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02959B - 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02959B
CN106202959B CN201610575766.1A CN201610575766A CN106202959B CN 106202959 B CN106202959 B CN 106202959B CN 201610575766 A CN201610575766 A CN 201610575766A CN 106202959 B CN106202959 B CN 1062029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icate
particle
fluidized bed
circulating fluidized
equ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757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02959A (zh
Inventor
孙超凡
李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7576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029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202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29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029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29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CCOMPUTATIONAL CHEMISTRY; CHEMO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 G16C20/00Chemoinformatics, i.e.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f physicochemical or structural data of chemical particles, elements, compounds or mixtures
    • G16C20/80Data visual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Fluidized-Bed Combustion And Resonant Combus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预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网格建模,得到相应的锅炉网格模型;对锅炉网格模型内部三维空间的流体相方程和颗粒相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与锅炉网格模型对应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模型,并结合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式,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燃烧时的污染物生成过程进行仿真,得到与污染物生成过程对应的仿真模型。本申请相比于传统的双流体模型,增加了颗粒相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数学模型的影响,这样使得最终得到的数学模型更加符合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实际燃烧过程,进而提升了后续污染物生成过程的仿真效果。

Description

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仿真模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近三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洁净煤燃烧设备,在清洁燃烧特别是燃烧劣质煤方面具有污染物排放及控制成本低、燃料适应范围广、调峰能力强、燃烧效率高等优点。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洁净煤技术中最具商业化潜力、污染排放控制成本最低的技术,同时由于煤种适应性强,其也成为了消纳煤炭生产带来的大量煤矸石的最有效手段。
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复杂的流化态结构,采用单一的实验测量手段无法真实地了解循环流化床的三维非稳态流动结构,这极大地限制了现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优化运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随着当前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开始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内部的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尤其注重于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污染物生成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通过数值模拟来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整体燃烧过程和污染物生成过程进行优化。
然而,传统技术是基于双流体模型来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污染物生成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的,这种双流体模型是在将固体燃煤颗粒当作流体来进行处理的基本假设下进行建立的,这导致基于这种模型得到数值模拟结果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实际污染物生成过程存在较大的偏差,数值模拟效果较差,难以适应当下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越来越高的数值模拟要求。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如何进一步提升污染物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效果是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及系统,进一步提升了污染物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效果。其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包括:
预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网格建模,得到相应的锅炉网格模型;
对所述锅炉网格模型内部三维空间的流体相方程和颗粒相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与所述锅炉网格模型对应的数学模型;
利用所述数学模型,并结合所述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式,对所述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燃烧时的污染物生成过程进行仿真,得到与污染物生成过程对应的仿真模型。
优选的,所述对所述锅炉网格模型内部三维空间的流体相方程和颗粒相方程进行求解的过程,包括:
利用CPFD方法,对所述流体相方程和所述颗粒相方程进行求解。
优选的,所述流体相方程为基于纳维叶-斯托克斯方程以及颗粒与流体之间动量耦合方程得到的方程。
优选的,所述颗粒与流体之间动量耦合方程为:
式中,ξ表示计算网格,Vξ表示计算网格ξ的体积,Dsk表示计算网格ξ中第k个计算颗粒所受到的曳力,表示流体相的速度,表示颗粒相的速度,ρsk表示第k个计算颗粒的密度,表示第k个计算颗粒所受到的压强,msk表示第k个计算颗粒的质量,nsk表示第k个计算颗粒所代表的实际颗粒的数目,Sξ,sk表示第k个计算颗粒的插值算子。
优选的,所述流体相方程为:
式中,uf表示流体相的速度矢量,θf表示流体的体积分数,ρf表示流体的密度,p表示流体的压力,τf表示流体应力张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F表示单位控制容积内流体相与颗粒相动量作用源,表示流体相单位控制容积内质量生产率。
优选的,所述颗粒相方程为基于MP-PIC方法得到的方程。
优选的,所述颗粒相方程为:
式中,us表示颗粒相的速度矢量,Dp表示颗粒所受到的曳力,uf表示流体相的速度矢量,p表示颗粒所受到的压强,g表示重力加速度,ρs表示颗粒的密度,θs表示颗粒的体积分数,τs表示颗粒的法向的应力。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系统,包括:
网格模型构建模块,用于预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网格建模,得到相应的锅炉网格模型;
数学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对所述锅炉网格模型内部三维空间的流体相方程和颗粒相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与所述锅炉网格模型对应的数学模型;
仿真模块,用于利用所述数学模型,并结合所述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式,对所述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燃烧时的污染物生成过程进行仿真,得到与污染物生成过程对应的仿真模型。
优选的,所述数学模型构建模块,具体用于利用CPFD方法,对所述流体相方程和所述颗粒相方程进行求解,得到所述数学模型。
本发明中,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包括:预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网格建模,得到相应的锅炉网格模型;对锅炉网格模型内部三维空间的流体相方程和颗粒相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与锅炉网格模型对应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模型,并结合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式,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燃烧时的污染物生成过程进行仿真,得到与污染物生成过程对应的仿真模型。可见,本发明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了网格建模,然后对锅炉网格模型中的流体相方程和颗粒相方程进行求解,由此得到与锅炉网格模型对应的数学模型,接着结合上述数学模型以及相应的化学反应式,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燃烧时的污染物生成过程进行仿真,从而得到了与污染物生成过程对应的仿真模型,也即,本发明基于流体相方程和颗粒相方程来构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数学模型,相比于传统的双流体模型,本发明增加了颗粒相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数学模型的影响,这样使得最终得到的数学模型更加符合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实际燃烧过程,进而提升了后续污染物生成过程的仿真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参见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1:预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网格建模,得到相应的锅炉网格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前存在多种网格建模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的仿真需要以及循环流化床锅炉内部的每个构件的具体结构,来选取相应合适的网格建模方法来进行建模。本实施例中,优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正交网格建模。
步骤S12:对锅炉网格模型内部三维空间的流体相方程和颗粒相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与锅炉网格模型对应的数学模型。
其中,在不同的仿真精度要求下,上述流体相方程和颗粒相方程会有所不同。若仿真精度的要求较高,则上述流体相方程和颗粒相方程相对会比较复杂,相应的计算量也会比较大;若仿真精度的要求较低,则可对上述流体相方程和颗粒相方程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简化,由此也能减少相应的计算量。
步骤S13:利用数学模型,并结合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式,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燃烧时的污染物生成过程进行仿真,得到与污染物生成过程对应的仿真模型。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化学反应式主要包括生成氮氧化物、硫化物以及一氧化碳等相关污染物的化学反应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包括:预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网格建模,得到相应的锅炉网格模型;对锅炉网格模型内部三维空间的流体相方程和颗粒相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与锅炉网格模型对应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模型,并结合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式,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燃烧时的污染物生成过程进行仿真,得到与污染物生成过程对应的仿真模型。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了网格建模,然后对锅炉网格模型中的流体相方程和颗粒相方程进行求解,由此得到与锅炉网格模型对应的数学模型,接着结合上述数学模型以及相应的化学反应式,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燃烧时的污染物生成过程进行仿真,从而得到了与污染物生成过程对应的仿真模型,也即,本发明实施例基于流体相方程和颗粒相方程来构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数学模型,相比于传统的双流体模型,本发明实施例增加了颗粒相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数学模型的影响,这样使得最终得到的数学模型更加符合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实际燃烧过程,进而提升了后续污染物生成过程的仿真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体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相对于上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对技术方案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和优化。具体的:
上一实施例步骤S12中,对锅炉网格模型内部三维空间的流体相方程和颗粒相方程进行求解的过程,具体包括:利用CPFD方法,对流体相方程和颗粒相方程进行求解。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CPFD方法中,流体相和颗粒相均在同一个求解器中进行计算,通过相间插值算子来保证计算的稳定性和切换的守恒性。CPFD方法中创造性地提出了“计算颗粒”的概念,所谓“计算颗粒”是在拉格朗日方法提供的基本的“流体微团”概念之上,拓展到颗粒相而形成的“颗粒微团”,也即,在一个“计算颗粒”之中包含了多个真实的燃煤颗粒,并且一个“计算颗粒”中的所有真实燃煤颗粒具有相同的物质属性、物理运动及化学变化规律。
本实施例中,优先采用Barracuda软件中提供的CPFD数值方法来对流体相方程和颗粒相方程进行求解。
进一步的,上述流体相方程具体是基于纳维叶-斯托克斯方程以及颗粒与流体之间动量耦合方程得到的方程。
其中,上述颗粒与流体之间动量耦合方程为:
式中,ξ表示计算网格,Vξ表示计算网格ξ的体积,Dsk表示计算网格ξ中第k个计算颗粒所受到的曳力,表示流体相的速度,表示颗粒相的速度,ρsk表示第k个计算颗粒的密度,表示第k个计算颗粒所受到的压强,msk表示第k个计算颗粒的质量,nsk表示第k个计算颗粒所代表的实际颗粒的数目,Sξ,sk表示第k个计算颗粒的插值算子。
具体的,上述基于纳维叶-斯托克斯方程以及颗粒与流体之间动量耦合方程得到的流体相方程为:
式中,uf表示流体相的速度矢量,θf表示流体的体积分数,ρf表示流体的密度,p表示流体的压力,τf表示流体应力张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F表示单位控制容积内流体相与颗粒相动量作用源,表示流体相单位控制容积内质量生产率。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颗粒相方程为基于MP-PIC(即Multiphase Particle-in-cell)方法得到的方程。
具体的,上述基于MP-PIC方法得到的颗粒相方程为:
式中,us表示颗粒相的速度矢量,Dp表示颗粒所受到的曳力,uf表示流体相的速度矢量,p表示颗粒所受到的压强,g表示重力加速度,ρs表示颗粒的密度,θs表示颗粒的体积分数,τs表示颗粒的法向的应力。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系统,参见图2所示,该系统包括:
网格模型构建模块21,用于预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网格建模,得到相应的锅炉网格模型;
数学模型构建模块22,用于对锅炉网格模型内部三维空间的流体相方程和颗粒相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与锅炉网格模型对应的数学模型;
仿真模块23,用于利用数学模型,并结合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式,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燃烧时的污染物生成过程进行仿真,得到与污染物生成过程对应的仿真模型。
其中,上述数学模型构建模块,具体用于利用CPFD方法,对流体相方程和颗粒相方程进行求解,得到数学模型。
关于上述各个模块更加具体的工作过程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进行一一赘述。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了网格建模,然后对锅炉网格模型中的流体相方程和颗粒相方程进行求解,由此得到与锅炉网格模型对应的数学模型,接着结合上述数学模型以及相应的化学反应式,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燃烧时的污染物生成过程进行仿真,从而得到了与污染物生成过程对应的仿真模型,也即,本发明实施例基于流体相方程和颗粒相方程来构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数学模型,相比于传统的双流体模型,本发明实施例增加了颗粒相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数学模型的影响,这样使得最终得到的数学模型更加符合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实际燃烧过程,进而提升了后续污染物生成过程的仿真效果。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及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网格建模,得到相应的锅炉网格模型;
对所述锅炉网格模型内部三维空间的流体相方程和颗粒相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与所述锅炉网格模型对应的数学模型;
利用所述数学模型,并结合所述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式,对所述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燃烧时的污染物生成过程进行仿真,得到与污染物生成过程对应的仿真模型;
其中,所述流体相方程为:
式中,uf表示流体相的速度矢量,θf表示流体的体积分数,ρf表示流体的密度,p表示流体的压力,τf表示流体应力张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F表示单位控制容积内流体相与颗粒相动量作用源,表示流体相单位控制容积内质量生产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锅炉网格模型内部三维空间的流体相方程和颗粒相方程进行求解的过程,包括:
利用CPFD方法,对所述流体相方程和所述颗粒相方程进行求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相方程为基于纳维叶-斯托克斯方程以及颗粒与流体之间动量耦合方程得到的方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与流体之间动量耦合方程为:
式中,ξ表示计算网格,Vξ表示计算网格ξ的体积,Dsk表示计算网格ξ中第k个计算颗粒所受到的曳力,表示流体相的速度,表示颗粒相的速度,ρsk表示第k个计算颗粒的密度,表示第k个计算颗粒所受到的压强,msk表示第k个计算颗粒的质量,nsk表示第k个计算颗粒所代表的实际颗粒的数目,Sξ,sk表示第k个计算颗粒的插值算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相方程为基于MP-PIC方法得到的方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相方程为:
式中,us表示颗粒相的速度矢量,Dp表示颗粒所受到的曳力,uf表示流体相的速度矢量,p表示颗粒所受到的压强,g表示重力加速度,ρs表示颗粒的密度,θs表示颗粒的体积分数,τs表示颗粒的法向的应力。
7.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格模型构建模块,用于预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网格建模,得到相应的锅炉网格模型;
数学模型构建模块,用于对所述锅炉网格模型内部三维空间的流体相方程和颗粒相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与所述锅炉网格模型对应的数学模型;
仿真模块,用于利用所述数学模型,并结合所述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式,对所述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燃烧时的污染物生成过程进行仿真,得到与污染物生成过程对应的仿真模型;
其中,所述流体相方程为:
式中,uf表示流体相的速度矢量,θf表示流体的体积分数,ρf表示流体的密度,p表示流体的压力,τf表示流体应力张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F表示单位控制容积内流体相与颗粒相动量作用源,表示流体相单位控制容积内质量生产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学模型构建模块,具体用于利用CPFD方法,对所述流体相方程和所述颗粒相方程进行求解,得到所述数学模型。
