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03801A - 一种环保配煤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保配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03801A
CN106203801A CN201610509378.3A CN201610509378A CN106203801A CN 106203801 A CN106203801 A CN 106203801A CN 201610509378 A CN201610509378 A CN 201610509378A CN 106203801 A CN106203801 A CN 1062038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l
stock
same day
fired
sche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0937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东方
曹阳
马奇
韩彦
董彦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ew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esources Power Dengfe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esources Power Dengfe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esources Power Dengfe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0937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03801A/zh
Publication of CN106203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38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olid Fuels And Fuel-Associated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环保配煤方法,用于实现对燃煤硫分的环保掺烧控制,同时实现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本发明实施例方法包括:基于目标工况选取满足用煤限制条件且成本最低的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根据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计算当前的入炉煤综合参数,并检测入炉煤当前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入炉煤综合参数包括入炉煤综合硫分、入炉煤综合热值和入炉煤综合挥发分;若是,则调整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降低入炉煤综合硫分,以使得入炉煤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大于预设阈值,且入炉煤综合热值和入炉煤综合挥发分的变化量分别在预设数值范围内。

Description

一种环保配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配煤方法。
背景技术
火力发电作为现代社会电力发展的主力军,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为了响应政府提出的环保发展、和谐社会,全国火电厂需要进行超洁净排放改造,其中,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由原来火电厂排放标准GB-13223-2011中的小于50毫克/立方米,更改为超洁净排放标准中的小于35毫克/立方米,因此,火电技术的提高需要着重考虑电力对环境的影响。
一般来说,由于火力发电厂的燃煤供应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燃煤价格偏高、燃煤煤种供应不稳定、原有燃煤难以满足改造机组的运行要求等,大部分火力发电厂为了降低燃料采购成本,会选取多样煤种,如本地煤种、低价煤种等各种各样的煤种进行配煤掺烧。但配煤掺烧多是优质煤中掺混劣质煤,尤其是存在掺烧高硫煤的情况,然而,在实际掺烧过程中,由于没有衡量目标或量化数据对高硫煤的掺烧进行控制,高硫煤的掺烧可能会导致二氧化硫排放超标,不利于环保。鉴于此种情况,有必要提供一种配煤方法,防止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高于超洁净排放标准,并能够同时有效降低配煤掺烧的经济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保配煤方法,可有效防止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高于超洁净排放标准,并能够同时实现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
有鉴于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环保配煤方法,可包括:
基于目标工况选取满足用煤限制条件且成本最低的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
根据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计算当前的入炉煤综合参数,并检测入炉煤当前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入炉煤综合参数包括入炉煤综合硫分、入炉煤综合热值和入炉煤综合挥发分;
若是,则调整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降低入炉煤综合硫分,以使得入炉煤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大于预设阈值,且入炉煤综合热值和入炉煤综合挥发分的变化量分别在预设数值范围内。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用煤限制条件包括煤种边界,和/或,煤质边界,和/或,煤种库存量边界,和/或,发电负荷边界,和/或,发电设备边界;
煤质边界包括硫分边界、热值边界和挥发分边界。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或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入炉煤综合硫分的确定过程包括:根据公式,入炉煤综合硫分=∑(煤种入炉量×煤种当日库存硫分)/∑(煤种入炉量);
入炉煤综合热值的确定过程包括:根据公式,入炉煤综合热值=∑(煤种入炉量×煤种当日库存热值)/∑(煤种入炉量);
入炉煤综合挥发分的确定过程包括:根据公式,入炉煤综合挥发分=∑(煤种入炉量×煤种当日库存挥发分)/∑(煤种入炉量)。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硫分的确定过程包括:根据公式,当日库存硫分=(昨日库存煤量×昨日库存硫分-当日取煤量×昨日库存硫分+当日进煤量×当日进煤硫分)÷当日库存煤量,分别计算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硫分;
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热值的确定过程包括:根据公式,当日库存热值=(昨日库存煤量×昨日库存热值-当日取煤量×昨日库存热值+当日进煤量×当日进煤热值)÷当日库存煤量,分别计算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热值;
各煤种的当日库存挥发分的确定过程包括:根据公式,当日库存挥发分=(昨日库存煤量×昨日库存挥发分-当日取煤量×昨日库存挥发分+当日进煤量×当日进煤挥发分)÷当日库存煤量,分别计算各煤种的当日库存挥发分;
其中,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煤量=昨日库存煤量+当日进煤量-当日取煤量。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基于目标工况选取满足用煤限制条件且成本最低的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包括:
确定配煤边界条件,配煤边界条件包括用煤限制条件和边界标单;
从预设的多个配煤方案中排除不满足用煤限制条件的配煤方案,得到多个候选配煤方案,其中,一个配煤方案表示多个煤种按照预设比例的组合;
根据各煤种的当日库存标单,从多个候选配煤方案中确定配煤综合标单满足边界标单的设定数量的推荐配煤方案,推荐设定数量的推荐配煤方案;
从推荐配煤方案中选取目标配煤方案,目标配煤方案包含预记录的多个不同掺烧比方案;
确定掺烧限制条件,掺烧限制条件由目标工况决定;
取调目标配煤方案中预记录的满足掺烧限制条件的掺烧比方案;
从所调取的掺烧比方案中,确定成本最低的掺烧比方案作为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在根据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计算当前的入炉煤综合参数,并检测入炉煤当前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给煤需求量乘以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中的掺烧比得出入炉煤中各煤种的给煤量。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四种实施方式或第五种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中,满足掺烧限制条件的掺烧比方案为:目标配煤方案中配煤方案与目标工况的配煤方案相同,负荷在目标工况的负荷区间内、各煤种的标单在目标工况的各煤种的标单区间内,且磨煤机的运行组合方式与目标工况的磨煤机的运行组合方式相同的掺烧比方案。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至第六种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中,从多个候选配煤方案中确定配煤综合标单满足边界标单的设定数量的推荐配煤方案包括:
