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96841B - 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 Google Patents

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96841B
CN106196841B CN201510608639.2A CN201510608639A CN106196841B CN 106196841 B CN106196841 B CN 106196841B CN 201510608639 A CN201510608639 A CN 201510608639A CN 106196841 B CN106196841 B CN 1061968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alf portion
supply arrangement
regulating part
pede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086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96841A (zh
Inventor
朱小兵
程学丽
费斌
陆日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60863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968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968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968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968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968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42Air treating means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5Air flow control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路送风装置,其包括:壳体,具有关于一几何对称面对称的两个半部,每个半部具有多个出风口;关于几何对称面对称布置的两个调节件,每个调节件配置成受控地对一个半部的每个出风口进行完全遮蔽、部分遮蔽或完全暴露,以调整该半部的多个出风口各自的出风面积;和供风装置,配置成促使气流流入每个半部内,并经由每个半部的多个出风口中的一个或多个流出每个半部。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本发明的分路送风装置和冰箱中每个半部上的多个出风口可使冰箱储物间室中每层出风区域左右双侧出风,使储物间室的每层空间受冷均匀,且送风效率高。

Description

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冻冷藏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意识的增强,对冰箱的要求从满足低温制冷向食物的保鲜性能转移了。所以风冷冰箱逐步受到人们的青睐。
对于风冷冰箱,食物的保鲜性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风冷冰箱储藏室内气流循环及箱内各个部分之间的温差。箱内气流循环合理,温差越小,则冰箱的保鲜性能越好。而决定冰箱的气流循环是否合理的关键部件就是风道,它控制了冰箱的风向及流量大小,直接决定了冰箱的制冷保鲜效果。
此外,为优化存储空间,单个储物间室一般会被搁物架或者抽屉等搁物装置分隔为多个细化的储物空间,根据存放物品的多少,每一个储物空间所需要的冷量也是不同的,因此,冷风不加控制地直接从储物间室的某处直接进入储物间室内,会造成部分储物空间过冷,部分储物空间冷量不足的问题。
目前市面上的风冷冰箱风路设计中,一部分风冷冰箱是采用冷冻室出风,直接传递给冷藏室。一般的风冷冰箱冷冻室和冷藏室之间没有风门,且风道上的各个风路都是串联的,当冷藏室温度达到设定的温度时,冷冻室的冷气还流向冷藏室,冷藏室的温度一直处于循环波动的状态,即冷藏室内的温度一直在变化,大大影响了冰箱的保鲜性能。还有一部分风冷冰箱是将蒸发器设置于一个单独的容纳室内,利用复杂的风道系统将蒸发器的容纳室连通于各储物间室,并利用风机将通过蒸发器的产生的冷风输送至各储物间室。风道内设置控制装置(如电动风门)对进入各储物间室的风道的开启和关闭,或者调节进入各储物间室内的风量。但是这种结构较为复杂,不便于统一控制。并且无法根据各储物空间的冷量需求对进入各储物间室内的冷风进行分配和调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的风冷冰箱的一个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冰箱的分路送风装置,以方便对冷风的流路和流量进行统一调节,且能够使冰箱储物间室中每层出风区域左右双侧出风,冷却均匀。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分路送风装置的送风效率。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路送风装置,其包括:
壳体,具有关于一几何对称面对称的两个半部,每个半部具有多个出风口;
关于几何对称面对称布置的两个调节件,每个调节件配置成受控地对一个半部的每个出风口进行完全遮蔽、部分遮蔽或完全暴露,以调整该半部的多个出风口各自的出风面积;和
供风装置,配置成促使气流流入每个半部内,并经由每个半部的多个出风口中的一个或多个流出每个半部。
可选地,壳体包括基座;每个半部包括从基座的一个表面延伸出的圆弧形周壁,每个半部的圆弧形周壁上形成有该半部的多个出风口;
每个调节件包括一个或多个遮挡部,每个调节件绕一个半部的圆弧形周壁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以使该调节件的一个或多个遮挡部在运动到不同的位置处对该半部的每个出风口进行完全遮蔽、部分遮蔽或完全暴露。
可选地,壳体还包括分配器盖,盖设于两个圆弧形周壁的远离基座的一端,其上开设有关于几何对称面对称的两个第一进风口,以向两个半部内输送气流;供风装置安装于分配器盖的背向基座的表面,配置成促使气流经由两个第一进风口进入两个半部内。
可选地,供风装置为离心叶轮;且壳体还包括:风轮下部壳体,其从分配器盖的背向基座的表面向外延伸;和风轮盖,安装于风轮下部壳体,其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且与风轮下部壳体限定出风轮腔,以及分别连通两个第一进风口与风轮腔的两个进风通道;离心叶轮安装于风轮腔内。
可选地,分路送风装置还包括:
电机,设置在一个调节件的径向外侧;和
传动机构,配置成将电机输出的旋转运动传递至两个调节件。
可选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安装于电机的输出轴;和两个相互啮合的第二齿轮,分别固定于两个调节件,且一个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
可选地,每个调节件还包括转盘部,每个调节件的述转盘部可转动地安装于基座的内表面,且每个调节件的一个或多个遮挡部分别从该调节件的转盘部的一个表面延伸出;
每个第二齿轮与一个调节件的转盘部同轴地安装于该调节件的每个遮挡部的远离转盘部的一端,且每个第二齿轮上开设有连通孔。
可选地,壳体还包括:多个第一肋板,分别从基座的内表面延伸出;和封闭板,从分配器盖的朝向基座的表面向基座延伸;且基座、多个第一肋板、分配器盖和封闭板限定一关于几何对称面对称设置的连通空间,其经由每个半部的圆弧形周壁的沿各自周向方向的两端限定出的开口与两个半部连通。
可选地,壳体还包括多个第二肋板,分别从基座的内表面延伸出;且基座、多个第二肋板和分配器盖限定出:
多个第一出风通道,分别与一个半部的多个出风口连通;以及
多个第二出风通道,分别与另一半部的多个出风口连通,且多个第二出风通道与多个第一出风通道关于几何对称面对称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箱,其具有储物间室。特别地,该冰箱还包括:
风道组件,其关于储物间室的竖直中央平面对称设置,且其内限定有多个出风风道,每个出风风道具有一个或多个冷风出口;多个出风风道配置成使流出风道组件的气流分别从储物间室的间室壁上的、关于竖直中央平面对称的多个位置处进入储物间室;和
上述任一种分路送风装置,设置于风道组件内,分路送风装置的壳体的一个半部的多个出风口分别与位于竖直中央平面一侧的多个出风风道连通,壳体的另一半部的多个出风口分别与位于竖直中央平面另一侧的多个出风风道连通。
本发明的分路送风装置和冰箱中因为包括两个半部,每个半部均具有多个出风口,可通过两个调节件的运动对多个出风口进行可控地遮蔽,以实现对出风风道进行选择以及每个出风风道内出风风量进行调节,从而可根据不同储物间室的冷量需求或者一个储物间室的不同位置处的冷量需求,对冷风进行合理地分配,增强冰箱的保鲜性能和运行效率。
进一步地,由于本发明的分路送风装置和冰箱中两个半部和两个调节件关于一几何对称面对称设置,两个半部上的多个出风口可分别使冰箱储物间室中每层出风区域左右双侧出风,从而使储物间室的每层空间内受冷均匀。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分路送风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分路送风装置的示意性分解图;
图3至图9分别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路送风装置中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处在不同转动位置处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分路送风装置安装于风道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分路送风装置100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分路送风装置100的示意性分解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冰箱的分路送风装置100。该分路送风装置100可包括壳体20和两个调节件。壳体20可具有关于一几何对称面对称的两个半部,分别为第一半部21和第二半部21'。每个半部可具有多个出风口,以使进入每个半部内的气流经从多个出风口中的一个或多个流出每个半部。
