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944A - 不设避难楼梯的大楼建筑物的升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不设避难楼梯的大楼建筑物的升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944A
CN1061944A CN 91104332 CN91104332A CN1061944A CN 1061944 A CN1061944 A CN 1061944A CN 91104332 CN91104332 CN 91104332 CN 91104332 A CN91104332 A CN 91104332A CN 1061944 A CN1061944 A CN 10619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ct
building
elevator
urgent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9110433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博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61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9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有关不设避难楼梯的大楼建筑物的升降 装置。在建筑物内部设置内装电梯的升降井,平时把 该电梯作为普通的升降设备使用,在该升降井上,除 了平时使用的开闭门外,还安装了仅在紧急时使用的 紧急用门,紧急时可以使电梯停止,让电梯的开闭门 与紧急用门相吻合,从而使建筑物内的人能够避难脱 险。在电梯上,除了平时使用时的开闭门外,也可以 安装紧急用开闭门。

Description

本发明有关大楼建筑物的升降装置,详细地说,是有关在平时作为一般升降用日常运转,在发生火灾等紧急事态时便转换成紧急运转,将居住者引导到安全场所、特别是地面层或室外的避难逃脱的供不设专用避难楼梯的大楼建筑物用的升降装置。
在大楼建筑物内,作为一般升降用,通常设置电梯或自动扶梯等升降设备,此外,将设置这些电梯等升降设备用的空间,安排在建筑物内部,特别集中于建筑物的中央附近,且设置成专用。
在发生火灾等场合,这些升降设备的升降运转会立即停止,如不利用后述的特设的避难楼梯,就不可能避难逃脱。而且,按照大楼建筑物的规模另行设置的在紧急时也能运转的紧急用电梯,其主要目的是在发生紧急事态时用来进行消防和救助,几乎不可能用于避难逃脱,且紧急用电梯的设置台数有限,故不可能使大多数居住者在短时间内避难逃脱。
因此,大部分居住者在发生火灾等紧急事态时,必须使用另行在建筑物外部沿外壁或在建筑物内部设置的专用避难楼梯。
然而,对于大楼建筑物,很难预测在何时何处如何发生火灾,以及不得不在何种状况下避难逃脱。因此,这种避难楼梯要求做到各层连通,无论从哪一层都能避难逃脱,并且,与日常使用的房间相隔离,避免火灾引起的火焰或烟雾侵入避难楼梯,也就是说要求有专用的空间。
因此,将专用避难楼梯C设置在建筑物内部作为防火分隔专用空间内,或者沿建筑物外壁设置(参照图23-24)。
而且,这些避难楼梯C,在紧急时必须由避难者本人从分别设在各层上的紧急门60,先逃到平台61,再登上楼梯62,依靠自身力量避难逃脱到安全场所。
上述传统的避难楼梯C,由于采用在建筑物内部的专用空间或沿其外壁永久设置的结构故具有以下缺点。
尽管这种设备只有在紧急时才使用,平常几乎不使用,却要占用专用的空间,并且平时不能利用。
而且,这些避难楼梯必须由避难者本人依靠自身力量长距离上登下降,避难者逃离速度也因男女老少的体力差异而未必一样,在避难中途容易发生避难者一时拥挤或部分集中,而陷入恐慌状态,甚至有发生滑落等不测事故,造成伤亡的危险性。
虽然火灾发生的统计次数非常多,但从建筑物总数而言是极少的,在大部分建筑物中,只有在紧急时才使用的专用避难楼梯的设置空间成了死的空间,从有效利用建筑物的观点看,其有效利用率很差。
此外,设在建筑物内部的避难楼梯,虽然在其出入口处安装了防火门,以此强制地防止火焰或烟雾侵入。但是,从实际的火灾现场情况看,防火门的启动需要时间,其附近有堆物时就无法完全关闭。从以往的火灾事例也证明,因为避难楼梯起着烟筒的作用,进入该避难楼梯内的烟雾在短时间内会向整个建筑物的避难楼梯空间扩散,使利用避难楼梯的避难者深受其害,这种避难楼梯未必是安全的避难场所和有效的避难手段。
