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11261A - 信息处理方法及通信节点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方法及通信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11261A
CN106211261A CN201510246242.3A CN201510246242A CN106211261A CN 106211261 A CN106211261 A CN 106211261A CN 201510246242 A CN201510246242 A CN 201510246242A CN 106211261 A CN106211261 A CN 1062112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ty
via node
node
access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462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11261B (zh
Inventor
黄莹
陈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PCT/CN2016/08207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16180367A1/zh
Priority to EP23178861.3A priority patent/EP4236612A3/en
Priority to EP16792217.8A priority patent/EP3297328A4/en
Priority to US15/573,908 priority patent/US10715990B2/en
Publication of CN106211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112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112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112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04W36/0094Definition of hand-off measurement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3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 H04W36/033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in pre-organised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 H04W36/32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speed data by location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90Services for handling of emergency or hazardous situations, e.g. earthquake and tsunami warning systems [ET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3Manipulation of direct-mode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3Reselecting a link using a direct mode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通信节点,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D2D UE中,所述方法包括:从所述第一D2D UE的第一接入节点接收辅助信息;依据所述辅助信息,接入第二接入节点;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和所述第二接入节点属于不同类型的接入节点。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方法及通信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通信节点。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多媒体业务的发展,人们对高数据速率和用户体验的需求日益增长,从而对传统蜂窝网络的系统容量和覆盖提出了较高要求。另一方面社交网络、近距离数据共享、本地广告等应用的流行使得人们对了解附近感兴趣的人或事物并与之通信的需求逐渐增加。现有的基于小区的蜂窝网络在高数据速率以及邻近服务的支持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在这种需求背景下,代表未来通信技术发展新方向的D2D(Device-to-Device,设备到设备)技术应运而生。D2D技术的应用,可以减轻蜂窝网络的负担、减少用户设备的电池功耗、提高数据速率,并改善网络基础设施的鲁棒性,很好地满足上述高数据速率业务和邻近服务的要求。
D2D技术可以工作在授权频段或非授权频段,允许多个支持D2D功能的用户设备(即D2D用户设备,D2D User Equipment,D2D UE)在有网络基础设施或无网络基础设施的情况下进行直接发现/直接通信。D2D的应用场景主要有三种:
1)UE1和UE2在蜂窝网络的覆盖下进行数据交互,用户面数据不经过网络基础设施,如图1的模式1;
2)在弱/无覆盖区域的UE中继传输,如图1中的模式2,允许信号质量较差的UE4通过附近有网络覆盖的UE3与网络进行通信,能帮助运营商扩展覆盖、提高容量。
3)在发生地震或紧急情况,蜂窝网络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允许设备间直接通信,如图1中的模式3,UE5,UE6和UE7间控制面和用户面都不经过网络基础设施而进行一跳或多跳的数据通信。
D2D技术通常包括D2D发现技术和D2D通信技术:
1)D2D发现技术是指用于判断/确定两个或多个D2D用户设备之间相互邻近(例如在可进行D2D直接通信范围之内)或用于判断/确定第一用户设备邻近第二用户设备的技术。
2)D2D通信技术是指D2D用户设备之间部分或全部通信数据可以不通过网络基础设施而直接进行通信的技术。
在图2和图3所示的应用场景中,D2D UE可以作为中继节点,使得蜂窝网络覆盖边缘或覆盖外的远距离D2D UE能通过中继节点UE与网络进行蜂窝通信,且使得D2D UE间通过中继节点UE进行D2D通信。D2D UE有可能在蜂窝小区覆盖边缘移动,此时D2D UE需要更换其接入节点以接入网络,例如,通过中继UE中继的D2D UE移动到小区覆盖后可通过基站接入网络,小区覆盖内的通过基站接入网络的UE移动出小区覆盖后只能通过中继UE接入网络。而现有技术并未提供D2D UE的接入节点更换的方法,从而影响小区覆盖边缘UE的通信业务连续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及通信节点,以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D2D UE的节点更换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D2D UE中,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第一D2D UE的第一接入节点接收辅助信息;
依据所述辅助信息,接入第二接入节点;
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和所述第二接入节点属于不同类型的接入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D2DUE的第一接入节点中,所述方法包括:
形成辅助信息;其中,所述辅助信息用于所述第一D2D UE接入到第二接入节点;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和所述第二接入节点属于不同类型的接入节点;
向所述第一D2D UE发送辅助信息。
优选地,所述第二接入节点为第一基站,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为位于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内的中继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第一基站下的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所述中继节点为第二D2D UE。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节点,所述通信节点为第一D2D UE,所述第一D2D UE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D2D UE的第一接入节点接收辅助信息;
接入单元,用于依据所述辅助信息,接入第二接入节点;
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和所述第二接入节点属于不同类型的接入节点。
优选地,所述第二接入节点为第一基站,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为位于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内的中继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第一基站下的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所述中继节点为第二D2D UE。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节点,所述通信节点为于第一D2DUE的第一接入节点,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包括:
第一形成单元,用于形成辅助信息;其中,所述辅助信息用于所述第一D2DUE接入到第二接入节点;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和所述第二接入节点属于不同类型的接入节点;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D2D UE发送辅助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及通信节点,从当前连接的第一接入节点获取能够用于接入节点更换的辅助信息,并将依据所述辅助信息接入到第二接入节点,这样为现有技术中忽略的D2D UE的节点更换或补充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因D2D UE的节点未及时更换导致的通信中断或通信质量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D2D通信的场景图之一;
图2为D2D通信的场景图之二;
图3为D2D通信的场景图之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接入节点形成辅助信息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示例所述的接入节点更换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发明示例所述的接入节点更换示意图之二;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第一D2D UE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接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方法实施例一: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D2DUE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10:从所述第一D2D UE的第一接入节点接收辅助信息;
步骤S110:依据所述辅助信息,接入第二接入节点;
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和所述第二接入节点属于不同类型的接入节点。
本实施例所述接入节点可以为基站或中继节点,所述中继节点可为D2D节点。所述D2D节点为能够进行终端设备到终端设备之间直接通信的通信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和第二接入节点至少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
所述第二接入节点为第一基站,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为位于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内的中继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第一基站下的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所述中继节点为第二D2D UE。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D2D UE向所述第一基站靠近,可以直接与所述第一基站建立连接进行通信的场景下。
方式二:
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为第一基站,所述第二接入节点为位于第一小区内的中继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第一基站下的小区;所述中继节点为第二D2D UE。通常在这种情况下,通常第一D2D UE开始移动出所述第一基站覆盖范围内,需要继续保持能够与第一基站的通信,需要位于所述第一基站的覆盖范围内,此时需要用于位于所述第一小区边缘位置的第二D2D UE来进行中继。
所述第一D2D UE可为图2或图3中的远距离UE。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D2D UE可为图2或图3中的中继UE。
在方式一中:所述步骤S110可包括:
第一D2D UE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所述辅助信息;其中,所述辅助信息包括第一小区和/或小区信息及专用随机接入资源信息的至少其中之一。
所述专用随机接入资源信息可包括以下至少其中之一:随机接入前导信息、物理层随机接入时域资源信息及物理层随机接入频域资源信息。这些信息都可以用于所述第一D2D UE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请求,从而建立与所述第一基站的连接,以便更换到所述第一基站进行通信数据传输。
所述小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其中之一:
频点、小区标识、小区接入禁止指示及小区接入概率参数;
其中,所述小区接入禁止指示用于指示第一D2D UE禁止接入对应的小区;
所述小区概率参数用于控制接入对应小区的UE数。
所述辅助信息中还可包含蜂窝小区检测触发门限值;
所述蜂窝小区检测触发门限值为第一D2D UE对所述中继节点所发送信号的测量门限值,用于当第一D2D UE对所述中继节点所发送信号的测量值小于所述蜂窝小区检测触发门限值时,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开启蜂窝小区检测,以寻找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蜂窝小区。此处的蜂窝小区为各种类型基站形成的小区的统称,包括所述第一小区和所述第二小区。此处,寻找可供第一D2D UE接入的蜂窝小区,相当于寻找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基站。若寻找到了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基站即为本方式中的所述第二接入节点。此时,在步骤S110中发送所述辅助消息的为所述中继节点。所述中继节点可以通过广播或单播方式来发送所述辅助消息,故所述第一D2D UE可通过从广播信号或单播信号中接收所述辅助消息。