两个调节件分别为第一调节件30和第二调节件30',且关于所述几何对称面对称布置,以便于对两个半部进行同步调节。每个调节件配置成受控地对一个半部的每个出风口进行完全遮蔽、部分遮蔽或完全暴露,以调整该半部的多个出风口各自的出风面积。也就是说,第一调节件30和第二调节件30'关于上述几何对称面对称布置;第一调节件30和第二调节件30'可分别配置成受控地对第一半部21和第二半部21'的每个出风口进行完全遮蔽、部分遮蔽或完全暴露,以调整各个出风口的出风面积。例如,第一调节件30和第二调节件30'可分别在不同的位置处对第一半部21和第二半部21'的每个出风口进行完全遮蔽、部分遮蔽或完全暴露。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分路送风装置100的第一调节件30和第二调节件30'能够将进入第一半部21和第二半部21'的冷风可控地分配至第一半部21和第二半部21'各自的多个出风口,可以实现控制与每个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风道320的开闭和/或对每个出风风道320内的出风风量进行调节,进而来满足不同储物间室200的冷量需求,或者一个储物间室200不同的位置处的冷量需求,或者一个储物间室200内不同的储物空间的冷量需求。
特别地,由于第一半部21和第二半部21'对称设置,分别与第一半部21和第二半部21'连通的多个出风风道320也可关于冰箱储物间室200的竖直中央平面对称设置,这样,在每次调节时,可使用于向冰箱储物间室200的每层区域送风的出风口同时打开、关闭或部分遮蔽,从而使进入冰箱储物间室200每层区域的风量一致,使该储物间室200的每层空间以及该储物间室受冷均匀。具体地,第一调节件30和第二调节件30'可同步反向运动,以同步对称地对第一半部21和第二半部21'的多个出风口进行完全遮蔽、部分遮蔽或完全暴露。
特别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分路送风装置100还可包括供风装置60。该供风装置60配置成促使气流流入每个半部内,并经由每个半部的多个出风口中的一个或多个流出每个半部,以提高送风的效率。该供风装置60也可使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分路送风装置100独立进风,使该分路送风装置100特别适用于双系统或多系统冰箱。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壳体20可包括基座22。每个半部包括从基座22的一个表面延伸出的圆弧形周壁。每个半部的圆弧形周壁上形成有该半部的多个出风口,即第一半部21和第二半部21'的圆弧形周壁上分别形成有各自的多个出风口。圆弧形周壁可是与基座22的表面呈预定角度延伸的,优选垂直于基座22的表面延伸。多个出风口可沿每个圆弧形周壁的周向方向间隔地形成在圆弧形周壁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圆弧形周壁可为一完整的圆弧形周壁段,其上开设有多个出风口,每个出风口均可具有口边缘。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圆弧形周壁可包括至少3个圆弧形周壁段部,以及位于两个圆弧形周壁段部之间的间隔。每两个圆弧形周壁段部之间的间隔就是一个出风口。在加工时,可仅使每个圆弧形周壁段部从基座22的多个位置处向基座22的一侧延伸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调节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遮挡部31,每个调节件绕一个半部的圆弧形周壁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20,以使该调节件的一个或多个遮挡部31在运动到不同的位置处对该半部的每个出风口进行完全遮蔽、部分遮蔽或完全暴露。具体地,第一调节件30和第二调节件30'均包括一个或多个沿各自相对应的圆弧形周壁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遮挡部31,第一调节件30和第二调节件30'的每个遮挡部31的朝向各自相对应的圆弧形周壁的表面的至少部分与圆弧形周壁同轴设置。而且,第一调节件30和第二调节件30'绕各自相对应的圆弧形周壁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于壳体20,以使各自的一个或多个遮挡部31在运动到不同的位置处对各自相对应的每个出风口进行完全遮蔽、部分遮蔽或完全暴露。
每个遮挡部31可为弧形遮挡板,以对每个出风口进行遮蔽或暴露。第一调节件30和第二调节件30'的每个遮挡部31分别位于各自相对应的圆弧形周壁的径向内侧,也可分别位于各自相对应的圆弧形周壁的径向外侧。例如,在第一调节件30和第二调节件30'的每个遮挡部31分别位于各自相对应的圆弧形周壁的径向内侧的情况下,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弧形遮挡板的外侧表面可始终密封贴附在相应的圆弧形周壁的内侧表面,这样弧形遮挡板在不同的转动位置处能够受控地打开或关闭相应的一个或多个出风口。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遮挡部与相应的圆弧形周壁之间的存在预定的间距,每个遮挡部的弧形外表面的沿其转动方向的两端均可安装一密封垫或密封凸肋33,以便于遮挡部的转动,且至少部分地阻碍气流经每个遮挡部的外表面与相应的圆弧形周壁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流向每个出风口。