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99914A - 成像系统透镜组及取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系统透镜组及取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199914A CN106199914A CN201610654808.0A CN201610654808A CN106199914A CN 106199914 A CN106199914 A CN 106199914A CN 201610654808 A CN201610654808 A CN 201610654808A CN 106199914 A CN106199914 A CN 10619991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imaging system
- system battery
- image side
- refracting p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9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8
- 238000009738 satur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10000001747 pupil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7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01000009310 astigmati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13 gla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50 progres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2—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 G02B3/04—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with continuous faces that are rotationally symmetrical but deviate from a true sphere, e.g. so called "aspheric"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our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及取像装置。成像系统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像侧表面为凹面,且第四透镜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当满足特定条件时,可提升光线汇聚的能力,达到更佳的成像品质。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07月03日、申请号为201310276560.5、发明名称为“成像系统透镜组及取像装置”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上的小型化成像系统透镜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具有摄影功能的可携式电子产品的兴起,光学系统的需求日渐提高。一般光学系统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CMOSSensor)两种,且随着半导体制程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元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光学系统逐渐往高像素领域发展,因此对成像品质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传统搭载于可携式电子产品上的光学系统,多采用四片式透镜结构为主,但由于智能手机(Smart Phone)与平板电脑(Tablet PC)等高规格移动装置的盛行,带动光学系统在像素与成像品质上的迅速攀升,已知的光学系统将无法满足更高阶的摄影系统。
目前虽然有进一步发展五片式光学系统,但其配置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则具有负屈折力,因此容易使正屈折力过度集中于单一透镜而导致像差过大,影响成像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及取像装置,其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可有效分配成像系统透镜组的正屈折力,以避免屈折力过度集中于单一透镜而导致像差过大,且搭配第四透镜像侧表面为凹面有利于修正佩兹伐和数(Petzval Sum),以减少成像面弯曲的程度。此外,还具有平衡光线汇聚的能力,以提升成像品质。
依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像侧表面为凹面,且第四透镜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成像系统透镜组中透镜总数为五枚,且任二相邻透镜间皆具有间隙,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其满足下列条件:
0.4<T34/CT4<3.0。
依据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其包含前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连接于成像系统透镜组。
依据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第四透镜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成像系统透镜组中透镜总数为五枚,且任二相邻透镜间皆具有间隙。
依据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其包含前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连接于成像系统透镜组。
依据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其像侧表面为凸面。第四透镜像侧表面为凹面,且第四透镜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第五透镜像侧表面为凹面,且第五透镜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成像系统透镜组中透镜总数为五枚,且任二相邻透镜间皆具有间隙。
依据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其包含前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连接于成像系统透镜组。
当T34/CT4满足上述条件时,有利于镜片的制作及组装,提升制造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示意图;
图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示意图;
图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示意图;
图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示意图;
图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9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示意图;
图1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1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示意图;
图1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的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1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示意图;
图1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七实施例的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1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示意图;
图1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八实施例的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
图1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示意图;
图1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九实施例的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以及
图19绘示依照图1实施方式成像系统透镜组中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参数Yc42及Yc52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光圈: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
第一透镜: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
物侧表面: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1
像侧表面: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2
第二透镜: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0
物侧表面: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1
像侧表面: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2
第三透镜: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0
物侧表面: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1