根据各种类煤的当日库存标单,确定各配煤方案的配煤综合标单,其中,配煤方案的配煤综合标单为配煤方案所对应的各煤仓对应的煤种的当日库存标单的平均值;
将配煤综合标单不大于边界标单的配煤方案按照配煤综合标单由低到高的原则排序,选取配煤综合标单最低的设定数量的配煤方案作为推荐配煤方案。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至第七种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中,从所调取的掺烧比方案中,确定设定数量的掺烧比方案作为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公式,掺烧比对应的入炉煤综合标单=∑(煤种入炉量×煤种当日库存热值÷设定转换系数×煤种当日库存标单)/∑(煤种入炉量×煤种当日库存热值÷设定转换系数),确定各掺烧比对应的入炉煤综合标单;
选取入炉煤综合标单最低的掺烧比方案作为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至第七种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施方式中,从所调取的掺烧比方案中,确定设定数量的掺烧比方案作为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公式,掺烧比对应的入炉煤综合标单=∑(煤种入炉量×煤种当日库存热值÷设定转换系数×煤种当日库存标单)/∑(煤种入炉量×煤种当日库存热值÷设定转换系数),确定各掺烧比对应的入炉煤综合标单;
根据公式,掺烧比对应的度电售电燃料成本=掺烧比对应的入炉综合标单×售电标煤耗÷单位转换系数,确定各掺烧比对应的度电售电燃料成本;
选取度电售电燃料成本最低的掺烧比方案作为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实施方式中,设定转换系数为7000,单位转换系数为1000000。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十种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实施方式中,各煤种的当日库存标单的确定过程包括:根据公式,当日库存标单=(昨日库存煤量×昨日库存热值÷设定转换系数×昨日库存标单-当日取煤量×昨日库存热值÷设定转换系数×昨日库存标单+当日进煤量×当日进煤热值÷设定转换系数×当日进煤标单)÷(当日库存煤量×当日库存热值÷设定转换系数),分别计算各煤种的当日库存标单。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十一种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实施方式中,各煤种的各日库存标单,各日库存煤量,各日库存煤质参数,各日取煤量,历史使用的配煤方案,和历史使用的配煤掺烧比方案预记录在数据库中,并在使用时从数据库调取。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十二种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实施方式中,该方法应用于火电厂的操作寻优系统OOS系统,OOS系统与火电厂的监测信息系统SIS系统,企业资产管理EAM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存在数据交互。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十三种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十四种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对各煤种的库存标单校核,库存标单校核包括以下步骤:
设定校核时间点;
确定校核时间点某煤种库存量;
根据以下公式确定n的值,C1+C2+......+Cn≥S≥C1+C2+......+Cn-1,其中Cn代表从校核时间点起向前递推第n批次采购的某煤种煤量,S代表校核时间点某煤种库存量;
校核后的某煤种的库存标单=(C1V1+C2V2+......+Cn-1Vn-1+(S-S1)Vn)/S,其中Vn代表第n批次采购的某煤种的标单,其中S1=C 1+C2+......+Cn-1。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十四种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十五种实施方式中,调整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降低入炉煤综合硫分包括:
确定入炉煤中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硫分;
根据入炉煤中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硫分和预设方式调整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得到多个入炉煤综合硫分降低的候选配煤掺烧比方案;
排除候选掺烧比方案对应的入炉煤综合热值以及入炉煤综合挥发分中不满足预设条件的配煤掺烧比方案,并选取入炉煤综合硫分最低的候选配煤掺烧比方案作为调整配煤掺烧比方案;
根据调整配煤掺烧比方案调整入炉煤中各煤种的给煤量。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十五种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十六种实施方式中,调整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降低入炉煤综合硫分包括:
确定入炉煤中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硫分;
根据入炉煤中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硫分和预设方式调整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得到多个入炉煤综合硫分降低的候选配煤掺烧比方案;
排除候选掺烧比方案对应的入炉煤综合热值以及入炉煤综合挥发分中不满足预设条件的配煤掺烧比方案,得到推荐配煤掺烧比方案;
从推荐配煤掺烧比方案中确定调整配煤掺烧比方案,并根据调整配煤掺烧比方案调整入炉煤中各煤种的给煤量。
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十六种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的第十七种实施方式中,在调整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降低入炉煤综合硫分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若当前的入炉煤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大于预设阈值,则切换至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施例中,通过基于目标工况选取满足用煤限制条件且成本最低的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在以该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运行前,即可以在配煤大原则上控制用煤限制条件,以满足环保运行要求,且有效控制了经济成本,在以该目标掺烧方案运行时,为了防止入炉煤中部分煤质不均匀导致的硫分偏高,则可以根据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计算当前的入炉煤综合参数,并检测入炉煤当前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该入炉煤综合参数可以包括入炉煤综合硫分、入炉煤综合热值和入炉煤综合挥发分,若当前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超过预设阈值,则可以调整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降低入炉煤综合硫分,以使得入炉煤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大于预设阈值,从而实现环保排放,且入炉煤综合热值和入炉煤综合挥发分的变化量分别在预设数值范围内,可以使得机组安全经济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环保配煤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环保配煤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环保配煤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环保配煤方法中确定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环保配煤方法中确定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环保配煤方法中确定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保配煤方法,可有效防止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高于超洁净排放标准,并能够同时实现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环保配煤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通过分析用煤数据和煤种的各日标单,推荐当日发电作业中燃煤经济性较高、成本较低且机组安全性较高的配煤掺烧方案,即推荐今日发电作业中用哪几种煤种配煤,配煤煤种的掺烧比例是多少,同时对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进行有效监测,以防止二氧化硫超标排放污染环境。
为便于理解,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流程进行描述,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环保配煤方法一个实施例包括:
101、基于目标工况选取满足用煤限制条件且成本最低的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
本实施例中,为了有效降低发电作业的经济成本,并满足环保要求,可在目标工况确定后,基于目标工况选取满足用煤限制条件且成本最低的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作为入炉煤的煤种依据和各煤种的掺烧比例依据。