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0还可包括分配器盖24,盖设于两个圆弧形周壁的远离基座22的一端,其上开设有关于所述几何对称面对称的两个第一进风口,以向两个半部内输送气流。供风装置60可安装于分配器盖24的背向基座22的表面,配置成促使气流经由两个第一进风口进入两个半部内。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供风装置60可为离心叶轮。特别地,壳体20还包括风轮下部壳体25和风轮盖26。风轮下部壳体25从分配器盖24的背向基座22的表面向外延伸。风轮盖26安装于风轮下部壳体25,其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261。风轮盖26可与风轮下部壳体25限定出风轮腔,以及分别连通两个第一进风口与风轮腔的两个进风通道。离心叶轮可安装于风轮腔内。在一些替代性实施方式中,供风装置60也可为轴流风机、离心风机等,安装于分配器盖24上,且向两个第一进风口输送气流。在另一些替代性实施方式中,供风装置60可包括两个离心叶轮。第一半部21和第二半部21'均还包括从基座22的一个表面延伸出的另一圆弧形周壁,其与圆弧形周壁构成筒状结构。两个离心叶轮分别安装于两个半部内。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20还可包括多个第一肋板23和封闭板27。多个第一肋板23分别从基座22的内表面延伸出。封闭板27可从分配器盖24的朝向基座22的表面向基座22延伸。基座22、多个第一肋板23、分配器盖24和封闭板27限定一关于几何对称面对称设置的连通空间,其经由每个半部的圆弧形周壁的沿各自周向方向的两端限定出的开口与两个半部连通。在本发明的一些替代性实施方式中,每个半部还可包括从基座22的一个表面延伸出的另一圆弧形周壁,以与圆弧形周壁构成筒状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分配器盖24上无第一进风口,用于使气流进入第一半部21和第二半部21'的进风口由第一半部21和第二半部21'的圆弧形周壁的沿各自周向方向的两端限定出。或,第一半部21和第二半部21'均还包括从基座22的一个表面延伸出的另一圆弧形周壁,其与圆弧形周壁构成筒状结构,用于使气流进入第一半部21和第二半部21'的进风口形成在另一圆弧形周壁上。供风装置60可为离心风机或轴流风机,设置在基座22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调节件30和第二调节件30'均还可包括转盘部32,第一调节件30和第二调节件30'的每个遮挡部31分别从第一调节件30和第二调节件30'的转盘部32的一个表面延伸出。转盘部32可圆盘状或环圈状,全周式结构可使第一调节件30和第二调节件30'的运动更加平稳。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调节件30和第二调节件30'的转盘部32可转动地安装于基座22的内表面。每个遮挡部31安装于相应的圆弧形周壁的径向内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分路送风装置100还可包括电机40和传动机构50。电机40设置在第一调节件30和/或第二调节件30'的径向外侧,即电机40设置在一个调节件的径向外侧。电机40设置的特殊位置可使分路送风装置100的整体厚度减薄,节省空间,以特别使用于冰箱。
传动机构50可配置成将电机40输出的旋转运动传递两个调节件。传动机构50优选为齿轮传动机构50。具体地,传动机构50可包括第一齿轮51和两个相互啮合的第二齿轮52。第一齿轮51安装于电机40的输出轴。两个相互啮合的第二齿轮52,分别固定于两个调节件。而且一个第二齿轮52与第一齿轮51啮合。采用两个相互啮合的第二齿轮52能够很好的实现第一调节件30和第二调节件30'的同步反向运动,从而保证调节的准确性。进一步地,每个第二齿轮52与一个调节件的转盘部32同轴地安装于该调节件的每个遮挡部31的远离转盘部32的一端,且每个第二齿轮52上开设有连通孔521。连通孔521可使来自第一进风口的气流进入相对应的半部内。
具体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半部21和第二半部21'上的出风口的数量均为三个,分别为第一出风口213、第二出风口214和第三出风口215,沿各自的周向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一半部21的第一出风口213、第二出风口214和第三出风口215可沿其周向方向且沿逆时针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二半部21'的第一出风口213、第二出风口214和第三出风口215可沿其周向方向且沿顺时针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一调节件30和第二调节件30'的遮挡部31的数量均为两个,分别为第一遮挡部311和第二遮挡部312。第一调节件30的第一遮挡部311和第二遮挡部312可沿顺时针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二调节件30'的第一遮挡部311和第二遮挡部312可逆时针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第一遮挡部311可配置成允许其完全遮蔽一个出风口。第二遮挡部312可配置成允许其完全遮蔽两个出风口。第一遮挡部311和第二遮挡部312之间的间隔可配置成允许其完全暴露一个出风口。
