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23152A - 一种易于施工的细粒式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凝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易于施工的细粒式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凝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23152A
CN106223152A CN201610751641.XA CN201610751641A CN106223152A CN 106223152 A CN106223152 A CN 106223152A CN 201610751641 A CN201610751641 A CN 201610751641A CN 106223152 A CN106223152 A CN 1062231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ne
construction
asphalt pavement
formula high
recycled aspha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5164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23152B (zh
Inventor
王晓燕
韦金城
王林
马士杰
余四新
赵海生
卢少利
郑如岩
崔世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Transportation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Transportatio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Transportatio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Transportatio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61075164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231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231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231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231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231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7/00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 E01C7/0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 E01C7/18Coherent pavings made in situ made of road-metal and binders of road-metal and bituminous binde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易于施工的细粒式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凝土,属于道路路面材料技术领域。其特点是在标准筛的基础上增设孔径为6.3mm的集料筛,所述沥青混凝土采用最大公称粒径小于13.2mm的细集料,且在连续级配曲线中4.75mm筛孔和6.3mm筛孔之间形成微断级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易于施工的细粒式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凝土具有良好高温抗车辙变形、抗水损害、抗疲劳开裂和耐久性能,而且沥青用量低,大大节约了成本,可广泛应用于重载交通道路之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易于施工的细粒式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凝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路面材料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易于施工的细粒式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凝土。
背景技术
世界上不少国家,不少道路路面使用初期即发生严重破坏,如路面局部开裂、凹陷、车辙、唧浆等,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国,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运输车辆中大型货运车辆的比重不断增加。交通量的逐年增加,加上普遍存在着车辆超载和超限的现象,路面结构在车辆荷载尤其是重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混合料在车轮边缘处发生剪切破坏,沥青面层产生不可恢复的残余变形并迅速累积,或出现开裂并逐渐扩展,导致结构层发生车辙和疲劳等病害,对公路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了路面早期损坏,路面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路面使用性能衰减加快,同时,还危及到桥梁及其他构筑物的安全使用,大大增加了公路部门的维护和改建资金的投入,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对路面的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辙、疲劳开裂已成为我国高等级公路的主要病害。同时近年来人们也越来越发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利用,对铣刨废料的开发利用随着再生技术发展也愈发广泛和深入,技术人员在不断地探讨如何使再生沥青混合料在较低生产成本和便于实施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性能。
现有技术中往往是通过粗粒式的沥青混合料,增大集料的粒径,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但是这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往往存在抗疲劳性比较差,耐久性不强等缺点,不易压实,施工难度比较大。
另外,现有技术普遍采用的级配方式有连续级配、间断级配。所述连续级配是某一矿质混合料在标准筛孔配成的套筛中进行筛析时,所得的级配曲线平顺圆滑,具有连续的(不间断的)性质,相邻粒径的粒料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按质量计),这种由大到小逐级粒径均有,并按比例互相搭配组成的矿质混合料称为连续级配矿质混合料。常见的沥青混合料类型为AC类,该类型的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小于间断级配的,因此更为密实,用作表面层能够较好的起到防水的作用。但是连续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是悬浮密实结构,形成不了嵌挤密实型,很容易在高温条件下形成车辙,同时也导致沥青路面抗滑性能下降。所述间断级配是在连续级配中剔除一个(或几个)粒级,形成一种级配不连续的矿质混合料,这中矿质混合料所具有的级配称为间断级配。其常见的沥青混合料类型为SMA类,该类型的沥青混合料形成嵌挤结构,能更好的抵抗高温车辙变形,也可以用作表面层可以消除路面噪音、提高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易于排出路表积水。但是,空隙率大也会导致混合料内部在车辆作用下形成较大的动水压力,如果沥青胶结材料性能不佳,将会导致剥落等水损害现象,而且,空隙也构成了沥青混合料与大气环境相互作用的通道,会加剧沥青的老化,同时该类型的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较大,造价比较高。
