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76179A - 一种护理用按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护理用按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76179A
CN106176179A CN201610603657.6A CN201610603657A CN106176179A CN 106176179 A CN106176179 A CN 106176179A CN 201610603657 A CN201610603657 A CN 201610603657A CN 106176179 A CN106176179 A CN 1061761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cross bar
fixing
support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0365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巴州
黄金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60365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76179A/zh
Publication of CN106176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761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3/00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 A61H23/006Percussion or tapping massag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3/00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 A61H23/04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with hydraulic or pneumatic dri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73Means for preventing injuri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一种护理用按摩装置,包括底板、支撑板、推动装置、定位装置、气缸装置、支架装置及敲击装置,底板上设有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及第一支架,支撑板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顶靠杆、第二顶靠杆、第一弹簧及第二弹簧,推动装置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横杆、第一推动杆、第一推动块、第三弹簧及第二横杆,定位装置包括第二支架、第一定位杆、第三支架及第一斜杆,气缸装置包括第二气缸、第三横杆、第二推动杆、第四横杆、第四弹簧及第二斜杆,支架装置包括第四支架、第五弹簧、第三支撑杆、第五横杆、第六弹簧、第六横杆、第三斜杆、第七横杆、第七弹簧,本发明能够对患者需要按摩治疗的部位进行有效的按摩,使得按摩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护理用按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护理用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神经内科的常见病也变得越来越常见,目前为了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在生病初期一般就开始治疗和预防,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冲作用,但是有一定的药效时间,不能治本,而且长期服用还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还会采用按摩护理装置,但是目前的按摩护理装置都是单独设计,只能针对特定部位进行治疗,需要多方面进行治疗时需要多次进行,不断浪费时间,还会影响治疗的效果。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护理用按摩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护理用按摩装置,所述护理用按摩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板下方的推动装置、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的定位装置、位于所述推动装置右侧的气缸装置、位于所述气缸装置右侧的支架装置及设置于所述支架装置上的敲击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右侧的第二支撑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方的第一支架,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通孔、位于其上方的第一顶靠杆、位于所述第一顶靠杆左侧的第二顶靠杆、设置于所述第一顶靠杆上的第一弹簧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顶靠杆上的第二弹簧,所述推动装置包括第一气缸、位于所述第一气缸左右两侧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气缸上方的第一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上方的第一推动块、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左右两侧的第三弹簧及位于所述第三弹簧下方的第二横杆,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方的第一定位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左侧的第三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下方的第一斜杆,所述气缸装置包括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二气缸左侧的第三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气缸上方的第二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上方的第四横杆、位于所述第四横杆上方的第四弹簧及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左右两侧的第二斜杆,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四支架、第五弹簧、位于所述第五弹簧上方的第三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架上的第五横杆、位于所述第四支架上方的第六弹簧、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上方的第六横杆、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右侧的第三斜杆、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左侧的第七横杆、位于所述第七横杆下方的第七弹簧,所述敲击装置包括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杆下方的第八横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杆左右两侧的第一弯曲杆、位于所述第八横杆下方的第二弯曲杆、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曲杆上的第八弹簧、位于所述第八横杆下方的第九弹簧、位于所述第九弹簧下方的敲击头、位于所述第一弯曲杆右侧的第二竖杆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竖杆上的第九横杆。
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顶靠杆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一顶靠杆的右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靠杆的左端顶靠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与所述第一顶靠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顶靠杆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二顶靠杆的左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顶靠杆的右端顶靠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与所述第二顶靠杆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气缸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推动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贯穿所述第二横杆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推动块呈半球状,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推动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块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方,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推动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二顶靠杆顶靠在所述第二支架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斜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气缸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推动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四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横杆的左端顶靠在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右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四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四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四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五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五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右表面与所述第四支架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左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五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五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四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靠杆顶靠在所述第五横杆的下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贯穿所述第五横杆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
所述第六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六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斜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三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六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六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六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七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七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七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七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七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竖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竖直放置,所述第六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竖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八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八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八横杆的左端顶靠在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右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竖杆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弯曲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竖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的下端与所述第八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弯曲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八横杆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弯曲杆