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46158B - 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布井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布井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46158B
CN106246158B CN201610670568.3A CN201610670568A CN106246158B CN 106246158 B CN106246158 B CN 106246158B CN 201610670568 A CN201610670568 A CN 201610670568A CN 106246158 B CN106246158 B CN 1062461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l
area
site deployment
well site
f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705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46158A (zh
Inventor
江同文
王振彪
赵力彬
肖香姣
杨学君
昌伦杰
陈文龙
朱忠谦
张同辉
孙雄伟
魏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7056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461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46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461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461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461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DRILLING, e.g. DEEP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30Specific pattern of wells, e.g. optimizing the spacing of well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布井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影响钻井成功率的第一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可行区;根据影响气井产量的第二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高产区;根据影响气井稳产的第三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稳产区;对所述井位部署可行区、所述井位部署高产区以及所述井位部署稳产区进行叠合,确定所述气藏的布井区域,以在所述布井区域进行井位部署。本发明实现了所确定的布井区域同时满足了地质成功、高产、稳产的要求,从而使得在所确定的布井区域上进行部署能够在确保高钻井成功率的条件下实现部署既能高产、又能稳产的高效井。

Description

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布井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布井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已成为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增储上产的主战场。
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普遍具有埋藏深(>4000米(m),甚至部分达到8000m)、储层物性差(孔隙度<8%、渗透率<0.1毫达西(mD))、裂缝发育、水体强弱分布不均、非均质性强及地震资料品质差等特点。上述特点使得气藏区域的钻井地质风险及工程难度大、成本高。
因此,如何在确保高钻井成功率的条件下实现部署既能高产、又能稳产的高效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布井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在确保高钻井成功率的条件下实现部署既能高产、又能稳产的高效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布井方法,包括:
根据影响钻井成功率的第一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可行区;
根据影响气井产量的第二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高产区;
根据影响气井稳产的第三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稳产区;
对所述井位部署可行区、所述井位部署高产区以及所述井位部署稳产区进行叠合,确定所述气藏的布井区域,以在所述布井区域进行井位部署。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因素包括:构造落实程度、底水、断层逆掩和构造低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影响钻井成功率的第一因素,确定所述布井区域的井位部署可行区,包括:
将所述气藏中除底水区、断层逆掩区和构造低洼区之外的区域中构造落实程度为高构造落实程度的区域,确定为所述井位部署可行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因素包括:优势裂缝开度,裂缝走向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裂缝孔隙度和裂缝渗透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影响气井产量的第二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高产区,包括:
将所述气藏中优势裂缝开度大、裂缝走向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小、裂缝孔隙度和裂缝渗透率高的区域,确定为所述井位部署高产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因素包括:构造位置、距离边底水距离和井周断裂发育特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根据影响气井稳产的第三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稳产区,包括:
根据各虚拟井的构造位置、距离边底水距离和井周断裂发育特性,确定所述各虚拟井的出水风险;
