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2393B - 话筒、多方语音互动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话筒、多方语音互动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162393B CN106162393B CN201510157895.4A CN201510157895A CN106162393B CN 106162393 B CN106162393 B CN 106162393B CN 201510157895 A CN201510157895 A CN 201510157895A CN 106162393 B CN106162393 B CN 10616239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udio
- microphone
- interface
- output
-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话筒,其包括:第一音频接口,其集成有第一音频输出通道及第一音频输入通道;音频处理单元,其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出通道电信号连通,外界声音进入所述话筒后通过所述音频处理单元转化为音频信号并经由所述第一音频输出通道输出;混音单元,其分别与所述音频处理单元及所述第一音频输入通道电信号连通,所述混音单元用于对由所述音频处理单元所输出的音频信号以及由所述第一音频输入通道输入至所述话筒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此外,还提供了一种多方语音互动系统,以及与该系统匹配的多方语音互动方法。上述话筒、多方语音互动系统和方法能提高话筒中输入的外界声音和背景音乐叠加时的音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音频信号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话筒、多方语音互动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话筒作为一种重要的音频设备,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声音输入工具,用以实现声音的采集、放大以及录制。
在话筒的使用过程中,对于输入的外界声音和背景音乐之间的配合大都 是通过简单的声音叠加实现的,即,话筒采集到的外界声音经由话筒放大,而背景音乐由通过相应的音频源播放,进而实现放大的外界声音和背景音乐的叠加,其音质较为糟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同一场合中话筒输入的外界声音和背景音乐简单叠加时存在的音质糟糕的缺陷。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话筒中输入的外界声音和背景音乐叠加时的音质的话筒、多方语音互动系统和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话筒,包括:
第一音频接口,其集成有第一音频输出通道及第一音频输入通道;
音频处理单元,其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出通道电信号连通,外界声音进入所述话筒后通过所述音频处理单元转化为音频信号并经由所述第一音频输出通道输出;
混音单元,其分别与所述音频处理单元及所述第一音频输入通道电信号连通,所述混音单元用于对由所述音频处理单元所输出的音频信号以及由所述第一音频输入通道输入至所述话筒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
优选的,所述混音单元通过一控制单元与所述音频处理单元电信号连通,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音频处理单元与所述混音单元之间的音频信号传输的通断。
优选的,所述话筒进一步包括第二音频接口,所述第二音频接口集成有第二音频输出通道及第二音频输入通道,所述第二音频输出通道与所述混音单元电信号连通以供经过所述混音单元的音频信号经由所述第二音频输出通道输出,所述第二音频输入通道与所述音频处理单元电信号连通以供所述音频处理单元对经由所述第二音频输入通道输入到所述话筒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
优选的,所述音频处理单元中设置混音组件,所述混音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二音频接口和混音单元电信号连通,所述混音组件用于对其所在的音频处理单元采集的音频信号以及由所述第二音频输入通道输入至所述话筒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音后输出至所述混音单元。
优选的,所述话筒进一步包括监听接口,所述监听接口与所述混音单元电连通,以供经过所述混音单元的音频信号经由所述监听接口输出。
一种多方语音互动系统,包括:
音频源,所述音频源用于提供音频信号;
第一话筒,所述第一话筒选自如上所述的话筒,所述第一话筒通过其第一音频接口与所述音频源电信号连通或无线连通;
第二话筒,所述第二话筒选自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话筒,所述第二话筒通过其第一音频接口与所述第一话筒的第二音频接口电信号连通或无线连通;
所述第一话筒及第二话筒均可对外界声音进行采集,所述音频源输出的音频信号经由所述第一话筒的第一音频接口输入所述第一话筒,并同时经由所述第一话筒的第二音频接口输送给所述第二话筒;
所述第二话筒和/或第一话筒将采集到的外界声音转化为音频信号后输出至所述第一话筒中的混音单元,所述第一话筒利用其混音单元来对由所述第二话筒和/或第一话筒采集的外界声音转化的音频信号以及由所述音频源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