呈弯曲状,所述第二弯曲杆的上端与所述第八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八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八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弯曲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八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八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九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九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九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八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九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敲击头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敲击头呈半球状,所述敲击头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上方,所述第二竖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竖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六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八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横杆的左端顶靠在所述第二竖杆的右表面上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九横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九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竖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九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弯曲杆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护理用按摩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对患者需要按摩治疗的部位进行有效的按摩,使得按摩效果更好,并且擦操作简单快捷,同时可以防止对患者造成损伤,提高患者的舒适感,并且可以对患者进行上下部位同时按摩,增强按摩的体验,节约按摩的时间,使得恢复治疗更加的有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护理用按摩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护理用按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护理用按摩装置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支撑板2、位于所述支撑板2下方的推动装置3、位于所述支撑板2上方的定位装置4、位于所述推动装置3右侧的气缸装置5、位于所述气缸装置5右侧的支架装置6及设置于所述支架装置6上的敲击装置7。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所述底板1水平放置,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支撑杆1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右侧的第二支撑杆12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上方的第一支架13。所述第一支撑杆1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11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支撑杆12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杆12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1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2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3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1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3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2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板2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板2水平放置,所述支撑板2上设有第一通孔21、位于其上方的第一顶靠杆22、位于所述第一顶靠杆22左侧的第二顶靠杆23、设置于所述第一顶靠杆22上的第一弹簧24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顶靠杆23上的第二弹簧25。所述第一通孔21呈圆形,所述第一通孔21贯穿所述支撑板2的上下表面。所述第一顶靠杆22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一顶靠杆22的右端与所述支撑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靠杆22的左端顶靠在所述支撑板2的上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顶靠杆22可以向左移动。所述第一弹簧24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弹簧24的两端与所述第一顶靠杆22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顶靠杆22的左端向左移动。所述第二顶靠杆23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二顶靠杆23的左端与所述支撑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顶靠杆23的右端顶靠在所述支撑板2的上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二顶靠杆23的右端可以向右滑动。所述第二弹簧25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弹簧25的两端与所述第二顶靠杆23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顶靠杆23的右端可以向右滑动。
如图1所示,所述推动装置3包括第一气缸31、位于所述第一气缸31左右两侧的第一横杆32、位于所述第一气缸31上方的第一推动杆36、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36上方的第一推动块34、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36左右两侧的第三弹簧35及位于所述第三弹簧35下方的第二横杆33。所述第一气缸3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31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12之间。所述第一横杆32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横杆3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32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3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3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36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推动杆36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36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气缸31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气缸31带动所述第一推动杆36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推动杆36贯穿所述第二横杆33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推动块34呈半球状,所述第一推动杆36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推动块3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块34位于所述第一通孔21的下方,所述第一推动块34可以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1。所述第二横杆3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33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33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35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35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推动块3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35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杆3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推动块34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定位装置4包括第二支架41、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41上方的第一定位杆42、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42左侧的第三支架43及位于所述第三支架43下方的第一斜杆44。所述第二支架41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41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41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二顶靠杆23顶靠在所述第二支架41上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二顶靠杆23可以稳定的左右移动。所述第一定位杆42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杆42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杆42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架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43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4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杆4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4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斜杆4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44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44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杆4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44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架4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气缸装置5包括第二气缸51、位于所述第二气缸51左侧的第三横杆52、位于所述第二气缸51上方的第二推动杆53、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53上方的第四横杆54、位于所述第四横杆54上方的第四弹簧55及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53左右两侧的第二斜杆56。所述第二气缸51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52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横杆52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52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气缸5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52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53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推动杆53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推动杆53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气缸51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气缸51带动所述第二推动杆53上下移动,所述第二推动杆53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横杆5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54呈长方体,所述第四横杆54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横杆54的左端顶靠在所述第二支撑杆12的右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四横杆54可以上下移动。