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33861A - 一种盐碱地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盐碱地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33861A
CN106233861A CN201610611341.1A CN201610611341A CN106233861A CN 106233861 A CN106233861 A CN 106233861A CN 201610611341 A CN201610611341 A CN 201610611341A CN 106233861 A CN106233861 A CN 1062338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il
salt
arachidis hypogaeae
semen arachidis
herba cichori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113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Sunway Gard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Sunway Gard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Sunway Gard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Sunway Gard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1134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33861A/zh
Publication of CN106233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3386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21/00Methods of fertilising, sowing or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BPHOSPHATIC FERTILISERS
    • C05B7/00Fertilisers based essentially on alkali or ammonium orthophosph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5/00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5/30Layered or coated, e.g. dust-preventing coatings
    • C05G5/37Layered or coated, e.g. dust-preventing coatings layered or coated with a polym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Botan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盐碱地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所述根部控盐方法包括铺设渗滤层步骤,所述渗滤层,包括棕榈壳活性炭、海泡石、榛子树木屑、赤玉土、瓜子油饼。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对盐碱地中土壤的理化性质具有良好的改良效果。3个月后,花生植株下10‑30cm土层的土壤的总孔隙度为52%‑60%,花生植株下30‑50cm土层的土壤的总孔隙度为49%‑58%,花生植株下10‑30cm土层的土壤含盐量为0.16‑0.20%,花生植株下30‑50cm土层的土壤含盐量0.16‑0.21%。

Description

一种盐碱地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盐碱地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属于农业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水、土资源拥有量,仅能保证5亿吨粮食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人口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同时,我国能源紧缺矛盾日趋尖锐,而生物质能源发展必需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我国目前拥有的各类总面积近4000多万亩的沿海滩涂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沿海滩涂盐碱土开发利用不仅可以提供食物来源,还可成为能源等重要耐盐植物的生产载体。
从目前来看,在利用滩涂盐碱地发展农业种植方面,如何控制作物根区不积聚太多盐分、在维持耕层土壤盐分平衡的同时节约水资源并提升地力已成为制约滩涂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
