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31136A - 一种通话模式监控方法、系统及通信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话模式监控方法、系统及通信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31136A
CN106231136A CN201610856663.2A CN201610856663A CN106231136A CN 106231136 A CN106231136 A CN 106231136A CN 201610856663 A CN201610856663 A CN 201610856663A CN 106231136 A CN106231136 A CN 1062311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all mode
mode
power threshold
c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5666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31136B (zh
Inventor
黄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long Computer Telecommunication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5666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311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31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31136A/zh
Priority to PCT/CN2016/112779 priority patent/WO201805883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31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311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 H04M1/7243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with interactive means for internal management of messages for voice messaging, e.g. dicta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6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to restrict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5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话模式监控方法,包括:若当前通信终端以RCS模式进行通话,则获取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实时判断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量阈值,如果是,则将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如果否,则继续将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保持为RCS模式。本发明在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量阈值的情况下,将通话模式由原来的RCS模式切换成CS模式,由于CS模式下通信终端的CPU会处于待机状态,所以当通话模式被切换成CS模式后,通信终端的耗电速度将会大幅降低,从而大幅延长了通话时长,改善了用户体验。另外,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通话模式监控系统和通信终端。

Description

一种通话模式监控方法、系统及通信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话模式监控方法、系统及通信终端。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终端所能采用的通话模式也变得越加的丰富。其中,RCS模式(RCS,即Rich Communication Suite,融合通信)作为新兴的一种通话模式,对传统移动呼叫服务进行了升级,增加了诸如群组通话、视频通话和文件共享等功能。RCS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通信行业的现状,更好地应对当前互联网OTT(即Over The Top)产品所带来的市场竞争,并且为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然而,当通信终端以RCS模式与外界进行通话时,通信终端内部的CPU是无法进行待机的,也即,通信终端在RCS模式下,其CPU需要一直处于工作状态,这样需要消耗大量的电量。当通信终端在RCS通话过程中处于低电量水平时,很容易在通话还未结束的情况下,由于RCS模式下耗电过快而造成通信终端电量耗尽,从而形成通话被迫中断的尴尬场面,影响了用户体验。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当通信终端正在以RCS模式进行通话的时候,如何避免由于耗电过快而导致通信终端的电量快速耗尽是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话模式监控方法、系统及通信终端,实现了当通信终端正在以RCS模式进行通话的时候,避免由于耗电过快而导致通信终端的电量快速耗尽的目的。其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通话模式监控方法,包括:
若当前通信终端以RCS模式进行通话,则获取所述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
实时判断所述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量阈值,如果是,则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如果否,则继续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保持为RCS模式。
优选的,所述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的过程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降至第二预设电量阈值,则生成第一电量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电量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量阈值;
在所述通信终端上播放所述第一电量提示信息。
优选的,所述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的过程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降至所述第二预设电量阈值,则生成第二电量提示信息;
将所述第二电量提示信息发送至当前与所述通信终端进行通话的对方终端,以在所述对方终端上播放所述第二电量提示信息。
优选的,所述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的过程之后,还包括:
若监测到所述通信终端进入充电状态,则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CS模式切换为RCS模式。
优选的,所述实时判断所述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量阈值的过程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通信终端的人机交互界面上创建第一电量阈值输入接口;
将用户通过所述第一电量阈值输入接口输入的电量阈值确定为所述第一预设电量阈值。
优选的,所述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的过程,包括:
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自动切换为CS模式。
优选的,所述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的过程,包括:
在所述通信终端的人机交互界面上生成通话模式切换接口;
利用所述通话模式切换接口,获取相应的用户指令;
若所述用户指令为切换确认指令,则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通话模式监控系统,包括:
剩余电量获取模块,用于在当前通信终端以RCS模式进行通话的情况下,获取所述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
剩余电量判断模块,用于实时判断所述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量阈值;
第一通话模式切换模块,用于当所述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量阈值,则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
通话模式保持模块,用于当所述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电量阈值,则继续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保持为RCS模式。
优选的,所述通话模式监控系统,还包括:
第一提示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通话模式切换模块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之后,若所述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降至第二预设电量阈值,则生成第一电量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电量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量阈值;
信息播放器,用于在所述通信终端上播放所述第一电量提示信息。
优选的,所述通话模式监控系统,还包括:
第二提示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通话模式切换模块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之后,若所述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降至第二预设电量阈值,则生成第二电量提示信息;
提示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电量提示信息发送至当前与所述通信终端进行通话的对方终端,以在所述对方终端上播放所述第二电量提示信息。
优选的,所述通话模式监控系统,还包括:
充电监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通话模式切换模块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之后,监测所述通信终端是否进入充电状态;
第二通话模式切换模块,用于当所述充电监测模块监测到所述通信终端进入充电状态,则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CS模式切换为RCS模式。
优选的,所述通话模式监控系统,还包括:
第一输入接口创建单元,用于当所述剩余电量判断模块进行实时判断之前,在所述通信终端的人机交互界面上创建第一电量阈值输入接口;
第一电量阈值确定单元,用于将用户通过所述第一电量阈值输入接口输入的电量阈值确定为所述第一预设电量阈值。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话模式切换模块为通话模式自动切换模块;其中,
所述通话模式自动切换模块,用于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自动切换为CS模式。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话模式切换模块包括:
切换接口生成单元,用于在所述通信终端的人机交互界面上生成通话模式切换接口;
用户指令获取单元,用于利用所述通话模式切换接口,获取相应的用户指令;
通话模式切换单元,用于当所述用户指令为切换确认指令,则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通信终端,包括前述公开的通话模式监控系统。
本发明中,通话模式监控方法,包括:若当前通信终端以RCS模式进行通话,则获取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实时判断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量阈值,如果是,则将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如果否,则继续将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保持为RCS模式。可见,本发明在当前通信终端正以RCS模式进行通话的情况下,对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进行实时获取,并实时判断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量阈值,当判断出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量阈值,则将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原来的RCS模式切换成CS模式,由于CS模式下通信终端的CPU会处于待机状态,所以当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被切换成CS模式后,通信终端的耗电速度将会大幅降低,从而大幅延长了通话时长,改善了用户体验。也即,本发明实现了当通信终端正在以RCS模式进行通话的时候,避免由于耗电过快而导致通信终端的电量快速耗尽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话模式监控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通话模式监控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话模式监控方法,参见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1:若当前通信终端以RCS模式进行通话,则获取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
也即,本实施例在当前通信终端正在以RCS模式与外界进行通话的情况下,实时获取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需要先对通信终端进行实时监测,以确定当前通信终端是否正在以RCS模式进行通话,一旦监测到通信终端正在以RCS模式进行通话,则会获取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
步骤S12:实时判断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量阈值,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13,如果否,则进入步骤S14。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预设电量阈值可以基于实际应用需要进行具体设定,例如可以设为15%。并且,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预设电量阈值的设定可以是人工进行设定,也可以由通信终端的后台系统默认设定。
步骤S13:将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CS,即CircuitSwitched,电路交换)。
也即,在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量阈值的情况下,本实施例会将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由于CS模式下通信终端的CPU会处于待机状态,所以当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被切换成CS模式后,通信终端的耗电速度将会大幅降低,从而大幅延长了通话时长,改善了用户体验。
举例来说,假设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预设电量阈值为15%,则本实施例中,在当前通信终端的剩余电量为18%情况下,若用户在此时开启了RCS模式来进行通话,则在通话的过程中通信终端的电量会快速下降,当降至15%时,将会把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由此进入了低耗电模式。
再举一个例子,同样假设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预设电量阈值为15%,则本实施例中,在当前通信终端的剩余电量为14%情况下,若用户此时由于没注意到当前电量处于低电量水平,进而强行开启了RCS模式来进行通话,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将会马上监测到当前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14%)小于15%,所以本实施例将会立刻将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从而进入了低耗电模式。
