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88000A - 一种右旋兰索拉唑的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右旋兰索拉唑的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88000A
CN106188000A CN201610543998.9A CN201610543998A CN106188000A CN 106188000 A CN106188000 A CN 106188000A CN 201610543998 A CN201610543998 A CN 201610543998A CN 106188000 A CN106188000 A CN 1061880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ed
dexlansoprazole
lansoprazole
controls
methan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439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会
潘小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4399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88000A/zh
Publication of CN106188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880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0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 C07D40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01/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hav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t least one ring being a six-membered ring with only one nitrogen atom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hetero atoms as chain l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BGENERAL METHODS OF ORGANIC CHEMISTRY; APPARATUS THEREFOR
    • C07B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pecific properties of organic compounds
    • C07B2200/07Optical isom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Plural Heterocycl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右旋兰索拉唑的合成方法,该方法是以1S‑(+)‑10‑樟脑磺哑嗪为氧化剂,兰索拉唑硫醚为原料,DBU为碱,在异丙醇中进行不对称氧化,经分离纯化得到R‑兰索拉唑。本发明的合成方法,反应原料种类少,操作简便,产物e.e.值较高,后处理过程方便,原料转化率也高。

Description

一种右旋兰索拉唑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合成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右旋兰索拉唑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右旋兰索拉唑是兰索拉唑的手性单体(R-构型),右旋兰索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为苯并咪唑类衍生物,特异性和非竞争性的作用于H+/K+-ATP酶,治疗消化性溃疡。质子泵抑制剂多为脂溶性弱碱性,吸收入血后进入壁细胞分泌小管、小管泡腔中酸性环境后,活化产物一般为活性次磺酸和次磺酰胺,与H+/K+-ATP酶巯基偶联形成一个不可逆的共价二硫键,阻断H+-K+转运机制,从而抑制胃酸分泌。
美国FDA于2009年1月30日批准日本武田制药公司研发的食管炎治疗新药右兰索拉唑(通用名为Dexlansoprazole)上市。该药是质子泵抑制剂兰索拉唑的对映体,又被称为右旋兰索拉唑,其结构如式(Ⅰ)所示。
右旋兰索拉唑的合成,目前文献报道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以兰索拉唑消旋体为对象,进行手性拆分得到:
据WO2010/068049和WO 2010/118575报道,以消旋兰索拉唑为原料,采用手性试剂拆分的方法得到R-兰索拉唑。该方法需要价格 较贵的手性拆分剂,而且收率不到35%,无法工业化大生产。
二、以N-樟脑磺酰基兰索拉唑硫醚为原料
