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2930A - 在设备直通系统中承载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设备直通系统中承载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162930A CN106162930A CN201510161828.XA CN201510161828A CN106162930A CN 106162930 A CN106162930 A CN 106162930A CN 201510161828 A CN201510161828 A CN 201510161828A CN 106162930 A CN106162930 A CN 1061629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rer
- remote
- relay node
- information
- configu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48 incor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设备直通系统中承载的管理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远程UE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D2D承载配置信息;所述远程UE根据所述D2D承载配置信息完成D2D承载的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设备直通系统中承载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多媒体业务的发展,人们对高数据速率和用户体验的需求日益增长,从而对传统蜂窝网络的系统容量和覆盖提出了较高要求。另一方面公共安全、社交网络、近距离数据共享、本地广告等应用场景使得人们对了解附近人或事物并与之通信(Proximity Services,邻近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传统的以基站为中心的蜂窝网络在高数据速率以及邻近服务的支持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在这种需求背景下,代表未来通信技术发展新方向的D2D(Device-to-Device,设备到设备)技术应运而生。D2D技术的应用,可以减轻蜂窝网络的负担、减少用户设备的电池功耗、提高数据速率,并改善网络基础设施的鲁棒性,很好地满足上述高数据速率业务和邻近服务的要求。
D2D技术可以工作在授权频段或非授权频段,允许多个支持D2D功能的用户设备(即D2D用户设备,D2D User Equipment,D2D UE)在有网络基础设施或无网络基础设施的情况下进行直接发现/直接通信。D2D的应用场景主要有三种:
1)UE1和UE2在蜂窝网络的覆盖下进行数据交互,用户面数据不经过网络基础设施,如图1的模式1;
2)在弱/无覆盖区域的UE中继传输,如图1中的模式2,允许信号质量较差的UE4通过附近有网络覆盖的UE3与网络进行通信,能帮助运营商扩展覆盖、提高容量;
3)在发生地震或紧急情况,蜂窝网络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允许设备间直接通信,如图1中的模式3,UE5,UE6和UE7间控制面和用户面都不经过网络基础设施而进行一跳或多跳的数据通信。
D2D技术通常包括D2D发现技术和D2D通信技术,其中,D2D发现技术是指用于判断/确定两个或多个D2D用户设备之间相互邻近(例如,在可进行D2D直接通信的范围之内)或者用于判断/确定第一用户设备邻近第二用户设备的技术。通常,D2D用户设备间可通过发送或接收发现信号/信息来发现对方;D2D通信技术是指D2D用户设备之间部分或全部通信数据可以不通过网络基础设施而直接进行通信的技术。目前D2D又被称之为近距离服务(Proximity Service,ProSe)或是单边传输(Sidelink Transmission)。
公共安全场景的通信要求具有很强的鲁棒性,能够在当前通信资源短缺或者拥塞或者网络基础设施瘫痪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最大限度的提供服务。因此公共安全要求D2D通信不仅在有网络覆盖场景下工作,也要求在部分覆盖以及无网络覆盖场景下工作。在部分覆盖或无网络覆盖场景下,D2D用户设备可以寻找附近有网络覆盖的一些D2D用户设备作为中继节点,通过中继节点与网络或其它D2D用户设备进行通信。
现有技术并没有对场景二和场景三中继传输模式下远程D2D用户设备与中继设备之间的承载配置给出系统完善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设备直通系统中承载的管理方法和装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远程UE与中继UE如何进行承载配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在设备直通D2D系统中承载的管理方法,包括:远程UE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D2D承载配置信息;所述远程UE根据所述D2D承载配置信息完成D2D承载的配置。
其中,所述D2D承载配置信息包括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D2D承载释放的配置信息和D2D承载修改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所述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字段的任意组合:D2D承载标识、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配置信息、无线链路控制RLC层配置信息、逻辑信道标识、逻辑信道配置、远程UE的聚合最大比特速率UE-AMBR。
其中,所述远程UE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远程UE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给所述中继节点。
其中,所述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包含在连接建立请求信息中或独立发送。
其中,所述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包括以下字段的任意组合:服务质量等级标识QCI、分配和保留优先级ARP和UE-to-network网络流量指示。
其中,所述D2D承载为保证比特率GBR承载时,所述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还包括上行/下行/单边保证比特率和/或上行/下行/单边最大比特率。
其中,D2D承载修改的配置信息用于对如下任意组合的字段进行更新或重配,包括: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中包含的字段信息、MAC层配置信息以及物理层配置信息。
其中,远程UE在接收到中继节点发送的D2D承载修改的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远程UE发送D2D承载重配/修改请求信息给中继节点,其中所述D2D承载的重配/修改请求信息包括要修改的D2D承载的承载标识和/或逻辑信道标识,和/或D2D承载的服务质量QoS信息。
其中,所述远程UE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D2D承载释放的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远程UE发送D2D承载释放请求信息给中继节点,其中所述D2D承载释放请求信息包括请求释放的承载标识和/或释放原因。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远程UE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给所述中继节点后,如果所述远程UE在定时器超时前未收到中继节点发送的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则远程UE再次向该中继节点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或者,向其它中继节点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
其中,所述远程UE在如下任一条件下发送D2D承载释放请求信息给中继节点,包括:
当所述远程UE没有传输的数据时,所述远程UE发送D2D承载释放请求信息给所述中继节点,请求释放与所述中继节点建立的D2D承载;或者,
当所述远程UE不需要通过所述中继节点与网络进行通信时,所述远程UE发送D2D承载释放请求信息给所述中继节点,请求释放与所述中继节点建立的D2D承载。
其中,所述远程UE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给所述中继节点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远程UE根据业务数据的服务质量QoS信息以及已建立D2D承载的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建立新的D2D承载;
若没有符合要求的已建立D2D承载,则所述远程UE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给所述中继节点;若有符合要求的已建立D2D承载,则远程UE从符合要求的D2D承载中选择一个用于D2D传输。
一种在设备直通D2D系统中承载的管理方法,包括:中继节点获取D2D承载配置信息;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远程UE发送D2D承载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中继节点在如下条件获取D2D承载配置信息,包括:
条件一:所述中继节点收到远程UE的D2D承载配置请求;
条件二:在所述中继节点转发网络数据给所述远程UE前,所述中继节点未查找到业务数据到D2D承载的映射。
其中,所述中继节点是通过如下方式查找业务数据到D2D承载的映射的,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根据收到的连接建立请求信息中的远程UE的标识,从邻近服务功能实体获取远程UE的下行业务流模板TFT;并根据从邻近服务功能实体获取的远程UE的下行TFT查找业务数据到D2D承载的映射。
其中,在所述中继节点未查找到业务数据到D2D承载的映射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判断当前所述中继节点的资源负荷是否有足够的可用资源建立新的D2D承载;
如果当前没有足够可用资源建立新的D2D承载,则所述中继节点判断所述远程UE的优先级和/或所述新的D2D承载对应的分配保留优先级ARP是否为高级别,如果所述ARP为高级别,则所述中继节点抢占已连接到中继节点且ARP为低级别的远程UE对应承载的资源。
其中,所述中继节点在收到远程UE的D2D承载配置请求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根据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及所维护的EPS承载列表信息,确定是否为所述远程UE的业务数据建立新的专用EPS承载或修改EPS承载对应的QoS信息;
若没有符合要求的EPS承载,则所述中继节点向网络发起业务请求、承载资源分配请求或承载资源修改请求,建立或修改EPS承载。
其中,所述业务请求、承载资源分配请求或承载资源修改请求信息中包括请求聚合的来自远程UE的D2D业务流的服务质量QoS信息、包过滤信息和承载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包过滤信息包括希望聚合的D2D业务流的IP地址、端口范围、服务质量类别标识、服务类型和协议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承载信息包括中继承载指示、承载对应的远程UE优先级、通信组的优先级、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承载对应的优先级和是否是默认承载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所述中继节点收到远程UE的D2D承载配置请求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为所述远程UE配置新的D2D承载。
其中,所述中继节点为所述远程UE配置新的D2D承载,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根据如下任意信息,判断是否为所述远程UE配置新的D2D承载,其中所述信息包括: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所述远程UE的优先级和中继节点的资源负荷;