此外,当将这种避难楼梯设在建筑物的外壁,即显露在建筑物外部时,还会严重地损害整个建筑物的外观。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分散设于大楼建筑物内的升降井里安装电梯,供居住者在平时作为一般的升降工具使用,在紧急时作为避难逃脱工具使用的,供不设避难楼梯的大楼建筑物用的升降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通过取消平时完全不能利用的避难楼梯的专用空间,谋求能提高建筑物平时有效利用率的大楼建筑物用的升降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在紧急时能使避难者依靠设在升降井上紧急用门和设在电梯上的逃脱用门直接避难逃脱到地面层或室外的大楼建筑物的升降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通过使升降井和电梯外壁构成透明壁,在紧急时避难者在避难逃脱途中能透视外部的大楼建筑物用的升降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通过使多台电梯循环运转,让众多的避难者能迅速避难逃脱的大楼建筑物的升降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通过在两幢相邻接的大楼建筑物间构成升降装置,使避难者能避难逃脱到更安全的其它建筑物内的大楼建筑物的升降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通过把构成升降装置的升降井分隔成平时用升降区和避难用升降区,在紧急时使多台电梯高效运转,让需要紧急逃出的避难者能在短时间内避难逃脱的大楼建筑物的升降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通过构成升降装置的升降井分隔成多个区,在平时和紧急时对电梯的升降运转进行选择,在平时能缩短等待时间,在紧急时能提高避难输送能力的大楼建筑物的升降装置。
有关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的不设避难楼梯的大楼建筑物的升降装置采用以下结构,
即,在大楼建筑物内分散设置有紧急用门的升降井,在该升降井内安装有逃脱用门的电梯,逃脱用门与上述紧急用门正相对,平时使作为一般的升降设备进行日常运转,紧急时作为避难逃脱设备进行紧急运转。
采用这样构成的有关本发明的不设避难楼梯的大楼建筑物的升降装置,在不发生火灾等紧急事态时,便作为一般的升降设备进行日常运转,在发生紧急事态时,从一般的升降设备转换成紧急避难逃脱设备进行紧急运转,由此不仅能使众多的避难者迅速又安全地得以避难脱险,同时使日常几乎不用,仅在万一发生紧急事态时才需要的避难楼梯的设备空间的有效利用成为可能。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表示设置了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大楼建筑物外观的立体图,
图2表示面向外壁设置了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升降装置时的剖面图,
图3为使用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升降装置进行升降时的简要剖面图,
图4为对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升降装置主要部分作了局部放大的简要剖面图,
图5为对构成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电梯,且作了局部剖视的立体图,
图6为示意表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升降装置设置在建筑物的大致中央附近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7为示意表示出把构成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外部对应面作成透明壁的升降井和电梯的设置状态的剖面图,
图8为把构成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前面作成透明壁的电梯立体图,