步骤S14:继续将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保持为RCS模式。
也即,在通信终端的当前剩余电量较多的情况,继续将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保持为RCS模式,从而使得用户享受到更优质的通话服务。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在当前通信终端正以RCS模式进行通话的情况下,对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进行实时获取,并实时判断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量阈值,当判断出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量阈值,则将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原来的RCS模式切换成CS模式,由于CS模式下通信终端的CPU会处于待机状态,所以当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被切换成CS模式后,通信终端的耗电速度将会大幅降低,从而大幅延长了通话时长,改善了用户体验。也即,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当通信终端正在以RCS模式进行通话的时候,避免由于耗电过快而导致通信终端的电量快速耗尽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体的通话模式监控方法,相对于上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对技术方案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和优化。具体的:
上一实施例步骤S13中,在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量阈值的情况下,会将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
本实施例中,在将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的过程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若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降至第二预设电量阈值,则生成第一电量提示信息;其中,第二预设电量阈值小于第一预设电量阈值;然后在通信终端上播放第一电量提示信息。
例如,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预设电量阈值可以基于实际应用需要进行具体设定,例如可以设为5%。并且,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上述第二预设电量阈值的设定可以是人工进行设定,也可以由通信终端的后台系统默认设定。
可以理解的是,通信终端播放上述第一电量提示信息后,通信终端的用户将会知道当前通信终端的电量快要消耗尽,在这种情况下,通信终端的用户可能会有意识地选择对通信终端进行充电操作。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量提示信息具体可以是语音信息,具体可以为“您的手机当前只剩5%的电量,请及时充电或尽快结束通话”等语音信息。
本实施例中,上述将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的过程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当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降至第二预设电量阈值,则生成第二电量提示信息;然后,将第二电量提示信息发送至当前与通信终端进行通话的对方终端,以在对方终端上播放第二电量提示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对方终端播放上述第二电量提示信息后,对方终端的用户将会知道上述通信终端的电量快要耗尽,这样有利于对方终端的用户有意识地尽快结束通话,或者与上述通信终端的用户重新约好通话时间,从而避免由于上述通信终端突然没电、通话突然中断而给对方终端的用户造成无端猜疑或困惑。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电量提示信息具体可以是语音信息,具体可以为“对方手机当前只剩5%的电量,请提醒对方及时充电或尽快结束通话”等语音信息。
另外,在上述将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的过程之后,本实施例中的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若监测到通信终端进入充电状态,则将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CS模式切换为RCS模式。
也即,在通信终端当前的通话模式被切换为CS模式后,将会对通信终端进行实时监测,以确定通信终端是否进入充电状态,如果监测到通信终端进入充电状态,则意味着当前通信终端的电量得到了足够保证,从而可以选择将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CS模式切换为RCS模式,以使用户享受到更优质的通话服务。
另外,本实施例中,在实时判断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量阈值的过程之前,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在通信终端的人机交互界面上创建第一电量阈值输入接口,然后将用户通过第一电量阈值输入接口输入的电量阈值确定为第一预设电量阈值。
也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预设电量阈值可以由用户进行自定义,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上述将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的过程,可以包括:将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自动切换为CS模式。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在自动切换通话模式时,可以是瞬间进行自动切换,也可以是在经过预设时间段后方进行自动切换,例如在经过5秒之后进行后台自动切换。
当然,除了自动切换以外,本实施例也可以由人工进行切换,相应的,上述将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的过程,具体包括:
在通信终端的人机交互界面上生成通话模式切换接口,然后利用通话模式切换接口,获取相应的用户指令,若用户指令为切换确认指令,则将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当上述用户指令为切换拒绝指令,将会继续将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保持为RCS模式。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通话模式监控系统,参见图2所示,该系统包括:
剩余电量获取模块21,用于在当前通信终端以RCS模式进行通话的情况下,获取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
剩余电量判断模块22,用于实时判断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量阈值;
第一通话模式切换模块23,用于当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量阈值,则将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
通话模式保持模块24,用于当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大于第一预设电量阈值,则继续将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保持为RCS模式。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在当前通信终端正以RCS模式进行通话的情况下,对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进行实时获取,并实时判断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量阈值,当判断出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量阈值,则将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原来的RCS模式切换成CS模式,由于CS模式下通信终端的CPU会处于待机状态,所以当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被切换成CS模式后,通信终端的耗电速度将会大幅降低,从而大幅延长了通话时长,改善了用户体验。也即,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当通信终端正在以RCS模式进行通话的时候,避免由于耗电过快而导致通信终端的电量快速耗尽的目的。
