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93913A - 门窗 - Google Patents

门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93913A
CN106193913A CN201510302278.9A CN201510302278A CN106193913A CN 106193913 A CN106193913 A CN 106193913A CN 201510302278 A CN201510302278 A CN 201510302278A CN 106193913 A CN106193913 A CN 1061939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rame
bar
door
recepta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022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93913B (zh
Inventor
安田晋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AP Inc
Original Assignee
YKK A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AP Inc filed Critical YKK AP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1939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939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939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939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 Hin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门窗。容易地规定锁接纳部及突起接纳部的高度位置。该门窗在控制杆(310)被配置在上锁位置的情况下阻止门窗扇(20)相对于纵框(14)向打开方向移动,并且,在控制杆(310)被配置在打开位置的情况下容许门窗扇(20)以将纵边框(25)作为门窗前端的方式相对于纵框(14)打开,进而,在控制杆(310)被配置在翻倒位置的情况下容许门窗扇(20)以将上边框(22)作为门窗前端的方式相对于纵框(14)翻倒;将与下部块部件(330)的上表面抵接的控制块体(320)固定到纵框(14)上,在该控制块体(320)上设有锁接纳部(321)及突起接纳部(322)。

Description

门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窗扇能够相对于开口框切换为打开状态和翻倒状态的门窗。
背景技术
在门窗中,有通过设在门窗扇的纵边框上的操作手柄的操作、门窗扇能够相对于开口框切换到成为内开的状态和成为内倒的状态的结构。在这种门窗中,在门窗扇的纵边框及上边框上分别设有沿着长度方向滑动的连络部件,并且连络部件的相互间通过角部传动器连络,进而设在纵边框上的连络部件与操作手柄连络。设在上边框上的连络部件是在滑动的情况下将设在开口框与上边框之间的连杆的连络状态切换的部件。设在纵边框上的连络部件连结在具有锁销及开放防止突起的控制杆上,是在滑动的情况下将设在纵框上的控制块部件的锁接纳部及突起接纳部的相对位置切换、并相对于设在下框上的下部块部件的插入孔切换前端部的插拔状态的部件。
根据该门窗,如果将操作手柄操作,则与设在纵边框上的连络部件连动而使设在上边框上的连络部件滑动,连杆的连络状态切换,并且控制杆和控制块部件及下部块部件的相对位置连动切换,门窗扇相对于开口框切换到成为内开的状态和成为内倒的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公告第201883878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在上述那样的门窗中,为了将门窗扇顺畅地开闭,需要相对于设在门窗扇的纵边框上的控制杆将锁接纳部、突起接纳部及下部块部件配置在正确的高度位置。关于其中的下部块部件,由于是设在下框上的结构,所以通过搭载到下框的进深面上,能够正确地规定其高度位置。相对于此,关于设有锁接纳部及突起接纳部的控制块部件,没有在与纵框之间规定高度位置的结构。因此,以往一边与设在门窗扇上的控制杆实际进行对位一边将控制块部件向纵框安装,不仅作业复杂,而且还有不能正确地规定锁接纳部及突起接纳部的高度位置的情况。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规定锁接纳部及突起接纳部的高度位置的门窗。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有关本发明的门窗,具备控制杆、锁接纳部、突起接纳部和下部块部件;上述控制杆能够沿上下方向滑动地配设在构成门窗扇的一方的纵边框上,上述控制杆具有锁销及开放防止突起;上述锁接纳部配设在与上述纵边框对置的纵框上,在上述控制杆被配置在上锁位置的情况下上述锁接纳部与上述锁销卡合;上述突起接纳部在上述纵框上配设在比上述锁接纳部靠下方的位置,在上述控制杆从上锁位置向下方滑动而被配置到上述锁销相对于上述锁接纳部非对置的打开位置的情况下,上述突起接纳部位于比上述开放防止突起靠下方;上述下部块部件在下框上配设在作为上述控制杆的延长线上的位置,上述下部块部件具有插入孔,在上述控制杆被配置在上述开放防止突起比上述突起接纳部靠下方的翻倒位置的情况下,上述控制杆的下端部被插入到上述插入孔中;在上述控制杆被配置在上锁位置的情况下,阻止上述门窗扇相对于上述纵框向打开方向移动,并且,在上述控制杆被配置在打开位置的情况下,容许上述门窗扇以将上述纵边框作为门窗前端的方式相对于上述纵框打开,进而,在上述控制杆被配置在翻倒位置的情况下,容许上述门窗扇以将上边框作为门窗前端的方式相对于上述纵框翻倒;上述门窗的特征在于,以上述下部块部件的上表面为基准,将控制块体定位固定到上述纵框上,在该控制块体上设有上述锁接纳部及上述突起接纳部。
根据该发明,通过以下部块部件的上表面为基准将控制块体定位固定到纵框上,能够容易且正确地规定锁接纳部及突起接纳部的高度位置。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门窗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块体具备相互独立设置的上部块部件及中间块部件,并且,以将该中间块部件及上部块部件依次堆叠在上述下部块部件的上表面的状态被固定在上述纵框上,在上述上部块部件设有上述锁接纳部,而在上述中间块部件设有上述突起接纳部。
根据该发明,对于安装控制块体的位置左右相反的使用习惯不同的门窗扇也能够实现零件的共用化。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门窗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间块部件的突起接纳部在上述控制杆从打开位置向翻倒位置移动的期间中与上述开放防止突起对置,由此阻止上述门窗扇向打开方向移动,并且,上述中间块部件的突起接纳部在上述控制杆的下端部被插入到上述下部块部件的插入孔中的情况下被配置在非对置的位置。
根据该发明,通过在从打开位置向翻倒位置转移的期间中开放防止突起被与中间块部件的突起接纳部对置配置,能够防止门窗扇向打开方向移动而从开口框脱落的状况。
此外,本发明在上述门窗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间块部件的突起接纳部在上述门窗扇被翻倒的情况下相对于上述控制杆的上述开放防止突起位于上方,发挥功能以阻止上述门窗扇向上方移动。
根据该发明,通过在将门窗扇放倒时中间块部件的突起接纳部位于开放防止突起的上方,能够防止门窗扇向上方移动而从开口框脱落的状况。
根据本发明,通过以下部块部件的上表面为基准将控制块体定位固定到纵框上,能够容易且正确地规定锁接纳部及突起接纳部的高度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将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门窗从室内侧观察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门窗的纵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门窗的横剖视图。
图4是在图1所示的门窗中将切换门窗扇相对于开口框的开闭状态的机构从室内侧观察的图,是操作手柄被配置在上锁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5是将图4所示的状态的门窗扇从门窗前端侧观察的图。
