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45677B - 群体建筑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群体建筑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45677B
CN106245677B CN201610620965.XA CN201610620965A CN106245677B CN 106245677 B CN106245677 B CN 106245677B CN 201610620965 A CN201610620965 A CN 201610620965A CN 106245677 B CN106245677 B CN 1062456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attached
construction
region
foundation p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2096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45677A (zh
Inventor
焦德贵
李兴国
艾迪飞
卢闪闪
马春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Eighth Engineering Divi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2096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456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456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456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456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456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04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 E02D29/05Underground structures, e.g. tunnels or galleries, built in the open air or by methods involving disturbance of the ground surface all along the location line; Methods of making them at least part of the cross-section being constructed in an open excavation or from the ground surface, e.g. assembled in a trench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250/00Production metho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oundations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群体建筑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包括:对群体建筑的施工区域进行划分;依序对划分的区域进行挖掘土方、施工地下结构和地上结构,在进行当前区域的施工时,利用其余未施工的区域设置临时运输道路、临时加工场地和材料堆放地,在当前区域施工好后,利用其地下结构的顶层为其他区域施工设置临时运输道路、临时加工场地和材料堆放地。本发明利用分区施工,开展多工作面施工,加快施工进度;充分利用各分区的施工顺序,以合理设置临时运输道路、临时加工场地和材料堆放地,确保群体建筑施工的顺利。以多坑分隔地下水,缩短渗水距离,分层开挖,避免了大面积降水易引发安全隐患的问题,解决了主楼与裙楼不均匀沉降有差异的问题。

Description

群体建筑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群体建筑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发展,大规模开发居住区的地下空间,新建小区群体建筑整体开发成为建设主流,地下空间规划设计与利用加大,地上建筑建设投资效益好,施工工期短。加强企业管理,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减少劳务工人劳动人力强度为主要因素。
群体建筑包括多栋建筑,独栋建筑地上与地下划分为多个施工区段,以及共同一个地下空间而地上多栋建筑。
群体建筑地下为车库、商场、人防、设备空间、城市地下联络通道,地面为下沉广场、立体绿化、公共场所、交通枢纽,地上为多层、高层商业、住宅、办公楼。群体建筑施工主体结构为关键线路;地下结构出地面时间为重要节点,基坑安全与场地利用为工程最大难点。群体建筑地下空间的施工存在如下难题:地下空间体量大施工周期长,施工现场临时加工场地、材料堆场、道路临时占用面积大,主楼与裙房不均匀沉降有差异,开挖基坑土体易反弹隆起,地下水位大面积降低易引发安全隐患,工程数量多关键工序总体施工进度缓慢,施工组织不合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群体建筑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解决群体建筑地下空间施工存在的施工现场临时加工场地、材料堆场和临时道路占用面积大,主楼与裙房不均匀沉降有差异,基坑土体易反弹隆起,以及地下水位大面积降低易引发安全隐患,工程数量多关键工序总体施工进度缓慢,施工组织不合理等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群体建筑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群体建筑的施工区域进行划分,形成主楼建筑区域、设于所述主楼建筑区域外周的第一附属建筑区域和第二附属建筑区域以及设于所述的第一附属建筑区域和第二附属建筑区域外周的多个附楼建筑区域;
