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1238A - 获取多段伪线路径信息的方法及装置和spe及tpe - Google Patents

获取多段伪线路径信息的方法及装置和spe及tp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61238A
CN106161238A CN201510310391.1A CN201510310391A CN106161238A CN 106161238 A CN106161238 A CN 106161238A CN 201510310391 A CN201510310391 A CN 201510310391A CN 106161238 A CN106161238 A CN 1061612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
tpe
path
response messag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1039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31039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61238A/zh
Publication of CN106161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123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8Pseudowire emulation, e.g. IETF WG PWE3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伪线路径信息的方法及装置和SPE及TPE,包括在源TPE需要获知整个MS-PW的路径信息时,经由SPE请求MS-PW路径信息;SPE利用当前实际用于转发的伪线段作为中继继续转发MS-PW路径信息请求,直至目的TPE;目的TPE将自身节点信息经由SPE返回给源TPE,源TPE获得MS-PW路径信息。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及时获得了当前MS-PW有效工作路径,从而保证了MS-PW OAM机制的正确部署。

Description

获取多段伪线路径信息的方法及装置和SPE及TPE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端到端伪线仿真技术,尤指一种获取伪线路径信息的方法及装置和SPE及TPE。
背景技术
端到端伪线仿真(PWE3,Pseudo-Wire Emulation Edge-to-Edge)协议是在分组交换网(IP/MPLS)上提供隧道,以便仿真一些业务如帧中继(FR,Frame Relay)、异步传输模式(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以太(Ethernet)服务、时分复用模式(TDM)、同步光纤网络/同步数字体系(SONET/SDH)等的二层虚拟专用网络(VPN)协议。通过PWE3协议,可以将传统的网络与分组交换网络互连起来,从而实现资源的共用和网络的拓展。PWE3协议是对Martini协议的扩展(可参见RFC4447),包括优化了信令的开销,规定了单段伪线(SS-PW,Single-Segment Pseudo-Wire)和多段伪线(MS-PW,Multi-Segment Pseudo-Wire)的协商方式,使得协议本身的网络组网方式更加灵活。
单段伪线是一种点到点的虚拟专线技术,通过伪线提供二层数据的透传服务如Ethernet服务、FR服务和ATM等,即通过将相应的二层报文格式进行特定封装,并在运营商边缘设备之间建立的伪线上进行透明传输。运营商通过部署该服务保证了分隔在不同地域的相同客户的连通性以及不同用户之间的隔离性。
一个典型的单段伪线的网络参考模型如图1所示,某个用户的局域网络1的用户边缘设备1(CE1)通过接入链路1(AC1)接入到运营商的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骨干网络的边缘设备1(PE1);该用户的局域网络2的CE2通过AC2接入到运营商的MPLS骨干网络的PE2;运营商在PE1和PE2之间为该业务部署一条伪线,如图1中的粗虚线所示,伪线是一对方向相反的单向的标签转发路径(LSP,Label Switch Path)的集合。PE2到PE1的报文转发大致包括:在PE1,从AC1上发送的该用户的局域网络1内的报文被封装成伪线的协议数据单元(PDU),通过该伪线透传给对端的PE2;当报文到达PE2设备时,PE2经过本地处理后重新恢复为本地形式,并通过AC2转发到该用户的局域网络2的网络中去。CE2到CE1的报文转发与上述过程类似。
