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07544B - 外筒端子及具有该外筒端子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外筒端子及具有该外筒端子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07544B
CN106207544B CN201510215812.2A CN201510215812A CN106207544B CN 106207544 B CN106207544 B CN 106207544B CN 201510215812 A CN201510215812 A CN 201510215812A CN 106207544 B CN106207544 B CN 1062075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cylinder
holding portion
cylinder terminal
rotating holding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158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07544A (zh
Inventor
黄进益
冈田雅夫
白井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ros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ros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ros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1581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075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07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75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075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75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外筒端子及具有该外筒端子的连接器,该外筒端子能在外壳内旋转且不容易从外壳脱出。外筒端子在外部导体的接线工具插入口部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形成有用于与外壳卡合的旋转保持部,旋转保持部具有第一旋转保持部和第二旋转保持部,第一旋转保持部的延伸方向和第二旋转保持部的延伸方向相交,当外筒端子在外壳内旋转时,第一旋转保持部和第二旋转保持部能在外筒端子的周向上沿不同的方向与外壳卡合。

Description

外筒端子及具有该外筒端子的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汽车的车载设备等的外筒端子及具有该外筒端子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的车载设备(GPS、TV、收音机、后置摄像头、汽车音响等)等的连接器。
在现有技术例(日本特公平7-34373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雄侧连接器和雌侧连接器,该雄侧连接器和雌侧连接器均是在外壳内设置电接触端子(即外筒端子)而构成的,电接触端子与屏蔽电线连接。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例中,电接触端子并不能在外壳内旋转,因此,在对雄侧连接器与雌侧连接器进行连接时,可能需要在使屏蔽电线扭转的状态下,将雄侧连接器与雌侧连接器连接。这样,会导致在屏蔽电线上作用有应力。
另外,在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的电接触端子利用卡合部等与外壳的切口部卡合,从而能够在外壳内旋转。但是,在电接触端子在外壳内旋转例如90度时,电接触端子的卡合部与外壳的切口部之间的卡合面积减小,从而导致端子保持力下降。此时,电接触端子可能会从外壳脱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外壳内旋转且不容易从外壳脱出的外筒端子及具有该外筒端子的连接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外筒端子,该外筒端子用于与电缆连接后嵌入外壳内来构成连接器,该外筒端子能在外壳内旋转,包括:内部导体,该内部导体具有用于与所述电缆的中心导体连接的中心导体接线部;外部导体,该外部导体具有外筒构件、与该外筒构件相连且由两个侧壁构成的接线工具插入口部、与该接线工具插入口部相连且用于与所述电缆的屏蔽层连接的屏蔽层接线部,所述内部导体的所述中心导体接线部位于所述接线工具插入口部的两个所述侧壁之间;以及电介质,该电介质夹设在所述外部导体与所述内部导体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部导体的所述接线工具插入口部的两个所述侧壁上分别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外壳卡合的旋转保持部,所述旋转保持部具有第一旋转保持部和第二旋转保持部,所述第一旋转保持部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旋转保持部的延伸方向相交,当所述外筒端子在所述外壳内旋转时,所述第一旋转保持部和所述第二旋转保持部能在所述外筒端子的周向上沿不同的方向与所述外壳卡合。
采用本发明的外筒端子,由于具有延伸方向相交的第一旋转保持部和第二旋转保持部,当外筒端子在外壳内旋转时,第一旋转保持部和第二旋转保持部能在外筒端子的周向上沿不同的方向与外壳卡合,因此,能够防止外筒端子在外壳内旋转时从外壳脱出。
在上述外筒端子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旋转保持部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旋转保持部的延伸方向正交。
此时,当外筒端子在外壳内旋转例如90度时,能够可靠地防止外筒端子从外壳脱出。
在上述外筒端子中,优选地,在所述接线工具插入口部的所述侧壁上形成有第一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分叉而形成有两个卡合片,该两个卡合片的延伸方向相交而分别形成为所述第一旋转保持部和所述第二旋转保持部。
此时,第一旋转保持部和第二旋转保持部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在上述外筒端子中,优选地,所述两个卡合片中的一方沿所述外筒端子的径向延伸,另一方朝向所述外筒端子的外部沿所述外筒端子的径向垂直地弯折,所述两个卡合片的延伸方向正交。