对于盐碱地的改造,人类做了诸多有意义的探索和研究,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1、化学改良法,即向盐碱地加入大量的化学物质,如石膏、磷石膏、酸性物质以及保水剂等化学,以改良盐碱地的有效成分;2、生物学方法,主要是通过种植耐碱性植物,人工建立枯草层等;3、物理方法,主要通过翻松土层,改变盐碱层的物理结构。
现有盐碱地的改造技术中控制作物根区不积聚太多盐分存在以下缺点:
1、对盐碱地中土壤的理化性质改良效果差;
2、土壤中含盐量不能够很好控制在植物适宜生长的范围内;
3、对盐碱地中土壤各离子的浓度调节效果差。
花生是我国产量丰富、食用广泛的一种坚果,又名“长生果”、“泥豆”等。属蔷薇目,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或匍匐,长30-80厘米,翼瓣与龙骨瓣分离,荚果长2-5厘米,宽1-1.3厘米,膨胀,荚厚,花果期6-8月。生果实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E、维生素K,以及矿物质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含有8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含卵磷脂、胆碱、胡萝卜素、粗纤维等物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PP、A、D、E,钙和铁等。并含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多种维生素。有促进人的脑细胞发育,增强记忆的作用。
菊苣为药食两用植物,叶可调制生菜,根含菊糖及芳香族物质,可提制代用咖啡,促进人体消化器官活动。 植物的地上部分及根可供药用,中药名分别为菊苣、菊苣根,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健胃等功效。该植物耐寒,耐旱,喜生于阳光充足的田边、山坡等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盐碱地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以实现以下发明目的:
(1)本发明提供的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对盐碱地中土壤的理化性质具有良好的改良效果;
(2)本发明提供的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对土壤中含盐量能够控制在种植作物适宜生长的范围内;
(3) 本发明提供的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对种植地中各离子的浓度有良好的调节效果;
(4) 本发明提供的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对种植作物植株无任何副作用,安全性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盐碱地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所述根部控盐方法包括铺设渗滤层步骤。
以下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
所述渗滤层,包括棕榈壳活性炭、海泡石、榛子树木屑、赤玉土、瓜子油饼。
所述渗滤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棕榈壳活性炭30-50份、海泡石8-16份、榛子树木屑8-16份、赤玉土13-26份、桷树皮5-9份、瓜子油饼5-9份、发酵鹿粪3-11份、蜀黍秸秆7-13份。
所述铺设渗滤层的厚度为21-27cm,渗滤层做出的排水坡度为0.7-1.3%。
所述根部控盐方法还包括开挖盐碱地种植地步骤,将种植土挖深123-140cm。
所述根部控盐方法还包括大水洗盐步骤,灌水量为540-620m3/公顷,三遍大水漫灌后,取土化验,当含盐量达到0.23%以下,pH值达到7.5以下时合格。
所述根部控盐方法还包括铺设排盐层步骤,回填11-16cm厚的原土。
所述根部控盐方法还包括花生与菊苣间种步骤,花生与菊苣的间种比例为3:6。
所述花生与菊苣间种步骤包括施肥,施用24-30公斤缓释肥,缓释肥包括密密胺树脂、紫菜粉、碳酸氢铵、磷酸铵、氯化铵、碳酸镁、氧化锌。
所述缓释肥,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密胺树脂0.4-1份、紫菜粉1.4-4份、碳酸氢铵10-22份、磷酸铵7.5-18份、氯化铵6-14份、碳酸镁1.5-4.5份、氧化锌1-3份、腐植酸钾0.8-2.5份、百部提取物1.2-3.5份、粘土粉16-40份。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的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对盐碱地中土壤的理化性质具有良好的改良效果。
3个月后,花生植株下10-30cm土层的土壤的总孔隙度为52%-60%,花生植株下30-50cm土层的土壤的总孔隙度为49%-58%,花生植株下10-30cm土层的土壤含盐量为0.16-0.20%,花生植株下30-50cm土层的土壤含盐量0.16-0.21%。
说明使用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后,土壤变得疏松,土壤中含盐量能够控制在花生适宜生长的范围内。
2、本发明提供的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种植地中各离子的浓度有良好的调节效果。
