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00538A - 一种智能安防及消防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安防及消防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00538A
CN106200538A CN201610792977.0A CN201610792977A CN106200538A CN 106200538 A CN106200538 A CN 106200538A CN 201610792977 A CN201610792977 A CN 201610792977A CN 106200538 A CN106200538 A CN 1062005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touch
unit
central control
identity authentic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929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裴秀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79297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005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200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05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8Monitoring; Safe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7/00Control of fire-fighting equip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force sensing means to determine a position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9/00Alarms responsive to two or more different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s, e.g. burglary and fire, abnormal temperature and abnormal rate of flo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一种智能安防及消防系统,其包括中央控制系统,还包括通过中央控制系统控制的探测系统、显示系统、警示系统及消防装置;该探测系统包括摄像装置及感应装置;该显示系统包括显示屏幕;还包括本地安防预警子系统以及云端服务器;还包括安防网关。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中央控制系统控制的探测系统、显示系统、警示系统及消防装置配合使用,使得本发明可以整合安防及消防系统,同时实现安防和消防功能,降低成本;并且,通过中央控制系统的设置,可以使得消防相关设备在需要时自动启动工作,甚至达到完全无人化的智能安防及消防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安防及消防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安防及消防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安防系统通常由以下几部分核心部件组成:中央控制系统、摄像头、显示屏幕;以建筑物为例,需要设置多个摄像头,利用中央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并将监视影响发送到监控室的显示屏幕,以便监视人员对显示屏幕进行监控。
消防系统通常由以下几部分核心部件组成:中央控制系统、消防喷头、警报装置;以建筑物为例,需要设置多个消防喷头,利用中央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在发生火情时,利用消防喷头进行灭火,同时可以设置警报装置工作,发出警报以进行提示。
现有的安防系统和消防系统通常是独立设置,二者功能不同,所需设备也不同,造成设备配置繁复、浪费。
另外,现有的消防系统,其消防喷头基本是温感、烟感,其对火情处理比较机械,举例来说,温感的消防喷头,火灾发生的初期,建筑物的温度随之不断上升,当温度上升到以喷头温感元件爆破或熔化脱落时,喷头即自动喷水灭火。但是,这种喷头工作必须在温度到达一定程度时,才能启动,此时火通常已经燃烧起来,喷水后对建筑物本身也有较大损坏,而无法在刚刚有火灾趋势,又没有完全烧起来的时候,有效控制火情。烟感式也有类似问题,只有在火已经烧起来,烟已经冒得较大时,才会起作用。相对的,这种消防喷头,其还有误工作的可能,例如电影电视中经常可以看到,用烟头放到烟感或温感喷头附近,即可驱动其工作喷水,造成混乱和损失,此种消防喷头没有能力对真假火情进行甄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安防及消防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公布一种智能安防及消防系统,包括中央控制系统、探测系统、显示系统、警示系统及消防装置,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控制探测系统、显示系统、警示系统及消防装置,所述探测系统包括摄像装置及感应装置,所述显示系统设置显示屏幕;
还包括本地安防预警子系统以及云端服务器,其中所述本地安防预警子系统包括第一身份验证单元、第二身份验证单元、第一中央控制设备以及第二中央控制设备,其中第一身份验证单元和第一中央控制设备被设置在某套住宅内,所述第一身份验证单元用于借助于云端服务器验证第一用户的身份,且第二身份验证单元和第二中央控制设备为便携式设备且被设置于非住宅区;
所述第一身份验证单元接收第一用户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二身份验证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身份验证单元发出的验证请求信息发出使能所述第一身份验证单元的使能信号,所述云端服务器对第一用户输入的第一信息进行校验,且所述第一身份验证单元经由所述第二中央控制设备的第二通信单元与所述云端服务器通信,第二身份验证单元经由所述第一中央控制设备的第一通信单元与所述第一身份验证单元通信;
还包括安防网关,所述安防网关包括插即用设备接口、驱动模块、业务模块;所述插即用设备接口用于接入与各类安防传感器连接的安防信号接收设备;所述驱动模块用于监听和识别通过所述即插即用设备接口接入的安防信号接收设备;所述业务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所述安防信号接收设备上报的告警信息,则对所述告警信息进行封装后上报安防业务控制平台。
进一步,所述第一身份验证单元和第二身份验证单元均包括安全识别单元,所述安全识别单元包括面板触控单元,其中所述面板触控单元用于感应使用者的多个掌纹信息和与所述多个掌纹信息相对应的触控压力信息;所述面板触控单元包括第一触控阵列和第二触控阵列,其中第一触控阵列用于检测使用者的多个掌纹信息,第二触控阵列用于获得与所述多个掌纹信息相对应的触控压力信息。
进一步,所述第一触控阵列和第二触控阵列均是由多个触控感应电路组成的阵列。
进一步,所述摄像装置包括安装在应用场所内的滑动轨道及若干摄像头,该摄像头安装于滑动轨道上,可以在应用场所内自由移动。