像侧表面:132、232、332、432、532、632、732、832、932
第四透镜: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0
物侧表面:141、241、341、441、541、641、741、841、941
像侧表面:142、242、342、442、542、642、742、842、942
第五透镜: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0
物侧表面:151、251、351、451、551、651、751、851、951
像侧表面:152、252、352、452、552、652、752、852、952
成像面:160、260、360、460、560、660、760、860、960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170、270、370、470、570、670、770、870、970
电子感光元件:180、280、380、480、580、680、780、880、980
f: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焦距
Fno:成像系统透镜组的光圈值
HFOV:成像系统透镜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
V4: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
EPD:成像系统透镜组的入射瞳直径
CT2: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CT4: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CT5: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T34: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
R1: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R2: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R4: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R5: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f1:第一透镜的焦距
f2:第二透镜的焦距
f3:第三透镜的焦距
f4:第四透镜的焦距
f5:第五透镜的焦距
Yc42: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
Yc52: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
DI:电子感光元件的对角线长度
TL: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其中成像系统透镜组具有五枚具有屈折力的透镜。成像系统透镜组还可包含电子感光元件,其设置于成像面。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其像侧表面可为凹面。借此,可适当调整第一透镜的正屈折力强度,有助于缩短成像系统透镜组的总长度。
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可为凸面,其像侧表面可为凹面。借此,有效分配成像系统透镜组的正屈折力,以避免屈折力过度集中于单一透镜而导致像差过大。
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可为凹面,其像侧表面可为凸面。借此,可进一步平衡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的正屈折力,避免球差过度增大。
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可为凹面。借此,可修正成像系统透镜组的像差。另外,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可皆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以有效修正离轴像差。
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可为凸面,其像侧表面为凹面。借此,可有效修正像散,并使成像系统透镜组的主点(Principal Point)远离成像面,有利于缩短其后焦距以维持小型化。另外,第五透镜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物侧表面可具有至少一反曲点,其可有效地压制离轴视场光线入射的角度,进一步可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
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0<f1/f2<5。借此,可平衡成像系统透镜组光线汇聚能力,提升成像品质。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0<f1/f2<1。
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2,其满足下列条件:|R1/R2|<1。借此,有助于减少球差及像散的产生。
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其满足下列条件:0.4<T34/CT4<3.0。借此,有利于镜片的制作及组装,提升制造合格率。
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c42,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c52,其满足下列条件:0.5<Yc42/Yc52<1.0。借此,可有效修正离轴视场的像差。
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5<(f1+f2)/(f1-f2)<-1。借此,可加强平衡成像系统透镜组光线汇聚能力,提升成像品质。较佳地,可满足下列条件:-3.5<(f1+f2)/(f1-f2)<-1。
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5,其满足下列条件:-2<(R4+R5)/(R4-R5)<0。借此,可减少球差的产生。
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5,其满足下列条件:2.0<CT5/CT2<5.5。借此,有助于镜片的成型性与均质性。
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其满足下列条件:10<V4<30。借此,有助于成像系统透镜组色差的修正。
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焦距为f,成像系统透镜组的入射瞳直径为EPD,其满足下列条件:1.2<f/EPD<2.4。借此,可有效增加成像系统透镜组的进光量。
成像系统透镜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满足下列条件:36度<HFOV<50度。借此,可具有较大视场角以获得宽广之取像范围。
电子感光元件的对角线长度为DI,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其满足下列条件:1.2<DI/TL<2.0。借此,有助于缩短其总长度,促进其小型化。
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焦距为f,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其满足下列条件:|f/f2|+|f/f3|+|f/f4|+|f/f5|<1.0。借此,有助于平衡成像系统透镜组中屈折力的配置以有效减少像差产生。
本发明的成像系统透镜组中,光圈配置可为前置光圈或中置光圈,其中前置光圈意即光圈设置于被摄物与第一透镜间,中置光圈则表示光圈设置于第一透镜与成像面间。若光圈为前置光圈,可使成像系统透镜组的出射瞳(Exit Pupil)与成像面产生较长的距离,
使其具有远心(Telecentric)效果,并可增加电子感光元件的CCD或CMOS接收影像的效率;若为中置光圈,系有助于扩大系统的视场角,使成像系统透镜组具有广角镜头的优势。
本发明提供的成像系统透镜组中,透镜的材质可为塑胶或玻璃,当透镜材质为塑胶,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另当透镜的材质为玻璃,则可以增加成像系统透镜组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此外,成像系统透镜组中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可为非球面,非球面可以容易制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状,获得较多的控制变数,用以消减像差,进而缩减透镜使用的数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发明成像系统透镜组的总长度。
另外,本发明的成像系统透镜组中,依需求可设置至少一光阑,以减少杂散光,有助于提升影像品质。
本发明成像系统透镜组中,就以具有屈折力的透镜而言,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本发明的成像系统透镜组中,临界点为透镜表面上,除与光轴的交点外,与一垂直于光轴的切面相切的切点。
本发明的成像系统透镜组更可视需求应用于移动对焦的光学系统中,并兼具优良像差修正与良好成像品质的特色,可多方面应用于3D(三维)影像撷取、数字相机、移动装置、数字平板等电子影像系统中。
本发明的取像装置,其包含前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以及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连接于成像系统透镜组。借此,取像装置可在成像系统透镜组具有可避免屈折力过度集中于单一透镜而导致像差过大、减少成像面弯曲的程度、以及具有平衡光线汇聚能力等功效的配置下,提升取像品质。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及图2,其中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示意图,图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1可知,成像系统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100、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170、成像面160以及电子感光元件180,其中成像系统透镜组具有五枚具屈折力的透镜。
