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2840A - 信息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162840A CN106162840A CN201510171200.8A CN201510171200A CN106162840A CN 106162840 A CN106162840 A CN 106162840A CN 201510171200 A CN201510171200 A CN 201510171200A CN 106162840 A CN106162840 A CN 10616284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access response
- accidental access
- repetition
- random acc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186 dish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15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where the power saving management affects multiple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应用于基站中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各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重复等级;响应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向各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中,终端在进行通信前,通常都要接入到基站,获得了通信资源才能进行通信。一般终端随机接入基站的方法可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
步骤S110:基站向终端发送系统消息;
步骤S120:终端接收到系统消息后,将会进行随机接入序列选择;
步骤S130:终端将选择的随机接入序列发送给基站;
步骤S140:基站根据所述随机接入序列,向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
在步骤S140中,基站将具体如根据每一个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序列的时频资源确定出RA-RNTI,
随着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用于通信的终端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具体如除常规的普通用户终端外,还有了机器类型通信机器类型(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TC)终端。此外,无线通信环境也日益复杂,这导致处于同一小区的不同位置或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终端对基站发送信号的接收效果也不一致。
为了减少随机接入响应的开销,在现有技术中会将多个终端复用同一个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来进行随机接入响应的发送,但是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出现普通终端和MTC终端复用同一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而普通终端的接收效果好,通常只要接收一次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就能正确解码,而MTC终端可能需要重复接收和合并才能正确解码,但是基站为了保证各个终端的接收正确,就需要重复发送多次,这就将导致普通终端重复接收和解码导致资源的浪费,或导致MTC终端无法正常接收解码。
第二种:位于小区不同通信场景的终端的接收效果不一致,通常也会导致类似普通终端和MTC终端对同一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不同接收结果,也可能导致基站需要多次发送或部分终端无法正常接收和解码。具体如位于小区不同位置的终端对基站发送的信号的接收效果是不一致的。
显然如何进行随机接入响应的发送,在能保证各个终端的接收效果的同时,减少重复发送随机接入响应占用的资源、节省终端因不必要的重复接收解码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能耗等是现有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以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随机接入响应发送占用的通信资源多或消耗的终端的能耗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基站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各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
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重复等级;
响应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向各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
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向各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包括:
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其中,不同的重复等级对应的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不同;
基于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确定复用同一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终端数以及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包括:
确定接收到的各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的时频资源位置;
基于所述时频资源位置和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其中,不同的时频资源位置或不同的重复等级对应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均不同。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确定复用同一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终端数以及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包括:
基于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确定具有相同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终端的终端数S,其中,所述具有相同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终端复用同一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
基于所述终端数S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终端数S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包括:
将所述终端数S与有限复用终端数集合T中的复用终端数进行比较,形成比较结果;
基于比较结果,选择与复用终端数M具有对应关系的包长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包长;其中,所述M为不小于所述S且所述T中与所述S的差值最小的复用终端数。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S小于所述M,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第S+1至第M个随机接入响应中写入指定信息。
优选地,所述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重复等级,包括:
基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发送参数和/或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中携带的随机接入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重复等级。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重复等级;
基于所述重复等级形成解扰序列;
基于所述解扰序列获取基站基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至少包括一个随机接入响应。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解扰序列,包括:
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基于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确定所述解扰序列。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包括:
确定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时频资源位置;
基于所述时频资源位置和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其中,不同的时频资源位置或不同的重复等级对应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均不同。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解扰序列获取基站基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包括:
基于所述解扰序列解扰下行控制信息;
基于下行控制信息获得接收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接收参数;其中,所述接收参数至少包括时频资源及调制编码策略的其中之一;
基于所述接收参数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并获取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优选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还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复用终端数;
所述获取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包括:
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复用终端数,解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获取所述随机接入响应。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解扰序列获取基站基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包括:
基于有限复用终端数集合T中的各复用终端数对应的包长及所述解扰序列,分别解码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
若解码正确,则获取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优选地,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重复等级,包括:
进行信道测量,形成信道测量结果;
基于所述信道测量结果,确定所述重复等级。
优选地,所述第一终端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请求,包括:
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发送参数和/或随机接入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各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重复等级;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响应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向各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
优选地,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其中,不同的重复等级对应的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不同;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确定复用同一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终端数以及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
优选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接收到的各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的时频资源位置;基于所述时频资源位置和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其中,不同的时频资源位置或不同的重复等级对应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均不同。
优选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基于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确定具有相同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终端的终端数S频资源位置,其中,所述具有相同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终端复用同一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及基于所述终端数S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