在判断为所述远程UE配置新的D2D承载后,所述中继节点为所述远程UE配置新的D2D承载。
其中,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远程UE发送D2D承载配置信息,包括:
如果所述中继节点能够为所述远程UE配置D2D承载,则所述中继节点发送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给所述远程UE;否则,所述中继节点发送承载配置失败信息给所述远程UE。
其中,所述D2D承载配置信息包含在连接建立响应消息中或独立发送。
其中,所述承载配置失败信息包括承载配置失败的原因,其中所述承载配置失败的原因包括授权认证未通过、已接入的远程UE的数量达到预先设置的数量阈值或者没有可用资源或者所述中继节点能力受限。
其中,所述中继节点在如下任一条件下释放D2D承载,包括:
中继节点收到ARP为高级别的承载的配置请求信息而没有足够可用资源建立新的D2D承载时,则中继节点释放ARP为低级别且能够被抢占的D2D承载;
在定时器记录的远程UE与中继节点没有数据发送的时长超时后,所述中继节点释放与所述远程UE的D2D承载;
在所述中继节点不再具有作为中继节点的能力后,所述中继节点释放与所有远程UE的D2D承载。
一种在设备直通D2D系统中承载的管理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D2D承载配置信息;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D2D承载配置信息完成D2D承载的配置。
其中,所述D2D承载配置信息包括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D2D承载释放的配置信息和D2D承载修改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所述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字段的任意组合:D2D承载标识、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配置信息、无线链路控制RLC层配置信息、逻辑信道标识、逻辑信道配置、远程UE的聚合最大比特速率UE-AMBR。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D2D承载配置信息之前,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给所述中继节点。
其中,所述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包含在连接建立请求信息中或独立发送。
其中,所述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包括以下字段的任意组合:服务质量等级标识QCI、分配和保留优先级ARP和UE-to-network网络流量指示。
其中,所述D2D承载为保证比特率GBR承载时,所述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还包括上行/下行/单边保证比特率和/或上行/下行/单边最大比特率。
其中,D2D承载修改的配置信息用于对如下任意组合的字段进行更新或重配,包括: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中包含的字段信息、MAC层配置信息以及物理层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发送D2D承载重配/修改请求信息给中继节点,其中所述D2D承载的重配/修改请求信息包括要修改的D2D承载的承载标识和/或逻辑信道标识,和/或D2D承载的服务质量QoS信息。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发送D2D承载释放请求信息给中继节点,其中所述D2D承载释放请求信息包括请求释放的承载标识和/或释放原因。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远程UE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给所述装置后,如果在定时器超时前未收到中继节点发送的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则再次向该中继节点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或者,向其它中继节点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
其中,所述装置在如下任一条件下发送D2D承载释放请求信息给中继节点,包括:
当所述远程UE没有传输的数据时,发送D2D承载释放请求信息给所述中继节点,请求释放与所述中继节点建立的D2D承载;或者,
当所述远程UE不需要通过所述中继节点与网络进行通信时,发送D2D承载释放请求信息给所述中继节点,请求释放与所述中继节点建立的D2D承载。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根据业务数据的服务质量QoS信息以及已建立D2D承载的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建立新的D2D承载;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若没有符合要求的已建立D2D承载,则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给所述中继节点;若有符合要求的已建立D2D承载,则从符合要求的D2D承载中选择一个用于D2D传输。
一种在设备直通D2D系统中承载的管理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D2D承载配置信息;第五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远程UE发送D2D承载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装置在如下条件获取D2D承载配置信息,包括:
条件一:收到远程UE的D2D承载配置请求;
条件二:在转发网络数据给所述远程UE前,未查找到业务数据到D2D承载的映射。
其中,所述装置是通过如下方式查找业务数据到D2D承载的映射的,包括:
根据收到的连接建立请求信息中的远程UE的标识,从邻近服务功能实体获取远程UE的下行业务流模板TFT;并根据从邻近服务功能实体获取的远程UE的下行TFT查找业务数据到D2D承载的映射。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在未查找到业务数据到D2D承载的映射时,判断当前所述中继节点的资源负荷是否有足够的可用资源建立新的D2D承载;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如果当前没有足够可用资源建立新的D2D承载,则判断所述远程UE的优先级和/或所述新的D2D承载对应的分配保留优先级ARP是否为高级别;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如果所述ARP为高级别,则抢占已连接到中继节点且ARP为低级别的远程UE对应承载的资源。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收到远程UE的D2D承载配置请求后,所述中继节点根据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及所维护的EPS承载列表信息,确定是否为所述远程UE的业务数据建立新的专用EPS承载或修改EPS承载对应的QoS信息;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若没有符合要求的EPS承载,则向网络发起业务请求、承载资源分配请求或承载资源修改请求,建立或修改EPS承载。
其中,所述业务请求、承载资源分配请求或承载资源修改请求信息中包括请求聚合的来自远程UE的D2D业务流的服务质量QoS信息、包过滤信息和承载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包过滤信息包括希望聚合的D2D业务流的IP地址、端口范围、服务质量类别标识、服务类型和协议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承载信息包括中继承载指示、承载对应的远程UE优先级、通信组的优先级、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承载对应的优先级和是否是默认承载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在收到远程UE的D2D承载配置请求后,为所述远程UE配置新的D2D承载。
其中,所述第二配置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如下任意信息,判断是否为所述远程UE配置新的D2D承载,其中所述信息包括: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所述远程UE的优先级和中继节点的资源负荷;
在判断为所述远程UE配置新的D2D承载后,为所述远程UE配置新的D2D承载。
其中,所述第五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中继节点能够为所述远程UE配置D2D承载,则发送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给所述远程UE;否则,发送承载配置失败信息给所述远程UE。
其中,所述D2D承载配置信息包含在连接建立响应消息中或独立发送。
其中,所述承载配置失败信息包括承载配置失败的原因,其中所述承载配置失败的原因包括授权认证未通过、已接入的远程UE的数量达到预先设置的数量阈值或者没有可用资源或者所述中继节点能力受限。
其中,所述装置在如下任一条件下释放D2D承载,包括:
在收到ARP为高级别的承载的配置请求信息而没有足够可用资源建立新的D2D承载时,则释放APR为低级别且能够被抢占的D2D承载;
在定时器记录的远程UE与中继节点没有数据发送的时长超时后,释放与所述远程UE的D2D承载;
在中继节点不再具有作为中继节点的能力后,释放与所有远程UE的D2D承载。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在部分网络覆盖的场景下,远程UE与中继UE协商配置D2D承载,并且中继UE可以根据远程UE的D2D业务流相关信息建立或更新EPS承载,进而保证远程UE能够通过中继UE与网络顺利进行数据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设备直通系统发现/通信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在D2D系统中承载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在D2D系统中承载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例1提供的D2D承载配置独立于连接建立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例2提供的D2D承载配置结合到连接建立中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例3提供的中继节点配置D2D承载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例4提供的D2D承载配置修改/释放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在设备直通D2D系统中承载的管理装置的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在设备直通D2D系统中承载的管理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在D2D系统中承载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图1所示方法包括:
步骤201、所述远程UE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D2D承载配置信息;
步骤202、所述远程UE根据所述D2D承载配置信息完成D2D承载的配置。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在部分网络覆盖的场景下,远程UE与中继UE协商配置D2D承载,并且中继UE可以根据远程UE的D2D业务流相关信息建立或更新EPS承载,进而保证远程UE能够通过中继UE与网络顺利进行数据传输。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在D2D系统中承载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图1所示方法包括:
中继节点获取D2D承载配置信息;
