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94907A - 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液压换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液压换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94907A
CN106194907A CN201610502623.8A CN201610502623A CN106194907A CN 106194907 A CN106194907 A CN 106194907A CN 201610502623 A CN201610502623 A CN 201610502623A CN 106194907 A CN106194907 A CN 1061949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ecting tank
accumulation
radiator
hydraulic pressure
b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026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94907B (zh
Inventor
黄晓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nrongs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inrongs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inrongs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inrongs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0262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949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94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949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949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949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1/00Common features of fluid actuator systems; Fluid-pressure actuato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group of this subclass
    • F15B21/04Special measures taken in connection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fluid
    • F15B21/042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flu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afety Valves (AREA)
  • Check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液压换热装置,它包括油路循环串联的设备发热源、散热器以及储液箱,所述散热器的一侧设置有散热风机,散热器两端的油路上并联设置有球型泄压阀。本发明具有可靠度高,不易损坏,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优点。

Description

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液压换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液压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液压系统油温最佳温度是在35~55摄氏度之间,一旦温度升高超过60摄氏度,液压系统的系统将大幅度下降,及其设备故障不断出现,造成设备的稳定性严重下降,无法保证机器设备正常运行。尤其在盛夏季节,油温过高,甚至会造成机器设备常常处于停机状态。
因此液压换热装置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机器设备的工作状态,传统的液压换热装置中液体压力过大时,直接导致换热器内压力过大对散热器造成损坏。一般的散热器是在散热器的集液槽都有一个固定比例的容量,流体通过散热器散热通道内部有一定大的阻力。它的储液量较小,没有缓冲,在遇到温差大、低温环境、流量不平衡、有一定粘度的液体、有冲击力的流体情况下,散热器散热通道内部的压力也随之增大,特别在有冲击力和粘度比较大流体的情况下,由于流体在通道内部的阻力,使流体不能迅速通过散热器通道内部,使之压力增大,超过散热器的最高运行压力,散热器很容易损坏、报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靠度高,不易损坏,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液压换热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液压换热装置,它包括油路循环串联的设备发热源、散热器以及储液箱,所述散热器的一侧设置有散热风机,散热器两端的油路上并联设置有球型泄压阀,所述球型泄压阀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倒置的T型结构的空腔,该空腔包括横向布置的流体通道以及竖向布置的调节通道,所述调节通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防尘盖、密封滑块、弹簧、球体支撑块以及球体,有一根调节丝杆从上向下穿过防尘盖并连接至密封滑块的顶部,调节丝杆与防尘盖螺纹连接,防尘盖上方的调节丝杆上还旋置有锁紧螺母,所述密封滑块的外边缘与调节通道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密封滑块的底部以及球体支撑块的顶部,所述球体固定安装于球体支撑块的下部,所述球体的下半段纵向截面与流体通道的截面吻合,自然状态下球体紧贴流体通道的底部,流体不能从流体通道内进行横向通过。
所述散热器为防冲击蓄能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以及蓄能管,所述散热器本体包括左右竖向布置的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之间连接有横向布置的多根分流液槽,所述蓄能管为底部开口其余部分封闭的管式结构,蓄能管的底部开口与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连通。
所述流体通道的左右两端设置有连接螺纹。
防尘盖与调节通道的顶部开口处螺纹连接。
在密封滑块的外边缘与调节通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一、蓄能管内置时:
当防冲击蓄能散热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位于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的顶部时,将蓄能管安装于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的内部;