第一透镜1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11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1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1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21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2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1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31为凹面,其像侧表面132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1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41为凹面,其像侧表面14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141及像侧表面142皆具有反曲点。
第五透镜1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151为凸面,其像侧表面15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151及像侧表面152皆具有反曲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17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五透镜150及成像面160间且不影响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焦距。
上述各透镜的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下:
其中:
X: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Y的点,其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交点切面的相对距离;
Y:非球面曲线上的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
R:曲率半径;
k:锥面系数;以及
Ai:第i阶非球面系数。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系统透镜组中,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焦距为f,成像系统透镜组的光圈值(f-number)为Fno,成像系统透镜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数值如下:f=3.65mm;Fno=2.01;以及HFOV=39.0度。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系统透镜组中,第四透镜140的色散系数为V4,其满足下列条件:V4=23.3。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系统透镜组中,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焦距为f,成像系统透镜组的入射瞳直径为EPD,其满足下列条件:f/EPD=2.01。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系统透镜组中,第二透镜12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第五透镜15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5,其满足下列条件:CT5/CT2=3.85。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系统透镜组中,第三透镜130与第四透镜140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第四透镜140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其满足下列条件:T34/CT4=1.58。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系统透镜组中,第一透镜物侧表面111的曲率半径为R1,第一透镜像侧表面112的曲率半径为R2,其满足下列条件:|R1/R2|=0.58。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系统透镜组中,第二透镜像侧表面122的曲率半径为R4,第三透镜物侧表面131的曲率半径为R5,其满足下列条件:(R4+R5)/(R4-R5)=-0.51。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系统透镜组中,第一透镜110的焦距为f1,第二透镜120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f1/f2=0.15;以及(f1+f2)/(f1-f2)=-1.36。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系统透镜组中,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焦距为f,第二透镜120的焦距为f2,第三透镜130的焦距为f3,第四透镜140的焦距为f4,第五透镜150的焦距为f5,其满足下列条件:|f/f2|+|f/f3|+|f/f4|+|f/f5|=0.61。
配合参照图19,是绘示依照图1实施方式成像系统透镜组中第四透镜140及第五透镜150参数Yc42及Yc52的示意图。由图19可知,第四透镜像侧表面142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c42,第五透镜像侧表面152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c52,其满足下列条件:Yc42/Yc52=0.80。
第一实施例的成像系统透镜组中,电子感光元件180的对角线长度为DI,第一透镜物侧表面111至成像面160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其满足下列条件:DI/TL=1.37。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一以及表二。
表一为图1第一实施例详细的结构数据,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及焦距的单位为mm,且表面0-14依序表示由物侧至像侧的表面。表二为第一实施例中的非球面数据,其中,k表非球面曲线方程式中的锥面系数,A1-A16则表示各表面第1-16阶非球面系数。此外,以下各实施例表格乃对应各实施例的示意图与像差曲线图,表格中数据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的表一及表二的定义相同,在此不加赘述。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3及图4,其中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示意图,图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3可知,成像系统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200、第一透镜210、第二透镜220、第三透镜230、第四透镜240、第五透镜25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270、成像面260以及电子感光元件280,其中成像系统透镜组具有五枚具屈折力的透镜。
第一透镜2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11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1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2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21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2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2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31为凹面,其像侧表面232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2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41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4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241及像侧表面242皆具有反曲点。
第五透镜2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251为凸面,其像侧表面25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251及像侧表面252皆具有反曲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27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五透镜250及成像面260间且不影响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焦距。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三以及表四。
第二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三及表四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5及图6,其中图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示意图,图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5可知,成像系统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300、第一透镜310、第二透镜320、第三透镜330、第四透镜340、第五透镜35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370、成像面360以及电子感光元件380,其中成像系统透镜组具有五枚具屈折力的透镜。