用煤限制条件限定了配煤方案所应满足的安全、环保等限制条件,用煤限制条件可如煤种边界、煤质边界、煤种库存量边界、发电负荷边界、发电设备边界等。用煤限制条件可根据实际的发电作业情况自定义设定,本发明实施例没有严格限制。
其中,煤质边界包括硫分边界、热值边界和挥发分边界。本实施例中,通过硫分边界的限定,可在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选取时即有效避免二氧化硫的超标排放,同时热值边界和挥发分边界的限定能够使得机组稳定燃烧,满足发电要求,安全运行。
102、根据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计算当前的入炉煤综合参数,入炉煤综合参数包括入炉煤综合硫分、入炉煤综合热值和入炉煤综合挥发分;
选取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后,可以将给煤需求量乘以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中的掺烧比得出入炉煤中各煤种的给煤量,即各煤种的入炉量,从而可根据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计算当前的入炉煤综合参数,该入炉煤综合参数可以包括入炉煤综合硫分、入炉煤综合热值和入炉煤综合挥发分。
本实施例中,入炉煤综合参数表示的是入炉煤中各煤种的平均参数,即平均硫分(入炉煤综合硫分)、平均热值(入炉煤综合热值)和平均挥发分(入炉煤综合挥发分)。
其中,确定入炉煤的入炉煤综合硫分的方式可如下述公式所示:
公式1,入炉煤综合硫分=∑(煤种入炉量×煤种当日库存硫分)/∑(煤种入炉量)。该公式1表达的含义是,入炉各煤种的煤种入炉量×煤种当日库存硫分的计算结果之和,除以,入炉各煤种的煤种入炉量之和。
确定入炉煤的入炉煤综合热值的方式可如下述公式所示:
公式2,入炉煤综合热值=∑(煤种入炉量×煤种当日库存热值)/∑(煤种入炉量)。该公式2表达的含义是,入炉各煤种的煤种入炉量×煤种当日库存热值的计算结果之和,除以,入炉各煤种的煤种入炉量之和。
确定入炉煤的入炉煤综合挥发分的方式可如下述公式所示:
公式3,入炉煤综合挥发分=∑(煤种入炉量×煤种当日库存挥发分)/∑(煤种入炉量)。该公式3表达的含义是,入炉各煤种的煤种入炉量×煤种当日库存挥发分的计算结果之和,除以,入炉各煤种的煤种入炉量之和。
可以理解的是,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硫分、当日库存热值、当日库存挥发分分别表示的是某一库存煤种当日的硫分、当日的热值、当日的挥发分,本实施例可直接以煤种的当日的硫分、热值和挥发分分别确定该煤种的当日库存硫分、当日库存热值和当日库存挥发分,然而,由于库存的某一煤种有可能包含当日所进的煤和以前所进的煤,因此若直接以当日的硫分、热值和挥发分分别确定煤种的当日库存硫分、当日库存热值和当日库存挥发分,不考虑以前进煤时段的硫分、热值和挥发分,则确定煤种当日库存硫分、当日库存热值和当日库存挥发分的因素并不全面,对于所确定的煤种当日库存硫分、当日库存热值和当日库存挥发分的准确性将有一定影响,对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结合煤种当日硫分、当日热值、当日挥发分和昨日硫分、昨日热值、昨日挥发分,分别确定煤种当日库存硫分、当日库存热值和当日库存挥发分的方式。
其中,确定煤种当日库存硫分的方式可如下述公式所示:
公式4,当日库存硫分=(昨日库存煤量×昨日库存硫分-当日取煤量×昨日库存硫分+当日进煤量×当日进煤硫分)÷当日库存煤量,分别计算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硫分。其中,昨日库存硫分为历史数据,可以是在昨日依据上述公式4计算得出的库存硫分,通过上述公式2在每日计算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硫分,而后存储在数据库中,随着时间推移,可得到不断更新的煤种的各日库存硫分。
确定煤种当日库存热值的方式可如下述公式所示:
公式5,当日库存热值=(昨日库存煤量×昨日库存热值-当日取煤量×昨日库存热值+当日进煤量×当日进煤热值)÷当日库存煤量,分别计算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热值。其中,昨日库存热值为历史数据,可以是在昨日依据上述公式5计算得出的库存热值,通过上述公式5在每日计算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热值,而后存储在数据库中,随着时间推移,可得到不断更新的煤种的各日库存热值。
确定煤种当日库存挥发分的方式可如下述公式所示:
公式6,当日库存挥发分=(昨日库存煤量×昨日库存挥发分-当日取煤量×昨日库存挥发分+当日进煤量×当日进煤挥发分)÷当日库存煤量,分别计算各煤种的当日库存挥发分。其中,昨日库存挥发分为历史数据,可以是在昨日依据上述公式6计算得出的库存挥发分,通过上述公式6在每日计算各煤种的当日库存挥发分,而后存储在数据库中,随着时间推移,可得到不断更新的煤种的各日库存挥发分。
其中,对于某一煤种而言,当日库存煤量=昨日库存煤量+当日进煤量-当日取煤量。
可选的,上述公式中的昨日库存煤量,当日取煤量,当日进煤量,当日库存煤量等可由外部ERP系统验收堆料煤质信息、SIS系统皮带秤上煤信息,手工填报的转场煤信息等提供。因此,本实施例可采集ERP系统标单信息、称重计量系统堆料信息、SIS系统取料信息、手工填报转场信息,依据上述公式,根据加进减出的原则滚动计算出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硫分、当日库存热值和当日库存挥发分。
进一步的,得到入炉煤综合参数后,系统可以输出该入炉煤综合参数,以便于工作人员能够直观的进行数据参考与监测。
103、检测入炉煤当前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若否,则执行步骤104,若是,则执行步骤105;
当按照目标配煤方案运行时,可以检测入炉煤当前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该预设阈值应该低于二氧化硫的排放标准,可由工作进行设定。可选的,为了防止超标排放,可在脱硫装置入口处对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进行检测。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入炉煤综合参数的计算可以是在系统按照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开始运行时,但只要系统按照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开始运行,即可以开始监测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从而本实施例中的步骤103也可以和步骤102一起执行,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104、执行其它流程;
若检测到入炉煤当前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没有超过预设阈值,那么意味着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可以正常运行,则可以不进行其它操作,使得系统继续按照目标掺烧比方案运行。
105、调整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降低入炉煤综合硫分,以使得入炉煤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大于预设阈值,且入炉煤综合热值和入炉煤综合挥发分的变化量分别在预设数值范围内。
若检测到入炉煤当前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超过预设阈值,那么说明入炉煤由于诸如煤质不均匀等因素导致硫分偏高,入炉煤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有可能超标排放,为了环保排放,本实施例可以调整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降低入炉煤综合硫分,以使得入炉煤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大于预设阈值,有效防止二氧化硫的超标排放,同时使得入炉煤综合热值和入炉煤综合挥发分的变化量分别在预设数值范围内,可以让机组燃烧稳定,安全运行。
具体的,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降低发电作业的经济成本,在入炉煤的掺烧过程中,可以采用高硫煤与低硫煤进行掺烧,当检测到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超于预设阈值时,将暂时改变以成本最低的原则的掺烧调节,优先保证环保指标不超限为原则进行掺烧调节,即可以在根据目标掺烧比确定的入炉煤综合硫分的基础上下调该入炉煤综合硫分,比如通过降低高硫煤的给煤量,提高低硫煤的给煤量,直至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不大于预设阈值,从而实现环保掺烧控制。
可以理解的是,在调整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降低入炉煤综合硫分后,若当前的入炉煤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大于预设阈值,则为了控制经济成本,可以重新切换至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进行掺烧控制。
本实施例中,在确定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后,并依据该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运行时,可以检测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若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超过预设阈值,则可以通过调整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降低对应的入炉煤综合硫分,以使得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不大于预设阈值,且入炉煤综合热值和入炉煤综合挥发分的变化量分别在预设数值范围内,从而实现环保掺烧控制,机组安全经济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当检测入炉煤当前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超过预设阈值时,系统可以自动调整目标掺烧比降低入炉煤综合硫分,也可以对工作人员进行建议提示,使得工作人员调整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降低入炉煤综合硫分,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一、系统自动调节