进一步,所述摄像头上设有充电装置,滑动轨道上设有供电装置,供电装置与充电装置相匹配;供电装置可以对充电装置进行充电;当有异常状况时,摄像头通过滑动轨道进行摄像工作,此时充电装置与供电装置分离;当无情况异常时,摄像头移动到供电装置位置,使得充电装置与供电装置连接,进行充电。
进一步,该感应装置为温感装置和/或烟感装置。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中央控制系统控制的探测系统、显示系统、警示系统及消防装置配合使用,使得本发明可以整合安防及消防系统,同时实现安防和消防功能,降低成本;并且,通过中央控制系统的设置,可以使得消防相关设备在需要时自动启动工作,甚至达到完全无人化的智能安防及消防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安防及消防系统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布一种智能安防及消防系统,包括中央控制系统、探测系统、显示系统、警示系统及消防装置,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控制探测系统、显示系统、警示系统及消防装置,所述探测系统包括摄像装置及感应装置,所述显示系统设置显示屏幕;
还包括本地安防预警子系统以及云端服务器,其中所述本地安防预警子系统包括第一身份验证单元、第二身份验证单元、第一中央控制设备以及第二中央控制设备,其中第一身份验证单元和第一中央控制设备被设置在某套住宅内,所述第一身份验证单元用于借助于云端服务器验证第一用户的身份,且第二身份验证单元和第二中央控制设备为便携式设备且被设置于不同于非住宅区;
所述第一身份验证单元接收第一用户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二身份验证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身份验证单元发出的验证请求信息发出使能所述第一身份验证单元的使能信号,所述云端服务器对第一用户输入的第一信息进行校验,且所述第一身份验证单元经由所述第二中央控制设备的第二通信单元与所述云端服务器通信,第二身份验证单元经由所述第一中央控制设备的第一通信单元与所述第一身份验证单元通信;
还包括安防网关,所述安防网关包括插即用设备接口、驱动模块、业务模块;所述插即用设备接口用于接入与各类安防传感器连接的安防信号接收设备;所述驱动模块用于监听和识别通过所述即插即用设备接口接入的安防信号接收设备;所述业务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所述安防信号接收设备上报的告警信息,则对所述告警信息进行封装后上报安防业务控制平台。
所述第一身份验证单元和第二身份验证单元均包括安全识别单元,所述安全识别单元包括面板触控单元,其中所述面板触控单元用于感应使用者的多个掌纹信息和与所述多个掌纹信息相对应的触控压力信息;所述面板触控单元包括触控面板、第一触控阵列和第二触控阵列,其中第一触控阵列用于检测使用者的多个掌纹信息,第二触控阵列用于获得与所述多个掌纹信息相对应的触控压力信息,所述第一触控阵列和第二触控阵列依次叠置于所述触控面板下方。
所述第一触控阵列和第二触控阵列均是由多个触控感应电路组成的阵列。
所述智能安防预警系统还包括第三中央控制设备,其中所述第三中央控制设备还包括第一预警通信单元和第一计时单元,所述第三中央控制设备包括第二预警通信单元和第二计时单元,所述第一预警通信单元与所述第二预警通信单元之间仅能够实现第一预警通信单元向第二预警通信单元的单向通信,且所述第二预警通信单元还能够与应急部门通信,所述第一计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身份验证单元接收到验证请求信息以后开始计时,并通过第一报警通信单元向所述第二报警通信单元发出计时开始信号;所述第二报警通信单元用于接收到所述计时开始信号后,启动第二计时单元开始计时,并且在预设的时间内等待由第一报警通信单元向第二报警通信单元发送的计时解除信号;当超过所述预设的时间仍未收到计时解除信号时,则所述第二报警通信单元向远程报警子系统发出报警信号。
所述摄像装置包括安装在应用场所内的滑动轨道及若干摄像头,该摄像头安装于滑动轨道上,可以在应用场所内自由移动。
所述摄像头上设有充电装置,滑动轨道上设有供电装置,供电装置与充电装置相匹配;供电装置可以对充电装置进行充电,当有异常状况时,摄像头通过滑动轨道进行摄像工作,此时充电装置与供电装置分离,当无情况异常时,摄像头移动到供电装置位置,使得充电装置与供电装置连接,进行充电。
该感应装置为温感装置和/或烟感装置。
该中央控制系统内设置数据比对模块,该数据比对模块包括两组以上预设数据模块;感应装置获得的信息与预设数据模块的数据进行比对。
该警示系统包括两组以上警示通知模块,该警示通知模块与预设数据模块相对应设置。
该预设数据模块为两组,分为低危预设数据模块及高危预设数据模块;该警示通知模块为两组,分为低级别警示通知模块及高级别警示通知模块;该低危预设数据模块对应低级别警示通知模块,该高危预设数据模块对应高级别警示通知模块。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6)

1.一种智能安防及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控制系统、探测系统、显示系统、警示系统及消防装置,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控制探测系统、显示系统、警示系统及消防装置,所述探测系统包括摄像装置及感应装置,所述显示系统设置显示屏幕;
还包括本地安防预警子系统以及云端服务器,所述本地安防预警子系统包括第一身份验证单元、第二身份验证单元、第一中央控制设备以及第二中央控制设备;其中第一身份验证单元和第一中央控制设备被设置在住宅内,所述第一身份验证单元用于借助于云端服务器验证第一用户的身份,第二身份验证单元和第二中央控制设备为便携式设备且被设置于非住宅区;
所述第一身份验证单元接收第一用户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二身份验证单元用于响应所述第一身份验证单元发出的验证请求而发出使能所述第一身份验证单元的使能信号,所述云端服务器对第一用户输入的第一信息进行校验,且所述第一身份验证单元经由所述第二中央控制设备的第二通信单元与所述云端服务器通信,第二身份验证单元经由所述第一中央控制设备的第一通信单元与所述第一身份验证单元通信;
还包括安防网关,所述安防网关包括插即用设备接口、驱动模块、业务模块;所述插即用设备接口用于接入与各类安防传感器连接的安防信号接收设备;所述驱动模块用于监听和识别通过所述即插即用设备接口接入的安防信号接收设备;所述业务模块用于对接收到所述安防信号接收设备上报的告警信息,则对所述告警信息进行封装后上报安防业务控制平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安防及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身份验证单元和第二身份验证单元均包括安全识别单元,所述安全识别单元包括面板触控单元,所述面板触控单元用于感应使用者的多个掌纹信息和与所述多个掌纹信息相对应的触控压力信息;所述面板触控单元包括第一触控阵列和第二触控阵列,其中第一触控阵列用于检测使用者的多个掌纹信息,第二触控阵列用于获得与所述多个掌纹信息相对应的触控压力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安防及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阵列和第二触控阵列均是由多个触控感应电路组成的阵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安防及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装置包括安装在应用场所内的滑动轨道及若干摄像头,该摄像头安装于滑动轨道上,可以在应用场所内自由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安防及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上设有充电装置,滑动轨道上设有供电装置,供电装置与充电装置相匹配,供电装置对充电装置充电;当有异常状况时,摄像头通过滑动轨道进行摄像工作,充电装置与供电装置分离;当无情况异常时,摄像头移动到供电装置位置,使得充电装置与供电装置连接,进行充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安防及消防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感应装置为温感装置和/或烟感装置。