3个月后,花生植株下10-30cm土层的土壤Na+的含量为0.57-0.63g/kg,花生植株下30-50cm土层的土壤Na+ 的含量0.59-0.67g/kg,花生植株下10-30cm土层的土壤Cl-的含量0.74-0.83g/kg,花生植株下30-50cm土层的土壤Cl-的含量0.75-0.82g/kg,大大减少了盐分在土壤中的累积。
3、本发明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对花生、菊苣植株无任何副作用,安全性高,相比其他控盐方法,花生和菊苣成活率较高,花生亩产量得到提高,菊苣草亩产量得到提高。花生的成活率97.8%-99.1%、花生亩产量提高了17%-23%、菊苣的成活率98.2%-99.6%、菊苣草亩产量提高了16%-2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盐碱地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
步骤1 盐碱地的选择
选择的盐碱地中土壤0-50cm土层的总孔隙度为28-39%,土壤的pH值为8.1-8.7,土壤的含盐量为0.42-0.51%,土壤的容重为1.34-1.47g/cm3,土壤中非毛管孔隙度为1.27-1.38%,Cl-的含量为2.21-2.53g/kg,Na+的含量为1.15-1.32g/kg。
步骤2 开挖盐碱地种植地
将种植土挖深123cm,底部压实,底部铺设防渗膜,周围做防水挡土墙。
步骤3 铺设排盐层
在挖开的种植地底部埋设暗管,暗管采用直径110PVC打孔波纹管,外包砂滤料厚度不小于8厘米,比降0.5‰,纵向间距为6米;集水管采用直径200PVC打孔波纹管,横向间距为400米,比降2‰;在沿横向暗管处,每隔200米设立一个检查井,检查井直径1米,各检查井通过集水管连接到集水井,集水井规格为2.5米×2米×3.5米,井中安装潜水泵,设自动控制装臵,水位达到一定程度后,潜水泵自动提水,然后回填8cm厚的原土。
步骤4 铺设渗滤层
在排盐层的上面铺设21cm厚的渗滤层,为保持土壤有良好的排水性透水性,渗滤层应做出0.7%的排水坡度,并向排盐管的位置倾斜。
所述渗滤层,各原料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棕榈壳活性炭30份、海泡石8份、榛子树木屑8份、赤玉土13份、桷树皮5份、瓜子油饼5份、发酵鹿粪3份、蜀黍秸秆7份。
使用时,将各原料组分混合均匀。
步骤5回填原土
在渗滤层的上部铺设5cm厚的稻草,要求铺盖结束后,无石子层外露现象,且草层厚度均匀,然后回填原土。
回填原土时,挖掘机要注意轻放,先撒20cm-25cm的土层,将稻草层压盖,确保防渗层的完整无损,再继续进行回填,直至填土层高出池壁5-8cm左右。
步骤6大水洗盐
对回填后的土壤进行整畦,保持畦内平整,在上施加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然后连续进行三次大水漫灌,进行洗盐,时间间隔以地表发干为下一次灌水标志,灌水量为540-620m3/公顷,三遍大水漫灌后,取土化验,当含盐量达到0.23%以下,pH值达到7.5以下时,视为合格。
步骤7 花生与菊苣间种
在同一种植区内种植花生与菊苣,采用合理间种;花生与菊苣的间种比例为4:6,即种植4行花生间种6行菊苣,花生与菊苣栽种在同一畦内。
a、种植花生
四月中旬,5cm土层地温稳定在12℃时可进行花生播种,花生的株距为25cm,花生每穴点播2-4棵,穴距13~17cm,行距40cm,将花生种植在高为20cm,底部宽为25cm的垄上,垄距50cm,点播完立即进行浇水,覆地膜。
b、种植菊苣
菊苣播种前7~10天,将种子放置在阴凉通风处晾晒1~2天,可提高发芽率,但是不要在水泥地面暴晒。
四月中旬,在经过整地、施基肥的盐碱地中起垄,两垄中心的距离为1.1m,垄宽55cm,垄高13cm,垄上种植2行菊苣,行间距为35cm,菊苣2~3片叶时第一次间苗,4~5片叶时第二次间苗,去病弱苗,适当疏开,7~9片叶时定苗,株间距为18cm。
c、施肥
间种作物生长过程中要及时施肥,对间种作物整个生长期内每亩共施用21公斤缓释肥。
所述缓释肥,各原料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密胺树脂0.4份、紫菜粉1.4份、碳酸氢铵10份、磷酸铵7.5份、氯化铵6份、碳酸镁1.5份、氧化锌1份、腐植酸钾0.8份、百部提取物1.2份、粘土粉16份。
所述百部提取物中百部碱含量为45%。
上述缓释肥的简单制备方法:
将缓释肥中除密胺树脂外的各个成分充分磨细,搅拌混合均匀,再用密胺树脂进行包膜,即得缓释肥。
d、灌溉
在作物的生长期内要注意根据土地的干旱程度及时进行浇水灌溉,用含盐量低于0.08%、Ph值小于8.0的水对土地进行灌溉。
e、采收
菊苣的采收:当菊苣株高长至40cm时可以进行刈割,留桩高度为5cm,8月底至9月初采收鲜根茎。
花生采收:花生8月上旬至9月中旬成熟后可一次性采收。
实施例2一种盐碱地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
步骤1 盐碱地的选择
选择的盐碱地中土壤0-50cm土层的总孔隙度为28-39%,土壤的pH值为8.1-8.7,土壤的含盐量为0.42-0.51%,土壤的容重为1.34-1.47g/cm3,土壤中非毛管孔隙度为1.27-1.38%,Cl-的含量为2.21-2.53g/kg,Na+的含量为1.15-1.32g/kg。
步骤2 开挖盐碱地种植地
将种植土挖深130cm,底部压实,底部铺设防渗膜,周围做防水挡土墙。
步骤3 铺设排盐层
在挖开的种植地底部埋设暗管,暗管采用直径110PVC打孔波纹管,外包砂滤料厚度不小于8厘米,比降0.5‰,纵向间距为6米;集水管采用直径200PVC打孔波纹管,横向间距为400米,比降2‰;在沿横向暗管处,每隔200米设立一个检查井,检查井直径1米,各检查井通过集水管连接到集水井,集水井规格为2.5米×2米×3.5米,井中安装潜水泵,设自动控制装臵,水位达到一定程度后,潜水泵自动提水,然后回填10cm厚的原土。
步骤4 铺设渗滤层