将所述各虚拟井中出水风险小的虚拟井所在的区域,确定为所述井位部署稳产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影响布井数量的第四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总井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井位部署区域包括多个子区域;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总井数,确定所述多个子区域中每个子区域的井数。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布井装置,包括:
可行区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影响钻井成功率的第一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可行区;
高产区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影响气井产量的第二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高产区;
稳产区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影响气井稳产的第三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稳产区;
布井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对所述井位部署可行区、所述井位部署高产区以及所述井位部署稳产区进行叠合,确定所述气藏的布井区域,以在所述布井区域进行井位部署。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因素包括:构造落实程度、底水、断层逆掩和构造低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可行区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气藏中除底水区、断层逆掩区和构造低洼区之外的区域中构造落实程度为高构造落实程度的区域,确定为所述井位部署可行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因素包括:优势裂缝开度,裂缝走向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裂缝孔隙度和裂缝渗透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高产区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气藏中优势裂缝开度大、裂缝走向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小、裂缝孔隙度和裂缝渗透率高的区域,确定为所述井位部署高产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因素包括:构造位置、距离边底水距离和井周断裂发育特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稳产区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各虚拟井的构造位置、距离边底水距离和井周断裂发育特性,确定所述各虚拟井的出水风险;
将所述各虚拟井中出水风险小的虚拟井所在的区域,确定为所述井位部署稳产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总井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影响布井数量的第四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总井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井位部署区域包括多个子区域;所述装置还包括:
子井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总井数,确定所述多个子区域中每个子区域的井数。
本发明提供的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布井方法及装置,通过根据影响钻井成功率的第一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可行区,根据影响气井产量的第二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高产区,根据影响气井稳产的第三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稳产区,对所述井位部署可行区、所述井位部署高产区以及所述井位部署稳产区进行叠合,确定所述气藏的布井区域,以在所述布井区域进行井位部署,实现了所确定的布井区域同时满足了地质成功、高产、稳产的要求,从而使得在所确定的布井区域上进行部署能够在确保高钻井成功率的条件下实现部署既能高产、又能稳产的高效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布井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的井位部署的可行区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的井位部署的高产区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的井位部署的稳产区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的井位部署区域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的布井平面分布图;
图7为本发明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布井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布井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由任何能用于确定井位部署区域的设备执行。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根据影响钻井成功率的第一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可行区。
本步骤中,所述气藏即为上述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所述第一因素可以为任何能够影响钻井成功率的因素中的主要因素或全部因素。例如,所述第一因素可以包括:底水、断层逆掩等。
步骤102、根据影响气井产量的第二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高产区。
本步骤中,所述第二因素可以为任何能够影响气井产量的因素中的主要因素或全部因素。其中,气井产量具体可以是指井的天然气产量。这里,第二因素主要为与裂缝有关的因素,例如裂缝孔隙度、裂缝渗透率等。
