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1291B - 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61291B
CN106161291B CN201510162290.4A CN201510162290A CN106161291B CN 106161291 B CN106161291 B CN 106161291B CN 201510162290 A CN201510162290 A CN 201510162290A CN 106161291 B CN106161291 B CN 1061612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encoder matrix
transfer resource
data
data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6229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61291A (zh
Inventor
康绍莉
任斌
宋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51016229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61291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EP16776070.1A priority patent/EP3282613B1/en
Priority to JP2017551106A priority patent/JP6797824B2/ja
Priority to PCT/CN2016/077094 priority patent/WO2016161895A1/zh
Priority to US15/564,196 priority patent/US10230445B2/en
Priority to KR1020177031751A priority patent/KR102060870B1/ko
Priority to TW105110480A priority patent/TWI6193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61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12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612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12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0042Encod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generation operation, e.g. in order to reduce transmit distortions, jitter, or to improve signal sha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97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 H04B1/7103Interference-related aspect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
    • H04B1/7107Subtrac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H04B1/71072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58Feedback reduction
    • H04B7/0663Feedback reduction using vector or matrix manip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4Rate requirement of the data, e.g. scalable bandwidth, data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6Cod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006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 H04L2025/03592Adaptation methods
    • H04L2025/03598Algorithms
    • H04L2025/03605Block algorith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04Channel estimation of multiple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用以实现用户数据与编码矩阵的灵活映射以及提升系统性能。该方法为:网络侧,网络侧获取当前数据传输的规则,规则包括:当前调度的K个用户设备与选定的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一个用户设备至少占用一个数据层,网络侧和用户设备根据规则进行数据传输。这样,可灵活选取多种图样映射编码矩阵,并可提高该用户设备的传输负载,从而提升了系统整体的吞吐量,或者可以实现在保证一定频谱效率的同时降低调制编码等级,进一步降低接收机的算法复杂度。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采用的OFDMA(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方式是基于正交发送的基本思想设计的,发送接收简单易于实现,性能也可以得到保证。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和物联网业务应用的飞速发展,非正交多址技术在提高系统容量、降低时延以及支持更多终端数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很有可能被5G移动通信系统所采用。非正交多址技术通过在同一传输资源上叠加不同用户的信息进行传输,人为地引入了干扰,在接收端要通过更加复杂的接收机算法来消除。目前一些典型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有NOMA(Non-OrthogonalMultiple Access,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SCMA(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稀疏码多址接入)以及PDMA(Pattern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图样分割多址接入)等。
NOMA实现了在功率域叠加多用户信号,并在接收端采用串行干扰删除接收机。SCMA是一种新型的频率域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不同数据流映射到多维码本的不同码字,每个码字代表一个扩展传输层,所有SCMA传输层共享同一块时频资源。接收端可以利用码字的稀疏性采用迭代MPA(Message Passing Algorithm,消息传递算法)进行解码,性能逼近最优检测。PDMA技术利用图样分割技术在发送端对终端信号基于功率域、码域、空域等多个信号域的非正交特征图样来区分用户,在接收端,基于终端图样的特征结构,采用置信度传播(Belief Propagation,BP)算法接收机以及串行干扰删除方式来实现多用户检测,可以逼近多址接入信道的容量界。
目前PDMA技术可以采用编码矩阵作为基本的映射图样来进行多用户的区分。通常编码矩阵的行对应参与多用户复用的数据映射的一块频域资源,列代表多用户数据图样映射方式。例如:假设N个频域传输资源通过编码叠加的方式复用M个用户,依据M个用户设备在编码方式上可区分的原则,M的理论最大取值为M=2N-1,此时多用户编码叠加形成的理论多用户叠加编码矩阵(记为HPDMA)可以表达为下述形式:
在现有的PDMA技术中,针对实际系统的实现能力,考虑容量提升能力和计算复杂度的折中,确定合理的PDMA编码矩阵构造方案,但现有的多用户的数据与编码矩阵的图样映射方式不灵活,在最终确定的编码矩阵中,通常一个用户的数据只映射到编码矩阵的某一列,造成当系统调度的用户数较少时,无法提高用户设备的传输负载,系统所能达到的吞吐量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用户设备与编码矩阵的映射单一,从而造成当系统调度的用户数较少时,无法提高用户设备的传输负载,系统所能达到的吞吐量受限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包括:
网络侧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所述规则包括:当前调度的K个用户设备与选定的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其中,一个用户设备至少占用一个数据层,K≤2N-1;
所述网络侧根据所述规则向所述K个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这样,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的数目时,可灵活选取多种图样映射编码矩阵,以及,通过将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所选取的编码矩阵的一个数据层或多个数据层,可以实现多用户数据与编码矩阵的灵活映射,在当前系统一块频域资源复用用户数较少的情况下,一个用户设备可映射多个数据层,提高了该用户设备的传输负载,从而提升了系统整体的吞吐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在保证一定频谱效率的同时降低调制编码等级,进一步降低接收机的算法复杂度。
较佳地,在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之前,进一步包括:
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其中,K≤2N-1;
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其中,K≤2N-1,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配置的多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n值,选择符合条件K≤2n-1的n值集合;
基于所述n值集合从所述多种待选编码矩阵中筛选出所述K个用户设备可用的待选编码矩阵集合;
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其中,n为一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传输资源的数目,所述待选编码矩阵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具体包括:
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任意一个取值作为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所述任意一个取值不超过系统可用频域资源数目并且相应的预设数据层数2n-1满足所述K个用户设备的负载要求,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所述K个用户设备与所述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多个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
在所述编码矩阵中,根据每一个用户设备的传输需求参数,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其中,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对应一个数据层。
较佳地,所述传输需求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设备的负载和以下几种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信噪比、误块率以及功率资源。
较佳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具体包括:
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一列;
或者,
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相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或,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不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
其中,所述分集度定义为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元素中非零元素的数目,用于表征数据发送获得的频域分集。
一种数据的接收方法,包括:
网络侧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所述规则包括:当前调度的K个用户设备与选定的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其中,一个用户设备至少占用一个数据层,K≤2N-1;
所述网络侧接收所述K个用户设备根据所述规则向所述网络侧发送的数据。
这样,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的数目时,可灵活选取多种图样映射编码矩阵,以及,通过将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所选取的编码矩阵的一个数据层或多个数据层,可以实现多用户数据与编码矩阵的灵活映射,在当前系统一块频域资源复用用户数较少的情况下,一个用户设备可映射多个数据层,提高了该用户设备的传输负载,从而提升了系统整体的吞吐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在保证一定频谱效率的同时降低调制编码等级,进一步降低接收机的算法复杂度。
较佳地,在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之前,进一步包括:
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
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其中,K≤2N-1,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配置的多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n值,选择符合条件K≤2n-1的n值集合;
基于所述n值集合从所述多种待选编码矩阵中筛选出所述K个用户设备可用的待选编码矩阵集合;
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其中,n为一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传输资源的数目,所述待选编码矩阵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具体包括:
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任意一个取值作为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所述任意一个取值不超过系统可用频域资源数目并且相应的预设数据层数2n-1满足所述K个用户设备的负载要求,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所述K个用户设备与所述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多个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
在所述编码矩阵中,根据每一个用户设备的传输需求参数,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其中,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对应一个数据层。
较佳地,所述传输需求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设备的负载和以下几种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信噪比、误块率以及功率资源。
较佳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具体包括:
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一列;
或者,
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相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或,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不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
其中,所述分集度定义为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元素中非零元素的数目,用于表征数据发送获得的频域分集。
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所述规则包括:当前调度的K个用户设备与选定的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其中,一个用户设备至少占用一个数据层,K≤2N-1;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规则,基于在所述编码矩阵中占用的至少一个数据层向网络侧发送数据。
这样,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的数目时,可灵活选取多种图样映射编码矩阵,以及,通过将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所选取的编码矩阵的一个数据层或多个数据层,可以实现多用户数据与编码矩阵的灵活映射,在当前系统一块频域资源复用用户数较少的情况下,一个用户设备可映射多个数据层,提高了该用户设备的传输负载,从而提升了系统整体的吞吐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在保证一定频谱效率的同时降低调制编码等级,进一步降低接收机的算法复杂度。
较佳地,在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之前,进一步包括:
确定网络侧指示的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
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其中,K≤2N-1,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配置的多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n值,选择符合条件K≤2n-1的n值集合;
基于所述n值集合从所述多种待选编码矩阵中筛选出所述K个用户设备可用的待选编码矩阵集合;
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其中,n为一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传输资源的数目,所述待选编码矩阵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具体包括:
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任意一个取值作为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所述任意一个取值不超过系统可用频域资源数目并且相应的预设数据层数2n-1满足所述K个用户设备的负载要求,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所述K个用户设备与所述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多个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
在所述编码矩阵中,根据每一个用户设备的传输需求参数,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其中,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对应一个数据层。
较佳地,所述传输需求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设备的负载和以下几种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信噪比、误块率以及功率资源。
较佳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具体包括:
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一列;
或者,
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相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或,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不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
其中,所述分集度定义为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元素中非零元素的数目,用于表征数据发送获得的频域分集。
一种数据的接收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所述规则包括:当前调度的K个用户设备与选定的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其中,一个用户设备至少占用一个数据层,K≤2N-1;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反馈数据,所述反馈数据是网络侧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按照所述规则发送的数据后反馈的。
这样,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的数目时,可灵活选取多种图样映射编码矩阵,以及,通过将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所选取的编码矩阵的一个数据层或多个数据层,可以实现多用户数据与编码矩阵的灵活映射,在当前系统一块频域资源复用用户数较少的情况下,一个用户设备可映射多个数据层,提高了该用户设备的传输负载,从而提升了系统整体的吞吐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在保证一定频谱效率的同时降低调制编码等级,进一步降低接收机的算法复杂度。
较佳地,在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之前,进一步包括:
确定网络侧指示的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
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其中,K≤2N-1,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配置的多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n值,选择符合条件K≤2n-1的n值集合;
基于所述n值集合从所述多种待选编码矩阵中筛选出所述K个用户设备可用的待选编码矩阵集合;
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其中,n为一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传输资源的数目,所述待选编码矩阵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具体包括:
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任意一个取值作为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所述任意一个取值不超过系统可用频域资源数目并且相应的预设数据层数2n-1满足所述K个用户设备的负载要求,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所述K个用户设备与所述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多个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
在所述编码矩阵中,根据每一个用户设备的传输需求参数,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其中,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对应一个数据层。
较佳地,所述传输需求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设备的负载和以下几种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信噪比、误块率以及功率资源。
较佳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具体包括:
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一列;
或者,
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相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或,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不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
其中,所述分集度定义为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元素中非零元素的数目,用于表征数据发送获得的频域分集。
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所述规则包括:当前调度的K个用户设备与选定的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其中,一个用户设备至少占用一个数据层,K≤2N-1;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规则向K个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这样,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的数目时,可灵活选取多种图样映射编码矩阵,以及,通过将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所选取的编码矩阵的一个数据层或多个数据层,可以实现多用户数据与编码矩阵的灵活映射,在当前系统一块频域资源复用用户数较少的情况下,一个用户设备可映射多个数据层,提高了该用户设备的传输负载,从而提升了系统整体的吞吐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在保证一定频谱效率的同时降低调制编码等级,进一步降低接收机的算法复杂度。
较佳地,在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之前,进一步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其中,K≤2N-1,以及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时,其中,K≤2N-1,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配置的多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n值,选择符合条件K≤2n-1的n值集合;
基于所述n值集合从所述多种待选编码矩阵中筛选出所述K个用户设备可用的待选编码矩阵集合;
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其中,n为一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传输资源的数目,所述待选编码矩阵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时,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任意一个取值作为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所述任意一个取值不超过系统可用频域资源数目并且相应的预设数据层数2n-1满足所述K个用户设备的负载要求,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所述处理单元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的过程中,所述K个用户设备与所述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
在所述编码矩阵中,根据每一个用户设备的传输需求参数,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其中,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对应一个数据层。
较佳地,在所述处理单元确定所述K个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时,所述传输需求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设备的负载和以下几种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信噪比、误块率以及功率资源。
较佳地,在所述处理单元获取当前数据传输的规则的过程中,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具体包括:
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一列;
或者,
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相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或,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不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
其中,所述分集度定义为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元素中非零元素的数目,用于表征数据发送获得的频域分集。
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所述规则包括:当前调度的K个用户设备与选定的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其中,一个用户设备至少占用一个数据层,K≤2N-1;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K个用户设备根据所述规则向所述网络侧发送的数据。
这样,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的数目时,可灵活选取多种图样映射编码矩阵,以及,通过将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所选取的编码矩阵的一个数据层或多个数据层,可以实现多用户数据与编码矩阵的灵活映射,在当前系统一块频域资源复用用户数较少的情况下,一个用户设备可映射多个数据层,提高了该用户设备的传输负载,从而提升了系统整体的吞吐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在保证一定频谱效率的同时降低调制编码等级,进一步降低接收机的算法复杂度。
较佳地,在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之前,进一步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以及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时,其中,K≤2N-1,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配置的多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n值,选择符合条件K≤2n-1的n值集合;
基于所述n值集合从所述多种待选编码矩阵中筛选出所述K个用户设备可用的待选编码矩阵集合;
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其中,n为一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传输资源的数目,所述待选编码矩阵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时,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任意一个取值作为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所述任意一个取值不超过系统可用频域资源数目并且相应的预设数据层数2n-1满足所述K个用户设备的负载要求,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所述处理单元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的过程中,所述K个用户设备与所述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
在所述编码矩阵中,根据每一个用户设备的传输需求参数,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其中,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对应一个数据层。
较佳地,所述传输需求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设备的负载和以下几种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信噪比、误块率以及功率资源。
较佳地,在所述处理单元获取当前数据传输的规则的过程中,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具体包括:
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一列;
或者,
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相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或,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不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
其中,所述分集度定义为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元素中非零元素的数目,用于表征数据发送获得的频域分集。
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所述规则包括:当前调度的K个用户设备与选定的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其中,一个用户设备至少占用一个数据层,K≤2N-1;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规则,基于在所述编码矩阵中占用的至少一个数据层向网络侧发送数据。
这样,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的数目时,可灵活选取多种图样映射编码矩阵,以及,通过将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所选取的编码矩阵的一个数据层或多个数据层,可以实现多用户数据与编码矩阵的灵活映射,在当前系统一块频域资源复用用户数较少的情况下,一个用户设备可映射多个数据层,提高了该用户设备的传输负载,从而提升了系统整体的吞吐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在保证一定频谱效率的同时降低调制编码等级,进一步降低接收机的算法复杂度。
较佳地,在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之前,进一步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确定网络侧指示的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以及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时,其中,K≤2N-1,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配置的多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n值,选择符合条件K≤2n-1的n值集合;
基于所述n值集合从所述多种待选编码矩阵中筛选出所述K个用户设备可用的待选编码矩阵集合;
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其中,n为一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传输资源的数目,所述待选编码矩阵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时,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任意一个取值作为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所述任意一个取值不超过系统可用频域资源数目并且相应的预设数据层数2n-1满足所述K个用户设备的负载要求,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所述处理单元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的过程中,所述K个用户设备与所述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
在所述编码矩阵中,根据每一个用户设备的传输需求参数,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其中,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对应一个数据层。
较佳地,在所述处理单元确定所述K个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时,所述传输需求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设备的负载和以下几种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信噪比、误块率以及功率资源。
较佳地,在所述处理单元获取当前数据传输的规则的过程中,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具体包括:
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一列;
或者,