如何在不降低沥青混合料抗疲劳和耐久性能的前提下,提出一种在高温状态下仍具有较高的抗车辙能力,又具有抗疲劳和耐久性能的易于施工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增加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长期以来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易于施工的细粒式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凝土。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易于施工的细粒式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凝土,其特点是在标准筛的基础上增设孔径为6.3mm的集料筛,所述再生沥青混凝土采用最大公称粒径小于13.2mm的细集料为矿料,且在连续级配曲线中4.75mm筛孔和6.3mm筛孔之间形成微断级配。
所述微断级配指间断范围的筛孔粒径相差小于等于2mm范围形成的级配。申请人发现,细粒式微断级配的引入,能够使沥青混合料既具有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更易压密实的优点,又具有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能够形成嵌挤结构的优点,使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得到全面提升。
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劲度模量及抗疲劳性能,混凝土采用的沥青胶结料优选由硬质沥青与旧沥青组成,或由复合改性沥青与旧沥青组成,且沥青胶结料的针入度不大于30。
作为优选,混凝土设计空隙率不大于2%。
当矿料通过4.75mm筛孔的百分率为44~50%,通过6.3mm筛孔的百分率为50~56%时,沥青混合料均能达到良好的性能指标,尤其当通过4.75mm和6.3mm筛孔的百分率之差不超过6%时,能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矿料通过9.5mm筛孔的百分率优选为72%~65%。矿料通过0.075mm筛孔的百分率优选为6.4%~7.9%。
所述沥青混合料的级配以各粒径矿料通过标准尺寸筛孔百分率计,其最佳级配范围为:
13.2mm,90%~100%;9.5mm,72~65%;6.3mm,50~56%(目标值53%);4.75mm,44~50%(目标值47%);2.36mm,29%~40%;1.18mm,16%~32%;0.6mm,12%~22%;0.3mm,11%-15%;0.15mm,6%-12%;0.075mm,6.4%~7.9%(目标值7.1%)。
作为优选,当所述硬质沥青或复合改性沥青的指标满足以下要求时,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性能指标:
标准针入度20-35,1/10mm;
软化点温度不低于62℃;
PG分级82-22。
本发明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凝土的体积设计和性能验证可采用现有技术的设计及验证方法,但为了达到较好的技术效果,优选采用基于路用性能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具体步骤为:
(a)级配优化和沥青用量的选择
在一定的级配范围内选择2个以上的级配曲线,根据级配分布确定各个级配方案的最低沥青用量,所述沥青用量采用沥青丰度因子≥3.5限制混合料的最小沥青用量,通过旋转压实成型试件的空隙率满足要求选取合适的级配和沥青用量其空隙率控制在0~2%。
b)性能验证
对级配选择和沥青用量选择完毕后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性能4个水平验证,
如果测试的性能指标满足其设计要求,则设计完成,如果不是,调整颗粒级配曲线重新进行设计,如此反复迭代,直到满足设计要求为止,
所述水平验证为水敏感性验证、高温抗车辙验证、劲度模量验证和疲劳性能验证。
矿料与沥青胶结料的质量比优选为100:(5.3~6.3)。
以质量百分比计,矿料中新矿料占比优选为70%~80%。
以质量百分比计,沥青路面回收材料的掺入量优选为20~35%。
本发明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凝土的生产方法优选为:按照上述级配范围进行配置后,沥青路面回收材料(旧料)加热至120-150℃后加入拌合锅,先与矿粉(矿料中粒径小于等于0.075mm部分)拌合15~25S,然后加入温度控制在180~185℃硬质沥青或者复合改性沥青拌合60~90S,再加入加热至175~180℃的余量的新矿料拌合60~90S,得到温度控制在175~180℃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旋转压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易于施工的细粒式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凝土具有以下突出地有益效果:
(一)引入细粒式微断级配,使得这种级配的再生沥青混合料既具有高温抗车辙变形性能,同时其抗疲劳和耐久性能以及低温性能都有所增强,且沥青用量也相应了得到减少,各项性能指标比传统的再生沥青混合混凝土均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具有更低的渗透性,可以铺设更为平整的表面,还具有较好的表面构造深度,施工速度快和罩面层厚度小(最小厚度可以用到2---2.5cm)等优点。比传统粗粒式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抗疲劳性能的同时,可以使路面减薄。能够有效提高路面抗磨耗的能力,及行驶时的舒适感。
(三)采用微间断级配,配合低标号沥青,进行了级配的优化设计和体积指标设计,设计空隙率控制在0%-2%,设计出的再生沥青混合料比传统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劲度模量,进一步提高了路面的高温抗车辙效果及抗疲劳性能,能够有效延长路面的寿命。
(四)本发明沥青混合料与现行的细粒式密级配AC-13和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20再生沥青混合料相比,不论在高温抗车辙变形和劲度模量方面,还是在抗疲劳性能和耐久性能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增强;与现行的断级配SMA-13再生沥青混合料相比,在达到相同的高温抗车辙性能的同时,沥青用量节省0.7%。
(五)在不添加任何再生外掺剂的情况下,依然能达到良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易于施工的细粒式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凝土的级配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易于施工的细粒式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凝土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再生沥青混合料采用细粒式,微间断级配结构。
矿料为最大公称粒径小于13.2mm的细集料,在连续级配曲线中4.75mm筛孔和6.3mm筛孔之间形成一个微断级配,其筛孔6.3mm通过率目标值为53%,筛孔4.75mm通过率目标值为47%。
矿料与沥青胶结料的质量比为100:5.8;新矿料占总矿料的65%(质量百分比)。
以各粒径矿料通过标准尺寸筛孔百分率计,其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范围为:
13.2mm,90%~100%;9.5mm,72~65%;6.3mm,52~54%(目标值53%);4.75mm,46~48%(目标值47%);2.36mm,29%~40%;1.18mm,16%~32%;0.6mm,12%~22%;0.3mm,11%~15%;0.15mm,6%~12%;0.075mm,6.4%~7.9%(目标值7.1%)。
采用满足以下指标要求的硬质沥青:
标准针入度20-35,1/10mm;
软化点温度不低于62℃;
PG分级82-22。
采用以下基于路用性能的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具体步骤为:
(a)级配优化和沥青用量的选择
在上述级配范围内选择2个以上的级配曲线,根据级配分布确定各个级配方案的最低沥青用量,所述沥青用量采用沥青丰度因子≥3.5限制混合料的最小沥青用量,通过旋转压实成型试件的空隙率满足要求选取合适的级配和沥青用量,其空隙率控制在1~2%。
b)性能验证
对级配选择和沥青用量选择完毕后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性能4个水平验证(水敏感性验证、高温抗车辙验证、劲度模量验证和疲劳性能验证)。
项目 单位 设计要求 试验方法
动稳定度(60℃,0.7MPa) 次/mm >3000 T0719
残留马歇尔稳定度 >80 T0709
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 >75 T0729
复合模量试验(15℃&10Hz) MPa ≥14000 NF P98-260-2
疲劳试验(15℃&10Hz,106次应变) μdef ≥100 NF P 98-261-1
低温抗裂性,破坏应变,-10℃ με >2000 T0715
表一
如果测试的性能指标满足表一所示设计要求,则设计完成,如果不是,调整颗粒级配曲线重新进行设计,如此反复迭代,直到满足设计要求为止。
上述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凝土的生产方法为:
按照上述级配范围进行配置后,以28%的掺入量将的沥青路面回收材料加热至135℃后加入拌合锅,先与矿粉(矿料中粒径小于等于0.075mm部分)进行拌合20S,然后加入温度控制在185℃硬质沥青拌合70S,再加入加热至180℃的余量的新矿料拌合75S,得到温度控制在175~180℃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旋转压实。

Claims (10)

1.一种易于施工的细粒式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在标准筛的基础上增设孔径为6.3mm的集料筛,所述再生沥青混凝土采用最大公称粒径小于13.2mm的细集料为矿料,且在连续级配曲线中4.75mm筛孔和6.3mm筛孔之间形成微断级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施工的细粒式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再生沥青混凝土的沥青胶结料由硬质沥青与旧沥青组成,或由复合改性沥青与旧沥青组成,且沥青胶结料的针入度不大于3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易于施工的细粒式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混凝土设计空隙率不大于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于施工的细粒式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矿料通过4.75mm筛孔的百分率为44~50%,通过6.3mm筛孔的百分率为50~5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易于施工的细粒式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矿料通过9.5mm筛孔的百分率为72%~6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易于施工的细粒式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矿料通过0.075mm筛孔的百分率为6.4%~7.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易于施工的细粒式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沥青或复合改性沥青的指标满足以下要求:
标准针入度20-35,1/10mm;
软化点温度不低于62℃;
PG分级82-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易于施工的细粒式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采用基于路用性能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易于施工的细粒式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矿料与沥青胶结料的质量比为100:(5.3~6.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易于施工的细粒式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矿料中新矿料占比为70%~80%。
CN201610751641.XA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易于施工的细粒式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凝土 Active CN1062231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51641.XA CN106223152B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易于施工的细粒式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凝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51641.XA CN106223152B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易于施工的细粒式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凝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23152A true CN106223152A (zh) 2016-12-14
CN106223152B CN106223152B (zh) 2018-07-10

Family

ID=57555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51641.XA Active CN106223152B (zh) 2016-08-29 2016-08-29 一种易于施工的细粒式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凝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2315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1548A (zh) * 2019-02-28 2019-06-14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基于复合材料的装配式重载交通道路路面铺装结构
CN111785338A (zh) * 2020-07-16 2020-10-16 山东交通学院 适用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CN111960727A (zh) * 2020-04-28 2020-11-20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大掺量抗疲劳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14147A (ja) * 2005-02-03 2006-08-17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給水型保水性舗装構造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EP2202359A1 (en) * 2008-12-29 2010-06-30 C.I.C. Compagnia Italiana Costruzioni S.p.A. Semi-flexible multi-layer paving