第一透镜3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11为凸面,其像侧表面31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3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21为凸面,其像侧表面32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3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31为凹面,其像侧表面332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3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41为凹面,其像侧表面34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341及像侧表面342皆具有反曲点。
第五透镜3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351为凸面,其像侧表面35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351及像侧表面352皆具有反曲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37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五透镜350及成像面360间且不影响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焦距。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五以及表六。
第三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五及表六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第四实施例>
请参照图7及图8,其中图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示意图,图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四实施例的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7可知,成像系统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400、第一透镜410、第二透镜420、第三透镜430、第四透镜440、第五透镜45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470、成像面460以及电子感光元件480,其中成像系统透镜组具有五枚具屈折力的透镜。
第一透镜4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11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1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4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21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2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4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31为凹面,其像侧表面432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4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41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4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441及像侧表面442皆具有反曲点。
第五透镜4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451为凸面,其像侧表面45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451及像侧表面452皆具有反曲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47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五透镜450及成像面460间且不影响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焦距。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七以及表八。
第四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七及表八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第五实施例>
请参照图9及图10,其中图9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示意图,图10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五实施例的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9可知,成像系统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500、第一透镜510、第二透镜520、第三透镜530、第四透镜540、第五透镜55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570、成像面560以及电子感光元件580,其中成像系统透镜组具有五枚具屈折力的透镜。
第一透镜5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11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1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5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21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2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5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31为凹面,其像侧表面532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54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41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4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541及像侧表面542皆具有反曲点。
第五透镜5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551为凸面,其像侧表面55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551及像侧表面552皆具有反曲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57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五透镜550及成像面560间且不影响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焦距。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九以及表十。
第五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九及表十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第六实施例>
请参照图11及图12,其中图1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示意图,图12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六实施例的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11可知,成像系统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600、第一透镜610、第二透镜620、第三透镜630、第四透镜640、第五透镜65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670、成像面660以及电子感光元件680,其中成像系统透镜组具有五枚具屈折力的透镜。
第一透镜6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11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1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6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21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2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6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31为凹面,其像侧表面632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6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41为凹面,其像侧表面64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641及像侧表面642皆具有反曲点。
第五透镜6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651为凸面,其像侧表面65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651及像侧表面652皆具有反曲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67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五透镜650及成像面660间且不影响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焦距。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一以及表十二。