具体请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环保配煤方法另一实施例包括: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201至步骤204与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101至步骤104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205、确定入炉煤中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硫分;
若检测到入炉煤当前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超过预设阈值,为了有效调整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可以通过从数据库中调取,确定入炉煤中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硫分。
206、根据入炉煤中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硫分和预设方式调整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得到多个入炉煤综合硫分降低的候选配煤掺烧比方案;
确定入炉煤中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硫分后,可以根据该当日库存硫分和预设方式调整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得到多个入炉煤综合硫分降低的候选配煤掺烧比方案。
具体的,可以在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对应的入炉煤综合硫分基础上降低该入炉煤综合硫分,如以一门限值降低入炉煤综合硫分,通过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硫分和降低后的入炉煤综合硫分对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进行调整,依据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102中说明的公式1和公式4改变各煤种的掺烧比例,以使得掺烧比改变后的入炉煤综合硫分为以固定值调整后的入炉煤综合硫分,从而可以得到多个入炉煤综合硫分降低的候选配煤掺烧比方案。
207、排除候选配煤掺烧比方案对应的入炉煤综合热值以及入炉煤综合挥发分中不满足预设条件的配煤掺烧比方案,并选取入炉煤综合硫分最低的候选配煤掺烧比方案作为调整配煤掺烧比方案;
本实施例中,得到多个多个入炉煤综合硫分降低的候选配煤掺烧比方案,可以依据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102中说明的公式2、公式3、公式5和公式6计算候选配煤掺烧比方案对应的入炉煤综合热值以及入炉煤综合挥发分,为了使得机组稳定燃烧,安全运行,可控制入炉煤综合热值以及入炉煤综合挥发分分别相对于目标掺烧比方案对应的入炉煤综合热值以及入炉煤综合挥发分的变化量在预设范围内,从而可在候选配煤掺烧比方案排除入炉煤综合热值以及入炉煤综合挥发分的变化量不在预设范围内的配煤掺烧比方案。
在排除部分配煤掺烧比方案后,系统可自动选取入炉煤综合硫分最低的候选配煤掺烧比方案作为调整配煤掺烧比方案,以用最快的速度短时间内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时可有效避免工作人员未及时调整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导致的二氧化硫超标排放,具有一定的预警作用,符合自动化运行标准。
208、根据调整配煤掺烧比方案调整入炉煤中各煤种的给煤量。
确定调整配煤掺烧比方案后,系统可以获取调整配煤掺烧比方案对应的给煤机的给煤量,从而可根据该给煤量自动调整入炉煤中各煤种的给煤量,达到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目的。
二、手动调节
具体请参阅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环保配煤方法另一实施例包括: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301至步骤304与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101至步骤104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305至步骤306与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205至步骤206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307、排除候选掺烧比方案对应的入炉煤综合热值以及入炉煤综合挥发分中不满足预设条件的掺烧比方案,得到推荐掺烧比方案;
本实施例中,得到多个入炉煤综合硫分降低的候选配煤掺烧比方案,可以依据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102中说明的公式2、公式3、公式5和公式6计算候选配煤掺烧比方案对应的入炉煤综合热值以及入炉煤综合挥发分,为了使得机组稳定燃烧,安全运行,可控制入炉煤综合热值以及入炉煤综合挥发分分别相对于目标掺烧比方案对应的入炉煤综合热值以及入炉煤综合挥发分的变化量在预设范围内,从而可在候选配煤掺烧比方案排除入炉煤综合热值以及入炉煤综合挥发分的变化量不在预设范围内的配煤掺烧比方案,得到推荐配煤方案。
可选的,在得到推荐配煤方案后,本发明实施例可在火电厂的操作寻优系统OOS系统的展示界面上显示推荐配煤方案,以便工作人员从推荐配煤方案中选取最终入炉的调整配煤掺烧比方案。可以理解的是,该推荐配煤方案可以以入炉煤综合硫分由低到高的原则排序,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以成本由低到高的原则排序,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308、从推荐配煤掺烧比方案中确定调整配煤掺烧比方案;
本实施例中,可由工作人员按照推荐配煤掺烧比方案进行调整配煤掺烧比方案的选取,可选的,最终确定的调整配煤掺烧比方案可以是工作人员对某一推荐配煤掺烧比方案进行煤种的增、删后定下的,也可以是工作人员直接从推荐配煤掺烧比方案中选取调整配煤掺烧比方案,不进行煤种的增、删。
309、根据调整配煤掺烧比方案调整入炉煤中各煤种的给煤量。
本实施例中,工作人员从推荐配煤掺烧比方案中确定调整配煤掺烧比方案后,可以根据OOS系统的展示界面上显示的调整配煤掺烧比方案的掺烧比等给煤建议,对入炉煤中各煤种的给煤量进行调整,使得系统可以按照工作人员的指示进行相关操作,进而达到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可根据所调取的各掺烧比对应的成本确定,图4示出了基于目标工况选取满足用煤限制条件且成本最低的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的方法流程图,请参阅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环保配煤方法中确定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的一个实施例可包括:
401、确定配煤边界条件,配煤边界条件包括用煤限制条件和边界标单;
配煤边界条件主要用于指导所采用的配煤方案应满足的限制性条件,从而从预设的多个历史配煤方案中消除不可控噪音。
边界标单限定了配煤方案的最高配煤综合标单限值,所采用的某一配煤方案中,方案的配煤综合标单不应大于边界标单,边界标单可根据实际的发电作业情况设定。
用煤限制条件限定了配煤方案所应满足的安全、环保等限制条件,用煤限制条件可如煤种边界、煤质边界、煤种库存量边界、发电负荷边界、发电设备边界等;用煤限制条件可根据实际的发电作业情况自定义设定,本发明实施例没有严格限制。
其中,煤质边界包括硫分边界、热值边界和挥发分边界。本实施例中,通过硫分边界的限定,可在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选取时即有效避免二氧化硫的超标排放,同时热值边界和挥发分边界的限定能够使得机组稳定燃烧,满足发电要求,安全运行。
402、从预设的多个配煤方案中排除不满足用煤限制条件的配煤方案,得到多个候选配煤方案,其中,一个配煤方案表示多个煤种按照预设比例的组合;
预设的多个配煤方案可以为历史使用的配煤方案,可在数据库中存储,在需确定候选配煤方案时,由数据库中调取。从预设的多个配煤方案中排除不满足用煤限制条件的配煤方案主要是,确定预设的多个配煤方案中满足用煤限制条件(考虑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等),且煤种的库存量处于合理范围的配煤方案,排除不满足用煤限制条件和/或库存量较少的配煤方案,通过从预设的多个配煤方案中筛选候选配煤方案,可在满足用煤限制条件的情况下,优先选取煤种库存量大的配煤方案。
可选的,预设比例为配煤方案事先定义的各煤种的比例,一般各煤种的比例为1比1,也可由工作人员设定。
403、根据各煤种的当日库存标单,从多个候选配煤方案中确定配煤综合标单满足边界标单的设定数量的推荐配煤方案,推荐设定数量的推荐配煤方案;
在得到多个候选配煤方案后,本发明实施例可根据各煤种的当日库存标单,确定各候选配煤方案的配煤综合标单,从而选定配煤综合标单不大于边界标单,且最低的设定数量的配煤方案作为推荐配煤方案。
本实施例中,各煤种的当日库存标单表示的是某一库存煤种当日的标单(单价),本实施例可直接以煤种的当日市场单价确定该煤种的当日库存标单,然而,由于库存的某一煤种有可能包含当日所进的煤和以前所进的煤,因此若直接以当日市场单价确定煤种的当日库存标单,不考虑以前进煤时段的标单,则确定煤种当日库存标单的因素并不全面,对于所确定的煤种当日库存标单的准确性将有一定影响,对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结合煤种当日标单和昨日标单,确定煤种当日库存标单的方式。
该确定煤种当日库存标单的方式可主要由下述公式表达:
公式7,对于某一煤种而言,当日库存标单=(昨日库存煤量×昨日库存热值÷设定转换系数×昨日库存标单-当日取煤量×昨日库存热值÷设定转换系数×昨日库存标单+当日进煤量×当日进煤热值÷设定转换系数×当日进煤标单)÷(当日库存煤量×当日库存热值÷设定转换系数),其中,昨日库存标单为历史数据,可以是在昨日依据上述公式7计算得出的库存标单,通过上述公式7在每日计算各煤种的当日库存标单,而后存储在数据库中,随着时间推移,可得到不断更新的煤种的各日库存标单。
煤种的热值为煤质的一种体现,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确定煤种的当日库存热值的方式可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102说明的公式5所示,具体此处不再赘述。通过在每日计算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热值,而后存储在数据库中,随着时间推移,可得到不断更新的煤种的各日库存热值。
其中,对于某一煤种而言,当日库存煤量=昨日库存煤量+当日进煤量-当日取煤量。
可选的,本实施例公式中涉及的设定转换系数可以为7000。
可选的,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102说明的公式5以及本实施例中的公式7中的昨日库存煤量,当日取煤量,当日进煤量,当日库存煤量等可由外部ERP系统验收堆料煤质信息、SIS系统皮带秤上煤信息,手工填报的转场煤信息等提供。因此,本实施例可采集ERP系统标单信息、称重计量系统堆料信息、SIS系统取料信息、手工填报转场信息,依据上述公式2,根据加进减出的原则滚动计算出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热值,进而依据上述公式1计算出各煤种的当日库存标单。
可选的,一个配煤方案的配煤综合标单表示,配煤方案所组成的各煤种的当日库存标单的平均值,如一个配煤方案具有3个煤种,则可确定计算3个煤种的当日库存标单,取3个煤种的当日库存标单的平均值作为该配煤方案的综合标单。
本发明实施例按照历史使用的配煤方案的使用效果较佳(标单最低)的原则,对多个候选配煤方案依据配煤综合标单进行比较竞优,从候选配煤方案中推荐出配煤综合标单满足边界标单的设定数量的推荐配煤方案(如推荐综合标单最低的前两个候选配煤方案),可使得标单经济性较高的配煤方案得以推荐,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后期最终推荐的配煤方案的经济性。
可选的,在得到设定数量的推荐配煤方案后,本发明实施例可在火电厂的OOS系统的展示界面上推荐设定数量的推荐配煤方案,以便工作人员从推荐配煤方案中选取最终入炉的目标配煤方案。
404、从推荐配煤方案中选取目标配煤方案,目标配煤方案包含预记录的多个不同掺烧比方案;
可由工作人员进行目标配煤方案的选取;可选的,最终确定的目标配煤方案可能是工作人员对某一推荐配煤方案进行煤种的增、删后定下的;也可以是工作人员直接从推荐配煤方案中选取目标配煤方案,不进行煤种的增、删。
在火电厂历史作业过程中,会积累多个历史使用的配煤方案和配煤方案所用掺烧比的数据,通过积累的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可选取出与目标配煤方案所用煤种一致,但煤种掺烧比不同的多个掺烧比方案,一个掺烧比对应一个与目标配煤方案一致的历史使用的掺
405、确定掺烧限制条件,掺烧限制条件由目标工况决定;
通过目标工况来设定掺烧限制条件,再通过掺烧限制条件来筛选掺烧比方案,掺烧限制条件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限制:配煤方案、发电机组负荷、各煤种的标单和磨煤机的运行组合方式。
磨煤机的运行组合方式主要指磨煤机组中各个磨煤机的开关状态,以及各个磨煤机所对应的给煤机的开关状态。
406、取调目标配煤方案中预记录的满足掺烧限制条件的掺烧比方案;
由于历史使用的配煤方案和掺烧比,主要基于历史时段的煤种标单,为从预记录的多个不同掺烧比方案中选取出在当前市场情况下,经济性较高的掺烧比方案,本发明实施例需结合各煤种的当日库存标单,筛选出满足掺烧限制条件的掺烧比方案,满足掺烧限制条件的掺烧比方案具备以下特点:方案的配煤方案与目标工况的配煤方案相同;方案的负荷在目标工况的负荷区间内、方案的各煤种的标单在目标工况的各煤种的标单区间内;方案的磨煤机的运行组合方式与目标工况的磨煤机的运行组合方式相同。负荷区间半径为20000千瓦时,各煤种的标单区间半径为5元/吨。
407、从所调取的掺烧比方案中,确定成本最低的掺烧比方案作为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
本实施例中,取调目标配煤方案中预记录的满足掺烧限制条件的掺烧比方案后,可以从所调取的掺烧比方案中,确定成本最低的掺烧比方案作为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
本实施例中,在选取目标配煤方案时,是根据煤种的当日库存标单及配煤边界条件,从历史的配煤方案中筛选出当日库存标单较低的推荐配煤方案,以便用户从当日库存标单较低的推荐配煤方案中选取目标配煤方案,降低配煤的标单,提升配煤阶段用煤的经济性;在确定掺烧比阶段,本实施例依据目标工况的配煤方案、发电机组负荷和磨煤机的运行组合方式,以及各煤种的当日库存标单,从历史使用的与目标配煤方案一致的多个不同掺烧比方案中进一步筛选出经济性较高的目标掺烧比,从而使得具有目标掺烧比的目标配煤方案得以推荐;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煤掺烧寻优方法,在配煤和确定掺烧比的阶段均考虑煤种的当日库存标单,结合煤种的市场波动情况考虑入炉燃烧的煤种和掺烧比,使得最后运行的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的经济性较高,降低了燃煤发电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配煤掺烧比可根据所调取的各掺烧比对应的入炉煤综合标单确定,也可根据所调取的各掺烧比对应的度电售电燃料成本确定,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一、根据入炉煤综合标单确定
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环保配煤方法中确定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的另一实施例包括: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501至步骤502与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405至步骤406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503、根据公式,掺烧比对应的入炉煤综合标单=∑(煤种入炉量×煤种当日库存热值÷设定转换系数×煤种当日库存标单)/∑(煤种入炉量×煤种当日库存热值÷设定转换系数),确定各掺烧比对应的入炉煤综合标单;
在调取与目标配煤方案一致的多个不同掺烧比后,本发明实施例可根据步骤503所示公式,计算出所调取的各掺烧比对应的入炉煤综合标单,从而确定出目标配煤方案在不同的掺烧比下所对应的综合标单是多少,以便采用标单较低的掺烧比作为目标掺烧比。
上述公式表达的含义是,取入炉各煤种的煤种入炉量×煤种当日库存热值÷设定转换系数×煤种当日库存标单的计算结果之和,除以,入炉各煤种的煤种入炉量×煤种当日库存热值÷设定转换系数的计算结果之和。
其中,入炉煤综合标单单位可以为元/吨。
504、选取入炉煤综合标单最低的掺烧比方案作为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
确定各掺烧比对应的入炉煤综合标单后,可以选取入炉煤综合标单最低的掺烧比方案作为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
二、根据度电售电燃料成本确定
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中环保配煤方法中确定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的另一实施例包括: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601至步骤602与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405至步骤406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步骤603与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50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604、根据公式,掺烧比对应的度电售电燃料成本=掺烧比对应的入炉综合标单×售电标煤耗÷单位转换系数,确定各掺烧比对应的度电售电燃料成本;
本实施例中,在汇总加权计算得出的各掺烧比对应的入炉煤综合标单后,可结合OOS系统采集的售电标煤耗数据,得出各掺烧比对应度电售电燃料成本。
其中,度电售电燃料成本单位可以为元/千瓦时,入炉煤综合标单单位可以为元/吨,售电标煤耗单位可以为克/千瓦时,单位转换系数可以为1000000。
605、选取度电售电燃料成本最低的掺烧比方案作为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
确定各掺烧比对应的度电售电燃料成本后,可以选取度电售电燃料成本最低的掺烧比方案作为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数据库(标杆库),通过数据库预记录各煤种的各日库存标单,各日库存煤量,各日库存热值,各日取煤量,历史使用的配煤方案,和历史使用的配煤方案的掺烧比,并在上文描述的给煤机控制方法使用到数据库中所记录的数据时,由数据库中调取。
由于各煤种每日库存不同,不同批次采购的各煤种的标单也不同,就需要定期对各煤种的库存标单进行校核,传统计算方式会出现较大偏差,且会出现处于不同煤堆的同一种煤的标单不同。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对各煤种的库存标单校核方法,库存标单校核包括以下步骤:
设定校核时间点;
确定校核时间点某煤种库存量;
根据以下公式确定n的值,C1+C2+......+Cn≥S≥C 1+C2+......+Cn-1,其中Cn代表从校核时间点起向前递推第n批次采购的某煤种煤量,S代表校核时间点某煤种库存量;
校核后的某煤种的库存标单=(C1V2+C2V2+......+Cn-1Vn-1+(S-S1)Vn)/S,其中Vn代表第n批次采购的某煤种的标单,其中S1=C1+C2+......+Cn-1。
由于发电机组处于不断运行的状态,机组运行不断积累运行工况数据,可形成不同工况下的数据库,理论上数据库中的数据一直累积,代表最优工况的数据将不断被更新。
数据库中记录的各日库存煤量、各日取煤量等数据可通过OOS系统与火电厂的SIS(Supervisory Information System,监测信息系统)系统、EAM(Enterprise AssetManagement,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计量刷卡系统等系统的数据交互,实现数据的导入。
