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26813B - 基于微地震的压裂缝网重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微地震的压裂缝网重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26813B
CN106226813B CN201610810941.0A CN201610810941A CN106226813B CN 106226813 B CN106226813 B CN 106226813B CN 201610810941 A CN201610810941 A CN 201610810941A CN 106226813 B CN106226813 B CN 1062268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break
point
net
break 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109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26813A (zh
Inventor
龚斌
刘玄
兰正凯
李俊超
石欣
张忠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acy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Tracey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Tracey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Tracey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1094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268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26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268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268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268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288Event detection in seismic signals, e.g. microseism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地震的压裂缝网重构方法及装置,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所述压裂缝网重构方法包括:对水力压裂过程中微地震监测点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分别以各压裂段的起裂点为起点,迭代重构得到各压裂段的压裂缝网N;计算压裂缝网N中各压裂缝段的渗透率k;将所有压裂段的压裂缝网N合并,建立离散裂缝网格模型并进行生产数值模拟,将获取的生产数值模拟值与实际生产数值进行生产历史拟合;求取油藏所有点的压力值的累计分布函数,将其拐点作为储层改造体积的边界压力并绘制等值线图,得到此次压裂产生的储层改造体积的形状和范围。本发明既能准确、客观的计算出储层改造提机的形状和范围,又能最大限度的保留微地震获得的信息。