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相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或,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不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
其中,所述分集度定义为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元素中非零元素的数目,用于表征数据发送获得的频域分集。
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所述规则包括:当前调度的K个用户设备与选定的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其中,一个用户设备至少占用一个数据层,K≤2N-1;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反馈数据,反馈数据是网络侧接收到用户设备按照规则发送的数据后反馈的。
这样,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的数目时,可灵活选取多种图样映射编码矩阵,以及,通过将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所选取的编码矩阵的一个数据层或多个数据层,可以实现多用户数据与编码矩阵的灵活映射,在当前系统一块频域资源复用用户数较少的情况下,一个用户设备可映射多个数据层,提高了该用户设备的传输负载,从而提升了系统整体的吞吐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在保证一定频谱效率的同时降低调制编码等级,进一步降低接收机的算法复杂度。
较佳地,在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之前,进一步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以及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时,其中,K≤2N-1,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配置的多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n值,选择符合条件K≤2n-1的n值集合;
基于所述n值集合从所述多种待选编码矩阵中筛选出所述K个用户设备可用的待选编码矩阵集合;
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其中,n为一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传输资源的数目,所述待选编码矩阵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时,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任意一个取值作为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所述任意一个取值不超过系统可用频域资源数目并且相应的预设数据层数2n-1满足所述K个用户设备的负载要求,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所述处理单元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的过程中,所述K个用户设备与所述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
在所述编码矩阵中,根据每一个用户设备的传输需求参数,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其中,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对应一个数据层。
较佳地,在所述处理单元确定所述K个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一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时,所述传输需求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设备的负载和以下几种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信噪比、误块率以及功率资源。
较佳地,在所述处理单元获取当前数据传输的规则的过程中,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具体包括:
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一列;
或者,
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相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或,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不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
其中,所述分集度定义为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元素中非零元素的数目,用于表征数据发送获得的频域分集。
附图说明
图1a、图1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的发送方法流程图;
图1b和图1d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的接收方法流程图;
图2a、图2b、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中2个用户对应2个传输资源的映射方式;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2个用户对应3个传输资源的映射方式;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2个用户对应4个传输资源的映射方式;
图5和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复用用户数为3时的不同图样映射方式;
图7a、图7b、图8a和图8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网络侧设备结构图;
图7c、图7d、图8c和图8d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基于图样分割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简称图分多址技术或PDMA技术,该技术是基于多用户通信系统整体优化、通过发送端和接收端联合处理的技术。在发送端,基于多个信号域的非正交特征图样来区分用户;在接收端,基于用户图样的特征结构,采用BP算法接收机以及串行干扰删除方式来实现多用户检测,从而做到多用户在已有时频无线资源的进一步复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对于给定的用户设备数目,可以灵活选取不同维度的编码矩阵,在确定所选择的编码矩阵后,建立多用户设备与该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传输资源(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传输资源为频域传输资源)上的多个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其中,一个用户设备可以映射到满足其传输需求的该编码矩阵的一个或者多个数据层,即,一个用户设备可以占用该编码矩阵的任意一列或任意多列,这样,当系统在一块频域资源复用用户数较少的情况下,通过编码矩阵的多个数据层可以被同一个用户设备使用,提高了该用户设备的传输负载,使得系统总传输负载得到提高,提升了系统整体的吞吐量;另一方面在保证一定频谱效率的同时降低调制编码等级,从而降低了接收机算法复杂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网络侧设备可以为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用户设备,可以是无线终端,如移动电话等。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数据发送、接收方法可应用于下行链路,也可应用于上行链路。网络侧可以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单独用于下行数据的传输,也可以单独用于上行数据的传输;或者,用户设备可以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单独用于下行数据的传输,也可以单独用于上行数据的传输;也可以在同一时期内,网络侧和用户终端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上下行的交互。
参阅图1a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设计了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具体如下:
在预处理阶段,网络侧首先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并确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形成的编码矩阵(可记为第一编码矩阵),其中,K≤2N-1。
实际应用中,网络侧设备确定当前调度的参与复用传输资源的用户设备的具体数目(假设为K),为该K个用户设备选择一种可用的待选编码矩阵,理论上,该K个用户设备可用的编码矩阵有多种,具体选择方式如下所述:
S1、网络侧根据预先配置的多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n值,选择符合条件K≤2n-1的n值集合,其中,n为一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传输资源的数目,待选编码矩阵用于指示依据多用户设备编码方式可区分的原则,复用多个传输资源的用户设备的数目取值为理论最大值(也就是取值为2n-1)时的编码矩阵,即,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表示N×M维的编码矩阵,N代表编码矩阵的行数,一行对应一个传输资源,即N代表编码矩阵的传输资源的数目,M代表编码矩阵的列数,一列代表一个数据层,即,M代表编码矩阵总的数据层数。
例如,发送端可预先配置以及这三种待选编码矩阵,则,这三种编码矩阵对应的n值为2、3、4,若K=2,则符合条件K≤2n-1的n值集合为{2,3,4};若K=3,则符合条件K≤2n-1的n值集合为{2,3,4};若K=4,则符合条件K≤2n-1的n值集合为{3,4}。
当然,也可以设置其他任意几种待选编码矩阵。
S2、基于n值集合从多种待选编码矩阵中筛选出K个用户设备可用的待选编码矩阵集合。
在n值集合中选择为K个用户设备分配的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第一编码矩阵。
具体地,在n值集合中选择任意一个取值作为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其中任意一个取值不超过系统可用频域资源数目并且相应的预设数据层数2n-1满足K个用户设备的负载要求,以及在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第一编码矩阵。
参阅式(1)所示,编码矩阵的行数N值代表多用户复用传输资源的数目,M取理论最大值2N-1,能复用N个传输资源的用户设备的数目K不能超过理论最大值,当前调度可为K个用户设备分配的复用资源数目可以有多种选择,只要满足条件K≤2N-1的传输资源的数目对应的编码矩阵均能够实现K个用户的图样映射。在所有满足条件的传输资源的数目中选择任意一个数目N,作为K个用户设备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
步骤110a:网络侧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规则包括:当前调度的K个用户设备与选定的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其中,一个用户设备至少占用一个数据层,K≤2N-1。
其中,在预处理阶段已经确定了当前调度的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形成的第一编码矩阵。
由于当前复用用户设备的数目K满足条件K≤2N-1,因此,可以从第一编码矩阵中为每一个用户设备选择至少一列建立映射关系,再根据每一个用户设备对应的列及占用的列数确定K个用户设备占用的总列数,该总列数可能是第一编码矩阵中的所有列,即2N-1列,也可能是第一编码矩阵中的所有列中的某些列,根据所选择的每一个用户设备对应的列及K个用户设备占用的总列数,确定K个用户设备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形成的编码矩阵(可记为第二编码矩阵)。该第二编码矩阵,也可以说是第一编码矩阵的子矩阵。第二编码矩阵的选择基于当前数据传输的规则,本发明实施例不对规则的建立主体做任何限定,该规则可以为网络侧与用户终端协商建立,也可以根据协议规定。其中,该规则的建立方式具体如下:
首先,在第一编码矩阵中,根据每一个用户设备的传输需求参数,为每一个用户设备选择符合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建立映射关系。
其中,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对应一个数据层,分集度(即列重)定义为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元素中非零元素的数目,用于表征数据发送获得的频域分集。传输需求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设备的负载和以下几种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信噪比、误块率以及功率资源。
在上述建立映射关系的过程中,每一个用户设备占用的列数必须满足其负载要求,比如,负载较小的用户设备占用的列数较少,负载较大的用户设备占用的列数较多。
另外,为每一个用户设备选择至少一列建立映射关系的过程中,针对任意一个用户设备,选择符合传输需求参数的一列建立映射关系;
或者,
针对任意一个用户设备,选择符合传输需求参数的相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建立映射关系,或,选择符合传输需求参数的不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建立映射关系。
也就是,当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多列时,在满足该用户设备传输需求参数的前提下,选择的多列数据层可以具有相同的分集度,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分集度。
接着,根据每一个用户对应的列以及占用的列数,确定K个用户设备占用的总列数L,以及确定K个用户设备复用N个传输资源形成的第二编码矩阵,其中,K≤L≤2N-1。
在上述任意一种确定的K个用户设备复用N个传输资源的第二编码矩阵的过程中,K个用户设备映射L个数据层,也可以说,K个用户设备占用该第一编码矩阵中的L列。若L=K,则K个用户设备中的每一个用户设备各占用一个数据层,若L>K,则K个用户设备中的某一个用户设备可能占用多个数据层,也就是,通过本发明涉及的多用户数据映射编码矩阵的方法,可以实现一个用户设备可以映射编码矩阵中的多列,增加该用户设备数据传输的编码块大小,提高系统整体吞吐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K个用户设备与第一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多个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可以实现一个用户设备映射一个或多个数据层,与传统的PDMA技术中一个用户设备只能映射一个数据层相比,可以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
为方便后续描述,在此对负载的定义进行描述,系统负载可以定义为单位传输资源(即一块传输资源)上所有用户占用的数据层总数,例如,传统的正交传输时,不同用户设备占用不同的传输资源,单位传输传输资源上的所有用户占用的数据层总数为1,即,系统负载为1;又例如,传统的PDMA技术中,复用N个传输资源的用户设备数为M时,M个用户设备的每一个用户设备占用一个数据层,则系统负载为M/N,若复用2个传输资源的用户设备数为3,则单位传输资源上所有用户占用的数据层总数为3/2,即,系统负载为3/2。一个用户设备的传输负载则定义为单位传输资源(即一块传输资源)上一个用户设备占用的数据层数,例如一个用户设备在N个传输资源上占用Lk列,那么这个用户设备的负载为Lk/N。
如预处理阶段所述,基于理论上复用N个资源的最大数据层数目2N-1时形成的第一编码矩阵,从中任意选取L列,形成第一编码矩阵的子矩阵,满足K≤L≤2N-1条件的子矩阵可能有多个,从多个子矩阵中选择任意一个作为K个用户设备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形成的第二编码矩阵。
若L=K,即为传统PDMA技术多用户图样映射方法,即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一个数据层,系统负载为L/N=K/N;
若L>K,则一个用户设备可能映射到多个数据层,系统负载为L/N,且L/N>K/N。
显然,当一个用户设备可映射到多个数据层时,能够提高该用户设备的传输负载,在当前系统一块频域资源复用用户数较少的情况下,能够提升系统整体的吞吐量。
具体地,假设当前调度的K个用户复用的同一块时频资源大小为其中,为时频资源的子载波数,为OFDM符号数,若这块时频资源平均分成N个传输资源,每个传输资源的RE数(即可容纳的编码调制符号的编码块大小)为在当前K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第二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L个数据层时,在L>K的情况下,在的时频资源上,映射到多个数据层(假设数据层数为LK)的某个用户设备传输的编码块大小增加,为该用户设备的负载增加,即可达的吞吐量增加,并且,可以实现在保证一定频谱效率的同时降低调制编码等级,从而降低接收机算法复杂度。
步骤120a:网络侧根据该规则向K个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基于同一种发明思想,参阅图1b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设计了一种数据的接收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110b:网络侧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该规则包括:当前调度的K个用户设备与选定的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其中,一个用户设备至少占用一个数据层,K≤2N-1。
步骤120b:网络侧接收K个用户设备根据该规则向网络侧发送的数据。
其中,该数据的接收方法与图1a中的数据的发送方法在发明构思上是一致的,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思想,参阅图1c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设计了另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具体包括:
预先确定网络侧指示的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其中,选择编码矩阵可以为网络侧选择后向终端指示,也可以为达到配置要求的用户终端直接选择。
步骤110c:用户设备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该规则包括:当前调度的K个用户设备与选定的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其中,一个用户设备至少占用一个数据层,K≤2N-1。
步骤120c:用户设备根据该规则,基于在编码矩阵中占用的至少一个数据层向网络侧发送数据。