在排盐层的上面铺设24cm厚的渗滤层,为保持土壤有良好的排水性透水性,渗滤层应做出1.0%的排水坡度,并向排盐管的位置倾斜。
所述渗滤层,各原料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棕榈壳活性炭40份、海泡石12份、榛子树木屑12份、赤玉土20份、桷树皮7份、瓜子油饼7份、发酵鹿粪8份、蜀黍秸秆10份。
使用时,将各原料组分混合均匀。
步骤5回填原土
在渗滤层的上部铺设5cm厚的稻草,要求铺盖结束后,无石子层外露现象,且草层厚度均匀,然后回填原土。
回填原土时,挖掘机要注意轻放,先撒20cm-25cm的土层,将稻草层压盖,确保防渗层的完整无损,再继续进行回填,直至填土层高出池壁5-8cm左右。
步骤6大水洗盐
对回填后的土壤进行整畦,保持畦内平整,在上施加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然后连续进行三次大水漫灌,进行洗盐,时间间隔以地表发干为下一次灌水标志,灌水量为540-620m3/公顷,三遍大水漫灌后,取土化验,当含盐量达到0.23%以下,pH值达到7.5以下时,视为合格。
步骤7 花生与菊苣间种
在同一种植区内种植花生与菊苣,采用合理间种;花生与菊苣的间种比例为4:6,即种植4行花生间种6行菊苣,花生与菊苣栽种在同一畦内。
a、种植花生
四月中旬,5cm土层地温稳定在12℃时可进行花生播种,花生的株距为25cm,花生每穴点播2-4棵,穴距13~17cm,行距40cm,将花生种植在高为20cm,底部宽为25cm的垄上,垄距50cm,点播完立即进行浇水,覆地膜。
b、种植菊苣
菊苣播种前7~10天,将种子放置在阴凉通风处晾晒1~2天,可提高发芽率,但是不要在水泥地面暴晒。
四月中旬,在经过整地、施基肥的盐碱地中起垄,两垄中心的距离为1.1m,垄宽55cm,垄高13cm,垄上种植2行菊苣,行间距为35cm,菊苣2~3片叶时第一次间苗,4~5片叶时第二次间苗,去病弱苗,适当疏开,7~9片叶时定苗,株间距为18cm。
c、施肥
间种作物生长过程中要及时施肥,对间种作物整个生长期内每亩共施用25公斤缓释肥。
所述缓释肥,各原料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密胺树脂0.7份、紫菜粉2.5份、碳酸氢铵16份、磷酸铵13份、氯化铵10份、碳酸镁3份、氧化锌2份、腐植酸钾1.5份、百部提取物2.3份、粘土粉28份。
所述百部提取物中百部碱含量为45%。
上述缓释肥的简单制备方法:
将缓释肥中除密胺树脂外的各个成分充分磨细,搅拌混合均匀,再用密胺树脂进行包膜,即得缓释肥。
d、灌溉
在作物的生长期内要注意根据土地的干旱程度及时进行浇水灌溉,用含盐量低于0.08%、Ph值小于8.0的水对土地进行灌溉。
e、采收
菊苣的采收:当菊苣株高长至40cm时可以进行刈割,留桩高度为5cm,8月底至9月初采收鲜根茎。
花生采收:花生8月上旬至9月中旬成熟后可一次性采收。
实施例3一种盐碱地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
步骤1 盐碱地的选择
选择的盐碱地中土壤0-50cm土层的总孔隙度为28-39%,土壤的pH值为8.1-8.7,土壤的含盐量为0.42-0.51%,土壤的容重为1.34-1.47g/cm3,土壤中非毛管孔隙度为1.27-1.38%,Cl-的含量为2.21-2.53g/kg,Na+的含量为1.15-1.32g/kg。
步骤2 开挖盐碱地种植地
将种植土挖深140cm,底部压实,底部铺设防渗膜,周围做防水挡土墙。
步骤3 铺设排盐层
在挖开的种植地底部埋设暗管,暗管采用直径110PVC打孔波纹管,外包砂滤料厚度不小于8厘米,比降0.5‰,纵向间距为6米;集水管采用直径200PVC打孔波纹管,横向间距为400米,比降2‰;在沿横向暗管处,每隔200米设立一个检查井,检查井直径1米,各检查井通过集水管连接到集水井,集水井规格为2.5米×2米×3.5米,井中安装潜水泵,设自动控制装臵,水位达到一定程度后,潜水泵自动提水,然后回填15cm厚的原土。
步骤4 铺设渗滤层
在排盐层的上面铺设27cm厚的渗滤层,为保持土壤有良好的排水性透水性,渗滤层应做出1.3%的排水坡度,并向排盐管的位置倾斜。
所述渗滤层,各原料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棕榈壳活性炭50份、海泡石16份、榛子树木屑16份、赤玉土26份、桷树皮9份、瓜子油饼9份、发酵鹿粪11份、蜀黍秸秆13份。
使用时,将各原料组分混合均匀。
步骤5回填原土
在渗滤层的上部铺设5cm厚的稻草,要求铺盖结束后,无石子层外露现象,且草层厚度均匀,然后回填原土。
回填原土时,挖掘机要注意轻放,先撒20cm-25cm的土层,将稻草层压盖,确保防渗层的完整无损,再继续进行回填,直至填土层高出池壁5-8cm左右。
步骤6大水洗盐
对回填后的土壤进行整畦,保持畦内平整,在上施加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然后连续进行三次大水漫灌,进行洗盐,时间间隔以地表发干为下一次灌水标志,灌水量为540-620m3/公顷,三遍大水漫灌后,取土化验,当含盐量达到0.23%以下,pH值达到7.5以下时,视为合格。
步骤7 花生与菊苣间种
在同一种植区内种植花生与菊苣,采用合理间种;花生与菊苣的间种比例为4:6,即种植4行花生间种6行菊苣,花生与菊苣栽种在同一畦内。
a、种植花生
四月中旬,5cm土层地温稳定在12℃时可进行花生播种,花生的株距为25cm,花生每穴点播2-4棵,穴距13~17cm,行距40cm,将花生种植在高为20cm,底部宽为25cm的垄上,垄距50cm,点播完立即进行浇水,覆地膜。
b、种植菊苣
菊苣播种前7~10天,将种子放置在阴凉通风处晾晒1~2天,可提高发芽率,但是不要在水泥地面暴晒。
四月中旬,在经过整地、施基肥的盐碱地中起垄,两垄中心的距离为1.1m,垄宽55cm,垄高13cm,垄上种植2行菊苣,行间距为35cm,菊苣2~3片叶时第一次间苗,4~5片叶时第二次间苗,去病弱苗,适当疏开,7~9片叶时定苗,株间距为18cm。