图6是将图1所示的门窗的铰链装置从室内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7是将在图1所示的门窗的上部使用的铰链装置从室内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将在图1所示的门窗的下部使用的铰链装置从室内侧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在图1所示的门窗中将切换门窗扇相对于开口框的开闭状态的机构的主要部从室内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10是在图1所示的门窗中将切换门窗扇相对于开口框的开闭状态的机构从室内侧观察的图,是操作手柄被配置在内开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11是将图10所示的状态的门窗扇从门窗前端侧观察的图。
图12是在图1所示的门窗中将切换门窗扇相对于开口框的开闭状态的机构的主要部从室内侧观察的图,是操作手柄被配置在内开位置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
图13是表示门窗扇从图10所示的状态向室内侧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在图1所示的门窗中将切换门窗扇相对于开口框的开闭状态的机构从室内侧观察的图,是操作手柄从内开位置向内倒位置转移的状态的图。
图15是将图14所示的状态的门窗扇从门窗前端侧观察的图。
图16是在图1所示的门窗中将切换门窗扇相对于开口框的开闭状态的机构从室内侧观察的图,是操作手柄被配置在内倒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17是将图16所示的状态的门窗扇从门窗前端侧观察的图。
图18是表示门窗扇从图16所示的状态向室内侧翻倒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9是将图18所示的状态的门窗扇从门窗前端侧观察的主要部放大图。
图20是将图6所示的铰链装置的框铰链托架安装在框上的状态的横剖视图。
图21是表示用来将图8所示的框铰链托架安装到框上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2是在图21所示的框铰链托架上装接着背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3是在图21所示的框铰链托架与背板之间装接着脱离阻止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图8所示的铰链装置的边框铰链托架和背板的分解图。
图25是将图24所示的边框铰链托架安装在边框上的状态的横剖视图。
图26是表示用来将图25所示的边框铰链托架安装到边框上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7是表示用来将图25所示的边框铰链托架安装到边框上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8是在图24所示的边框铰链托架上装接着背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9是表示用来将图7所示的铰链装置的框铰链托架安装到框上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0是在图29所示的框铰链托架上装接着背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1是在图29所示的框铰链托架与背板之间装接着脱离阻止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2-1是表示用来将图7所示的铰链装置的边框铰链托架安装到门窗扇上的结构的图,是操作手柄被配置在上锁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2-2是表示用来将图7所示的铰链装置的边框铰链托架安装到门窗扇上的结构的图,是将操作手柄被配置在上锁位置的状态剖断表示的立体图。
图33-1是表示用来将图7所示的铰链装置的边框铰链托架安装到门窗扇上的结构的图,是操作手柄被配置在内开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3-2是表示用来将图7所示的铰链装置的边框铰链托架安装到门窗扇上的结构的图,是将操作手柄被配置在内开位置的状态剖断表示的立体图。
图34是在图33-1所示的状态下边框铰链托架旋转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5-1是表示用来将图7所示的铰链装置的边框铰链托架安装到门窗扇上的结构的图,是操作手柄被配置在内倒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5-2是表示用来将图7所示的铰链装置的边框铰链托架安装到门窗扇上的结构的图,是将操作手柄被配置在内倒位置的状态剖断表示的立体图。
图36-1是在图35-1的状态下边框铰链托架旋转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6-2是将在图35-1的状态下边框铰链托架旋转的状态剖断表示的立体图。
图37是在图1所示的门窗中将设在开口框的下端部的切换门窗扇的开闭状态的机构的主要部从室内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38是将图37所示的机构从门窗前端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39是图38所示的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0是在图1所示的门窗中设有操作手柄的中间动作装置的立体图。
图41是图40所示的中间动作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2是图40所示的中间动作装置的横剖视图。
图43是在图1所示的门窗中使用的角部传动器的立体图。
图44是图43所示的角部传动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5是表示图43所示的角部传动器的组装次序的图,图45(a)是在箱体上配设有带状部件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45(b)是在箱体上配设罩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6是图43所示的角部传动器的剖视图。
图47是图43所示的角部传动器的分解剖视图。
图48是图46的A-A线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有关本发明的门窗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图1~图5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门窗的图。这里例示的门窗具备开口框10和门窗扇20,是门窗扇20相对于开口框10以内开及内倒的两种状态向室内侧打开而支承的称作内开内倒窗的结构。
<门窗的概略结构>
开口框10是通过将上框11、下框12及左右的纵框13、14做成四周框组而构成的。开口框10的各框11、12、13、14是由铝或铝合金等金属成形的挤压型材,构成为,分别遍及全长具有大致一样的截面形状。门窗扇20是通过在呈矩形状的玻璃板等面材21的四周将上边框22、下边框23及左右的纵边框24、25做成四周边框组而构成的,构成为能够将开口框10的开口关闭的大小。关于门窗扇20的各边框22、23、24、25也与框11、12、13、14同样,是由铝或铝合金等金属成形的挤压型材,构成为,分别遍及全长具有大致一样的截面形状。
在该门窗上,在图4中位于右方的纵框(以下称作“吊挂框13”)与门窗扇20之间的上方部及下方部分别设有铰链装置100、200,并且在图4中位于左方的纵框(以下称作“门窗前端框14”)及下框12与门窗扇20之间的下方部设有上锁装置300,进而,在图4中位于左方的门窗扇20的纵边框(以下称作“门窗前端边框25”)上设有中间动作装置400。另外,关于在图4中位于右方的纵边框,为了与门窗前端边框25区别而称作吊挂边框24。
铰链装置100、200如图6~图8所示,是具有经由分别沿着上下方向的铰链轴110、210相互连接的框铰链托架120、220及边框铰链托架130、230而构成的。以下,为了将上下两个铰链装置区别,将设在下方者称作下方铰链装置100,对各个构成零件赋予“下方”这一词,另一方面,将设在上方者称作上方铰链装置200,对各个构成零件赋予“上方”这一词而进行说明。