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远程UE发送D2D承载配置信息。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在部分网络覆盖的场景下,远程UE与中继UE协商配置D2D承载,并且中继UE可以根据远程UE的D2D业务流相关信息建立或更新EPS承载,进而保证远程UE能够通过中继UE与网络顺利进行数据传输。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做进一步说明:
首先对远程UE侧的流程进行具体说明,具体如下:
本文所称的所述远程UE是无网络覆盖UE、小区边缘UE或有网络覆盖的且寻找中继节点进行数据转发的UE。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远程UE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D2D承载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远程UE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给所述中继节点。
具体的,远程UE通过发送包含D2D承载配置请求的消息来获取D2D承载配置信息,当然也可以由中继节点主动发送给远程UE。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包含在连接建立请求信息中或独立发送。
具体的,如果D2D承载配置的流程与连接建立的流程是同时进行的,则所述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包含在连接建立配置请求信息中;如果D2D承载配置的流程与连接建立的流程是相互独立的,则所述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是独立发送的,例如,定义一条新的消息来传输等。
其中,所述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包括以下字段的任意组合:服务质量等级标识QCI、分配和保留优先级ARP和UE-to-network网络流量指示。
其中,所述D2D承载为保证比特率GBR承载时,所述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还包括上行/下行/单边保证比特率和/或上行/下行/单边最大比特率。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2D承载配置信息包括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D2D承载释放的配置信息和D2D承载修改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具体的,在获取D2D承载配置信息时,该D2D承载配置信息可以只是针对建立过程的配置信息,当然,也可以是针对建立过程和释放过程的信息。当然,如果该D2D承载配置信息包括多个过程的配置信息,可以有效减少远程UE与中继节点的交互次数,提高管理效率。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字段的任意组合:D2D承载标识、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配置信息、无线链路控制RLC层配置信息、逻辑信道标识、逻辑信道配置、远程UE的聚合最大比特速率UE-AMBR。
D2D承载修改的配置信息用于对如下任意组合的字段进行更新或重配,包括: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中包含的字段信息、MAC层配置信息以及物理层配置信息。
具体的,在D2D承载建立完成后,D2D承载的配置信息是可以修改的,包括对现有的配置进行更新,也可以对原有的配置信息实现配置的重置,以适应远程UE对D2D承载的实时需求。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远程UE在接收到中继节点发送的D2D承载配置修改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远程UE发送D2D承载重配/修改请求信息给中继节点,其中所述D2D承载的重配/修改请求信息包括要修改的D2D承载的承载标识和/或逻辑信道标识,和/或D2D承载的服务质量QoS信息。
具体的,为了适应不同业务数据的服务质量要求,远程UE可以发送D2D承载重配/修改请求信息给中继节点,触发中继节点对D2D承载进行更改以保证服务质量。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远程UE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包含D2D承载释放的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远程UE发送D2D承载释放请求信息给中继节点,其中所述D2D承载释放请求包括请求释放的承载标识和/或释放原因。
具体的,对D2D承载的释放可以由远程UE来触发,也可以由中继节点主动释放。
如果远程UE在定时器超时前未收到中继节点发送的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则承载配置失败,远程UE再次向该中继节点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或者向其它中继节点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
其中,在定时器超时前是指在中继节点发送的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后,立即启动计时,并记录时长,如果时长超过预先设置的时长阈值,则表示定时器超时。
其中,所述远程UE在如下任一条件下请求释放与所述中继节点建立的D2D承载,包括:
当所述远程UE没有传输的数据时,所述远程UE请求释放与所述中继节点建立的D2D承载;或者,
当所述远程UE不需要通过所述中继节点与网络进行通信时,请求释放与所述中继节点建立的D2D承载。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远程UE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给所述中继节点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远程UE根据业务数据的服务质量QoS信息以及已建立D2D承载的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建立新的D2D承载;
若没有符合要求的已建立D2D承载,则所述远程UE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给所述中继节点;若有符合要求的已建立D2D承载,则远程UE从符合要求的D2D承载中选择一个用于D2D传输。
下面对中继节点的流程进行具体说明: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中继节点在如下条件获取D2D承载配置信息,包括:
条件一:所述中继节点收到远程UE的D2D承载配置请求;
条件二:在所述中继节点转发网络数据给所述远程UE前,所述中继节点未查找到业务数据到D2D承载的映射。
具体的,获取D2D承载配置信息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接收到远程UE的D2D承载配置请求,另外一种是网络有数据要通过中继节点转发给远程UE。
其中,所述中继节点是通过如下方式查找业务数据到D2D承载的映射的,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根据收到的连接建立请求信息中的远程UE的标识,从邻近服务功能实体获取远程UE的下行业务流模板TFT;并根据从邻近服务功能实体获取的远程UE的下行TFT查找业务数据到D2D承载的映射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中继节点未查找到业务数据到D2D承载的映射时,所述中继节点获取D2D承载配置信息包括:
如果当前没有足够可用资源建立新的D2D承载,所述中继节点获取所述远程UE的优先级和/或所述新的D2D承载对应的分配保留优先级ARP;
如果所述APR为高级别,则所述中继节点抢占已连接到中继节点且ARP为低级别的远程UE对应承载的资源。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中继节点在收到远程UE的D2D承载配置请求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根据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中的服务质量要求及所维护的EPS承载列表信息,确定是否为所述远程UE的业务数据建立新的专用EPS承载或修改EPS承载对应的QoS信息;
若没有符合要求的EPS承载,则所述中继节点向网络发起业务请求、承载资源分配请求或承载资源修改请求建立或修改EPS承载。
业务请求、承载资源分配请求或承载资源修改请求信息中包含请求聚合的来自远程UE的D2D业务流的服务质量QoS信息以及、包过滤信息和承载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QoS信息包括质量等级标识QCI、分配保留优先级、是否保证比特率、最大比特率和保证比特率中的至少一个;
包过滤信息包括希望聚合的D2D业务流的IP地址、端口范围、服务质量类别标识、服务类型和协议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承载信息包括中继承载指示、承载对应的远程UE优先级、通信组的优先级、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承载对应的优先级和是否是默认承载中的至少一个。
中继节点发送上述信息至移动管理实体MME(Mobility ManagementEntity),MME再发送该信息至中继UE的服务基站。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中继节点收到远程UE的D2D承载配置请求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为所述远程UE配置新的D2D承载。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中继节点为所述远程UE配置新的D2D承载,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根据如下任意信息,判断是否为所述远程UE配置新的D2D承载,其中所述信息包括: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中的服务质量要求、所述远程UE的优先级和中继节点的资源负荷;
在判断为所述远程UE配置新的D2D承载后,所述中继节点为所述远程UE配置新的新的D2D承载。
具体的,通过为远程UE配置新的承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一步保证D2D承载的服务能力与远程UE所需的服务质量相匹配,或者,可以一定程度上自适应中继节点的处理能力。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在判断为所述远程UE配置新的D2D承载后,所述中继节点为所述远程UE配置新的D2D承载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判断当前所述中继节点的资源负荷是否有足够的可用资源建立新的D2D承载;
如果当前没有足够可用资源建立新的D2D承载,则所述中继节点判断所述远程UE的优先级和/或所述新的D2D承载对应的分配保留优先级ARP是否为高级别,如果所述ARP为高级别,则所述中继节点抢占已连接到中继节点且ARP为低级别的远程UE对应承载的资源。
具体的,通过抢占资源的方式来获取D2D承载所需的资源,为高优先级或高ARP优先级的远程UE建立D2D承载,保证高优先级数据的传输。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远程UE发送D2D承载配置信息,包括:
如果所述中继节点能够为所述远程UE配置D2D承载,则所述中继节点发送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给所述远程UE;否则,所述中继节点发送承载配置失败信息给所述远程UE或不响应远程UE的D2D承载配置请求。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D2D承载配置信息包含在连接建立响应消息中或独立发送。
具体的,如果D2D承载配置的流程与连接建立的流程是同时进行的,则所述D2D承载配置信息包含在连接建立配置信息中;如果D2D承载配置的流程与连接建立的流程是相互独立的,则所述D2D承载配置信息是独立发送的,例如,定义一条新的消息来传输等。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配置失败信息包括承载配置失败的原因。