步骤103、根据影响气井稳产的第三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稳产区。
本步骤中,所述第三因素可以为任何能够影响气井稳产的因素中的主要因素或全部因素。例如,第三因素可以包括距离边底水距离、构造位置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101、步骤102、步骤103之间并没有先后顺序的限制。
步骤104、对所述井位部署可行区、所述井位部署高产区以及所述井位部署稳产区进行叠合,确定所述气藏的布井区域,以在所述布井区域进行井位部署。
本步骤中,具体的,将同时属于上述井位部署可行区、上述井位部署高产区以及上述井位部署稳产区的区域,确定为所述气藏的布井区域。即,所述布井区域同时满足地质成功、高产以及稳产的要求。
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影响钻井成功率的第一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可行区,根据影响气井产量的第二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高产区,根据影响气井稳产的第三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稳产区,对所述井位部署可行区、所述井位部署高产区以及所述井位部署稳产区进行叠合,确定所述气藏的布井区域,以在所述布井区域进行井位部署,实现了所确定的布井区域同时满足了地质成功、高产、稳产的要求,从而使得在所确定的布井区域上进行部署能够在确保高钻井成功率的条件下实现部署既能高产、又能稳产的高效井。
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布井方法实施例二
在本发明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布井方法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重要描述了步骤101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
可选的,所述第一因素包括:构造落实程度、底水、断层逆掩和构造低洼等。
相应的,步骤101具体可以为:将所述气藏中除底水区、断层逆掩区和构造低洼区之外的区域中构造落实程度为高构造落实程度的区域,确定为所述布井区域的井位部署可行区。
其中,所述构造落实程度,是指综合“地震资料品质评价”、“地震资料与实钻分层误差分析”、“地震资料与实钻倾角误差分析”和“井控程度”等方面,对所述气藏靠实程度进行划分。所述构造落实程度包括高构造落实程度和低构造落实程度,其中不同构造落实程度的区域应满足以下指标:
(1)高构造落实程度的区域:地震资料一级品+二级品>80%,地震资料与实钻目的层埋深误差率<1%,地震资料与实钻目的层倾向吻合率>80%,和附近有钻井;
(2)低构造落实程度的区域:地震资料一级品+二级品比例<80%,地震资料与实钻目的层埋深误差误差率>1%,井周地震资料与实钻目的层倾向吻合率<80%,或附近没有钻井。
需要说明的是,应该选择在“高构造落实程度的区域”进行布井。
其中,上述地震资料品质评价,就是基于波组连续性、断点清晰程度、反射强度等定量或定性指标对地震成像品质进行评价,划分不同地震资料品质区。不同地震资料品质等级对应标准为:一级品区:地震资料同相轴连续好、断点清楚或反射强度高;二级品区:地震资料同相轴连续性较好、断点较清楚或反射强度中等;三级品区:地震资料同相轴杂乱,断点不清楚或反射强度较低。以某盆地的X气藏为例,波组中连续的同相轴占比>80%可以认为地震资料同相轴连续好,50%<波组中连续的同相轴占比<80%可以认为地震资料同相轴连续性较好,波组中连续的同相轴占比<50%可以认为地震资料同相轴杂乱。
可选的,可以基于所述气藏的构造精细成图,确定所述布井区域的构造低洼区。具体的,构造低洼区和构造高点可以以基于构造精细成图的构造等值线上拟合的正弦曲线的半幅点为界。
可选的,可以基于所述气藏的气藏边界断层产状刻画,确定所述气藏的断层逆掩区。
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钻井成功率,所确定出的井位部署可行区需要“选落实、避低洼、避边水、避逆掩”,即所述布井区域范围内扣除“低构造落实程度的区域”、“底水区”、“构造低洼区”、“断层逆掩区”之后的区域就是井位部署可行区。
其中,关于井位部署可行区的举例说明,可以参照图2。在具体实施时还需要基于所述气藏的内含气边界和外含气边界圈定内含气面积、外含气面积。其中,内含气边界与外含气边界之间为气水过渡区,井位部署需要在内含气面积内进行。
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布井方法实施例三
在本发明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布井方法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主要描述了步骤102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
可选的,所述第二因素可以包括:优势裂缝开度,裂缝走向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裂缝孔隙度和裂缝渗透率等。
相应的,步骤102具体可以为:将所述气藏中优势裂缝开度大、裂缝走向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小、裂缝孔隙度和裂缝渗透率高的区域,确定为所述井位部署高产区。
在具体实施时,首先,可以基于地震、测井、岩心、工业用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ICT,Industri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完井测试、录井、地质力学等手段描述所述布井区域的裂缝特征,研究裂缝发育规律与构造位置、岩性、物性、砂体厚度、沉积微相、地质力学参数、地应力等特征的定性-定量关系,以确定与裂缝有效性相关的控制因素。然后,基于控制因素研究预测裂缝开度、裂缝产状与主应力产状关系、裂缝孔隙度、裂缝渗透率等参数,划分出不同的裂缝有效性分布区域,布井应该筛选裂缝有效性好的区域部井。其中,不同气藏的裂缝有效性好差区域划分的定性指标可以为:
(1)裂缝有效性好的区域:优势裂缝开度大,裂缝走向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最小,裂缝孔隙度、裂缝渗透率最高;
(2)裂缝有效性中等的区域:优势裂缝开度中等,裂缝走向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中等,裂缝孔隙度、裂缝渗透率中等;
(3)裂缝有效性差的区域:优势裂缝开度小,裂缝走向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最大,裂缝孔隙度、裂缝渗透率最小。