优选的,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
第三话筒,所述第三话筒选自如上所述的话筒,所述第三话筒通过其第一音频接口与所述第二话筒的第二音频接口电信号连通;
所述第三话筒中的音频信号经由所述第一音频接口输出至所述第二话筒,同时经由所述第二话筒的第一音频接口输送给所述第一话筒,并依次经由所述第一话筒中的第二音频接口和音频处理单元输入至混音单元,由所述混音单元进行混音后输出;
所述音频源输出的音频信号通过所述第二话筒中第一音频接口输入,并经由第二音频接口输出至所述第三话筒。
优选的,所述第三话筒的数量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第三话筒通过第一音频接口和第二音频接口依次串接,并且在依次串接的至少两个第三话筒中,位于端部的第三话筒通过第一音频接口与所述第二话筒电信号连通。
优选的,所述与第二话筒电信号连通的第三话筒中音频源输出的音频信号经由其第二音频接口输出至其所依次串接的至少一个第三话筒;
所述第三话筒中的音频信号经由所述第一音频接口输出,并经由其与第二话筒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三话筒输送至第二话筒。
优选的,所述第二话筒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话筒均与所述第一话筒无线连接。
一种多方语音互动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音频源经由第一话筒的第一音频接口输入音频信号,同时经由所述第一话筒中的第二音频接口输送给第二话筒;
响应于第一话筒和/或第二话筒的外界声音,并将所述外界声音转化为音频信号,并输出至所述第一话筒中的混音单元;
利用所述第一话筒的混音单元将输入的音频信号以及由所述音频源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第二话筒的第一音频接口将所述音频源输出的音频信号输出至第三话筒;
将第三话筒中的音频信号经由第一音频接口输送至第二话筒,同时经由所述第二话筒的第一音频接口输送至所述第一话筒,并经由所述第一话筒中的第二音频接口和音频处理单元输入至混音单元,由所述混音单元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
优选的,所述利用所述第二话筒的第一音频接口将所述音频源输出的音频信号输出至第三话筒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与第二话筒电信号连通的第三话筒中音频源输出的音频信号经由其第二音频接口输出至其所依次串接的至少一个第三话筒;
所述第三话筒中响应外界声音转化的音频信号或由其它第三话筒传入的音频信号由所述第一音频接口输出,并经由第三话筒和第二话筒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三话筒输送至第二话筒。
优选的,所述音频源向第一话筒输入的音频信号输送给多个与所述第一话筒无线连通的第二话筒。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发明中,第一音频接口集成了第一音频输出通道和第一音频输入通道,音频处理单元分别和第一音频输出通道和混音单元电信号连通,并且第一音频接口中的第一音频输入通道与混音单元电信号连通,作为背景音乐的音频信号可由第一音频接口中的第一音频输入通道输入到混音单元,外界声音在进入话筒并由音频处理单元转化为音频信号之后输出到混音单元中,进而在混音单元中完成作为背景音乐的音频信号和音频处理单元输出的音频信号的混音处理后方可输出,以提高话筒中输入的外界声音和背景音乐叠加时的音质。
此外,由于话筒中的音频处理单元与第一音频接口中的第一音频输出通道电信号连通,从而使得外界声音进入话筒并由音频处理单元进行处理后通过第一音频输出通道输出,为音频信号在话筒之间的传递提供了可能,进而将有助于丰富话筒的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例中话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另一个实施例中话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另一个实施例中话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个实施例中多方语音互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另一个实施例中多方语音互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另一个实施例中多方语音互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另一个实施例中多方语音互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一个实施例中多方语音互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另一个实施例中多方语音互动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另一个实施例中多方语音互动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如前所述,话筒随着使用场合的日益增加和丰富,随之萌生了越来越丰富的话筒应用,并且在诸多的话筒应用中,多话筒应用以及话筒的声音输入和音乐相配合的应用场景也日趋增多,因此,特提出了一种话筒、多方语音互动系统和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具体的,该话筒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音频接口110、音频处理单元130和混音单元150。