图9为示意表示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设置状态的主视图,
图10为示意表示出电梯与构成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升降装置升降井连接的连接状态的侧视图,
图11为示意表示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改形例的设置状态的主视图,
图12为示意表示出设置了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建筑物的主视图,
图13-14为示意表示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升降装置中的升降区和横行区的连接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15为示意表示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升降装置改形例的设置状态的主视图,
图16为示意表示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升降装置在平时的运转状态的略图,
图17为示意表示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升降装置横剖面的图,
图18-20为示意表示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升降装置在紧急时的运转状态的略图,
图21为示意表示出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22为示意表示出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升降装置非在紧急时的运转状态的略图,
图23为示意表示出将传统避难楼梯设置在建筑物内部时建筑物的剖面图,
图24为示意表示出同一类传统避难楼梯固定设置在建筑物外部时的主视图。
图1-8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
升降装置A,由分散设在建筑物B内的升降井1和电梯2组成,电梯2由安装在升降井1内的驱动装置(未图示出)进行升降运转,在平时为一般的升降进行日常运转,在发生火灾等紧急事态时进行紧急运转。
利用大楼建筑物B的使供传统避难楼梯用的空间的至少一个侧面面向外壁11的拐角附近或大致中央附近的部位,按照电梯2的使用频率设置多个上述升降井1(参照图1)。
此外,上述升降井1,在地面层的与路面相对的部分,设置仅在紧急时可由管理室控制或避难者操作开启的紧急用门3,同时,为了在发生火灾时防止火势从火灾区向外蔓延和烟雾侵入,升降井1的周壁采用耐火壁构造,用以进行防火分隔。
另外,使各层与上述升降井1相连的电梯厅12的壁、地板和天花板也同样采用耐火结构,同时,使电梯2的出入门13、以及设在电梯厅12和各房间的门14,都成为具有耐火性的防火门,使其密封关闭时能防止烟或火焰入侵。
此外,用耐火壁将上述升降井1形成固定形状,适当安装排烟设置8或通气口9,保护避难者免受烟雾突然入侵危害(参照图3-4)。
在升降井1的外壁上,除了固定地安装排烟设备8等以外,还安装一部分能开闭的滑动状或展开状的窗口7,在紧急运转时,可以通过中央管理室遥控操作,打开设在升降井1的外壁上的窗口7,使侵入到升降井1内的烟雾迅速地排放到外面,并不断地向内部输送清净的空气(参照图2)。
作为升降手段,安装在上述升降井1内进行升降运转的电梯2,由设在其上端的纲缆悬吊,在平时进行平常运转时,按照居住者要求使用的先后顺序,由驱动装置(未图示出)顺次升降到任意层次供搭乘。
此外,在上述电梯2上,除了安装供平时日常运转时使用的乘降用门5以外,还安装正对设在上述升降井1上的紧急用门3相的逃脱用门4,同时在其内部还配备了排烟设备17,紧急用灯18以及氧气面罩19等各种安全设备,以应付因烟气突然侵入等的不测事态(参照图4)。
采用上述结构的升降装置A,在发生火灾等紧急事态时,通过中央管理室控制,启动由设在大楼建筑物B的屋顶或特别场所的自备发电设备的备用电源供电的驱动装置,使电梯2的平时运转转换成紧急运转,同时,由中央管理室使用备用控制系统,掌握电梯2的额定速度或运转状态,进行控制操作,实施符合紧急事态的运转,也就是,通过加快上升速度,优先直接升降到原发生火灾需要紧急的楼层等措施,提高运转效率,实施避难更迅速的避难脱离,并由中央管理操纵,打开升降井1的紧急用门3,当下降到地面层的电梯2与紧急用门3正好相对时,由避难者自身或从外部操作打开逃脱用门4,直接避难逃脱到安全的室外(参照图4)。