据WO2010/095144报道,将D-(+)-樟脑磺酰氯与兰索拉唑硫醚反应,生成N-樟脑磺酰基兰索拉唑硫醚,然后用酒石酸二乙酯为辅助手性试剂,二异丙基乙胺为碱,在甲苯中,用间氯过氧化苯甲酸氧化,产物的e.e.值在80%-90%之间。但是,在最后水解除去樟脑磺酰基时,容易带入杂质。同时间氯过氧化苯甲酸的氧化能力较强,也容易引起砜杂质量的增加,而且间氯过氧化苯甲酸价格昂贵,含量不定。
三、以兰索拉唑硫醚为原料的不对称氧化[WO 02/44167,WO 2009/114981,CN102659763,WO 2009/066321等]
1、以钛酸四异丙酯为催化剂,过氧化羟基异丙苯为氧化剂,三乙胺或二异丙基乙胺为碱性控制剂,在等摩尔水存在下,在甲苯、二氯甲烷或乙酸乙酯溶剂中进行氧化,根据手性助剂的不同,又分为以下两条路线:
①.以L-酒石酸二乙酯为手性助剂
以兰索拉唑硫醚为原料,以三乙胺(或以二异丙基乙胺)为碱,以L-酒石酸二乙酯为手性助剂,以钛酸四异丙酯为辅助氧化剂,以过氧化羟基异丙苯(或过氧化羟基二异丙苯)为氧化剂,在甲苯溶剂中进行。但是该方法中,需要向反应体系中加入与兰索拉唑硫醚等摩尔量的水,才能得到较大的e.e.值,但是每批硫醚原料的含水量很难一致,水分需要进行精确测定。而且,硫醚在甲苯中溶解度较小,需要先升温,再降温,以降低硫醚的颗粒度,操作复杂。此外,使用钛 酸四异丙酯的氧化能力较大,容易产生较大量的砜杂质,造成纯化困难和收率的降低。还有原料种类较多,加料顺序也必须固定,操作繁琐,容易造成混乱,这些都限制了工业化生产。
②.以N,N’-二丙基-L-酒石酸二酰胺为手性助剂
以兰索拉唑硫醚为原料,以三乙胺为碱,以N,N’-二丙基-L-酒石酸二酰胺为手性助剂,以钛酸四异丙酯为辅助氧化剂,以过氧化羟基异丙苯为氧化剂,在甲苯溶剂中进行。该方法与上面的方法,只有手性助剂的差别,缺点都是一样的。
上述两种方法中,氧化体系涉及的试剂种类较多,碱的种类、溶剂、水用量、各步加料时的温度、最终反应温度、加料顺序、反应时间等对立体选择性(e.e.值)和转化率均有很大影响。而且兰索拉唑硫醚在上述几种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小。
以上合成R-兰索拉唑的方法,氧化步骤都很简单,但由于间氯过氧化苯甲酸价格贵,且含量不定,不宜采用;合成的消旋兰索拉唑需要使用特殊且价格高的拆分剂进行拆分,因而不采用;以钛酸四异丙酯为催化剂,L-酒石酸二乙酯或N,N’-二丙基-L-酒石酸二酰胺为手性助剂,过氧化羟基异丙苯为氧化剂,价格低,原料易得,但原料种类多、操作繁琐。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的右旋兰索拉唑的合成方法。
1、一种右旋兰索拉唑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兰索拉唑硫醚的制备;
步骤2:右旋兰索拉唑粗品的合成;
步骤3:右旋兰索拉唑钠盐的合成和精制;
步骤4:右旋兰索拉唑的制备。
2、所述步骤1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合成,在低于80℃条件下进行干燥,硫醚含有一个结晶水。因此,在本专利中,采用逐渐升温的方式,得到不含结晶水的硫醚,具体方法为:湿固体在真空干燥箱中60-70℃干燥2-5小时,70-85℃干燥4-7小时,在90-95℃真空干燥5-12小时,得白色固体。
3、优选的,所述的步骤2的控制条件为:
①.采用的碱可以为三乙胺、二异丙基乙胺、DBU、哌啶等,为了得到最大的e.e值,更好的是使用二异丙基乙胺或DBU,最好采用DBU作为碱。
②.反应温度为25-35℃,更好的是控制在28-32℃,最好控制在29-30℃;
③在使用醋酸调节pH时,pH值的控制范围在7-11,更好的是控制在7.8-9.5,最好控制在8.2-8.8之间,这样能极大地除去产物中的砜和其他过度氧化的杂质,使这些杂质的单一成分控制在0.1%以下,同时也能保证更高的收率。
4、优选的,所述的步骤3的控制条件为:
①.将湿兰索拉唑粗品溶解于无水甲醇和二氯甲烷(DCM)的混合溶剂中,控制甲醇与兰索拉唑粗品的比例为0.8ml/g-2ml/g,更好的选择是控制在1ml/g-1.5ml/g,最好控制在1ml/g-1.2ml/g;DCM与兰 索拉唑粗品的比例控制在2ml/g-4ml/g,最好控制在3ml/g-3.5ml/g。这样的结果是保证粗品中未反应的原料硫醚能完全溶解于DCM中。
②.使用的NaOH的量为硫醚投料量的0.8-1.5倍,最好的选择是硫醚投料量的1-1.2倍。NaOH溶液的浓度控制在1%-10%,更好的选择是控制在2%-5%,最好的选择是控制在3%-4%。滴加的时间控制在1-5小时,最好控制在2.5-3.5小时。
③加入的水量(包括湿固体所带水量和配制NaOH溶液的水)控制在甲醇用量的2.5-4倍(体积比),最好控制在3-3.2倍(体积比),有利于收率的提高。
④冷却温度控制在0-15℃,最好控制在5-10℃;冷却时间为1-3小时,最好控制在1-1.5小时。
⑤产物最好用DCM洗涤1-2次。
6、优选的,所述的步骤3,湿固体加入到甲醇,搅拌下加热溶解,然后缓慢加水,析出固体,该方法可去除右旋兰索拉唑钠盐中的异构体。
①甲醇使用量与兰索拉唑钠盐的比例为0.8ml/g-1.5ml/g,最好的选择是1ml/g-1.1ml/g。
②兰索拉唑钠盐溶解于甲醇时控制的温度范围为40-55℃,最好的选择是控制在45-50℃。
③加入的水量与甲醇的比例为1.5:1-3.5:1,更好的用量为2:1-3:1,最好的比例为2.5:1。
④析晶温度控制在0-15℃,更好的选择是控制在5-10℃;析晶 时间控制在0.5-3小时,最好控制在1-1.5小时。
7、优选的,所述的步骤4的操作过程中:
①精制好的兰索拉唑钠盐可以溶解于甲醇、乙醇或丙酮中,更好的选择是甲醇或乙醇,最好的选择是乙醇。
②溶解时加入的水量为有机溶剂的0.5-1倍,最好不超过1倍。
③溶解温度控制在35-55℃,最好的选择是控制在45-50℃。
④加入的活性炭量为兰索拉唑的1%-5%,最好选择5%。
⑤最终加入的水量为有机溶剂的2-4倍,最好选择3-3.5倍。
⑥调节pH时,pH值控制在7-9,更好的选择是控制在7.5-8.5,最好控制在7.6-8.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反应原料种类少,操作简便,粗产物e.e.值较高(75-90%),后处理过程方便,原料转化率也高;并且水的存在对反应转化率和立体选择性没有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产物的红外光谱图。
图3是本发明产物的粉末衍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步骤1:兰索拉唑硫醚的制备。
物料配比
步骤1物料配比表
操作过程:
①.在100L搪瓷反应釜中,加入30kg无水甲醇,再加入3-甲基-4-(2,2,2-三氟乙氧基)-2-氯甲基吡啶盐酸盐5kg、2-巯基苯并咪唑3kg,搅拌30min。
②.缓慢分5次加入氢氧化钠2.54kg,用剩下的2kg甲醇洗涤釜壁,于70±5℃反应3小时。
反应监控:TLC监控[薄层版材质:G254,厚度:0.2-0.25mm;展开剂,乙酸乙酯:石油醚(4:3),254/345nm紫外显色]至原料转化完全。
③.反应完毕,降至40℃左右,于40-45℃减压回收甲醇(约35L)。残余物为浅黄色油状物,加入10倍量纯化水(兰索氯化物投料量)50kg,搅拌,析出白色固体。
④.放料,离心分离,滤饼用纯化水洗涤3次至洗液为中性(pH6-7),每次20L纯化水。所得固体在真空干燥箱(-0.09MPa)中65℃干燥3h,80℃干燥6h,在92℃真空干燥12h,得白色固体,称重为6.11kg,收率95.5%。
化学反应式:
步骤2:右旋兰索拉唑粗品的合成。
物料配比:
步骤2物料配比表
操作过程:
①.在100L搪瓷反应釜中,加入28kg异丙醇,5kg兰索拉唑硫醚,2.16kg DBU,搅拌30分钟,降温至10-15℃,分5次加入(1S)-(+)-10-樟脑磺哑嗪3.15kg,再用2kg异丙醇洗涤加料设备和釜壁,在此温度下继续搅拌2小时。
②.升温至29-30℃,反应15-18小时。
反应监控:TLC监控[薄层版材质:GF254,厚度:0.2-0.25mm;展开剂,乙酸乙酯:石油醚(4:3),样品液直接用甲醇稀释后点样,展开后,于254/345nm紫外显色]至硫醚大部分转化为产物。
反应监控:TLC监控[薄层版材质:GF254,厚度:0.2-0.25mm;展开剂,二氯甲烷-石油醚(7:1),用碘蒸气于254nm紫外显色]至 (1S)-(+)-10-樟脑磺哑嗪转化完全。
③.停止反应,冷却到10-20℃,放料,抽滤,白色滤饼用5L异丙醇洗涤2次,固体回收1S-(-)-10-樟脑内磺酰亚胺。滤液和洗液合并后于45-50℃减压下蒸馏出大部分异丙醇。黄色油状物中加入50kg水,搅拌分散,过滤析出的固体,用水洗涤2次,得648g(湿重,主要为硫醚原料,可大部分除去)。滤液和洗液用冰醋酸调pH8.2-8.8,搅拌1h,继续控制pH8.2-8.8。离心分离,纯化水洗涤3次,至洗水中性。滤饼湿重10.6kg。取适量粗品用快速水分测定仪进行水分检测,含水量约54%,折算成干品,粗品约为4.8kg。
步骤2是由兰索拉唑硫醚中间体与(1S)-(+)-10-樟脑磺哑嗪中间体在DBU的催化作用下进行不对称氧化而成,其合成路线如下:
其中,氧化剂1S-(+)-10-樟脑磺哑嗪是以1S-(-)-10-樟脑内磺酰亚胺为原料进行氧化制备,其合成路线如下:
步骤3:右旋兰索拉唑钠盐的合成和精制
物料配比:
步骤3物料配比表
操作过程:
①.将4.8kg湿固体加入到4.5L无水甲醇和14.5L DCM(二氯甲烷)中,搅拌下固体溶解后,滴加含有566gNaOH的12L纯化水溶液,逐渐析出固体,约3h滴加完,搅拌2h,降温到5-10℃搅拌1h,放料,离心分离,固体再用14.5L DCM洗涤,6L冰水洗涤1次。(HPLC分析,含量99.76,硫醚0.035%,砜0.025%,异构体99.51%)
②.湿重6.3kg的湿固体(产物按照4.3kg计)加入到4.5L甲醇中,45-50℃下搅拌溶解澄清,缓慢滴加13L纯化水,约加入一半时析出固体,继续加完,然后,缓慢降温到0-5℃搅拌2h。离心分离,用5L DCM洗涤,再用5L水洗涤。(HPLC分析,含量99.86,砜0.021%,硫醚0.027%,光学纯度100%)
步骤4:右旋兰索拉唑的制备
湿固体湿重4.1kg,往其中加入15L乙醇和10L纯化水,40-50℃下搅拌溶解,加入120g活性炭,搅拌1h,抽滤,5L乙醇洗涤反应釜和滤饼。合并滤液和洗液,再加入25L纯化水,在25-35℃滴加30%冰乙酸,调节到pH7.5-8,室温下搅拌1h,5-10℃下搅拌1h,离心分离,8L水洗,8L乙醇-水(1:3体积比)洗涤。
先在40℃真空干燥24h,再于45℃真空干燥72h,得到类白色 固体3.26kg,收率40.4%。[α]24 D=+168.1°(c=0.506,氯仿)。m.p.:60-80℃。
进一步对实施例1的产物进行影响因素测试,表1为影响因素试验结果。
表1实施例1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
注“——”表示不作要求或未考察;“N.D”表示低于设定的检出阈值。