在本发明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配置失败的原因包括授权认证未通过、已接入的远程UE的数量达到预先设置的数量阈值、没有可用资源或者所述中继节点能力受限。
具体的,通过将承载配置失败的原因告知给远程UE,方便UE确定是否再次向该中继节点发送配置请求信息,提高了交互的效率。
其中,所述中继节点在如下任一条件下释放D2D承载,包括:
中继节点收到ARP为高级别的承载的配置请求信息,则中继节点释放APR为低级别且能够被抢占的D2D承载;
在定时器记录的远程UE与中继节点没有数据发送的时长超时后,所述中继节点释放与所述远程UE的D2D承载;
在所述中继节点不再具有作为中继节点的能力后,所述中继节点释放与所有远程UE的D2D承载。
具体的,利用如上条件来控制D2D承载的释放,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某一信息对应的高级别或低级别可以是预先设置的,也可以是与对应的阈值比较得到的,例如,某一信息的数值与阈值比较后,如果大于或等于阈值,则该信息对应高级别,否则,该信息对应低级别。
下文是对中继UE与远程UE之间的D2D承载的配置,修改及释放过程。以下通过实例1至实例4详细阐述。
实例1
在公共安全场景,Officer A,B使用具备D2D功能的公共安全UE1,UE2。Officer A,B都订阅了公共安全服务。在救援地点,UE1处于有网络覆盖状态,而UE2处于无网络覆盖状态。UE2想要与网络进行通信,寻找到UE1可作为中继节点或接收到UE1广播的可作为中继节点的广告,UE2尝试与UE1建立连接并完成承载配置,通过中继UE1(UE-to-network Relay)为其转发数据与网络进行通信。
远程UE2与中继UE1建立连接后,若UE2有数据要发送给网络,则UE2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给UE1以请求UE1配置D2D数据承载,如图4所示。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包括服务质量等级标识QCI、分配和保留优先级ARP和UE-to-network指示信息中至少之一。可选的,D2D承载为保证比特率GBR的承载时,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中还包括上行/下行/单边保证比特率和/或上行/下行/单边最大比特率。UE-to-network指示信息用于为了区分与UE-to-UE的流量、纯粹的远程UE到中继UE的流量,为了后续中继EPS承载的控制。
中继UE1接收到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后,根据其中的QoS信息及所维护的EPS承载列表信息,判断是否需要为转发远程UE的通信数据而与网络建立新的EPS承载,或是否需要修改EPS承载对应的QoS信息,若需要,则UE1向网络发起业务请求、承载资源分配请求或承载资源修改请求,建立/修改EPS承载。业务请求、承载资源分配请求或承载资源修改请求信息中可包含请求聚合的来自远程UE的D2D业务流的QoS信息以及包过滤信息或承载信息中。其中,包过滤信息包括希望聚合的D2D业务流的IP地址、端口范围、服务质量类别标识、服务类型和协议标识中等;承载信息可包含中继承载指示、承载对应的远程UE优先级、通信组的优先级、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承载对应的优先级和是否是默认承载等。
当完成EPS承载建立/修改过程,或若不需要建立/修改EPS承载,则转入下一步骤,中继UE1对UE2发送的承载配置请求进行接纳控制。UE1根据D2D承载配置请求中的QoS要求,其自身的资源负荷状况,判断是否可以接纳承载配置请求建立D2D承载,若可以,则中继UE1发送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给远程UE2。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中可包含D2D承载标识,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配置,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层)配置,MAC(Media Access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配置,以及远程UE的聚合最大比特速率(UE-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Priority,UE-AMBR)等信息。
如果资源负荷状况较高,当前没有充足资源建立新的D2D承载,若承载配置请求中QoS参数的分配保留优先级(ARP)较高且为可抢占型,则可以考虑抢占已建立的低ARP优先级且可被抢占的承载对应的资源,以建立高ARP优先级的承载。远程UE2根据收到的中继UE1发送的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完成配置,保证后续数据传输顺利进行。
对于已与中继节点建立连接且已发送过数据的远程UE,当其有数据要发送给网络,会先根据业务数据的QoS要求及所维护的D2D承载列表信息判断是否有符合要求的已建立D2D承载,若有,则远程UE自主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D2D承载用于数据传输;否则,远程UE发送承载配置请求给中继节点触发D2D承载配置/重配过程,完成D2D承载配置过程。
实例2
在公共安全场景,Officer A,B使用具备D2D功能的公共安全UE1,UE2。Officer A,B都订阅了公共安全服务。在救援地点,UE1处于有网络覆盖状态,而UE2处于无网络覆盖状态。UE2想要与网络进行通信,寻找到UE1可作为中继节点或接收到UE1广播的可作为中继节点的广告,UE2尝试与UE1建立连接并完成承载配置,通过中继UE1(UE-to-network Relay)为其转发数据与网络进行通信。
除了远程UE2与中继UE1的连接建立过程与它们之间的D2D数据承载配置过程独立进行的场景,也可以考虑将承载配置过程结合到连接建立过程中,这样可以减少远程UE与中继UE的交互次数,节省信令开销,具体流程如图5所示。远程UE2在发送连接建立请求信息中携带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中继UE1收到该消息后首先完成对远程UE2的授权认证与接入控制,如果认证通过且允许接入,则进行承载接纳控制。中继UE1先确定与网络是否需要建立专用EPS承载或修改EPS承载对应的QoS信息,若需要,则中继UE1向网络发起业务请求、承载资源分配请求或承载资源修改请求,建立/修改EPS承载;若不需要或已完成EPS承载建立/修改,则进行D2D承载配置,在连接建立响应消息中携带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发送给远程UE。完成连接建立和D2D承载配置过程后,远程UE通过中继UE与网络保持连接并可以进行数据通信。
实例3
当网络有数据要通过中继节点发送给已与该中继节点建立连接的某远程UE,中继节点根据从Prose function获得的该远程UE的下行TFT信息,进行业务数据到D2D承载的映射,若映射成功,则使用该继节点的资源负荷情况,判断是否为该远程UE配置新的D2D承载,若配置,则中继节点发送承载配置/重配消息给远程UE。具体流程如图6所示。
如果当前没有足够可用资源建立新的D2D承载,若需建立承载的QoS参数中分配保留优先级(ARP)较高且为可抢占型,则可以考虑抢占已建立的低ARP优先级且可被抢占的承载对应的资源,以建立该高ARP优先级的承载。
实例4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则会触发D2D承载的重配流程,进行D2D承载的释放或更新:中继节点收到具有更高分配和保留优先级(ARP)的承载配置请求信息且当前资源负荷较高,则中继节点会释放具有较低ARP优先级且可被抢占的承载;远程UE长时间与中继节点没有通信数据发送,中继节点所维护的定时器超时,中继节点会释放与该远程UE的D2D承载;中继节点因电量较低、测量到与远程UE之间的信道状况变差等因素不再适合作为中继节点,中继节点会释放与所有远程UE的D2D承载;中继节点与远程UE的连接释放,则其间所有建立的D2D承载会被释放。此外,中继节点收到远程UE发送的D2D承载释放请求信息后会触发D2D承载配置释放消息。如果远程UE不再需要传输某种应用的数据,或远程UE不需中继节点与网络保持连接,则远程UE会主动发送D2D承载释放请求信息,同时,承载释放请求信息中可包含需要释放的承载的标识,释放原因等信息。D2D承载释放流程如图7所示。
其中,D2D承载配置修改信息用于对如下任意组合的字段进行更新或重配,包括:D2D数据承载配置建立信息中包含的字段信息、MAC层配置信息以及物理层配置信息。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在设备直通D2D系统中承载的管理装置的结构图。图8所示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801,用于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D2D承载配置信息;
配置模块802,用于根据所述D2D承载配置信息完成D2D承载的配置。
其中,所述D2D承载配置信息包括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D2D承载释放的配置信息和D2D承载修改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所述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字段的任意组合:D2D承载标识、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配置信息、无线链路控制RLC层配置信息、逻辑信道标识、逻辑信道配置、远程UE的聚合最大比特速率UE-AMBR。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D2D承载配置信息之前,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给所述中继节点。
其中,所述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包含在连接建立请求信息中或独立发送。
其中,所述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包括以下字段的任意组合:服务质量等级标识QCI、分配和保留优先级ARP和UE-to-network网络流量指示。
其中,所述D2D承载为保证比特率GBR承载时,所述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还包括上行/下行/单边保证比特率和/或上行/下行/单边最大比特率。
其中,D2D承载修改的配置信息用于对如下任意组合的字段进行更新或重配,包括: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中包含的字段信息、MAC层配置信息以及物理层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发送D2D承载重配/修改请求信息给中继节点,其中所述D2D承载的重配/修改请求信息包括要修改的D2D承载的承载标识和/或逻辑信道标识,和/或D2D承载的服务质量QoS信息。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发送D2D承载释放请求信息给中继节点,其中所述D2D承载释放请求信息包括请求释放的承载标识和/或释放原因。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远程UE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给所述装置后,如果在定时器超时前未收到中继节点发送的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则再次向该中继节点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或者,向其它中继节点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
其中,所述装置在如下任一条件下发送D2D承载释放请求信息给中继节点,包括:
当所述远程UE没有传输的数据时,发送D2D承载释放请求信息给所述中继节点,请求释放与所述中继节点建立的D2D承载;或者,
当所述远程UE不需要通过所述中继节点与网络进行通信时,发送D2D承载释放请求信息给所述中继节点,请求释放与所述中继节点建立的D2D承载。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根据业务数据的服务质量QoS信息以及已建立D2D承载的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建立新的D2D承载;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若没有符合要求的已建立D2D承载,则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给所述中继节点;若有符合要求的已建立D2D承载,则从符合要求的D2D承载中选择一个用于D2D传输。