Description

基于微地震的压裂缝网重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基于微地震的压裂缝网重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页岩气藏因具有低孔隙度、超低渗透率等特点,在开发上表现为常规试气产能低或无产能,故常规气藏开发手段难以实现页岩气藏的高效开发。因此,水平井完井技术和多级水力压裂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页岩气藏的开发过程。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储层天然裂缝可能会重新开启与人工裂缝交错连接形成复杂的裂缝网格,缝网发育区域称为储层改造体积(Stimulated Reservoir Volume,SRV),其大小和渗流特性直接决定了页岩气井产能。因此储层改造体积是衡量压裂效果优劣的重要参数,也是制定后续开发方案的关键指标。
微地震技术是监测压裂施工中裂缝开裂过程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监测到的地震波进行反演,可以确定储层岩石开裂点的位置、破裂时间以及破裂能量。
传统的根据微地震监测数据生成裂缝缝网的方法是:观察微地震点分布的宏观趋势,人工划定主裂缝的粗略位置,再使用线性拟合最终确定其位置。该方法可以迅速得到一个可以用于油藏数值模拟的压裂裂缝网格,但该网格的结构受研究者主观影响较大:选择不同的主裂缝条数、位置,拟合得出的缝网完全不同。其次,页岩气开发中的压裂属于体积压裂,整个储层改造体积被微裂缝系统沟通,而该方法将压裂结果简化为一稀疏的主裂缝网,这与现有的储层改造体积理论不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准确、客观的计算出储层改造体积的形状和范围,又能最大限度的保留微地震获得的信息的基于微地震的压裂缝网重构方法及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微地震的压裂缝网重构方法,包括:
步骤1:对水力压裂过程中微地震监测点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剔除不合理的微震点,并将各压裂段的压裂点整理成顺序发生的事件序列;
步骤2:分别以各压裂段的起裂点为起点,迭代重构得到各压裂段的压裂缝网N;
步骤3:根据微地震监测点的能量e计算所述压裂缝网N中各压裂缝段的开度a和渗透率k,计算公式为:
a=Dln(e/e0)
k=a2/12
式中,e0为微地震监测点的能量系数,D为比例系数;
步骤4:将所有压裂段的压裂缝网N合并,并在所述渗透率k和合并后得到的压裂缝网的基础上建立离散裂缝网格模型;
步骤5:以所述离散裂缝网格模型为基础进行生产数值模拟,获取生产数值模拟值,并将所述生产数值模拟值与实际生产数值进行生产历史拟合;
步骤6:判断所述生产数值模拟值与实际生产数值之间的生产历史拟合是否达到拟稳态,若未达到拟稳态,则调整所述比例系数D和能量系数e0并重复所述步骤3至5,若达到拟稳态则进行步骤7;
步骤7:选取拟稳态后的压力场,并求取油藏所有点的压力值的累计分布函数;
步骤8:计算所述累计分布函数的拐点并将所述拐点作为储层改造体积的边界压力,绘制所述边界压力的等值线图,得到此次压裂产生的储层改造体积的形状和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各压裂段的压裂缝网N的迭代重构包括:
步骤21:以其中任一段压裂为例,将压裂段中所有微地震监测点的事件序列记为P,其中各点pi(i=1,…,n)依次发生;
步骤22:压裂段的压裂缝网N0最初为空集,将起裂点p0作为初始裂缝网加入N0得到压裂缝网N1
步骤23:依次选择所述事件序列P中的点pi(i=1,…,n)为研究对象,计算所述压裂缝网N1中所有线段到pi最近的点q;
步骤24:如果q为N1中某条线段ab的端点,则直接将线段piq加入N1,否则,q即为N1中所述线段ab的内点,此时首先将所述线段ab拆成aq和qb两条线段,再将piq加入N1
步骤25:从所述事件序列P中删除pi
步骤26:重复所述步骤23、24、25,直到所述事件序列P成为空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进一步为:
在合并后得到的压裂缝网的基础上,进行Delaunay三角网格剖,再结合储层物性建立离散裂缝网格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2中,所述起裂点p0的位置为投球滑套或压差滑套的位置。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微地震的压裂缝网重构装置,包括: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水力压裂过程中微地震监测点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剔除不合理的微震点,并将各压裂段的压裂点整理成顺序发生的事件序列;
迭代重构模块:用于分别以各压裂段的起裂点为起点,迭代重构得到各压裂段的压裂缝网N;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微地震监测点的能量e计算所述压裂缝网N中各压裂缝段的开度a和渗透率k,计算公式为:
a=Dln(e/e0)
k=a2/12
式中,e0为微地震监测点的能量系数,D为所述生产数值模拟值与实际生产数值之间的比例系数;
网格建立模块:用于将所有压裂段的压裂缝网N合并,并在合并后得到的压裂缝网的基础上建立离散裂缝网格模型;
模拟及拟合模块:用于以所述离散裂缝网格模型为基础进行生产数值模拟,获取生产数值模拟值,并将所述生产数值模拟值与实际生产数值进行生产历史拟合;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生产数值模拟值与实际生产数值之间的生产历史拟合是否达到拟稳态,若未达到拟稳态,则调整所述比例系数D和能量系数e0并重复所述第一计算模块至模拟及拟合模块,若达到拟稳态则进行第二计算模块;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选取拟稳态后的压力场,并求取油藏所有点的压力值的累计分布函数;
第三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累计分布函数的拐点并将所述拐点作为储层改造体积的边界压力,绘制所述边界压力的等值线图,得到此次压裂产生的储层改造体积的形状和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迭代重构模块中,用于各压裂段的压裂缝网N的迭代重构包括:
存储模块:以其中任一段压裂为例,用于将压裂段中所有微地震监测点的事件序列记为P,其中各点pi(i=1,…,n)依次发生;
第一缝网生成模块:压裂段的压裂缝网N0最初为空集,用于将起裂点p0作为初始裂缝网加入N0得到压裂缝网N1
第四计算模块:用于依次选择所述事件序列P中的点pi(i=1,…,n)为研究对象,计算所述压裂缝网N1中所有线段到pi最近的点q;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点q的位置,如果q为N1中某条线段ab的端点,则直接将线段piq加入N1。否则,q即为N1中所述线段ab的内点,此时首先将所述线段ab拆成aq和qb两条线段,再将piq加入N1
删除模块:用于从所述事件序列P中删除pi
重复模块:用于重复所述第四计算模块、判断模块和删除模块,直到所述事件序列P成为空集。
进一步的,所述网格建立模块进一步为:
在合并后得到的压裂缝网的基础上,进行Delaunay三角网格剖分,再结合储层物性建立离散裂缝网格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缝网生成模块中:所述起裂点p0的位置为投球滑套或压差滑套的位置。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基于微地震的压裂缝网重构方法及装置根据微地震监测点的数据进行迭代重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离散裂缝网格模型,然后以建立的离散裂缝网格模型进行生产数值模拟并与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历史拟合,根据拟稳态的生产数值模拟结果精确划定储层改造体积的形状和范围,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微地震监测点获得的信息,且计算量较小。本发明的基于微地震的压裂缝网重构方法及装置重构出压裂缝网的几何结构后,能够准确、客观的计算出储层改造体积的形状和范围,克服了传统压裂缝网生成方法中主观性较强、且与体积压裂的概念不符等缺点。本发明能够真实反映压裂后储层的渗流性质,定量研究不同开发方式下裂缝和基质中原油各自的动用情况,为裂缝型储层的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尤其能对致密砂岩油气藏、页岩油气藏的压裂效果进行评价,并应用于压裂后油藏工程方案制定当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基于微地震的压裂缝网重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水力压裂过程中微地震监测点检测到的事件位置,其中:图中不同颜色的点对应不同的压裂段,实现为水平完井井段的井轨迹;
图3为采用图1所示的方法重构出的压裂缝网,其中:图中不同颜色的压裂缝网对应不同的压裂段,圆点为各压裂段缝网的起裂点;
图4为采用图1所示的方法建立的离散裂缝网格模型;
图5为采用图1所示的方法得到的油藏储层压力的统计分布函数;
图6为采用图1所示的方法获取的储层改造体积的形状和范围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步骤3中迭代重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基于微地震的压裂缝网重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微地震的压裂缝网重构方法,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
步骤S1:对水力压裂过程中微地震监测点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剔除不合理的微地震点,并将各压裂段的压裂点整理成顺序发生的事件序列;