下方铰链装置100如图6、图8所示,是将下方边框铰链托架130相对于下方框铰链托架120能够以下方铰链轴110的轴心为中心旋转且能够以下方铰链轴110的下端部为中心倾动地支承的装置。下方框铰链托架120安装在吊挂框13的进深面上,下方边框铰链托架130安装在吊挂边框24的进深面上。
上方铰链装置200是将上方边框铰链托架230相对于上方框铰链托架220能够以上方铰链轴210的轴心为中心旋转地支承的装置。上方框铰链托架220安装在吊挂框13的进深面上,上方边框铰链托架230经由上方连杆机构240安装在上边框22的上表面上。上方连杆机构240如图4、图6、图7所示,具备将固定在上边框22的上表面上的边框固定托架241与上方铰链装置200的上方框铰链托架220之间连接的主连杆242、和在边框固定托架241的长度方向上可滑动地配设的锁定连杆243,通过使锁定连杆243滑动,向主连杆242被维持为沿着边框固定托架241的长度方向的姿势的锁定状态(用图7中的实线表示的状态)、和主连杆242相对于边框固定托架241能够回转的解锁状态(用图7中的双点划线表示的状态)切换。
上锁装置300通过将门窗前端框14与门窗前端边框25之间的卡合状态切换、并将门窗前端边框25与下框12的卡合状态切换,进行门窗扇20相对于开口框10的开闭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5、图9所示,具备控制杆310、控制块体320和下部块部件330而构成上锁装置300,上述控制杆310具有锁销311及开放防止突起312,上述控制块体320具有锁接纳部321及突起接纳部322,上述下部块部件330具有杆插入孔331。控制杆310在锁销311及开放防止突起312朝向门窗前端框14的进深面突出的状态下,可沿上下方向滑动地配设在门窗前端边框25的进深面上。控制块体320以锁接纳部321及突起接纳部322朝向门窗前端边框25的进深面突出的状态安装在门窗前端框14的进深面上。下部块部件330以杆插入孔331向上方开口的状态安装在下框12的上表面上。
中间动作装置400通过操作手柄401的操作使滑动块410动作,切换上方连杆机构240的锁定状态及解锁状态,并切换上锁装置300的上锁状态。操作手柄401配设在门窗前端边框25的面向室内侧的外观面上,能够以沿着进深方向的轴心为中心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如图1中的实线所示,能够从操作手柄401的前端朝向铅直下方的位置(以下称作“上锁位置”),经由在图1中逆时针旋转90°而成为水平的位置(以下称作“内开位置”),旋转180°而旋转到前端朝向铅直上方的位置(以下称作“内倒位置”)。滑动块410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地配设在门窗前端边框25的进深面上,如图9所示,下端部经由下方连络部件402连接在上锁装置300的控制杆310上。滑动块410的上端部经由上方连络部件403及角部传动器500与上边框22的上表面连续,进而经由上边框连络部件404连接在上方连杆机构240的锁定连杆243上。
<门窗的开闭切换操作>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门窗中,在将操作手柄401配置在上锁位置的情况下,如图4、图5所示,为滑动块410相对于门窗前端边框25配置在最上方的状态。此时,上方连杆机构240通过锁定连杆243处于锁定状态,主连杆242被维持为沿着边框固定托架241的长度方向的姿势。上锁装置300的控制杆310其下端部从下部块部件330的杆插入孔331脱离,锁销311被配置在与锁接纳部321对置的位置,另一方面,开放防止突起312被配置在相对于突起接纳部322非对置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在经由操作手柄401将门窗扇20拉到室内侧的情况下,锁销311也抵接在锁接纳部321上,所以不能将门窗扇20打开。
如果从上述状态使操作手柄401旋转到内开位置,则如图10、图11所示,滑动块410相对于门窗前端边框25向下方滑动,上方连络部件403及下方连络部件402分别向下方滑动。此时,在上方连杆机构240中,虽然锁定连杆243经由角部传动器500向门窗前端侧滑动,但依然维持锁定状态。在上锁装置300中,如图12所示,通过控制杆310向下方滑动,锁销311被配置到相对于锁接纳部321非对置的位置。控制杆310的下端部从下部块部件330的杆插入孔331脱离,开放防止突起312被维持在相对于突起接纳部322非对置的位置。因而,在该状态下,在经由操作手柄401将门窗扇20拉到室内侧的情况下,能够使门窗前端边框25从门窗前端框14离开,如图13所示,能够以上方铰链装置200的上方铰链轴210及下方铰链装置100的下方铰链轴110为轴心将门窗扇20向室内侧打开(门窗扇20的内开)。
进而,如果经过图14、图15所示的状态而使操作手柄401旋转到内倒位置,则如图16、图17所示,滑动块410、上方连络部件403及下方连络部件402相对于门窗前端边框25向下方滑动。此时,在上方连杆机构240中,通过锁定连杆243向门窗前端侧滑动而成为解锁状态,主连杆242能够相对于边框固定托架241回转。在上锁装置300中,在锁销311被维持在相对于锁接纳部321非对置的位置、并且开放防止突起312被维持在相对于突起接纳部322非对置的位置的状态下,控制杆310的下端部被向下部块部件330的杆插入孔331插入。因而,在该状态下,在经由操作手柄401将门窗扇20拉到室内侧的情况下,如图18、图19所示,能够使上边框22从上框11离开,能够以下方铰链装置100的下方铰链轴110的下端部及插入在下部块部件330的杆插入孔331中的控制杆310的下端部为中心将门窗扇20向室内侧翻倒(门窗扇20的内倒)。
<门窗的详细结构>
以下,对上述门窗的构成元件进行更具体的说明,同时对本申请的特征部分详细叙述。
(开口框10及门窗扇20的结构)
如图2、图3所示,开口框10的各框11、12、13、14是在位于室内侧的第1框元件11A、12A、13A、14A与位于室外侧的第2框元件11B、12B、13B、14B之间夹设着绝热件11C、12C、13C、14C的结构,在第1框元件11A、12A、13A、14A上设有一对框侧安装片15。框侧安装片15从在第1框元件11A、12A、13A、14A中与门窗扇20对置的进深面分别朝向门窗扇20突出,各个突出端部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大致直角地弯曲,在与进深面之间构成框侧导引槽16。
门窗扇20的各边框22、23、24、25与开口框10同样,是在位于室内侧的第1边框元件22A、23A、24A、25A与位于室外侧的第2边框元件22B、23B、24B、25B之间夹设着绝热件22C、23C、24C、25C的结构,在第1边框元件22A、23A、24A、25A上设有一对边框侧安装片26。边框侧安装片26从在第1边框元件22A、23A、24A、25A中与开口框10对置的进深面分别朝向开口框10突出、各个突出端部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大致直角地弯曲,在与进深面之间构成边框侧导引槽27。上述设在门窗扇20的上边框22上的上边框连络部件404、设在门窗前端边框25上的上方连络部件403、下方连络部件402及上锁装置300的控制杆310分别可滑动地配设在边框侧导引槽27的内部。
(在下方铰链装置100中使用的下方框铰链托架120的结构)
下方铰链装置100的下方框铰链托架120如图21~图23所示,是将呈圆柱状的一对下方框轴部121和从各自的下方框轴部121的周面向外方延伸后大致直角地弯曲的下方框安装部122一体成形的结构。如图8及图20所示,下方框铰链托架120通过在一对下方框轴部121从吊挂框13的面向室内侧的进深面向室内侧突出的状态下、使位于室内侧的框侧安装片15的弯曲部15a夹持到下方框安装部122与下方框背板140之间,而安装在吊挂框13的进深面上。
如图21~图23所示,一对下方框轴部121相互轴心一致、并且在轴心方向上确保间隔而设在下方框安装部122的上下。在配置在下方的下方框轴部121上,在其上端面上设有半球状的球接纳凹部121a。
下方框安装部122形成为能够将设在吊挂框13上的一对框侧安装片15覆盖的大小,具有下方框侧螺纹件插通孔122a及下方框侧突起插入孔122b。下方框侧螺纹件插通孔122a设在下方框安装部122的上下两端部,下方框侧突起插入孔122b形成在作为下方框侧螺纹件插通孔122a的相互间的部位处。如图20所示,在下方框安装部122中在与吊挂框13的进深面对置的部位设有支承片部123。支承片部123在通过下方框安装部122将吊挂框13的进深面覆盖的情况下在一对框侧安装片15之间与吊挂框13的进深面抵接。在该支承片部123中具有卡合部124及爪部125。卡合部124是在支承片部123的朝向室外侧的面上形成的凹槽,在将吊挂框13的进深面覆盖的情况下,为将位于室外侧的框侧安装片15的弯曲部15a卡合的状态。爪部125是从支承片部123的前端部朝向室内侧突出的部分。