所述第四弹簧55设有两个,所述第四弹簧55呈竖直状,所述第四弹簧55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55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横杆5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5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53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斜杆56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56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推动杆53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56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横杆5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装置6包括第四支架61、第五弹簧62、位于所述第五弹簧62上方的第三支撑杆63、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架61上的第五横杆64、位于所述第四支架61上方的第六弹簧65、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63上方的第六横杆66、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63右侧的第三斜杆67、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63左侧的第七横杆68、位于所述第七横杆68下方的第七弹簧69。所述第四支架61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61的一端与所述底板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61的另一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五弹簧62呈竖直状,所述第五弹簧62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支架61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62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63的下端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三支撑杆63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三支撑杆63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支撑杆63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63的右表面与所述第四支架61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2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三支撑杆63的左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支撑杆63可以稳定的上下移动,所述第四横杆54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6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四横杆54可以带动所述第三支撑杆63上下移动。所述第五横杆64呈长方体,所述第五横杆64水平放置,所述第五横杆64的右端与所述第四支架6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靠杆22顶靠在所述第五横杆64的下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顶靠杆22可以稳定的向左滑动,所述第三支撑杆63贯穿所述第五横杆64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六弹簧65呈竖直状,所述第六弹簧65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支架61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65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斜杆67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三斜杆67及第六横杆66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三斜杆67呈倾斜状,所述第三斜杆67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63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67的上端与所述第六横杆6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横杆66呈长方体,所述第六横杆66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63的上端与所述第六横杆6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横杆68呈长方体,所述第七横杆68水平放置,所述第七横杆68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6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69设有两个,所述第七弹簧69呈竖直状,所述第七弹簧69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横杆64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69的上端与所述第七横杆6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七横杆68及第三支撑杆63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敲击装置7包括第一竖杆71、位于所述第一竖杆71下方的第八横杆73、位于所述第一竖杆71左右两侧的第一弯曲杆72、位于所述第八横杆73下方的第二弯曲杆74、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曲杆74上的第八弹簧75、位于所述第八横杆73下方的第九弹簧77、位于所述第九弹簧77下方的敲击头76、位于所述第一弯曲杆72右侧的第二竖杆78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竖杆78上的第九横杆79。所述第一竖杆71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71竖直放置,所述第六横杆66的左端与所述第一竖杆7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71的下端与所述第八横杆7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横杆73呈长方体,所述第八横杆73水平放置,所述第八横杆73的左端顶靠在所述第一定位杆42的右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八横杆73可以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弯曲杆7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竖杆7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弯曲杆7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竖杆7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72的下端与所述第八横杆7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弯曲杆7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八横杆73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弯曲杆74呈弯曲状,所述第二弯曲杆74的上端与所述第八横杆7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弯曲杆74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八弹簧75设有两个,所述第八弹簧75呈竖直状,所述第八弹簧75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弯曲杆74固定连接,所述第八弹簧75的上端与所述第八横杆7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二弯曲杆74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九弹簧77设有两个,所述第九弹簧77呈竖直状,所述第九弹簧77的上端与所述第八横杆7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九弹簧77的下端与所述敲击头7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敲击头76呈半球状,所述敲击头76位于所述第一通孔21的上方。所述第二竖杆78呈长方体,所述第二竖杆78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78的上端与所述第六横杆6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78的下端与所述第八横杆7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八横杆73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七横杆68的左端顶靠在所述第二竖杆78的右表面上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九横杆79呈水平状,所述第九横杆79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竖杆78固定连接,所述第九横杆79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弯曲杆72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护理用按摩装置使用时,首先患者将需要按摩的部位放置在支撑板2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21的上方,然后第一顶靠杆22及第二顶靠杆23分别在第一弹簧24及第二弹簧25的作用下,使得所述第一顶靠杆22的左端向左移动,同时所述第二推动杆23的右端向右移动,使得所述第一顶靠杆22及第二顶靠杆23顶靠住患者需要按摩的部位,对患者起到了相对的固定作用。然后启动第一气缸31,使得所述第一推动杆36不断的上下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推动块34不断的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推动块34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1从下方顶靠在患者需要按摩的部位上,从而可以从下方对患者需要按摩的部位进行按摩。同时启动第二气缸51,使得所述第二推动杆53不断的上下移动,进而通过所述第四横杆54带动所述第三支撑杆63不断的上下移动,所述第三支撑杆63上下移动使得所述第六横杆66不断的上下移动,然后通过第一竖杆71带动所述第八横杆73不断的上下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二弯曲杆74及敲击头76不断的上下移动,使得所述第二弯曲杆74的下端及敲击头76从上方对患者需要按摩的部位进行敲击按摩,所述第一定位杆42使得所述第八横杆73只能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从而可以从上方或者下方对患者需要按摩的部位进行按摩,使得按摩的效果更好,更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至此,本发明护理用按摩装置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护理用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用按摩装置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板下方的推动装置、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的定位装置、位于所述推动装置右侧的气缸装置、位于所述气缸装置右侧的支架装置及设置于所述支架装置上的敲击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上方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右侧的第二支撑杆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方的第一支架,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通孔、位于其上方的第一顶靠杆、位于所述第一顶靠杆左侧的第二顶靠杆、设置于所述第一顶靠杆上的第一弹簧及设置于所述第二顶靠杆上的第二弹簧,所述推动装置包括第一气缸、位于所述第一气缸左右两侧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气缸上方的第一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上方的第一推动块、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左右两侧的第三弹簧及位于所述第三弹簧下方的第二横杆,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方的第一定位杆、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杆左侧的第三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下方的第一斜杆,所述气缸装置包括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二气缸左侧的第三横杆、位于所述第二气缸上方的第二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上方的第四横杆、位于所述第四横杆上方的第四弹簧及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左右两侧的第二斜杆,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四支架、第五弹簧、位于所述第五弹簧上方的第三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