本步骤中,对水力压裂过程中微地震监测点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包括剔除不合理的微地震点和对各压裂段的压裂点进行排序。其中,
不合理的微震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微地震点信号强度过弱,结合工程经验被判定为无效震点;监测到的信号距离起裂点过远(例如大于1km),该类点一般为噪音;监测到的信号强烈的聚集在断层附近,这类点并非真实裂缝破裂所诱导的。以上几类微地震点都应该在开始裂缝重构前剔除。除此之外,其他原因导致的可信度较低或偏离物理实际的微地震点均应被剔除。
对各压裂段的压裂点进行排序是按照微地震事件发生的时间项目将各压裂段的压裂点整理成顺序发生的事件序列。
步骤S2:分别以各压裂段的起裂点为起点,迭代重构得到各压裂段的压裂缝网N;
步骤S3:根据微地震监测点的能量e计算压裂缝网N中各压裂缝段的开度a和渗透率k,计算公式为:
a=Dln(e/e0)
k=a2/12
式中,e0为微地震监测点的能量系数,D为比例系数;
本步骤中,在首次计算所述开度a和渗透率k时,e0和D为随机给出的数值。
步骤S4:将所有压裂段的压裂缝网N合并,并在渗透率k和合并后得到的压裂缝网的基础上建立离散裂缝网格模型;
离散裂缝模型是一种裂缝-基质混合型网格,其种裂缝片为二维的面、基质为三维的四面体(或三棱柱)。本步骤中,在合并后得到的压裂缝网的基础上,可以进行Delaunay三角网格剖,再结合储层物性建立离散裂缝网格模型,为减小边界效应,建模时将研究工区范围扩大5倍,如图4所示。
步骤S5:以离散裂缝网格模型为基础进行生产数值模拟,获取生产数值模拟值,并将生产数值模拟值与实际生产数值进行生产历史拟合;
本步骤中,生产数值模拟的原理与操作流程与常规油气藏数值模拟完全相同,不过由于此处的地质模型是离散裂缝模型(属于非机构化网格的一种),因此需使用非结构化数值模拟器进行模拟(例如商业软件CLOUD)。进行数值模拟后,可以获得一个对生产状况的预测结果,接下来可以通过调整模型参数(模型尺寸、基质孔隙度渗透率等等)使模型的预测结果与真实生产历史接近(即历史拟合过程)。
步骤S6:判断生产数值模拟值与实际生产数值之间的生产历史拟合是否达到拟稳态,若未达到拟稳态,则调整比例系数D和能量系数e0并重复步骤S3至S5,若达到拟稳态则进行步骤S7;
本步骤中,主要是通过试错法进行调整比例系数D和能量系数e0,在调整过程中结合油藏工程知识和对模型结果的分析可以减少试错的次数。
步骤S7:选取拟稳态后的压力场,并求取油藏所有点的压力值的累计分布函数;
本步骤中,在研究工区范围内取n个均匀分布的代表点(n>1000),并通过插值计算所有代表点在该时刻对应的压力值,并根据得到的压力值计算得到压力值的累计分布函数。
步骤S8:计算累计分布函数的拐点并将拐点作为储层改造体积的边界压力,绘制边界压力的等值线图,得到此次压裂产生的储层改造体积的形状和范围,如图6所示。
本发明的基于微地震的压裂缝网重构方法根据微地震监测点的数据进行迭代重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离散裂缝网格模型,然后以建立的离散裂缝网格模型进行生产数值模拟并与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历史拟合,根据拟稳态的生产数值模拟结果精确划定储层改造体积的形状和范围,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微地震监测点获得的信息,且计算量较小。本发明的基于微地震的压裂缝网重构方法重构出压裂缝网的几何结构后,能够准确、客观的计算出储层改造体积的形状和范围,克服了传统压裂缝网生成方法中主观性较强、且与体积压裂的概念不符等缺点。本发明能够真实反映压裂后储层的渗流性质,定量研究不同开发方式下裂缝和基质中原油各自的动用情况,为裂缝型储层的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尤其能对致密砂岩油气藏、页岩油气藏的压裂效果进行评价,并应用于压裂后油藏工程方案制定当中。
优选的,步骤S2中,各压裂段的压裂缝网N的迭代重构包括:
步骤S21:以其中任一段压裂为例,将压裂段中所有微地震监测点的事件序列记为P,其中各点pi(i=1,…,n)依次发生;
步骤S22:压裂段的压裂缝网N0最初为空集,将起裂点p0作为初始裂缝网加入N0得到压裂缝网N1
步骤S23:依次选择事件序列P中的点pi(i=1,…,n)为研究对象,计算压裂缝网N1中所有线段到pi最近的点q;
步骤S24:如果q为N1中某条线段ab的端点,则直接将线段piq加入N1,否则,q即为N1中线段ab的内点,此时首先将线段ab拆成aq和qb两条线段,再将piq加入N1
步骤S25:从事件序列P中删除pi
步骤S26:重复步骤S23、S24、S25,直到事件序列P成为空集。
本实施例中,优选投球滑套或压差滑套的位置为起裂点p0进行迭代重构压裂缝网,本发明的压裂缝网采用迭代重构方法进行解析,在某一轮迭代中,所有压裂缝网的参数均用上一次迭代的改正数进行整体修正,因而提高了计算效率和反演结果的精度,方法稳定,能够减少压裂缝网的迭代次数,使其快速求解。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微地震的压裂缝网重构装置,如图8所示,包括:
数据处理模块11:用于对水力压裂过程中微地震监测点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剔除不合理的微震点,并将各压裂段的压裂点整理成顺序发生的事件序列;
迭代重构模块12:用于分别以各压裂段的起裂点为起点,迭代重构得到各压裂段的压裂缝网N;
第一计算模块13:用于根据微地震监测点的能量e计算压裂缝网N中各压裂缝段的开度a和渗透率k,计算公式为:
a=Dln(e/e0)
k=a2/12
式中,e0为微地震监测点的能量系数,D为生产数值模拟值与实际生产数值之间的比例系数;
网格建立模块14:用于将所有压裂段的压裂缝网N合并,并在合并后得到的压裂缝网的基础上建立离散裂缝网格模型;
模拟及拟合模块15:用于以离散裂缝网格模型为基础进行生产数值模拟,获取生产数值模拟值,并将生产数值模拟值与实际生产数值进行生产历史拟合;
判断模块16:用于判断生产数值模拟值与实际生产数值之间的生产历史拟合是否达到拟稳态,若未达到拟稳态,则调整比例系数D和能量系数e0并重复第一计算模块至模拟及拟合模块,若达到拟稳态则进行第二计算模块;
第二计算模块17:用于选取拟稳态后的压力场,并求取油藏所有点的压力值的累计分布函数;
第三计算模块18:用于计算累计分布函数的拐点并将拐点作为储层改造体积的边界压力,绘制边界压力的等值线图,得到此次压裂产生的储层改造体积的形状和范围。
本发明的基于微地震的压裂缝网重构装置根据拟稳态的生产数值模拟结果精确划定储层改造体积的形状和范围,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微地震监测点获得的信息;能够准确、客观的计算出储层改造体积的形状和范围,克服了传统压裂缝网生成方法中主观性较强、且与体积压裂的概念不符等缺点。
进一步的,迭代重构模块12中,用于各压裂段的压裂缝网N的迭代重构包括:
存储模块:以其中任一段压裂为例,用于将压裂段中所有微地震监测点的事件序列记为P,其中各点pi(i=1,…,n)依次发生;
第一缝网生成模块:压裂段的压裂缝网N0最初为空集,用于将起裂点p0作为初始裂缝网加入N0得到压裂缝网N1
第四计算模块:用于依次选择事件序列P中的点pi(i=1,…,n)为研究对象,计算压裂缝网N1中所有线段到pi最近的点q;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点q的位置,如果q为N1中某条线段ab的端点,则直接将线段piq加入N1。否则,q即为N1中线段ab的内点,此时首先将线段ab拆成aq和qb两条线段,再将piq加入N1
删除模块:用于从事件序列P中删除pi
重复模块:用于重复第四计算模块、判断模块和删除模块,直到事件序列P成为空集。
进一步的,网格建立模块12进一步优选为:
在合并后得到的压裂缝网的基础上,进行Delaunay三角网格剖,再结合储层物性建立离散裂缝网格模型。
进一步的,第一缝网生成模块中:起裂点p0的位置为投球滑套或压差滑套的位置。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基于微地震的压裂缝网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对水力压裂过程中微地震监测点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剔除不合理的微震点,并将各压裂段的压裂点整理成顺序发生的事件序列;
步骤2:分别以各压裂段的起裂点为起点,迭代重构得到各压裂段的压裂缝网N;
步骤3:根据微地震监测点的能量e计算所述压裂缝网N中各压裂缝段的开度a和渗透率k,计算公式为:
a=Dln(e/e0)
k=a2/12
式中,e0为微地震监测点的能量系数,D为比例系数;
步骤4:将所有压裂段的压裂缝网N合并,并在所述渗透率k和合并后得到的压裂缝网的基础上建立离散裂缝网格模型;
步骤5:以所述离散裂缝网格模型为基础进行生产数值模拟,获取生产数值模拟值,并将所述生产数值模拟值与实际生产数值进行生产历史拟合;
步骤6:判断所述生产数值模拟值与实际生产数值之间的生产历史拟合是否达到拟稳态,若未达到拟稳态,则调整所述比例系数D和能量系数e0并重复所述步骤3至5,若达到拟稳态,则进行步骤7;
步骤7:选取拟稳态后的压力场,并求取油藏所有点的压力值的累计分布函数;
步骤8:计算所述累计分布函数的拐点并将所述拐点作为储层改造体积的边界压力,绘制所述边界压力的等值线图,得到此次压裂产生的储层改造体积的形状和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地震的压裂缝网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各压裂段的压裂缝网N的迭代重构包括:
步骤21:以其中任一段压裂为例,将压裂段中所有微地震监测点的事件序列记为P,其中各点pi依次发生,其中i=1,…,n;
步骤22:压裂段的压裂缝网N0最初为空集,将起裂点p0作为初始裂缝网加入N0得到压裂缝网N1
步骤23:依次选择所述事件序列P中的点pi为研究对象,计算所述压裂缝网N1中所有线段到pi最近的点q;
步骤24:如果q为N1中某条线段ab的端点,则直接将线段piq加入N1,否则,q即为N1中所述线段ab的内点,此时首先将所述线段ab拆成aq和qb两条线段,再将piq加入N1
步骤25:从所述事件序列P中删除pi