以下以X气藏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对于X气藏,确定与裂缝有效性相关的控制因素的过程具体可以如下:可以综合地震、测井、岩心、ICT、完井测试、录井、地质力学等手段描述单井裂缝特征,明确X气藏有效裂缝属于上新世库车组沉积期(N2)末形成的第三期构造缝,裂缝受褶皱和断层双重控制,空间发育疏密相间,整体上裂缝密度与曲率呈正比,越靠近轴线裂缝越发育,开度越大,褶皱影响裂缝发育大约在轴线两侧0.2km范围内,逆冲断层影响裂缝带宽/断距约1.5~1.8,400m断距影响宽度约0.6~0.7km。局部裂缝发育程度主要受岩性、物性、单层厚度、沉积微相、岩石力学性质等因素影响。具体的,(1)岩性:砂岩中的裂缝较泥岩更发育。其中粉砂岩和细砂岩裂缝最发育,中砂岩和泥岩中的裂缝发育程度较低;(2)物性:单层岩石的孔隙度越低,表明岩石越致密,脆性特征越强,裂缝发育程度相应越高;(3)单层厚度:裂缝密度与砂体单层厚度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砂体厚度越大,裂缝密度越低;(4)沉积微相或岩性组合:不同沉积相带中裂缝发育程度大小关系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在同一亚相中,各微相中裂缝线密度的大小顺序为:水下河道微相>河口坝微相>水下河道间微相;(5)岩石力学性质:随着杨氏模量的增大,岩石刚性增强,裂缝线密度逐渐增大,裂缝开度整体降低;(6)现今地应力:随着三向主应力的增大,裂缝密度逐渐减小,但随着水平主差应力的增大,裂缝密度逐渐增加。然后分别基于多因素控制约束裂缝发育强度趋势的方法开展了裂缝分布预测,总体上看平面分布非均质性强,裂缝有效平面分布好、差相间,一般构造轴线高部位和断裂附近裂缝有效性较好。
对于X气藏,基于所确定的控制因素,研究预测裂缝开度、裂缝产状与主应力产状关系、裂缝孔隙度、裂缝渗透率等参数,确定出其裂缝有效性好差区域划分的定量指标例如可以为:
(1)裂缝有效性好的区域:优势裂缝开度>1mm,裂缝走向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20°,裂缝孔隙度>0.05%,裂缝渗透率>5×10-3μm2
(2)裂缝有效性中等的区域:1mm>优势裂缝开度>0.5mm,40°>裂缝走向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20°,0.05%>裂缝孔隙度>0.02%,5×10-3μm2>裂缝渗透率>1×10-3μm2
(3)裂缝有效性差的区域:优势裂缝开度<0.5mm,裂缝走向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40°,裂缝孔隙度<0.02%,裂缝渗透率<1×10-3μm2
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包括优势裂缝开度,裂缝走向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裂缝孔隙度和裂缝渗透率的第二因素,确定所述布井区域中裂缝有效性好的区域,并将所述裂缝有效性好的区域确定为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高产区,从而实现了井位部署高产区的确定。
其中,关于井位部署高产区的举例说明,可以参照图3。具体的,图3中的裂缝有效性好的区域即可以认为是井位部署高产区。
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布井方法实施例四
在本发明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布井方法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主要描述了步骤103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
可选的,所述第三因素可以包括:构造位置、距离边底水距离和井周断裂发育特性等。
相应的,步骤103具体可以为:根据各虚拟井的构造位置、距离边底水距离和井周断裂发育特性确定所述各虚拟井的出水风险;根据所述各虚拟井的出水风险,确定所述布井区域的井位部署稳产区。
可选的,所述井周断裂发育特性可以通过井周断裂精细刻画来获得。其中,井周断裂精细刻画就是基于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资料,首先进行构造导向滤波,然后综合利用“相干属性”、“倾角属性”、“曲率属性”、“构造结构体属性”拉普拉斯滤波后对二级、三级断层进行精细识别与刻画,识别断层符合断层分级组合地质规律。
在具体实施时,首先,可以在不同构造位置相对均匀的选取一定数量的虚拟井。其中,构造位置可以分为构造高部位、构造中部位以及构造低部位。之后,可以基于构造位置、距离边底水距离和井周断裂发育特征对各虚拟井进行划分。其中,Ⅰ类井位于构造高部位,无二级断裂沟通边底水、见水风险小;Ⅱ类井位于中部位,井旁发育断裂或裂缝带,距离边底水较近,有一定见水风险;Ⅲ类井位于构造中低部位,靠近边底水,见水风险较大。之后,可以直接将属于I类井的虚拟井所在的区域,确定为所述井位部署稳产区;或者,也可以结合各虚拟井所属的分类、各虚拟井的第三因素以及第三因素分别所占的权重,来确定各虚拟井的出水风险综合评分,并根据各虚拟井的出水风险综合评分来确定井位部署稳产区。
具体的,出水风险综合评分可以等于级别基础分+权重1*影响因素1归一化+权重2*影响因素2归一化+权重3*影响因素3归一化+权重4*影响因素4归一化。其中,出水风险评分越高,可以表明出水风险越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级别基础分与虚拟井所属的分类对应;例如,若虚拟井1属于I类,则级别基础分可以为0.1,若虚拟井1属于II类,则级别基础分可以为0.2。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表示乘号。
可选的,上述影响因素1、影响因素2、影响因素3、影响因素4具体可以与距离边底水距离和井周断裂发育特性对应,或者也可以为除距离边底水距离和井周断裂发育特性之外的其他因素,例如隔夹层厚度等。即,上述第三因素进一步的还可以包括隔夹层厚度等。
其中,所述隔夹层厚度可以通过隔夹层分布研究获得。所述隔夹层分布研究就是基于地层划分与对比建立地层框架,一般地层划分至砂层组,在地层框架内基于沉积相发育组合规律开展砂体及隔夹层对比研究,预测各砂层组不同井区的隔夹层发育规律(单层厚度、频率、累计厚度、密度、延伸范围等)。
可选的,所述根据各虚拟井的出水风险综合评分来确定井位部署稳产区,包括:根据所述各虚拟井的出水风险综合评分,确定所述气藏的出水风险综合评分等值线图,基于所述出水风险综合评分等值线图划分出水风险高、中、低区域,并将所述出水风险低区域确定为井位部署稳产区。可选的,可以基于各虚拟井出水风险综合评分的大小,采用三角网井间内插法确定出水风险综合评分等值线图。
以下,继续以X气藏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首先,可以在X气藏的不同构造位置相对均匀的选取一定数量的虚拟井。
之后,可以基于构造位置、距离边底水距离和井周断裂发育特征确定各虚拟井的出水风险级别,即划分各虚拟井所属的分类。其中,出水风险级别可以基于构造位置、距离边底水距离和井周断裂发育特征,通过专家打分或地质认识给出。
之后,对影响X气藏气井稳产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并确定各因素的权重。
1)、X气藏隔夹层有泥质夹层和物性夹层之分,隔夹层平均厚度3.5~7.4m,夹层密度一般0.2~0.3m/m,分布频率介于0.15~0.25,总体夹层单层厚度较小,且分布分散,夹层分布不连续,受到沉积时期水下分流河道迁移的影响,隔夹层延伸不远,常尖灭于井间,局部分布呈条带状、星点状,不具有连片趋势。X气藏隔夹层区域上没有封隔整个气藏的作用,但是开发过程中会局部阻碍地层水的推进速度。基于隔夹层对比预测结果,为了定量化井射孔段之下隔夹层对气井出水风险的影响,归一化隔夹层的影响强弱,具体可以采用“1-射孔段之下预测隔夹层厚度/区域隔夹层厚度最大值”,该数值越大,代表隔夹层阻挡气井出水作用越小。