图3至图9分别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路送风装置100中第一调节件30和第二调节件30'处在不同转动位置处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由于第一调节件30带动第二调节件30',以同步反向运动,壳体20的第一半部21中每个出风口的状态与壳体20的第二半部21'中相对应的出风口的状态相同,下面就以第一半部21中调节件的运动为例,介绍第一半部21和第二半部21'的第一出风口213、第二出风口214和第三出风口215的开闭状态。具体地,当第一调节件30的第一遮挡部311和第二遮挡部312转动到如图3所示位置处时,第一半部21和第二半部21'的第一出风口213、第二出风口214和第三出风口215均处于打开状态。当第一调节件30的第一遮挡部311和第二遮挡部312转动到如图4所示位置处时,第二遮挡部312完全遮蔽第二出风口214和第三出风口215,可使第一出风口213处于完全暴露状态。当第一调节件30的第一遮挡部311和第二遮挡部312转动到如图5所示位置处时,第一遮挡部311可完全遮蔽第三出风口215,第二遮挡部312可完全遮蔽第一出风口213,两个遮挡部31之间的间隔可使第二出风口214处于完全暴露状态。当第一调节件30的第一遮挡部311和第二遮挡部312转动到如图6所示位置处时,第二遮挡部312可完全遮蔽第一出风口213和第二出风口214,两个遮挡部31之间的间隔可使第三出风口215处于完全暴露状态。
当第一调节件30的第一遮挡部311和第二遮挡部312转动到如图7所示位置处时,第二遮挡部312可仅完全遮蔽第三出风口215,第一出风口213和第二出风口214处于完全暴露状态。当第一调节件30的第一遮挡部311和第二遮挡部312转动到如图8所示位置处时,第一遮挡部311可完全遮蔽第一出风口213,第二出风口214和第三出风口215处于完全暴露状态。当第一调节件30的第一遮挡部311和第二遮挡部312转动到如图9所示位置处时,第一遮挡部311可完全遮蔽第二出风口214,第三出风口215处于完全暴露状态,两个遮挡部31之间的间隔可使第一出风口213处于完全暴露状态。当然,第一调节件30的第一遮挡部311和第二遮挡部312也可转动到使第一出风口213的一半遮蔽、第二出风口214和第三出风口215处于完全暴露状态的转动位置处,如第一遮挡部311仅仅遮蔽住第一出风口213的远离第二出风口214的一半的位置处。第一遮挡部311和第二遮挡部312也可转动到使第一出风口213完全遮蔽、第二出风口214一半遮蔽和第三出风口215处于完全暴露状态的转动位置处,如第二遮挡部312完全遮蔽住第一出风口213,以及遮蔽住第二出风口214的远离第三出风口215的一半的位置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调节件还可包括位于每两个遮挡部31之间的流通部,流通部上可开设有允许气流通过的流通孔,也就是说,用流通部及流通部上的流通孔来代替每两个遮挡部31之间的间隔,以使进入每个半部的气流经由流通部上的流通孔以及一个或多个出风口流出每个半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0还可包括多个第二肋板28。每个第二肋板28从基座22的一个表面延伸出。基座22、多个第二肋板28和分配器盖24限定出多个第一出风通道29和多个第二出风通道29'。多个第一出风通道29分别与第一半部21的多个出风口连通。多个第二出风通道29'分别与第二半部21'的多个出风口连通,且多个第二出风通道29'与多个第一出风通道29关于所述几何对称面对称设置。进一步地,基座22、多个肋第二肋板28和分配器盖24以及两个圆弧形周壁之间也可限定出用于容纳电机40的容纳空间。基座22可为方形结构。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结构图,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分路送风装置100安装于风道组件300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冰箱,其具有储物间室200,该储物间室200也可被搁物板/搁物架分隔成多个储物空间。进一步地,该冰箱中也设置有风道组件300和设置于风道组件300内的、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分路送风装置100。
风道组件300可关于冰箱的储物间室200的竖直中央平面对称设置,且其内限定有进风风道310和多个出风风道320,每个出风风道320可具有一个或多个冷风出口。多个出风风道320配置成使流出风道组件300的气流分别从储物间室200的间室壁上的、关于竖直中央平面对称的多个位置处进入储物间室200。例如,风道组件300具有位于竖直中央平面一侧的四个第一冷风出口,以及位于竖直中央平面另一侧的四个第二冷风出口,四个第一冷风出口与四个第二冷风出口关于竖直中央平面对称设置,以使流出风道组件300的气流分别从储物间室200的间室壁上的、关于竖直中央平面对称的多个位置处进入储物间室200。
分路送风装置100的供风装置60的第二进风口261可与进风风道310连通。分路送风装置100的壳体20的一个半部(例如第一半部21)的多个出风口分别与位于竖直中央平面一侧的多个出风风道320连通。壳体20的另一半部(例如第二半部21')的多个出风口分别与位于竖直中央平面另一侧的多个出风风道320连通。