CN201610575766.1A 2016-07-20 2016-07-20 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62029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75766.1A CN106202959B (zh) 2016-07-20 2016-07-20 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75766.1A CN106202959B (zh) 2016-07-20 2016-07-20 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2959A CN106202959A (zh) 2016-12-07
CN106202959B true CN106202959B (zh) 2019-03-22

Family

ID=57490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75766.1A Active CN106202959B (zh) 2016-07-20 2016-07-20 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0295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9284A (zh) * 2014-10-31 2015-03-25 杭州杭锅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循环流化床锅炉断煤检测方法
CN104483714A (zh) * 2014-10-31 2015-04-01 杭州杭锅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断煤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4879750A (zh) * 2015-06-15 2015-09-02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优化设备、系统以及方法
CN105020705A (zh) * 2015-03-04 2015-11-04 内蒙古瑞特优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性能实时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9284A (zh) * 2014-10-31 2015-03-25 杭州杭锅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循环流化床锅炉断煤检测方法
CN104483714A (zh) * 2014-10-31 2015-04-01 杭州杭锅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断煤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5020705A (zh) * 2015-03-04 2015-11-04 内蒙古瑞特优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性能实时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879750A (zh) * 2015-06-15 2015-09-02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优化设备、系统以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娟丽等.多分支石灰石输送管路偏流特性的 CPFD 数值模拟.《电站系统工程》.2015,第31卷(第3期),
张瑞卿等.应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气固流动和燃烧的CPFD数值模拟.《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第33卷(第23期),
蒋宇.多分离器循环流化床气固流动CPFD数值计算研究.《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I辑》.2014,(第11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2959A (zh) 2016-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oghraie et al. Effects of geometric paramete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solar chimney power plants
CN102156785A (zh) 一种动态布料仿真方法
CN110955991B (zh) 一种界面双向数据交换的流固耦合计算方法
CN103080941A (zh) 计算用数据生成装置、计算用数据生成方法及计算用数据生成程序
Li et al. Robust output feedback cruise control for high-speed train movement with uncertain parameters
CN106202959B (zh) 循环流化床锅炉污染物生成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及系统
CN107194035A (zh) 一种面向scade的自动化脚本生成方法
CN102073796B (zh) 一种模拟溶质三维运移过程的格子行走方法
CN110083882A (zh) 一种晃动水槽对波浪形态影响的模拟方法
CN106570305A (zh) 基于亥姆霍兹自由能的多组分流体模拟方法及装置
Heinrich Implementation and usage of structured algorithms within an unstructured CFD-code
Ogielski et al. Formation of structural intuition of architecture students through physical modeling
Sabri et al. Openmp performance for benchmark 2d shallow water equations using lbm
Nandakumar et al. Chemical engineering at crossroads
Aono et al. Vortex dynamics in near wake of a hovering hawkmoth
Melcher et al. Construction of Stable and Lightweight Technical Structures Inspired by Ossification of Bones Using Osteogenetic P Systems
He et al. Teaching Cases Analysis of Integration of Electromechanical Control of Linkage Mechanism
Mellal Trends, Paradigms, and Advances in Mechatronics Engineering
Osalu et al. Developing a new air pollution dispersion model with chemical reactions based on multiple cell approach
Tognin et al.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of an artificial tide generation system
Saule et al.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MODELING TECHNOLOGY FOR ATMOSPHERIC POLLUTION MONITORING
Tang Self-organizing city: experiments using multi-agent model and space syntax
Yang et al. Lattice Boltzmann Simulations of Flow in Two-Dimensional Lid-Driven Semi-Circular Cavity
Harmat et al. A hybrid particle/grid wind model for realtime small UAV flight simulation
Ottevanger et al. SandBox-FM: augmented reality CF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