第一音频接口110,其集成有第一音频输出通道以及第一音频输入通道。
本实施例中,第一音频接口110可用于实现外部的音频信号输入,该外部的音频信号可以是接入话筒的任一音频源输入的,第一音频接口110将用以为音频源的接入提供接口。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音频接口110为4段式的3.5毫米音频接口。
音频处理单元130,其与第一音频输出通道电信号连通,外界声音进入话筒后通过音频处理单元 130转化为音频信号并经由第一音频输出通道输出。
本实施例中,音频处理单元130用于采集外界声音。具体的,音频处理单元130可包括拾音器、编码器、压限电路和放大电路,将用于对采集的外界声音由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即音频信号,并进行压限和放大等处理。
音频处理单元130输出的音频信号将包括与外界声音对应的音频信号,并且其所输出的音频信号可经由第一音频接口110的音频输出通道输出。
混音单元150,其分别与音频处理单元130及第一音频输入通道电信号连通,混音单元150用于对音频处理单元130所输出的音频信号以及由第一音频输入通道输入至话筒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
本实施例中,混音单元150用于为话筒中的多路音频信号提供混音功能。其中,话筒中音频信号的输入包括由音频处理单元130所构成的一路与外界声音对应的音频信号,以及由第一音频接口110所构成的一路音频信号,所述混音单元150用于对上述多路音频信号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
通过如上所述的话筒,将使得音频源可通过第一音频接口110与话筒连通,以向话筒输入音频源中的音频信号,进而为话筒中的声音输入提供与之相配合的声音,例如,为话筒当前所进行的演唱提供背景音乐,演唱者可根据收听到的背景音乐进行演唱,增加了话筒的应用场景,提高了功能的丰富性,也相应提高了话筒中的音质。
此外,通过如上所述的话筒,同时兼顾了话筒中外界声音的采集和音频信号的直接输入,可减少用户娱乐功能所需要的设备,进而保证了实现用户娱乐的便携性。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话筒进一步包括一控制单元,混音单元150通过一控制单元与音频处理单元130电信号连通,该控制单元将用于控制音频处理单元130与混音单元150之间的音频信号传输的通断。
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将在话筒外壳中设置相应的开关,使用者可通过设置的开关触发控制单元控制音频处理单元130和混音单元150之间音频信号传输的通断。
当通过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混音单元150与音频处理单元130之间的信号传输断开时,所述话筒采集到的外界声音将会经由所述音频处理单元130转化为音频信号后从所述第一音频接口110的第一音频输出通道输出。
也就是说,在此场景下,话筒仅用于进行外界声音的采集和相应音频信号的传递,进而使得与话筒电信号连通的任一设备均可接收到话筒输出的音频信号,有效延伸了话筒中音频信号的传递。
对于音频处理单元130和混音单元150之间音频信号的传输被连通的场景下,音频处理单元130中输出的音频信号将输入到混音单元150中,以便于进行混音处理。
通过话筒中控制单元的设置,使用者可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判断其手持的话筒在作为音频信号传递的载体的同时,还需要为话筒中的多路音频信号提供混音的处理功能,从而通过话筒上的开关触发控制单元,以控制音频处理单元130和混音单元150之间音频信号传输的通断,大为提高了话筒应用的灵活性。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的话筒进一步包括了第二音频接口170。第二音频接口170中集成有第二音频输出通道和第二音频输入通道,第二音频输出通道与混音单元150电信号连通,经过所述混音单元150的音频信号可经由所述第二音频输出通道输出,第二音频输入通道与音频处理单元130电信号连通,外部输入的音频信号可经由所述第二音频输入通道进入所述话筒以供音频处理单元130对其进行处理。
本实施例中,第二音频接口170为混音单元150中的音频信号提供输出通道,并用以接收其它设备,例如另一话筒输入的音频信号,并通过第二音频输入通道传输到音频处理单元130中。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话筒中设置第一音频接口110、音频处理单元130、混音单元150以及第二音频接口170,在所述话筒中可以搭建出如下音频传输通道:
第一通道,由所述第一音频接口110的第一音频输入通道、混音单元150以及所述第二音频接口170的第二音频输出通道所搭建的音频传输通道;
第二通道,由所述第二音频接口170的第二音频输入通道、音频处理单元130以及所述第一音频接口110的第一音频输出通道所搭建的音频传输通道;以及
第三通道,其在所述混音单元150与所述音频处理单元130相连通时形成。
在具体使用中,其它音频设备可通过所述第二音频接口170与所述话筒电信号连通,所述话筒通过其第一音频接口110与手机相连通。
当所述混音单元150与所述音频处理单元130不连通时,手机通过所述第一音频接口110的第一音频输入通道向所述话筒输入背景音乐,所述背景音乐可通过所述话筒中搭建的上述第一通道在输入到所述话筒内的同时传输给连接在所述第二音频接口170的其它音频设备;而由连接在所述第二音频接口170的其它音频设备所输出的音频信号可通过所述话筒中搭建的上述第二通道在输入到所述话筒内的同时传输给与所述第一音频接口110相连接的手机中。
当所述混音单元150与所述音频处理单元130连通时,由连接在所述第二音频接口170的其它音频设备所输出的音频信号在经过所述话筒的音频处理单元130时,其在沿原路传输的同时,还可经过所述音频处理单元130向所述混音单元150传输,此时,所述混音单元150将会对流经的由手机输入的背景音乐以及由所述音频处理单元130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音处理。