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在部分网络覆盖的场景下,远程UE与中继UE协商配置D2D承载,并且中继UE可以根据远程UE的D2D业务流相关信息建立或更新EPS承载,进而保证远程UE能够通过中继UE与网络顺利进行数据传输。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在设备直通D2D系统中承载的管理装置的结构图。图9所示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901,用于获取D2D承载配置信息;
第五发送模块902,用于向所述远程UE发送D2D承载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装置在如下条件获取D2D承载配置信息,包括:
条件一:收到远程UE的D2D承载配置请求;
条件二:在转发网络数据给所述远程UE前,未查找到业务数据到D2D承载的映射。
其中,所述装置是通过如下方式查找业务数据到D2D承载的映射的,包括:
根据收到的连接建立请求信息中的远程UE的标识,从邻近服务功能实体获取远程UE的下行业务流模板TFT;并根据从邻近服务功能实体获取的远程UE的下行TFT查找业务数据到D2D承载的映射。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在未查找到业务数据到D2D承载的映射时,判断当前所述中继节点的资源负荷是否有足够的可用资源建立新的D2D承载;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如果当前没有足够可用资源建立新的D2D承载,则判断所述远程UE的优先级和/或所述新的D2D承载对应的分配保留优先级ARP是否为高级别;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如果所述ARP为高级别,则抢占已连接到中继节点且ARP为低级别的远程UE对应承载的资源。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收到远程UE的D2D承载配置请求后,所述中继节点根据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及所维护的EPS承载列表信息,确定是否为所述远程UE的业务数据建立新的专用EPS承载或修改EPS承载对应的QoS信息;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若没有符合要求的EPS承载,则向网络发起业务请求、承载资源分配请求或承载资源修改请求,建立或修改EPS承载。
其中,所述业务请求、承载资源分配请求或承载资源修改请求信息中包括请求聚合的来自远程UE的D2D业务流的服务质量QoS信息、包过滤信息和承载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包过滤信息包括希望聚合的D2D业务流的IP地址、端口范围、服务质量类别标识、服务类型和协议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承载信息包括中继承载指示、承载对应的远程UE优先级、通信组的优先级、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承载对应的优先级和是否是默认承载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在收到远程UE的D2D承载配置请求后,为所述远程UE配置新的D2D承载。
其中,所述第二配置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如下任意信息,判断是否为所述远程UE配置新的D2D承载,其中所述信息包括: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所述远程UE的优先级和中继节点的资源负荷;
在判断为所述远程UE配置新的D2D承载后,为所述远程UE配置新的D2D承载。
其中,如果所述中继节点能够为所述远程UE配置D2D承载,则发送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给所述远程UE;否则,发送承载配置失败信息给所述远程UE。
其中,所述D2D承载配置信息包含在连接建立响应消息中或独立发送。
其中,所述承载配置失败信息包括承载配置失败的原因,其中所述承载配置失败的原因包括授权认证未通过、已接入的远程UE的数量达到预先设置的数量阈值或者没有可用资源或者所述中继节点能力受限。
其中,所述装置在如下任一条件下释放D2D承载,包括:
在收到ARP为高级别的承载的配置请求信息而没有足够可用资源建立新的D2D承载时,则释放APR为低级别且能够被抢占的D2D承载;
在定时器记录的远程UE与中继节点没有数据发送的时长超时后,释放与所述远程UE的D2D承载;
在中继节点不再具有作为中继节点的能力后,释放与所有远程UE的D2D承载。
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在部分网络覆盖的场景下,远程UE与中继UE协商配置D2D承载,并且中继UE可以根据远程UE的D2D业务流相关信息建立或更新EPS承载,进而保证远程UE能够通过中继UE与网络顺利进行数据传输。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使用计算机程序流程来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在相应的硬件平台上(如系统、设备、装置、器件等)执行,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集成电路来实现,这些步骤可以被分别制作成一个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装置/功能模块/功能单元可以采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也可以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装置/功能模块/功能单元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0)
1.一种在设备直通D2D系统中承载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远程UE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D2D承载配置信息;
所述远程UE根据所述D2D承载配置信息完成D2D承载的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2D承载配置信息包括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D2D承载释放的配置信息和D2D承载修改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字段的任意组合:D2D承载标识、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配置信息、无线链路控制RLC层配置信息、逻辑信道标识、逻辑信道配置、远程UE的聚合最大比特速率UE-AMBR。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UE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远程UE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给所述中继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包含在连接建立请求信息中或独立发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包括以下字段的任意组合:服务质量等级标识QCI、分配和保留优先级ARP和UE-to-network网络流量指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2D承载为保证比特率GBR承载时,所述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还包括上行/下行/单边保证比特率和/或上行/下行/单边最大比特率。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D2D承载修改的配置信息用于对如下任意组合的字段进行更新或重配,包括: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中包含的字段信息、MAC层配置信息以及物理层配置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远程UE在接收到中继节点发送的D2D承载修改的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远程UE发送D2D承载重配/修改请求信息给中继节点,其中所述D2D承载的重配/修改请求信息包括要修改的D2D承载的承载标识和/或逻辑信道标识,和/或D2D承载的服务质量QoS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UE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D2D承载释放的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远程UE发送D2D承载释放请求信息给中继节点,其中所述D2D承载释放请求信息包括请求释放的承载标识和/或释放原因。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远程UE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给所述中继节点后,如果所述远程UE在定时器超时前未收到中继节点发送的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则远程UE再次向该中继节点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或者,向其它中继节点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UE在如下任一条件下发送D2D承载释放请求信息给中继节点,包括:
当所述远程UE没有传输的数据时,所述远程UE发送D2D承载释放请求信息给所述中继节点,请求释放与所述中继节点建立的D2D承载;或者,
当所述远程UE不需要通过所述中继节点与网络进行通信时,所述远程UE发送D2D承载释放请求信息给所述中继节点,请求释放与所述中继节点建立的D2D承载。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UE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给所述中继节点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远程UE根据业务数据的服务质量QoS信息以及已建立D2D承载的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建立新的D2D承载;
若没有符合要求的已建立D2D承载,则所述远程UE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给所述中继节点;若有符合要求的已建立D2D承载,则远程UE从符合要求的D2D承载中选择一个用于D2D传输。
14.一种在设备直通D2D系统中承载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继节点获取D2D承载配置信息;
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远程UE发送D2D承载配置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在如下条件获取D2D承载配置信息,包括:
条件一:所述中继节点收到远程UE的D2D承载配置请求;
条件二:在所述中继节点转发网络数据给所述远程UE前,所述中继节点未查找到业务数据到D2D承载的映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是通过如下方式查找业务数据到D2D承载的映射的,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根据收到的连接建立请求信息中的远程UE的标识,从邻近服务功能实体获取远程UE的下行业务流模板TFT;并根据从邻近服务功能实体获取的远程UE的下行TFT查找业务数据到D2D承载的映射。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继节点未查找到业务数据到D2D承载的映射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判断当前所述中继节点的资源负荷是否有足够的可用资源建立新的D2D承载;