进一步的,上述通话模式监控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一提示信息生成模块和信息播放器;其中,
第一提示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在第一通话模式切换模块将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之后,若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降至第二预设电量阈值,则生成第一电量提示信息;其中,第二预设电量阈值小于第一预设电量阈值;
信息播放器,用于在通信终端上播放第一电量提示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信息播放器具体可以语音播放器。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通话模式监控系统,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提示信息生成模块和提示信息发送模块;其中,
第二提示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在第一通话模式切换模块将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之后,若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降至第二预设电量阈值,则生成第二电量提示信息;
提示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第二电量提示信息发送至当前与通信终端进行通话的对方终端,以在对方终端上播放第二电量提示信息。
进一步的,上述通话模式监控系统,还可以包括充电监测模块和第二通话模式切换模块;其中,
充电监测模块,用于在第一通话模式切换模块将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之后,监测通信终端是否进入充电状态;
第二通话模式切换模块,用于当充电监测模块监测到通信终端进入充电状态,则将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CS模式切换为RCS模式。
本实施例中,通话模式监控系统,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输入接口创建单元和第一电量阈值确定单元;其中,
第一输入接口创建单元,用于当剩余电量判断模块进行实时判断之前,在通信终端的人机交互界面上创建第一电量阈值输入接口;
第一电量阈值确定单元,用于将用户通过第一电量阈值输入接口输入的电量阈值确定为第一预设电量阈值。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第二输入接口创建单元,用于创建第二电量阈值输入接口,以及还包括第二电量阈值确定单元,用于将用户通过第二电量阈值输入接口输入的电量阈值确定为上述第二预设电量阈值。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通话模式切换模块具体可以为通话模式自动切换模块;其中,
上述通话模式自动切换模块,用于将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自动切换为CS模式。
当然,除了自动切换以外,本实施例也可以由人工进行切换,相应的,上述第一通话模式切换模块具体可以包括切换接口生成单元、用户指令获取单元和通话模式切换单元;其中,
切换接口生成单元,用于在通信终端的人机交互界面上生成通话模式切换接口;
用户指令获取单元,用于利用通话模式切换接口,获取相应的用户指令;
通话模式切换单元,用于当用户指令为切换确认指令,则将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通信终端,包括前述实施例中公开的通话模式监控系统,该通话模式监控系统包括剩余电量获取模块、剩余电量判断模块、第一通话模式切换模块和通话模式保持模块。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通信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了上述通话模式监控系统的存储器、通信芯片和电源,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终端显示屏、输出装置和输入装置。其中,上述通信终端中的处理器通过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上述通话模式监控系统来完成通话模式监控过程,具体如下:
在当前通信终端以RCS模式进行通话的情况下,通过调用上述剩余电量获取模块,来获取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并通过调用上述剩余电量判断模块,来实时判断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量阈值,如果是,则调用上述第一通话模式切换模块,以将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如果否,则调用上述通话模式保持模块,以继续将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保持为RCS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处理器、存储器、通信芯片、电源、显示屏、输出装置和输入装置的数量均可以是单数个,也可以是复数个,在此不对它们进行一一限定。
另外,本实施例中通信终端的操作系统可以包括现有所有主流终端操作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也可以包括未来新开发的操作系统,在此不对本实施例中通信终端的操作系统进行具体限定。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通话模式监控方法、系统及通信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5)

1.一种通话模式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当前通信终端以RCS模式进行通话,则获取所述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
实时判断所述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量阈值,如果是,则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如果否,则继续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保持为RCS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话模式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的过程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降至第二预设电量阈值,则生成第一电量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电量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量阈值;
在所述通信终端上播放所述第一电量提示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话模式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的过程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降至所述第二预设电量阈值,则生成第二电量提示信息;
将所述第二电量提示信息发送至当前与所述通信终端进行通话的对方终端,以在所述对方终端上播放所述第二电量提示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话模式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的过程之后,还包括:
若监测到所述通信终端进入充电状态,则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CS模式切换为RCS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话模式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判断所述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量阈值的过程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通信终端的人机交互界面上创建第一电量阈值输入接口;