2)、采用井周断裂精细刻画了X气藏的中小型断裂,X气藏二级、三级断裂发育,切割深度不等,靠近边底水的区域局部二三级断裂能切割至边底水附近区域或边底水区,如果井周发育有这样的断裂会加速气井见水。为了定量化井周断裂对气井出水风险的影响,归一化井周断裂的影响强弱,具体可以采用“0.7*(1-距Ⅰ级断层距离/Ⅰ级断层影响裂缝发育带宽度)+0.3*(1-距Ⅱ级断层距离/Ⅱ级断层影响裂缝发育带宽度)”。如果距离断层距离大于断层影响裂缝发育带宽度,则该值取0,即只统计断层影响裂缝发育带宽度内的断层。X气藏Ⅰ级断层影响裂缝发育带宽度为1000m左右,Ⅱ级断层为200m左右,Ⅲ级断层为50m左右。
之后,确定X气藏中各虚拟井出水风险综合评分。具体的,
其中,(1)各类井出水风险基础分具体可以为:Ⅰ类井出水风险最小,级别基础分为0分,Ⅱ类井出水风险较小,级别基础分为1分,Ⅲ类井出水风险最高,级别基础分为2分。
(2)各类井出水风险控制因素的权重之和等于1,X气藏“距边底水距离”控制因素的权重为0.4,“距断层距离”控制因素的权重为0.3,“裂缝发育程度”控制因素的权重为0.2,“隔夹层厚度”控制因素的权重为0.1。
(3)A为X气藏距离边底水最远距离,单位为m;
(4)B1为X气藏Ⅰ级断层影响裂缝发育带宽度,B2为X气藏Ⅱ级断层影响裂缝发育带宽度,单位为m。
(5)C1为X气藏裂缝线密度最大值,单位为条/m;C2为虚拟井优势裂缝与水平最大主应力夹角,单位为度(°);C3为虚拟井优势裂缝充填程度,单位100%。
(6)D:X气藏目的层隔夹层厚度最大值,单位为m。
最后,确定X气藏的出水风险等值线图。具体的,基于不同虚拟井出水风险综合评分大小,采用三角网井间内插勾绘法确定出水风险综合评分等值线图,基于等值线图划分出水风险高、中、低区域。其中,不同出水风险区域的定量化指标例如可以为:出水风险高的区域:出水风险综合评分2~3分;出水风险中等的区域:出水风险综合评分1~2分;出水风险较低的区域:出水风险综合评分0~1分。
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各虚拟井的构造位置、距离边底水距离和井周断裂发育特性确定所述各虚拟井的出水风险;根据所述各虚拟井的出水风险,确定所述布井区域的井位部署稳产区,从而实现了井位部署稳产区的确定。
其中,关于井位部署稳产区的举例说明,可以参照图4。具体的,图4中的出水风险低区域即可以认为是井位部署稳产区。
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布井方法实施例五
参照图5,图5示出了图2所示的井位部署可行区、图3所示的井位部署高产区和图4所示的井位部署稳产区的叠合部分,即井位部署区域。
可选的,在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的确定出所述气藏的总井数。具体的,可以根据影响布井数量的第四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总井数。
可选的,所述第四因素包括:气藏储量和单井控制储量等。
相应的,所述根据影响布井数量的第四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总井数,包括:所述气藏的总井数等于气藏储量规模除以单井控制储量。
或者,所述第四因素可以包括:气藏储量、气藏开采速度和单井产能等。
相应的,所述根据影响布井数量的第四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总井数,包括:
所述气藏的总井数等于气藏储量规模乘以气藏开采速度除以单井产能。
可选的,可以采用常规容积法、视地质储量法、二项式物质平衡法、陈元千方法、平均体积压缩率方法、变气藏体积法和概率法等动静态方法综合评价上述气藏储量。
可选的,可以采用常规的Blasingame特征曲线法、流动物质平衡(FMB,FlowMaterial Balance)-气体(Gas)方法等综合评价上述单井控制储量。
可选的,可以采用类比国内外相似气田法、数值模拟法来确定上述气藏开采速度。其中,相似气田的筛选一般重点考虑储层类型、物性好坏、储量规模、水体活跃程度、气藏类型等特征。数值模拟方法一般会模拟5-8个不同开采速度,对比不同开采速度下的开采指标,最后综合确定出上述气藏开采速度。
可选的,可以采用分构造位置、改造工艺类型等明确不同类气井合理配产关键因素,综合考虑无阻流量、稳产能力、出水压差、出砂压差、临界携液能力等因素确定上述单井产能。
可选的,上述井位部署区域包括多个子区域;进一步的可以根据所述气藏的总井数,确定所述多个子区域中每个子区域的井数。
具体的,每个子区域部署的井数和井距可以满足以下定量关系:
(1)
(2)
其中,关于在井位部署区域设计井位的举例,可以参照图6。
以下,以X气藏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具体的,采用容积法和概率法评价X气藏的储量规模大约为500×108m3,综合Blasingame方法、FMB-Gas方法等确定单井控制储量大约为20~60×108m3
通过调研青海涩北一号、长青靖边、米尔斯兰契M(美国)、老大洋(前苏联)等14个国内外相似气田,气田开发速度差异很大,国外为2.94~3%,但多数4%以内,国内气田开发速度多集中在1.5~2.5%左右,平均采气速度2.68%。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分别采用6个不同采气速度下预测了开发指标,预测结果表明采气速度2.0%对应的稳产期为13~14年,符合相应的气田开发管理规定要求。并且,由于X气藏属于低孔异常高压气藏,储层基质物性差,非均质严重,且存在边底水,因此采气速度不宜过大,以1.5~2.5%左右为宜,因此综合确定X气藏的气藏开采速度为2.0%。
通过分析确定影响X气藏单井产能的因素有无阻流量、稳产期、出砂、出水等因素。分“构造位置”开展各类气井合理产能影响关键因素研究,构造高部位主要考虑气井稳产和出砂压差,构造边部井主要考虑底水临界生产压差,综合确定单井产能为20~60×104m3/d。
在确定X气藏的气藏储量、单井控制储量、气藏开采速度、单井产能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确定当储量规模500×108m3相应的总井数大约为10口。
图7为本发明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布井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包括:可行区确定模块701、高产区确定模块702、稳产区确定模块703和布井区域确定模块704。其中,可行区确定模块701,用于根据影响钻井成功率的第一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可行区;高产区确定模块702,用于根据影响气井产量的第二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高产区;稳产区确定模块703,用于根据影响气井稳产的第三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稳产区;布井区域确定模块704,用于对所述井位部署可行区、所述井位部署高产区以及所述井位部署稳产区进行叠合,确定所述气藏的布井区域,以在所述布井区域进行井位部署。
可选的,所述第一因素包括:构造落实程度、底水、断层逆掩和构造低洼。