数据库中记录的各煤种煤质(热值、挥发分、硫分等),各煤种的当日库存标单可由预建立的库存煤质计算模型,和库存标单计算模型计算后导入:
1、库存煤质计算模型
输入:外部ERP系统验收堆料煤质信息,SIS系统皮带秤上煤信息,手工填报的转场煤信息;
输出:库存煤滚动煤质(热值、挥发分、硫分等)信息;
计算过程:采集ERP系统堆料信息、SIS系统取料信息、手工填报转场信息,根据加进减出的原则滚动计算某一堆存煤的当前库存煤质信息。
库存硫分计算公式:
某一煤种的当日库存硫分=(昨日库存煤量×昨日库存硫分-当日取煤量×昨日库存硫分+当日进煤量×当日进煤硫分)÷当日库存煤量,分别计算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硫分。
库存热值计算公式:
某一煤种的当日库存热值=(昨日库存煤量×昨日库存热值-当日取煤量×昨日库存热值+当日进煤量×当日进煤热值)÷当日库存煤量,分别计算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热值。
库存挥发分计算公式:
某一煤种的当日库存挥发分=(昨日库存煤量×昨日库存挥发分-当日取煤量×昨日库存挥发分+当日进煤量×当日进煤挥发分)÷当日库存煤量,分别计算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热值。
某一煤种的当日库存煤量=昨日库存煤量+当日进煤量-当日取煤量。
2、库存标单计算模型
输入:外部ERP系统验收堆料煤质信息、标单信息,SIS系统皮带秤上煤信息,手工填报的转场煤信息;
输出:大煤种滚动标单信息;
过程:采集ERP系统标单信息、称重计量系统堆料信息、SIS系统取料信息、手工填报转场信息,根据加进减出的原则滚动计算存煤标单信息,定期通过大煤种的库存量按照等量倒推原则计算出加权平均采购标单,用以校核当前分类煤种标单,其中大煤种库存量等于同一煤种的各煤堆库存量的总和。
某一煤种当日库存标单计算公式:
当日库存标单=(昨日库存煤量×昨日库存热值÷7000×昨日库存标单-当日取煤量×昨日库存热值÷7000×昨日库存标单+当日进煤量×当日进煤热值÷7000×当日进煤标单)÷(当日库存煤量×当日库存热值÷7000)。
可选的,为实现配煤方案的确定,本发明实施例还可设置配煤方案寻优模型:
3、配煤方案寻优模型
输入:计划发电量、满足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的煤质参数(发热量、挥发分、硫分)、成本(标单)等边界条件;
输出:按历史使用标单最低的原则推荐的配煤方案;
过程:按照以下逻辑进行系统推荐配煤方案寻优:
1)方案满足设定边界条件(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
2)参与配煤方案的煤种在当前库存结构中处于合理范围内,如若太少(小于一定边界量),则弃用该方案;
3)按照历史方案使用效果最佳(成本最低或标单最低)的原则,综合比较竞优,如推荐前两名。具体的,可由工作人员进行最终配煤方案的选取,可选的,最终确定的配煤方案可以是工作人员对某一推荐配煤方案进行煤种的增、删后定下的,也可以是工作人员直接从推荐配煤方案中选取目标配煤方案,不进行煤种的增、删,此外,也可以是由系统自动进行选择最终配煤方案。
可选的,为实现掺烧比寻优,确定基于目标工况运行的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还可设置掺烧比寻优模型:
4、掺烧比寻优模型
输入:ERP系统质价数据、OOS各类工况数据(煤耗、给煤机量、给粉机转速、负荷等)、煤场分类煤种滚动标单;
输出:按标单和成本最低的每五分钟样本工况的标杆库和排名表;
过程:
(1)入炉标单寻优:
实时采集SIS系统给煤机(和给粉机)入炉数据,统计每五分钟内的入炉煤种配比及量质价,汇总加权计算得出当前时点的入炉煤综合标单,再与历史相同基准下(相同负荷区间、相同配煤方案、相同煤种标单区间、相同磨煤机运行组合方式)的入炉煤综合标单进行竞优排名,综合比较并提供系统优化给煤建议。
公式:入炉煤综合标单=∑(煤种入炉量×煤种当日库存热值÷7000×煤种当日库存标单)/∑(煤种入炉量×煤种当日库存热值÷7000)。
(2)售电成本寻优:
根据汇总加权计算得出的入炉煤综合标单,结合耗差系统采集的售电标煤耗数据,进而得出度电的售电燃料成本,再与历史相同基准下(相同负荷区间、相同配煤方案、相同煤种价位相同煤种标单区间、相同磨煤机运行组合方式)的售电燃料成本进行竞优排名,综合比较并提供系统优化给煤建议。
公式:度电售电燃料成本=掺烧比对应的入炉综合标单×售电标煤耗÷1000000。
可选的,为实现环保掺烧比控制,确定调整后的掺烧比,本发明实施例还可设置掺烧比调整模型:
5、掺烧比调整模型
输入:外部ERP系统验收堆料煤质信息,SIS系统皮带秤上煤信息,手工填报的转场煤信息;
输出:库存煤滚动煤质(热值、挥发分、硫分等)信息;
计算过程:采集ERP系统堆料信息、SIS系统取料信息、手工填报转场信息,根据加进减出的原则滚动计算入炉煤当前的入炉煤综合参数。检测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若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超过预设阈值,利用当前的入炉煤综合参数调整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并重新计算对应的入炉煤综合硫分、入炉煤综合热值和入炉煤综合挥发分,以使得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不大于预设阈值,且机组安全运行。具体的,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的调整可以是系统自动进行,也可以是由工作人员采取相关操作。
入炉煤综合硫分计算公式:
入炉煤综合硫分=∑(煤种入炉量×煤种当日库存硫分)/∑(煤种入炉量);
入炉煤综合热值计算公式:
入炉煤综合热值=∑(煤种入炉量×煤种当日库存热值)/∑(煤种入炉量);
入炉煤综合挥发分计算公式:
入炉煤综合挥发分=∑(煤种入炉量×煤种当日库存挥发分)/∑(煤种入炉量)。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若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由超过预设阈值到调整为不大于预设阈值时,系统将从掺烧比调整模型切换回掺烧比寻优模型,以降低发电作业的经济成本。
本实施例提供的环保配煤方法,在配煤和确定掺烧比的阶段均考虑煤种的当日库存标单,结合煤种的市场波动情况考虑入炉燃烧的煤种和掺烧比,使得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的经济性较高,降低了燃煤发电成本,同时也考虑了用煤限制条件,使得可以实现环保掺烧。同时,在按照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检测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若超过预设阈值,即优先保证环保指标不超限为原则进行掺烧调节,有利于实现入炉煤硫分的超洁净排放,入炉煤综合热值和入炉煤综合挥发分的有效控制,则可以使得机组安全经济运行。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Claims (18)

1.一种环保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目标工况选取满足用煤限制条件且成本最低的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
根据所述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计算当前的入炉煤综合参数,并检测入炉煤当前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所述入炉煤综合参数包括入炉煤综合硫分、入炉煤综合热值和入炉煤综合挥发分;
若是,则调整所述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降低所述入炉煤综合硫分,以使得所述入炉煤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大于所述预设阈值,且所述入炉煤综合热值和所述入炉煤综合挥发分的变化量分别在预设数值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煤限制条件包括煤种边界,和/或,煤质边界,和/或,煤种库存量边界,和/或,发电负荷边界,和/或,发电设备边界;
所述煤质边界包括硫分边界、热值边界和挥发分边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炉煤综合硫分的确定过程包括:根据公式,入炉煤综合硫分=∑(煤种入炉量×煤种当日库存硫分)/∑(煤种入炉量);
所述入炉煤综合热值的确定过程包括:根据公式,入炉煤综合热值=∑(煤种入炉量×煤种当日库存热值)/∑(煤种入炉量);
所述入炉煤综合挥发分的确定过程包括:根据公式,入炉煤综合挥发分=∑(煤种入炉量×煤种当日库存挥发分)/∑(煤种入炉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保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硫分的确定过程包括:根据公式,当日库存硫分=(昨日库存煤量×昨日库存硫分-当日取煤量×昨日库存硫分+当日进煤量×当日进煤硫分)÷当日库存煤量,分别计算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硫分;
所述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热值的确定过程包括:根据公式,当日库存热值=(昨日库存煤量×昨日库存热值-当日取煤量×昨日库存热值+当日进煤量×当日进煤热值)÷当日库存煤量,分别计算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热值;
所述各煤种的当日库存挥发分的确定过程包括:根据公式,当日库存挥发分=(昨日库存煤量×昨日库存挥发分-当日取煤量×昨日库存挥发分+当日进煤量×当日进煤挥发分)÷当日库存煤量,分别计算各煤种的当日库存挥发分;
其中,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煤量=昨日库存煤量+当日进煤量-当日取煤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保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目标工况选取满足用煤限制条件且成本最低的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包括:
确定配煤边界条件,所述配煤边界条件包括用煤限制条件和边界标单;