在具体实现时,所述第一D2D UE也可以根据当前通信需求或当前通信场景的变换,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辅助信息获取请求;则此时在步骤S110中所述第一D2D UE将接收到所述中继节点响应所述辅助信息获取请求而返回的辅助信息。如第一D2D UE通过测量其当前所在位置的基站的发送信号的信号质量,发现此时其接收到的基站发送信号的信号质量很好,满足发送所述获取请求的触发条件,则此时所述第一D2D UE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所述获取请求。通常这时,所述中继节点是采用单播方式发送给有向中继节点发送获取请求的第一D2D UE。
中继节点在采用广播方式来发送所述辅助消息时,则与所述中继节点相连的第一D2D UE可能会周期性的接收到所述辅助消息,或者在所述中继节点自身位置偏移满足预订条件时等情况时,所述第一D2D UE将接收到所述中继节点自动推送的辅助信息。当然中继节点主动发送所述辅助消息也可以是采用单播方式,具体如所述中继节点通过检测发现每一个第一D2D UE能够通过第一基站进行通信数据传输,则可以自行向所述第一D2D UE推送所述辅助信息,此时所述第一D2D节点,将从所述中继节点获得中继节点主动推送且采用单播方式发送的辅助信息。
所述频点可为所述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能够用于通信的频点信息。所述小区标识可为所述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的小区号等信息。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基站形成的与所述第一小区相邻的小区。所述第二基站可为不同于所述第一基站的基站。如所述第一基站可为如图3中的eNB2,而所述第二基站可为所述eNB1。
通常所述小区概率参数可为0到1之间的一个数值,在进行通信时,所述第一D2D UE可以生成一个随机数,若所述随机数小于所述小区概率参数,则所述第一D2D UE将会请求接入到所述第一基站。这样所述小区概率参数就达到了控制以所述第一基站为接入节点而接入所述第一基站的UE数。
在方式二中:
所述步骤S110可包括: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辅助信息;所述辅助信息包括所述第一D2D UE可接入中继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中继节点为第二D2DUE;
所述步骤S120可包括:依据所述辅助信息,接入所述中继节点。
所述节点信息包括以下的至少其中之一:中继节点标识;D2D中继节点所使用的D2D发现资源信息;所述第一D2D UE与所述中继节点间D2D通信可使用的D2D通信资源信息;所述第一D2D UE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进行D2D通信的D2D通信承载配置信息。此处的D2D发现资源信息为可能够用于进行D2D发现的资源信息,可包括单个D2D发现资源的信息,也可以包括D2D发现资源池的信息。所述D2D通信资源信息可为能够用于进行D2D通信的资源信息,可包括单个D2D通信资源的信息,也可包括D2D通信资源池的信息。
在第方式二中,所述辅助信息包括中继节点发现触发门限值和/或测量上报配置信息;所述中继节点发现触发门限值,用于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发现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中继节点;所述测量上报配置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进行测量并向所述第一基站上报对所述第一小区和/或所述第二小区的测量结果;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区。
所述中继节点发现触发门限值包含第一门限值;
所述第一门限值为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测量门限值;
其中,所述第一门限值,用于所述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时,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开启中继节点发现,寻找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中继节点。
具体的如,所述第一门限值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Received Power,简称为RSRP)值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Received Quality,简称为RSRQ)值的至少其中之一。此处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测量值为对所述第一小区所发送的信号的测量值,如第一小区发送的参考信号。
所述中继节点发现触发门限值还包含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二门限值为所述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的测量门限值。
所述第二门限值,用于当所述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并且所述第二小区的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二门限值时,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开启中继节点发现,寻找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中继节点。所述第二门限值为RSRP和/或RSRQ值。
发现所述D2D中继节点可通过现有技术中D2D发现过程来实现。
当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节点同时包括第一接入节点和第二接入节点,或所述第一D2D UE接入节点从第一接入节点更换到第二接入节点之后,所述第一D2D UE的通信数据传输可能需要更换到通过第二接入节点来进行。
故基于上述方案,本申请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S130:接收承载控制信息;
步骤S140:依据所述承载控制信息,更换到所述第二接入节点进行通信数据传输。
所述步骤S130可以在所述步骤S110之前执行,也可以在所述步骤S110之后执行,没有一定的先后顺序。
通常所述承载切换消息都是基站发送的,如第一基站。
第一基站发送的承载切换消息至少包括两种:
第一种:所述承载控制信息包括承载更换指示;所述承载更换指示用于指示第一D2D UE更换到通过第二接入节点进行通信数据传输。
当所述第一基站为第一接入节点时,所述承载切换消息可以在步骤S110之前接收,也可以在步骤S110之后接收,当所述第一基站为第二接入节点时,所述承载切换消息,通常在所述第一D2D UE接入所述第一基站之后接收的。
所述承载更换指示用于指示第一D2D UE是更换到通过第一基站或中继节点进行通信数据传输。这时第一基站在接收到所述承载切换请求之后,可根据其自身或中继节点当前的负载,与第一D2D UE之间的信道的通信质量方式确定了是否允许所述第一D2D UE接入到所述第一基站,若允许则所述第一基站会向所述第一D2D UE发送所述承载更换指示,从而所述第一D2D UE将会接收到所述承载更换指示;否则所述第一D2D UE可能会直接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到承载更换请求失败的消息。故在种方式中,由第一基站来确定所述允许所述第一D2D UE切换到通过第一基站来进行网络的接入。
第二种:
所述承载切换消息包括承载判决参数信息。所述承载切换判决参数信息包括无线资源管理RRM测量门限值及D2D通信的测量门限值的至少其中之一。这样第一D2D UE通过对第一基站发送的参考信号等信号测量,在依据所述测量门限进行判决后,可执行确定是否能够更换到第二接入节点进行通信数据传输。显然在本种方式中,是否能够更换到第二接入节点来进行通信数据传输是由第一D2D UE本身来确定的。
此时,所述步骤S140可包括:基于第一基站发送的测量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形成第一测量结果;依据所述承载切换判决参数信息及所述第一测量结果,确定是否能更换到所述第二接入节点进行通信数据传输;若依据所述承载切换判决参数信息及所述第一测量结果,确定能够更换到所述第二接入节点进行通信数据传输,则更换到所述第二接入节点。
在所述依据所述承载控制信息,更换到通过所述第二接入节点进行通信数据传输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第一基站发送承载切换判决辅助信息。
本实施例所述承载切换判决辅助信息,可用于为所述第一基站形成所述承载控制信息提供依据,具体如,为所述第一基站确定是否是向所述第一D2D UE发送承载切换指示还是发送承载切换请求失败提供依据,或如为所述第一基站确定RRM测量门限值及D2D通信的测量门限值提供依据;以便第一基站控制所述第一D2D UE的接入。
所述承载切换判决辅助信息还包括以下的至少其中之一:UE到网络的中继指示信息、测量报告及位置信息;位置信息;所述UE到网络的中继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D2D UE当前通过UE到网络的中继进行数据传输;所述测量报告包含所述第一D2D UE对当前服务小区和/或相邻小区的RRM测量结果;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D2D UE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这些信息都能够帮助所述第一基站确定响应消息的内容。具体如,第一D2D UE的当前位置位于所述第一基站下的小区的边缘,此时若直接更换到第一基站来进行通信数据传输,则可能会导致通信效果差的问题,此时所述第一基站可以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形成不让所述第一D2D UE更换到第一基站接入网络的响应消息,或提高前述的RRM测量门限值。
若所述第一D2D UE需要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测量报告,则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UE向第一基站发送测量报告之前,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测量上报配置信息;根据所述测量上报配置信息进行信道测量,形成第二测量结果;当所述第二测量结果满足上报条件时,向第一基站发送所述测量报告。
此处的测量结果满足上报条件,具体可包括譬如信道测量发现第一基站发送的信号达到所述第一D2D UE的信号强度达到强度阈值等,但是不局限于此。
所述第一D2D UE在接收到接入到所述第二接入节点之后,可以继续保持与所述第一D2D接入节点的连接,也可以释放与所述第一接入节点的连接,释放的方式包括从第一接入节点接收连接释放消息之后,基于所述连接释放消息释放与所述第一接入节点的连接,或在所述第一D2D UE内部的连接释放定时器失效了之后,释放与所述第一接入节点的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D2D UE,在移动过程中,因移动将接入节点从基站切换到中继节点或从中继节点切换到基站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被忽视的因D2D UE的位置信息的变更,导致的通信中断或通信质量不够好或延时大等问题。
方法实施例二:
如图5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D2DUE的第一接入节点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210:形成辅助信息;其中,所述辅助信息用于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第二接入节点;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和所述第二接入节点属于不同类型的接入节点;
步骤S220:向所述第一D2D UE发送辅助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可为所述基站,具体如图1至图3中的eNB,还可为D2D UE,如图1至图3中的中继UE。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将形成辅助信息,这些辅助信息将发送给到第一D2D UE,方便第一D2D UE根据辅助信息是否需要切换到第二接入节点来进行通信数据传输。这样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忽视的因第一D2D UE的移动性导致的通信质量变差或通信质量不高的问题。
所述第二接入节点为第一基站,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为位于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内的中继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第一基站下的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所述中继节点为第二D2D UE。
此处的第二小区为第二基站形成的与所述第一小区相邻的小区。
此时,所述辅助信息包括第一小区和/或小区信息及专用随机接入资源信息的至少其中之一。
所述小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其中之一:
频点、小区标识、小区接入禁止指示及小区接入概率参数;
其中,所述小区接入禁止指示用于指示第一D2D UE禁止接入对应的小区;
所述小区概率参数用于控制接入对应小区的UE数。
所述专用随机接入资源信息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在此就不重复了。
所述辅助信息中包含蜂窝小区检测触发门限值;
所述蜂窝小区检测触发门限值为第一D2D UE对所述中继节点所发送信号的测量门限值;
其中,所述蜂窝小区检测触发门限值为第一D2D UE对所述中继节点所发送信号的测量门限值,用于当第一D2D UE对所述中继节点所发送信号的测量值小于所述蜂窝小区检测触发门限值时,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开启蜂窝小区检测,以寻找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蜂窝小区。
所述向所述第一D2D UE发送辅助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基站请求专用随机接入资源;
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专用随机接入资源信息。
显然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随机接入资源信息可为形成所述辅助信息的依据信息之一或作为所述辅助信息的信息内容之一。
当所述第一D2D UE更换到通过第一基站进行通信数据传输时,为了减少资源浪费,通常需要释放所述第一D2D UE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的连接。以下提供两种中继连接释放方式。
中继连接释放方式一:
从所述第一D2D UE接收连接释放消息;
在接收到所述连接释放消息后,释放与所述第一D2D UE的连接。在具体实现时,为了保证所述第一D2D UE的数据在接入节点更换过程中的数据无遗漏的传输,在本申请中所述中继节点在接收到所述连接释放消息的指定时间后,再释放连接,以避免立即释放连接而所述第一D2D UE未来的及成功切换到从所述第一基站接入导致的通信数据传输的中断或与所述第一基站的连接不稳定或信号质量差导致的第一D2D UE没有接入到网络的问题。
中继连接释放方式二:
从所述第一D2D UE接收连接释放消息;且在接收到所述连接释放消息后,释放与所述第一D2D UE的连接;
在连接释放激活定时器超时时,释放与所述第一D2D UE的连接。
在所述中继节点内连接释放激活定时器,通常该连接释放激活定时器会在所述第一D2D UE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数据或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第一D2DUE发送数据时,启动开始计时。当所述连接释放激活定时器超时时,就自动释放与所述第一D2D UE的所述中继连接。