此外,在使避难者逃脱后,再次迅速地行驶到需要救援的楼层,搭乘避难者下降至地面层使其逃离,随后反复进行同样的输送,让更多的避难者逃出。另外,在上升时也可以用于消防活动。
此外,本发明的升降装置A设置在大楼建筑物B内部时,设在升降井1的地面层对应部上的紧急用门3,与平时的电梯2的出入用门13设置在不同位置的同时,使地面层的上述紧急用门3的对应部分的周围采用耐火壁,且形成直接通向外部的避难通路10,在紧急时,电梯2下降时,避难者打开逃脱用门4和紧急用门3,通过避难通路10,就能避难逃脱到安全的大楼建筑物B的外面(参照图2和图6)。
此外,上述升降井1的外部对应壁面,用具有耐火性和耐热性的透明壁体15构成,电梯2的对应壁也采用同样的透明壁体16,这样,在平常升降运转时可以眺望,在紧急时,从外部可透视见到升降井1内电梯2的内部,所以能准确迅速地进行救援活动,避难者因能看见外面而获得安心感(参照图7)。
第2实施例
图9-11表示第2实施例。在这些实施例中,采用与图1-8中使用的同一符号,表示出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的组成构件。
如上所述,上述第1实施例,使安装在升降井1内的电梯2沿上下方升降。本实施例的特征是,依靠2个纵行区21、21,和至少设在最上层和地面层的2个横行区22、22,使与升降井1连续贯通,以适当间隔安装多台电梯2,使其在上述纵行区21和纵行区22内循环运转。
电梯2与升降井1的纵行区21和横行区22与的连接固定,是通过在与纵行区21相对的壁面上设置导轨23,并在电梯2上安装带有滚轮的连接器24,使电梯2既能移动又很牢固地得到连接固定,由驱动装置启动进行上升或下降移动(参照图10)。
此外,在电梯2的下面,也安装了与其侧壁相同的连接器25,在相对应的横行区22的底壁上设置导轨26,行驶到纵行区21的最上端或最下端时的电梯2,通过转换装置(未图示出),自动地向横行区22移动,使下面的连接器25与导轨26连接固定,而在横行区22内横向移动(参照图9)。
此外,标记27为悬吊在电梯2与2之间的链条,用以确保电梯2的安全。
此外,纵行区21和横行区22与电梯2是通过导轨26和连接器25进行连接固定,使其还能在横行区22进行横向移动,并用钢丝缆28吊住,通过驱动装置也能在纵行区21内进行上升和下降运转(参照图11)。
为了在大楼建筑物B的上下层进行循环运转,在纵行区21和横行区22内要设置多台电梯2,但是上下电梯2和2间要保持一定间隔,例如,电梯2除了能够以与各层高相对应的间隔,并以较低速度运转,顺次到达各层供随时搭乘以外,还可以在纵行区21的内壁或导轨23上安装检测器29,在电梯2上设置自动运转控制装置30,适当地自动调节电梯2的间隔,根据搭乘者使用要求进行运转控制。
尤其在紧急时,可转换成由中央管理室的控制系统控制运转,使上升的电梯2中途不停而迅速集结到最上层的横行区22,再移动到下降用的纵行区21,急驶到避难者集中的火灾层和火势蔓延层以上的楼层,搭乘上避难者,下降移动到地面层,让避难者经紧急用门3和逃脱用门4迅速避难脱险。
另外,可以让消防队员或救助人员等搭乘上升的电梯2,急驶至需要进行消防和救助活动的楼层。
第3实施例。
图12-15表示第3实施例。在这些实施例中用与图1-11中使用的相同的符号,表示出和与上述第1实施例和第2实施例相同的组成构件。
如上所述,上述第2实施例,是在一幢大楼建筑物B内,循环地连续地构筑由纵行区21和横行区22组成的升降井1,并在升降井1内设置多台电梯2,2…,使其能随时循环运转。本实施例的特征是,升降井1是由在2个相邻的大楼建筑物B、B内分别独立又面对面形成的纵行区31,以及把2个相邻的大楼建筑物B、B连结起来并开设了能与上述纵行区31相连通的开口部33的横行区32组成。
在相邻的大楼建筑物B,B中分别面对面地构筑的2个纵行区31,31内,分别安装电梯2,在平时它们在各自大楼B内独立升降运转,在紧急时,把安装在发生火灾的大楼建筑物B的升降井1内的电梯2转换成紧急运转,搭载上避难者迅速地行驶到设有横行区32的楼层,依靠避难者自身操纵或他人操纵分别打开设在电梯2上的逃脱用门4以及与逃脱用门4、正相对的开设在横行区32的开口部33的紧急用门3,使避难者从电梯2转移到横行区32,通过横行区32,移乘到等候在相毗邻建筑物B的纵行区31的对应层次的电梯2里,迅速地避难逃脱到地面层等安全场所(参照图12)。