多段伪线是对单段伪线的扩展,多段伪线允许两个PE之间存在多条分段伪线,通过交换伪线设备(SPE,Switch-PE)将两侧的PW段(PW Segment)连接起来,并在SPE完成伪线层面的标签交换操作。多段伪线技术适用于不能在源PE和目的PE之间直接建立伪线的场景,满足了网络分层、跨本地网、跨运营商、跨控制平面的应用需求,提升了网络可扩展性。一个典型的多段伪线的网络参考模型如图2所示。通过SPE节点将不同自治域(AS)内如AS1和AS2的单段伪线给拼接起来,从而建立起CE1和CE2之间的端到端伪线业务。在SPE上,会对一侧PW上收到的标签报文进行内层伪线标签的交换操作,然后再转发到另一侧的PW上,从而完成用户数据跨域的端到端的转发。多段伪线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SPE拼接起来。
在边界伪线设备(TPE,Terminating-PE)上,通常需要知道整个转发路径(即两端的TPE和所有经过的SPE节点信息),以用于MS-PW路径的环路检测以及OAM诊断功能。RFC6073中定义了在MS-PW创建信令过程中,通过在标签映射(Mapping)消息中增加SP-PE TLV信息来携带MS-PW经过的SPE节点信息。但是,这种方式携带的有可能是正确的SPE节点信息,也有可能是错误的SPE节点信息。比如,一开始在SPE没有部署冗余,那么通过目前的方法,获取的是正确的SPE节点信息,如果之后又在SPE上追加部署了冗余,这时,TPE是无法重新获取的,也就是说,对于SPE节点存在冗余的场景,该方案不能正确携带实际有效的SPE节点信息。并且,由于该路径只在路径初次创建时进行获取,当路径状态发生变化时(如发生FRR切换或者回切),也是无法实时进行动态调整的。具体来说:
一方面,如图3所示,假设在SPE1上部署了SPE冗余,SPE1和TPE2之间存在互为冗余的两条转发路径,即TPE1—SPE1—SPE2—TPE2和TPE1—SPE1—SPE3—TPE2。在图3所示的组网中,由于转发路径的确定受本地策略或者网络状态变化等因素影响,因此,MS-PW在建立信令过程中,SPE1无法决策将哪条路径的信息传递给TPE1,从而导致了TPE1无法获知当前有效的MS-PW路径信息。
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假设即使采用RFC6073中定义的在MS-PW创建信令过程,TPE1获得的MS-PW路径为TPE1—SPE1—SPE2—TPE2。当SPE2失效时,SPE1会进行本地切换,使得MS-PW有效路径实际已变成了TPE1—SPE1—SPE3—TPE2。但是,TPE1并不能感知,目前也还没有技术方案使其得到更新,所以,此时TPE1所保存的MS-PW路径信息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现有RFC6073中,虽然定义了通过Mapping消息来携带MS-PW路径信息的方法,但是对于MS-PW存在SPE冗余的场景,一方面有可能获取不到MS-PW的路径信息,另一方面获取的MS-PW路径信息是错误的。这无疑会导致后续MS-PW环路检测以及操作、管理和维护(OAM)检测出错,从而不能保证MS-PW OAM机制的正确部署。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获取伪线路径信息的方法及装置和SPE及TPE,能够获得当前MS-PW有效工作路径,从而保证MS-PWOAM机制的正确部署。
为了达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获取伪线路径信息的方法,包括:源边界伪线设备TPE向其工作下游交换伪线设备SPE发送MS-PW路径请求消息;
源TPE的工作下游SPE将接收到的MS-PW路径请求消息经由其工作下游SPE转发,直至目的TPE;
目的TPE将自身的节点信息添加到MS-PW路径应答消息中,并向其工作上游SPE发送该MS-PW路径应答消息;
目的TPE的工作上游SPE将自身的节点信息添加到接收到的MS-PW路径应答消息中,并经由其工作上游SPE进行转发,直至源TPE;
源TPE解析接收到的MS-PW路径应答消息以获得MS-PW路径信息。
可选地,所述工作下游SPE或工作上游SPE为:
根据伪线段PW Segment的状态选择出的当前处于活跃Active状态的PWSegment。
可选地,所述源TPE向其工作下游SPE发送MS-PW路径请求消息为:定时触发,或者收到通知事件触发,或者手动触发。
可选地,所述MS-PW路径请求消息为对RFC4447中PW通知PWNotification消息的扩展:
在PW Notification中新增用于表示该消息为MS-PW路径请求消息的状态码Status Code。
可选地,所述MS-PW路径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对应的用于标识特定的伪线信息的转发等价类FEC TLV信息。
可选地,所述MS-PW路径应答消息为对RFC4447中PW Notification消息的扩展:
在PW通知Notification中新增用于表示该消息为MS-PW路径应答消息的Status Code。
可选地,所述MS-PW路径应答消息中通过RFC4447中定义的SP-PE TLV来携带所述节点信息,或通过扩展一个新的TLV来携带所述节点信息。
可选地,所述节点信息为用于标识该节点的信息。
可选地,所述节点信息为路由标识Router ID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获取伪线路径信息的方法,包括:源TPE向其工作下游SPE发送MS-PW路径请求消息;