其中,这种数据的发送方法与图1a中的数据的发送方法在发明构思上是一致的,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思想,参阅图1d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设计了另一种数据的接收方法,具体包括:
预先确定网络侧指示的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其中,选择编码矩阵可以为网络侧选择后向终端指示,也可以为达到配置要求的用户终端直接选择。
步骤110d:用户设备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该规则包括:当前调度的K个用户设备与选定的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其中,一个用户设备至少占用一个数据层,K≤2N-1;
步骤120d:用户设备接收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反馈数据,反馈数据是网络侧接收到用户设备按照规则发送的数据后反馈的。
其中,这种数据的接收方法与图1a中的数据的发送方法在发明构思上是一致的,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对该规则的建立主体不限,若当前数据传输规则是网络侧建立的,则网络侧按照该规则包含的映射关系,分别基于每一个用户设备占用的数据层,向相应的用户设备发送数据,也可指示用户设备按照该规则在其占用的数据层上向网络侧发送数据。用户设备也可以在网络侧指示使用的传输资源N的情况下,根据设定的数据传输的规则,确定其占用的数据层(一列或多列),并在其占用的数据层上向网络侧发送数据,网络侧接收用户设备根据规则进行传输的数据。
下面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假设系统预先配置多种待选编码矩阵为即传输资源的数目n的取值可以为2、3、4。
例一,假设复用n个传输资源的用户设备数目K=2。则为2个用户设备分配传输资源的方法如下所述。
首先,确定2个用户设备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接着,建立该2个用户设备与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的映射方式。
具体地,满足条件K≤2n-1的n值可以为2、3、4,则筛选出这2个用户设备可用的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为即,系统配置的所有待选编码矩阵都符合选择条件。
当n值为2时,即选择待选编码矩阵为时,该2个用户设备复用2个传输资源,从矩阵中选择2列或者3列形成该2个用户设备复用2个传输资源时形成的第二编码矩阵,建立该2个用户设备与编码矩阵对应的2个传输资源上2列或者3列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可建立的映射关系有如下几种:
例如,如图2a所示,用户设备1占用矩阵中的第1列,用户设备2占用矩阵中的第2列;
又例如,如图2b所示,用户设备1占用矩阵中的第1列,用户设备2占用矩阵中的第2列和第3列,在此种情况下,用户设备1只占用矩阵中的1个数据层,用户设备2占用矩阵中的2个数据层,在用户设备1和用户设备2使用相同的调制编码方式,相同的编码速率时,用户设备2传输的峰值吞吐量是用户设备1的2倍。用户设备1的负载为1/2,用户设备2的负载为2/2,可实现的系统的负载为3/2,相比传统的PDMA技术多用户与编码矩阵的映射方式实现的一个用户设备只能映射一个数据层来说,系统的负载提升了50%。
又例如,如图2c所示,用户设备1占用矩阵中的第2列,用户设备2占用矩阵中的第3列,此种情况的传输相当于传统的正交传输。
当然,还可以为,用户设备1占用矩阵中的第1列,用户设备2占用矩阵中的第3列,另外还可以有其他的映射方式,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由此可以看出,K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资源的数据层的方式有多种,可按照用户设备的传输需求参数选取,例如一个用户设备要求的负载为2/2,就必须为其映射两个数据层(两列)。
当n值为3时,即选择待选编码矩阵为时,该2个用户设备复用3个传输资源,从矩阵中选择符合该2个用户设备传输需求参数的2列,或3列,或4列,或5列,或6列,或7列,形成该2个用户设备复用3个传输资源时形成的第二编码矩阵,建立该2个用户设备与编码矩阵对应的3个传输资源上所选多个数据层的映射关系。
例如,参阅图3所示,用户设备1占用矩阵中的第2-4列,用户设备2占用矩阵中的第5-7列,即,从矩阵中选择了后6列作为该2个用户设备复用3个传输资源时形成的第二编码矩阵,在此种情况下,用户设备1和用户设备2各占用矩阵中的3个数据层,因此,在用户设备1和用户设备2使用相同的调制编码方式,相同的编码速率时,用户设备1和用户设备2能传输相同的数据量,做到峰值吞吐量相等。用户设备1的负载为3/3,用户设备2的负载为3/3,可实现的系统的负载为6/3,相比传统的PDMA技术多用户与编码矩阵的映射方式实现的一个用户设备只能映射一个数据层来说,系统的负载提升了100%。
当然,用户设备1和用户设备2可以占用矩阵中相同数目的数据层,也可以占用不同数目的数据层,具体映射方法有多种,在此不一一列举。
当n值为4时,即选择待选编码矩阵为时,该2个用户设备复用4个传输资源,从矩阵中选择符合该2个用户设备传输需求参数的2列,或3列,……,或14列,或15列,形成该2个用户设备复用4个传输资源时形成的第二编码矩阵,建立该2个用户设备与编码矩阵对应的4个传输资源上所选多个数据层的映射关系。
例如,参阅图4所示,用户设备1占用矩阵中的第3-7列,用户设备2占用矩阵中的第8-14列,即,从矩阵中选择了第3-14列作为该2个用户设备复用4个传输资源时形成的第二编码矩阵,在此种情况下,用户设备1占用矩阵中的5个数据层,用户设备2占用矩阵中的7个数据层,因此,在用户设备1和用户设备2使用相同的调制编码方式,相同的编码速率时,用户设备2比用户设备1能传输更多的数据量。用户设备1的负载为5/4,用户设备2的负载为7/4,可实现的系统的负载为12/4,相比传统的PDMA技术多用户与编码矩阵的映射方式实现的一个用户设备只能映射一个数据层来说,系统的负载提升了200%。
例二,假设复用n个传输资源的用户设备数目K=3。则为3个用户设备分配传输资源的方法如下所述。
首先,确定3个用户设备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接着,建立该3个用户设备与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的映射方式。
具体地,满足条件K≤2n-1的n值可以为2、3、4,则系统预先配置的多个候选编码矩阵中筛选出这3个用户设备可用的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为 即,系统配置的所有待选编码矩阵都符合选择条件。
当n值为2时,即选择待选编码矩阵为时,该3个用户设备复用2个传输资源,从矩阵中只能选择3列形成该3个用户设备复用2个传输资源时形成的第二编码矩阵,参阅图5所示,建立该3个用户设备与编码矩阵对应的2个传输资源上3列数据层的映射关系。
当n值为3时,即选择待选编码矩阵为时,该3个用户设备复用3个传输资源,从矩阵中选择符合该3个用户设备传输需求参数的3列,或4列,或5列,或6列,或7列,形成该3个用户设备复用3个传输资源时形成的第二编码矩阵,建立该3个用户设备与编码矩阵对应的3个传输资源上所选多个数据层的映射关系。
例如,参阅图6所示,用户设备1占用矩阵中的第1列,用户设备2占用矩阵中的第2-4列,用户设备3占用矩阵中的第5-7列,即,选择矩阵作为该3个用户设备复用3个传输资源时形成的第二编码矩阵,在此种情况下,用户设备1占用矩阵中的1个数据层,用户设备2和用户设备3各占用矩阵中的3个数据层,用户设备1的负载为1/3,用户设备2和用户设备3的负载均为3/3,可实现的系统的负载为7/3,相比传统的PDMA技术多用户与编码矩阵的映射方式实现的一个用户设备只能映射一个数据层来说,系统的负载约提升了133.3%。
当然,用户设备1、用户设备2和用户设备3均可以占用矩阵中一个数据层或多个数据层,具体映射方法有多种,在此不一一列举。
当n值为4时,即选择待选编码矩阵为时,该3个用户设备复用4个传输资源,从矩阵中选择符合该3个用户设备传输需求参数的3列,或4列,或……,或15列,形成该3个用户设备复用4个传输资源时形成的第二编码矩阵,建立该3个用户设备与编码矩阵对应的4个传输资源上所选多个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具体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例三,假设复用n个传输资源的用户设备数目K=4。则为4个用户设备分配传输资源的方法如下所述。
首先,确定4个用户设备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接着,建立该4个用户设备与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的映射方式。
其中,满足条件K≤2n-1的n值可以为3、4,则系统预先配置的多个候选编码矩阵中筛选出这3个用户设备可用的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为根据不同n的取值,选择相应的第一编码矩阵,再从第一编码矩阵中选取符合条件的列数生成第二编码矩阵,建立该4个用户设备与第二编码矩阵的映射方式,具体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过程中,K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第一编码矩阵中的数据层数可以根据预设的准则进行选择。准则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经验进行任意的设定,可随时更新优化,比如,用户设备占用的数据层数目应当满足其负载要求,负载较小的用户设备占用的数据层数目较少,负载较大的用户设备占用的数据层数目较多,通常,用户设备的高负载会要求该用户设备的信噪比较高。针对误块率要求较高的用户设备,选择分集度较高的列对应的传输层进行传输。
基于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发明构思,参阅图7a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设计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处理单元71a,用于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规则包括:当前调度的K个用户设备与选定的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其中,一个用户设备至少占用一个数据层,K≤2N-1;
发送单元72a,用于根据规则向K个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这样,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的数目时,可灵活选取多种图样映射编码矩阵,以及,通过将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所选取的编码矩阵的一个数据层或多个数据层,可以实现多用户数据与编码矩阵的灵活映射,在当前系统一块频域资源复用用户数较少的情况下,一个用户设备可映射多个数据层,提高了该用户设备的传输负载,从而提升了系统整体的吞吐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在保证一定频谱效率的同时降低调制编码等级,进一步降低接收机的算法复杂度。
较佳地,在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之前,进一步包括:
选择单元70a,用于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其中,K≤2N-1,以及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时,其中,K≤2N-1,选择单元70a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配置的多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n值,选择符合条件K≤2n-1的n值集合;
基于n值集合从多种待选编码矩阵中筛选出K个用户设备可用的待选编码矩阵集合;
在n值集合中选择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其中,n为一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传输资源的数目,待选编码矩阵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n值集合中选择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时,选择单元70a具体用于:
在n值集合中选择任意一个取值作为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其中,上述任意一个取值不超过系统可用频域资源数目并且相应的预设数据层数2n-1满足K个用户设备的负载要求,以及在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处理单元71a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的过程中,K个用户设备与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
在编码矩阵中,根据每一个用户设备的传输需求参数,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其中,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对应一个数据层。
较佳地,在处理单元71a确定K个用户设备与第一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时,传输需求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设备的负载和以下几种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信噪比、误块率以及功率资源。
较佳地,在处理单元71a获取当前数据传输的规则的过程中,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具体包括:
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传输需求参数的一列;
或者,
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传输需求参数的相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或,映射到符合传输需求参数的不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
其中,分集度定义为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元素中非零元素的数目,用于表征数据发送获得的频域分集。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7b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设计了另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处理单元71b,用于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规则包括:当前调度的K个用户设备与选定的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其中,一个用户设备至少占用一个数据层,K≤2N-1;
接收单元72b,用于接收K个用户设备根据规则向网络侧发送的数据。
这样,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的数目时,可灵活选取多种图样映射编码矩阵,以及,通过将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所选取的编码矩阵的一个数据层或多个数据层,可以实现多用户数据与编码矩阵的灵活映射,在当前系统一块频域资源复用用户数较少的情况下,一个用户设备可映射多个数据层,提高了该用户设备的传输负载,从而提升了系统整体的吞吐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在保证一定频谱效率的同时降低调制编码等级,进一步降低接收机的算法复杂度。
较佳地,在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之前,进一步包括:
选择单元70b,用于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以及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时,其中,K≤2N-1,选择单元70b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配置的多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n值,选择符合条件K≤2n-1的n值集合;
基于n值集合从多种待选编码矩阵中筛选出K个用户设备可用的待选编码矩阵集合;
在n值集合中选择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其中,n为一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传输资源的数目,待选编码矩阵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n值集合中选择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时,选择单元70b具体用于:
在n值集合中选择任意一个取值作为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其中,上述任意一个取值不超过系统可用频域资源数目并且相应的预设数据层数2n-1满足K个用户设备的负载要求,以及在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处理单元71b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的过程中,K个用户设备与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
在编码矩阵中,根据每一个用户设备的传输需求参数,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其中,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对应一个数据层。
较佳地,传输需求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设备的负载和以下几种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信噪比、误块率以及功率资源。
较佳地,在处理单元71b获取当前数据传输的规则的过程中,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具体包括:
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传输需求参数的一列;
或者,
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传输需求参数的相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或,映射到符合传输需求参数的不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
其中,分集度定义为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元素中非零元素的数目,用于表征数据发送获得的频域分集。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7c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设计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单元71c,用于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规则包括:当前调度的K个用户设备与选定的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其中,一个用户设备至少占用一个数据层,K≤2N-1;