如果当前没有足够可用资源建立新的D2D承载,则所述中继节点判断所述远程UE的优先级和/或所述新的D2D承载对应的分配保留优先级ARP是否为高级别,如果所述ARP为高级别,则所述中继节点抢占已连接到中继节点且ARP为低级别的远程UE对应承载的资源。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在收到远程UE的D2D承载配置请求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根据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及所维护的EPS承载列表信息,确定是否为所述远程UE的业务数据建立新的专用EPS承载或修改EPS承载对应的QoS信息;
若没有符合要求的EPS承载,则所述中继节点向网络发起业务请求、承载资源分配请求或承载资源修改请求,建立或修改EPS承载。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请求、承载资源分配请求或承载资源修改请求信息中包括请求聚合的来自远程UE的D2D业务流的服务质量QoS信息、包过滤信息和承载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包过滤信息包括希望聚合的D2D业务流的IP地址、端口范围、服务质量类别标识、服务类型和协议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承载信息包括中继承载指示、承载对应的远程UE优先级、通信组的优先级、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承载对应的优先级和是否是默认承载中的至少一个。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收到远程UE的D2D承载配置请求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为所述远程UE配置新的D2D承载。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为所述远程UE配置新的D2D承载,包括:
所述中继节点根据如下任意信息,判断是否为所述远程UE配置新的D2D承载,其中所述信息包括: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所述远程UE的优先级和中继节点的资源负荷;
在判断为所述远程UE配置新的D2D承载后,所述中继节点为所述远程UE配置新的D2D承载。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向所述远程UE发送D2D承载配置信息,包括:
如果所述中继节点能够为所述远程UE配置D2D承载,则所述中继节点发送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给所述远程UE;否则,所述中继节点发送承载配置失败信息给所述远程UE。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2D承载配置信息包含在连接建立响应消息中或独立发送。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配置失败信息包括承载配置失败的原因,其中所述承载配置失败的原因包括授权认证未通过、已接入的远程UE的数量达到预先设置的数量阈值或者没有可用资源或者所述中继节点能力受限。
2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节点在如下任一条件下释放D2D承载,包括:
中继节点收到ARP为高级别的承载的配置请求信息而没有足够可用资源建立新的D2D承载时,则中继节点释放ARP为低级别且能够被抢占的D2D承载;
在定时器记录的远程UE与中继节点没有数据发送的时长超时后,所述中继节点释放与所述远程UE的D2D承载;
在所述中继节点不再具有作为中继节点的能力后,所述中继节点释放与所有远程UE的D2D承载。
26.一种在设备直通D2D系统中承载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D2D承载配置信息;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D2D承载配置信息完成D2D承载的配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2D承载配置信息包括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D2D承载释放的配置信息和D2D承载修改的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字段的任意组合:D2D承载标识、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配置信息、无线链路控制RLC层配置信息、逻辑信道标识、逻辑信道配置、远程UE的聚合最大比特速率UE-AMBR。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中继节点发送的D2D承载配置信息之前,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给所述中继节点。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包含在连接建立请求信息中或独立发送。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包括以下字段的任意组合:服务质量等级标识QCI、分配和保留优先级ARP和UE-to-network网络流量指示。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2D承载为保证比特率GBR承载时,所述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还包括上行/下行/单边保证比特率和/或上行/下行/单边最大比特率。
33.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D2D承载修改的配置信息用于对如下任意组合的字段进行更新或重配,包括: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中包含的字段信息、MAC层配置信息以及物理层配置信息。
34.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发送D2D承载重配/修改请求信息给中继节点,其中所述D2D承载的重配/修改请求信息包括要修改的D2D承载的承载标识和/或逻辑信道标识,和/或D2D承载的服务质量QoS信息。
35.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发送D2D承载释放请求信息给中继节点,其中所述D2D承载释放请求信息包括请求释放的承载标识和/或释放原因。
36.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远程UE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给所述装置后,如果在定时器超时前未收到中继节点发送的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则再次向该中继节点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或者,向其它中继节点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在如下任一条件下发送D2D承载释放请求信息给中继节点,包括:
当所述远程UE没有传输的数据时,发送D2D承载释放请求信息给所述中继节点,请求释放与所述中继节点建立的D2D承载;或者,
当所述远程UE不需要通过所述中继节点与网络进行通信时,发送D2D承载释放请求信息给所述中继节点,请求释放与所述中继节点建立的D2D承载。
38.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根据业务数据的服务质量QoS信息以及已建立D2D承载的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建立新的D2D承载;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若没有符合要求的已建立D2D承载,则发送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给所述中继节点;若有符合要求的已建立D2D承载,则从符合要求的D2D承载中选择一个用于D2D传输。
39.一种在设备直通D2D系统中承载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D2D承载配置信息;
第五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远程UE发送D2D承载配置信息。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在如下条件获取D2D承载配置信息,包括:
条件一:收到远程UE的D2D承载配置请求;
条件二:在转发网络数据给所述远程UE前,未查找到业务数据到D2D承载的映射。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是通过如下方式查找业务数据到D2D承载的映射的,包括:
根据收到的连接建立请求信息中的远程UE的标识,从邻近服务功能实体获取远程UE的下行业务流模板TFT;并根据从邻近服务功能实体获取的远程UE的下行TFT查找业务数据到D2D承载的映射。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在未查找到业务数据到D2D承载的映射时,判断当前所述中继节点的资源负荷是否有足够的可用资源建立新的D2D承载;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如果当前没有足够可用资源建立新的D2D承载,则判断所述远程UE的优先级和/或所述新的D2D承载对应的分配保留优先级ARP是否为高级别;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如果所述ARP为高级别,则抢占已连接到中继节点且ARP为低级别的远程UE对应承载的资源。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在收到远程UE的D2D承载配置请求后,所述中继节点根据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及所维护的EPS承载列表信息,确定是否为所述远程UE的业务数据建立新的专用EPS承载或修改EPS承载对应的QoS信息;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若没有符合要求的EPS承载,则向网络发起业务请求、承载资源分配请求或承载资源修改请求,建立或修改EPS承载。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业务请求、承载资源分配请求或承载资源修改请求信息中包括请求聚合的来自远程UE的D2D业务流的服务质量QoS信息、包过滤信息和承载信息中的至少一个;
包过滤信息包括希望聚合的D2D业务流的IP地址、端口范围、服务质量类别标识、服务类型和协议标识中的至少一个;
承载信息包括中继承载指示、承载对应的远程UE优先级、通信组的优先级、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标识、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组标识、承载对应的优先级和是否是默认承载中的至少一个。
45.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配置模块,用于在收到远程UE的D2D承载配置请求后,为所述远程UE配置新的D2D承载。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置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如下任意信息,判断是否为所述远程UE配置新的D2D承载,其中所述信息包括:D2D承载配置请求信息、所述远程UE的优先级和中继节点的资源负荷;
在判断为所述远程UE配置新的D2D承载后,为所述远程UE配置新的D2D承载。
47.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如果所述中继节点能够为所述远程UE配置D2D承载,则发送D2D承载增加的配置信息给所述远程UE;否则,发送承载配置失败信息给所述远程UE。
48.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2D承载配置信息包含在连接建立响应消息中或独立发送。
49.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配置失败信息包括承载配置失败的原因,其中所述承载配置失败的原因包括授权认证未通过、已接入的远程UE的数量达到预先设置的数量阈值或者没有可用资源或者所述中继节点能力受限。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在如下任一条件下释放D2D承载,包括:
在收到ARP为高级别的承载的配置请求信息而没有足够可用资源建立新的D2D承载时,则释放APR为低级别且能够被抢占的D2D承载;
在定时器记录的远程UE与中继节点没有数据发送的时长超时后,释放与所述远程UE的D2D承载;
在中继节点不再具有作为中继节点的能力后,释放与所有远程UE的D2D承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61828.XA CN106162930B (zh) | 2015-04-07 | 2015-04-07 | 在设备直通系统中承载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61828.XA CN106162930B (zh) | 2015-04-07 | 2015-04-07 | 在设备直通系统中承载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62930A true CN106162930A (zh) | 2016-11-23 |
CN106162930B CN106162930B (zh) | 2021-08-06 |
Family
ID=57338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61828.XA Active CN106162930B (zh) | 2015-04-07 | 2015-04-07 | 在设备直通系统中承载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162930B (zh) |
Cited B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66355A (zh) * | 2017-01-26 | 2018-08-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终端以及基站 |
CN108377566A (zh) * | 2016-11-25 | 2018-08-07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转发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
CN109379729A (zh) * | 2018-11-27 | 2019-02-22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一种D2D系统中的QoS保障方法 |
CN109644457A (zh) * | 2018-11-13 | 2019-04-1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
CN110324859A (zh) * | 2018-03-29 | 2019-10-1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副链路的传输资源选择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
CN110603892A (zh) * | 2017-05-05 | 2019-12-2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设备到设备通信系统中的中继 |
WO2020030165A1 (zh) * | 2018-08-10 | 2020-02-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业务切换方法及装置 |
WO2020034428A1 (en) * | 2018-11-01 | 2020-02-20 | Zte Corporation | Sidelink logical channel and resource configurations |
CN110972197A (zh) * | 2018-09-28 | 2020-04-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WO2020191757A1 (zh) * | 2019-03-28 | 2020-10-0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的连接方法和终端 |
WO2020191741A1 (zh) * | 2019-03-28 | 2020-10-0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连接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WO2020199034A1 (zh) * | 2019-03-29 | 2020-10-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CN112005615A (zh) * | 2018-04-13 | 2020-11-2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与使用ack/nack信号的干扰检测和管理有关的方法和装置 |
CN112514520A (zh) * | 2020-11-04 | 2021-03-1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中继ue的重选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1134380A1 (zh) * | 2019-12-30 | 2021-07-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管理QoS的方法、中继终端、PCF网元、SMF网元及远程终端 |
WO2021164687A1 (zh) * | 2020-02-17 | 2021-08-26 |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Ue的中继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15801736A (zh) * | 2023-01-09 | 2023-03-14 | 北京天际友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Ip地址库构建加载方法及装置、ip地址查询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40179330A1 (en) * | 2011-07-25 | 2014-06-26 | Shanghai Research Cent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Cluster head assisted method for converting user terminal from d2d communication to cellular communication |
CN103906266A (zh) * | 2012-12-31 | 2014-07-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网络设备及系统 |
CN104066200A (zh) * | 2013-03-21 | 2014-09-24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ue间端到端通信的实现方法及用户设备 |
US20150052580A1 (en) * | 2012-03-30 | 2015-02-19 | Ne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2015
- 2015-04-07 CN CN201510161828.XA patent/CN10616293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40179330A1 (en) * | 2011-07-25 | 2014-06-26 | Shanghai Research Cent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Cluster head assisted method for converting user terminal from d2d communication to cellular communication |
US20150052580A1 (en) * | 2012-03-30 | 2015-02-19 | Ne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s system |
CN103906266A (zh) * | 2012-12-31 | 2014-07-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用户设备、网络设备及系统 |
CN104066200A (zh) * | 2013-03-21 | 2014-09-24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ue间端到端通信的实现方法及用户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3GPP: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Services and System Aspects Study on architecture enhancements to support Proximity-based Services (ProSe) (Release 12)"", 《3GPP TR 23.703 V2.0.0》 * |
HUAWEI: ""Parameter Configuration for D2D Radio Bearers"", 《3GPP TSG RAN WG2 MEETING #86 R2- 142695》 * |
Cited By (4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77566B (zh) * | 2016-11-25 | 2021-02-26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转发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
CN108377566A (zh) * | 2016-11-25 | 2018-08-07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转发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
CN108366355A (zh) * | 2017-01-26 | 2018-08-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终端以及基站 |
CN108366355B (zh) * | 2017-01-26 | 2023-05-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终端以及基站 |
CN110603892B (zh) * | 2017-05-05 | 2022-12-23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设备到设备通信系统中的中继 |
CN110603892A (zh) * | 2017-05-05 | 2019-12-2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设备到设备通信系统中的中继 |
CN110324859A (zh) * | 2018-03-29 | 2019-10-1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副链路的传输资源选择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
US11171759B2 (en) | 2018-04-13 | 2021-11-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interference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using ACK/NACK signals |
CN112005615B (zh) * | 2018-04-13 | 2021-12-31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与使用ack/nack信号的干扰检测和管理有关的方法和装置 |
CN112005615A (zh) * | 2018-04-13 | 2020-11-2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与使用ack/nack信号的干扰检测和管理有关的方法和装置 |
WO2020030165A1 (zh) * | 2018-08-10 | 2020-02-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业务切换方法及装置 |