下方框背板140具有下方框夹持部141,上述下方框夹持部141夹设在下方框铰链托架120的下方框安装部122与吊挂框13的进深面之间,并且向位于室内侧的框侧安装片15的框侧导引槽16插入。在该下方框背板140上,如图21所示,设有下方框定位突起142、下方框螺纹件锁紧孔143及下方框背板突起144。下方框定位突起142是与下方框安装部122的端面抵接的部分,形成在下方框背板140的上下两端部。下方框螺纹件锁紧孔143是在重合在下方框安装部122上的情况下与下方框安装部122的下方框侧螺纹件插通孔122a对应的部位处形成的阴螺纹孔。下方框背板突起144在重合在下方框安装部122上的情况下与下方框安装部122的下方框侧突起插入孔122b嵌合,限制下方框安装部122和下方框背板140的相对移动。
为了将上述下方铰链装置100的下方框铰链托架120安装到吊挂框13上,如图20所示,只要以下这样操作就可以:将位于室外侧的框侧安装片15的弯曲部15a与支承片部123的卡合部124卡合,并且在将下方框背板140的下方框夹持部141配置在位于室内侧的框侧安装片15的框侧导引槽16中的状态下,经由下方框侧螺纹件插通孔122a在下方框背板140的下方框螺纹件锁紧孔143中拧合安装螺纹件150,再向下方框背板140与位于室外侧的框侧安装片15的间隙插入脱离阻止部160。脱离阻止部160具有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能够与框侧安装片15和下方框背板140抵接的截面形状,由树脂材料成形。设在上述下方框安装部122上的支承片部123的爪部125处于夹设在脱离阻止部160与吊挂框13的进深面之间的状态。在脱离阻止部160的基端部,为了使插入操作容易化,形成有呈宽幅薄板状的把持部161。在脱离阻止部160的前端部,形成有截面积比框侧安装片15与下方框背板140之间的间隙小的插入导引部162。在插入导引部162的前端部,设有在外表面上隆起的卡止部163。该卡止部163通过与形成在下方框背板140上的卡止凹部145卡合,来阻止脱离阻止部160从下方框铰链托架120的意外的脱落。
在如上述那样安装着下方铰链装置100的下方框铰链托架120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在吊挂框13上形成用来将安装螺纹件插通的孔,所以在确保门窗的水密性的方面变得有利。并且,在万一安装螺纹件150松动的情况下,也通过脱离阻止部160限制下方框背板140从室内侧的框侧安装片15的离开移动,维持将框侧安装片15的弯曲部15a夹持在下方框铰链托架120与下方框背板140之间的状态,能够防止下方框铰链托架120从吊挂框13脱落的状况。
此外,在如上述那样安装的下方框铰链托架120中,处于下方框背板140的下方框背板突起144嵌合在下方框安装部122的下方框侧突起插入孔122b中的状态,并且处于支承片部123的前端部抵接在吊挂框13的进深面上的状态。因而,在对下方框铰链托架120施加了图20中的箭头A所示那样的外力的情况下,也抑制下方框铰链托架120相对于吊挂框13的相对移动,没有容易地脱落的担心。
(在下方铰链装置100中使用的下方边框铰链托架130的结构)
下方铰链装置100的下方边框铰链托架130如图24、图26、图27、图28所示,是将呈圆筒状的下方边框轴部131和从下方边框轴部131的周面向外方延伸后大致直角地弯曲的下方边框安装部132一体成形的结构。如图8及图25所示,下方边框铰链托架130通过在下方边框轴部131比面向室内侧的外观面更向室内侧突出的状态下、使一对边框侧安装片26的弯曲部26a夹持在下方边框安装部132与下方边框背板170之间,而安装在吊挂边框24的进深面上。
如图26~图28所示,下方边框轴部131其沿着轴心方向的长度形成为能够配置到一对下方框轴部121之间的尺寸,上述一对下方框轴部121设在下方框铰链托架120上。下方铰链轴110呈在下端部具有球状部111的圆柱状,在使球状部111露出到外部的状态下,经由上端部固定在下方边框铰链托架130的下方边框轴部131上。下方铰链轴110的球状部111形成为能够可滚动地收容到下方框轴部121的球接纳凹部121a中的尺寸。
下方边框安装部132形成为能够将设在吊挂边框24上的一对边框侧安装片26覆盖的大小,具有下方边框侧螺纹件插通孔132a、下方边框侧突起插入孔132b及一对插入部132c。下方边框侧螺纹件插通孔132a设在下方边框安装部132的上下两端部,下方边框侧突起插入孔132b形成在作为下方边框侧螺纹件插通孔132a的相互间的部位。插入部132c如图24、图26、图27、图28所示,从在下方边框安装部132中与一对边框侧安装片26对置的面突出后,向相互离开的方向弯曲。这些插入部132c如图25所示,通过将弯曲的部分分别配置到边框侧安装片26的边框侧导引槽27中,能够插入到一对边框侧安装片26之间。根据图25也可知,一对插入部132c构成为,在使下方边框安装部132抵接在边框侧安装片26上的情况下,配置在从边框侧安装片26的弯曲部26a及吊挂边框24的进深面的两者离开的位置。
下方边框背板170如图25所示,是将向边框侧安装片26的边框侧导引槽27插入的下方边框夹持部171和从下方边框夹持部171的一端部向成直角的方向突出的门窗扇接纳部172一体成形的结构。在下方边框夹持部171上,在与设在下方边框安装部132上的插入部132c对应的部位设有缺口173。
在该下方边框背板170上,如图26所示,设有下方边框螺纹件锁紧孔171a及下方边框背板突起171b。下方边框螺纹件锁紧孔171a是在与下方边框安装部132重合的情况下形成在与下方边框安装部132的下方边框侧螺纹件插通孔132a对应的部位处的阴螺纹孔。下方边框背板突起171b在与下方边框安装部132重合的情况下嵌合到下方边框安装部132的下方边框侧突起插入孔132b中,限制下方边框安装部132和下方边框背板170的相对移动。在下方边框背板突起171b上,在其中心部设有保持用螺孔171c。保持用螺孔171c以将下方边框背板170贯通的方式设置,在其内部拧合着背板保持用螺纹件180。背板保持用螺纹件180在经由下方边框安装部132的下方边框侧突起插入孔132b向拧入的方向操作的情况下,能够从下方边框背板170朝向吊挂边框24的进深面突出。
为了将上述下方铰链装置100的下方边框铰链托架130安装到吊挂边框24上,只要如以下这样操作就可以:通过在下方边框螺纹件锁紧孔171a中使安装螺纹件181稍稍拧合,预先将下方边框背板170重合,从吊挂边框24的端面将下方边框夹持部171及插入部132c向边框侧安装片26的边框侧导引槽27插入,在门窗扇接纳部172抵接在吊挂边框24的端面上的状态下将安装螺纹件181拧紧。在该状态下,设在吊挂边框24上的边框侧安装片26的弯曲部26a被夹持在下方边框铰链托架130与下方边框背板170的下方边框夹持部171之间,下方边框铰链托架130被保持在吊挂边框24上。
在如上述那样安装下方铰链装置100的下方边框铰链托架130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在吊挂边框24上形成用来将安装螺纹件插通的孔,所以在确保门窗的水密性的方面变得有利。并且,在万一安装螺纹件181松动的情况下,也由于下方边框铰链托架130的插入部132c被插入在吊挂边框24的边框侧导引槽27中,所以维持插入部132c与边框侧安装片26的弯曲部26a卡合的状态。结果,下方边框铰链托架130不会从下方边框背板170离开,没有门窗扇20脱落的担心。由此,能够使下方边框铰链托架130的拆装作业容易化。
此外,在如上述那样安装的下方边框铰链托架130中,处于下方边框背板170的下方边框背板突起171b嵌合在下方边框安装部132的下方边框侧突起插入孔132b中的状态。因而,在对下方边框铰链托架130施加了外力的情况下,除了上述插入部132c与边框侧安装片26的弯曲部26a卡合以外,下方边框铰链托架130相对于吊挂边框24的相对移动被抑制,也没有容易地脱落的担心。
进而,在使背板保持用螺纹件180拧合的情况下,在与下方边框铰链托架130之间使安装螺纹件181拧合以前,也通过将下方边框背板170的下方边框夹持部171向边框侧安装片26的弯曲部26a推压,限制下方边框背板170相对于吊挂边框24的相对移动,能够防止位置偏差。
(下方铰链装置100的动作)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下方铰链装置100中,通过使下方铰链轴110的球状部111收容到下方框轴部121的球接纳凹部121a中,将下方边框铰链托架130相对于下方框铰链托架120能够以沿着上下方向的轴心为中心旋转、并且能够以下方铰链轴110的下端部为中心倾动地支承。
(在上方铰链装置200中使用的上方框铰链托架220的结构)
上方铰链装置200的上方框铰链托架220如图29、图30、图31所示,是将呈圆筒状的上方框轴部221和在从上方框轴部221的周面向外方延伸后大致直角地弯曲的上方框安装部222一体成形的结构。如图7及图20所示,上方框铰链托架220通过在上方框轴部221从吊挂框13的面向室内侧的进深面向室内侧突出的状态下、使位于室内侧的框侧安装片15的弯曲部15a夹持到上方框安装部222与上方框背板250之间,在上方框轴部221的轴心与下方框轴部121的轴心一致的状态下安装在吊挂框13的进深面上。