优选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终端数S与有限复用终端数集合T中的复用终端数进行比较,形成比较结果;及基于比较结果,选择与复用终端数M具有对应关系的包长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包长;其中,所述M为不小于所述S且所述T中与所述S的差值最小的复用终端数。
优选地,所述基站还包括:
写入单元,用于若所述S小于所述M,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第S+1至第M个随机接入响应中写入指定信息。
优选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发送参数和/或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中携带的随机接入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重复等级。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重复等级;
形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重复等级形成解扰序列;
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解扰序列获取基站基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至少包括一个随机接入响应。
优选地,所述形成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及基于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确定所述解扰序列。
优选地,所述形成单元,具体用于确定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时频资源位置;基于所述时频资源位置和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其中,不同的时频资源位置或不同的重复等级对应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均不同。
优选地,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解扰序列解扰下行控制信息;基于下行控制信息获得接收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接收参数;其中,所述接收参数至少包括时频资源及调制编码策略的其中之一;及基于所述接收参数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并获取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优选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还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复用终端数;
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复用终端数,解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获取所述随机接入响应。
优选地,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有限复用终端数集合T中的各复用终端数对应的包长及所述解扰序列,分别解码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若解码正确,则获取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优选地,所述第三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进行信道测量,形成信道测量结果;及基于所述信道测量结果,确定所述重复等级。
优选地,所述第二发送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发送参数和/或随机接入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引入了重复等级来确定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不同类型的终端或不同应场景下的终端的重复等级可能不同,重复等级表征的是所述终端当前对基站发送信号的接收能力,这样就能实现当前对基站接收能力差不多采用相同的发送参数来进行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从而能够避免当前接收能力强和当前接收能力弱的终端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导致的当前接收能力强的终端的重复接收或当前接收能力弱的终端的接收质量不好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减少当前接收能力强的终端的重复接收所消耗的功耗,和多次重复给当前能力强的终端的重复发送浪费的通信资源,且能够保证当前接收能力弱的终端的接收质量维持在较高水准。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五;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方法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基站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210:接收各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
步骤S220: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重复等级;
步骤S230:响应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向各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
步骤S240: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
所述随机接入请求通常携带了有随机接入序列,用于终端向基站请求随机接入,进而可以进行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入了终端的重复等级的概念,通常终端的重复等级可以根据终端的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根据终端当前的应用场景的不同而不同。具体如,在同一应用场景下的MTC终端与普通终端对应的重复等级可能不同。譬如同一类型但是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终端的重复等级不同,如位于小区中心区域的第一终端和位于小区边缘的第一终端,由于应用场景不同从而将导致对应额重复等级也不同。
在步骤S230中确定的发送参数,可以包括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所述包长即包括的比特数。所述发送参数还可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所发送的次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信号强度等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包的发送参数,在确定了发送参数之后,在步骤S240中基站将依据所述发送参数来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
显然本实施例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因引入了重复等级的概念来确定所述发送参数,这样基站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终端或不同应用场景的终端来设置发送参数来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这样既可以保证当前接收能力较弱的终端能够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当前接收能力较强的终端能够不用重复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从而达到在保证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有较高的接收正确率的同时,减少重复发送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部分当前接收能力较强的终端的因重复接收等操作消耗的功耗。
方法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基站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210:接收各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
步骤S220: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重复等级;
步骤S230:响应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向各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
步骤S240: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
如图3所示,所述步骤S230可包括:
步骤S231: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其中,不同的重复等级对应的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不同;
步骤S232:基于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确定复用同一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终端数以及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
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对应的英文缩写可为RA-RNTI。
所述RA-RNTI可以用来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当基站根据该包场组成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向终端发送后,终端同样根据自己的重复等级确定所述RA-RNTI并最终快速接收解码出基站发送给对应终端的随机接入响应。所述RA-RNTI可以用来加扰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和/或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控制信息等。
本实施例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是在前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显然具有区分不同类型终端和不同应用场景终端的随机接入响应包的发送以外,同时还具有实现简便的优点。
方法实施例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基站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210:接收各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
步骤S220: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重复等级;
步骤S230:响应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向各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
步骤S240: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
所述步骤S230可包括:
步骤S231: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其中,不同的重复等级对应的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不同;
步骤S232:基于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确定复用同一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终端数以及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
所述步骤S231:包括:
确定接收到的各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的时频资源位置;
基于所述时频资源位置和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其中,不同的时频资源位置或不同的重复等级对应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均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在确定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时,不仅将依据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时频资源位置,还将引入重复等级来进行确定。此处的所述时频资源位置,可以对应于时域的时间索引以及频域的频域索引。
具体如,依据公式RA-RNTI=A+B*t_id+C*f_id+D*k_id,确定各所述终端的RA-RNTI;其中,所述A、B及C均为常数为常数;所述t_id为各所述终端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子帧号;所述f_id为各所述终端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频域索引;所述k_id为所述重复等级;所述B的取值优选为不小于所述A的最大值;所述C的取值优选为不小于所述A+B*t_id的最大值;所述D的最小取值优选为不小于所述A+B*t_id+C*f_id的最大取值。
进行通信的通信制式至少包括时分复用TDD和频分复用FDD。以下为依据是采用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时所述A、B、C及D的各自的一个具体示例。
RA-RNTI=1+t_id+10*k_id [FDD]
RA-RNTI=1+t_id+10*f_id+60*k_id [TDD]
其中,t_id可是该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序列preamble的随机接入PRACH所在的第一个子帧号(0≤t_id<10),f_id可是在该子帧发送preamble的PRACH在频域上的索引(0≤f_id<6)。对于FDD而言,f_id可固定为0。k_id是该终端对应的重复等级。如在长期演进LTE系统中终端对应的等级可分为确定的重复等级为4级,重复等级的取值范围0≤k<4。