若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为第一基站,所述第二接入节点为位于第一小区内的中继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第一基站下的小区;所述中继节点为第二D2D UE
此时,所述向步骤S220可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一D2D UE发送辅助信息;
所述辅助信息包括所述辅助信息包括所述第一D2D UE可接入中继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中继节点为第二D2D UE。
通常此时,所述节点信息包括以下的至少其中之一:中继节点标识;D2D中继节点所使用的D2D发现资源信息;所述第一D2D UE与所述中继节点间D2D通信可使用的D2D通信资源信息;所述第一D2D UE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进行D2D通信的D2D通信承载配置信息。这些信息都可为所述第一D2D UE节点接入或提供依据。
所述辅助信息还包括中继节点发现触发门限值和/或测量上报配置信息;其中,所述中继节点发现触发门限值,用于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发现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中继节点。此处的,所述测量上报配置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进行测量并向所述第一基站上报对所述第一小区和/或所述第二小区的测量结果;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区。
所述中继节点发现触发门限值包含第一门限值;
所述第一门限值为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测量门限值;
其中,所述第一门限值,用于所述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时,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开启中继节点发现,寻找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中继节点。所述中继节点发现触发门限值还包含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二门限值为所述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的测量门限值;所述第二门限值,用于当所述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并且所述第二小区的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二门限值时,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开启中继节点发现,寻找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中继节点。
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可供所述D2D UE选择要接入的中继节点;所述步骤S210具体可包括:基于所确定的所述中继节点形成所述辅助信息。具体如如图6所示,所述步骤S210可包括:
步骤S211:确定可供所述D2D UE选择要接入的中继节点;
步骤S212: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中继节点接入请求消息;
步骤S213:接收所述中继节点基于所述请求消息在允许所述第一D2D UE接入时发送的响应消息;
步骤S214:基于所述中继节点发送的响应消息形成所述辅助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如何形成所述辅助信息的方法,具有实现简便的优点。在步骤S211中确定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中继节点时,根据所述第一D2D UE的当前位置以及各个能够作为中继节点的D2D UE的位置来确定。在步骤S213中所述第一基站向在步骤S211中选择的中继节点来发送所述中继节点接入请求消息。
在所述步骤S210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第一D2D UE接收中继节点相关信息;其中,所述中继节点相关信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一基站所述第一D2DUE请求切换到中继节点进行通信数据传输。
此时,所述第一D2D UE可能指定了其想要接入的中继节点,或所述第一D2D UE通过D2D发现等方式发现了可供其接入的中继节点,从而将这些信息给作为第一接入节点的第一基站,方便所述第一基站通过确认形成用于所述第一D2D UE更换接入节点的辅助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继节点相关信息可包括以下至少其中之一,但是不限于以下内容。:
中继节点接入请求指示;
所述第一D2D UE想要接入的中继节点标识;
所述第一D2D UE检测到的中继节点信息;
所述第一D2D UE的当前位置信息;
所述第一D2D UE对所接入中继节点,和/或服务小区,和/或相邻小区的测量结果。
所述服务小区可以为为所述第一D2D UE提供服务的小区;所述相邻小区可以为所述服务小区的相邻小区。
综合上述,本实施例从与所述第一D2D UE连接的接入节点侧,描述了如何实现所述第一D2D UE的接入节点的更换,显然具有实现简便的优点,还能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方便所述第一D2D UE灵活更换接入节点,提高通信质量。
当所述第一D2D UE更换了节点之后或同时连接有两个接入节点时,就可能存在着承载切换的问题,如更换到第二接入节点进行通信数据传输。此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230:向所述第一D2D UE发送承载控制信息;
所述承载控制信息用于所述第一D2D节点更换到所述第二接入节点进行通信数据传输提供依据。
本实施例所述的步骤S230与所述步骤S210没有一定的先后关系,可以在步骤S210之前执行,也可以在步骤S220之前执行。通常发送所述承载控制信息的通信节点一般为所述第一基站,若所述第一基站为第二接入节点时,所述步骤S230为在所述步骤S210之后执行的。
所述承载控制信息包括承载更换指示或承载切换判决参数信息。
所述承载更换指示用于指示第一D2D UE更换到通过第二接入节点进行通信数据传输;所述承载切换判决信息用于所述第一D2D UE确定是否能够更换到所述第二接入节点进行通信数据传输。
通常所述承载更换指示,直接指示所述第一D2D UE进行承载更换,以通过第二接入节点来进行通信数据传输,这样的话所述第一D2D UE将不再进行判决等操作。若向第一D2D UE发送的为所述承载切换判决参数信息,则所述第一D2D UE接收到所述承载切换判决参数信息之后,将进行信道测量并依据承载切换判决参数信息进行信道测量结果的判断,再确定是否进行承载切换。】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向所述第一D2D UE发送承载控制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收所述第一D2D UE发送的承载切换判决辅助信息;及依据所述承载切换判决辅助信息形成所述承载控制信息
所述承载切换判决辅助信息还包括以下的至少其中之一:
UE到网络的中继指示信息、测量报告及位置信息;
所述UE到网络的中继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D2D UE当前通过UE到网络的中继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测量报告包含所述第一D2D UE对当前服务小区和/或相邻小区的RRM测量结果和/或所述UE对第一接入节点发送信号的测量结果;
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D2D UE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
所述测量报告是在所述第二的测量结果满足所述上报条件时,形成的测量报告。
以上两种方式都具有实现简便的优点,同时解决了因UE移动导致的承载切换的问题。
以下结合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两个具体示例:
示例一:
本示例描述是由中继UE的远距离UE移动到基站的覆盖范围后,转换为通过基站接入网络的方法流程。图7为本示例所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当前场景下,远距离UE通过中继UE与eNB进行数据传输,中继UE可通过广播方式发送辅助信息,以辅助远距离UE更快的检测到附近的小区。如,辅助信息为中继UE所在小区或相邻小区或邻近小区的信息。小区信息可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频点,小区标识,小区接入禁止指示,小区接入概率参数。
小区接入禁止指示用于指示该小区不允许接入,例如,在该小区的负荷较重的情况下。小区接入概率参数也可用于控制接入该小区的UE数,例如,小区接入概率参数取值范围为0-1,远距离UE可选取一个范围为0-1的随机数,若该随机数小于小区接入概率参数,则远距离UE认为可接入该小区,否则远距离UE认为不接入该小区。
中继UE可根据服务小区和/或相邻小区的系统消息SIB中广播的接入等级禁止(Access Class Barring,ACB)参数值获知服务小区和/或相邻小区的负荷状况。另外,出于负载均衡考虑,中继UE可仅将负荷相对较轻的所在小区/相邻小区信息广播发送给远距离UE。例如,若中继UE所在小区负荷较重(中继UE可根据接入等级AC参数判断),则可指示中继UE所在小区接入禁止或广播接入概率参数,或不广播中继UE所在小区的频点/物理小区标识PCI信息,以避免UE检测以及尝试接入到中继UE所在小区。
另外,除了由中继UE广播发送的方式,辅助信息还可由远距离UE主动向中继UE请求获得。例如,远距离UE检测到其正在进入蜂窝小区覆盖范围时向中继UE请求辅助信息。
步骤402:若远距离UE想要执行非竞争的RA过程,可向中继UE请求专用RA资源。所述专用RA资源包括专用随机接入前导,专用时频域资源。
步骤403:可选的,中继UE收到专用RA资源请求后,可向基站请求用于远距离UE的专用RA资源。
步骤404:若基站接收到专用RA资源请求,则可将用于远距离UE的专用RA资源发送给中继UE。
步骤405:中继UE接收到基站为远距离UE分配的专用RA资源后,将该专用资源发送给远距离UE。
步骤406:远距离UE根据从中继UE接收的辅助信息和/或专用RA资源检测到可用的蜂窝小区,并接入该小区。具体如图8中的远距离UE检测到蜂窝小区并接入基站。
步骤407:可选的,远距离UE可向所接入的基站发送UE到网络中继指示,用于指示该远距离UE正在通过中继UE的UE到网络的中继接入网络。可选的,远距离UE还可将所接入的中继UE信息(如标识),该远距离UE的位置信息告知基站。可选的,远距离UE还可将其对中继UE以及服务小区/相邻小区的测量结果上报给基站。远距离UE发送测量报告给基站之前可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测量上报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测量上报配置信息,在满足测量上报条件时,将测量结果上报给基站。可选的,远距离UE可向基站发送承载切换请求,请求转换为通过基站接入进行通信数据传输。图7中的UE to NW中继指示即为上述UE到网络的中继指示。
步骤408:基站确定该远距离UE可将承载切换至基站,也即通过基站接入网络进行通信数据传输,则向UE发送承载切换指示,用于指示UE由通过D2D中继节点的通信数据传输转换为通过基站的通信数据传输。
步骤409:或者,基站可广播承载切换判决参数信息,用于远距离UE判断是否执行承载切换,即由通过中继UE接入的通信数据传输转换至通过基站接入的通信数据传输。该承载切换判决参数信息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UE对服务小区和/或相邻小区的RRM测量门限值;UE与D2D中继节点之间的D2D通信的测量门限值。
注:该步骤可替代步骤407和步骤408,也即,若基站广播切换判决参数,则UE不需要向基站上报UE到网络中继指示,基站不需要执行承载切换判决并向UE发送承载切换指示,而是由UE自身确定是否通过基站进行数据传输。
步骤410:若远距离UE接收到承载切换指示,则确定通过基站传输蜂窝通信数据,并发起EPS承载建立过程。可选的,远距离UE可向中继UE发送中继连接释放消息以告知中继UE;或者,中继UE可在激活定时器(接收到或向远距离UE发送D2D数据时开启/重启)超时后释放其与远距离UE之间的连接。或者,若远距离UE接收到承载切换判决参数信息,则UE根据其对服务小区和/或相邻小区和/或D2D中继节点的测量结果自行确定是否基站传输蜂窝通信数据。若测量结果满足预定义准则,则确定通过基站传输蜂窝通信数据,并发起演进的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EPS)承载建立过程。可选的,远距离UE可向中继UE发送中继连接释放消息以告知中继UE;或者,中继UE可在激活定时器(接收到或向远距离UE发送D2D数据时开启/重启)超时后释放其与远距离UE之间的连接。
示例二:
本实施例描述的是通过基站接入的UE移动出基站的覆盖范围后,转换为通过中继UE的UE到网络的中继接入网络的方法流程。图8为本实施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UE通过基站接入网络并进行数据传输。当UE往蜂窝小区覆盖范围外移动的过程中,UE可向基站发送中继节点接入请求指示,以向基站请求转换为通过D2D中继节点接入的通信方式,可选的,UE还可将UE已接入的D2D中继节点标识或UE检测到的D2D中继节点信息(如标识信息)上报给基站。可选的,UE可将其当前位置信息,或者其对所接入中继UE,服务小区,相邻小区的测量结果上报给基站。
步骤502:基站确定需为该UE转换为通过中继UE的UE到网络中继的接入网络,并为该UE选择一个中继UE。可选的,基站可根据UE上报的信息执行判决并选择中继UE。如步骤501所述,UE上报的信息可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中继节点接入请求指示,UE已接入的D2D中继节点标识或UE检测到的D2D中继节点信息(如标识信息),UE当前位置信息,或者UE对所接入中继UE,服务小区,相邻小区的测量结果。
步骤503:基站向所选择的D2D中继节点发送中继接入请求消息。该中继接入请求消息中可包含:远距离UE的标识信息,远距离UE的通信业务QoS需求信息,D2D安全能力信息,D2D安全相关参数信息,远距离UE的D2D通信组标识信息,远距离UE所请求的D2D中继类型(即UE到中继网络),远距离UE的优先级信息,远距离UE所在D2D通信组的优先级信息,远距离UE的D2D通信业务的优先级信息,远距离UE与中继UE之间D2D通信的配置信息。其中,远距离UE的通信业务QoS需求信息可包含服务质量等级标识(QoS Class Identifier,QCI),分配/预留优先级(Allocationand Retention Priority ARP),是否为保证比特速率(Guaranteed Bit Rate,GBR),最大比特速率(Maximum Bit Rate,MBR)等信息。其中,远距离UE与中继UE之间D2D通信的配置信息可包含D2D通信承载配置信息,安全相关配置信息等。所述QoS为服务质量的缩写
步骤504:中继UE接收中继接入请求消息后需执行接纳控制,判断是否允许远距离UE通过中继UE的中继接入网络。具体的,中继UE可根据自身的中继能力,收发能力,已经接入的D2D UE数量,优先级信息,D2DUE的通信业务QoS需求等信息确定是否允许D2D UE1接入。
步骤505:若中继UE允许远距离UE接入,则发送中继接入响应消息给基站。该中继接入响应消息中可包含:远距离UE的标识信息,远距离UE与中继UE之间D2D通信的配置信息。其中,远距离UE与中继UE之间D2D通信的配置信息可包含D2D通信承载配置信息,安全相关配置信息等。若中继UE不允许远距离UE接入,则向基站回复拒绝消息,基站可为远距离UE选择其它的候选中继UE。
步骤506:基站收到中继接入响应消息后,向远距离UE发送接入节点更换信息以命令远距离UE接入中继UE。该接入节点更换信息中可包含:要接入的D2D中继节点信息,远距离UE与中继UE间D2D通信可使用的D2D通信资源信息,远距离UE与中继UE间D2D通信的D2D通信承载配置信息,承载切换指示。具体的,远距离UE与中继UE之间D2D通信的配置信息可包含D2D通信承载配置信息,安全相关配置信息等;承载切换指示用于指示UE是否由通过基站的通信数据传输转换为通过中继UE的通信数据传输。