当防冲击蓄能散热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位于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的侧面时,将蓄能管安装于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的内部,如果蓄能管的高度高于进液口和出液口的高度,则无需做其他处理,如果蓄能管的高度低于进液口和出液口的高度,则在蓄能管的顶部加装分流挡板,分流挡板将进液口和出液口与其对应高度位置的分流液槽隔开;
二、蓄能管外置时:
蓄能管的底部开口与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的底部一侧的连接口螺纹连接,所述蓄能管的顶部与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的顶部一侧的安装边采用螺栓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具有可靠度高,不易损坏,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球型泄压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球型泄压阀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6为散热器的实施例一的正视图。
图7为散热器的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图8为图7的爆炸图。
图9为散热器的实施例一的立体半剖图。
图10为散热器的实施例一的第一集液槽内部示意图。
图11为散热器的实施例二的正视图。
图12为散热器的实施例二的侧视图。
图13为图12的爆炸图。
图14为散热器的实施例二的立体半剖图。
图15为散热器的实施例二的第一集液槽内部示意图。
图16为散热器的实施例三的正视图。
图17为散热器的实施例三的侧视图。
图18为图17的爆炸图。
图19为散热器的实施例三的立体半剖图。
图20为散热器的实施例三的第一集液槽内部示意图。
图21为散热器的实施例四的正视图。
图22为散热器的实施例四的侧视图。
图23为图22的爆炸图。
图24为散热器的实施例四的立体半剖图。
图25为散热器的实施例四的第一集液槽内部示意图。
其中:
设备发热源1
储液箱2
散热器5、蓄能管500、第一集液槽501、第二集液槽502、分流液槽503、排污口504、排污口螺栓505、排污口密封垫506、分流挡板507
球型泄压阀8、壳体801、流体通道802、调节通道803、防尘盖804、密封滑块805、弹簧806、球体支撑块807、球体808、调节丝杆809、密封圈8010、锁紧螺母8011
散热风机9。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5,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液压换热装置,它包括油路循环串联的设备发热源1、散热器5以及储液箱2,所述散热器5的一侧设置有散热风机9。散热器5两端的油路上并联设置有球型泄压阀8,油路上或者储液箱2上设置温度传感器。
所述球型泄压阀8包括壳体80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倒置的T型结构的空腔,该空腔包括横向布置的流体通道802以及竖向布置的调节通道803,所述流体通道802的左右两端设置有连接螺纹,所述调节通道803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防尘盖804、密封滑块805、弹簧806、球体支撑块807以及球体808,其中防尘盖804与调节通道803的顶部开口处螺纹连接,有一根调节丝杆809从上向下穿过防尘盖804并连接至密封滑块805的顶部,调节丝杆809与防尘盖804螺纹连接,防尘盖804上方的调节丝杆809上还旋置有锁紧螺母8011,所述密封滑块805的外边缘与调节通道803的内壁相贴合,在密封滑块805的外边缘与调节通道803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8010,所述弹簧806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密封滑块805的底部以及球体支撑块807的顶部,所述球体808固定安装于球体支撑块807的下部,所述球体808的下半段纵向截面与流体通道802的截面吻合,自然状态下,由于弹簧806的弹力,使得球体808紧贴流体通道802的底部时,流体不能从流体通道802内进行横向通过。
一种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液压换热装置的工作方法:
首先根据流体的设定压力对调节丝杆进行调节,从而来对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调节,最终控制流体在流体通道内的泄压值;
当液压主路通畅时,球型泄压阀的左右两端的压力相等,球体处于低位,球体不动作;
实施例1、当液体从左向右流动且液压主路不通畅时,球型泄压阀的左端压力大于右端压力,由于球体左侧的流体通道内的压力大于球体右侧的流体通道内的压力,流体推动球体向上移动,球体底部形成供流体运动的空间,流体在流体通道内从左向右运动,从而达到泄压的目的,直至球体左侧和右侧的压力相等,球体归置原位,液压主路回归通畅。
实施例2、当液体从左向右流动且液压主路不通畅时,球型泄压阀的右端压力大于左端压力,由于球体右侧的流体通道内的压力大于球体左侧的流体通道内的压力,流体推动球体向上移动,球体底部形成供流体运动的空间,流体在流体通道内从右向左运动,从而达到泄压的目的,直至球体左侧和右侧的压力相等,球体归置原位,液压主路回归通畅。
所述散热器5为防冲击蓄能散热器,所述散热器5包括散热器本体以及蓄能管500,所述散热器本体包括左右竖向布置的第一集液槽501和第二集液槽502,第一集液槽501和第二集液槽502之间连接有横向布置的多根分流液槽503,所述蓄能管500为底部开口其余部分封闭的管式结构,蓄能管500的底部开口与第一集液槽501和第二集液槽502连通,所述第一集液槽501和第二集液槽502的底部一侧设置有排污口504,排污口504不使用时采用排污口螺栓505和排污口密封垫506进行堵塞。
实施例一、
蓄能管内置,当防冲击蓄能散热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位于第一集液槽501和第二集液槽502的顶部时,蓄能管500安装于第一集液槽501和第二集液槽502的内部即可。
实施例二、
蓄能管内置,当防冲击蓄能散热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位于第一集液槽501和第二集液槽502的侧面时,将蓄能管500安装于第一集液槽501和第二集液槽502的内部,如果蓄能管500的高度高于进液口和出液口的高度,则无需做其他处理,如果蓄能管500的高度低于进液口和出液口的高度,则需要在蓄能管500的顶部加装分流挡板507,分流挡板507将进液口和出液口与其对应高度位置的分流液槽503隔开,避免液体的直接冲击进入分流液槽503。
实施例三、
蓄能管外置,防冲击蓄能散热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位于第一集液槽501和第二集液槽502的顶部。所述蓄能管500的底部开口与第一集液槽501和第二集液槽502的底部一侧的连接口螺纹连接,所述蓄能管500的顶部与第一集液槽501和第二集液槽502的顶部一侧的安装边采用螺栓固定连接,便于拆装。由于防冲击蓄能散热器的蓄能管500设置于第一集液槽501和第二集液槽502的外部,使得可以按液体流量和冲击力的不同,选择不同容量、各种不同的蓄能管。
