floor, 466 Changhe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3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2 Changhe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No. 466

Patentee befor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