发送单元72c,用于根据规则,基于在编码矩阵中占用的至少一个数据层向网络侧发送数据。
这样,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的数目时,可灵活选取多种图样映射编码矩阵,以及,通过将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所选取的编码矩阵的一个数据层或多个数据层,可以实现多用户数据与编码矩阵的灵活映射,在当前系统一块频域资源复用用户数较少的情况下,一个用户设备可映射多个数据层,提高了该用户设备的传输负载,从而提升了系统整体的吞吐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在保证一定频谱效率的同时降低调制编码等级,进一步降低接收机的算法复杂度。
较佳地,在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之前,进一步包括:
选择单元70c,用于确定网络侧指示的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以及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时,其中,K≤2N-1,选择单元70c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配置的多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n值,选择符合条件K≤2n-1的n值集合;
基于n值集合从多种待选编码矩阵中筛选出K个用户设备可用的待选编码矩阵集合;
在n值集合中选择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其中,n为一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传输资源的数目,待选编码矩阵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n值集合中选择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时,选择单元70c具体用于:
在n值集合中选择任意一个取值作为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其中,上述任意一个取值不超过系统可用频域资源数目并且相应的预设数据层数2n-1满足K个用户设备的负载要求,以及在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处理单元71c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的过程中,K个用户设备与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
在编码矩阵中,根据每一个用户设备的传输需求参数,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其中,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对应一个数据层。
较佳地,在处理单元71c确定K个用户设备与第一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时,传输需求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设备的负载和以下几种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信噪比、误块率以及功率资源。
较佳地,在处理单元71c获取当前数据传输的规则的过程中,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具体包括:
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传输需求参数的一列;
或者,
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传输需求参数的相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或,映射到符合传输需求参数的不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
其中,分集度定义为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元素中非零元素的数目,用于表征数据发送获得的频域分集。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7d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设计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单元71d,用于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规则包括:当前调度的K个用户设备与选定的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其中,一个用户设备至少占用一个数据层,K≤2N-1;
接收单元72d,用于接收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反馈数据,反馈数据是网络侧接收到用户设备按照规则发送的数据后反馈的。
这样,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的数目时,可灵活选取多种图样映射编码矩阵,以及,通过将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所选取的编码矩阵的一个数据层或多个数据层,可以实现多用户数据与编码矩阵的灵活映射,在当前系统一块频域资源复用用户数较少的情况下,一个用户设备可映射多个数据层,提高了该用户设备的传输负载,从而提升了系统整体的吞吐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在保证一定频谱效率的同时降低调制编码等级,进一步降低接收机的算法复杂度。
较佳地,在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之前,进一步包括:
选择单元70d,用于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以及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时,其中,K≤2N-1,选择单元70d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配置的多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n值,选择符合条件K≤2n-1的n值集合;
基于n值集合从多种待选编码矩阵中筛选出K个用户设备可用的待选编码矩阵集合;
在n值集合中选择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其中,n为一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传输资源的数目,待选编码矩阵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n值集合中选择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时,选择单元70d具体用于:
在n值集合中选择任意一个取值作为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其中,上述任意一个取值不超过系统可用频域资源数目并且相应的预设数据层数2n-1满足K个用户设备的负载要求,以及在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处理单元71d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的过程中,K个用户设备与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
在编码矩阵中,根据每一个用户设备的传输需求参数,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其中,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对应一个数据层。
较佳地,在处理单元71d确定K个用户设备与第一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时,传输需求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设备的负载和以下几种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信噪比、误块率以及功率资源。
较佳地,在处理单元71d获取当前数据传输的规则的过程中,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具体包括:
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传输需求参数的一列;
或者,
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传输需求参数的相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或,映射到符合传输需求参数的不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
其中,分集度定义为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元素中非零元素的数目,用于表征数据发送获得的频域分集。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8a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处理器800a,用于读取存储器820a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用于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规则包括:当前调度的K个用户设备与选定的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其中,一个用户设备至少占用一个数据层,K≤2N-1;
通过收发机810a根据规则向K个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这样,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的数目时,可灵活选取多种图样映射编码矩阵,以及,通过将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所选取的编码矩阵的一个数据层或多个数据层,可以实现多用户数据与编码矩阵的灵活映射,在当前系统一块频域资源复用用户数较少的情况下,一个用户设备可映射多个数据层,提高了该用户设备的传输负载,从而提升了系统整体的吞吐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在保证一定频谱效率的同时降低调制编码等级,进一步降低接收机的算法复杂度。
较佳地,在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之前,处理器800a进一步用于:
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其中,K≤2N-1,以及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时,其中,K≤2N-1,处理器800a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配置的多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n值,选择符合条件K≤2n-1的n值集合;
基于n值集合从多种待选编码矩阵中筛选出K个用户设备可用的待选编码矩阵集合;
在n值集合中选择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其中,n为一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传输资源的数目,待选编码矩阵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n值集合中选择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时,处理器800a具体用于:
在n值集合中选择任意一个取值作为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其中,上述任意一个取值不超过系统可用频域资源数目并且相应的预设数据层数2n-1满足K个用户设备的负载要求,以及在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处理器800a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的过程中,K个用户设备与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
在编码矩阵中,根据每一个用户设备的传输需求参数,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其中,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对应一个数据层。
较佳地,在处理器800a确定K个用户设备与第一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时,传输需求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设备的负载和以下几种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信噪比、误块率以及功率资源。
较佳地,在处理器800a获取当前数据传输的规则的过程中,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具体包括:
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传输需求参数的一列;
或者,
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传输需求参数的相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或,映射到符合传输需求参数的不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
其中,分集度定义为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元素中非零元素的数目,用于表征数据发送获得的频域分集。
其中,在图8a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800a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820a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810a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800a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820a可以存储处理器800a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8b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
处理器800b,用于读取存储器820b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规则包括:当前调度的K个用户设备与选定的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其中,一个用户设备至少占用一个数据层,K≤2N-1;
通过收发机810b接收K个用户设备根据规则向网络侧发送的数据。
这样,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的数目时,可灵活选取多种图样映射编码矩阵,以及,通过将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所选取的编码矩阵的一个数据层或多个数据层,可以实现多用户数据与编码矩阵的灵活映射,在当前系统一块频域资源复用用户数较少的情况下,一个用户设备可映射多个数据层,提高了该用户设备的传输负载,从而提升了系统整体的吞吐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在保证一定频谱效率的同时降低调制编码等级,进一步降低接收机的算法复杂度。
较佳地,在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之前,处理器800b进一步用于:
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以及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时,其中,K≤2N-1,处理器800b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配置的多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n值,选择符合条件K≤2n-1的n值集合;
基于n值集合从多种待选编码矩阵中筛选出K个用户设备可用的待选编码矩阵集合;
在n值集合中选择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其中,n为一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传输资源的数目,待选编码矩阵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n值集合中选择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时,处理器800b具体用于:
在n值集合中选择任意一个取值作为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其中,上述任意一个取值不超过系统可用频域资源数目并且相应的预设数据层数2n-1满足K个用户设备的负载要求,以及在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处理器800b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的过程中,K个用户设备与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
在编码矩阵中,根据每一个用户设备的传输需求参数,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其中,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对应一个数据层。
较佳地,传输需求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设备的负载和以下几种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信噪比、误块率以及功率资源。
较佳地,在处理器800b获取当前数据传输的规则的过程中,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具体包括:
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传输需求参数的一列;
或者,
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传输需求参数的相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或,映射到符合传输需求参数的不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
其中,分集度定义为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元素中非零元素的数目,用于表征数据发送获得的频域分集。