如图1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邻近竖直中央平面的两个出风风道320相互连通,形成一关于竖直中央平面对称的出风风道空间。优选地,邻近竖直中央平面的两个出风风道320可设计成一个第一总风道,可便于风道组件300的加工。
具体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冰箱可包括多个储物间室200,风道组件300用于向冷藏室210输送气流。图10中的实线箭头表示气流在一个或多个储物间室200内的流向,虚线箭头表示气流在风道内的流向。分路送风装置100中壳体20的第一半部21和第二半部21'的出风口均可为3个,如第一出风口213、第二出风口214和第三出风口215。出风风道320可为6个,如分别与两个第一出风口213连通的两个第一风道3201、分别与两个第二出风口214连通的两个第二风道3202、分别与两个第三出风口215连通的两个第三风道3203。两个第一风道3201邻近竖直中央平面设置,且可相互连通,如图10所示;两个第一风道3201之间也可不设置分隔板,使两个第一风道3201为一个第一总风道。第一风道3201可具有两个冷风出口,设置在该冷藏室210后壁上部。每个第二风道3202可具有一个冷风出口,设置在该冷藏室210后壁的中部。每个第三风道3203具有一个冷风出口,设置在冷藏室210后壁的下部。进一步地,也可使用两个搁物架将该冷藏室210分割为三个储物空间,每个第一风道3201可与上部的储物空间连通,每个第二风道3202可与中部的储物空间连通,每个第三风道3203可与下部的储物空间连通。在该实施方式中,多个储物间室200还可包括速冻室220、冷冻室230。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冰箱可根据冰箱储物间室200(如冷藏室210)各层位置处的冷量是否充足,控制使冷风从相应的出风风道320流入该层位置处,以可使冷风被合理分配至储物间室200不同的位置处,增强了冰箱的保鲜性能和运行效率。该分路送风装置100能够实现对出风风道320风向、风量的调节,冰箱的该储物间室200内哪层需要冷风就开启那层的冷风出口,不需要冷风就关闭。从而控制冰箱内温度的恒定性,为冰箱内的食物提供最佳的储存环境,减少食物的营养流失,并且能够减小冰箱的耗电,节约能源。此外,每层的冷风出口可为至少两个,关于该储物间室200的竖直中央平面对称设置,以使冰箱储物间室200的该层左右两侧受冷均匀。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9)

1.一种用于冰箱的分路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关于一几何对称面对称的两个半部,每个所述半部具有多个出风口;
关于所述几何对称面对称布置的两个调节件,每个所述调节件配置成受控地对一个所述半部的每个所述出风口进行完全遮蔽、部分遮蔽或完全暴露,以调整该半部的所述多个出风口各自的出风面积;和
供风装置,配置成促使气流流入每个所述半部内,并经由每个所述半部的所述多个出风口中的一个或多个流出每个所述半部;且
所述壳体包括基座;
每个所述半部包括从所述基座的一个表面延伸出的圆弧形周壁,每个所述半部的圆弧形周壁上形成有该半部的所述多个出风口;且每个所述半部上所述出风口的数量为三个,沿该半部的所述圆弧形周壁的周向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每个所述调节件包括多个遮挡部,每个所述调节件绕一个所述半部的圆弧形周壁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以使该调节件的所述多个遮挡部在运动到不同的位置处对该半部的每个所述出风口进行完全遮蔽、部分遮蔽或完全暴露;且
每个所述遮挡部为弧形遮挡板,以对每个所述出风口进行遮蔽或暴露;
在每个所述调节件中,所述遮挡部为两个,分别为第一遮挡部和第二遮挡部;
所述第一遮挡部可配置成允许其完全遮蔽一个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遮挡部可配置成允许其完全遮蔽两个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遮挡部和所述第二遮挡部之间的一个间隔可配置成允许其完全暴露一个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遮挡部和所述第二遮挡部之间的另一间隔可配置成允许其完全暴露三个所述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路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还包括分配器盖,盖设于两个所述圆弧形周壁的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其上开设有关于所述几何对称面对称的两个第一进风口,以向两个所述半部内输送气流;
所述供风装置安装于所述分配器盖的背向所述基座的表面,配置成促使气流经由两个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两个所述半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路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风装置为离心叶轮;且所述壳体还包括:
风轮下部壳体,其从所述分配器盖的背向所述基座的表面向外延伸;和