而经由所述混音单元150混音处理后的音频信号,其可以传回给所述音频处理单元130后由所述第一音频接口110的第一音频输出通道输出给手机,也可经由所述第二音频接口170的第二音频输出通道输出给外接的其它音频设备,当然也可以直接输出。因此,第二音频接口170既可用于混音单元150中音频信号的输出,又可用于将其它设备中的音频信号回传至第二音频接口170所在的话筒中,并经由音频处理模块130和第一音频接口110再次输出,或者经由音频处理单元130和混音单元150对回传的音频信号混音后由第二音频接口170输出。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如上所述的话筒进一步包括监听接口190。该监听接口190与混音单元150电信号连通,以供经过混音单元150的音频信号经由监听接口190输出。
话筒的使用者可通过监听接口190中接入的耳机等监听设备对话筒中的音频信号进行监听,进而可监听得到由音频源提供的音频信号,也可监听到由混音单元150输出的其它音频信号。
具体的,在如上所述的话筒中,第一音频接口110为音频源和其它话筒提供音频输入接口,第二音频接口170则为其它话筒提供音频输出接口,进而可通过第一音频接口110和第二音频接口170实现多个话筒之间的音频信号传输。
在多个进行音频信号传输的话筒中,一话筒采集外界声音所得到的音频信号可由其所设置的音频处理模块130和第一音频接口110输出至其所连通的话筒,进而由此依次传递至相互连通的话筒中,将话筒采集的外界声音在多个话筒中传递。
任一话筒采集外界声音所得到的音频信号均被传递至与音频源相连通的话筒中,以进行混音后回传。
此外,对于一话筒的第一音频接口110输入的音频源提供的音频信号而言,该音频源提供的音频信号在每一话筒中按照第一音频接口110、混音单元130和第二音频接口170的路径进行传输,以由第二音频接口170输出,并且对于接入了监听设备的监听接口190而言,该音频源提供的音频信号也将通过与混音单元130电信号连通的监听接口190输出至监听设备中,以供使用者监听。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音频处理单元130中设置混音组件,该混音组件分别与第二音频接口170和混音单元140电信号连通,混音组件用于对其所在的音频处理单元130采集的音频信号以及由第二音频输入通道输入至话筒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音后输出至混音单元150。
本实施例中,混音组件将用于实现话筒中多路外界声音所对应的音频信号的混音,即对采集的外界声音对应的音频信号以及由第二音频接口170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音。
由于第二音频接口170输入的音频信号将是其它话筒采集外界声音所形成的,因此,混音组件所进行的混音是对多路外界声音所对应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音,从而增强了话筒的实时混音效果。
在通过混音组件完成多路外界声音的音频信号的混音之后,将输出到混音单元150中,以通过混音单元150对音频源输入的音频信号和混音组件输出的音频信号再次进行混音,混音组件和混音单元150各司其职,以完成话筒中多路音频信号的有序混音,有效增强了话筒的音质。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相应提供了一种多方语音互动系统,如图4所示,包括音频源410、第一话筒430和第二话筒450。
音频源410用于提供音频信号。
第一话筒430选自如上所述的话筒,该第一话筒430通过其第一音频接口110与音频源410电信号连通或无线连通。
第二话筒450选自如上所述的话筒,第二话筒450通过其第一音频接口110与第一话筒430的第二音频接口170电信号连通或无线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一话筒430与音频源410直接连通,用于实现音频源410输出的音频信号的传递以及音频信号的混音,并且还将实现话筒的基本功能,即外界声音的采集和处理,因此,第一话筒430将至少包括了第一音频接口110、音频处理单元130、混音单元150和第二音频接口170。
第二话筒450与第一话筒430电信号连通或无线连通,除了进行外界声音的采集和处理之外,还将用于进行音频信号的传递,因此,第二话筒450将至少包括了第一音频接口110、音频处理单元130、混音单元150以及用以进行音频信号输出的接口,根据音频信号输出的需要,该接口可以是第二接口170,也可以是监听接口190,还可以是其它的一些输出接口。
可以理解的,第一话筒430和第二话筒450是同一话筒,其可根据是否需要混音以及音频信号的传递通过控制单元进行切换。
在音频源410、第一话筒430和第二话筒450所架构的多方语音互动系统中,第一话筒430和第二话筒450均可对外界声音进行采集,音频源410输出的音频信号经由第一话筒430的第一音频接口110输入第一话筒430,并同时经由第一话筒430的第二音频接口170输送给第二话筒。音频源410可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便携设备。
音频源410中的音频信号将依次传递至第一话筒430和第二话筒450,使用者通过对第一话筒430和第二话筒450的监听均可监听到该音频源410中音频信号所对应的背景音乐。
第二话筒450和/或第一话筒430将采集到的外界声音转化为音频信号后输出至第一话筒430中的混音单元150,第一话筒430利用其混音单元150来对由第二话筒450和/或第一话筒430采集的外界声音转化的音频信号以及由音频源410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音后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包含了混音单元150的第二话筒450而言,使用者已经根据当前需要通过第二话筒450外壳上设置的开关触发控制单元,以断开音频处理单元130和混音单元150之间的连通;与之相反的,第一话筒430则通过控制单元保证音频处理单元130和混音单元150之间的连通。