此时,当外筒端子在外壳内旋转例如90度时,能够可靠地防止外筒端子从外壳脱出。
在上述外筒端子中,优选地,所述第一突出部形成在所述侧壁的上下方向上的端部。
此时,第一旋转保持部和第二旋转保持部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在上述外筒端子中,优选地,在所述接线工具插入口部的所述侧壁上垂直地弯折而形成有第二突出部,该第二突出部也形成为所述第二旋转保持部。
此时,由于形成有两个第二旋转保持部,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外筒端子从外壳脱出。
在上述外筒端子中,优选地,所述第二突出部从所述侧壁的上下方向上的端部垂直地弯折而形成为平板状。
此时,第二旋转保持部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在上述外筒端子中,优选地,在所述侧壁的上下方向上的端部中的一方形成有与所述侧壁平行的平板状的第一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形成为所述第一旋转保持部,在所述侧壁的上下方向上的端部中的另一方形成有与所述侧壁垂直的平板状的第二突出部,该第二突出部形成为所述第二旋转保持部。
此时,第一旋转保持部和第二旋转保持部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在上述外筒端子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旋转保持部和所述第二旋转保持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为多个。
此时,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外筒端子从外壳脱出。
在上述外筒端子中,优选地,所述外部导体还具有与所述屏蔽层接线部相连且用于保持所述电缆的外部覆盖层的外部覆盖层保持部。另外,优选地,对所述内部导体的所述中心导体接线部与所述电缆的所述中心导体、所述外部导体的所述屏蔽层接线部与所述电缆的所述屏蔽层、所述外部导体的所述外部覆盖层保持部与所述电缆的所述外部覆盖层一并进行压接,来实现所述外筒端子与所述电缆的电连接。
此时,外筒端子与电缆的电连接能够通过一个压接步骤来实现,能够缩短作业时间。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该外壳具有切口部;以及嵌入在所述外壳内的、上述的外筒端子,所述外筒端子的所述旋转保持部与所述外壳的所述切口部卡合。
采用本发明的连接器,能够起到与上述本发明的外筒端子相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在雄侧连接器与雌侧连接器处于分离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的雌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的主视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的雌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的仰视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的雌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的拆下了外部导体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的雌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与线缆在压接前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的雌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与线缆在压接后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的雌侧连接器的仰视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的雌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与外壳卡合的通常状态下的沿图7的D-D截面剖切的截面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的雌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与外壳卡合的通常状态下的沿图7的E-E截面剖切的截面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的雌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与外壳卡合的90度旋转状态下的沿图7的D-D截面剖切的截面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的雌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与外壳卡合的90度旋转状态下的沿图7的E-E截面剖切的截面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的雄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的主视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连接器的雌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的主视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连接器的雄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的主视立体图。
(符号说明)
A 连接器
B 雄侧连接器
C 雌侧连接器
100 外筒端子
101 外部导体
1011 外筒构件
1011a 弹性接触部
1012 接线工具插入口部
1012a 侧壁
1012b 第一突出部
1012c 第二突出部
1012d 一个卡合片
1012e 另一个卡合片
1013 屏蔽层接线部
1013a 屏蔽层接线片
1014 外部覆盖层保持部
1014a 外部覆盖层保持片
102 电介质
103 内部导体
1031 本体部
1032 中心导体接线部
1032a 中心导体接线片
200 电缆
201 中心导体
202 中间电介质层
203 屏蔽层
204 外部覆盖层
300 外壳
301 缺口部
302 被卡合部
400 外筒端子
4012c 第二突出部
4012d 一个卡合片
4012e 另一个卡合片
100′ 外筒端子
1012b′ 第一突出部
400′ 外筒端子