CN201610792977.0A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智能安防及消防系统 Pending CN1062005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92977.0A CN106200538A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智能安防及消防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92977.0A CN106200538A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智能安防及消防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0538A true CN106200538A (zh) 2016-12-07

Family

ID=58086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92977.0A Pending CN106200538A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智能安防及消防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0053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81877A (zh) * 2018-11-06 2019-03-19 浙江方大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消防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6776A (zh) * 2011-10-10 2013-04-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防网关及系统
CN103176463A (zh) * 2013-03-20 2013-06-26 天津市鑫悦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智能安防及消防系统
CN204557693U (zh) * 2015-05-01 2015-08-12 肖文伟 一种学生宿舍物联网智能安防系统
KR20160033390A (ko) * 2014-09-18 2016-03-28 황인제 방범방재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및 그 운용방법
CN105447372A (zh) * 2016-01-11 2016-03-30 成都互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安防预警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6776A (zh) * 2011-10-10 2013-04-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防网关及系统
CN103176463A (zh) * 2013-03-20 2013-06-26 天津市鑫悦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智能安防及消防系统
KR20160033390A (ko) * 2014-09-18 2016-03-28 황인제 방범방재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및 그 운용방법
CN204557693U (zh) * 2015-05-01 2015-08-12 肖文伟 一种学生宿舍物联网智能安防系统
CN105447372A (zh) * 2016-01-11 2016-03-30 成都互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安防预警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81877A (zh) * 2018-11-06 2019-03-19 浙江方大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消防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28093B (zh) 基于低功耗蓝牙的智能移动终端管控系统
AU2020277206A1 (en) Drone control device
KR101223680B1 (ko) 스마트형 화재 감시 감지 시스템
KR101178927B1 (ko) 영상감시 소화시스템
EP2011093B1 (en) Security monitoring with programmable mapping
US9189934B2 (en) Security monitoring with programmable mapping
US11051645B1 (en) Secured package holder device
EP3268943A1 (en) Providing internet access through a property monitoring system
CN103198596A (zh) 智能联网报警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11122057A (zh) 一种机房漏水监控报警系统及方法
KR20160010896A (ko) 스마트 문화재 소방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N108364433A (zh) 智能安防消防一体化系统及网络摄像头和火灾传感器、燃气传感器
CN105321310B (zh) 从警报系统向紧急服务人员传送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CN106200538A (zh) 一种智能安防及消防系统
CN205910801U (zh) 一种消防联动监控系统
CN103561081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平台的厂区消防联动控制方法
CN105575074A (zh)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智能报警系统
KR101594053B1 (ko) 융복합 솔루션을 통한 보안 시스템
KR20160032387A (ko) 비콘을 이용한 시설물 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CN205405844U (zh) 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联网报警系统
JP4958432B2 (ja) 監視システム
CN106362342A (zh) 智能安防及消防系统
CN203104491U (zh) 一种通信机房、基站综合监控管理系统
CN105427558A (zh) 一种安防控制系统及方法
JP2010146077A (ja) セキュリティ監視システム、セキュリティ監視方法、セキュリティ監視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