其中,在图8b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800b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820b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810b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800b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820b可以存储处理器800b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8c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800c,用于读取存储器820c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规则包括:当前调度的K个用户设备与选定的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其中,一个用户设备至少占用一个数据层,K≤2N-1;
通过收发机810c,根据规则,基于在编码矩阵中占用的至少一个数据层向网络侧发送数据。
这样,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的数目时,可灵活选取多种图样映射编码矩阵,以及,通过将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所选取的编码矩阵的一个数据层或多个数据层,可以实现多用户数据与编码矩阵的灵活映射,在当前系统一块频域资源复用用户数较少的情况下,一个用户设备可映射多个数据层,提高了该用户设备的传输负载,从而提升了系统整体的吞吐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在保证一定频谱效率的同时降低调制编码等级,进一步降低接收机的算法复杂度。
较佳地,在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之前,处理器800c进一步用于:
确定网络侧指示的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以及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时,其中,K≤2N-1,处理器800c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配置的多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n值,选择符合条件K≤2n-1的n值集合;
基于n值集合从多种待选编码矩阵中筛选出K个用户设备可用的待选编码矩阵集合;
在n值集合中选择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其中,n为一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传输资源的数目,待选编码矩阵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n值集合中选择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时,处理器800c具体用于:
在n值集合中选择任意一个取值作为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其中,上述任意一个取值不超过系统可用频域资源数目并且相应的预设数据层数2n-1满足K个用户设备的负载要求,以及在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处理器800c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的过程中,K个用户设备与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
在编码矩阵中,根据每一个用户设备的传输需求参数,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其中,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对应一个数据层。
较佳地,在处理器800c确定K个用户设备与第一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时,传输需求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设备的负载和以下几种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信噪比、误块率以及功率资源。
较佳地,在处理器800c获取当前数据传输的规则的过程中,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具体包括:
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传输需求参数的一列;
或者,
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传输需求参数的相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或,映射到符合传输需求参数的不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
其中,分集度定义为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元素中非零元素的数目,用于表征数据发送获得的频域分集。
其中,在图8c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800c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820c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810c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830c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800c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820c可以存储处理器800c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阅图8d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800d,用于读取存储器820d中的程序,执行下列过程:
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规则包括:当前调度的K个用户设备与选定的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其中,一个用户设备至少占用一个数据层,K≤2N-1;
通过收发机810d,接收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反馈数据,反馈数据是网络侧接收到用户设备按照规则发送的数据后反馈的。
这样,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的数目时,可灵活选取多种图样映射编码矩阵,以及,通过将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所选取的编码矩阵的一个数据层或多个数据层,可以实现多用户数据与编码矩阵的灵活映射,在当前系统一块频域资源复用用户数较少的情况下,一个用户设备可映射多个数据层,提高了该用户设备的传输负载,从而提升了系统整体的吞吐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在保证一定频谱效率的同时降低调制编码等级,进一步降低接收机的算法复杂度。
较佳地,在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之前,处理器800d进一步用于:
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以及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时,其中,K≤2N-1,处理器800d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配置的多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n值,选择符合条件K≤2n-1的n值集合;
基于n值集合从多种待选编码矩阵中筛选出K个用户设备可用的待选编码矩阵集合;
在n值集合中选择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其中,n为一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传输资源的数目,待选编码矩阵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n值集合中选择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时,处理器800d具体用于:
在n值集合中选择任意一个取值作为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其中,上述任意一个取值不超过系统可用频域资源数目并且相应的预设数据层数2n-1满足K个用户设备的负载要求,以及在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较佳地,在处理器800d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的过程中,K个用户设备与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
在编码矩阵中,根据每一个用户设备的传输需求参数,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其中,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对应一个数据层。
较佳地,在处理器800d确定K个用户设备与第一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时,传输需求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设备的负载和以下几种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信噪比、误块率以及功率资源。
较佳地,在处理器800d获取当前数据传输的规则的过程中,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具体包括:
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传输需求参数的一列;
或者,
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传输需求参数的相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或,映射到符合传输需求参数的不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
其中,分集度定义为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元素中非零元素的数目,用于表征数据发送获得的频域分集。
其中,在图8d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800d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820d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810d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830d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800d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820d可以存储处理器800d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侧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并确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编码矩阵,其中,K≤2N-1;网络侧获取当前数据传输的规则,规则包括:当前调度的K个用户设备与选定的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其中,一个用户设备至少占用一个数据层;网络侧根据规则向K个用户设备发送数据,或和,接收K个用户设备根据所述规则向网络侧发送的数据。这样,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的数目时,可灵活选取多种图样映射编码矩阵,以及,通过将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所选取的编码矩阵的一个数据层或多个数据层,可以实现多用户数据与编码矩阵的灵活映射,在当前系统一块频域资源复用用户数较少的情况下,一个用户设备可映射多个数据层,提高了该用户设备的传输负载,从而提升了系统整体的吞吐量,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在保证一定频谱效率的同时降低调制编码等级,进一步降低接收机的算法复杂度。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40)

1.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所述规则包括:当前调度的K个用户设备与选定的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其中,一个用户设备至少占用一个数据层,K≤2N-1,所述规则应用于图样分割非正交多址接入PDMA技术;
所述网络侧根据所述规则向所述K个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在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之前,进一步包括:
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其中,K≤2N-1;
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其中,K≤2N-1,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配置的多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n值,选择符合条件K≤2n-1的n值集合;
基于所述n值集合从所述多种待选编码矩阵中筛选出所述K个用户设备可用的待选编码矩阵集合;
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其中,n为一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传输资源的数目,所述待选编码矩阵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具体包括:
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任意一个取值作为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所述任意一个取值不超过系统可用频域资源数目并且相应的预设数据层数2n-1满足所述K个用户设备的负载要求,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用户设备与所述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多个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
在所述编码矩阵中,根据每一个用户设备的传输需求参数,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其中,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对应一个数据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需求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设备的负载和以下几种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信噪比、误块率以及功率资源。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具体包括:
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一列;
或者,
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相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或,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不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
其中,所述分集度定义为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元素中非零元素的数目,用于表征数据发送获得的频域分集。
6.一种数据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所述规则包括:当前调度的K个用户设备与选定的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其中,一个用户设备至少占用一个数据层,K≤2N-1,所述规则应用于图样分割非正交多址接入PDMA技术;
所述网络侧接收所述K个用户设备根据所述规则向所述网络侧发送的数据;
在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之前,进一步包括:
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
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其中,K≤2N-1,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配置的多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n值,选择符合条件K≤2n-1的n值集合;
基于所述n值集合从所述多种待选编码矩阵中筛选出所述K个用户设备可用的待选编码矩阵集合;
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其中,n为一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传输资源的数目,所述待选编码矩阵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具体包括:
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任意一个取值作为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其中任意一个取值不超过系统可用频域资源数目并且相应的预设数据层数2n-1满足所述K个用户设备的负载要求,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用户设备与所述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多个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
在所述编码矩阵中,根据每一个用户设备的传输需求参数,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其中,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对应一个数据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需求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设备的负载和以下几种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信噪比、误块率以及功率资源。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具体包括:
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一列;
或者,
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相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或,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不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
其中,所述分集度定义为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元素中非零元素的数目,用于表征数据发送获得的频域分集。
11.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所述规则包括:当前调度的K个用户设备与选定的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其中,一个用户设备至少占用一个数据层,K≤2N-1,所述规则应用于图样分割非正交多址接入PDMA技术;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规则,基于在所述编码矩阵中占用的至少一个数据层向网络侧发送数据;
在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之前,进一步包括:
确定网络侧指示的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
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其中,K≤2N-1,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配置的多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n值,选择符合条件K≤2n-1的n值集合;
基于所述n值集合从所述多种待选编码矩阵中筛选出所述K个用户设备可用的待选编码矩阵集合;
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其中,n为一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传输资源的数目,所述待选编码矩阵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具体包括:
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任意一个取值作为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所述任意一个取值不超过系统可用频域资源数目并且相应的预设数据层数2n-1满足所述K个用户设备的负载要求,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用户设备与所述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多个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
在所述编码矩阵中,根据每一个用户设备的传输需求参数,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其中,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对应一个数据层。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需求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设备的负载和以下几种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信噪比、误块率以及功率资源。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具体包括:
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一列;
或者,
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相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或,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不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
其中,所述分集度定义为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元素中非零元素的数目,用于表征数据发送获得的频域分集。
16.一种数据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所述规则包括:当前调度的K个用户设备与选定的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其中,一个用户设备至少占用一个数据层,K≤2N-1,所述规则应用于图样分割非正交多址接入PDMA技术;
所述用户设备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反馈数据,所述反馈数据是网络侧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按照所述规则发送的数据后反馈的;
在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之前,进一步包括:
确定网络侧指示的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
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其中,K≤2N-1,具体包括:
根据预先配置的多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n值,选择符合条件K≤2n-1的n值集合;
基于所述n值集合从所述多种待选编码矩阵中筛选出所述K个用户设备可用的待选编码矩阵集合;
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其中,n为一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传输资源的数目,所述待选编码矩阵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具体包括:
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任意一个取值作为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所述任意一个取值不超过系统可用频域资源数目,并且相应的预设数据层数2n-1满足所述K个用户设备的负载要求,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用户设备与所述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多个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
在所述编码矩阵中,根据每一个用户设备的传输需求参数,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其中,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对应一个数据层。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需求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设备的负载和以下几种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信噪比、误块率以及功率资源。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具体包括:
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一列;
或者,
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相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或,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不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
其中,所述分集度定义为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元素中非零元素的数目,用于表征数据发送获得的频域分集。
21.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所述规则包括:当前调度的K个用户设备与选定的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其中,一个用户设备至少占用一个数据层,K≤2N-1,所述规则应用于图样分割非正交多址接入PDMA技术;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规则向所述K个用户设备发送数据;
在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之前,进一步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其中,K≤2N-1,以及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时,其中,K≤2N-1,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配置的多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n值,选择符合条件K≤2n-1的n值集合;
基于所述n值集合从所述多种待选编码矩阵中筛选出所述K个用户设备可用的待选编码矩阵集合;
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其中,n为一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传输资源的数目,所述待选编码矩阵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时,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任意一个取值作为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所述任意一个取值不超过系统可用频域资源数目并且相应的预设数据层数2n-1满足所述K个用户设备的负载要求,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23.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的过程中,所述K个用户设备与所述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
在所述编码矩阵中,根据每一个用户设备的传输需求参数,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其中,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对应一个数据层。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确定所述K个用户设备与所述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时,所述传输需求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设备的负载和以下几种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信噪比、误块率以及功率资源。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获取当前数据传输的规则的过程中,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具体包括:
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一列;
或者,
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相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或,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不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
其中,所述分集度定义为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元素中非零元素的数目,用于表征数据发送获得的频域分集。
26.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所述规则包括:当前调度的K个用户设备与选定的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其中,一个用户设备至少占用一个数据层,K≤2N-1,所述规则应用于图样分割非正交多址接入PDMA技术;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K个用户设备根据所述规则向所述网络侧发送的数据;
在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之前,进一步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以及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时,其中,K≤2N-1,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配置的多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n值,选择符合条件K≤2n-1的n值集合;
基于所述n值集合从所述多种待选编码矩阵中筛选出所述K个用户设备可用的待选编码矩阵集合;
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其中,n为一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传输资源的数目,所述待选编码矩阵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时,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任意一个取值作为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所述任意一个取值不超过系统可用频域资源数目并且相应的预设数据层数2n-1满足所述K个用户设备的负载要求,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28.如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的过程中,所述K个用户设备与所述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
在所述编码矩阵中,根据每一个用户设备的传输需求参数,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其中,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对应一个数据层。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需求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设备的负载和以下几种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信噪比、误块率以及功率资源。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获取当前数据传输的规则的过程中,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具体包括:
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一列;
或者,
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相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或,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不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
其中,所述分集度定义为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元素中非零元素的数目,用于表征数据发送获得的频域分集。
31.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所述规则包括:当前调度的K个用户设备与选定的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其中,一个用户设备至少占用一个数据层,K≤2N-1,所述规则应用于图样分割非正交多址接入PDMA技术;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规则,基于在所述编码矩阵中占用的至少一个数据层向网络侧发送数据;
在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之前,进一步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确定网络侧指示的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以及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时,其中,K≤2N-1,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配置的多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n值,选择符合条件K≤2n-1的n值集合;
基于所述n值集合从所述多种待选编码矩阵中筛选出所述K个用户设备可用的待选编码矩阵集合;
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其中,n为一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传输资源的数目,所述待选编码矩阵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时,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任意一个取值作为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所述任意一个取值不超过系统可用频域资源数目并且相应的预设数据层数2n-1满足所述K个用户设备的负载要求,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33.如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的过程中,所述K个用户设备与所述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
在所述编码矩阵中,根据每一个用户设备的传输需求参数,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其中,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对应一个数据层。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确定所述K个用户设备与所述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时,所述传输需求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设备的负载和以下几种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信噪比、误块率以及功率资源。