上方铰链轴210呈圆柱状,在上端部露出到外部的状态下经由下端部固定在上方框铰链托架220的上方框轴部221上。
上方框安装部222形成为能够将设在吊挂框13上的一对框侧安装片15覆盖的大小,具有上方框侧螺纹件插通孔222a及上方框侧突起插入孔222b。上方框侧螺纹件插通孔222a设在上方框安装部222的上下两端部,上方框侧突起插入孔222b形成在作为上方框侧螺纹件插通孔222a的相互间的部位。如图20所示,在上方框安装部222中在与吊挂框13的进深面对置的部位设有支承片部223。支承片部223在通过上方框安装部222将吊挂框13的进深面覆盖的情况下在一对框侧安装片15之间与吊挂框13的进深面抵接,具有卡合部224及爪部225。卡合部224是形成在支承片部223的朝向室外侧的面上的凹槽,在将吊挂框13的进深面覆盖的情况下为将位于室外侧的框侧安装片15的弯曲部15a卡合的状态。爪部225是从支承片部223的前端部朝向室内侧突出的部分。
上方框背板250如图20所示,具有上方框夹持部251,上述上方框夹持部251夹设在上方框铰链托架220的上方框安装部222与吊挂框13的进深面之间,并且向位于室内侧的框侧安装片15的框侧导引槽16插入。在该上方框背板250上,如图29所示,设有上方框定位突起252、上方框螺纹件锁紧孔253及上方框背板突起254。上方框定位突起252是与上方框安装部222的端面抵接的部分,形成在上方框背板250的上下两端部。上方框螺纹件锁紧孔253是在与上方框安装部222重合的情况下在与上方框安装部222的上方框侧螺纹件插通孔222a对应的部位处形成的阴螺纹孔。上方框背板突起254在与上方框安装部222重合的情况下嵌合到上方框安装部222的上方框侧突起插入孔222b中,限制上方框安装部222和上方框背板250的相对移动。
为了将上述上方铰链装置200的上方框铰链托架220安装到吊挂框13上,如图20所示,只要进行以下的操作就可以:将位于室外侧的框侧安装片15的弯曲部15a与支承片部223的卡合部224卡合,并且在将上方框背板250的上方框夹持部251配置在位于室内侧的框侧安装片15的框侧导引槽16中的状态下经由各自的上方框侧螺纹件插通孔222a在上方框背板250的上方框螺纹件锁紧孔253中拧合安装螺纹件260,再将脱离阻止部160向上方框背板250与位于室外侧的框侧安装片15的间隙插入。脱离阻止部160具有与在下方铰链装置100的下方框铰链托架120中使用者相同的结构。
在如上述那样安装上方铰链装置200的上方框铰链托架220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在吊挂框13上形成用来将安装螺纹件插通的孔,所以在确保门窗的水密性的方面变得有利。并且,在万一安装螺纹件260松动的情况下,也通过脱离阻止部160限制上方框背板250从室内侧的框侧安装片15的离开移动,维持将框侧安装片15的弯曲部15a夹持在上方框铰链托架220与背板之间的状态,能够防止上方框铰链托架220从吊挂框13脱落的状况。
此外,在如上述那样安装的上方框铰链托架220中,上方框背板250的上方框背板突起254处于嵌合在上方框安装部222的上方框侧突起插入孔222b中的状态,并且支承片部223的前端部处于抵接在吊挂框13的进深面上的状态。因而,即使在对上方框铰链托架220施加了由图20中的箭头A表示那样的外力的情况下,上方框铰链托架220相对于吊挂框13的相对移动也被抑制,没有容易地脱落的担心。
(在上方铰链装置200中使用的上方边框铰链托架230的结构)
上方铰链装置200的上方边框铰链托架230如图6、图7所示,具有呈圆筒状的上方边框轴部231和从上方边框轴部231的周面向外方延伸的上方边框安装部232。该上方边框铰链托架230经由上方边框轴部231配设在上方铰链轴210的上端部,在轴心方向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下能够以上方铰链轴210的轴心为中心旋转。
(在上方铰链装置200中使用的上方连杆机构240的结构)
上方连杆机构240的主连杆242如图6、图7、图32-1~图36-2所示,呈长尺寸的薄板状,经由基端部连结在上方边框安装部232上。作为将主连杆242向上方边框安装部232连结的方法,是通过铆接或螺纹件固定的方法。在主连杆242的前端部,从前端侧起设有滑动销242a、支承连杆销242b及连杆锁销242c。这些滑动销242a、支承连杆销242b及连杆锁销242c分别沿着上下方向延伸,从主连杆242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在主连杆242的支承连杆销242b上设有辅助连杆244。辅助连杆244呈比主连杆242短的尺寸的薄板状,经由基端部可绕支承连杆销242b的轴心旋转地支承。在辅助连杆244的前端部设有辅助连杆销244a。辅助连杆销244a以与支承连杆销242b平行的方式延伸,从辅助连杆244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
边框固定托架241是具有比主连杆242短的尺寸且在前端部具有沿着长度方向的滑动孔241a的厚板部件,以沿着上边框22的长度方向的状态固定在上边框22的上表面上。在该边框固定托架241上,通过辅助连杆销244a可旋转地支承着辅助连杆244,并且在滑动孔241a中可滑动地收容着主连杆242的滑动销242a。
在边框固定托架241的滑动孔241a中配设有卡合夹子245。卡合夹子245呈基端部弯曲且前端部开放的大致U字状,以U字状的基端部位于滑动孔241a的吊挂侧的状态安装在边框固定托架241上。在该卡合夹子245上设有窄幅部245a。窄幅部245a通过将卡合夹子245的位于基端部侧的部分相互朝向内方弯曲,将宽度构成得较窄。在具备卡合夹子245的滑动孔241a中,由于在滑动销242a穿过卡合夹子245的窄幅部245a时需要抵抗卡合夹子245的弹性力将窄幅部245a推扩,所以能够限制滑动销242a的滑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卡合夹子245,以在滑动销242a位于滑动孔241a的吊挂侧端部的情况下限制滑动销242a向门窗前端侧的移动。
锁定连杆243是具有与主连杆242同样的长度的长尺寸的薄板状部件,以仅能够沿着边框固定托架241的长度方向滑动的状态支承在边框固定托架241的下表面上。在该锁定连杆243上,在吊挂侧的端部上设有销保持器246。销保持器246具有在前端及上表面上开口的销接纳槽246a。
在从锁定连杆243和主连杆242相互沿着相同方向配置的状态起、锁定连杆243向吊挂侧滑动的情况下,如图32-1及图32-2所示,由于主连杆242的连杆锁销242c收容在销保持器246的销接纳槽246a中,所以经由锁定连杆243维持边框固定托架241沿着主连杆242的姿势(锁定状态)。
相对于此,在锁定连杆243向门窗前端侧滑动的情况下,如图35-1及图35-2所示,由于主连杆242的连杆锁销242c从销保持器246的销接纳槽246a脱离,所以如图36-1及图36-2所示,以主连杆242的滑动销242a为中心,主连杆242和边框固定托架241能够相对旋转(解锁状态)。此时,通过夹设在主连杆242与边框固定托架241之间的辅助连杆244的作用,滑动销242a在滑动孔241a中朝向基端部分滑动,不久一边将卡合夹子245的窄幅部245a推扩一边穿过。因而,只要不施加抵抗卡合夹子245的弹性力的操作力,就维持滑动销242a被保持在滑动孔241a的基端部分的状态。
(上方铰链装置200的动作)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上方铰链装置200中,在操作手柄401配置在上锁位置、内开位置、内开位置与内倒位置的中间位置的情况下,主连杆242的连杆锁销242c被收容到销保持器246的销接纳槽246a中。在该状态下,由于边框固定托架241不能相对于主连杆242相对旋转,所以在上方边框安装部232相对于上方铰链轴210旋转的情况下,如图34所示,安装在门窗扇20的上边框22上的边框固定托架241与主连杆242一起以上方铰链轴210为中心旋转,能够进行门窗扇20的内开。
另一方面,如果操作手柄401被配置到内倒位置,则主连杆242的连杆锁销242c从销保持器246的销接纳槽246a脱离。在该状态下,由于边框固定托架241相对于主连杆242能够相对旋转,所以在上方边框安装部232相对于上方铰链轴210旋转的情况下,如图36-1及图36-2所示,边框固定托架241相对于主连杆242适当旋转,能够使上边框22相对于上框11平行移动,能够进行门窗扇20的内倒。
(上锁装置300的结构)
上锁装置300的控制杆310如图9所示,是形成为与设在门窗前端边框25上的上方连络部件403及下方连络部件402大致相同的截面的长尺寸部件,在其下端部具有插入倾动突起313。插入倾动突起313能够插入到设在下部块部件330上的杆插入孔331中,并且上下两端部的沿着进深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比中央部分窄的宽度,在插入在下部块部件330的杆插入孔331中的状态下能够将上端部向室内侧倾斜。