挖掘所述主楼建筑区域的土方以形成主楼基坑,利用所述第一附属建筑区域和所述第二附属建筑区域设置临时运输道路以运输挖掘的土方;
对所述主楼基坑的坑底以下的土体进行降水、排水、地基与护坡处理;
于所述主楼基坑内施工主楼的地下空间,利用所述第二附属建筑区域设置临时加工场地和材料堆放地,同时挖掘所述第一附属建筑区域的土方以形成附属基坑,利用所述附楼建筑区域和所述第二附属建筑区域设置临时运输道路以运输挖掘的土方;
于所述第一附属建筑区域的附属基坑内施工地下空间形成地下结构,利用所述第二附属建筑区域设置临时加工场地和材料堆放地;
将所述第二附属建筑区域设置的临时加工场地和材料堆放地移至所述第一附属建筑区域的地下结构上,利用所述附楼建筑区域设置临时运输道路,挖掘所述第二附属建筑区域的土方并施工地下空间形成地下结构;以及
将临时运输道路移至所述第一附属建筑区域和第二附属建筑区域的地下结构上,依序挖掘所述附楼建筑区域的土方并施工地下结构。
利用分区施工,开展多工作面施工,加快施工进度;充分利用各分区的施工顺序,以合理设置临时运输道路、临时加工场地和材料堆放地,确保群体建筑施工的顺利,工序顺畅。分区施工,将整个群体建筑的施工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实现了分区降水,加快了土体含水流动性,减少开挖土体的含水率,以多坑分隔地下水,缩短渗水距离,分层开挖,开展降水、排水、地基与护坡处理,避免了大面积降水易引发安全隐患的问题,解决了主楼与裙楼不均匀沉降有差异的问题。
本发明群体建筑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于所述主楼基坑内施工主楼的地下空间,包括:
于所述主楼基坑的坑底施工主楼底板;
于所述主楼底板上施工主楼地下结构。
本发明群体建筑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于所述第一附属建筑区域的附属基坑内施工地下空间形成地下结构,包括:
对所述附属基坑的坑底以下的土体进行降水、排水、地基与护坡处理;
于所述附属基坑的坑底施工附属底板;
于所述附属底板上施工地下结构。
本发明群体建筑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挖掘所述第二附属建筑区域的土方并施工地下空间形成地下结构,包括:
挖掘所述第二附属建筑区域的土方以形成附属基坑;
对所述附属基坑的坑底以下的土体进行降水、排水、地基与护坡处理;
于所述附属基坑的坑底施工附属底板;
于所述附属底板上施工地下结构。
本发明群体建筑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挖掘所述附楼建筑区域的土方并施工地下结构,包括:
挖掘附楼建筑区域的土方以形成附楼基坑;
对所述附楼基坑的坑底以下的土体进行降水、排水、地基与护坡处理;
于所述附楼基坑的坑底施工附楼底板;
于所述附楼底板上施工附楼的地下结构。
本发明群体建筑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于所述附楼建筑区域的地下结构之上施工地上结构。
附图说明
图1至图6为本发明群体建筑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群体建筑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适用于地下、地面以及天空立体化开发城市空间,用于解决地下空间施工的体量大周期长,施工现场临时加工场地、材料堆场以及道路临时占用面积大,主楼与裙房不均匀沉降有差异,开挖基坑土体反弹隆起,地下水位大面积降低等难题。本发明采用后浇带划分合理的施工区域,实行分区施工,合理组织资源,有效利用多工作面施工,减少项目间影响,加快施工进度,相邻地下空间分块施工,沉降差异减少,分区划段降水、排水、地基与护坡处理,缩小开挖区域,加快土体含水流动性,减少开挖土体的含水率,以多坑分隔地下水,缩短渗水距离,确保施工安全,合理组织施工,加快施工进度。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群体建筑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群体建筑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对群体建筑的施工区域进行划分,形成主楼建筑区域、设于主楼建筑区域外周的多个附属建筑区域以及设于附属建筑区域外周的多个附楼建筑区域;如图1所示,将施工区域划分为主楼建筑区域11、第一附属建筑区域21、第二附属建筑区域22、附楼建筑区域31、以及附楼建筑区域32,主楼建筑区域11为主楼的主体建筑,第一附属建筑区域21和第二附属建筑区域22为地下车库和地面建筑,为主体建筑的附属配套结构,附楼建筑区域31和附楼建筑区域32为地下车库和地面建筑,还包括有地上的主体建筑,属于裙房,相当于另一主体建筑。其中第一附属建筑区域21设于主楼建筑区域11的一侧,第二附属建筑区域22与第一附属建筑区域21和主楼建筑区域11的一侧相邻接,第一附楼建筑区域31与第一附属建筑区域21和第二附属建筑区域22的一侧相邻接,第二附楼建筑区域32与第一附楼建筑区域31和第二附属建筑区域22的一侧相邻接。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挖掘主楼建筑区域11的土方,在主楼建筑区域11处形成主楼基坑,利用第一附属建筑区域21和第二附属建筑区域22设置临时运输道路41,通过临时运输道路41运动挖掘的土方。