可选的,可行区确定模块701,具体用于:将所述气藏中除底水区、断层逆掩区和构造低洼区之外的区域中构造落实程度为高构造落实程度的区域,确定为所述井位部署可行区。
可选的,所述第二因素包括:优势裂缝开度,裂缝走向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裂缝孔隙度和裂缝渗透率。
可选的,高产区确定模块702,具体用于:将所述气藏中优势裂缝开度大、裂缝走向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小、裂缝孔隙度和裂缝渗透率高的区域,确定为所述井位部署高产区。
可选的,所述第三因素包括:构造位置、距离边底水距离和井周断裂发育特性。
可选的,稳产区确定模块703,具体用于:根据各虚拟井的构造位置、距离边底水距离和井周断裂发育特性,确定所述各虚拟井的出水风险;将所述各虚拟井中出水风险小的虚拟井所在的区域,确定为所述井位部署稳产区。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总井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影响布井数量的第四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总井数。
可选的,所述第四因素包括:气藏储量和单井控制储量。
相应的,所述总井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总井数等于气藏储量规模除以单井控制储量。
或者,可选的,所述第四因素包括:气藏储量、气藏开采速度和单井产能。
相应的,所述总井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总井数等于气藏储量规模乘以气藏开采速度除以单井产能。
可选的,所述井位部署区域包括多个子区域;所述装置还包括:子井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总井数,确定所述多个子区域中每个子区域的井数。
本实施例的装置,可以用于执行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布井方法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布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影响钻井成功率的第一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可行区;
根据影响气井产量的第二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高产区;
根据影响气井稳产的第三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稳产区;
对所述井位部署可行区、所述井位部署高产区以及所述井位部署稳产区进行叠合,确定所述气藏的布井区域,以在所述布井区域进行井位部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因素包括:构造落实程度、底水、断层逆掩和构造低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影响钻井成功率的第一因素,确定所述布井区域的井位部署可行区,包括:
将所述气藏中除底水区、断层逆掩区和构造低洼区之外的区域中构造落实程度为高构造落实程度的区域,确定为所述井位部署可行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因素包括:优势裂缝开度,裂缝走向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裂缝孔隙度和裂缝渗透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影响气井产量的第二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高产区,包括:
将所述气藏中优势裂缝开度大、裂缝走向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小、裂缝孔隙度和裂缝渗透率高的区域,确定为所述井位部署高产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因素包括:构造位置、距离边底水距离和井周断裂发育特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影响气井稳产的第三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稳产区,包括:
根据各虚拟井的构造位置、距离边底水距离和井周断裂发育特性,确定所述各虚拟井的出水风险;
将所述各虚拟井中出水风险小的虚拟井所在的区域,确定为所述井位部署稳产区。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影响布井数量的第四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总井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井位部署区域包括多个子区域;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总井数,确定所述多个子区域中每个子区域的井数;
所述井位部署区域是所述井位部署可行区、所述井位部署高产区和所述井位部署稳产区的叠合部分。
10.一种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布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行区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影响钻井成功率的第一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可行区;
高产区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影响气井产量的第二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高产区;
稳产区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影响气井稳产的第三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井位部署稳产区;