第六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十一及表十二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第七实施例>
请参照图13及图14,其中图13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示意图,图14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七实施例的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13可知,成像系统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710、光圈700、第二透镜720、第三透镜730、第四透镜740、第五透镜75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770、成像面760以及电子感光元件780,其中成像系统透镜组具有五枚具屈折力的透镜。
第一透镜7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11为凸面,其像侧表面71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7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21为凸面,其像侧表面72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7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31为凹面,其像侧表面732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7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41为凹面,其像侧表面74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像侧表面742具有反曲点。
第五透镜7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751为凸面,其像侧表面75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751及像侧表面752皆具有反曲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77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五透镜750及成像面760间且不影响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焦距。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三以及表十四。
第七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十三及表十四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第八实施例>
请参照图15及图16,其中图1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示意图,图16由左至右依序为第八实施例的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15可知,成像系统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800、第一透镜810、第二透镜820、第三透镜830、第四透镜840、第五透镜85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870、成像面860以及电子感光元件880,其中成像系统透镜组具有五枚具屈折力的透镜。
第一透镜8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811为凸面,其像侧表面81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8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821为凸面,其像侧表面82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8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831为凹面,其像侧表面832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8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841为凹面,其像侧表面84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像侧表面842具有反曲点。
第五透镜85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851为凸面,其像侧表面85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851及像侧表面852皆具有反曲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87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五透镜850及成像面860间且不影响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焦距。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五以及表十六。
第八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十五及表十六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第九实施例>
请参照图17及图18,其中图17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示意图,图18由左至右依序为第九实施例的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图。由图17可知,成像系统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光圈900、第一透镜910、第二透镜920、第三透镜930、第四透镜940、第五透镜950、红外线滤除滤光片970、成像面960以及电子感光元件980,其中成像系统透镜组具有五枚具屈折力的透镜。
第一透镜91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911为凸面,其像侧表面91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92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921为凸面,其像侧表面92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93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931为凸面,其像侧表面932为凸面,并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940具有负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941为凹面,其像侧表面94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像侧表面942具有反曲点。
第五透镜950具有正屈折力,且为塑胶材质,其物侧表面951为凸面,其像侧表面952为凹面,并皆为非球面,且其物侧表面951及像侧表面952皆具有反曲点。
红外线滤除滤光片970为玻璃材质,其设置于第五透镜950及成像面960间且不影响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焦距。
再配合参照下列表十七以及表十八。
第九实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线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实施例的形式。此外,下表参数的定义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配合表十七及表十八可推算出下列数据: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30)
1.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
一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一第三透镜;
一第四透镜,其像侧表面为凹面,其中该第四透镜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以及
一第五透镜;
其中该成像系统透镜组中透镜总数为五枚,且任二相邻透镜间皆具有间隙,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该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其满足下列条件:
0.4<T34/CT4<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像侧表面为凹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物侧表面为凸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c42,该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c52,其满足下列条件:
0.5<Yc42/Yc52<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该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5,其满足下列条件:
-2<(R4+R5)/(R4-R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其满足下列条件:
10<V4<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焦距为f,该成像系统透镜组的入射瞳直径为EPD,其满足下列条件:
1.2<f/EPD<2.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成像系统透镜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满足下列条件:
36度<HFOV<50度。
10.一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以及