从预设的多个配煤方案中排除不满足用煤限制条件的配煤方案,得到多个候选配煤方案,其中,一个配煤方案表示多个煤种按照预设比例的组合;
根据各煤种的当日库存标单,从多个候选配煤方案中确定配煤综合标单满足所述边界标单的设定数量的推荐配煤方案,推荐所述设定数量的推荐配煤方案;
从所述推荐配煤方案中选取目标配煤方案,所述目标配煤方案包含预记录的多个不同掺烧比方案;
确定掺烧限制条件,所述掺烧限制条件由目标工况决定;
取调目标配煤方案中预记录的满足掺烧限制条件的掺烧比方案;
从所调取的掺烧比方案中,确定成本最低的掺烧比方案作为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保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计算当前的入炉煤综合参数,并检测入炉煤当前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是否超过预设阈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给煤需求量乘以所述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中的掺烧比得出所述入炉煤中各煤种的给煤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保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满足掺烧限制条件的掺烧比方案为:目标配煤方案中配煤方案与目标工况的配煤方案相同,负荷在目标工况的负荷区间内、各煤种的标单在目标工况的各煤种的标单区间内,且磨煤机的运行组合方式与目标工况的磨煤机的运行组合方式相同的掺烧比方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保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多个候选配煤方案中确定配煤综合标单满足所述边界标单的设定数量的推荐配煤方案包括:
根据各种类煤的当日库存标单,确定各配煤方案的配煤综合标单,其中,配煤方案的配煤综合标单为配煤方案所对应的各煤仓对应的煤种的当日库存标单的平均值;
将配煤综合标单不大于边界标单的配煤方案按照配煤综合标单由低到高的原则排序,选取配煤综合标单最低的设定数量的配煤方案作为推荐配煤方案。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保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调取的掺烧比方案中,确定设定数量的掺烧比方案作为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公式,掺烧比对应的入炉煤综合标单=∑(煤种入炉量×煤种当日库存热值÷设定转换系数×煤种当日库存标单)/∑(煤种入炉量×煤种当日库存热值÷设定转换系数),确定各掺烧比对应的入炉煤综合标单;
选取入炉煤综合标单最低的掺烧比方案作为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保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调取的掺烧比方案中,确定设定数量的掺烧比方案作为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公式,掺烧比对应的入炉煤综合标单=∑(煤种入炉量×煤种当日库存热值÷设定转换系数×煤种当日库存标单)/∑(煤种入炉量×煤种当日库存热值÷设定转换系数),确定各掺烧比对应的入炉煤综合标单;
根据公式,掺烧比对应的度电售电燃料成本=掺烧比对应的入炉综合标单×售电标煤耗÷单位转换系数,确定各掺烧比对应的度电售电燃料成本;
选取度电售电燃料成本最低的掺烧比方案作为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环保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转换系数为7000,所述单位转换系数为1000000。
12.根据权利要求3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环保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煤种的当日库存标单的确定过程包括:根据公式,当日库存标单=(昨日库存煤量×昨日库存热值÷设定转换系数×昨日库存标单-当日取煤量×昨日库存热值÷设定转换系数×昨日库存标单+当日进煤量×当日进煤热值÷设定转换系数×当日进煤标单)÷(当日库存煤量×当日库存热值÷设定转换系数),分别计算各煤种的当日库存标单。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环保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各煤种的各日库存标单,各日库存煤量,各日库存煤质参数,各日取煤量,历史使用的配煤方案,和历史使用的配煤掺烧比方案预记录在数据库中,并在使用时从所述数据库调取。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环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火电厂的操作寻优系统OOS系统,所述OOS系统与火电厂的监测信息系统SIS系统,企业资产管理EAM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存在数据交互。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环保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各煤种的库存标单校核,所述库存标单校核包括以下步骤:
设定校核时间点;
确定校核时间点某煤种库存量;
根据以下公式确定n的值,C1+C2+......+Cn≥S≥C1+C2+......+Cn-1,其中Cn代表从校核时间点起向前递推第n批次采购的某煤种煤量,S代表校核时间点某煤种库存量;
校核后的某煤种的库存标单=(C1V1+C2V2+......+Cn-1Vn-1+(S-S1)Vn)/S,其中Vn代表第n批次采购的某煤种的标单,其中S1=C1+C2+......+Cn-1。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环保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降低所述入炉煤综合硫分包括:
确定所述入炉煤中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硫分;
根据所述入炉煤中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硫分和预设方式调整所述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得到多个入炉煤综合硫分降低的候选配煤掺烧比方案;
排除所述候选配煤掺烧比方案对应的入炉煤综合热值以及入炉煤综合挥发分中不满足预设条件的配煤掺烧比方案,并选取入炉煤综合硫分最低的候选配煤掺烧比方案作为调整配煤掺烧比方案;
根据所述调整配煤掺烧比方案调整所述入炉煤中各煤种的给煤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环保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降低所述入炉煤综合硫分包括:
确定所述入炉煤中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硫分;
根据所述入炉煤中各煤种的当日库存硫分和预设方式调整所述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得到多个入炉煤综合硫分降低的候选配煤掺烧比方案;
排除所述候选配煤掺烧比方案对应的入炉煤综合热值以及入炉煤综合挥发分中不满足预设条件的配煤掺烧比方案,得到推荐配煤掺烧比方案;
从所述推荐配煤掺烧比方案中确定调整配煤掺烧比方案,并根据所述调整配煤掺烧比方案调整所述入炉煤中各煤种的给煤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环保配煤方法,在所述调整所述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降低所述入炉煤综合硫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当前的入炉煤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大于所述预设阈值,则切换至所述目标配煤掺烧比方案。
CN201610509378.3A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环保配煤方法 Pending CN1062038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09378.3A CN106203801A (zh)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环保配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09378.3A CN106203801A (zh)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环保配煤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3801A true CN106203801A (zh) 2016-12-07

Family

ID=57464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09378.3A Pending CN106203801A (zh)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环保配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03801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74027A (zh) * 2017-06-22 2017-10-20 湖南华润电力鲤鱼江有限公司 一种燃煤机组的多煤种配煤掺烧寻优方法
CN109683634A (zh) * 2018-12-11 2019-04-26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燃煤电厂so2超标控制系统及其存储介质
CN110319455A (zh) * 2019-07-18 2019-10-11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锅炉混煤掺配方法