步骤507:若远距离UE确认通过中继UE的中继接入网络进行蜂窝通信,则向基站发送确认消息。之后该远距离UE可通过中继UE的数据转发进行蜂窝通信。
值得助于的是示例一和示例二的基站均可为前述第一基站,所述中继UE即为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二D2D UE。所述远距离UE即为前述实施例中的远距离UE。
设备实施例一:
如图9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节点,所述通信节点为第一D2D UE,所述第一D2D UE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110,用于从所述第一D2D UE的第一接入节点接收辅助信息;
接入单元120,用于依据所述辅助信息,接入第二接入节点;
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和所述第二接入节点属于不同类型的接入节点。
本实施例所述第一D2D UE可为手机或平板电脑等具有D2D通信功能的通信终端。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10可包括所述第一D2D UE内的一根或多根接收天线。
所述接入单元120可包括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指定代码,能够依据所述辅助信息,控制所述第一D2D UE接入到第二接入接节点。所述处理器可包括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阵列或应用处理器或微处理器等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电子器件或电子器件的集合。
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和所述第二接入节点为不同类型的接入节点,具体如一个是固定设置的主要用于用户设备接入的设备,另一个是能够自行移动,能够协助其他用户设备进行接入的设备,具体如能够作为中继节点的D2D UE。
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D2D UE能够用于实现方式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能够根据当前通信需求以及当前通信场景,通过向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发送辅助信息获取请求来获取辅助信息,并依据辅助信息来接入第二接入节点或依据从第一接入节点主动推送的辅助信息来接入到第二接入节点,总之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D2D UE能够接入到第二接入节点,以提高通信质量保持通信业务的连续性。
所述第一D2D UE当前的接入节点可为分为两种情形,以下分别接收在不同情形下,所述第一D2D UE内各个部件的结构以及结构之间的关联。
第一种情形:
所述第二接入节点为第一基站,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为位于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内的中继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第一基站下的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所述中继节点为第二D2D UE。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10,具体用于第一D2D UE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所述辅助信息;其中,所述辅助信息包括第一小区和/或小区信息及专用随机接入资源信息的至少其中之一。
所述小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其中之一:频点、小区标识、小区接入禁止指示及小区接入概率参数;其中,所述小区接入禁止指示用于指示第一D2D UE禁止接入对应的小区;所述小区概率参数用于控制接入对应小区的UE数。
所述辅助信息中包含蜂窝小区检测触发门限值;
所述蜂窝小区检测触发门限值为第一D2D UE对所述中继节点所发送信号的测量门限值,用于当第一D2D UE对所述中继节点所发送信号的测量值小于所述蜂窝小区检测触发门限值时,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开启蜂窝小区检测,以寻找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蜂窝小区。此处的蜂窝小区可为基站形成的小区的统称,包括所述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
第二种情形:
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为第一基站,所述第二接入节点为位于第一小区内的中继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第一基站下的小区;所述中继节点为第二D2D UE。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10,具体用于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辅助信息;所述辅助信息包括所述第一D2D UE可接入中继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中继节点为第二D2D UE;
所述接入单元120,具体用于依据所述辅助信息,接入到所述中继节点。
此时,所述节点信息包括以下的至少其中之一:中继节点标识;D2D中继节点所使用的D2D发现资源信息;所述第一D2D UE与所述中继节点间D2D通信可使用的D2D通信资源信息;所述第一D2D UE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进行D2D通信的D2D通信承载配置信息。
所述辅助信息包括中继节点发现触发门限值和/或测量上报配置信息;
所述中继节点发现触发门限值,用于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发现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中继节点;所述测量上报配置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D2DUE对所述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进行测量并向所述第一基站上报对所述第一小区和/或所述第二小区的测量结果;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区。
所述中继节点发现触发门限值包含第一门限值;所述第一门限值为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测量门限值;其中,所述第一门限值,用于所述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时,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开启中继节点发现,寻找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中继节点。所述第一门限值为RSRP和/或RSRQ值。所述中继节点发现触发门限值还包含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二门限值为所述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的测量门限值;所述第二门限值,用于当所述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并且所述第二小区的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二门限值时,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开启中继节点发现,寻找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中继节点。所述第二门限值为RSRP和/或RSRQ值。由于所述第一D2D UE连接的是第一基站,若需要更换到中继节点来进行通信数据传输,则此时需要从所述辅助信息中获取可供选择的中继节点的信息,如中继节点标识、发现资源和/或通信资源的信息等。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10,还用于接收承载控制信息。
所述第一D2D UE还包括:
第一更换单元,用于依据所述承载控制信息,更换到所述第二接入节点进行通信数据传输。
所述第一更换单元的具体结构同样可对应于上述任意一种处理器。
所述承载控制信息包括承载更换指示;所述承载更换指示用于指示第一D2D UE是更换到通过第二接入节点进行通信数据传输;所述第一更换单元130,具体用于依据所述承载更换指示,更换到通过第二接入节点进行通信数据传输。
所述承载控制信息包括承载判决参数信息。此时,所述第一D2D UE包括:
第一测量单元,用于基于对所述第一D2D UE的当前服务小区和/或相邻小区和/或第一接入节点发送的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形成第一测量结果;
判断单元,用于依据所述承载切换判决参数信息及所述第一测量结果,确定是否能更换到所述第二接入节点进行通信数据传输;
所述第一更换单元130,具体用于若依据所述承载切换判决参数信息及所述第一测量结果,确定能够更换到所述第二接入节点进行通信数据传输,则更换到通过所述第二接入节点进行通信数据传输。
所述第一测量单元可为所述第一D2D UE内能够进行信号质量或信号强度等参数测量传感器,具体结构可以参加现有手机等通信设备中进行发现信号测量等测量传感器等,但是不局限于这种结构。
所述判断单元的具体结构同样可对应于上述具有信息判断功能的处理器或处理芯片等结构。
所述承载切换判决参数信息包括所述第一D2D UE对服务小区、相邻小区的无线资源管理测量门限值及对第二接入节点发送的信号的测量门限值的至少其中之一。
所述第一D2D UE还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还用于在所述依据所述承载控制信息,更换到所述第二接入节点进行通信数据传输之前,向第一基站发送承载切换判决辅助信息;所述第一基站为所述第一接入节点或所述第二接入节点。
本实施例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的具体结构可包括所述第一D2D内的一根或多跟发送天线。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和第二发送单元可集成对应于同时具有收发功能的天线。
所述承载切换判决辅助信息还包括以下的至少其中之一:
UE到网络的中继指示信息、测量报告及位置信息;
所述UE到网络的中继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D2D UE当前通过UE到网络的中继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测量报告包含所述第一D2D UE对当前服务小区和/或相邻小区的RRM测量结果和/或所述UE对第一接入节点发送信号的测量结果;
所述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一D2D UE的当前地理位置信息。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110,还用于在所述UE向第一基站发送测量报告之前,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测量上报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D2D UE还包括:
第二测量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测量上报配置信息进行信道测量,形成第二测量结果;
第一发送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二测量结果满足上报条件时,向第一基站发送所述测量报告。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二测量结果满足上报条件时,向第一基站发送所述测量报告。此处的所述上报条件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的描述,在此就不重复了。
设备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节点,所述通信节点为于第一D2D UE的第一接入节点,本实施例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可以如图2或图3中eNB或中继UE等。
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包括:
第一形成单元210,用于形成辅助信息;其中,所述辅助信息用于所述第一D2D UE接入到第二接入节点;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和所述第二接入节点属于不同类型的接入节点;
第二发送单元220,用于向所述第一D2D UE发送辅助信息。
所述第一形成单元210可为具有信息形成功能的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或处理芯片。所述处理器的类型可以参见设备实施例一,在此就不重复了。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220的具体结构可包括一根或多跟发送天线。当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为第一基站时,所述第二发送单元220可为发天线阵列等结构。
以下分别接收当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和中继节点的所述第一接入节点的结构。
若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为中继节点:
所述第二接入节点为第一基站,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为位于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内的中继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第一基站下的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所述中继节点为第二D2D UE。
所述辅助信息包括第一小区和/或小区信息及专用随机接入资源信息的至少其中之一。
所述小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其中之一:
频点、小区标识、小区接入禁止指示及小区接入概率参数;
其中,所述小区接入禁止指示用于指示第一D2D UE禁止接入对应的小区;
所述小区概率参数用于控制接入对应小区的UE数。
所述辅助信息中包含蜂窝小区检测触发门限值。所述蜂窝小区检测触发门限值为第一D2D UE对所述中继节点所发送信号的测量门限值;
所述蜂窝小区检测触发门限值为第一D2D UE对所述中继节点所发送信号的测量门限值,用于当第一D2D UE对所述中继节点所发送信号的测量值小于所述蜂窝小区检测触发门限值时,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开启蜂窝小区检测,以寻找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蜂窝小区。
这些信息的信息内容以及功能可以参见对应的方法实施例,在此就不重复了。
此时,所述第二发送单元220,还用于在向所述第一D2D UE发送辅助信息之前,向所述第一基站请求专用随机接入资源;
所述第一接入节点还包括第二接收单元。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专用随机接入资源信息。
此处的,所述第二接收单元可包括中继节点内一根或多根接收天线。
所述第一接入节点还包括:
释放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D2D UE接收连接释放消息;且在接收到所述连接释放消息后,释放与所述第一D2D UE的连接;或,在连接释放激活定时器超时时,释放与所述第一D2D UE的连接。