本实施例中具体详细提出了如何依据所述重复等级确定所述RA-RNTI具有实现简便的优点。
方法实施例四: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基站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210:接收各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
步骤S220: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重复等级;
步骤S230:响应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向各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
步骤S240: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
所述步骤S230可包括:
步骤S231: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其中,不同的重复等级对应的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不同;
步骤S232:基于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确定复用同一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终端数以及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
所述步骤S230可包括:
基于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确定具有相同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终端的终端数S,其中,所述具有相同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终端复用同一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
基于所述终端数S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
确定所述随机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至少包括两种方式:
方式一:
直接根据所述S确定出所述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与所述S满足一定的函数关系,具体如所述S等于6,则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等于F*6+包头的长;所述F为每一个随机响应所占用的比特数。
方式二:
所述基于所述终端数S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包括:
将所述终端数S与有限复用终端数集合T中的复用终端数进行比较,形成比较结果;
基于比较结果,选择与复用终端数M具有对应关系的包长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包长;其中,所述M为不小于所述S且所述T中与所述S的差值最小的复用终端数。
通常出于节省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个数和/或信息量的目的,具有相同的所述RA-RNTI的终端将会复用给同一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因为重复等级的引入,这样不同的类型的终端或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终端将复用不同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从而避免了MTC终端和普通终端共用同一个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导致MTC终端接收质量差而普通终端重复接收的问题。同样的也适应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终端。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后续终端解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还引入了有限复用终端数集合T,在该集合中列举了复用同一个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复用终端数M,且通常T是终端也知道的。
以下举一个具体的示例,如设定集合T中包含有限的复用用户数,比如T={1,3,5,7,9},将相同RA-RNTI的终端分成一个组,其复用终端S与T中最小且不小于S的元素进行匹配,按照T中匹配的终端数,将随机接入响应复用到一个随机接入响应MAC数据包(RAR MAC PDU)里。比如复用的终端数为6,则与集合T的元素7匹配,则按照复用7终端的包长进行PDU组包。
假设每个随机接入响应RAR长为48bit,随机接入响应包的包头长为8bit,则当所述S等于6时,对应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为344bit。
如果不采用终端间RAR复用,即每个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只有一个终端的随机接入响应RAR;则集合T={1}。
如果终端间间RAR复用终端间户数S通过控制信道在eNB和终端间之间传输,即RAR的传输由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调度,则集合T={S}。此处所述的方式对应于上述方式二。
如果终端间RAR复用终端数N不在控制信道传输,则集合T定义为有限集合,且集合中最大元素应该小于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最大传输块大小对应的复用终端数。
本实施例中具体提供了几种如何根据所述S来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的方式,具有实现快捷简便的优点。
若采用方式二进行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的确定,可能会存在所述S小于确定的M的问题,这时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S小于所述M,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第S+1至第M个随机接入响应中写入指定信息。
此处所述指定信息可以全为0或全1或0和1按指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序列等。具体如,若复用终端数N小于集合T中匹配的元素不相同,则复用时用0填充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达到集合T中匹配的元素对应的传输块大小。若复用终端数S大于集合T中最大的元素,则复用集合T中最大元素个终端RAR,丢弃多余的终端接入。这样终端当解码这些信息时,解码出是指定信息可确定解码正确且确定并非随机接入响应。
图4所示的为一个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示例,图4所示的为作为所述随机响应数据包的协议数据单元MAC PDU,包括MAC包头;N个随机接入响应RAR;在随机接入响应RAR N之后,剩余的比特用于0作为所述指定信息来填充。所述随机接入响应和所述指定信息0作为所述MAC负载承载在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
方法实施例五: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基站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210:接收各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
步骤S220: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重复等级;
步骤S230:响应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向各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
步骤S240: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
所述步骤S230可包括:
步骤S231: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其中,不同的重复等级对应的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不同;
步骤S232:基于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确定复用同一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终端数以及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
所述步骤S220可包括:
基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发送参数和/或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中携带的随机接入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重复等级。
此处的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发送参数可包括发送所述随机接入的时频资源位置及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发送次数等,所述随机接入信息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序列等。当依据所述随机接入序列来确定所述重复等级时,通常随机接入序列与所述重复等级具有一定的映射关系。所述基站如eNB在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后,确定了随机接入序列后,依据所述映射关系来确定所述重复等级。
此外,所述终端也可以直接在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中通过专用的信息比特来指示其自身的重复等级,这样所述基站可通过解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来确定所述重复等级。
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所述基站还可以根据终端的通信标识等方式来确定各所述重复等级,确定所述重复等级的方式有多种,不局限于上述举例。
总之本实施例提供了几种确定所述终端的重复等级的方法,具有实现实现简便的优点。
图5为结合上述方法实施例的一个应用于基站侧的具体示例,本示例所述的方法包括:
基站确定重复等级、接收preamble;所述preamble即为所述随机接入序列。然后依据所接收的preamble和重复等级计算RN-RNTI;再进行分组复用终端。这里分组复用终端即为将RN-RNTI分为一组来复用同一个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通过PDCCH传输RAR控制信息。所述PDCCH为物理下行控制信息,所述RAR控制信息即可包括随机响应数据包的时频资源、调制编码策略以及随机响应数据包的包长等参数。最后发送随机接入响应RAR。
在具体实现时,一个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可能包括2个或2个以上RAR,所述基站可以通过所述RAR控制信息即前述的下行控制信息来告知每一个终端对应的随机响应所在的时频资源等信息。
方法实施例六: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310:所述第一终端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步骤S320: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重复等级;
步骤S330:基于所述重复等级形成解扰序列;
步骤S340:基于所述解扰序列获取基站基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至少包括一个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第一终端可为各种类型的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通信功能的通信设备,。所述步骤S310中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请求,请求随机接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20与所述步骤S310没有一定的先后关系,所述重复等级可以在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之前,也可以在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之后进行。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可以是先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重复等级,然后基于所确定的重复等级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请求,即先执行步骤320,再依据得到的重复等级来执行步骤S310,这样能够实现终端能够根据不同的重复等级,从而在随机接入请求中使用不同的随机请求序列,相应地,基站也能够直接依据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序列来获取终端的重复等级。
步骤S330中依据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出解扰序列,该序列可用于后续步骤S340中对基站所发送的信息进行解扰,从而获得所述基站发送给第一基站的随机接入响应。
本实施例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在进行随机接入响应获取时,引入了重复等级的概念,是与方法实施例一至方法实施例五中应用于基站侧的方法相对应的,这样通信系统整体上能够保证随机接入响应的正确接收率的同时,达到减少通信资源消耗以及减少接收能力强的终端的功耗的目的。
方法实施例七: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310:所述第一终端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步骤S320: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重复等级;
步骤S330:基于所述重复等级形成解扰序列;
步骤S340:基于所述解扰序列获取基站基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至少包括一个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步骤S330可包括:
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基于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确定所述解扰序列。
所述随机接入网络临时标识RA-RNTI的功能和作用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该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可以用作解扰序列对采用所述RA-RNTI进行加扰的数据进行解扰。具体如,解扰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和/或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控制信息等。
本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限定了如何根据所述重复等级来确定所述解扰序列;具有实现简便易行的优点。
方法实施例八: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310:所述第一终端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步骤S320: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重复等级;
步骤S330:基于所述重复等级形成解扰序列;
步骤S340:基于所述解扰序列获取基站基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至少包括一个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步骤S330可包括:
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基于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确定所述解扰序列。
所述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包括:
确定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时频资源位置;
基于所述时频资源位置和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其中,不同的时频资源位置或不同的重复等级对应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均不同。
本实施例所述的重复等级与所述随机接入情趣发送的时频资源位置相关,故所述步骤S320将在确定了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发送参数之后确定的,但是并一定是在发送了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之后确定的。
具体的确定方法可采用RA-RNTI=A+B*t_id+C*f_id+D*k_id来确定。该公式中各个参数的解释可以参见方法实施例三,在此就不重复描述了。
终端可以自行根据其自身的重复等级及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时频资源位置,简便的确定出所述RA-RNTI。
方法实施例九: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310:所述第一终端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步骤S320: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重复等级;
步骤S330:基于所述重复等级形成解扰序列;
步骤S340:基于所述解扰序列获取基站基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至少包括一个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步骤S330可包括: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基于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确定所述解扰序列。
所述步骤S340可包括:
基于所述解扰序列解扰下行控制信息;
基于下行控制信息获得接收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接收参数;其中,所述接收参数至少包括时频资源及调制编码策略的其中之一;
基于所述接收参数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并获取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包括所述基站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息PDCCH。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至少包括时频资源及调制编码策略;这样终端在接收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之后,根据所述发送参数中的时频资源,将确定出何时到那个频段上去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还可根据所述调制编码策略解码所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进而获得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携带的给第一终端的随机接入响应。
本实施例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基站将采用所述RA-RNTI对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下行控制信息进行加扰,这样基站将利用所述RA-RNTI解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进而能够获得所述随机接入响应,具有实现简便且与现有技术的兼容性强的优点。
方法实施例十: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310:所述第一终端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步骤S320: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重复等级;
步骤S330:基于所述重复等级形成解扰序列;
步骤S340:基于所述解扰序列获取基站基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至少包括一个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步骤S330可包括: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基于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确定所述解扰序列。
所述步骤S340可包括:
基于所述解扰序列解扰下行控制信息;
基于下行控制信息获得接收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接收参数;其中,所述接收参数至少包括时频资源及调制编码策略的其中之一;
基于所述接收参数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并获取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还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复用终端数;
所述获取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包括:
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复用终端数,解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获取所述随机接入响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还包括复用同一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复用终端数S,若终端获知了所述S将知道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原始包长,从而后续解码所述随机接入数据包时,能够简便快捷的进行解码,从而具有实现简便的优点。
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采用本实施例基于前述的有限复用终端数集合T来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即不再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列明所述S,基站在进行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接收时,依据所述有限复用终端数集合T确定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可能的原始包长,并依据各个可能的原始包长,尝试一次或多次的解码,从而来进行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解码和获取。
方法实施例十一: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310:所述第一终端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步骤S320: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重复等级;
步骤S330:基于所述重复等级形成解扰序列;
步骤S340:基于所述解扰序列获取基站基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至少包括一个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步骤S340可包括:
基于有限复用终端数集合T中的各复用终端数对应的包长及所述解扰序列,分别解码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
若解码正确,则获取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有限复用终端数集合T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前述应用于基站侧的方法实施例,在此就不重复了。总之所述第一终端预知所述的有限复用终端数集合,这样第一终端就能够知道所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响应包的可能的包长值,这样在结合所述解扰序列,就能够至少1次能够解码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从而获取基站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
这样本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就不用基站专门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来指示所述复用终端数S,能够减少基站和终端之间的交互信息量,能够减少终端因接收基站所发送信息所消耗的能耗。
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可以是由他加扰序列进行的加扰,这样终端在进行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解扰时,将采用的不是所述RA-RNTI,但是基站采用RA-RNTI进行加扰,而终端采用RA-RNTI进行解扰,这样能够减少加解扰序列的使用,节省序列资源。
方法实施例十二: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310:所述第一终端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步骤S320: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重复等级;
步骤S330:基于所述重复等级形成解扰序列;
步骤S340:基于所述解扰序列获取基站基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至少包括一个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步骤S320可包括:
进行信道测量,形成信道测量结果;
基于所述信道测量结果,确定所述重复等级。
所述重复等级可以是静态设置在所述终端和/或基站内的,也可以是动态设置的。当终端位于不同通信场景时,对基站发送的信号的接收能力是不同的,为了保证终端在不同通信场景下,都能够正确的接收并解码所述随机响应,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动态确定的方式来确定所述重复等级。
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将进行所述信道测量,例如基于基站发送的发现信号等发送信号进行信道测量,形成信道测量结果。信道测量结果可表征所述第一终端与基站当前进行通信的信道质量,从而反映出所述第一终端对所述基站的发送信号的接收能力。这时第一终端再动态确定出所述重复等级,依据这样的重复等级确定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能够保证第一终端的接收正确率。
方法实施例十三: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310:所述第一终端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步骤S320: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重复等级;
步骤S330:基于所述重复等级形成解扰序列;
步骤S340:基于所述解扰序列获取基站基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至少包括一个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步骤S310:包括:
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发送参数和/或随机接入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重复等级和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发送参数和随机接入信息都是有一定过的对应关系的,例如所述重复等级时根据信道测量结果确定的,而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发送参数是基于重复等级确定,这样基站在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之后,将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发送参数和/或随机接入信息的信息内容确定出所述第一终端的重复等级,从而达到告知所述基站第一终端的重复等级的方式,这样能够方便基站获取所述第一终端的重复等级,简化所述基站的操作。