步骤26:重复所述步骤23、24、25,直到所述事件序列P成为空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地震的压裂缝网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进一步为:
在合并后得到的压裂缝网的基础上,进行Delaunay三角网格剖,再结合储层物性建立离散裂缝网格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微地震的压裂缝网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2中,所述起裂点p0的位置为投球滑套或压差滑套的位置。
5.一种基于微地震的压裂缝网重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水力压裂过程中微地震监测点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剔除不合理的微震点,并将各压裂段的压裂点整理成顺序发生的事件序列;
迭代重构模块:用于分别以各压裂段的起裂点为起点,迭代重构得到各压裂段的压裂缝网N;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微地震监测点的能量e计算所述压裂缝网N中各压裂缝段的开度a和渗透率k,计算公式为:
a=Dln(e/e0)
k=a2/12
式中,e0为微地震监测点的能量系数,D为比例系数;
网格建立模块:用于将所有压裂段的压裂缝网N合并,并在合并后得到的压裂缝网的基础上建立离散裂缝网格模型;
模拟及拟合模块:用于以所述离散裂缝网格模型为基础进行生产数值模拟,获取生产数值模拟值,并将所述生产数值模拟值与实际生产数值进行生产历史拟合;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生产数值模拟值与实际生产数值之间的生产历史拟合是否达到拟稳态,若未达到拟稳态,则调整所述比例系数D和能量系数e0并重复所述第一计算模块至模拟及拟合模块,若达到拟稳态则进行第二计算模块;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选取拟稳态后的压力场,并求取油藏所有点的压力值的累计分布函数;
第三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累计分布函数的拐点并将所述拐点作为储层改造体积的边界压力,绘制所述边界压力的等值线图,得到此次压裂产生的储层改造体积的形状和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微地震的压裂缝网重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迭代重构模块中,用于各压裂段的压裂缝网N的迭代重构包括:
存储模块:以其中任一段压裂为例,用于将压裂段中所有微地震监测点的事件序列记为P,其中各点pi依次发生,其中i=1,…,n;
第一缝网生成模块:压裂段的压裂缝网N0最初为空集,用于将起裂点p0作为初始裂缝网加入N0得到压裂缝网N1
第四计算模块:用于依次选择所述事件序列P中的点pi为研究对象,计算所述压裂缝网N1中所有线段到pi最近的点q;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点q的位置,如果q为N1中某条线段ab的端点,则直接将线段piq加入N1,否则,q即为N1中所述线段ab的内点,此时首先将所述线段ab拆成aq和qb两条线段,再将piq加入N1
删除模块:用于从所述事件序列P中删除pi
重复模块:用于重复所述第四计算模块、判断模块和删除模块,直到所述事件序列P成为空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微地震的压裂缝网重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建立模块进一步为:
在合并后得到的压裂缝网的基础上,进行Delaunay三角网格剖,再结合储层物性建立离散裂缝网格模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微地震的压裂缝网重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网生成模块中:所述起裂点p0的位置为投球滑套或压差滑套的位置。
CN201610810941.0A 2016-09-08 2016-09-08 基于微地震的压裂缝网重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2268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10941.0A CN106226813B (zh) 2016-09-08 2016-09-08 基于微地震的压裂缝网重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10941.0A CN106226813B (zh) 2016-09-08 2016-09-08 基于微地震的压裂缝网重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26813A CN106226813A (zh) 2016-12-14
CN106226813B true CN106226813B (zh) 2018-03-13