布井区域确定模块,用于对所述井位部署可行区、所述井位部署高产区以及所述井位部署稳产区进行叠合,确定所述气藏的布井区域,以在所述布井区域进行井位部署。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因素包括:构造落实程度、底水、断层逆掩和构造低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行区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气藏中除底水区、断层逆掩区和构造低洼区之外的区域中构造落实程度为高构造落实程度的区域,确定为所述井位部署可行区。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因素包括:优势裂缝开度,裂缝走向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裂缝孔隙度和裂缝渗透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产区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气藏中优势裂缝开度大、裂缝走向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小、裂缝孔隙度和裂缝渗透率高的区域,确定为所述井位部署高产区。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因素包括:构造位置、距离边底水距离和井周断裂发育特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产区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各虚拟井的构造位置、距离边底水距离和井周断裂发育特性,确定所述各虚拟井的出水风险;
将所述各虚拟井中出水风险小的虚拟井所在的区域,确定为所述井位部署稳产区。
17.根据权利要求10-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总井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影响布井数量的第四因素,确定所述气藏的总井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井位部署区域包括多个子区域;所述装置还包括:
子井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总井数,确定所述多个子区域中每个子区域的井数;
所述井位部署区域是所述井位部署可行区、所述井位部署高产区和所述井位部署稳产区的叠合部分。
CN201610670568.3A 2016-08-15 2016-08-15 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布井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2461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70568.3A CN106246158B (zh) 2016-08-15 2016-08-15 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布井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70568.3A CN106246158B (zh) 2016-08-15 2016-08-15 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布井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46158A CN106246158A (zh) 2016-12-21
CN106246158B true CN106246158B (zh) 2018-08-10

Family

ID=57592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70568.3A Active CN106246158B (zh) 2016-08-15 2016-08-15 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布井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461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2463B (zh) * 2019-04-30 2023-08-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气井产能评价方法及设备
CN110566171A (zh) * 2019-07-15 2019-12-13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超高压致密裂缝性砂岩气藏出砂预测方法
CN110617048B (zh) * 2019-10-08 2021-11-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气库布井方法
CN111679341B (zh) * 2020-06-28 2022-04-1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快速确定辫流带及内部微相组合关系的方法
CN112240181B (zh) * 2020-10-30 2023-02-1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注水开发油田井位的部署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943211B (zh) * 2021-05-06 2022-08-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 一种应用于碳酸盐岩油藏的水平布井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525850A1 (en) * 2003-06-09 2005-01-20 Precision Drilling Technology Services Group, Inc. Method for drilling with improved fluid collection pattern
CN101936165A (zh) * 2009-07-03 2011-01-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布井方法
CN104141481A (zh) * 2013-05-06 2014-11-1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渗透致密油藏水平井布井方法
CN104453836A (zh) * 2014-11-17 2015-03-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一种多层系致密砂岩气藏布井方法
CN105735978A (zh) * 2016-02-19 2016-07-06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碳酸盐层间岩溶型储层布井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525850A1 (en) * 2003-06-09 2005-01-20 Precision Drilling Technology Services Group, Inc. Method for drilling with improved fluid collection pattern
CN101936165A (zh) * 2009-07-03 2011-01-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岩溶型碳酸盐岩储层布井方法