CN110728073A (zh) * 2019-10-23 2020-01-24 北京黑色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洗选配煤的多目标优化方法
CN110748915A (zh) * 2019-11-26 2020-02-04 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12446547A (zh) * 2020-12-03 2021-03-05 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原煤仓中燃煤上仓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62632A (zh) * 2021-04-23 2021-05-28 南昌暖焰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火电厂配煤掺烧的方法及系统
CN113205255A (zh) * 2021-04-30 2021-08-03 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火电厂掺烧煤仓上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6595163A (zh) * 2023-05-26 2023-08-15 安徽万维智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动态数据模型规律的智能自成长配煤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97646Y (zh) * 2008-09-01 2009-08-26 珠海慧生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生物质锅炉监测系统
CN105320116A (zh) * 2015-11-19 2016-02-10 华润电力登封有限公司 一种火电厂燃料全价值寻优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97646Y (zh) * 2008-09-01 2009-08-26 珠海慧生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生物质锅炉监测系统
CN105320116A (zh) * 2015-11-19 2016-02-10 华润电力登封有限公司 一种火电厂燃料全价值寻优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艳军: "电厂动力配煤煤质预测模型与优化模型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74027A (zh) * 2017-06-22 2017-10-20 湖南华润电力鲤鱼江有限公司 一种燃煤机组的多煤种配煤掺烧寻优方法
CN109683634A (zh) * 2018-12-11 2019-04-26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燃煤电厂so2超标控制系统及其存储介质
CN110319455A (zh) * 2019-07-18 2019-10-11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锅炉混煤掺配方法
CN110319455B (zh) * 2019-07-18 2020-10-16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锅炉混煤掺配方法
CN110728073A (zh) * 2019-10-23 2020-01-24 北京黑色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洗选配煤的多目标优化方法
CN110748915A (zh) * 2019-11-26 2020-02-04 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10748915B (zh) * 2019-11-26 2021-07-06 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12446547A (zh) * 2020-12-03 2021-03-05 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原煤仓中燃煤上仓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62632A (zh) * 2021-04-23 2021-05-28 南昌暖焰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火电厂配煤掺烧的方法及系统
CN112862632B (zh) * 2021-04-23 2021-07-20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电厂 一种火电厂配煤掺烧的方法及系统
CN113205255A (zh) * 2021-04-30 2021-08-03 华润电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火电厂掺烧煤仓上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6595163A (zh) * 2023-05-26 2023-08-15 安徽万维智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动态数据模型规律的智能自成长配煤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03801A (zh) 一种环保配煤方法
CN105320116B (zh) 一种火电厂燃料全价值寻优方法及系统
CN105117808A (zh) 一种配煤掺烧寻优方法
CN107301477A (zh) 一种基于多煤种配煤掺烧寻优模型的燃煤采购决策方法
KR101665614B1 (ko) 연료운영 통합 관리 시스템
Weiss et al. The Swiss energy transition: Policies to address the Energy Trilemma
DE102018106606A1 (de) Echtzeitbefehl und Echtzeitbetriebsabläufe für einen Optimierer einer Gasturbinenabgabe
Limpaitoon et al. The impact of carbon cap and trade regulation on congested electricity market equilibrium
Mills Strategies for mitigating the reduction in economic value of variable generation with increasing penetration levels
CN112465614A (zh) 一种燃煤发电企业一日经营核算系统与方法
CN110135699A (zh) 一种基于供需关系的燃煤电厂库存管理系统及方法
Elkarmi Power system planning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concepts, solutions and management: concepts, solutions and management
CN106447532A (zh) 一种电能绿色评价方法
CN110555607A (zh) 电力用户移峰填谷指数计算与提示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206370098U (zh) 一种火电厂燃料全程管控系统
Kahn Regulation by simulation: The role of production cost models in electricity planning and pricing
Tzeng et al. Multiobjective decision-making approach to energy supply mix decisions in Taiwan
Germeshausen et al. How marginal is lignite? Two simple approaches to determine price-setting technologies in power markets
KR102244443B1 (ko) 스마트 그리드에서 산업 부하 관리를 위한 실시간 결정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6203692A (zh) 一种火电厂寻优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
Ramos et al. Asymmetry of information and demand response incentives in energy markets
CN106247395B (zh) 一种给煤机控制方法
Xue et al. Study on government subsidy decision-making of straw power generation supply chain
Cheng Electricity demand-side management for an energy efficient future in China: Technology options and policy priorities
Welling Green Finance: Recent developm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important act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911

Address after: 518052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before Bay Road No. 1 building 201 room A (located in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New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452473 Huarun Electric Power Industrial Park, Henan, Zhengzhou, Dengfeng

Applicant before: China Resources Electric Power Dengfeng Co., Ltd.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