c、施肥
间种作物生长过程中要及时施肥,对间种作物整个生长期内每亩共施用28公斤缓释肥。
所述缓释肥,各原料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密胺树脂1份、紫菜粉4份、碳酸氢铵22份、磷酸铵18份、氯化铵14份、碳酸镁4.5份、氧化锌3份、腐植酸钾2.5份、百部提取物3.5份、粘土粉40份。
所述百部提取物中百部碱含量为45%。
上述缓释肥的简单制备方法:
将缓释肥中除密胺树脂外的各个成分充分磨细,搅拌混合均匀,再用密胺树脂进行包膜,即得缓释肥。
d、灌溉
在作物的生长期内要注意根据土地的干旱程度及时进行浇水灌溉,用含盐量低于0.08%、Ph值小于8.0的水对土地进行灌溉。
e、采收
菊苣的采收:当菊苣株高长至40cm时可以进行刈割,留桩高度为5cm,8月底至9月初采收鲜根茎。
花生采收:花生8月上旬至9月中旬成熟后可一次性采收。
试验结果:
(1)本发明提供的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对盐碱地中土壤的理化性质具有良好的改良效果。
3个月后,花生植株下10-30cm土层的土壤的总孔隙度为52%-60%,花生植株下30-50cm土层的土壤的总孔隙度为49%-58%,花生植株下10-30cm土层的土壤含盐量为0.16-0.20%,花生植株下30-50cm土层的土壤含盐量0.16-0.21%。
说明使用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后,土壤变得疏松,土壤中含盐量能够控制在花生适宜生长的范围内。
表1 本发明提供的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对盐碱地中土壤的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
(2)本发明提供的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种植地中各离子的浓度有良好的调节效果。
3个月后,花生植株下10-30cm土层的土壤Na+的含量为0.57-0.63g/kg,花生植株下30-50cm土层的土壤Na+ 的含量0.59-0.67g/kg,花生植株下10-30cm土层的土壤Cl-的含量0.74-0.83g/kg,花生植株下30-50cm土层的土壤Cl-的含量0.75-0.82g/kg,大大减少了盐分在土壤中的累积,具体指标见表2。
表2 本发明提供的渗滤层的控盐方法使用后花生种植地中的离子的浓度
(3)本发明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对花生、菊苣植株无任何副作用,安全性高,相比其他控盐方法,花生和菊苣成活率较高,花生亩产量得到提高,菊苣草亩产量得到提高。花生的成活率97.8%-99.1%、花生亩产量提高了17%-23%、菊苣的成活率98.2%-99.6%、菊苣草亩产量提高了16%-22%,具体见表3。
表3 花生的成活率、花生亩产量增长量、菊苣的成活率及菊苣草亩产量的增长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盐碱地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部控盐方法包括铺设渗滤层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滤层,包括棕榈壳活性炭、海泡石、榛子树木屑、赤玉土、瓜子油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滤层,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棕榈壳活性炭30-50份、海泡石8-16份、榛子树木屑8-16份、赤玉土13-26份、桷树皮5-9份、瓜子油饼5-9份、发酵鹿粪3-11份、蜀黍秸秆7-13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铺设渗滤层的厚度为21-27cm,渗滤层做出的排水坡度为0.7-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部控盐方法还包括开挖盐碱地种植地步骤,将种植土挖深123-14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部控盐方法还包括大水洗盐步骤,灌水量为540-620m3/公顷,三遍大水漫灌后,取土化验,当含盐量达到0.23%以下,pH值达到7.5以下时合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部控盐方法还包括铺设排盐层步骤,回填11-16cm厚的原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部控盐方法还包括花生与菊苣间种步骤,花生与菊苣的间种比例为3: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盐碱地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生与菊苣间种步骤包括施肥,施用24-30公斤缓释肥,缓释肥包括密密胺树脂、紫菜粉、碳酸氢铵、磷酸铵、氯化铵、碳酸镁、氧化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盐碱地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肥,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密胺树脂0.4-1份、紫菜粉1.4-4份、碳酸氢铵10-22份、磷酸铵7.5-18份、氯化铵6-14份、碳酸镁1.5-4.5份、氧化锌1-3份、腐植酸钾0.8-2.5份、百部提取物1.2-3.5份、粘土粉16-40份。