设在控制杆310上的锁销311呈沿着水平方向的圆柱状。开放防止突起312是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突出部,设在插入倾动突起313和锁销311的中间部。
下部块部件330如图37~图39所示,呈在上端面的两端部分别具有杆插入孔331的长方体状,在将一方的端面抵接在门窗前端框14的进深面上且将一方的杆插入孔331配置在控制杆310的下方延长域中的状态下固定在下框12的上表面上。该下部块部件330被预先设定高度,以使得仅在将操作手柄401配置在内倒位置的情况下插入倾动突起313被插入到杆插入孔331中。图4中的附图标记340是从下边框23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的滑动块。该滑动块340构成为,在将门窗扇20关闭的情况下能够抵接在下部块部件330的上表面上。
控制块体320如图37~图39所示,具备相互独立地成形的上部块部件320A及中间块部件320B而构成。在上部块部件320A上设有锁接纳部321,在中间块部件320B上设有突起接纳部322。上部块部件320A的锁接纳部321及中间块部件320B的突起接纳部322分别朝向吊挂框13突出。
锁接纳部321配设在以下位置:在以将门窗扇20关闭的状态将操作手柄401配置在上锁位置的情况下,为与控制杆310的锁销311对置的高度;并且在操作手柄401被配置在内开位置及内倒位置的情况下,为与锁销311非对置的高度。
突起接纳部322配设在以下位置:在以将门窗扇20关闭的状态将操作手柄401配置在上锁位置及内开位置的情况下,位于比控制杆310的开放防止突起312靠下方而为非对置;并且在操作手柄401被配置在内倒位置的情况下位于比开放防止突起312靠上方,为非对置的高度。在操作手柄401从内开位置到内倒位置移动的期间中,突起接纳部322被配置在与开放防止突起312对置的高度。因而,在操作手柄401被配置在内开位置与内倒位置之间的期间中,门窗扇20相对于开口框10的向室内侧的移动被阻止,所以不会导致门窗扇20向室内侧脱落的状况。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上锁装置300中,如图18、图19所示那样构成为,在将门窗扇20翻倒到室内侧的情况下,中间块部件320B的突起接纳部322相对于控制杆310的开放防止突起312接近于上方而取位。因而,在将门窗扇20翻倒到室内侧的状态,门窗扇20相对于开口框10向上方的移动被限制,不会导致门窗扇20脱落的状况。
如图38、图3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间块部件320B的上下两端部分别设置抵接杆部323,在使抵接杆部323的端面分别抵接在下部块部件330的上表面及上部块部件320A的下表面上的状态下,中间块部件320B及上部块部件320A分别安装在门窗前端框14的进深面上。下方的抵接杆部323其长度设定为,使得在抵接在下部块部件330的上表面上的情况下,设在中间块部件320B上的突起接纳部322的高度满足上述条件。上方的抵接杆部323其长度设定为,使得在抵接在上部块部件320A的下表面上的情况下,设在上部块部件320A上的锁接纳部321的高度满足上述条件。
根据上述上锁装置300,通过在下部块部件330的上表面上依次堆叠中间块部件320B及上部块部件320A,能够相对于控制杆310的锁销311及开放防止突起312正确地规定锁接纳部321及突起接纳部322的高度位置,能够不使门窗的组装作业复杂化而保证门窗扇20的顺畅的开闭操作。
并且,由于通过上部块部件320A及中间块部件320B构成控制块体320,所以能够对安装控制块体320的位置左右相反的使用习惯不同的门窗扇20实现上部块部件320A及中间块部件320B的共用化。
另外,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着门窗前端边框25的长度方向配置的角部传动器500上设置辅助锁销311S,另一方面,在门窗前端框14上设置在与辅助锁销311S对应的部位具有辅助锁接纳部321S的辅助块部件320S。这些辅助锁销311S及辅助锁定部件与控制杆310的锁销311及上部块部件320A的锁接纳部321同样构成为,仅在操作手柄401被配置在上锁位置的情况下为相互对置的高度。
(中间动作装置400的结构)
中间动作装置400的滑动块410如图40~图42所示,相对于装置主体420可滑动地配设,具备块主体411和齿条部件412而构成。块主体411呈厚板的块状,呈现在装置主体420的外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外观品质,通过锌合金将块主体411成形。在该块主体411上,在位于室内侧的侧缘部的3个部位设有掣子卡合槽411a、411b、411c。齿条部件412是沿着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啮合孔412a的薄板状部件,铆接固定在块主体411中与装置主体420对置的面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不锈钢等强度及耐磨损性比块主体411高的金属构成齿条部件412。装置主体420通过将配置在室外侧的主体基部421与配置在室内侧的主体盖部422相互连结而构成,具有齿条槽423、小齿轮收容部424及掣子收容部425。
齿条槽423是在装置主体420的一侧面上形成的槽状的凹部,两端开口。该齿条槽423如图42所示,与内底面423a接近的部分具有宽度较宽的倒T字状的截面,在其内部可滑动地支承着滑动块410。
小齿轮收容部424如图41所示,是以与齿条槽42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轴为中心设在装置主体420的内部的圆柱状的空腔,以外周部的一部分与齿条槽423的中央部连通的方式形成。在小齿轮收容部424中作为圆柱的中心的部分上,以贯通到装置主体420的两端面的方式形成有手柄插入孔424a。在该小齿轮收容部424中收容着小齿轮430。小齿轮430在中心部具有矩形的装接孔431,并且在外周上具有多个齿部432,在使齿部432与滑动块410的啮合孔412a啮合、并且经由手柄插入孔424a使装接孔431露出在装置主体420的外部的状态下,可旋转地配设在小齿轮收容部424的内部。
掣子收容部425如图41、图42所示,是形成在齿条槽423与小齿轮收容部424之间的凹处,在设在主体盖部422上的齿条槽423的侧面上开口。在该掣子收容部425中收容着掣子部件440。掣子部件440具有沿着齿条槽42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掣子主体441、从在掣子主体441中位于室外侧的两角部朝向吊挂侧突出的一对弹簧承接部442、和从掣子主体441的位于室内侧的边缘部的中央部朝向门窗前端侧突出的卡合片部443,在将卡合片部443露出在外部的状态下配设在掣子收容部425中。如图42所示,在掣子收容部425中,在主体盖部422与掣子部件440的弹簧承接部442之间分别设有掣子弹簧444。掣子弹簧444将掣子部件440总是相对于装置主体420向室外侧施力,将露出到装置主体420的外部的卡合片部443向滑动块410的侧缘部推压。
根据图42(a)也可知,掣子部件440的卡合片部443处于比滑动块410突出的状态。因而,在将门窗扇20关闭的状态下,如图42(b)所示,通过抵接在门窗前端框14上,抵抗掣子弹簧444的推压力而向室内侧移动,从滑动块410的侧缘部离开。
具有上述结构的中间动作装置400如图13、图14所示,以滑动块410在门窗前端边框25的进深面中沿着上下方向、并且使装置主体420收容在门窗前端边框25的内部的状态安装在门窗前端边框25上。在该中间动作装置400中,将滑动块410相对于装置主体420配置在最上方,掣子部件440的卡合片部443卡合在滑动块410的最下方的掣子卡合槽411a中的状态为上锁位置,在操作手柄401的前端朝向铅直下方的状态下在小齿轮430的装接孔431中装接操作手柄401的基端部。
在将与掣子部件440的卡合片部443的卡合状态解除而将操作手柄401配置在内开位置的情况下,由于滑动块410向下方滑动,所以卡合片部443能够卡合到中央的掣子卡合槽411b中,进而在将操作手柄401配置在内倒位置的情况下,滑动块410进一步向下方滑动,卡合片部443能够卡合到最上方的掣子卡合槽411c中。
根据上述中间动作装置400,在门窗扇20打开的情况下,通过掣子部件440的卡合片部443卡合到掣子卡合槽411a、411b、411c中,滑动块410相对于装置主体420的移动被限制,所以不能将操作手柄401操作。因而,在门窗扇20打开的状态下,由于设在开口框10与门窗扇20之间的上方连杆机构240的锁定/解锁状态及上锁装置300的上锁状态不会意外地切换,所以能够将使操作手柄401在内开位置打开的门窗扇20原样可靠地关闭,并且能够将使操作手柄401在内倒位置翻倒的门窗扇20原样可靠地关闭。
此外,关于在将门窗扇20打开时露出到外部的滑动块410,由于将块主体411用锌合金成形,所以在外观品质的方面变得有利。并且,关于与小齿轮430啮合的齿条部件412,由于通过强度及耐磨损性较高的金属成形,所以即使在持续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中间动作装置400可靠地动作。