进一步说明的,第一话筒430和第二话筒450所进行的外界声音采集可同时进行,也可分别进行,无论第二话筒450的外界声音采集何时进行,其所转化外界声音所得到的音频信号均由第一音频接口110和第一话筒430中的第二音频接口170输送到第一话筒430中,进而输送到第一话筒430中的音频处理单元130,若当前音频处理单元130中输入了外界声音转化的音频信号,则将第二话筒450输送到第一话筒430中的音频信号和第一话筒430中外界声音转化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音后回传给第二话筒450。
与此同时,若音频源410也向第一话筒430输出音频信号,则再次将混音的音频信号通过混音单元150与音频源410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音后由第二音频接口170输出,以回传给第二话筒450。
若仅有第二话筒450进行外界声音的采集,则第二话筒450中外界声音转化的音频信号将由第一音频接口110输出,并经由第一话筒430中的第二音频接口170输入到第一话筒430中,进而经由第一话筒430中的音频处理单元130输送给混音单元150;相应的,混音单元150还不断接收到由音频源410输入的音频信号,因此,将第二话筒450的音频信号和音频源410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音后回传给第二话筒。
若第二话筒450未进行外界声音采集,而仅有第一话筒430进行外界声音采集,则第一话筒430中外界声音转化的音频信号将由音频处理单元130输送给混音单元150,待混音单元150将外界声音转化的音频信号与音频源410输入的音频信号混音后输出给第二话筒450,从而使得使用者通过对第二话筒450的监听也能监听到第一话筒410中输入的声音。
通过音频源410、第一话筒430和第二话筒450,多个使用者得以实现多方语音互动,进而满足使得者的各种娱乐需求。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如上所述的多方语音互动系统还包括了第三话筒470,该第三话筒470通过第一音频接口110与第二话筒450的第二音频接口170电信号连通。
第三话筒470将用于进行外界声音的输入以及依次向第二话筒450、第一话筒430传递音频信号;相应的,由第三话筒470传递至第一话筒430,并完成混音的音频信号也将经由第二话筒450回传至第三话筒中,从而使得多方使用者可分别通过第一话筒430、第二话筒450和第三话筒470实现监听以及语音输入。
具体的,第三话筒470中的音频信号由第一音频接口110输出至第二话筒450,同时经由第二话筒450的第一音频接口110输送给第一话筒430,并依次经由第一话筒430中的第二音频接口170和音频处理单元130输入至混音单元150,由混音单元150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
音频源410输出的音频信号通过第二话筒450中第一音频接口110输入,并经由第二音频接口170输出至第三话筒470。
如上所述的,由于第一话筒430与音频源410相连通,因此第一话筒430将不断接收到音频源410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而不断为第一话筒430、第二话筒450和第三话筒470提供背景音乐,第一话筒430中的混音单元150对音频源410输出的音频信号和第三话筒470中外界声音转化的音频信号混音后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话筒470并不对输入的音频源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音,因此,第三话筒470中通过控制单元断开音频处理单元130和混音单元150的连通。
如上所述的多方语音互动系统中,虽然仅在第一话筒430通过其混音单元150完成各种音频信号的混音,但也极大的增强了多方使用者进行语音互动过程中的音效。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由于音频处理单元130中设置了混音组件,因此对于第一话筒430而言,将实现了对音频信号的分级处理,即首先通过混音组件将其它话筒输入的音频信号和自身采集外界声音所转化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音处理,并输出到混音单元150中,再由混音单元150对混音组件输出的音频信号和音频源410提供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音处理,以最终得到可供第一话筒430输出的音频信号,通过这一分级混音的模式,将进一步提高了话筒的音频处理能力,且进一步提高音质。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如上所述的多方语音互动系统中包括了至少两个第三话筒470,其中,至少两个第三话筒470通过第一音频接口110和第二音频接口170依次串接,并且在依次串接的至少两个第三话筒470中,位于端部的第三话筒470通过第一音频接口110与第二话筒450电信号连通。
每一第三话筒470均可进行外界声音的采集,并向连通的其它话筒输出音频信号,相应的,也将接收到由其它话筒回传的音频信号。
具体的,与第二话筒450电信号连通的第三话筒470中音频源410输出的音频信号经由其第二音频接口170输出至其所依次串接的至少一个第三话筒470。
第三话筒470中的音频信号经由第一音频接口110输出,并经由其与第二话筒450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三话筒470输送至第二话筒450。
此外,对于音频源410、第一话筒430和第二话筒450之间无线连接的多方语音系统而言,如图7所示,将包括了多个第二话筒450,并且多个第二话筒450均与第一话筒430无线连接。