US11678216B2 (en) | 2018-09-28 | 2023-06-1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for mapping a quality of service flow to a logical channel |
CN110972197A (zh) * | 2018-09-28 | 2020-04-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CN110972197B (zh) * | 2018-09-28 | 2021-12-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US12101798B2 (en) | 2018-11-01 | 2024-09-24 | Zte Corporation | Sidelink logical channel and resource configurations |
WO2020034428A1 (en) * | 2018-11-01 | 2020-02-20 | Zte Corporation | Sidelink logical channel and resource configurations |
US11968665B2 (en) | 2018-11-13 | 2024-04-23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Resource configu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
CN109644457A (zh) * | 2018-11-13 | 2019-04-1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
CN109644457B (zh) * | 2018-11-13 | 2022-04-08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
CN109379729A (zh) * | 2018-11-27 | 2019-02-22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一种D2D系统中的QoS保障方法 |
CN113852927A (zh) * | 2019-03-28 | 2021-12-2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的连接方法和终端 |
WO2020191741A1 (zh) * | 2019-03-28 | 2020-10-0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连接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EP3934289A4 (en) * | 2019-03-28 | 2022-03-16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TERMINAL AND TERMINAL CONNECTION PROCESS |
WO2020191757A1 (zh) * | 2019-03-28 | 2020-10-0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的连接方法和终端 |
US12010720B2 (en) | 2019-03-28 | 2024-06-11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Terminal connection method, first terminal and second terminal |
CN113852927B (zh) * | 2019-03-28 | 2024-05-2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的连接方法和终端 |
US11375397B2 (en) | 2019-03-28 | 2022-06-28 | Guangdong Oppo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Connection management method, apparatus, computer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JP2022531830A (ja) * | 2019-03-28 | 2022-07-12 |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 端末の接続方法及び端末 |
JP7426401B2 (ja) | 2019-03-28 | 2024-02-01 |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 端末の接続方法及び端末 |
US11825336B2 (en) | 2019-03-28 | 2023-11-21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Connection management method, apparatus, computer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WO2020199034A1 (zh) * | 2019-03-29 | 2020-10-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CN113455100A (zh) * | 2019-03-29 | 2021-09-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CN113455100B (zh) * | 2019-03-29 | 2022-06-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WO2021134380A1 (zh) * | 2019-12-30 | 2021-07-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管理QoS的方法、中继终端、PCF网元、SMF网元及远程终端 |
CN114830818A (zh) * | 2019-12-30 | 2022-07-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管理QoS的方法、中继终端、PCF网元、SMF网元及远程终端 |
CN114830818B (zh) * | 2019-12-30 | 2024-09-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管理QoS的方法、中继终端、PCF网元、SMF网元及远程终端 |
WO2021164687A1 (zh) * | 2020-02-17 | 2021-08-26 |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Ue的中继通信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12514520A (zh) * | 2020-11-04 | 2021-03-1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中继ue的重选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2022094809A1 (zh) * | 2020-11-04 | 2022-05-1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中继ue的重选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5801736A (zh) * | 2023-01-09 | 2023-03-14 | 北京天际友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Ip地址库构建加载方法及装置、ip地址查询方法及装置 |
CN115801736B (zh) * | 2023-01-09 | 2023-04-18 | 北京天际友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Ip地址库构建加载方法及装置、ip地址查询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62930B (zh) | 2021-08-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62930B (zh) | 在设备直通系统中承载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 |
EP4106410A1 (en) | Sidelink relay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medium | |
CN106162929B (zh) | 在设备直通系统中用户终端与中继节点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 |
EP3689061B1 (en) | Methods for performing dual connectivity in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communication node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 |
EP3101969B1 (en) | A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pparatus, system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thereof | |
CN108307472B (zh) | 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 | |
CN107645779B (zh) | 一种数据发送、传输方法及装置 | |
WO2020030165A1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业务切换方法及装置 | |
CN105101430B (zh) | D2d资源的配置、分配方法及装置 | |
US10034293B2 (en) | D2D discovery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control node | |
WO2016161764A1 (zh) | 一种中继承载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
EP3500046A1 (en) | Routing method and equipment | |
WO2016150107A1 (zh) | 一种设备直通系统中继状态确定方法及装置 | |
EP3016469A1 (en) | Mode switching method and device | |
WO2014161383A1 (zh) | 接收设备发现信息、发送设备发现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 |
WO2016070555A1 (zh) | 资源的获取、配置方法及装置,资源池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 |
WO2017190662A1 (zh) | 一种pc5接口上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 |
WO2018137364A1 (zh)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终端以及基站 | |
CN108307528A (zh)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4173368B (zh) | 一种服务质量QoS的监测方法 | |
US20240276243A1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user equipment, service node and storage medium | |
WO2017050257A1 (zh) | 车联网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20230300606A1 (en) | Technique of relaying capability information to a network node | |
WO2023283793A1 (zh) | 传输资源的请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24033295A2 (en) | U2u relay discovery and (re-)select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