本实施例所述的中继节点中还将包括计时器;所述计时器可以通过倒计时的方式,在计时到0时,释放与第一D2D UE的连接。所述计时器的启动可以参见对应的方法实施例,在此就不重复了。
若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为第一基站,所述第二接入节点为位于第一小区内的中继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第一基站下的小区;所述中继节点为第二D2D UE。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220,用于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一D2D UE发送辅助信息;所述辅助信息包括所述第一D2D UE可接入中继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中继节点为第二D2D UE。
具体如,所述节点信息包括以下的至少其中之一:中继节点标识;D2D中继节点所使用的D2D发现资源信息;所述第一D2D UE与所述中继节点间D2D通信可使用的D2D通信资源信息;
所述第一D2D UE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进行D2D通信的D2D通信承载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形成单元210,具体用于确定可供所述D2D UE选择要接入的中继节点并基于所确定的所述中继节点形成所述辅助信息。所述第二发送单元220,具体用于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中继节点接入请求消息。
所述第一基站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中继节点基于所述请求消息在允许所述第一D2D UE接入时发送的响应消息。
所述第一形成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中继节点发送的响应消息形成所述辅助信息。
所述第三接收单元可包括所述第一基站上任意一个空口,如任意一根或多根发送天线形成的空口。
所述第一接入节点还包括:
第四接收单元,用于在形成辅助信息之前,从所述第一D2D UE接收中继节点相关信息;其中,所述中继节点相关信息用于为形成所述辅助信息提供依据。
此处的,所述第四接收单元和所述第三接收单元可集成对应于所述第一基站上同一个空口,如同一个X2接口,也可以对应于不同的空口。
所述中继节点相关信息可包括以下至少其中之一:中继节点接入请求指示;所述第一D2D UE想要接入的中继节点标识;所述第一D2D UE检测到的中继节点信息;所述第一D2D UE的当前位置信息;所述第一D2D UE对所接入中继节点,和/或服务小区,和/或相邻小区的测量结果。
若所述通信节点为第一基站;所述第二发送单元220,还用于向所述第一D2D UE发送承载控制信息;
所述承载控制信息用于所述第一D2D节点更换到所述第二接入节点进行通信数据传输提供依据。
所述承载控制信息包括承载更换指示。所述承载更换指示用于指示第一D2D UE更换到通过第二接入节点进行通信数据传输。
所述承载控制信息包括承载切换判决参数信息。所述承载切换判决信息用于所述第一D2D UE确定是否能够更换到所述第二接入节点进行通信数据传输。
所述通信节点还包括:第五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向所述第一D2D UE发送承载控制信息之前,接收所述第一D2D UE发送的承载切换判决辅助信息;所述第一形成单元,具体用于依据所述承载切换判决辅助信息形成所述承载控制信息
所述辅助信息包括中继节点发现触发门限值和/或测量上报配置信息;其中,所述中继节点发现触发门限值,用于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发现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中继节点;所述测量上报配置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D2DUE对所述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进行测量并向所述第一基站上报对所述第一小区和/或所述第二小区的测量结果;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区。
所述中继节点发现触发门限值包含第一门限值;所述第一门限值为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测量门限值;其中,所述第一门限值,用于所述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时,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开启中继节点发现,寻找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中继节点。所述中继节点发现触发门限值还包含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二门限值为所述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的测量门限值;所述第二门限值,用于当所述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并且所述第二小区的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二门限值时,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开启中继节点发现,寻找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中继节点。
所述承载切换判决辅助信息的信息内容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在此就不重复了。
所述通信节点还包括:第六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D2D UE发送的辅助信息获取请求;所述第一形成单元210,具体用于基于所述辅助信息获取请求,发送所述辅助信息。本实施例通信节点中,任意两个位于同一通信节点上的接收单元和/或发送单元,都可以对应同时具有收发功能的通信接口,具体如收发天线等。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6)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D2D UE中,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第一D2D UE的第一接入节点接收辅助信息;
依据所述辅助信息,接入第二接入节点;
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和所述第二接入节点属于不同类型的接入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入节点为第一基站,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为位于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内的中继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第一基站下的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所述中继节点为第二D2D UE。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所述第一D2D UE的第一接入节点接收辅助信息,包括:
第一D2D UE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所述辅助信息;其中,所述辅助信息包括第一小区和/或第一小区的邻区的小区信息及专用随机接入资源信息的至少其中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其中之一:
频点、小区标识、小区接入禁止指示及小区接入概率参数;
其中,所述小区接入禁止指示用于指示第一D2D UE禁止接入对应的小区;
所述小区概率参数用于控制接入对应小区的UE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所述第一D2D UE的第一接入节点接收辅助信息,包括:
第一D2D UE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所述辅助信息;其中,所述辅助信息中包含蜂窝小区检测触发门限值;
所述蜂窝小区检测触发门限值为第一D2D UE对所述中继节点所发送信号的测量门限值,用于当第一D2D UE对所述中继节点所发送信号的测量值小于所述蜂窝小区检测触发门限值时,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开启蜂窝小区检测,以寻找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蜂窝小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为第一基站,所述第二接入节点为位于第一小区内的中继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第一基站下的小区;所述中继节点为第二D2D UE。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所述第一D2D UE的第一接入节点接收辅助信息,包括:
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辅助信息;所述辅助信息包括所述第一D2D UE可接入中继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中继节点为第二D2D UE;
所述依据所述辅助信息,接入第二接入节点,包括:
依据所述辅助信息,接入所述中继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点信息包括以下的至少其中之一:
中继节点标识;
D2D中继节点所使用的D2D发现资源信息;
所述第一D2D UE与所述中继节点间D2D通信可使用的D2D通信资源信息;
所述第一D2D UE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进行D2D通信的D2D通信承载配置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所述第一D2D UE的第一接入节点接收辅助信息,包括:
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辅助信息;所述辅助信息包括中继节点发现触发门限值和/或测量上报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中继节点发现触发门限值,用于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发现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中继节点;
所述测量上报配置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进行测量并向所述第一基站上报对所述第一小区和/或所述第二小区的测量结果;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节点发现触发门限值包含第一门限值;
所述第一门限值为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测量门限值;
其中,所述第一门限值,用于所述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时,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开启中继节点发现,寻找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中继节点。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节点发现触发门限值还包含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二门限值为所述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的测量门限值;
所述第二门限值,用于当所述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并且所述第二小区的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二门限值时,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开启中继节点发现,寻找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中继节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承载控制信息;
依据所述承载控制信息,更换到所述第二接入节点进行通信数据传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所述第一D2D UE的第一接入节点接收辅助信息,包括:
通过接收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广播或单播的小区信息来接收所述辅助信息;
通过接收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单播的专用随机接入资源信息来接收所述辅助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发送辅助信息获取请求;
所述从所述第一D2D UE的第一接入节点接收辅助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基于所述辅助信息获取请求发送的辅助信息。
15.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D2D UE的第一接入节点中,所述方法包括:
形成辅助信息;其中,所述辅助信息用于所述第一D2D UE接入到第二接入节点;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和所述第二接入节点属于不同类型的接入节点;
向所述第一D2D UE发送辅助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入节点为第一基站,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为位于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内的中继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第一基站下的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所述中继节点为第二D2D UE。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信息包括第一小区和/或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的小区信息及专用随机接入资源信息的至少其中之一。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其中之一:
频点、小区标识、小区接入禁止指示及小区接入概率参数;
其中,所述小区接入禁止指示用于指示第一D2D UE禁止接入对应的小区;
所述小区概率参数用于控制接入对应小区的UE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信息中包含蜂窝小区检测触发门限值;
所述蜂窝小区检测触发门限值为第一D2D UE对所述中继节点所发送信号的测量门限值;
其中,所述蜂窝小区检测触发门限值为第一D2D UE对所述中继节点所发送信号的测量门限值,用于当第一D2D UE对所述中继节点所发送信号的测量值小于所述蜂窝小区检测触发门限值时,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开启蜂窝小区检测,以寻找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蜂窝小区。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向所述第一D2D UE发送辅助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基站请求专用随机接入资源;