上述横行区32周围采用耐火壁构造,此外,将开设在与纵行区31相连结的开口部33上的紧急用门作成防火门,用来防止烟雾入侵或蔓延到升降井1内。
另外,在升降井1的组成部分纵行区31和横行区32内,最好另行安装排烟设备和换气装置,用来排除侵入到升降井1的烟雾,送井清净空气。
在横行区32内设置能自行、且在紧急时能通过自我操纵或他人操纵使其走动的自动步道34,步道走动速度保持一定,以防在横行区32一侧发生阻塞,让老弱病残者容易通行,换乘到相邻大楼建筑物B的电梯2内(参照图14)。
如上所述,在上述实施例中,避难者是利用发生火灾的大楼建筑物B的电梯2,先下降到设有横行区的32的楼层,打开逃脱用门和紧急用门3,通过横行区32,再利用设在另一幢大楼建筑物内的电梯2,避难脱险。但也可以与纵行区31一样,在横行区32内安装电梯2,并在区内移动。使多台电梯2、2…在2幢相邻大楼建筑物B、B间,无论平时和紧急时都能循环运转(参照图15)。
此外,也可以把横行区32的一部分作为存放适当数目的电梯2的场所,在平时,各大楼建筑物B分别利用自己的纵行区31,独立进行升降运转,仅在紧急时,把存放在备用电梯2移动到横行区32,由管理室控制,实施循环运转,这样能使更多的避难者迅速避难脱险。
第4实施例
图16-20表示第4实施例。在这些实施例中采用与图1-15中使用的相同的符号,表示出与上述第1-第3实施例中相同的组成构件。
如前所述,上述第3实施例,是在升降井1内安装尺寸与升降井1大致相同的电梯2,在井内升降或循环运转。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所构筑的升降井1的尺寸,至少要能容纳2台升降运转的电梯2,2,其中央部设有从俯视看能旋转180度的分隔壁41,通过该分隔壁41,构成避难用升降区42和平时用升降区43。
安装在上述升降井1的电梯2,由在平时用升降区43内进行升降运转的平时用电梯44,以及在平时避难用升降区42内按层次收藏的避难用电梯45组成。
上述升降井1的外壁和侧壁,均采用耐火材料构成。在把升降井一分为二的分隔壁41上设有遮档板47,遮楼板47能相对设置在平常用升降区43和避难用升降区42的接界处的嵌合凹沟46进退,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时,使避难用电梯45,从平时用升降区43旋转移动到避难用升降区42,然后使遮挡板47嵌合到嵌合凹槽46内,遮档住避难用升降区42,这样能完全防止来自火灾区的烟气等的侵入。
通过在上述避难用升降区42内安装换气装置和排烟装置,经常向内部输送清净的空气,这样,在避难用升降区42内下降的多台避难用电梯按顺序到达地面层以前,也可以确保等待的避难者的安全。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特定层发生火灾时,分隔壁41旋转180度后,按层次收藏待命的避难用电梯45旋转移动到平时用升降区43,正好对着各层的电梯厅12,就可收容各层的居住者。在确认全部人员都已搭乘上壁难用电梯45后,分隔壁41再次旋转180度,旋转移动到避难用升降区42,同时使安装在分隔壁41上的遮挡板47拉长,嵌合到嵌合槽46内,遮挡住避难用升降区42,避难用电梯45顺序下降,运送避难者到地面层,再利用紧急用门3和逃脱用门4,就可避难脱险。
此外,下降至地面层,使避难者避难脱险后的避难用电梯45,在地下层的移动区48再次旋转移动到平时用升降区43,然后再上升到需要避难救援的楼层,按顺序收容避难者。与上述实施例一样,这些运转操作由中央管理室控制。
此外,避难用电梯45除了按层次在避难用升降区42待命以外,还可以在避难用升降区42和在平时用升降区43的地下层的一侧,设置与移动区48相连通的待命区49,容纳多台避难用电梯45待命,在紧急时,由中央管理室控制,等让待命的避难用电梯45移动到平时用升降区43,再急驶至紧急需要救援的楼层,依次搭戴避难者搭乘后,旋转移动到避难用升降区42而再下降,然后再次借助移动区48作过渡,移动到平时用升降区43,就能进行紧急运转(参照图20)。
第5实施例。
图21-22表示第5实施例。在这些实施例中,采用与图1-20中使用的相同的符号,表示出与上述第1-4实施例相同的组成构件。
如前所述,上述第4实施例是用分隔壁41把升降井1分隔成平时用升降区43和避难用升降区42,在避难用升降区42内存放避难用电梯45待命,在紧急时对应地下降运转到各层次,本实施例的特征是,升降井1由待命区51,乘降区52,上升区53和下降区54四个区组成,在其中心部安装了由中央管理室的控制系统下达指令能作90度节距的水平旋转的轴55和电梯2。