实施例四、
蓄能管外置,防冲击蓄能散热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位于第一集液槽501和第二集液槽502的侧面。
防冲击蓄能散热器的工作方法:
设备发热源运行初期,液体温度较低,散热风机不启动,液体由进液口进入防冲击蓄能散热器的第一集液槽内,正常情况下防冲击蓄能散热器的分流液槽内阻力较小或者无阻力,则液体先进入第一集液槽内,然后在经过分流液槽的过程中进行散热,再进入第二集液槽,最后从出液口离开防冲击蓄能散热器;在防冲击蓄能散热器的分流液槽内阻力较大时,由于此时蓄能管内的压力较小,就有一部分液体进入蓄能管内,随着液体在蓄能管内液位的升高,压缩蓄能管内的空气,使得蓄能管内的压力也升高,最终蓄能管内的压力达到与进液口处的压力相等,此时进液口处的液体速度放缓,进液口处的压力也随之减小,随着进液口处的压力减小,进入蓄能管内的液体由于压力高于进液口处,就会返回至第一集液槽内,然后在经过分流液槽的过程中进行散热,再进入第二集液槽,最后从出液口离开防冲击蓄能散热器。
因为空气的运动性好,基本没有滞后性,在防冲击蓄能散热器内空气遇到有冲击力的瞬间,就立即压缩和动作,这个动作在瞬间完成,不会像机械缓冲一样有滞后性和使用疲劳。

Claims (5)

1.一种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液压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油路循环串联的设备发热源、散热器以及储液箱,所述散热器的一侧设置有散热风机,散热器两端的油路上并联设置有球型泄压阀,所述球型泄压阀包括壳体(80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倒置的T型结构的空腔,该空腔包括横向布置的流体通道(802)以及竖向布置的调节通道(803),所述调节通道(803)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防尘盖(804)、密封滑块(805)、弹簧(806)、球体支撑块(807)以及球体(808),有一根调节丝杆(809)从上向下穿过防尘盖(804)并连接至密封滑块(805)的顶部,调节丝杆(809)与防尘盖(804)螺纹连接,防尘盖(804)上方的调节丝杆(809)上还旋置有锁紧螺母(8011),所述密封滑块(805)的外边缘与调节通道(803)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弹簧(806)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密封滑块(805)的底部以及球体支撑块(807)的顶部,所述球体(808)固定安装于球体支撑块(807)的下部,所述球体(808)的下半段纵向截面与流体通道(802)的截面吻合,自然状态下球体(808)紧贴流体通道(802)的底部,流体不能从流体通道(802)内进行横向通过;
所述散热器为防冲击蓄能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以及蓄能管,所述散热器本体包括左右竖向布置的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之间连接有横向布置的多根分流液槽,所述蓄能管为底部开口其余部分封闭的管式结构,蓄能管的底部开口与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液压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802)的左右两端设置有连接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液压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防尘盖(804)与调节通道(803)的顶部开口处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液压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密封滑块(805)的外边缘与调节通道(803)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80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液压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蓄能管内置时:
当防冲击蓄能散热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位于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的顶部时,将蓄能管安装于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的内部;
当防冲击蓄能散热器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位于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的侧面时,将蓄能管安装于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的内部,如果蓄能管的高度高于进液口和出液口的高度,则无需做其他处理,如果蓄能管的高度低于进液口和出液口的高度,则在蓄能管的顶部加装分流挡板,分流挡板将进液口和出液口与其对应高度位置的分流液槽隔开;
二、蓄能管外置时:
蓄能管的底部开口与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的底部一侧的连接口螺纹连接,所述蓄能管的顶部与第一集液槽和第二集液槽的顶部一侧的安装边采用螺栓固定连接。
CN201610502623.8A 2016-06-30 2016-06-30 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液压换热装置 Active CN1061949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02623.8A CN106194907B (zh) 2016-06-30 2016-06-30 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液压换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02623.8A CN106194907B (zh) 2016-06-30 2016-06-30 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液压换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94907A true CN106194907A (zh) 2016-12-07
CN106194907B CN106194907B (zh) 2017-08-11

Family

ID=57463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02623.8A Active CN106194907B (zh) 2016-06-30 2016-06-30 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液压换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9490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92121A (zh) * 2017-11-28 2018-05-04 江苏金荣森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控温工业恒温装置