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专用随机接入资源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第一D2D UE接收连接释放消息;且在接收到所述连接释放消息后,释放与所述第一D2D UE的连接;
在连接释放激活定时器超时时,释放与所述第一D2D UE的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为第一基站,所述第二接入节点为位于第一小区内的中继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第一基站下的小区;所述中继节点为第二D2D UE。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向所述第一D2D UE发送辅助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一D2D UE发送辅助信息;
所述辅助信息包括所述辅助信息包括所述第一D2D UE可接入中继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中继节点为第二D2D UE。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点信息包括以下的至少其中之一:
中继节点标识;
D2D中继节点所使用的D2D发现资源信息;
所述第一D2D UE与所述中继节点间D2D通信可使用的D2D通信资源信息;
所述第一D2D UE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进行D2D通信的D2D通信承载配置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信息包括中继节点发现触发门限值和/或测量上报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中继节点发现触发门限值,用于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发现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中继节点;
所述测量上报配置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进行测量并向所述第一基站上报对所述第一小区和/或所述第二小区的测量结果;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区。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节点发现触发门限值包含第一门限值;
所述第一门限值为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测量门限值;
其中,所述第一门限值,用于所述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时,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开启中继节点发现,寻找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中继节点。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节点发现触发门限值还包含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二门限值为所述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的测量门限值;
所述第二门限值,用于当所述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并且所述第二小区的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二门限值时,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开启中继节点发现,寻找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中继节点。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成辅助信息,包括:
确定可供所述D2D UE选择要接入的中继节点;
基于所确定的所述中继节点形成所述辅助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成辅助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中继节点接入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中继节点基于所述请求消息在允许所述第一D2D UE接入时发送的响应消息;
基于所述响应消息形成所述辅助信息。
30.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辅助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第一D2D UE接收中继节点相关信息;
所述中继节点相关信息用于为形成所述辅助信息提供依据。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节点相关信息可包括以下至少其中之一:
中继节点接入请求指示;
所述第一D2D UE想要接入的中继节点标识;
所述第一D2D UE检测到的中继节点信息;
所述第一D2D UE的当前位置信息;
所述第一D2D UE对所接入中继节点,和/或服务小区,和/或相邻小区的测量结果。
3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D2D UE发送承载控制信息;
所述承载控制信息用于所述第一D2D节点更换到所述第二接入节点进行通信数据传输提供依据。
3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D2D UE发送的辅助信息获取请求;
所述形成辅助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辅助信息获取请求,发送所述辅助信息。
34.一种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节点为第一D2D UE,所述第一D2D UE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D2D UE的第一接入节点接收辅助信息;
接入单元,用于依据所述辅助信息,接入第二接入节点;
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和所述第二接入节点属于不同类型的接入节点。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入节点为第一基站,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为位于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内的中继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第一基站下的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所述中继节点为第二D2D UE。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具体用于第一D2D UE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所述辅助信息;其中,所述辅助信息包括第一小区和/或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信息及专用随机接入资源信息的至少其中之一。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其中之一:
频点、小区标识、小区接入禁止指示及小区接入概率参数;
其中,所述小区接入禁止指示用于指示第一D2D UE禁止接入对应的小区;
所述小区概率参数用于控制接入对应小区的UE数。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信息中包含蜂窝小区检测触发门限值;
所述蜂窝小区检测触发门限值为第一D2D UE对所述中继节点所发送信号的测量门限值,用于当第一D2D UE对所述中继节点所发送信号的测量值小于所述蜂窝小区检测触发门限值时,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开启蜂窝小区检测,以寻找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蜂窝小区。
39.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为第一基站,所述第二接入节点为位于第一小区内的中继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第一基站下的小区;所述中继节点为第二D2D UE。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具体用于从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辅助信息;所述辅助信息包括所述第一D2D UE可接入中继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中继节点为第二D2D UE;
所述接入单元,具体用于依据所述辅助信息,接入所述中继节点。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点信息包括以下的至少其中之一:
中继节点标识;
D2D中继节点所使用的D2D发现资源信息;
所述第一D2D UE与所述中继节点间D2D通信可使用的D2D通信资源信息;
所述第一D2D UE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进行D2D通信的D2D通信承载配置信息。
42.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信息包括中继节点发现触发门限值和/或测量上报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中继节点发现触发门限值,用于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发现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中继节点;
所述测量上报配置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进行测量并向所述第一基站上报对所述第一小区和/或所述第二小区的测量结果;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区。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节点发现触发门限值包含第一门限值;
所述第一门限值为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测量门限值;
其中,所述第一门限值,用于所述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时,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开启中继节点发现,寻找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中继节点。
44.根据权利要求42或43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节点发现触发门限值还包含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二门限值为所述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的测量门限值;
所述第二门限值,用于当所述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并且所述第二小区的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二门限值时,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开启中继节点发现,寻找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中继节点。
4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承载控制信息;
所述第一D2D UE还包括:
第一更换单元,用于依据所述承载控制信息,更换到所述第二接入节点进行通信数据传输。
4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D2D UE还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发送辅助信息获取请求;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基于所述辅助信息获取请求发送的辅助信息。
4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接收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广播或单播的小区信息来接收所述辅助信息;
通过接收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单播的专用随机接入资源信息来接收所述辅助信息。
48.一种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节点为第一D2D UE的第一接入节点,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包括:
第一形成单元,用于形成辅助信息;其中,所述辅助信息用于所述第一D2DUE接入到第二接入节点;所述第一接入节点和所述第二接入节点属于不同类型的接入节点;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D2D UE发送辅助信息。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入节点为第一基站,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为位于第一小区或第二小区内的中继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第一基站下的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所述中继节点为第二D2D UE。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信息包括第一小区和/或小区信息及专用随机接入资源信息的至少其中之一。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区信息包括以下至少其中之一:
频点、小区标识、小区接入禁止指示及小区接入概率参数;
其中,所述小区接入禁止指示用于指示第一D2D UE禁止接入对应的小区;
所述小区概率参数用于控制接入对应小区的UE数。
52.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信息中包含蜂窝小区检测触发门限值;
所述蜂窝小区检测触发门限值为第一D2D UE对所述中继节点所发送信号的测量门限值;
其中,所述蜂窝小区检测触发门限值为第一D2D UE对所述中继节点所发送信号的测量门限值,用于当第一D2D UE对所述中继节点所发送信号的测量值小于所述蜂窝小区检测触发门限值时,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开启蜂窝小区检测,以寻找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蜂窝小区。
53.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还用于在向所述第一D2D UE发送辅助信息之前,向所述第一基站请求专用随机接入资源;
所述第一接入节点还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专用随机接入资源信息。