CN202293043U (zh) * 2011-09-08 2012-07-04 江阴泰富沥青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连续式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的骨料配料计量装置
CN103043951A (zh) * 2013-01-15 2013-04-17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拌再生细骨料沥青混凝土
WO2013106578A1 (en) * 2012-01-10 2013-07-18 Pronghor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LLC Road material compositions,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king
CN105224727A (zh) * 2015-09-11 2016-01-06 郑州大学 一种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配合比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14147A (ja) * 2005-02-03 2006-08-17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給水型保水性舗装構造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EP2202359A1 (en) * 2008-12-29 2010-06-30 C.I.C. Compagnia Italiana Costruzioni S.p.A. Semi-flexible multi-layer paving
CN202293043U (zh) * 2011-09-08 2012-07-04 江阴泰富沥青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连续式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的骨料配料计量装置
WO2013106578A1 (en) * 2012-01-10 2013-07-18 Pronghor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LLC Road material compositions,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king
CN103043951A (zh) * 2013-01-15 2013-04-17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拌再生细骨料沥青混凝土
CN105224727A (zh) * 2015-09-11 2016-01-06 郑州大学 一种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配合比设计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1548A (zh) * 2019-02-28 2019-06-14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基于复合材料的装配式重载交通道路路面铺装结构
CN111960727A (zh) * 2020-04-28 2020-11-20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大掺量抗疲劳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
CN111785338A (zh) * 2020-07-16 2020-10-16 山东交通学院 适用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CN111785338B (zh) * 2020-07-16 2023-06-27 山东交通学院 适用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23152B (zh) 2018-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7047B (zh) 钢渣橡胶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98139B (zh) 一种高掺量rap厂拌热再生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74115B (zh) 一种基于高劲度模量沥青混合料的重载交通道路路面铺装结构
CN111785338B (zh) 适用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CN106320129A (zh) 一种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AU2015203713B2 (en) Sealed agglomerated base composition for a sub-base layer comprising a high proportion of larger aggregates
CN102061100A (zh) 一种复合改性剂改性道路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52212A (zh) 一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提升改造方法
CN106223152B (zh) 一种易于施工的细粒式高性能再生沥青混凝土
CN106844937A (zh) 与结构一体化的水泥稳定破碎砾石基层或底基层设计方法
CN107651887A (zh) 一种高模量橡胶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6736664U (zh) 一种耐久性抗车辙高速公路改扩建路面结构
CN106630767A (zh) 一种ms-iv型铁尾矿微表处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36675A (zh) 破损路面冷再生上基层成型方法及冷再生材料组合结构
CN111170678A (zh) 一种聚氨酯为结合料的浇筑式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51529A (zh) 一种采用温拌超薄层罩面的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6351101B (zh) 一种基于细粒式高性能沥青混凝土的重载交通道路路面铺装结构
CN103485255A (zh) 一种微表处混合料配合比的优化设计方法
CN115859672A (zh) 基于结构与材料一体化的沥青稳定铁尾矿抗车辙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06316223B (zh) 一种细粒式高性能沥青混凝土
CN113957761A (zh) 一种高等级公路超薄沥青路面
Asi et al. Adaptation of superpave asphalt concrete mix design procedure to jordan climatic and traffic conditions
CN111153632A (zh) 一种细粒式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11978744A (zh) 一种橡胶粉改性高粘沥青排水路面混合料的设计制备方法
CN113744817B (zh) 一种高模量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