源TPE接收经由其工作下游SPE转发来的携带有目的TPE自身的节点信息和所经SPE的节点信息的MS-PW路径应答消息;
源TPE解析接收到的MS-PW路径应答消息以获得MS-PW路径信息。
本发明方法还提供了一种获取伪线路径信息的方法,包括:目的TPE接收来自源TPE向经由其工作下游SPE转发的MS-PW路径请求消息;
目的TPE将自身的节点信息添加到MS-PW路径应答消息中,并向其工作上游SPE发送该MS-PW路径应答消息,以使经由SPE向源TPE返回携带有目的TPE将自身的节点信息和所经SPE的节点信息的MS-PW路径应答消息,使源TPE通过解析接收到的MS-PW路径应答消息以获得MS-PW路径信息。
本发明方法又提供了一种获取伪线路径信息的方法,SPE将来自源TPE的MS-PW路径请求消息转发至目的TPE;
SPE接收来自目的TPE返回的携带有目的TPE自身的节点信息的MS-PW路径应答消息;
SPE将自身的节点信息添加到接收到的MS-PW路径应答消息中,并转发直至源TPE,以使源TPE通过解析接收到的MS-PW路径应答消息获得MS-PW路径信息。
可选地,所述SPE为根据伪线段PW Segment的状态选择出的当前处于活跃Active状态的PW Segment。
本发明方法再提供了一种SPE,至少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第一处理模块;其中,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MS-PW路径请求消息或MS-PW路径应答消息,并输出给第一处理模块;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确定下一跳工作设备,并将MS-PW路径请求消息转发给确定出的下一跳工作设备;或者,确定下一跳工作设备,将自身所在SPE的节点信息添加到MS-PW路径应答消息中,并将MS-PW路径应答消息转发给确定出的下一跳工作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冗余PW Segment的状态,选择出当前处于Active状态的PW Segment作为所述下一跳工作设备进行所述MS-PW路径请求消息或MS-PW路径应答消息的转发。
本发明方法还提供了一种TPE,至少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第二处理模块;其中,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MS-PW路径请求消息或MS-PW路径应答消息,并输出给第二处理模块;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确定下一跳工作设备,将MS-PW路径请求消息转发给确定出的下一跳工作设备;或者,确定下一跳工作设备,将自身所在目的TPE的节点信息添加到MS-PW路径应答消息中,并将MS-PW路径应答消息转发给确定出的下一跳工作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定时触发,或者收到通知事件触发,或者手动触发向其工作下游SPE发送所述MS-PW路径请求消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冗余PW Segment的状态,选择出当前处于Active状态的PW Segment作为所述下一跳工作设备进行所述MS-PW路径请求消息或MS-PW路径应答消息的转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技术方案包括在源TPE需要获知整个MS-PW的路径信息时,经由SPE请求MS-PW路径信息;SPE根据策略选择实际的工作路径进行中继继续转发MS-PW路径信息请求,直至目的TPE;目的TPE将自身节点信息通过MS-PW路径应答信息发送给SPE;SPE根据策略选择实际的工作路径进行中继继续转发MS-PW路径应答信息,直至源TPE,源TPE解析路径应答消息获得MS-PW路径信息。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获得了当前MS-PW有效工作路径,从而保证了MS-PW OAM机制的正确部署。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单段伪线的网络参考模型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多段伪线的网络参考模型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SPE上部署了SPE冗余的网络参考模型的示意图;