由表1可知,产物的含量为98.9%,异构体含量≤0.5%,且经过各种影响因素试验后,产物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纯度依然很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右旋兰索拉唑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兰索拉唑硫醚的制备;
步骤2:右旋兰索拉唑粗品的合成;
步骤3:右旋兰索拉唑钠盐的合成和精制;
步骤4:右旋兰索拉唑的制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右兰索拉唑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合成,在低于80℃条件下进行干燥,硫醚含有一个结晶水。因此,在本专利中,采用逐渐升温的方式,得到不含结晶水的硫醚,具体方法为:湿固体在真空干燥箱中60-70℃干燥2-5小时,70-85℃干燥4-7小时,在90-95℃真空干燥5-12小时,得白色固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右旋兰索拉唑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的控制条件为:
①.采用的碱可以为三乙胺、二异丙基乙胺、DBU、哌啶等,为了得到最大的e.e值,更好的是使用二异丙基乙胺或DBU,最好采用DBU作为碱。
②.反应温度为25-35℃,更好的是控制在28-32℃,最好控制在29-30℃;
③在使用醋酸调节pH时,pH值的控制范围在7-11,更好的是控制在7.8-9.5,最好控制在8.2-8.8之间,这样能极大地除去产物中的砜和其他过度氧化的杂质,使这些杂质的单一成分控制在0.1%以下,同时也能保证更高的收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右旋兰索拉唑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的控制条件为:
①.将湿兰索拉唑粗品溶解于无水甲醇和二氯甲烷(DCM)的混合溶剂中,控制甲醇与兰索拉唑粗品的比例为0.8ml/g-2ml/g,更好的选择是控制在1ml/g-1.5ml/g,最好控制在1ml/g-1.2ml/g;DCM与兰索拉唑粗品的比例控制在2ml/g-4ml/g,最好控制在3ml/g-3.5ml/g。这样的结果是保证粗品中未反应的原料硫醚能完全溶解于DCM中。
②.使用的NaOH的量为硫醚投料量的0.8-1.5倍,最好的选择是硫醚投料量的1-1.2倍。NaOH溶液的浓度控制在1%-10%,更好的选择是控制在2%-5%,最好的选择是控制在3%-4%。滴加的时间控制在1-5小时,最好控制在2.5-3.5小时。
③加入的水量(包括湿固体所带水量和配制NaOH溶液的水)控制在甲醇用量的2.5-4倍(体积比),最好控制在3-3.2倍(体积比),有利于收率的提高。
④冷却温度控制在0-15℃,最好控制在5-10℃;冷却时间为1-3小时,最好控制在1-1.5小时。
⑤产物最好用DCM洗涤1-2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右旋兰索拉唑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湿固体加入到甲醇,搅拌下加热溶解,然后缓慢加水,析出固体,该方法可去除右旋兰索拉唑钠盐中的异构体。
①甲醇使用量与兰索拉唑钠盐的比例为0.8ml/g-1.5ml/g,最好的选择是1ml/g-1.1ml/g。
②兰索拉唑钠盐溶解于甲醇时控制的温度范围为40-55℃,最好的选择是控制在45-50℃。
③加入的水量与甲醇的比例为1.5:1-3.5:1,更好的用量为2:1-3:1,最好的比例为2.5:1。
④析晶温度控制在0-15℃,更好的选择是控制在5-10℃;析晶时间控制在0.5-3小时,最好控制在1-1.5小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右旋兰索拉唑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的操作过程中:
①精制好的兰索拉唑钠盐可以溶解于甲醇、乙醇或丙酮中,更好的选择是甲醇或乙醇,最好的选择是乙醇。
②溶解时加入的水量为有机溶剂的0.5-1倍,最好不超过1倍。
③溶解温度控制在35-55℃,最好的选择是控制在45-50℃。
④加入的活性炭量为兰索拉唑的1%-5%,最好选择5%。
⑤最终加入的水量为有机溶剂的2-4倍,最好选择3-3.5倍。
⑥调节pH时,pH值控制在7-9,更好的选择是控制在7.5-8.5,最好控制在7.6-8.0。
CN201610543998.9A 2016-07-11 2016-07-11 一种右旋兰索拉唑的合成方法 Pending CN1061880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43998.9A CN106188000A (zh) 2016-07-11 2016-07-11 一种右旋兰索拉唑的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43998.9A CN106188000A (zh) 2016-07-11 2016-07-11 一种右旋兰索拉唑的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88000A true CN106188000A (zh) 2016-12-07

Family