在升降井1内设立的待命区51能进行升降运转,在上升区53只能进行上升运转,在下降区54只能进行下降运转。另外一个特征是,在待命区51能预先存放多台与可达的各层次相对应的电梯2。
上述轴55由与各层相对应的多个节56,56…的组合件组成,每个节56对其它的节56能独立旋转驱动,而且每个节56装有升降导轨,这些节旋转到规定位置后,可形成一个从轴55的上端一直连续到下端的升降导轨。
下面说明一下安装在上述升降井1的组成部分区51-54内的各电梯2的驱动过程。首先,如果在平时有居住者在某一层按设在该层电梯厅12内的使用按钮,这时,当电梯2在待命区51相对该层待命时,则通过就地旋转180度移动到乘降区52;此外,在对应该层的电梯不待命时,则使在对应最靠近该层的层的待命区待命的电梯2升降到对应层,然后旋转180度,移动到乘降区52,面对电梯厅12。其次,如果居住者乘上电梯后想到上层去,则就在该位置旋转90度,移动到上升区53,且上升运转到想去的层次,如果乘上电梯后想到下层去,则旋转移动到下降区54一侧,再下降运转到想去的层次。
另外,在早晨使用高峰时,由于大部分人是从地面层搭乘电梯,所以可利用待命区51让电梯2集中到地面层附近,按顺序向乘降区52和上升区53旋转移动,进行以上升为主的运转。此外,在乘电梯人比较少的白天进行升降运转时,可只使用乘降区52。
再有,在发生了火灾等紧急事态时,由中央管理室控制,使上升区53、乘降区52和下降区54都作为下降专用,利用待命区51,让待命的多台电梯2急驶到火灾发生层等最需要赶快避难逃脱的层次,并按顺序旋转移动,使其面对该层的电梯厅12,收容避难者,旋转移动到下降专用的上升区53、乘降区52和下降区54的只适合下降的区,将它们运送到地面层,利用紧急用门3和逃脱用门4避难逃脱。此外,下降到地面层的电梯2也可再次移动到待命区51,然后上升到必要的楼层。

Claims (12)

1、不设避难楼梯的大楼建筑物的升降装置,包括分散设置在该建筑物内部的升降井和内设在该升降井内进行升降运转的电梯,其特征在于至少在该升降井的地面层上设紧急用门,在上述电梯上形成正对上述紧急用门的逃脱用门,上述电梯平时进行平常运转紧急时作为避难逃脱设置进行紧急运转,避难者利用上述紧急用门和逃脱用门避难脱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使分散设置在建筑物内部的升降井的至少一个侧面面向外,在其地面层上对应路面的部分上形成紧急用门,使避难者利用上述紧急用门和逃脱用门直接向建筑物外部避难脱险。
3、不设避难楼梯的大楼建筑物的升降装置,包括分散设置在该建筑物内部的升降井和设置在建筑物内的避难通路,以及内设在上述升降井内进行升降运转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在该升降井的对应上述避难通路的部分上设紧急用门,在上述电梯上形成正对上述紧急用门的逃脱用门,上述电梯在平时进行平常运转,在紧急时作为避难设备进行紧急运转,避难者利用上述紧急用门和逃脱用门经避难通路避难逃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梯在平时进行平常运转,在紧急时作为避难设备利用预备电源进行紧急运转。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升降井的面向外的侧面构成由耐火材料构成的透明壁面,将上述电梯的对应上述升降井的透明壁的壁面构成由耐火材料构成的透明壁面。
6、不设避难楼梯的大楼建筑物的升降装置,包括在大楼建筑物内、沿大楼上下层方向设2个纵行区,至少在大楼的最上层和地面层设2个与上述纵行区连通的横行区的升降井,以及内设在上述升降井内进行循环运转的多台电梯,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升降井的地面层上形成紧急用行,分别在上述电梯上设正对上述紧急用门的逃脱用门,上述电梯在平时以一定间隔进行循环运转,在紧急时作为避难设备进行紧急运转,避难者利用上述紧急用门和逃脱用门避难逃险。
7、不设避难楼梯的大楼建筑物的升降装置,包括分别在2幢相邻大楼建筑物内设纵行区,至少在2幢相邻大楼的顶层和地下层设与上述纵行区连通的横行区的升降井,以及在该升降井内升降运转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升降井的地面层上形成紧急用门,在上述电梯的正对上述横行区开口部上形成的紧急用门的逃脱用门,上述电梯平时在各建筑物内进行平常运转,在紧急时作为避难设备使一大楼内的电梯在纵行区内上升正对横行区,利用紧急用门和逃脱用门移动到横行区,利用相邻的另一大楼内纵行区内的电梯使避难者避难脱险。