54.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入节点还包括:
释放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D2D UE接收连接释放消息;且在接收到所述连接释放消息后,释放与所述第一D2D UE的连接;或,在连接释放激活定时器超时时,释放与所述第一D2D UE的连接。
55.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入节点为第一基站,所述第二接入节点为位于第一小区内的中继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所述第一基站下的小区;所述中继节点为第二D2D UE。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一D2D UE发送辅助信息;
所述辅助信息包括所述辅助信息包括所述第一D2D UE可接入中继节点的节点信息;所述中继节点为第二D2D UE。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点信息包括以下的至少其中之一:
中继节点标识;
D2D中继节点所使用的D2D发现资源信息;
所述第一D2D UE与所述中继节点间D2D通信可使用的D2D通信资源信息;
所述第一D2D UE与所述中继节点之间进行D2D通信的D2D通信承载配置信息。
58.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信息包括中继节点发现触发门限值和/或测量上报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中继节点发现触发门限值,用于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发现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中继节点;
所述测量上报配置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进行测量并向所述第一基站上报对所述第一小区和/或所述第二小区的测量结果;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区。
59.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节点发现触发门限值包含第一门限值;
所述第一门限值为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测量门限值;
其中,所述第一门限值,用于所述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时,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开启中继节点发现,寻找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中继节点。
60.根据权利要求58或59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节点发现触发门限值还包含第二门限值,所述第二门限值为所述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的测量门限值;
所述第二门限值,用于当所述第一D2D UE对所述第一小区的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并且所述第二小区的测量值小于所述第二门限值时,触发所述第一D2D UE开启中继节点发现,寻找可供所述第一D2D UE接入的中继节点。
61.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形成单元,具体用于确定可供所述D2D UE选择要接入的中继节点;并基于所确定的所述中继节点形成所述辅助信息。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还用于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中继节点接入请求消息;
所述第一基站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中继节点基于所述请求消息在允许所述第一D2D UE接入时发送的响应消息;
所述第一形成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响应消息形成所述辅助信息。
63.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入节点还包括:
第四接收单元,用于在形成辅助信息之前,从所述第一D2D UE接收中继节点相关信息;其中,所述中继节点相关信息用于为形成所述辅助信息提供依据。
64.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节点相关信息可包括以下至少其中之一:
中继节点接入请求指示;
所述第一D2D UE想要接入的中继节点标识;
所述第一D2D UE检测到的中继节点信息;
所述第一D2D UE的当前位置信息;
所述第一D2D UE对所接入中继节点,和/或服务小区,和/或相邻小区的测量结果。
65.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节点为第一基站;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D2D UE发送承载控制信息;
所述承载控制信息用于所述第一D2D节点更换到所述第二接入节点进行通信数据传输提供依据。
66.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通信节点,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节点还包括:
第六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D2D UE发送的辅助信息获取请求;
所述第一形成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辅助信息获取请求,发送所述辅助信息。
CN201510246242.3A 2015-04-10 2015-05-14 信息处理方法及通信节点 Active CN1062112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082078 WO2016180367A1 (zh) 2015-05-14 2016-05-13 信息处理方法及通信节点
EP23178861.3A EP4236612A3 (en) 2015-05-14 2016-05-13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node
EP16792217.8A EP3297328A4 (en) 2015-05-14 2016-05-13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node
US15/573,908 US10715990B2 (en) 2015-04-10 2016-05-13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nod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9312 2015-04-10
CN201510169312X 2015-04-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11261A true CN106211261A (zh) 2016-12-07
CN106211261B CN106211261B (zh) 2020-10-16

Family

ID=57071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46242.3A Active CN106211261B (zh) 2015-04-10 2015-05-14 信息处理方法及通信节点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341840B2 (zh)
EP (1) EP3282717A4 (zh)
CN (1) CN106211261B (zh)
WO (1) WO2016161745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28812A1 (zh) * 2017-08-11 2019-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转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479224A (zh) * 2017-03-23 2019-03-15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474742A (zh) * 2018-05-11 2019-11-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rrm测量配置的方法及设备
CN111818610A (zh) * 2017-02-01 2020-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接入禁止的系统和方法
CN113453291A (zh) * 2020-03-25 2021-09-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节点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4845277A (zh) * 2021-02-01 2022-08-02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到网络中继
WO2023011424A1 (zh) * 2021-08-04 2023-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24232B1 (ko) * 2015-05-26 2017-04-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에 의해 수행되는 링크 해제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WO2017026791A1 (en) * 2015-08-12 2017-02-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iscoveering relay ue via d2d link at 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0785642B2 (en) * 2015-08-31 2020-09-22 Apple Inc.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underlying cellular networks
CN112601253A (zh) * 2015-09-30 2021-04-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业务承载拥塞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US11395114B2 (en) * 2016-03-04 2022-07-19 Lg Electronics Inc. V2X operation method implemented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WO2017157682A1 (en) * 2016-03-16 2017-09-21 Sony Corporation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terminal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integrated circuitry and methods
WO2017193370A1 (zh) * 2016-05-13 2017-11-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信息传输装置、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CA3029209A1 (en) 2016-06-21 2017-12-28 Teneobio, Inc. Cd3 binding antibodies
CN108605251B (zh) * 2016-06-22 2021-06-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及设备
BR112019004873A2 (pt) 2016-09-14 2019-06-11 Teneobio Inc anticorpos de ligação a cd3
WO2018061760A1 (ja) * 2016-09-30 2018-04-05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WO2018063081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laying between a user equipment and a network
US20190320357A1 (en) * 2016-12-05 2019-10-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10630661B2 (en) * 2017-02-03 2020-04-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securely communicating a data packet via at least one relay user equipment
CN109245845B (zh) * 2017-05-05 2022-05-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6546548A (zh) * 2017-09-11 2023-08-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测量配置方法、终端及基站
WO2020199195A1 (zh) * 2019-04-04 2020-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中继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220053418A1 (en) * 2020-08-17 2022-02-1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operating a ue related to a sidelink measurement repor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30379989A1 (en) * 2020-10-16 2023-11-23 Hyundai Motor Company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lay communication on sidelink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5537A (zh) * 2010-04-09 2011-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方法、基站和家庭网关
CN103179575A (zh) * 2011-12-23 2013-06-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邻近设备通信的方法和系统、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WO2015004142A1 (en) * 2013-07-08 2015-01-15 Nec Europe Ltd. Method for deciding to handover user equipment in a mobile communicaton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8644B2 (ja) * 1988-11-12 1994-08-03 工業技術院長 自然結合演算処理装置
CN101163260B (zh) * 2006-10-14 2011-04-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承载变化的系统、装置和方法