4012b′ 第一突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连接器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一)
首先,参照图1至图12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在雄侧连接器与雌侧连接器处于分离状态下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的雌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的主视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的雌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的仰视立体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的雌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的拆下了外部导体的立体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的雌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与线缆在压接前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的雌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与线缆在压接后的状态下的立体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的雌侧连接器的仰视立体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的雌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与外壳卡合的通常状态下的沿图7的D-D截面剖切的截面立体图。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的雌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与外壳卡合的通常状态下的沿图7的E-E截面剖切的截面立体图。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的雌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与外壳卡合的90度旋转状态下的沿图7的D-D截面剖切的截面立体图。图1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的雌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与外壳卡合的90度旋转状态下的沿图7的E-E截面剖切的截面立体图。图1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的雄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的主视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A包括雄侧连接器B和雌侧连接器C。雌侧连接器C是在外壳300内设置外筒端子100而构成的。
如图7所示,外壳300具有用于与外筒端子100卡合的缺口部301。另外,在外壳300的底面上形成有向缺口部301舌片状延伸的、用于与外筒端子100抵接的被卡合部302。
下面参照图2至图4对外筒端子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至图4所示,外筒端子100包括外部导体101、电介质102和内部导体103。
如图2至图3所示,外部导体101具有外筒构件1011、与该外筒构件1011相连且由两个侧壁1012a构成的接线工具插入口部1012、与该接线工具插入口部1012相连且用于与后述的电缆200的屏蔽层203连接的屏蔽层接线部1013、与该屏蔽层接线部1013相连且用于保持后述的电缆200的外部覆盖层204的外部覆盖层保持部1014。当然,根据情况,也可省略该外部覆盖层保持部1014。
外筒构件1011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外筒构件1011的两侧形成有用于与后述的雄侧连接器B的外筒端子400弹性接触的弹性接触部1011a。
接线工具插入口部1012由互相平行的一对侧壁1012a构成,各侧壁1012a的一端部与外筒构件1011相连,另一端部与屏蔽层接线部1013相连。
屏蔽层接线部1013形成为大致U字状,具有U字状竖起的屏蔽层接线片1013a。
外部覆盖层保持部1014形成为大致U字状,具有U字状竖起的外部覆盖层保持片1014a。
尤其如图4所示,电介质102夹设在外部导体101与内部导体103之间。即,在外部导体101内隔着电介质102收容保持有内部导体103从而构成外筒端子100。
内部导体103由本体部1031和从该本体部1031延出的中心导体接线部1032构成。中心导体接线部1032形成为大致U字状,具有U字状立起的中心导体接线片1032a。在将内部导体103隔着电介质102收容保持在外部导体101内的状态下,内部导体103的中心导体接线部1032位于外部导体101的接线工具插入口部1012的两个侧壁1012a之间。
具体来说,将内部导体103的本体部1031压入电介质102,内部导体103的中心导体接线部1032从电介质102突出,从而将内部导体103安装于电介质102,然后将内部导体103及电介质102压入外部导体101的外筒构件1011,内部导体103的中心导体接线部1032从外筒构件1011突出。此时,内部导体103的中心导体接线部1032位于外部导体101的接线工具插入口部1012的两个侧壁1012a之间,在该中心导体接线部1032的中心导体接线片1032a与接线工具插入口部1012的两个侧壁1012a之间形成用于插入接线工具的接线工具插入口。
下面参照图5至图6对外筒端子100与线缆200的连接进行说明。
当在外筒端子100上连接线缆200时,首先如图5所示,对线缆200的前端部进行加工,使中心导体201、中间电介质层202和屏蔽层203从外部覆盖层204露出。
然后,将该线缆200的前端部从垂直于外筒端子100的轴线的方向(上方)插入外筒端子100的开放部侧。如图6所示,在内部导体103的中心导体接线部1032的中心导体接线片1032a之间插入配置线缆200的中心导体201,在外部导体101的屏蔽层压接部1013的屏蔽层接线片1013a之间插入配置线缆200的屏蔽层203,在外部导体101的外部覆盖层保持部1014的外部覆盖层保持片1014a之间插入配置线缆200的外部覆盖层204。
接着,利用未图示的接线工具将中心导体201用中心导体接线片1032a、将屏蔽层203用屏蔽层接线片1013a、将外部覆盖层204用外部覆盖层保持片1014a分别一并进行压接,从而外筒端子100与线缆200电连接。
接着,将该外筒端子100能旋转地插入外壳300中来构成雌侧连接器C。
下面参照图2至图3对外筒端子100的特征进行说明。