(角部传动器500的结构)
角部传动器500如图43~图47所示,通过在箱体510的内部可滑动地配设带状部件520而构成。
带状部件520将具有挠性的金属制的薄板部件重合多片而构成,遍及全长具有大致一样的宽度。在带状部件520的两端部,分别连结着滑块521、522。滑块521、522具有将多个薄板部件铆接的功能,并且为与上方连络部件403及上边框连络部件404的连结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中间动作装置400的滑动块410同样,将滑块521、522通过锌合金成形。
连结在带状部件520的一方的端部处的上部连结滑块521在呈块状的基部521a具备连结销521b。根据图44也可知,上部连结滑块521的基部521a具有将形成在带状部件520的一方的端部上的两个铆接孔覆盖的尺寸,并且形成为比带状部件520稍小的宽度,以不从带状部件520突出到外部的状态安装在一方的端部。
连结在带状部件520的另一方的端部处的下部连结滑块522是将导引插入部522a及滑动导引部522b一体成形的结构。导引插入部522a呈具有比带状部件520稍小的宽度的方柱状,以从带状部件520的另一方的端部向长度方向突出的状态安装在带状部件520上。滑动导引部522b构成为,具有与上方连络部件403同样的截面形状。
箱体510如图46、图47所示,呈具备沿着作为安装对象的门窗扇20的门窗前端边框25延伸的侧方导引部511、和沿着上边框22延伸的上方导引部512的大致L字状。角部传动器500的箱体510是露出到门窗扇20的外部的结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中间动作装置400的滑动块410同样,通过锌合金成形箱体510。在上方导引部512中,在接近于与侧方导引部511的连结部的部分处,设有支承台部513。支承台部513用来在将上方导引部512抵接在上边框22的上表面上的情况下,在上方导引部512的前端部与上边框22的上表面之间确保空间。
在该箱体510上,在侧方导引部511及上方导引部512分别形成有导引通路511a、512a,并且在这些导引通路511a、512a之间形成有连络通路514。各个导引通路511a、512a及连络通路514具有能够将带状部件520可滑动地收容的宽度。侧方导引部511的导引通路(以下称作“侧导引通路511a”)及上方导引部512的导引通路(以下称作“上导引通路512a”)分别沿着导引部511、512的延伸方向以直线状延伸。连络通路514使侧导引通路511a与上导引通路512a之间以圆弧状连续。
侧导引通路511a及连络通路514是在箱体510中与门窗前端边框25及上边框22对置的部位遍及全宽而开放的结构,能够使带状部件520向面外方向移动。在这些侧导引通路511a及连络通路514中,在与边框25、22对置的开放部分装接着罩部件530。罩部件530是通过树脂材料成形的,一体地成形有将侧导引通路511a覆盖的侧罩部531和将连络通路514覆盖的连络罩部532。该罩部件530通过使分别设在侧罩部531及连络罩部532上的卡合用突出部531a、532a卡合到箱体510的卡合槽部511b、513a中而可拆装地保持在箱体510上。连络罩部532的卡合用突出部532a卡合的卡合槽部513a设在设于上方导引部512上的支承台部513上。侧罩部531的卡合用突出部531a卡合的卡合槽部511b形成在侧导引通路511a的下端部内壁面上。
如图46~图48所示,连络罩部532形成为,在装接在箱体510上的情况下,在与连络通路514之间确保能够使带状部件520唯一插通的空间。另一方面,在侧罩部531上,在与侧导引通路511a对置的部位设有收容槽部533。收容槽部533在一对壁部533a之间确保能够将下部连结滑块522的导引插入部522a收容的空间。一对壁部533a形成为,能够在与侧导引通路511a之间确保能够使带状部件520唯一插通的空间。
上导引通路512a如图44及图47所示,具有将带状部件520的两侧缘部可滑动地收容的一对导引槽部512a1、和在一对导引槽部512a1的相互间开口的滑动槽部512a2。滑动槽部512a2在上方导引部512中形成在与上边框22对置的部位处,形成为能够使连结在带状部件520上的上部连结滑块521穿过的宽度。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角部传动器500中,由于箱体510的侧导引通路511a及连络通路514遍及与边框25、22对置的部位的全宽而开放,所以在将箱体510进行模成形的情况下,也没有模构造变复杂的担心。并且,对于下述箱体510,如图47所示,在预先在带状部件520上连结着上部连结滑块521及下部连结滑块522的状态下也能够容易地配设,上述箱体510中,侧导引通路511a及连络通路514遍及与边框25、22对置的部位的全宽而开放并且在上导引通路512a上具有滑动槽部512a2。即,如图45所示,对于箱体510,可以将连结着上部连结滑块521的带状部件520的端部从连络通路514向上导引通路512a的导引槽部512a1分别插入,并且将上部连结滑块521向滑动槽部512a2插入。然后,如果将罩部件530装接到箱体510上,就能够构成相对于箱体510可滑动地配设有带状部件520的角部传动器500。
该角部传动器500通过在使设在上方导引部512上的支承台部513抵接在上边框22的上表面上的状态下将侧方导引部511固定到门窗前端边框25的进深面上、将上部连结滑块521连结到上边框22的上边框连络部件404上,并将下部连结滑块522连结到门窗前端边框25的上方连络部件403上,能够将这些上边框连络部件404与上方连络部件403之间连络。
这里,根据上述角部传动器500,通过支承台部513在箱体510的上方导引部512与上边框22的上表面之间确保空间,并且上部连结滑块521能够沿着滑动槽部512a2滑动。因而,能够将上部连结滑块521与上边框连络部件404的连结位置设定在上方导引部512与上边框22之间,能够实现使用的门窗扇20的尺寸的小型化。
并且,在下部连结滑块522的两侧缘部与箱体510之间,夹设着通过树脂材料成形的罩部件530的壁部533a。因而,根据上述角部传动器500,在下部连结滑块522滑动时两侧缘部滑动接触在树脂材料的壁部533a上,能够使下部连结滑块522的滑动顺畅化。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直接使控制块体320抵接在下部块部件330的上表面上,但本发明并不一定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下部块部件330与控制块体320之间夹设填隙板或间隔件而使两者抵接,也可以在构成控制块体320的上部块部件320A与中间块部件320B之间夹设填隙板或间隔件而使两者抵接。
附图标记说明
12下框;14门窗前端框;20门窗扇;22上边框;25门窗前端边框;300上锁装置;310控制杆;311锁销;312开放防止突起;313插入倾动突起;320控制块体;320A上部块部件;320B中间块部件;321锁接纳部;322突起接纳部;323抵接杆部;330下部块部件;331杆插入孔。

Claims (4)

1.一种门窗,
具备控制杆、锁接纳部、突起接纳部和下部块部件;
上述控制杆能够沿上下方向滑动地配设在构成门窗扇的一方的纵边框上,上述控制杆具有锁销及开放防止突起;
上述锁接纳部配设在与上述纵边框对置的纵框上,在上述控制杆被配置在上锁位置的情况下上述锁接纳部与上述锁销卡合;
上述突起接纳部在上述纵框上配设在比上述锁接纳部靠下方的位置,在上述控制杆从上锁位置向下方滑动而被配置到上述锁销相对于上述锁接纳部非对置的打开位置的情况下,上述突起接纳部位于比上述开放防止突起靠下方;
上述下部块部件在下框上配设在作为上述控制杆的延长线上的位置,上述下部块部件具有插入孔,在上述控制杆被配置在上述开放防止突起比上述突起接纳部靠下方的翻倒位置的情况下,上述控制杆的下端部被插入到上述插入孔中;
在上述控制杆被配置在上锁位置的情况下,阻止上述门窗扇相对于上述纵框向打开方向移动,并且,在上述控制杆被配置在打开位置的情况下,容许上述门窗扇以将上述纵边框作为门窗前端的方式相对于上述纵框打开,进而,在上述控制杆被配置在翻倒位置的情况下,容许上述门窗扇以将上边框作为门窗前端的方式相对于上述纵框翻倒;
上述门窗的特征在于,
以上述下部块部件的上表面为基准,将控制块体定位固定到上述纵框上,在该控制块体上设有上述锁接纳部及上述突起接纳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块体具备相互独立设置的上部块部件及中间块部件,并且,以将该中间块部件及上部块部件依次堆叠在上述下部块部件的上表面的状态被固定在上述纵框上,在上述上部块部件设有上述锁接纳部,而在上述中间块部件设有上述突起接纳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窗,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间块部件的突起接纳部在上述控制杆从打开位置向翻倒位置移动的期间中与上述开放防止突起对置,由此阻止上述门窗扇向打开方向移动,并且,上述中间块部件的突起接纳部在上述控制杆的下端部被插入到上述下部块部件的插入孔中的情况下被配置在非对置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窗,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间块部件的突起接纳部在上述门窗扇被翻倒的情况下相对于上述控制杆的上述开放防止突起位于上方,发挥功能以阻止上述门窗扇向上方移动。