架上的第五横杆、位于所述第四支架上方的第六弹簧、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上方的第六横杆、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右侧的第三斜杆、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左侧的第七横杆、位于所述第七横杆下方的第七弹簧,所述敲击装置包括第一竖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杆下方的第八横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杆左右两侧的第一弯曲杆、位于所述第八横杆下方的第二弯曲杆、设置于所述第二弯曲杆上的第八弹簧、位于所述第八横杆下方的第九弹簧、位于所述第九弹簧下方的敲击头、位于所述第一弯曲杆右侧的第二竖杆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竖杆上的第九横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用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护理用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靠杆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一顶靠杆的右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靠杆的左端顶靠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与所述第一顶靠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顶靠杆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二顶靠杆的左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顶靠杆的右端顶靠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与所述第二顶靠杆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护理用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推动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贯穿所述第二横杆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推动块呈半球状,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推动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动块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方,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推动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护理用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二顶靠杆顶靠在所述第二支架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斜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护理用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缸的下表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推动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四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四横杆的左端顶靠在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右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四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四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四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护理用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另一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五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五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三支撑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右表面与所述第四支架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左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五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五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四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靠杆顶靠在所述第五横杆的下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贯穿所述第五横杆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护理用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六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斜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三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六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六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六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七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七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七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七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五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七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护理用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一竖杆竖直放置,所述第六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竖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八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横杆呈长方体,所述第八横杆水平放置,所述第八横杆的左端顶靠在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右表面上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竖杆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弯曲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竖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的下端与所述第八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弯曲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八横杆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弯曲杆呈弯曲状,所述第二弯曲杆的上端与所述第八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八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八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八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弯曲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八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八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九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九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九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八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九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敲击头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敲击头呈半球状,所述敲击头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上方,所述第二竖杆呈长方体,所述第二竖杆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六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八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横杆的左端顶靠在所述第二竖杆的右表面上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九横杆呈水平状,所述第九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竖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九横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二弯曲杆固定连接。
CN201610603657.6A 2016-07-28 2016-07-28 一种护理用按摩装置 Pending CN1061761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03657.6A CN106176179A (zh) 2016-07-28 2016-07-28 一种护理用按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03657.6A CN106176179A (zh) 2016-07-28 2016-07-28 一种护理用按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76179A true CN106176179A (zh) 2016-12-07

Family

ID=57496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03657.6A Pending CN106176179A (zh) 2016-07-28 2016-07-28 一种护理用按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7617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43601A (zh) * 2018-02-27 2018-06-12 成都菲斯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按摩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43601A (zh) * 2018-02-27 2018-06-12 成都菲斯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按摩装置
CN108143601B (zh) * 2018-02-27 2019-11-19 陶子荣 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按摩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20672U (zh) 一种腿部关节康复医疗椅
CN104257483B (zh) 一种基于Stewart并联机构的颈椎按摩机器人
CN105411829B (zh) 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腿部按摩装置
CN107260477B (zh) 眼科手术头部固定枕的工作方法
CN107582329B (zh) 一种腿部康复装置
CN106377325A (zh) 一种耳鼻喉科临床用手术装置
CN105534681B (zh) 一种肢体运动康复装置
CN106176179A (zh) 一种护理用按摩装置
CN207532479U (zh) 一种用于固定头部的眼科医疗辅助装置
CN206534816U (zh) 一种脑卒中康复辅助按摩床
CN106137682A (zh) 一种用于神经内科的高效康复训练系统
CN105877834B (zh) 一种骨科手术用取钉装置
CN104856790A (zh) 一种腿部理疗牵引装置
CN204379608U (zh) 一种电动起立床
CN203763245U (zh) 神经外科手术用托臂架
CN105919778A (zh) 一种神经科用病人牵引康复系统
CN207804594U (zh) 一种医疗护理用背部按摩装置
CN206198262U (zh) 一种护理用按摩装置
CN104688397A (zh) 一种用于腿部康复活动的牵引架
CN105395349B (zh) 一种神经外科按摩康复设备
CN106137505A (zh) 一种骨折患者病床用牵引架
CN207913137U (zh) 一种手指握紧功能恢复训练装置
CN208823081U (zh) 一种腿部牵引理疗装置
CN205658969U (zh) 一种高效的骨科手术用取钉装置
CN106236513A (zh) 一种用于神经内科的高效康复训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