在外筒端子100的外部导体101的接线工具插入口部1012的两个侧壁1012a上分别形成有用于与后述的外壳300的切口部301卡合的旋转保持部。在本实施方式一中,如图2、图3所示,旋转保持部由第一突出部1012b和第二突出部1012c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一中,第一突出部1012b与侧壁1012a的上下方向上的端部即上端相连而沿垂直方向延伸,且前端部分叉而形成有两个卡合片1012d、1012e,一个卡合片(在图2中位于左侧)1012d朝向上方延伸,另一个卡合片(在图2中位于右侧)1012e朝向外筒端子100的外部大致垂直地弯折,两个卡合片1012d、1012e的延伸方向正交。第二突出部1012c形成为平板状,从侧壁1012a的上下方向上的端部即下端部大致垂直地向外筒端子100的外部伸出。
在本实施方式一中,第一突出部1012b的一个卡合片1012d形成为第一旋转保持部,第一突出部1012b的另一个卡合片1012e和第二突出部1012c形成为第二旋转保持部,第一旋转保持部的延伸方向(垂直方向)和第二旋转保持部的延伸方向(水平方向)正交。
与上述雌侧连接器C同样地,雄侧连接器B也是在外壳内设置外筒端子而构成的。如图2、图12所示,该雄侧连接器B的外筒端子400与雌侧连接器C的外筒端子100的区别主要在于:在雌侧连接器C的外筒端子100的外部导体101的外筒构件1011的两侧形成有用于与雄侧连接器B的外筒端子400弹性接触的弹性接触部1011a,而在雄侧连接器B的外筒端子400上并没有形成该弹性接触部1011a。
与雌侧连接器C的外筒端子100相同地,在该雄侧连接器B的外筒端子400中也可形成有作为第一旋转保持部的一个卡合片4012d以及作为第二旋转保持部的另一个卡合片4012e和第二突出部4012c。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A的技术效果进行说明。
采用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A的雌侧连接器C的外筒端子100,由于具有延伸方向相交的第一旋转保持部(第一突出部1012b的一个卡合片1012d)和第二旋转保持部(第一突出部1012b的另一个卡合片1012e及第二突出部1012c),当外筒端子100在外壳300内旋转时,第一旋转保持部和第二旋转保持部能在外筒端子100的周向上沿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径向,即不同的放射方向)与外壳300的缺口部301卡合,因此,能够防止外筒端子100在外壳300内旋转时从外壳300脱出。
具体来说,如图8、图9所示,在通常状态下,外筒端子100在外壳300内处于图2所示的状态(不过,将左右反转),作为第一旋转保持部的第一突出部1012b的一个卡合片1012d沿垂直方向与外壳300的缺口部301(具体来说是缺口部301的与被卡合部302相对的壁面)抵接或能抵接地相对(参照图9),作为第二旋转保持部的第一突出部1012b的另一个卡合片1012e及第二突出部1012c沿水平方向与外壳300的缺口部301(具体来说是缺口部301的被卡合部302及缺口部301的侧壁面)抵接或能抵接地相对(参照图8)。
另外,如图10、图11所示,在从通常状态旋转了90度的状态下,外筒端子100在外壳300内处于从图2所示的状态向纸面外侧旋转了90度的状态(不过,将左右反转),作为第一旋转保持部的第一突出部1012b的一个卡合片1012d沿水平方向与外壳300的缺口部301(具体来说是缺口部301的侧壁面)抵接或能抵接地相对(参照图11),作为第二旋转保持部的第一突出部1012b的另一个卡合片1012e及第二突出部1012c沿垂直方向与外壳300的缺口部301(具体来说是缺口部301的被卡合部302及缺口部301的侧壁面)抵接或能抵接地相对(参照图10),因此,能够防止外筒端子100沿水平方向从外壳300脱出。
这样,当外筒端子100在外壳300内旋转时,能够可靠地防止外筒端子100从外壳300脱出。
另外,采用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A的雌侧连接器C的外筒端子100,由于第一旋转保持部(第一突出部1012b的一个卡合片1012d)的延伸方向和第二旋转保持部(第一突出部1012b的另一个卡合片1012e及第二突出部1012c)的延伸方向正交,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外筒端子100从外壳300脱出。
另外,采用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A的雌侧连接器C的外筒端子100,由于将第一突出部1012b的一个卡合片1012d形成为第一旋转保持部,将第一突出部1012b的另一个卡合片1012e及第二突出部1012c形成为第二旋转保持部,因此,第一旋转保持部和第二旋转保持部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当然,采用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A的雄侧连接器B的外筒端子400,也能起到与雌侧连接器C的外筒端子100相同的技术效果。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A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一中,第一旋转保持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旋转保持部的延伸方向正交,但并不限定于此,第一旋转保持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旋转保持部的延伸方向只要相交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一中,作为第一旋转保持部形成有一个,即,第一突出部1012b的一个卡合片1012d,但第一旋转保持部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一个,也可以为两个以上。例如可以使第一突出部1012b的另一个卡合片1012e也朝向上方延伸来形成第一旋转保持部,或者在本实施方式一的基础上,使第一突出部1012b的另一个卡合片1012e进一步朝向上方弯折,将该朝向上方弯折的部分也形成为第一旋转保持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一中,作为第二旋转保持部形成有两个,即第一突出部1012b的另一个卡合片1012e和第二突出部1012c,但第二旋转保持部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两个,也可以为一个或三个以上。例如可以省略第一突出部1012b的另一个卡合片1012e和第二突出部1012c中的任意一个,或者在本实施方式一的基础上,在侧壁1012a上的其他部位(例如上下方向上的中途部)进一步形成第二突出部1012c。
另外,作为将外筒端子100与线缆200电连接的方法,采用了压接(铆接固定),但也可采用焊接等其它方法。例如,可以将线缆200的中心导体201与外筒端子100的内部导体103的中心导体接线部1032通过焊接连接。