结合图3所示,在主楼基坑挖好后,对主楼基坑的坑底以下的土体进行降水、排水、地基与护坡处理,并在主楼基坑内施工主楼的地下空间,利用第二附属建筑区域22设置临时加工场地51和材料堆放地61,同时挖掘第一附属建筑区域21的土方以形成附属基坑,利用附楼建筑区域31设置临时运输道路41以运输挖掘的土方。在本实施例中,将附楼建筑区域31内的临时运输道路41与第二附属建筑区域22内的临时运输道路41连通,以方便土方的运输。挖掘第一附属建筑区域21的土方以形成附属基坑,将主楼施工用的临时加工场地51和材料堆放地61设置在第二附属建筑区域22内。土方开挖后及时施工地下结构,能够充分利用地面临时加工场地与地下结构来进行场地的周转,开拓立体空间,多作业面交叉施工,且还有利于确保基坑的稳固安全。施工主楼的地下空间包括:对主楼基坑的坑底以下的土体进行降水、排水、地基与护坡处理,以减少地层土体的含水率,确保坑底的稳定性,避免基坑土体反弹隆起的现象,降水速度快,提高施工效率,有效保证基坑的稳定和安全。降水后在主楼基坑的坑底施工主楼底板,施工所用的材料堆放在第二附属建筑区域22内的材料堆放地61,利用第二附属建筑区域22内的临时加工场地51进行材料的加工,合理有效的利用工作面进行施工。在主楼基坑内施工主楼排水结构,通过主楼排水结构将主楼基坑内的明水排出,将主楼基坑内的明水排出到建筑区域外,以起到减压的作用,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在主楼底板上施工主楼的地下结构。
结合图4所示,完成主楼的地下结构后,施工主楼的地上结构,在附属基坑内施工地下空间形成地下结构,利用第二附属建筑区域22设置临时加工场地51和材料堆放地61。施工第一附属建筑区域21的地下结构以形成地下结构,施工时用的临时加工场地51和材料堆放地61设置在第二附属建筑区域22内,施工主楼的地上结构用的临时加工场地51和材料堆放地61设置在第二附属建筑区域22内。在第一附属建筑区域21内施工地下空间以形成地下结构包括:对附属基坑的坑底以下的土体进行降水、排水、地基与护坡处理;以减少地层土体的含水率,确保坑底的稳定性,避免基坑土体反弹隆起的现象,降水速度快,提高施工效率。在附属基坑的坑底施工附属底板,利用排水处理形成的排水结构将附属基坑内的水排出,通过排水结构将附属基坑内的明水排出至施工区域外,以起到减压的作用,确保基坑的稳定安全。在附属底板上施工地下结构。
结合图5所示,完成第一附属建筑区域21地下结构的施工后,将第二附属建筑区域22内设置的临时加工场地51和材料堆放地61移至第一附属建筑区域21内的地下结构上,将临时运输道路41移至附楼建筑区域,而后挖掘第二附属建筑区域的土方并施工地下空间形成地下结构。结合图4和图5所示,将第二附属建筑区域22内的临时加工场地51和材料堆放地61移至第一附属建筑区域21的地下结构上,将第二附属建筑区域22内的临时运输道路41拆除,在附楼建筑区域31和附楼建筑区域32内设置的临时运输道路41,挖掘第二附属建筑区域22的土方以形成附属基坑,然后施工地下空间以形成地下结构。第一附属建筑区域21内的临时加工场地51和材料堆放地61为主楼的地上结构施工用。挖掘第二附属建筑区域22的土方并施工地下空间形成地下结构包括:挖掘第二附属建筑区域22的土方以形成附属基坑,对附属基坑的坑底以下的土体进行降水、排水、地基与护坡处理;以减少地层土体的含水率,确保坑底的稳定性,避免基坑土体反弹隆起的现象,降水速度快,提高施工效率。降水后,在附属基坑的坑底施工附属底板,利用排水处理形成的排水结构将附属基坑内的水排出,将附属基坑内的明水排出至施工区域外,以起到减压的作用。在附属底板上施工地下结构。在施工地下结构时,其施工用的临时加工场地51和材料堆放地61设置在第一附属建筑区域21内。
结合图6所示,将临时运输道路41移至第一附属建筑区域21和第二附属建筑区域22内的地下结构上,而后依序挖掘附楼建筑区域的土方并施工地下结构。将附楼建筑区域31的临时运输道路41移至第一附属建筑区域21和第二附属建筑区域22内的地下结构上,挖掘附楼建筑区域31的土方,利用设置在附楼建筑区域32、第一附属建筑区域21和第二附属建筑区域22内的临时运输道路41进行土方的运送。此时主楼地上结构施工用的临时加工场地51和材料堆放地61设置在第一附属建筑区域21的地下结构上。在附楼建筑区域31的土方挖掘好后,施工附楼建筑区域31的地下结构,利用第二附属建筑区域22的地下结构设置临时加工场地51和材料堆放地61。同时将附楼建筑区域32内的临时运输道路41拆除,挖掘附楼建筑区域32的土方,土方的运输利用第一附属建筑区域21和第二附属建筑区域22内的临时运输道路41进行运送。附楼建筑区域的地下结构施工包括:在附楼建筑区域形成附楼基坑后,对附楼基坑的坑底以下的土体进行降水、排水、地基与护坡处理,在附楼基坑的坑底施工附楼底板,在利用排水处理形成的排水结构将附楼基坑内的水排出,在附楼底板上施工附楼的地下结构。
在附楼建筑区域31的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后,于附楼建筑区域31的地下结构之上施工地上结构,在施工地上结构时,其所用的临时加工场地51和材料堆放地61可设置在第二附属建筑区域22内。附楼建筑区域32的土方挖掘好后,进行附楼建筑区域32的地下结构施工,地下结构之上再施工地上结构,在施工中所用的临时加工场地51和材料堆放地61设置在第二附属建筑区域22内。
本发明对施工区域进行划分,采用后浇带来实现区域的划分,相邻的建筑区域施工可采用跳仓施工,通过分区以实现合理组织资源,流水施工,开展多工作面施工,开展水平与立体施工并行,减少项目影响,有效加快施工进度。
在地下空间的地下结构完成后,利用顶部面层作为临时加工场地、材料堆放和临时运输道路,有效利用空间,优化资源配置。
将主楼施工分为底板、地下结构和地上结构阶段施工,充分利用地下底板,地下顶板设置材料周转和临时加工场地,确保主体结构顺利施工,工序流水顺畅。
相邻建筑区域的施工分配合理,基坑挖好后及时施工结构,各施工区域的沉降差异减少。
采用分区划段降水方法,以小坑代替大坑,缩小开挖区域,加快土体含水流动性,减少开挖土体的含水率;以多坑分隔地下水,缩短渗水距离,分层开挖,留置降水时间,采取有效降水措施,迅速降低开挖土体含水率,缩短土方开挖时间。
分段护坡,及时回填,避免大开挖时存在的长期暴露基坑、增加变形和雨水浸泡的问题。