图7所示的基于上述应用第一终端侧的信息处理方法,提供的一个具体示例,在本示例中所述第一终端将确定所述其自身的重复等级,基于所述重复等级计算RA-RNTI,基于RA-RNTI盲检PDCCH,最后根据对PDCCH的检测结果,来检测RAR。所述PDCCH用于告知第一终端的调整时编码策略MCS以及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发送的时频资源,并最终可依据所述PDCCH告知的S或T来检测所述RAR。
设备实施例一: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410,用于接收各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
第一确定单元420,用于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重复等级;
第二确定单元430,用于响应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向各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
第一发送单元440,用于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
本实施例所述第一接收单元410和第一发送单元440都可对应于所述基站与终端进行信息交互的空口,如X2接口,具体的硬件结构可包括收发天线等。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420和第二确定单元430可对应于所述基站内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处理器或处理芯片。所述处理器或处理芯片通过执行指定代码来是实现所述第一确定单元420和第二确定单元430的功能。所述处理器可为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C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可编程阵列PLC等结构。
本实施例所述的重复等级及发送参数等相关描述可以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就不重复了。
总之利用本实施例所述的基站进行所述随机响应数据包的发送,能够保证各个终端的接收正确率,同时减少通信资源的开销以及部分接收能力强的终端功耗。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重复等级能够用于反映所述终端当前的对基站发送信号的接收能力,例如不同类型的终端,接收能力不一致,则所述重复等级可能不同。所述基站可为演进型基站eNB等。
设备实施例二: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410,用于接收各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
第一确定单元420,用于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重复等级;
第二确定单元430,用于响应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向各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
第一发送单元440,用于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430,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其中,不同的重复等级对应的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不同;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确定复用同一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终端数以及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单元430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用于确定所述RA-RNTI,另一个部分用来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这两个部分可以对应不同的具有信息处理的处理器,也可以集成对应于同一处理器,但是集成对应的该处理器实现两个确定模块的代码是不一致的。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可对应于计算器或具有计算功能的处理器等结构。
本实施例所述的基站在前一基站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所述第二确定单元430的具体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能够用于实现方法实施例二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
设备实施例三: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410,用于接收各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
第一确定单元420,用于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重复等级;
第二确定单元430,用于响应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向各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
第一发送单元440,用于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430,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其中,不同的重复等级对应的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不同;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确定复用同一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终端数以及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接收到的各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的时频资源位置;基于所述时频资源位置和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其中,不同的时频资源位置或不同的重复等级对应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均不同。
本实施例具体限定了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的具体结构,在计算所述RA-RNTI时,可以采用前述方法实施例所提到的公式,故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的具体结构可为计算器或具有计算功能的处理器。
总之本实施例所述的基站可为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三所述信息处理方法的硬件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及实现简便的优点。
设备实施例四: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410,用于接收各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
第一确定单元420,用于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重复等级;
第二确定单元430,用于响应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向各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
第一发送单元440,用于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430,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其中,不同的重复等级对应的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不同;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确定复用同一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终端数以及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基于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确定具有相同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终端的终端数S频资源位置,其中,所述具有相同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终端复用同一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及基于所述终端数S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RA-RNTI来确定复用同一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终端数S,并根据S来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的结构有多种,至少包括以下两种:
结构一: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终端数S与有限复用终端数集合T中的复用终端数进行比较,形成比较结果;及基于比较结果,选择与复用终端数M具有对应关系的包长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包长;其中,所述M为不小于所述S且所述T中与所述S的差值最小的复用终端数。
结构二: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直接根据所述S与包长的函数关系来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此时就不用利用到所述T。
本实施例首先提供了所述第二确定模块两种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包长的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及实现简便的优点。
作为本实施所述基站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站还包括:
写入单元,用于若所述S小于所述M,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第S+1至第M个随机接入响应中写入指定信息。
所述写入单元能够用于形成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在本实施例中若所述S小于M时,将在第S+1至M个随机接入响应中写入指定信息;所述指定信息可为全0序列或全1序列或指定排序的01序列等。
本实施例所述的基站可为实现方法实施例四所述信息处理方法的结构,同样具有能够保证各个终端的正确接收随机接入响应,且对于通信系统整体而言能够减少资源消耗和终端的能耗。
设备实施例五: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410,用于接收各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
第一确定单元420,用于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重复等级;
第二确定单元430,用于响应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向各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
第一发送单元440,用于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430,包括: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420,具体用于基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发送参数和/或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中携带的随机接入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重复等级。
所述重复等级可以是静态设置的,这样所述第一确定单元420可以通过查询存储有各个终端的重复等级的数据库来获取所述重复等级,也可以根据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随机接入请求的发送参数及随机接入信息的一个或组合来确定。不管所述第一确定单元420的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对应的所述第一确定单元420的结构不同,所述第一确定单元420可包括具有查询功能的处理器或具有依据随机接入请求的发送参数及随机接入信息来进行确定的重复等级。
总之本实施例提供了所述第一确定单元420的具体结构,可以用于为方法实施例五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提供实现硬件,具有结构简单及实现简便的优点。
设备实施例六: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510,用于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第三确定单元520,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重复等级;
形成单元530,用于基于所述重复等级形成解扰序列;
获取单元540,用于基于所述解扰序列获取基站基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至少包括一个随机接入响应。
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终端可以为任意一种能够与基站进行通信的通信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通信终端。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510可为所述第一终端内的发送天线等结构,能够向所述基站发送信号。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520、形成单元530及获取单元540的具体结构可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终端内的各种具有信息处理功能的处理器,如应用处理器AP、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C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可编程阵列等结构。