CN201610611341.1A 2016-07-30 2016-07-30 一种盐碱地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 Withdrawn CN1062338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11341.1A CN106233861A (zh) 2016-07-30 2016-07-30 一种盐碱地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11341.1A CN106233861A (zh) 2016-07-30 2016-07-30 一种盐碱地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33861A true CN106233861A (zh) 2016-12-21

Family

ID=57605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11341.1A Withdrawn CN106233861A (zh) 2016-07-30 2016-07-30 一种盐碱地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3386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11372A (zh) * 2018-06-28 2018-11-30 普定县阿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养猪场污水处理系统
CN109348992A (zh) * 2018-12-21 2019-02-19 合浦县创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反季节香菇覆土种植方法
CN114568253A (zh) * 2022-01-21 2022-06-03 瑞派尔(宜昌)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抗冲生态种植颗粒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11372A (zh) * 2018-06-28 2018-11-30 普定县阿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养猪场污水处理系统
CN109348992A (zh) * 2018-12-21 2019-02-19 合浦县创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反季节香菇覆土种植方法
CN114568253A (zh) * 2022-01-21 2022-06-03 瑞派尔(宜昌)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抗冲生态种植颗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30297B (zh) 一种雷竹笋的种植方法
CN105684708B (zh) 一种在岩溶区退耕地采用立体复合模式套种中药材的方法
CN106879321A (zh) 一种太白贝母的种植方法
CN106665282A (zh) 一种蓝莓示范园用灌溉系统及种植方法
CN105284389A (zh) 一种何首乌的种植方法
CN106134685A (zh) 一种半夏的种植方法
CN107667750A (zh) 一种火龙果的种植方法
CN105766289B (zh) 一种油用牡丹的高效立体栽培方法
CN105052451B (zh) 罗汉果幼苗的移栽方法
CN103891504A (zh) 一种立面种植孔式三叶青种植方法
CN106233848A (zh) 一种盐碱地甘薯与地肤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
CN104303753A (zh) 一种悬空式长山药栽培方法
CN106233861A (zh) 一种盐碱地花生与菊苣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
CN104067820A (zh) 一种千斤拔的规范种植方法
CN108738446A (zh) 一种提高脐橙果实质量的土壤改良方法
CN105325228A (zh) 一种红豆杉的种植方法
CN106304878A (zh) 一种盐碱地玉米与盐地碱蓬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
CN102960145A (zh) 一种利用余甘子在喀斯特干热河谷进行水土保持的生态经济植被重建方法
CN106105461A (zh) 一种采用水稻秸秆生物质炭渗滤层的根部控盐方法及其在盐碱地地肤种植中的应用
CN106258053A (zh) 一种盐碱地玉米与紫花苜蓿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
CN106233862A (zh) 一种盐碱地花生与地肤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
CN105794448A (zh) 一种白及大田移植方法
CN106068748A (zh) 一种采用竹炭渗滤层的根部控盐方法及其在盐碱地连翘种植中的应用
CN106068747A (zh) 一种采用蒙脱石渗滤层的根部控盐方法及其在盐碱地乌桕种植中的应用
CN106211848A (zh) 一种盐碱地大葱与半枝莲间种的根部控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