当然,上述的针对雌侧连接器C的外筒端子100的变形例也能应用于雄侧连接器B的外筒端子40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一中,对雌侧连接器C的外筒端子100和雄侧连接器B的外筒端子400均设置了第一旋转保持部和第二旋转保持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仅在其中一方上设置。
(实施方式二)
下面,参照图13、图1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二的外筒端子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连接器的雌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的主视立体图。图1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连接器的雄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的主视立体图。
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与实施方式一相同或相应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相应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连接器的雌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100′与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A的雌侧连接器C的外筒端子100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设置在接线工具插入口部的两个侧壁上的第一突出部的形状。在该实施方式二中,第一突出部1012b′的前端部不分叉而形成为单一的平板状。
在本实施方式二的雌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100′中,平板状的第一突出部1012b′形成为第一旋转保持部,平板状的第二突出部1012c形成为第二旋转保持部,第一旋转保持部的延伸方向(垂直方向)和第二旋转保持部的延伸方向(水平方向)正交。
另外,与上述雌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100′同样地,如图14所示,在雄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400′中,作为第一旋转保持部形成有平板状的第一突出部4012b′,作为第二旋转保持部形成有平板状的第二突出部4012c。
采用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连接器,也可起到与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A相同的技术效果。
即,由于具有延伸方向相交的第一旋转保持部(第一突出部1012b′、4012b′)和第二旋转保持部(第二突出部1012c、4012c),当外筒端子100′、400′在外壳内旋转时,第一旋转保持部和第二旋转保持部能在外筒端子100′、400′的周向上沿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径向,即不同的放射方向)与外壳的缺口部卡合,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外筒端子100′、400′在外壳内旋转时从外壳脱出。
另外,采用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连接器,由于第一旋转保持部(第一突出部1012b′、4012b′)的延伸方向和第二旋转保持部(第二突出部1012c、4012c)的延伸方向正交,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外筒端子100′、400′从外壳脱出。
另外,采用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连接器,由于将单一平板状的第一突出部1012b′、4012b′形成为第一旋转保持部,将单一平板状的第二突出部1012c、4012c形成为第二旋转保持部,因此,第一旋转保持部和第二旋转保持部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连接器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二中,第一旋转保持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旋转保持部的延伸方向正交,但并不限定于此,第一旋转保持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旋转保持部的延伸方向只要相交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二中,作为第一旋转保持部及第二旋转保持部均形成有一个,但第一旋转保持部及第二旋转保持部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一个,也可以为两个以上。例如可以在本实施方式二的基础上,使第一突出部1012b′、4012b′进一步向外筒端子100′、400′的外部垂直弯折来形成第二旋转保持部。或者,可以在本实施方式二的基础上,使第二突出部1012c、4012c进一步向上方垂直弯折来形成第一旋转保持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一中,对雌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100′和雄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400′均设置了第一旋转保持部和第二旋转保持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仅在其中一方上设置。