本实施例所述终端为方法实施例六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提供了实现硬件,同样的具有保证随机接入响应的正确接收率的同时,达到减少通信资源消耗以及减少接收能力强的终端的功耗的目的。
设备实施例七: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510,用于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第三确定单元520,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重复等级;
形成单元530,用于基于所述重复等级形成解扰序列;
获取单元540,用于基于所述解扰序列获取基站基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至少包括一个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形成单元530,具体用于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及基于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确定所述解扰序列。
本实施例所述的形成单元530的具体结构可包括计算器或具有计算功能的计算芯片等计算结构,能够用于基于所述重复等级及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提到计算所述RA-RNTI的函数关系计算出所述RA-RNTI。
本实施例所述第一终端为在上一设备实施例上的进一步改进,具体化了所述形成单元的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及实现简便的优点。
设备实施例八: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510,用于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第三确定单元520,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重复等级;
形成单元530,用于基于所述重复等级形成解扰序列;
获取单元540,用于基于所述解扰序列获取基站基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至少包括一个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形成单元530,具体用于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及基于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确定所述解扰序列。
所述形成单元530,具体用于确定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时频资源位置;基于所述时频资源位置和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其中,不同的时频资源位置或不同的重复等级对应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均不同。
本实施例在上一设备实施例的基础上,详细的名列了所述形成单元530在确定所述RA-RNTI时将考虑的输入参数,这些参数的具体含义可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中,在此就不重复了,总之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终端可用于执行方法实施例八中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
设备实施例九: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510,用于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第三确定单元520,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重复等级;
形成单元530,用于基于所述重复等级形成解扰序列;
获取单元540,用于基于所述解扰序列获取基站基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至少包括一个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获取单元510,具体用于基于所述解扰序列解扰下行控制信息;基于下行控制信息获得接收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接收参数;其中,所述接收参数至少包括时频资源及调制编码策略的其中之一;及基于所述接收参数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并获取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获取单元510的具体结构可包括解析器等具有信息解析功能的处理芯片等结构,在本实施例所述获取单元510首先将利用所述解扰序列解扰所述下行控制信息,获得接收参数,再依据接收参数来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并获取随机接入响应。
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终端可为实现所述方法实施例九所述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硬件,具有在保证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有较高的接收正确率的同时,减少重复发送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部分当前接收能力较强的终端的因重复接收等操作消耗的功耗,同时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设备实施例十: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510,用于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第三确定单元520,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重复等级;
形成单元530,用于基于所述重复等级形成解扰序列;
获取单元540,用于基于所述解扰序列获取基站基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至少包括一个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获取单元510,具体用于基于所述解扰序列解扰下行控制信息;基于下行控制信息获得接收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接收参数;其中,所述接收参数至少包括时频资源及调制编码策略的其中之一;及基于所述接收参数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并获取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还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复用终端数;
所述获取单元510,具体用于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复用终端数,解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获取所述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还包括复用终端数S,这样能够方便所述获取单元对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进行解码。这样所述获取单元510还将基于所述S对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进行解码,从而获得快速获得基站发给所述第一终端的随机接入响应。
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终端可为实现所述方法实施例十所述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硬件,具有在保证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有较高的接收正确率的同时,减少重复发送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部分当前接收能力较强的终端的因重复接收等操作消耗的功耗,同时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设备实施例十一: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510,用于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第三确定单元520,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重复等级;
形成单元530,用于基于所述重复等级形成解扰序列;
获取单元540,用于基于所述解扰序列获取基站基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至少包括一个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获取单元510,具体用于基于有限复用终端数集合T中的各复用终端数对应的包长及所述解扰序列,分别解码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若解码正确,则获取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510将依据所述T对应的复用终端数来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可能包长,通过可能1次或多次解码来获得基站发给所述第一终端的随机接入响应,这是另一种实现前述实施例所述信息处理方法的结构。
设备实施例十二: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510,用于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第三确定单元520,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重复等级;
形成单元530,用于基于所述重复等级形成解扰序列;
获取单元540,用于基于所述解扰序列获取基站基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至少包括一个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第三确定单元520,具体用于进行信道测量,形成信道测量结果;及基于所述信道测量结果,确定所述重复等级。
所述重复等级可以静态设置的,也可以是动态设置的,在本实施例所述第一终端中所述重复等级是动态确定的。所述第三确定单元520包括能够进行信道测量的接收天线等结构,在通过测量结果计算出接收信号强度等信息,从而确定出所述重复等级。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终端,再不同的应用场景可能会对应不同的重复等级,这样所述第一终端在不同的场景下,所述基站在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时的发送参数可能不同,而所述第一终端的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接收质量可能维持在较好的水准;总之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终端可用于为方法实施例十二提供实现硬件。
设备实施例十三: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510,用于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第三确定单元520,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重复等级;
形成单元530,用于基于所述重复等级形成解扰序列;
获取单元540,用于基于所述解扰序列获取基站基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至少包括一个随机接入响应。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510,还用于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发送参数和/或随机接入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送单元510的具体结构除了发送接口外,还可包括确定发送参数和/或所述随机接入信息的信息处理器,这些结构能够用于进行信息处理。若所述第一终端采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结构,这样基站在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后,可以直接根据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发送参数和/或随机接入信息来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重复等级。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0)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基站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各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
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重复等级;
响应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向各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
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向各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包括:
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其中,不同的重复等级对应的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不同;
基于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确定复用同一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终端数以及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包括:
确定接收到的各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的时频资源位置;