合理组织施工,加快施工进度。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群体建筑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群体建筑的施工区域进行划分,形成主楼建筑区域、设于所述主楼建筑区域外周的第一附属建筑区域和第二附属建筑区域以及设于所述的第一附属建筑区域和第二附属建筑区域外周的多个附楼建筑区域;
挖掘所述主楼建筑区域的土方以形成主楼基坑,利用所述第一附属建筑区域和所述第二附属建筑区域设置临时运输道路以运输挖掘的土方;
对所述主楼基坑的坑底以下的土体进行降水、排水处理;
于所述主楼基坑内施工主楼的地下空间,利用所述第二附属建筑区域设置临时加工场地和材料堆放地,同时挖掘所述第一附属建筑区域的土方以形成附属基坑,利用所述附楼建筑区域和所述第二附属建筑区域设置临时运输道路以运输挖掘的土方;
于所述第一附属建筑区域的附属基坑内施工地下空间形成地下结构,利用所述第二附属建筑区域设置临时加工场地和材料堆放地;
将所述第二附属建筑区域设置的临时加工场地和材料堆放地移至所述第一附属建筑区域的地下结构上,利用所述附楼建筑区域设置临时运输道路,挖掘所述第二附属建筑区域的土方并施工地下空间形成地下结构;以及
将临时运输道路移至所述第一附属建筑区域和第二附属建筑区域的地下结构上,依序挖掘所述附楼建筑区域的土方并施工地下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群体建筑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主楼基坑内施工主楼的地下空间,包括:
于所述主楼基坑的坑底施工主楼底板;
于所述主楼底板上施工主楼地下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群体建筑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一附属建筑区域的附属基坑内施工地下空间形成地下结构,包括:
对所述附属基坑的坑底以下的土体进行降水、排水处理;
于所述附属基坑的坑底施工附属底板;
于所述附属底板上施工地下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群体建筑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挖掘所述第二附属建筑区域的土方并施工地下空间形成地下结构,包括:
挖掘所述第二附属建筑区域的土方以形成附属基坑;
对所述附属基坑的坑底以下的土体进行降水、排水处理;
于所述附属基坑的坑底施工附属底板;
于所述附属底板上施工地下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群体建筑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挖掘所述附楼建筑区域的土方并施工地下结构,包括:
挖掘附楼建筑区域的土方以形成附楼基坑;
对所述附楼基坑的坑底以下的土体进行降水、排水处理;
于所述附楼基坑的坑底施工附楼底板;
于所述附楼底板上施工附楼的地下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群体建筑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于所述附楼建筑区域的地下结构之上施工地上结构。
CN201610620965.XA 2016-08-01 2016-08-01 群体建筑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 Active CN1062456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20965.XA CN106245677B (zh) 2016-08-01 2016-08-01 群体建筑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20965.XA CN106245677B (zh) 2016-08-01 2016-08-01 群体建筑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45677A CN106245677A (zh) 2016-12-21
CN106245677B true CN106245677B (zh) 2018-06-26

Family

ID=57606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20965.XA Active CN106245677B (zh) 2016-08-01 2016-08-01 群体建筑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456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39982B (zh) * 2018-01-11 2020-09-01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超大基坑分区隔断施工方法
CN109829223A (zh) * 2019-01-24 2019-05-31 天津建工集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大型地下综合管廊设计方法
CN113982014B (zh) * 2021-11-01 2023-03-28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山地群体建筑穿插施工的方法
CN115094905A (zh) * 2022-08-01 2022-09-23 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大型基坑地下工程中心向四周预制装配结构施工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64314A (ja) * 1998-08-27 2000-02-29 Taisei Corp 基礎構造躯体の構築方法