Family

ID=58074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10941.0A Active CN106226813B (zh) 2016-09-08 2016-09-08 基于微地震的压裂缝网重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268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07723A (zh) * 2017-09-15 2019-03-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微地震压裂裂缝模型的压裂体积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7832524B (zh) * 2017-11-07 2021-01-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储层改造体积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984839B (zh) * 2018-06-15 2022-02-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地震的页岩改造体积快速判断方法
CN109829217B (zh) * 2019-01-21 2021-03-1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压裂性裂缝油藏产能模拟方法及装置
CN110967748A (zh) * 2019-12-02 2020-04-07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微地震成像裂缝提取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687411B (zh) * 2021-09-03 2022-11-22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微地震的地应力方位预测方法
CN116006167B (zh) * 2022-12-19 2024-05-14 新奥(天津)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压裂缝网检测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CN117233836B (zh) * 2023-09-18 2024-04-16 北京戎彩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微地震辐射能量确定压裂主裂缝网络几何属性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21743A (ja) * 1998-10-14 2000-04-28 Osaka Gas Co Ltd 地震動分布の評価方法
EP1394569B1 (fr) * 2002-08-26 2004-11-03 Total S.A. Procédé de calcul de réalisations maillées d'un réservoir
US8902710B2 (en) * 2009-11-10 2014-12-02 Microseismic,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discrete fracture networks from passive seismic signal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ubsurface reservoir simulation
US9513395B2 (en) * 2010-08-30 2016-12-06 Microseismic, Inc.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subsurface seismic events in vertically transversely isotropic media
CA2854371C (en) * 2011-11-04 2019-12-24 Schlumberger Canada Limited Modeling of interaction of hydraulic fractures in complex fracture networks
WO2015069817A1 (en) * 2013-11-06 2015-05-14 Schlumberger Canada Limited Modeling of interaction of hydraulic fractures in complex fracture networks
CN103279991A (zh) * 2013-04-16 2013-09-04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利用离散裂缝端点变形数模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26813A (zh) 2016-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26813B (zh) 基于微地震的压裂缝网重构方法及装置
CN104727798B (zh) 一种低渗透气藏转向重复压裂工艺方法
CN104750896B (zh)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数值模拟方法
CN103544342B (zh) 基于混合模型的核电站防波堤越浪冲击模拟方法
CN108319756A (zh) 一种致密储层体积压裂缝网扩展模拟及表征方法
CN109117540A (zh) 一种解决大坝混凝土力学参数反演不唯一性的概率统计分析方法
CN110469303B (zh) 一种基于四类改造体积的体积压裂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CN110245642A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雷达图谱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5512366B (zh) 含天然裂缝的致密储层体积压裂树状随机缝网描述方法
CN110147561A (zh) 一种含天然裂缝致密油气储层体积压裂缝网预测方法
CN104868465B (zh) 基于模糊机会约束的电力系统网架重构优化方法
CN106227957A (zh) 等效裂缝建模的方法
CN105787220A (zh) 一种煤层高压注水致裂-渗流数值模拟方法
CN103205972B (zh) 一种分析基坑变形与坑外地面沉降关系的方法
CN103926621A (zh) 两阶段残差分析建立地震动衰减关系的方法
CN104965222B (zh) 三维纵波阻抗全波形反演方法及装置
CN111123374A (zh) 一种基于匹配滤波的探地雷达全波形反演方法
CN106199712B (zh) 一种确定压裂套管变形区域的方法及装置
Wu et al. An approach for deformation modulus mechanism of super-high arch dams
CN105427062A (zh) 基于云理论的水库塌岸风险分析方法
CN111159794A (zh) 多裂隙类岩石试样力学性质的几何损伤流变分析方法
CN111650640B (zh) 裂缝网络复杂度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07704646B (zh) 一种致密储层体积改造后的建模方法
CN115239013A (zh) 面向冲积河道的崩岸等级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11241665A (zh) 压裂改造区渗透率模型建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Gong Bin

Inventor after: LAN Zheng Kai

Inventor after: Li Junchao

Inventor after: Shi Xin

Inventor after: Zhang Zhongguo

Inventor before: Gong Bin

Inventor before: Liu Xuan

Inventor before: LAN Zheng Kai

Inventor before: Li Junchao

Inventor before: Shi Xin

Inventor before: Zhang Zhongguo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0000 room 125, building 6, Chuangzhi Green Valley Development Center, 788 HONGPU Road, Shangche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racy energy technology (Hang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room 125, building 6, Chuangzhi Green Valley Development Center, 788 HONGPU Road, Shangche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racy energy technology (Zhejiang)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0000 room 125, building 6, Chuangzhi Green Valley Development Center, 788 HONGPU Road, Shangche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racy energy technology (Zhejiang)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806, floor 8, building 04, No. 18, Jialing Jiangdong Street, Jianye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210019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TRACY ENERGY TECHNOLOGIES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0000 room 125, building 6, Chuangzhi Green Valley Development Center, 788 HONGPU Road, Shangche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racy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room 125, building 6, Chuangzhi Green Valley Development Center, 788 HONGPU Road, Shangche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racy energy technology (Hangzhou)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