35.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获取当前数据传输的规则的过程中,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具体包括:
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一列;
或者,
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相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或,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不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
其中,所述分集度定义为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元素中非零元素的数目,用于表征数据发送获得的频域分集。
36.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所述规则包括:当前调度的K个用户设备与选定的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其中,一个用户设备至少占用一个数据层,K≤2N-1,所述规则应用于图样分割非正交多址接入PDMA技术;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侧发送的反馈数据,所述反馈数据是网络侧接收到所述用户设备按照所述规则发送的数据后反馈的;
在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之前,进一步包括:
选择单元,用于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以及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在确定当前调度的用户设备数目K以及复用的传输资源数目N,选定预设的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时,其中,K≤2N-1,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预先配置的多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多个n值,选择符合条件K≤2n-1的n值集合;
基于所述n值集合从所述多种待选编码矩阵中筛选出所述K个用户设备可用的待选编码矩阵集合;
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其中,n为一种待选编码矩阵对应的传输资源的数目,所述待选编码矩阵为2n-1个数据层复用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时,所述选择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n值集合中选择任意一个取值作为所述K个用户设备当前可复用的传输资源的数目N,所述任意一个取值不超过系统可用频域资源数目并且相应的预设数据层数2n-1满足所述K个用户设备的负载要求,以及在所述待选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与N值对应的待选编码矩阵作为所述2N-1个数据层复用所述N个传输资源时的编码矩阵。
38.如权利要求36或37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获取当前的数据传输规则的过程中,所述K个用户设备与所述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具体包括:
在所述编码矩阵中,根据每一个用户设备的传输需求参数,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其中,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对应一个数据层。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确定所述K个用户设备与所述编码矩阵对应的N个传输资源上的数据层的映射关系时,所述传输需求参数至少包括用户设备的负载和以下几种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信噪比、误块率以及功率资源。
40.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获取当前数据传输的规则的过程中,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相应的传输需求参数的至少一列,具体包括:
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一列;
或者,
所述任意一个用户设备,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相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或,映射到符合所述传输需求参数的不同分集度的至少两列;
其中,所述分集度定义为编码矩阵中的一列元素中非零元素的数目,用于表征数据发送获得的频域分集。
CN201510162290.4A 2015-04-07 2015-04-07 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1612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2290.4A CN106161291B (zh) 2015-04-07 2015-04-07 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JP2017551106A JP6797824B2 (ja) 2015-04-07 2016-03-23 データ送信方法、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PCT/CN2016/077094 WO2016161895A1 (zh) 2015-04-07 2016-03-23 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US15/564,196 US10230445B2 (en) 2015-04-07 2016-03-23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ata reception method,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data reception device
EP16776070.1A EP3282613B1 (en) 2015-04-07 2016-03-23 Data sending method,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20177031751A KR102060870B1 (ko) 2015-04-07 2016-03-23 데이터 송신 방법,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TW105110480A TWI619367B (zh) 2015-04-07 2016-04-01 一種資料的發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2290.4A CN106161291B (zh) 2015-04-07 2015-04-07 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61291A CN106161291A (zh) 2016-11-23
CN106161291B true CN106161291B (zh) 2019-09-17

Family

ID=57072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62290.4A Active CN106161291B (zh) 2015-04-07 2015-04-07 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230445B2 (zh)
EP (1) EP3282613B1 (zh)
JP (1) JP6797824B2 (zh)
KR (1) KR102060870B1 (zh)
CN (1) CN106161291B (zh)
TW (1) TWI619367B (zh)
WO (1) WO20161618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19393A1 (en) * 2016-07-29 2018-02-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Encod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decoding device and method
CN109526057A (zh) * 2017-09-18 2019-03-26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用于生成扩展符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08667583B (zh) * 2018-03-08 2020-09-01 清华大学 一种用户特征图样生成方法及装置
US10327123B1 (en) * 2018-04-06 2019-06-18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in an internet-of-things network
CN113411274B (zh) * 2021-05-14 2022-10-04 北京大学(天津滨海)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 一种编码以及解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86406A4 (en) * 2001-03-30 2009-06-03 Science Applic Int Corp MULTI-STAGE TRANSMISSION RECEIVER WITH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N1170374C (zh) * 2002-06-20 2004-10-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的空时编译码方法
CN101399803B (zh) * 2007-09-27 2011-04-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正交频分复用传输信号的多用户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1626264B (zh) * 2008-07-09 2013-03-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实现开环预编码的方法
US8451932B2 (en) 2009-02-23 2013-05-2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Precoding codebook design for single user MIMO
CN102014096B (zh) * 2009-09-04 2014-06-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解调导频的映射装置及方法
CN102045762B (zh) * 2010-12-02 2013-07-2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上报信道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CN102368698B (zh) * 2011-11-10 2014-04-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US8923207B2 (en) * 2012-05-17 2014-12-3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initializing sequence of reference signal and base station using the same
WO2015021239A1 (en) * 2013-08-07 2015-02-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calable digital communications with adaptive system parameters
KR20160110959A (ko) * 2014-03-10 2016-09-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 간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5227273B (zh) * 2014-07-02 2019-09-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US10523383B2 (en) * 2014-08-15 2019-12-3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waveforms and utilization thereof
US10356727B2 (en) * 2014-09-11 2019-07-16 Ntt Docomo, Inc. User equipment and radio base station
US20160128045A1 (en) * 2014-10-31 2016-05-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liabl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on control channels
CN105763288B (zh) * 2014-12-16 2019-08-3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基于编码叠加的多用户编码方式的配置和确定方法、设备
CN106160971B (zh) * 2015-04-07 2019-05-2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接收信号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WO2016182387A1 (en) * 2015-05-14 2016-11-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hared band, and device therefor
DE112016002189T5 (de) * 2015-05-15 2018-01-25 Sony Corporation Vorrichtung, Verfahren und Programm
US11700641B2 (en) * 2015-08-19 2023-07-11 Lg Electronics Inc.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performing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230445B2 (en) 2019-03-12
EP3282613B1 (en) 2019-09-04
TW201637409A (zh) 2016-10-16
US20180131433A1 (en) 2018-05-10
KR102060870B1 (ko) 2019-12-30
KR20170137131A (ko) 2017-12-12
JP6797824B2 (ja) 2020-12-09
EP3282613A4 (en) 2018-04-18
WO2016161895A1 (zh) 2016-10-13
EP3282613A1 (en) 2018-02-14
CN106161291A (zh) 2016-11-23
JP2018517318A (ja) 2018-06-28
TWI619367B (zh) 2018-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61291B (zh) 一种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9995498B (zh) 一种dmrs指示和接收方法,发射端和接收端
JP5869061B2 (ja) 構造化されたmimoコードブック
CN101939925B (zh) 分布式资源块索引到物理资源块的映射
CN104539410B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3841644B (zh) 一种传输解调参考信号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336653A (zh) 资源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194453B (zh) 相位跟踪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WO2017020680A1 (zh) 一种上行数据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8900230B (zh) 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14166455A1 (zh) 一种干扰测量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侧设备
CN107371225A (zh) 一种上行共享信道的导频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US2016008109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600838A (zh) 一种上行子带预编码矩阵的指示方法、终端及基站
WO2022082689A1 (zh) 一种传输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05406905A (zh) 用户配对处理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7864479A (zh) 一种被用于免授予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CN107888255A (zh) 上行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基站和终端
CN109995492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KR20190078570A (ko) Harq 피드백 및 재송신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CN108777857B (zh) 一种URLLC和mMTC共存场景下的接入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8462519A (zh) 一种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ue及接入网实体
CN107370563A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842459A (zh) 一种数据上报方法、接收方法和相关装置
CN108365929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以及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2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