ID=57476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43998.9A Pending CN106188000A (zh) 2016-07-11 2016-07-11 一种右旋兰索拉唑的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8800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1280A (zh) * 2017-07-10 2017-09-08 长沙康普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右旋兰索拉唑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2412A (zh) * 2011-10-28 2012-05-02 成都欣捷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手性亚砜类质子泵抑制剂或其可药用盐的制备方法
CN104327048A (zh) * 2014-04-04 2015-02-04 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兰索拉唑硫醚晶型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987322A (zh) * 2015-07-03 2015-10-21 湖南赛隆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右兰索拉唑的纯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2412A (zh) * 2011-10-28 2012-05-02 成都欣捷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手性亚砜类质子泵抑制剂或其可药用盐的制备方法
CN104327048A (zh) * 2014-04-04 2015-02-04 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兰索拉唑硫醚晶型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987322A (zh) * 2015-07-03 2015-10-21 湖南赛隆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右兰索拉唑的纯化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1280A (zh) * 2017-07-10 2017-09-08 长沙康普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右旋兰索拉唑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5562B (zh) 一种新方法的兰索拉唑化合物
CN102584792A (zh) 制备高纯度的埃索美拉唑盐的方法
IL167795A (en)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a benzimidazole compound
CN107141280A (zh) 一种右旋兰索拉唑的制备方法
CN102675285A (zh) 一种纯水相制备雷贝拉唑钠的方法
JP2003516985A (ja) 改良されたオメプラゾール工程および該化合物の組成物
CN112679475B (zh) 一种奥美拉唑的制备方法及奥美拉唑
CN104311540B (zh) 一种右旋雷贝拉唑钠的合成方法
CN106188000A (zh) 一种右旋兰索拉唑的合成方法
CN111072633A (zh) 一种埃索美拉唑镁三水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3121499B (zh) 奥美拉唑的合成方法及应用
CN108558745A (zh) 一种帕博西林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TW202200546A (zh) 芳香醚類化合物的製備方法
CN113816884B (zh) 芳硫基萘酚、萘胺类化合物以及苯硫基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CN106083819A (zh) 一种奥美拉唑的制备方法
CN113845510A (zh) 一种埃索美拉唑的制备方法
CN110015980A (zh) 一种合成叔丁基亚磺酰胺的方法
CN114213343B (zh) 一种赛乐西帕中间体的制备及其纯化方法
CN104557889B (zh) 拉呋替丁异构体的制备方法
CN108558862B (zh) 一种抗白血病癌细胞活性分子的合成方法和中间体
CN113582973B (zh) 一种硫醚的制备方法
CN110903238B (zh) 一种伐度司他的制备方法
CN105622500B (zh) 孟鲁司特钠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CN109280050B (zh) 一种医药化合物阿伐那非的制备方法
CN117777105A (zh) 一种艾普拉唑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