CN101718100A (zh) * 2009-11-10 2010-06-02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轨道交通与地下工程设计分院 地下综合体一体化共建实施设计方法
CN102943488A (zh) * 2012-11-28 2013-02-27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软土地区大面积绿化下非开挖实施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
CN104131565A (zh) * 2014-06-18 2014-11-05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逆作土方正作开挖的施工方法
CN104947679A (zh) * 2015-05-07 2015-09-30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紧邻建构筑物深大基坑的土方开挖方法
CN105625437A (zh) * 2016-01-13 2016-06-01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深基坑环形支撑下的土方开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64314A (ja) * 1998-08-27 2000-02-29 Taisei Corp 基礎構造躯体の構築方法
CN101718100A (zh) * 2009-11-10 2010-06-02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轨道交通与地下工程设计分院 地下综合体一体化共建实施设计方法
CN102943488A (zh) * 2012-11-28 2013-02-27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软土地区大面积绿化下非开挖实施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
CN104131565A (zh) * 2014-06-18 2014-11-05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逆作土方正作开挖的施工方法
CN104947679A (zh) * 2015-05-07 2015-09-30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紧邻建构筑物深大基坑的土方开挖方法
CN105625437A (zh) * 2016-01-13 2016-06-01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深基坑环形支撑下的土方开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45677A (zh) 2016-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5677B (zh) 群体建筑地下空间的施工方法
CN102182325B (zh) 一种框架结构独立基础既有建筑物地下室增层方法
CN103924602B (zh) 深厚软土基坑施工方法
CN106245916B (zh) 群体建筑的立体施工方法
CN106522242B (zh) 用于软弱地层紧邻地下结构的基坑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
CN105464134B (zh) 既有设施下多层地下空间顺逆结合施工方法及支护结构
CN104963705B (zh) 一种地下空间暗挖构筑方法
CN105804119A (zh) 一桩二用地下廊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3938634B (zh) 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004919B (zh) 一种用于管线影响范围内的基坑围护施工方法
CN105735354A (zh) 一种城市地下工程盖挖全逆作施工方法
CN214993554U (zh) 一种水利工程的边坡加固结构
CN205742216U (zh) 一种用于软弱地质基坑放坡开挖组合式支护结构
CN109056810B (zh) 既有建筑下方明挖或盖挖地下主体结构的横向扩挖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112854228A (zh) 一种受限空间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法
CN104131566B (zh) 一种地下室无水平支撑基坑的施工方法
CN108842820A (zh) 一种地铁车站换乘节点段基坑施工方法
CN111677515A (zh) 一种采用浅埋暗挖法从桩撑支护体系明挖基坑破壁进洞的施工方法
CN107326928A (zh) 一种部分涉及地下室的深层地下车库的施工方法
CN203701129U (zh) 桥梁加固基础及桥梁
CN107476315A (zh) 一种针对紧邻型基坑的预制式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CN207092103U (zh) 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
CN105840216A (zh) 一种地下空间开发的暗挖构筑方法
CN106013174A (zh) 一种基坑支护斜向支撑方法及斜向支撑结构
CN205502070U (zh) 一桩二用地下廊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