风轮盖,安装于所述风轮下部壳体,其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且与所述风轮下部壳体限定出风轮腔,以及分别连通两个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风轮腔的两个进风通道;所述离心叶轮安装于所述风轮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路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机,设置在一个所述调节件的径向外侧;和
传动机构,配置成将所述电机输出的旋转运动传递至两个所述调节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路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第一齿轮,安装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和
两个相互啮合的第二齿轮,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调节件,且一个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路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调节件还包括转盘部,每个所述调节件的所述转盘部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基座的内表面,且每个所述调节件的所述多个遮挡部分别从该调节件的转盘部的一个表面延伸出;
每个所述第二齿轮与一个所述调节件的转盘部同轴地安装于该调节件的每个遮挡部的远离所述转盘部的一端,且每个所述第二齿轮上开设有连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路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
多个第一肋板,分别从所述基座的内表面延伸出;和
封闭板,从所述分配器盖的朝向所述基座的表面向所述基座延伸;且
所述基座、所述多个第一肋板、所述分配器盖和所述封闭板限定一关于所述几何对称面对称设置的连通空间,其经由每个所述半部的圆弧形周壁的沿各自周向方向的两端限定出的开口与两个所述半部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路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还包括多个第二肋板,分别从所述基座的内表面延伸出;且
所述基座、所述多个第二肋板和所述分配器盖限定出:
多个第一出风通道,分别与一个所述半部的多个出风口连通;以及
多个第二出风通道,分别与另一所述半部的多个出风口连通,且所述多个第二出风通道与所述多个第一出风通道关于所述几何对称面对称设置。
9.一种冰箱,具有储物间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道组件,其关于所述储物间室的竖直中央平面对称设置,且其内限定有多个出风风道,每个所述出风风道具有一个或多个冷风出口;所述多个出风风道配置成使流出所述风道组件的气流分别从所述储物间室的间室壁上的、关于所述竖直中央平面对称的多个位置处进入所述储物间室;和
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分路送风装置,设置于所述风道组件内,所述分路送风装置的壳体的一个半部的多个出风口分别与位于所述竖直中央平面一侧的多个所述出风风道连通,所述壳体的另一半部的多个出风口分别与位于所述竖直中央平面另一侧的多个所述出风风道连通。
CN201510608639.2A 2015-09-22 2015-09-22 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Active CN1061968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08639.2A CN106196841B (zh) 2015-09-22 2015-09-22 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08639.2A CN106196841B (zh) 2015-09-22 2015-09-22 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96841A CN106196841A (zh) 2016-12-07
CN106196841B true CN106196841B (zh) 2018-05-29

Family

ID=57453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08639.2A Active CN106196841B (zh) 2015-09-22 2015-09-22 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968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2410B (zh) * 2021-12-13 2022-12-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变温室、温度控制方法及冰箱