CN201510302278.9A 2014-10-02 2015-06-05 门窗 Active CN1061939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04217 2014-10-02
JP2014204217A JP6512785B2 (ja) 2014-10-02 2014-10-02 建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93913A true CN106193913A (zh) 2016-12-07
CN106193913B CN106193913B (zh) 2018-07-10

Family

ID=55949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02278.9A Active CN106193913B (zh) 2014-10-02 2015-06-05 门窗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512785B2 (zh)
CN (1) CN10619391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259884A1 (de) * 1972-12-07 1974-06-12 Siegenia Frank Kg Kippriegel-verschlussbeschlag fuer kipp-schwenkfluegel-fenster und -tueren od.dgl
US4602457A (en) * 1983-08-13 1986-07-29 Ulrich Kreusel Window fitting for single handed swinging and tilting of the window
CN201705136U (zh) * 2010-04-30 2011-01-12 宋国强 一种用于下悬平开门窗的旋转装置
CN103883221A (zh) * 2012-12-19 2014-06-25 Ykkap株式会社 门窗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360372B (de) * 1974-05-30 1980-01-12 Winkhaus Fa August Ausstellvorrichtung fuer fenster
DE2445855C2 (de) * 1974-09-26 1983-12-08 Siegenia-Frank Kg, 5900 Siegen Sperrvorrichtung an Fenstern, Türen od. dgl. mit zwei in einem Rahmen mit festem Mittelpfosten nebeneinander angeordneten, voneinander unabhängig betätigbare Treibstangenverschlüsse aufweisenden Flügeln
DE2729394C2 (de) * 1977-06-29 1990-08-23 Fa. Aug. Winkhaus, 4404 Telgte Verriegelungseinrichtung für Fenster, Türen o.dgl.
JP4871743B2 (ja) * 2007-01-17 2012-02-08 株式会社エクセルシャノン 窓構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259884A1 (de) * 1972-12-07 1974-06-12 Siegenia Frank Kg Kippriegel-verschlussbeschlag fuer kipp-schwenkfluegel-fenster und -tueren od.dgl
US4602457A (en) * 1983-08-13 1986-07-29 Ulrich Kreusel Window fitting for single handed swinging and tilting of the window
CN201705136U (zh) * 2010-04-30 2011-01-12 宋国强 一种用于下悬平开门窗的旋转装置
CN103883221A (zh) * 2012-12-19 2014-06-25 Ykkap株式会社 门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12785B2 (ja) 2019-05-15
JP2016075029A (ja) 2016-05-12
CN106193913B (zh) 2018-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360271T3 (es) Dosificador semanal para medicamentos.
CN105484587A (zh) 角部传动器及门窗
RU2605178C2 (ru) Выда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листовых продуктов
ITRM20070566A1 (it) Supporto di precisione per cannocchiale ad attacco rapido su di un arma
US20200123804A1 (en) Cabinet door and locking system
CN106193913A (zh) 门窗
CN106193861A (zh) 零件的安装构造及门窗
US20160237725A1 (en) Cabinet lock
CN106193860A (zh) 铰链托架的安装构造及门窗
EP3809548B1 (en) Cable management assembly
CA2476930A1 (en) Component support and radioisotope generator including one or more component supports
TR201811035T4 (tr) Buhar çekme davlumbazı, özellikle de ada tipi davlumbaz.
ES2924979T3 (es) Dispositivo de guía con soportes para la fijación a una disposición de barra de soporte
KR200480629Y1 (ko) 수평 밀착형 미닫이창문용 이동구
ES2924327T3 (es) Sistema de cajón con guía de extracción en la que se pueden montar diferentes sistemas de cajón
KR101162695B1 (ko) 양방향회전 및 고정이 가능한 슬라이딩창문 잠금장치
US20200054132A1 (en) Fastening fitting for a panel
EP2891437A1 (en) Adjustable shower frame releasably connectable to a wall by a sliding lock
EP3649710B1 (en) Electrical cabinet with front door interlock
ES1161884U (es) Clip para sujección de utillajes en sistemas de correajes tácticos
US11982115B2 (en) Door panels-frame assembly and cabinet provided with said door panels-frame assembly
CN209670827U (zh) 一种可多角度调节的挡水条连接装置
US20220233031A1 (en) Dispenser for dispensing web material from a roll
EP2775049B1 (en) Control plate assembly of a flushing tank
CN107568846A (zh) 皮带长度自动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