US9485794B2 (en) 2012-05-23 2016-1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s to support IMS based services
CN103686908B (zh) * 2012-09-20 2018-10-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网络中直连通讯终端会话切换方法及装置
EP3319394A1 (en) 2012-09-27 2018-05-09 Kyocera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072000B2 (en) * 2012-10-19 2015-06-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efficient relay discovery protocol
GB2507490B (en) * 2012-10-30 2015-02-25 Broadcom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cket routing
GB2507514A (en) * 2012-10-31 2014-05-07 Nec Corp Providing measurement reports for relay cells
US9407302B2 (en) * 2012-12-03 2016-08-02 Intel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mobile terminal, method for requesting information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WO2014107917A1 (en) * 2013-01-10 2014-07-17 Broadcom Corporation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for dual connection
WO2014117854A1 (en) * 2013-02-01 2014-08-07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Handling a radio link failure in communications
CN104144437A (zh) 2013-05-08 2014-1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到设备测量处理方法及装置
GB201314080D0 (en) 2013-08-06 2013-09-18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apparatus and related methods of operation
BR112016006508A2 (pt) * 2013-09-27 2017-08-0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étodo, nó de rede e dispositivos sem fio de retransmissão e fora de cobertura para operar retransmissão de informação de controle de dispositivo para dispositivo
WO2015052548A1 (en) 2013-10-11 2015-04-16 Sony Corporation Operating a base station of a radio access network
GB201319196D0 (en) * 2013-10-30 2013-12-11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835472B1 (ko) * 2013-11-01 2018-04-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종망 네트워크에서 이중 연결과 관련된 동작을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WO2015115854A1 (en) * 2014-01-29 2015-08-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ing a plurality of carrier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918233A (zh) * 2014-03-14 2015-09-1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接近业务中的ue配置方法
WO2015142242A1 (en) * 2014-03-21 2015-09-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for operating network nodes and related network nodes
US9918266B2 (en) * 2014-10-06 2018-03-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of a secondary cell for device-to-device user equipment
US9936524B2 (en) * 2014-12-24 2018-04-03 Intel Corporation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handover
WO2016142973A1 (ja) * 2015-03-06 2016-09-1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近接サービス通信の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US10412571B2 (en) 2015-03-24 2019-09-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tion by eNB for D2D UE to network relay search
EP3282767A4 (en) * 2015-04-08 2018-12-12 LG Electronics Inc. Relay-terminal selection method, performed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method
WO2016163471A1 (ja) * 2015-04-10 2016-10-13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及び無線端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5537A (zh) * 2010-04-09 2011-10-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方法、基站和家庭网关
CN103179575A (zh) * 2011-12-23 2013-06-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邻近设备通信的方法和系统、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WO2015004142A1 (en) * 2013-07-08 2015-01-15 Nec Europe Ltd. Method for deciding to handover user equipment in a mobile communicaton network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EC: "E-UTRAN based discovery of ProSe Relays", 《3GPP SA WG2 MEETING S2#98 S2-132559》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8610A (zh) * 2017-02-01 2020-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接入禁止的系统和方法
CN111818610B (zh) * 2017-02-01 2023-0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接入禁止的系统和方法
CN109479224A (zh) * 2017-03-23 2019-03-15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9479224B (zh) * 2017-03-23 2022-12-09 索尼公司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US11259234B2 (en) 2017-08-11 2022-02-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ath switch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09845363A (zh) * 2017-08-11 2019-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转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WO2019028812A1 (zh) * 2017-08-11 2019-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转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845363B (zh) * 2017-08-11 202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转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474742A (zh) * 2018-05-11 2019-11-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rrm测量配置的方法及设备
CN110474742B (zh) * 2018-05-11 2021-03-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rrm测量配置的方法及设备
US11647434B2 (en) 2018-05-11 2023-05-09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RRM measurement configuration
CN113453291A (zh) * 2020-03-25 2021-09-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接入节点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N114845277A (zh) * 2021-02-01 2022-08-02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到网络中继
WO2023011424A1 (zh) * 2021-08-04 2023-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61745A1 (zh) 2016-10-13
EP3282717A4 (en) 2018-04-18
US10715990B2 (en) 2020-07-14
US10341840B2 (en) 2019-07-02
EP3282717A1 (en) 2018-02-14
CN106211261B (zh) 2020-10-16
US20180352412A1 (en) 2018-12-06
US20180109985A1 (en) 2018-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11261A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通信节点
EP3282766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ommunication nod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EP3297324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node
EP3226583B1 (en) Method for realiz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relay selection, network control node and user equipment
US9867186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EP3175651B1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prose servic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282755B1 (en) Relay node switching method and system
CN111901840A (zh) 一种启动、重选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EP3266266B1 (en) Scheduling of resources adapted to another node's scheduling information in the context of vehicular decentralized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s
EP3297311A1 (en) Frequency allo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unauthorized frequency band
CN106465369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执行的装置对装置(d2d)操作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CN105338548A (zh) 一种设备到设备资源池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90059091A1 (en) Device and method
CN105101430A (zh) D2d资源的配置、分配方法及装置
JP2018530174A (ja) 測定情報及び遅延に敏感な車両関連通信のための方法、基地局、インフラストラクチャ・ノード及び端末
CN114080042A (zh) 促进侧链路模式2随机选择以用于支持侧链路drx
CN106211188A (zh) 更换中继节点的方法及系统、d2d用户设备及控制节点
EP2768271A1 (en) Radio link establishment
CN106105354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执行的装置对装置(d2d)操作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CN105282863A (zh) 设备到设备辅助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5813168A (zh) 近邻服务的接入控制方法及ProSe UE
EP4236612A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node
WO2021028616A1 (en) Configurations for availability of interfaces used in v2x communications
KR20240005933A (ko) 사이드링크 리소스들의 재평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