CN114279138B (zh) * 2021-12-13 2022-12-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变温室、温度控制方法及冰箱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12A (zh) * 1995-10-18 1997-06-11 Lg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冰箱冷藏室温度的装置和方法
CN1945148A (zh) * 2005-10-05 2007-04-11 Lg电子株式会社 风向调节装置及具备该风向调节装置的空气调节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80800A (ja) * 2000-03-31 2001-10-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節装置及び貯蔵庫の空気流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512A (zh) * 1995-10-18 1997-06-11 Lg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冰箱冷藏室温度的装置和方法
CN1945148A (zh) * 2005-10-05 2007-04-11 Lg电子株式会社 风向调节装置及具备该风向调节装置的空气调节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96841A (zh) 2016-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68428B (zh) 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CN106196835B (zh) 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CN105650980B (zh) 冰箱及用于冰箱的分路送风装置
CN106196840B (zh) 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CN106168426B (zh) 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CN106196834B (zh) 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CN107014142B (zh) 送风装置及具有该送风装置的冰箱
CN106168427B (zh) 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CN105157311B (zh) 冰箱
CN106196842B (zh) 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CN107192198A (zh) 冰箱
CN106196837A (zh) 冰箱
CN204923642U (zh) 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CN205014739U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该风道组件的冰箱
CN106642935B (zh) 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CN205002486U (zh) 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CN205014738U (zh) 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CN205192043U (zh) 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CN108302873A (zh) 分路送风装置及冰箱
CN205014737U (zh) 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CN107270618A (zh) 冰箱
CN106225384A (zh) 风道组件及具有该风道组件的冰箱
CN106196831B (zh) 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CN106766568B (zh) 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CN106196841B (zh) 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ou Yunjie

Inventor after: Zhu Xiaobing

Inventor after: Cheng Xueli

Inventor after: Fei Bin

Inventor after: Lu Riyong

Inventor before: Zhu Xiaobing

Inventor before: Cheng Xueli

Inventor before: Fei Bin

Inventor before: Lu Riyo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