上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应当理解,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以上公开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多种修改,而不超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雄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的旋转保持部与雌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的旋转保持部的结构相同,但也可形成为不同结构。例如雌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的旋转保持部的结构采用上述实施方式一,而雄侧连接器的外筒端子的旋转保持部的结构采用上述实施方式二。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第二突出部从侧壁的下端部垂直且呈平板状地向外筒端子的外部伸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第二突出部也可不形成在侧壁的下端部,而形成在侧壁的上下方向的中途部等。另外,第二突出部的形状也不限定于平板状,例如也可如上述实施方式一中的第一突出部那样形成为前端部分叉的形状。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在每个侧壁上分别形成为一个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也可形成为多个。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第一突出部形成在侧壁的上端部,第二突出部形成在侧壁的下端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将第一突出部形成在侧壁的下端部,将第二突出部形成在侧壁的上端部。

Claims (12)

1.一种外筒端子,该外筒端子用于与电缆连接后嵌入外壳内来构成连接器,该外筒端子能在外壳内旋转,包括:
内部导体,该内部导体具有用于与所述电缆的中心导体连接的中心导体接线部;
外部导体,该外部导体具有外筒构件、与该外筒构件相连且由两个侧壁构成的接线工具插入口部、与该接线工具插入口部相连且用于与所述电缆的屏蔽层连接的屏蔽层接线部,所述内部导体的所述中心导体接线部位于所述接线工具插入口部的两个所述侧壁之间;以及
电介质,该电介质夹设在所述外部导体与所述内部导体之间,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部导体的所述接线工具插入口部的两个所述侧壁上分别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外壳卡合的旋转保持部,
所述旋转保持部具有第一旋转保持部和第二旋转保持部,所述第一旋转保持部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旋转保持部的延伸方向相交,
当所述外筒端子在所述外壳内旋转时,所述第一旋转保持部和所述第二旋转保持部能在所述外筒端子的周向上沿不同的方向与所述外壳卡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筒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转保持部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旋转保持部的延伸方向正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筒端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线工具插入口部的所述侧壁上形成有第一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分叉而形成有两个卡合片,该两个卡合片的延伸方向相交而分别形成为所述第一旋转保持部和所述第二旋转保持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筒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卡合片中的一方沿所述外筒端子的径向延伸,另一方朝向所述外筒端子的外部沿所述外筒端子的径向垂直地弯折,所述两个卡合片的延伸方向正交。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筒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突出部形成在所述侧壁的上下方向上的端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筒端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线工具插入口部的所述侧壁上垂直地弯折而形成有第二突出部,该第二突出部也形成为所述第二旋转保持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筒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突出部从所述侧壁的上下方向上的端部垂直地弯折而形成为平板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筒端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侧壁的上下方向上的端部中的一方形成有与所述侧壁平行的平板状的第一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形成为所述第一旋转保持部,
在所述侧壁的上下方向上的端部中的另一方形成有与所述侧壁垂直的平板状的第二突出部,该第二突出部形成为所述第二旋转保持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筒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转保持部和所述第二旋转保持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为多个。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筒端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导体还具有与所述屏蔽层接线部相连且用于保持所述电缆的外部覆盖层的外部覆盖层保持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外筒端子,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内部导体的所述中心导体接线部与所述电缆的所述中心导体、所述外部导体的所述屏蔽层接线部与所述电缆的所述屏蔽层、所述外部导体的所述外部覆盖层保持部与所述电缆的所述外部覆盖层一并进行压接,来实现所述外筒端子与所述电缆的电连接。
12.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该外壳具有切口部;以及
嵌入在所述外壳内的、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外筒端子,
所述外筒端子的所述旋转保持部与所述外壳的所述切口部卡合。