每一第二话筒450均可采集外界声音,并向第一话筒430无线传输外界声音转化的音频信号,待第一话筒430对接收的音频信号混音后回传给第二话筒450。
而音频源410输出的音频信号也将通过无线连接输入到第一话筒430中,由第一话筒430向多个第二话筒450传送。
第一话筒430将对所有第二话筒450输入的音频信号以及音频源410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音处理。
通过上述多方语音互动系统,将使得使用者可随意增加或者减少连接的话筒,因此,将大为提高了系统中话筒使用的灵活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相应提供了一种多方语音互动系统,如图8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810,利用音频源经由第一话筒的第一音频接口输入音频信号,同时经由第一话筒中的第二音频接口输送给第二话筒。
步骤830,响应于第一话筒和/或第二话筒的外界声音,并将外界声音转化为音频信号,并输出至第一话筒中的混音单元。
步骤850,利用第一话筒的混音单元将输入的音频信号以及由音频源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如上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910,利用第二话筒的第一音频接口将音频源输出的音频信号输出至第三话筒。
步骤930,将第三话筒中的音频信号经由第一音频接口输送至第二话筒,同时经由第二话筒的第一音频接口输送至第一话筒,并经由第一话筒中的第二音频接口和音频输入单元输入至混音单元,由混音单元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910之后,如图10所示,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1010,与第二话筒电信号连通的第三话筒中音频源输出的音频信号经由其第二音频接口输出至其所依次串接的至少一个第三话筒。
步骤1030,第三话筒中响应外界声音转化的音频信号或由其它第三话筒传入的音频信号由第一音频接口输出,并经由第三话筒和第二话筒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三话筒输出至第二话筒。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音频源向第一话筒输入的音频信号输送给多个与第一话筒无线连通的第二话筒。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3)
1.一种话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音频接口,其集成有第一音频输出通道及第一音频输入通道;
音频处理单元,其与所述第一音频输出通道电信号连通,外界声音进入所述话筒后通过所述音频处理单元转化为音频信号并经由所述第一音频输出通道输出;
混音单元,其分别与所述音频处理单元及所述第一音频输入通道电信号连通,所述混音单元用于对由所述音频处理单元所输出的音频信号以及由所述第一音频输入通道输入至所述话筒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话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混音单元通过一控制单元与所述音频处理单元电信号连通,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音频处理单元与所述混音单元之间的音频信号传输的通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话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话筒进一步包括第二音频接口,所述第二音频接口集成有第二音频输出通道及第二音频输入通道,所述第二音频输出通道与所述混音单元电信号连通以供经过所述混音单元的音频信号经由所述第二音频输出通道输出,所述第二音频输入通道与所述音频处理单元电信号连通以供所述音频处理单元对经由所述第二音频输入通道输入到所述话筒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话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处理单元中设置混音组件,所述混音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二音频接口和混音单元电信号连通,所述混音组件用于对其所在的音频处理单元采集的音频信号以及由所述第二音频输入通道输入至所述话筒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音后输出至所述混音单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话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话筒进一步包括监听接口,所述监听接口与所述混音单元电连通,以供经过所述混音单元的音频信号经由所述监听接口输出。
6.一种多方语音互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音频源,所述音频源用于提供音频信号;
第一话筒,所述第一话筒选自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话筒,所述第一话筒通过其第一音频接口与所述音频源电信号连通或无线连通;
第二话筒,所述第二话筒选自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话筒,所述第二话筒通过其第一音频接口与所述第一话筒的第二音频接口电信号连通或无线连通;
所述第一话筒及第二话筒均可对外界声音进行采集,所述音频源输出的音频信号经由所述第一话筒的第一音频接口输入所述第一话筒,并同时经由所述第一话筒的第二音频接口输送给所述第二话筒;