将用户通过所述第一电量阈值输入接口输入的电量阈值确定为所述第一预设电量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通话模式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的过程,包括:
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自动切换为CS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通话模式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的过程,包括:
在所述通信终端的人机交互界面上生成通话模式切换接口;
利用所述通话模式切换接口,获取相应的用户指令;
若所述用户指令为切换确认指令,则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
8.一种通话模式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剩余电量获取模块,用于在当前通信终端以RCS模式进行通话的情况下,获取所述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
剩余电量判断模块,用于实时判断所述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量阈值;
第一通话模式切换模块,用于当所述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量阈值,则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
通话模式保持模块,用于当所述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电量阈值,则继续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保持为RCS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话模式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提示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通话模式切换模块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之后,若所述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降至第二预设电量阈值,则生成第一电量提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电量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量阈值;
信息播放器,用于在所述通信终端上播放所述第一电量提示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话模式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提示信息生成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通话模式切换模块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之后,若所述通信终端的实时剩余电量降至第二预设电量阈值,则生成第二电量提示信息;
提示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电量提示信息发送至当前与所述通信终端进行通话的对方终端,以在所述对方终端上播放所述第二电量提示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话模式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充电监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通话模式切换模块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之后,监测所述通信终端是否进入充电状态;
第二通话模式切换模块,用于当所述充电监测模块监测到所述通信终端进入充电状态,则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CS模式切换为RCS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话模式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输入接口创建单元,用于当所述剩余电量判断模块进行实时判断之前,在所述通信终端的人机交互界面上创建第一电量阈值输入接口;
第一电量阈值确定单元,用于将用户通过所述第一电量阈值输入接口输入的电量阈值确定为所述第一预设电量阈值。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任一项所述的通话模式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话模式切换模块为通话模式自动切换模块;其中,
所述通话模式自动切换模块,用于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自动切换为CS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任一项所述的通话模式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话模式切换模块包括:
切换接口生成单元,用于在所述通信终端的人机交互界面上生成通话模式切换接口;
用户指令获取单元,用于利用所述通话模式切换接口,获取相应的用户指令;
通话模式切换单元,用于当所述用户指令为切换确认指令,则将所述通信终端的通话模式由RCS模式切换为CS模式。
15.一种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至14任一项所述的通话模式监控系统。
CN201610856663.2A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通话模式监控方法、系统及通信终端 Active CN1062311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56663.2A CN106231136B (zh)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通话模式监控方法、系统及通信终端
PCT/CN2016/112779 WO2018058835A1 (zh) 2016-09-27 2016-12-28 一种通话模式监控方法、系统及通信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56663.2A CN106231136B (zh)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通话模式监控方法、系统及通信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31136A true CN106231136A (zh) 2016-12-14
CN106231136B CN106231136B (zh) 2020-06-05

Family

ID=58076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56663.2A Active CN106231136B (zh)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通话模式监控方法、系统及通信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31136B (zh)
WO (1) WO201805883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58835A1 (zh) * 2016-09-27 2018-04-0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模式监控方法、系统及通信终端
CN108803853A (zh) * 2017-04-28 2018-11-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运行方法、装置及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84201A (zh) * 2022-03-01 2022-06-03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一种基于5g传输协议的无人机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1793A (zh) * 2018-08-09 2018-12-04 深圳普创天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智能定位器、定位工作模式调整方法