CN201510215812.2A 2015-04-29 2015-04-29 外筒端子及具有该外筒端子的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2075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15812.2A CN106207544B (zh) 2015-04-29 2015-04-29 外筒端子及具有该外筒端子的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15812.2A CN106207544B (zh) 2015-04-29 2015-04-29 外筒端子及具有该外筒端子的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7544A CN106207544A (zh) 2016-12-07
CN106207544B true CN106207544B (zh) 2019-01-25

Family

ID=57458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1581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207544B (zh) 2015-04-29 2015-04-29 外筒端子及具有该外筒端子的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075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52736B2 (ja) * 2019-01-08 2022-04-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内導体端子及びシールド端子
JP7240607B2 (ja) * 2019-08-09 2023-03-1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ケーブル付きコネク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42219A (en) * 1992-03-10 1994-08-30 Yazaki Corporation Terminal-locking construction
JPH0734373B2 (ja) * 1989-11-15 1995-04-1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1512846A (zh) * 2006-09-07 2009-08-19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12234635A (ja) * 2011-04-28 2012-11-29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JP2015076296A (ja) * 2013-10-10 2015-04-20 Smk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ターミナル係止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4373B2 (ja) * 1989-11-15 1995-04-12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5342219A (en) * 1992-03-10 1994-08-30 Yazaki Corporation Terminal-locking construction
CN101512846A (zh) * 2006-09-07 2009-08-19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12234635A (ja) * 2011-04-28 2012-11-29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コネクタ
JP2015076296A (ja) * 2013-10-10 2015-04-20 Smk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ターミナル係止構造
CN104577392A (zh) * 2013-10-10 2015-04-29 Smk株式会社 连接器的端子卡定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7544A (zh) 2016-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59911B2 (en) Plug connector module providing ground connection through a module holding frame
CN104916950B (zh) 电连接器
US7485016B2 (en) Female terminal with guiding piece
TWI502821B (zh) 具有鎖定倒鉤之電氣接點
TW201014083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terminating a coaxial cable
CN201112949Y (zh) 电连接器
JP2007234600A (ja) 電気的なコンタクト
CN106852180B (zh) 通信用连接器
WO2014038617A1 (ja) 端子
JP2013026155A (ja) 防水コネクタ用端子
CN104953417B (zh) 电连接器,连接对象单元和连接对象单元组合件
CN206610919U (zh) 用于连接电缆的连接器
CN107534257A (zh) 接头连接器
CN105684226A (zh) 端子金属件以及具备其的电连接器
CN104051872B (zh) 用于具有多个芯线的数据和/或通信电缆的插塞连接器
CN106207544B (zh) 外筒端子及具有该外筒端子的连接器
SG153708A1 (en) First connector, second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ing device
RU2010112251A (ru) Разъем для применения в области телекоммуникаций
EP2871725A1 (en) Multi-pole connector
CN103081231A (zh) 电连接用端子及使用其的连接器
CN202495621U (zh) 转角型线缆电连接器接头
CN105048139A (zh) 电线用连接器
JP3177894U (ja) コネクタ
JP2007012392A (ja) 三芯の電源プラグ
CN104115346A (zh) 接合端子和接合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Hirose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rose Electric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25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