所述第二话筒和/或第一话筒将采集到的外界声音转化为音频信号后输出至所述第一话筒中的混音单元,所述第一话筒利用其混音单元来对由所述第二话筒和/或第一话筒采集的外界声音转化的音频信号以及由所述音频源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方语音互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进一步包括:
第三话筒,所述第三话筒选自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话筒,所述第三话筒通过其第一音频接口与所述第二话筒的第二音频接口电信号连通;
所述第三话筒中的音频信号经由所述第一音频接口输出至所述第二话筒,同时经由所述第二话筒的第一音频接口输送给所述第一话筒,并依次经由所述第一话筒中的第二音频接口和音频处理单元输入至混音单元,由所述混音单元进行混音后输出;
所述音频源输出的音频信号通过所述第二话筒中第一音频接口输入,并经由第二音频接口输出至所述第三话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方语音互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话筒的数量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第三话筒通过第一音频接口和第二音频接口依次串接,并且在依次串接的至少两个第三话筒中,位于端部的第三话筒通过第一音频接口与所述第二话筒电信号连通。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方语音互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话筒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话筒均与所述第一话筒无线连接。
10.一种多方语音互动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音频源经由第一话筒的第一音频接口输入音频信号,同时经由所述第一话筒中的第二音频接口输送给第二话筒;
响应于第一话筒和/或第二话筒的外界声音,并将所述外界声音转化为音频信号,并输出至所述第一话筒中的混音单元;
利用所述第一话筒的混音单元将输入的音频信号以及由所述音频源输入的音频信号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方语音互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第二话筒的第一音频接口将所述音频源输出的音频信号输出至第三话筒;
将第三话筒中的音频信号经由第一音频接口输送至第二话筒,同时经由所述第二话筒的第一音频接口输送至所述第一话筒,并经由所述第一话筒中的第二音频接口和音频处理单元输入至混音单元,由所述混音单元进行混音处理后输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方语音互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第二话筒的第一音频接口将所述音频源输出的音频信号输出至第三话筒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与第二话筒电信号连通的第三话筒中音频源输出的音频信号经由其第二音频接口输出至其所依次串接的至少一个第三话筒;
所述第三话筒中响应外界声音转化的音频信号或由其它第三话筒传入的音频信号由所述第一音频接口输出,并经由第三话筒和第二话筒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三话筒输送至第二话筒。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多方语音互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源向第一话筒输入的音频信号输送给多个与所述第一话筒无线连通的第二话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57895.4A CN106162393B (zh) | 2015-04-03 | 2015-04-03 | 话筒、多方语音互动系统和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57895.4A CN106162393B (zh) | 2015-04-03 | 2015-04-03 | 话筒、多方语音互动系统和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62393A CN106162393A (zh) | 2016-11-23 |
CN106162393B true CN106162393B (zh) | 2023-05-05 |
Family
ID=57337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57895.4A Active CN106162393B (zh) | 2015-04-03 | 2015-04-03 | 话筒、多方语音互动系统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162393B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806758A1 (en) * | 1996-05-09 | 1997-11-12 | Marusho Co. Ltd. | Wireless accompaniment apparatus |
CN202285172U (zh) * | 2011-10-18 | 2012-06-27 | 源兴电子(泉州)有限公司 | 一种便携式卡拉ok装置 |
CN202514043U (zh) * | 2012-03-13 | 2012-10-31 | 贵州奥斯科尔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便携式个人唱歌话筒 |