基于所述时频资源位置和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其中,不同的时频资源位置或不同的重复等级对应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均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确定复用同一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终端数以及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包括:
基于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确定具有相同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终端的终端数S,其中,所述具有相同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终端复用同一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
基于所述终端数S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所述终端数S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包括:
将所述终端数S与有限复用终端数集合T中的复用终端数进行比较,形成比较结果;
基于比较结果,选择与复用终端数M具有对应关系的包长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包长;其中,所述M为不小于所述S且所述T中与所述S的差值最小的复用终端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S小于所述M,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第S+1至第M个随机接入响应中写入指定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重复等级,包括:
基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发送参数和/或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中携带的随机接入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重复等级。
8.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中,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重复等级;
基于所述重复等级形成解扰序列;
基于所述解扰序列获取基站基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至少包括一个随机接入响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解扰序列,包括:
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基于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确定所述解扰序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包括:
确定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时频资源位置;
基于所述时频资源位置和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其中,不同的时频资源位置或不同的重复等级对应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均不同。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所述解扰序列获取基站基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包括:
基于所述解扰序列解扰下行控制信息;
基于下行控制信息获得接收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接收参数;其中,所述接收参数至少包括时频资源及调制编码策略的其中之一;
基于所述接收参数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并获取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12.根据权利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还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复用终端数;
所述获取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包括:
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复用终端数,解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获取所述随机接入响应。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所述解扰序列获取基站基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包括:
基于有限复用终端数集合T中的各复用终端数对应的包长及所述解扰序列,分别解码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
若解码正确,则获取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重复等级,包括:
进行信道测量,形成信道测量结果;
基于所述信道测量结果,确定所述重复等级。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终端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请求,包括:
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发送参数和/或随机接入信息。
16.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各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重复等级;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响应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向各终端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发送参数,发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其中,不同的重复等级对应的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不同;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确定复用同一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终端数以及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接收到的各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请求的时频资源位置;基于所述时频资源位置和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其中,不同的时频资源位置或不同的重复等级对应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均不同。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基于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确定具有相同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终端的终端数S频资源位置,其中,所述具有相同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终端复用同一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及基于所述终端数S确定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包长。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终端数S与有限复用终端数集合T中的复用终端数进行比较,形成比较结果;及基于比较结果,选择与复用终端数M具有对应关系的包长为所述随机接入响应的包长;其中,所述M为不小于所述S且所述T中与所述S的差值最小的复用终端数。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基站,其特在于,
所述基站还包括:
写入单元,用于若所述S小于所述M,在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第S+1至第M个随机接入响应中写入指定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发送参数和/或所述随机接入请求中携带的随机接入信息,确定所述终端的重复等级。
23.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为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请求;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重复等级;
形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重复等级形成解扰序列;
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解扰序列获取基站基于所述随机接入请求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其中,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至少包括一个随机接入响应。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成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所述第一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及基于所述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确定所述解扰序列。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成单元,具体用于确定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时频资源位置;基于所述时频资源位置和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各所述终端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其中,不同的时频资源位置或不同的重复等级对应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均不同。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解扰序列解扰下行控制信息;基于下行控制信息获得接收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接收参数;其中,所述接收参数至少包括时频资源及调制编码策略的其中之一;及基于所述接收参数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并获取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还包括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复用终端数;
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的复用终端数,解码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获取所述随机接入响应。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有限复用终端数集合T中的各复用终端数对应的包长及所述解扰序列,分别解码接收所述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若解码正确,则获取基站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数据包中的随机接入响应。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进行信道测量,形成信道测量结果;及基于所述信道测量结果,确定所述重复等级。
30.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重复等级,确定发送所述随机接入请求的发送参数和/或随机接入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71200.8A CN106162840B (zh) | 2015-04-10 | 2015-04-10 | 信息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
EP15888311.6A EP3187007A4 (en) | 2015-04-10 | 2015-09-09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
JP2017522842A JP2017533658A (ja) | 2015-04-10 | 2015-09-09 | 情報処理方法、基地局および端末 |
US15/565,665 US20180077645A1 (en) | 2015-04-10 | 2015-09-09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
PCT/CN2015/089268 WO2016161758A1 (en) | 2015-04-10 | 2015-09-09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
KR1020177017399A KR20170089897A (ko) | 2015-04-10 | 2015-09-09 | 정보 처리 방법, 기지국, 및 단말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71200.8A CN106162840B (zh) | 2015-04-10 | 2015-04-10 | 信息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62840A true CN106162840A (zh) | 2016-11-23 |
CN106162840B CN106162840B (zh) | 2019-11-01 |
Family