CN111553700B (zh) * 2020-05-07 2023-03-21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付风险识别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3770A (zh) * 2007-09-04 2008-02-13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电量提示终端及方法
CN202135331U (zh) * 2011-06-25 2012-02-01 北京播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省电管理模式的移动终端
CN102665010A (zh) * 2012-06-05 2012-09-1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和通话方法
CN103533619A (zh) * 2012-07-05 2014-0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终端及其电源管理方法
US20150245186A1 (en) * 2014-02-23 2015-08-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operating function and resource of electronic device
CN105406893A (zh) * 2015-11-28 2016-03-1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业务的处理方法、装置及通信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6796B (zh) * 2007-10-12 2010-09-2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量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2917324B (zh) * 2012-09-19 2016-01-20 广州市动景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在移动通信中管理无线连接的方法及移动通信系统
CN103916622B (zh) * 2013-01-06 2020-06-2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WO2016036155A1 (en) * 2014-09-04 2016-03-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providing user with battery power notification in mobile device and mobile device therefor
CN104918308A (zh) * 2015-05-27 2015-09-1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节省终端电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254678A (zh) * 2016-09-20 2016-12-21 西安中科创达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终端电能的通话模式切换装置及其切换方法
CN106231136B (zh) * 2016-09-27 2020-06-0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模式监控方法、系统及通信终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3770A (zh) * 2007-09-04 2008-02-13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低电量提示终端及方法
CN202135331U (zh) * 2011-06-25 2012-02-01 北京播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省电管理模式的移动终端
CN102665010A (zh) * 2012-06-05 2012-09-1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和通话方法
CN103533619A (zh) * 2012-07-05 2014-0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终端及其电源管理方法
US20150245186A1 (en) * 2014-02-23 2015-08-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operating function and resource of electronic device
CN105406893A (zh) * 2015-11-28 2016-03-1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业务的处理方法、装置及通信终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58835A1 (zh) * 2016-09-27 2018-04-0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模式监控方法、系统及通信终端
CN108803853A (zh) * 2017-04-28 2018-11-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运行方法、装置及终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84201A (zh) * 2022-03-01 2022-06-03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一种基于5g传输协议的无人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58835A1 (zh) 2018-04-05
CN106231136B (zh) 2020-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31136A (zh) 一种通话模式监控方法、系统及通信终端
CN103634636B (zh) 一种Android智能电视的应用快捷操控方法和系统
CN106658678A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蓝牙连接方法及设备
CN105828317A (zh) 基于eSIM卡的运营商服务选择方法、选择装置和终端
CN103199311A (zh) 便携式电子产品的电池省电方法、设备及移动终端
CN112165140B (zh) 充放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电源设备
CN107229448A (zh) 音频播放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3682491A (zh) 电子设备间的充电方法、充电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US20160150471A1 (en) Electricity Saving Method for Terminal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7425577A (zh) 一种便携式的互联网共享智能充电器及其充电方法
CN106658685A (zh) 一种智能移动终端基于低电量状态下的通讯方法及装置
CN101854429A (zh) 控制网络连接的方法及移动通信终端
CN106507323A (zh) 一种通话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3249104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205793375U (zh) 一种基于虚拟sim卡技术的漫游lte终端
CN101001397A (zh) 减轻智能网系统负荷的方法和设备
CN103701965A (zh) 一种移动通讯系统
CN202931022U (zh) 一种智能电源管理设备
CN103902003A (zh) 一种电量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01594318U (zh) 具有室内无线通话功能的机顶盒遥控器
CN107863794A (zh) 终端和终端电池控制方法
CN107104692A (zh) 一种基于手势控制和图像处理的智能车载通话设备
CN105932730A (zh) 手机充电电路、手机、手机充电方法
CN101699838A (zh) 弹出短语菜单的实现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095056A (zh) 一种唤醒系统的方法和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