CN103108271A (zh) * | 2011-11-14 | 2013-05-15 | 美国亚德诺半导体公司 | 具有菊花链式累加的麦克风阵列 |
CN203181165U (zh) * | 2013-04-15 | 2013-09-04 | 北京昆腾微电子有限公司 | 无线麦克风、以及家庭用卡拉ok系统 |
CN203181164U (zh) * | 2013-03-27 | 2013-09-04 | 北京昆腾微电子有限公司 | 耳麦 |
CN203387658U (zh) * | 2013-05-28 | 2014-01-08 | 恩平市邦华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手拉手无线麦克风系统 |
CN104093095A (zh) * | 2014-07-15 | 2014-10-08 | 邓成忠 | 一种可自动调节音量的唱歌装置 |
CN204442614U (zh) * | 2015-04-03 | 2015-07-01 | 徐文波 | 话筒和多方语音互动系统 |
-
2015
- 2015-04-03 CN CN201510157895.4A patent/CN10616239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806758A1 (en) * | 1996-05-09 | 1997-11-12 | Marusho Co. Ltd. | Wireless accompaniment apparatus |
CN202285172U (zh) * | 2011-10-18 | 2012-06-27 | 源兴电子(泉州)有限公司 | 一种便携式卡拉ok装置 |
CN103108271A (zh) * | 2011-11-14 | 2013-05-15 | 美国亚德诺半导体公司 | 具有菊花链式累加的麦克风阵列 |
CN202514043U (zh) * | 2012-03-13 | 2012-10-31 | 贵州奥斯科尔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便携式个人唱歌话筒 |
CN203181164U (zh) * | 2013-03-27 | 2013-09-04 | 北京昆腾微电子有限公司 | 耳麦 |
CN203181165U (zh) * | 2013-04-15 | 2013-09-04 | 北京昆腾微电子有限公司 | 无线麦克风、以及家庭用卡拉ok系统 |
CN203387658U (zh) * | 2013-05-28 | 2014-01-08 | 恩平市邦华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手拉手无线麦克风系统 |
CN104093095A (zh) * | 2014-07-15 | 2014-10-08 | 邓成忠 | 一种可自动调节音量的唱歌装置 |
CN204442614U (zh) * | 2015-04-03 | 2015-07-01 | 徐文波 | 话筒和多方语音互动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62393A (zh) | 2016-1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40198436A1 (en) | Personal portable integrator for music player and mobile phone | |
CN201663675U (zh) | 耳机音频功率放大装置 | |
CN103237281A (zh) | 一种移动终端的耳机线控电路及线控方法 | |
CN104486698A (zh) | 一种手机k歌无线麦克风系统 | |
CN103914003B (zh) | 一种两人通过身体接触共享音乐的装置 | |
US11510007B2 (en) | Microphone adapter for wireless audio systems | |
CN203084154U (zh) | 一种终端音频接口电路的测试装置 | |
CN203039685U (zh) | 无线传输系统 | |
CN106162393B (zh) | 话筒、多方语音互动系统和方法 | |
CN106708466A (zh) | 音频播放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204425599U (zh) | 一种基于骨传导技术的耳机 | |
CN213518226U (zh) | 一种直播声卡 | |
CN204948314U (zh) | 一种适用于耳机的中继器及蓝牙hifi耳机 | |
CN107205199A (zh) | 一种Android手机的麦克风阵列及其通信方法 | |
US6847833B2 (en) | Hand free device commonly shared by multip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 |
CN203399276U (zh) | 一种音频功率放大装置 | |
US20090080494A1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2325283A (zh) | 耳机、用户设备及音频数据输出方法 | |
CN109327764B (zh) | 一种多用途音频采集装置 | |
CN207603896U (zh) | 一种无线声卡装置 | |
CN214675589U (zh) | 一种无线耳机及耳机系统 | |
CN206313947U (zh) | 一种无线麦克风系统 | |
CN101083808A (zh) | 手机音频的无线播放方法及系统 | |
CN216820096U (zh) | 无线主机音频采集系统 | |
CN207573572U (zh) | 一种带遥控功能直播麦克风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