8、不设避难楼梯大楼建筑物的升降装置,包括分别在2幢相邻的大楼建筑物内设有纵行区,至少在2幢相邻的建筑物的顶层和地下层设有和上述纵行区连通的横行区的升降井,以及多台在该升降井内循环运转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分别在上述纵行区的地面层上设有紧急用门,分别在上述电梯上安装了与上述紧急用门正好相对的逃脱用门,上述电梯平时以一定的间隔进行循环运转,紧急时作为避难脱险设备进行紧急运转,由避难者利用上述紧急用门和逃脱用门避难脱险。
9、不设避难楼梯的大楼建筑物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散设置在建筑物内部,分成平时用升降区和避难用升降区,在其避难用升降区的对应地面层的面上形成紧急用门的升降井,以及分别内设在该升降井的平时用升降区和避难用升降区,且在正对上述升降井上形成的紧急用门的侧壁上形成逃脱险用门的电梯,平时,用安装在平时用升降区内的平时用电梯进行平常运转,在避难用升降区内存放多台避难用待命电梯,在紧急时,在避难用升降区内待命的避难用电梯被旋转移动到平时用升降区后,在避难用升降区进行紧急运转,由避难者利用紧急用门和逃脱用门避难脱险。
10、不设避难楼梯的大楼建筑物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散设置在大楼建筑物内部,并由能旋转的分隔壁分隔成平时用升降区和避难用升降区,并在避难用升降区与地面层相对应的面上设有紧急用门的升降井;以及分别安装在该升降井的平时用升降区和避难用升降区内,且与上述升降井上开设的紧急用门正好相对的侧壁上设有脱险用门的电梯。在平时,用安装在平时用升降区内的平时用电梯使进行平常运转,避难用电梯分别在避难用升降区与各层对应部分存放待命,在紧急时,这些在避难用升降区内待命的避难用电梯,借助分隔壁旋转180度,旋转移动到平时用升降区后,在避难用升降区进行紧急运转,由避难者利用紧急用门和逃脱用门避难脱险。
11、不设避难楼梯的大楼建筑物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散设置在大楼建筑物内部,被分隔成平时用升降区和有待命区的避难用升降区,且在上述避难用升降区与地面层相对应的面上设有紧急用门的升降井;以及分别被存放在该升降井的平时用升降区以及避难用升降区内的待命区内,并在与上述升降井上开设的紧急用门正好相对的侧壁上设有逃脱用门的电梯,在平时,由被存放在平时用升降区内的平时用电梯进行平时运转,在避难用升降区的等待区内存在多台避难用电梯待命,在紧急时,在避难用升降区的待命区内待命的多台避难用电梯依次旋转移动到平时用升降区,搭乘上居住者后移动下降到避难用升降区,进行紧急运转,由避难者利用紧急用门和逃脱用门避难脱险。
12、不设避难楼梯的大楼建筑物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散设置在大楼建筑物内部,且分割成乘降用区、上升区、下降区以及待命区的升降区,在待命区以外其他各区的与地面层相对应的面上设有紧急用门的升降井;以及分别被安装在上述各区内,且在与上述各区的紧急用门正好相对的侧壁上设有脱险用门的电梯,被存放在上述升降井的待命区的电梯至少能在乘降区和其它各区间进行水平移动,在平时待命区的电梯通过乘降区移动到上升区和下降区,进行正常运转,在紧急时,在上述待命区等待的多台电梯依次移动到其它各区,搭乘上居住者后,利用下降区或乘降区下降,进行紧急运转,由避难者利用紧急用门和逃脱用门避难脱险。
CN 91104332 1990-08-30 1991-06-20 不设避难楼梯的大楼建筑物的升降装置 Pending CN10619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26739/90 1990-08-30
JP22673990 1990-08-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944A true CN1061944A (zh) 1992-06-17

Family

ID=16849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1104332 Pending CN1061944A (zh) 1990-08-30 1991-06-20 不设避难楼梯的大楼建筑物的升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94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29745A (zh) * 2012-04-26 2016-02-17 弗里兹·金 铰接细索列车