CN104141481A (zh) * 2013-05-06 2014-11-1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渗透致密油藏水平井布井方法
CN104453836A (zh) * 2014-11-17 2015-03-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一种多层系致密砂岩气藏布井方法
CN105735978A (zh) * 2016-02-19 2016-07-06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碳酸盐层间岩溶型储层布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46158A (zh) 2016-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6158B (zh) 超深低孔裂缝性砂岩气藏布井方法及装置
CN105093313B (zh) 一种岩溶型油藏单井油气产能预测方法及装置
Cosentino et al. Integrated study of a fractured Middle East reservoir with stratiform super-k intervals–Part 2: Upscaling and Dual-Media Simulation
Todd et al. An Evaluation of EOR Potential in the Elm Coulee Bakken Formation, Richland County, Montana
Thomas et al. Understanding water flood response in tight oil formations: A case study of the Lower Shaunavon
Cullick et al. Well-spacing study to develop stacked tight oil pay in midland basin
Siddiqui et al. An improved workflow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hydraulically fractured wells in unconventional reservoirs through production history matching using unstructured grid-based reservoir simulation
CN112282751B (zh) 一种地质工程三维耦合的致密油气水平井开采检测方法
Okon et al. Maximising oil recovery in mature water floods using automated pattern flood management
Pfeiffer et al. Mensa, Mississippi Canyon block 731 field, Gulf of Mexico–an integrated field study
Detring et al. The use of microseismicity to understand subsurface-fracture systems and to increas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pletions: Eagle ford shale, texas
Agarwal et al. A streamline-based method for assisted history matching applied to an Arabian Gulf field
Cui et al. Integrated workflow of geological modelling, hydraulic fracturing and reservoir simul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and forecast of unconventional tight oil reservoirs
Quirk et al. Integration of Montney microseismic information into a reservoir simulator to analyze a horizontal wellbore with multiple fracture stages
Chetri et al. Integrated Reservoir Management Approach Beats the Impact of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Injectivity Challenges, and Delayed Water Flood in Upper Burgan Reservoir in North Kuwait—A Case History
Al Zarafi Breathing new life into a thin oil column by horizontal drilling
Choon Identification of bypassed oil for development in mature water-drive reservoirs
Bischoff et al. Integrated modeling of the mature Ashtart field, Tunisia
Nenasheva et al. Probabilistic assessment of single well source rock oil recovery in terms of geological and technological uncertainties
Lei et 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Horizontal Well Volume Fracturing Technology of Shale Oil in the Ganchaigou Formation
Mandhr et al. Unconventionally Hydraulic Fractured Wells to Develop a Tight Sour Oil Reservoir
Levanov et al. Support of East Siberian Oilfield Developing Based on Reservoir Simulation
Lyu et al. Genesis,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Paleokarst Subsurface River System in the Tahe Area, Tarim Basin, Western China
Dashti et al. The Well Simulation Modeling Studies for Field Development of Wara Reservoir, Greater Burgan Field, Kuwait
Xiang et al. Shale Oil Fracturing Optimization with an Integrated Workflow in Daqing Oilfield, Northeast Chi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