CN108131363A (zh) * 2017-11-28 2018-06-08 江苏金荣森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控温工业恒温装置的工作方法
CN108131362A (zh) * 2017-11-28 2018-06-08 江苏金荣森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控温工业恒温机的工作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59896A (en) * 1930-07-22 1931-10-22 Thomas Jack Aldridge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valves actuated by fluid under pressure
CN2222274Y (zh) * 1995-06-16 1996-03-13 王丰南 密封蓄电池专用密封减压阀
CN101464104A (zh) * 2009-01-12 2009-06-24 黄晓军 板翼式多循环热交换器
CN201344736Y (zh) * 2008-12-05 2009-11-11 黄晓军 一种新型节能液体冷却系统
CN201344738Y (zh) * 2008-12-05 2009-11-11 黄晓军 带智能数字温控装置的冷却循环回路系统
CN204512577U (zh) * 2015-03-01 2015-07-29 河北永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阻断式密封阀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59896A (en) * 1930-07-22 1931-10-22 Thomas Jack Aldridge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valves actuated by fluid under pressure
CN2222274Y (zh) * 1995-06-16 1996-03-13 王丰南 密封蓄电池专用密封减压阀
CN201344736Y (zh) * 2008-12-05 2009-11-11 黄晓军 一种新型节能液体冷却系统
CN201344738Y (zh) * 2008-12-05 2009-11-11 黄晓军 带智能数字温控装置的冷却循环回路系统
CN101464104A (zh) * 2009-01-12 2009-06-24 黄晓军 板翼式多循环热交换器
CN204512577U (zh) * 2015-03-01 2015-07-29 河北永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阻断式密封阀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92121A (zh) * 2017-11-28 2018-05-04 江苏金荣森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控温工业恒温装置
CN108131363A (zh) * 2017-11-28 2018-06-08 江苏金荣森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控温工业恒温装置的工作方法
CN108131362A (zh) * 2017-11-28 2018-06-08 江苏金荣森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控温工业恒温机的工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94907B (zh) 2017-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37521B (zh) 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液压换热装置的工作方法
CN106151176A (zh) 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控温工业制冷装置的工作方法
CN106151180A (zh) 带可调式泄压阀液压旁路的控温工业制冷装置的工作方法
CN106194907A (zh) 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液压换热装置
CN105972002A (zh) 带活塞式泄压阀液压旁路的控温工业制冷装置
CN106015195A (zh) 带可调式泄压阀液压旁路的控温工业制冷装置
CN105909623B (zh) 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控温液压换热装置
CN106402094B (zh) 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控温液压换热系统的工作方法
CN105952727A (zh) 带可调式泄压阀液压旁路的控温液压换热系统的工作方法
CN106122174B (zh) 带可调式泄压阀液压旁路的控温液压换热装置的工作方法
CN105937520A (zh) 带可调式泄压阀液压旁路的控温液压换热装置
CN106194908A (zh) 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控温液压换热装置的工作方法
CN105952724B (zh) 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液压换热装置
CN105909622B (zh) 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液压换热系统
CN105937527A (zh) 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控温工业制冷机的工作方法
CN106122172B (zh) 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液压换热系统的工作方法
CN105972001A (zh) 带可调式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工业制冷装置
CN205937315U (zh) 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液压换热系统
CN106151178A (zh) 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液压换热装置的工作方法
CN205940211U (zh) 带可调球体式双向泄压阀的防冲击蓄能散热器
CN108167276A (zh) 带可调式泄压阀液压旁路的控温工业恒温装置的工作方法
CN106123411A (zh) 带可调式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工业制冷装置的工作方法
CN105927619A (zh) 带活塞式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液压换热装置
CN105952725B (zh) 带球型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控温液压换热系统
CN105952728B (zh) 带可调式泄压阀的液压旁路的液压换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