一电子感光元件,连接于该成像系统透镜组。
11.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凸面;
一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一第三透镜;
一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像侧表面为凹面,且其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皆为非球面,其中该第四透镜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以及
一第五透镜;
其中该成像系统透镜组中透镜总数为五枚,且任二相邻透镜间皆具有间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物侧表面为凸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c42,该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c52,其满足下列条件:
0.5<Yc42/Yc52<1.0。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该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5,其满足下列条件:
-2<(R4+R5)/(R4-R5)<0。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其满足下列条件:
10<V4<30。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焦距为f,该成像系统透镜组的入射瞳直径为EPD,其满足下列条件:
1.2<f/EPD<2.4。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成像系统透镜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满足下列条件:
36度<HFOV<50度。
20.一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以及
一电子感光元件,连接于该成像系统透镜组。
21.一种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第一透镜;
一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一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表面为凹面,其像侧表面为凸面;
一第四透镜,其像侧表面为凹面,其中该第四透镜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以及
一第五透镜,其像侧表面为凹面,其中该第五透镜像侧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其中该成像系统透镜组中透镜总数为五枚,且任二相邻透镜间皆具有间隙。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光圈,设置于一被摄物与该第二透镜间;
其中该第五透镜物侧表面为凸面。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c42,该第五透镜像侧表面的临界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为Yc52,其满足下列条件:
0.5<Yc42/Yc52<1.0。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其满足下列条件:
10<V4<30。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成像系统透镜组的焦距为f,该成像系统透镜组的入射瞳直径为EPD,其满足下列条件:
1.2<f/EPD<2.4。
2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该成像系统透镜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满足下列条件:
36度<HFOV<50度。
29.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一成像面,其中该电子感光元件的对角线长度为DI,该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该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其满足下列条件:
1.2<DI/TL<2.0。
30.一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成像系统透镜组;以及
一电子感光元件,连接于该成像系统透镜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120434A TWI487937B (zh) | 2013-06-07 | 2013-06-07 | 成像系統透鏡組 |
TW102120434 | 2013-06-07 | ||
CN201310276560.5A CN104238072B (zh) | 2013-06-07 | 2013-07-03 | 成像系统透镜组及取像装置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276560.5A Division CN104238072B (zh) | 2013-06-07 | 2013-07-03 | 成像系统透镜组及取像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99914A true CN106199914A (zh) | 2016-12-07 |
CN106199914B CN106199914B (zh) | 2018-09-25 |
Family
ID=4962783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654808.0A Active CN106199914B (zh) | 2013-06-07 | 2013-07-03 | 成像系统透镜组及取像装置 |
CN201310276560.5A Active CN104238072B (zh) | 2013-06-07 | 2013-07-03 | 成像系统透镜组及取像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276560.5A Active CN104238072B (zh) | 2013-06-07 | 2013-07-03 | 成像系统透镜组及取像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47790B2 (zh) |
CN (2) | CN106199914B (zh) |
TW (1) | TWI487937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016329A1 (en) * | 2020-07-20 | 2022-01-27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Imaging lens assembly, camera module and imaging device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021617B2 (ja) * | 2012-12-05 | 2016-11-09 |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TWI490536B (zh) * | 2013-02-06 | 2015-07-01 |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ts optical imaging lens |
JP6451639B2 (ja) * | 2013-09-19 | 2019-01-16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撮像装置及び携帯端末 |
TWI502214B (zh) | 2013-10-09 | 2015-10-0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光學結像鏡頭組、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
TWI487939B (zh) * | 2013-11-08 | 2015-06-1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光學攝影鏡組、取像裝置以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
TWI507724B (zh) * | 2013-12-18 | 2015-11-11 |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An optical imaging lens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o which the optical imaging lens is applied |
CN104007537B (zh) * | 2014-01-27 | 2017-01-11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
TWI531814B (zh) | 2014-09-29 | 2016-05-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取像透鏡系統、取像裝置以及電子裝置 |
TWI542918B (zh) * | 2014-11-19 | 2016-07-2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三) |
TWI553340B (zh) * | 2015-05-27 | 2016-10-1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二) |
TWI569035B (zh) * | 2015-05-27 | 2017-02-0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一) |
TWI572894B (zh) * | 2015-05-29 | 2017-03-0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二) |
TWI599792B (zh) | 2015-06-05 | 2017-09-2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一) |
TWI601973B (zh) * | 2015-07-15 | 2017-10-1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一) |