ID=57073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71200.8A Active CN106162840B (zh) | 2015-04-10 | 2015-04-10 | 信息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80077645A1 (zh) |
EP (1) | EP3187007A4 (zh) |
JP (1) | JP2017533658A (zh) |
KR (1) | KR20170089897A (zh) |
CN (1) | CN106162840B (zh) |
WO (1) | WO2016161758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119612A1 (zh) * | 2016-12-26 | 2018-07-0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9028738A1 (zh) * | 2017-08-10 | 2019-02-14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无人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
WO2019137451A1 (zh) * | 2018-01-12 | 2019-07-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
WO2020042172A1 (zh) * | 2018-08-31 | 2020-03-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13117B (zh) * | 2015-07-29 | 2021-08-17 | 索尼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侧和用户设备侧的装置及方法 |
JP6642842B2 (ja) | 2015-08-14 | 2020-02-12 | ホアウェイ・テクノロジーズ・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 情報伝送方法、基地局、およびユーザ機器 |
EP3420776B1 (en) * | 2016-02-22 | 2020-09-30 | ZTE Wistron Telecom AB | Dynamic random access response (rar) reception termination |
US10383150B2 (en) * | 2016-05-11 | 2019-08-13 | Ofinno, Llc | Random access process in a wireless device and wireeless network |
CN108737039B (zh) * | 2017-04-14 | 2023-11-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及响应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
EP3632018B1 (en) * | 2017-05-24 | 2024-10-09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Performing an action based on a number of transmissions reaching a threshold |
WO2021127966A1 (en) * | 2019-12-24 | 2021-07-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e-assisted group response for two-step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873710B2 (en) * | 2007-02-06 | 2011-01-18 | 5O9, Inc. | Contextual data communication platform |
CN104144517A (zh) * | 2013-05-10 | 2014-11-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系统 |
WO2015012664A1 (ko) * | 2013-07-26 | 2015-01-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Mtc를 위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WO2015042866A1 (en) * | 2013-09-27 | 2015-04-02 | Alcatel Lucent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andom acces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42684B (zh) * | 2008-11-26 | 2012-08-2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确定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方法、基站和终端 |
CN102164421B (zh) * | 2011-05-12 | 2013-11-2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及其系统和mtc设备 |
US9451639B2 (en) * | 2013-07-10 | 2016-09-2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verage enhancement for a random access process |
JP2015065603A (ja) * | 2013-09-26 | 2015-04-09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通信端末、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EP2869655B1 (en) * | 2013-11-01 | 2016-06-29 | HTC Corporation | Methods of handling random ac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rresponding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erver |
-
2015
- 2015-04-10 CN CN201510171200.8A patent/CN106162840B/zh active Active
- 2015-09-09 US US15/565,665 patent/US2018007764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5-09-09 KR KR1020177017399A patent/KR20170089897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5-09-09 EP EP15888311.6A patent/EP3187007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5-09-09 WO PCT/CN2015/089268 patent/WO2016161758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9-09 JP JP2017522842A patent/JP2017533658A/ja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873710B2 (en) * | 2007-02-06 | 2011-01-18 | 5O9, Inc. | Contextual data communication platform |
CN104144517A (zh) * | 2013-05-10 | 2014-11-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系统 |
WO2015012664A1 (ko) * | 2013-07-26 | 2015-01-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Mtc를 위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WO2015042866A1 (en) * | 2013-09-27 | 2015-04-02 | Alcatel Lucent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andom access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119612A1 (zh) * | 2016-12-26 | 2018-07-0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
CN110024472A (zh) * | 2016-12-26 | 2019-07-1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
CN110024472B (zh) * | 2016-12-26 | 2021-04-0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
US11252761B2 (en) | 2016-12-26 | 2022-02-15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
TWI769199B (zh) * | 2016-12-26 | 2022-07-01 |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 用於隨機接入的方法和裝置 |
WO2019028738A1 (zh) * | 2017-08-10 | 2019-02-14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无人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
US11460839B2 (en) | 2017-08-10 | 2022-10-04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ccess method and device |
WO2019137451A1 (zh) * | 2018-01-12 | 2019-07-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
US11405891B2 (en) | 2018-01-12 | 2022-08-02 | Zte Corporatio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
WO2020042172A1 (zh) * | 2018-08-31 | 2020-03-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
US11516734B2 (en) | 2018-08-31 | 2022-11-2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ntrol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6161758A1 (en) | 2016-10-13 |
EP3187007A1 (en) | 2017-07-05 |
JP2017533658A (ja) | 2017-11-09 |
EP3187007A4 (en) | 2018-02-28 |
US20180077645A1 (en) | 2018-03-15 |
CN106162840B (zh) | 2019-11-01 |
KR20170089897A (ko) | 2017-08-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62840A (zh) | 信息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 |
CN111107662B (zh) |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 |
WO2019062840A1 (zh) | 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 |
CN109041018A (zh) | 一种资源确定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
CN104838722B (zh) | 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
CN113490280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7431890A (zh) | 通信系统 | |
CN105764152A (zh) | 信息处理方法及基站 | |
EP3777425B1 (en) | Methods,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 |
CN105792380B (zh) | 信息处理方法及基站 | |
CN107734666B (zh) | 控制信道传输指示方法、检测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
US11758522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etermining a transport block size (TBS) for data transmission | |
EP3713291B1 (en) | Resource allocation indication and receiving methods and devices | |
CN117119608A (zh) | 全功率上行链路传输增强 | |
CN104205988A (zh) | 具有终端的接入选择的连接设置 | |
WO2022027694A1 (zh) | 一种资源信息指示方法及装置 | |
CN103856290A (zh) | 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
CN111511037A (zh) | 获取系统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7708210B (zh) | 用于多用户叠加传输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
WO2015043500A1 (zh) | 一种传输pbch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
WO2017118177A1 (zh) | 确定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
CN107211293B (zh) | 上行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06686730B (zh) | Pucch资源配置、指示方法、pucch反馈信息、基站及终端 | |
CN111669825B (zh) | 用于共存通信的禁止资源单元指示 | |
CN114503483B (zh) | 一种同步信号块序号的指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