CN107487679A (zh) * 2016-06-10 2017-12-19 奥的斯电梯公司 具有用于非垂直行进的可控制取向的用于垂直行进的驾驶室背景
CN108689266A (zh) * 2017-03-31 2018-10-23 奥的斯电梯公司 门和锁的状态的视觉状态指示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29745A (zh) * 2012-04-26 2016-02-17 弗里兹·金 铰接细索列车
CN105329745B (zh) * 2012-04-26 2017-12-08 铰接细索列车公司 铰接细索列车
CN107487679A (zh) * 2016-06-10 2017-12-19 奥的斯电梯公司 具有用于非垂直行进的可控制取向的用于垂直行进的驾驶室背景
CN107487679B (zh) * 2016-06-10 2021-03-05 奥的斯电梯公司 具有用于非垂直行进的可控制取向的用于垂直行进的驾驶室
CN108689266A (zh) * 2017-03-31 2018-10-23 奥的斯电梯公司 门和锁的状态的视觉状态指示器
US11465878B2 (en) 2017-03-31 2022-10-11 Otis Elevator Company Visual status indicator for door and lock stat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ID21855A (id) Elevator dua-tingkat atau banyak-tingkat
AU2005327206A1 (en) Device and system for surveillance, search, and/or rescue
US20050087393A1 (en) High-rise fire-fighting, rescue and construction equipment
EP3452398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evacuation of buildings
CN109395262A (zh) 一种高楼逃生装置
KR20180127091A (ko) 소방용 무인 인명구조장치
KR20070024457A (ko) 고층 소방, 구조 및 건설 장비
CN1672749A (zh) 滑道式高楼救生系统
CN1061944A (zh) 不设避难楼梯的大楼建筑物的升降装置
CN212053525U (zh) 加装电梯的旋转式消防通道
CN108190687A (zh) 一种旧楼用救生仓升降装置及上下楼装置
RU2355623C2 (ru) Подъемн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обслуживания высотных сооружений (варианты)
CN212562624U (zh) 一种旧楼加装电梯楼梯改造平层入户结构
RU2737940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экстренной эвакуации людей из высотных зданий
CN113663237A (zh) 一种高层建筑物逃生系统及方法
CN207934390U (zh) 逃生通道及楼房
AU2005200669B2 (en) Residential Lift
JP2891859B2 (ja) 排煙及び火災避難施設を有する高層建築物
KR200381379Y1 (ko) 건물의 비상탈출장치
JP2003247313A (ja) 建物の避難昇降構造
CN208120523U (zh) 楼道电动扶梯
CN108083070A (zh) 楼道电动扶梯
CN216366359U (zh) 一种建筑物逃生系统
CN2577891Y (zh) 高楼消防快速逃生滑梯
CN216366358U (zh) 一种高层建筑物逃生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1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