TWI598629B (zh) | 2016-02-16 | 2017-09-1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四) |
TWI627467B (zh) | 2017-03-22 | 2018-06-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系統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TWI622798B (zh) | 2017-08-01 | 2018-05-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影像擷取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N114137693B (zh) | 2019-10-09 | 2024-03-29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TWI710794B (zh) | 2020-03-30 | 2020-11-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用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N111856733B (zh) * | 2020-09-21 | 2020-12-04 | 瑞泰光学(常州)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4967040A (zh) * | 2021-02-22 | 2022-08-30 | 三营超精密光电(晋城)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
CN114114619A (zh) * | 2021-11-17 | 2022-03-01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330504A (ja) * | 2005-05-27 | 2006-12-07 | Olympus Imaging Corp | ファインダー用アタッチメント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防水カメラケース |
CN201378216Y (zh) * | 2008-06-06 | 2010-01-06 | 富士能株式会社 | 5片结构的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
JP2010026434A (ja) * | 2008-07-24 | 2010-02-04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撮像レンズ |
CN202102166U (zh) * | 2010-12-15 | 2012-01-04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用光学系统 |
JP2012211933A (ja) * | 2011-03-30 | 2012-11-01 | Fujifilm Corp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CN202794683U (zh) * | 2012-04-27 | 2013-03-13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影像撷取系统组 |
TW201314251A (zh) * | 2012-12-14 | 2013-04-0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攝像鏡頭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847172B2 (ja) * | 2006-03-28 | 2011-12-28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JP2009223251A (ja) * | 2008-03-19 | 2009-10-01 | Olympus Corp | 撮像装置 |
TWI388878B (zh) * | 2008-12-01 | 2013-03-1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取像光學鏡片組 |
JP2010197665A (ja) * | 2009-02-25 | 2010-09-09 | Olympus Corp | 撮像光学系及びそれを備える撮像装置 |
JP5391806B2 (ja) * | 2009-04-24 | 2014-01-15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撮像光学装置及びデジタル機器 |
TWI414840B (zh) * | 2009-08-11 | 2013-11-1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成像透鏡系統 |
TWI460463B (zh) * | 2012-05-28 | 2014-11-1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拾像光學鏡片系統 |
JP5368612B2 (ja) * | 2012-07-19 | 2013-12-18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5枚構成の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
2013
- 2013-06-07 TW TW102120434A patent/TWI487937B/zh active
- 2013-06-19 US US13/921,223 patent/US8947790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7-03 CN CN201610654808.0A patent/CN106199914B/zh active Active
- 2013-07-03 CN CN201310276560.5A patent/CN10423807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330504A (ja) * | 2005-05-27 | 2006-12-07 | Olympus Imaging Corp | ファインダー用アタッチメント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防水カメラケース |
CN201378216Y (zh) * | 2008-06-06 | 2010-01-06 | 富士能株式会社 | 5片结构的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 |
JP2010026434A (ja) * | 2008-07-24 | 2010-02-04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撮像レンズ |
CN202102166U (zh) * | 2010-12-15 | 2012-01-04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成像用光学系统 |
JP2012211933A (ja) * | 2011-03-30 | 2012-11-01 | Fujifilm Corp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CN202794683U (zh) * | 2012-04-27 | 2013-03-13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影像撷取系统组 |
TW201314251A (zh) * | 2012-12-14 | 2013-04-0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攝像鏡頭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016329A1 (en) * | 2020-07-20 | 2022-01-27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Imaging lens assembly, camera module and imaging devic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487937B (zh) | 2015-06-11 |
CN106199914B (zh) | 2018-09-25 |
CN104238072A (zh) | 2014-12-24 |
TW201337321A (zh) | 2013-09-16 |
CN104238072B (zh) | 2016-09-21 |
US8947790B2 (en) | 2015-02-03 |
US20140362454A1 (en) | 2014-1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38072B (zh) | 成像系统透镜组及取像装置 | |
CN104459952B (zh) | 光学结像系统镜组及取像装置 | |
CN104122650B (zh) | 摄影系统镜片组 | |
CN104280863B (zh) | 光学影像拾取系统镜头组及取像装置 | |
CN104345431B (zh) | 影像系统镜片组及取像装置 | |
CN105892021B (zh) | 成像系统镜片组 | |
CN103513404B (zh) | 光学影像镜片系统组 | |
CN103472568B (zh) | 取像光学系统镜组 | |
CN104062744B (zh) | 结像镜头系统组 | |
CN103852858B (zh) | 影像撷取光学镜组 | |
CN103309020B (zh) | 光学成像系统镜组 | |
CN104035186B (zh) | 摄像系统透镜组 | |
CN104238080B (zh) | 结像镜片组及取像裝置 | |
CN103869447B (zh) | 摄像镜头 | |
CN103246050B (zh) | 影像撷取光学透镜组 | |
CN104252034B (zh) | 结像镜片系统镜组及取像装置 | |
CN106324811A (zh) | 光学摄像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04280861B (zh) | 摄像系统镜片组及取像装置 | |
CN104297901A (zh) | 影像撷取系统镜片组及取像装置 | |
CN105759402A (zh) | 光学拾像系统组 | |
CN104570293A (zh) | 光学影像拾取系统、取像装置以及可携装置 | |
CN104635323A (zh) | 光学摄影镜组、取像装置以及可携式电子装置 | |
CN105652412A (zh) | 影像系统镜头组 | |
CN103837965A (zh) | 光学拾像镜片系统 | |
CN103713381A (zh) | 结像系统镜头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