图4为现有SPE上部署了SPE冗余且进行本地切换的网络参考模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获取伪线路径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获取伪线路径信息的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获取伪线路径信息的第一实施例的网络参考模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获取伪线路径信息的第二实施例的网络参考模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获取伪线路径信息的第三实施例的网络参考模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获取伪线路径信息的第四实施例的网络参考模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图5为本发明获取伪线路径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方法包括:
步骤500:在源TPE需要获知整个MS-PW的路径信息时,经由SPE请求MS-PW路径信息。
本步骤之前还包括:TPE和SPE之间通过端到端伪线仿真(PWE3,Pseudo-Wire Emulation Edge-to-Edge)信令交互完成MS-PW路径的建立。其中,建立MS-PW路径的PWE3信令是RFC4447中定义了对LDP扩展的PW信令。其所需建立的MS-PW路径的信息可以是手动配置,或者是通过边界网关协议(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动态发现。具体实现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不再赘述。
本步骤中,源TPE可以通过用于获取MS-PW路径信息的MS-PW路径请求消息向其工作下游设备发送请求。MS-PW路径请求消息可以是对RFC4447中PW通知(Notification)消息的扩展,即定义一种新的状态码(Status Code)来表示该消息为MS-PW路径请求消息。需要说明的是,在已有标准中记载有:每个伪线都是由转发等价类来唯一标识的。不同的伪线,承载不同转发等价类的流量。因此,在MS-PW路径请求消息中还必须携带对应的用于标识特定的伪线信息的转发等价类(FEC)信息。
其中,工作下游设备是指当前MS-PW实际转发路径的下一跳设备即SPE。工作下游设备的选择是基于SPE节点保存的各条路径的状态信息共同决策产生的、能真实反映当前的工作路径,并能根据各条路径状态的变化实时更新。需要说明的是,当MSPW路径建立好之后,SPE是会保存并获知当前有效的工作路径信息的。当存在SPE冗余时,只需要查询和获知当前有效的工作路径,对于当前SPE,即获取有效的工作路径的下一跳信息(下游设备的信息);当不存在SPE冗余时,工作下游设备就是唯一的下一跳设备。另外,根据各条路径状态的变化实时更新,是指当MS-PW路径变化时,比如SPE FRR发生切换时,SPE会对自己保存的工作下游设备进行更新操作。以保证自身保存的工作下游信息是实时有效的。
其中,源TPE向其工作下游发送MS-PW路径请求消息可以是通过定时触发,或者收到某种通知事件触发,或者是可以直接进行手动触发。这里,通知事件用于表明有可能当前MS-PW转发路径不再有效,或者SPE有可能发生了路径切换,对该事件的感知可以是本设备自身直接感知到当前MS-PW有效路径的状态变化,也可以是下游设备通知给本设备的下游设备的状态变化信息。此时可以发起一次路径请求操作,以更新之前记录的路径信息,从而保证了当前工作路径信息的有效性。
进一步地,如果源TPE的下游存在SPE冗余,本步骤中的经由交换设备SPE请求MS-PW路径信息之前,还包括确定原TPE的工作下游设备:
源TPE根据冗余PW Segment的状态,选择出当前处于活跃(Active)状态的PW Segment(即当前实际用于转发的PW Segment)进行路径请求信令的下发。其中,如何获取PW Segment的状态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可以采用现有方法获得,具体实现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501:SPE利用当前实际用于转发的伪线段作为中继转发MS-PW路径信息请求,直至目的TPE。
SPE收到上游即源TPE的MS-PW路径信息请求消息,会继续发送给其下游,如果SPE的下游不存在SPE冗余,本步骤中的当前实际用于转发的伪线段即为与该SPE直接连接的下游SPE或目的TPE之间的伪线段。其中,按照RFC中定义的标准,在MS-PW路径信息请求消息中只做FEC信息的替换,其他信息直接继承和转发即可。
进一步地,如果SPE的下游存在SPE冗余,本步骤中的利用当前实际用于转发的伪线段作为中继继续转发MS-PW路径信息请求包括:
接收到来自源TPE的MS-PW路径信息请求的SPE根据冗余PW Segment的状态,选择出当前处于活跃(Active)状态的PW Segment(即当前实际用于转发的PW Segment)进行路径请求信令的中继。其中,如何获取PW Segment的状态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可以采用现有方法获得,具体实现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502:目的TPE将自身节点信息经由SPE返回给源TPE,源TPE获得MS-PW路径信息。
具体地,当目的TPE收到MS-PW路径请求消息后,通过MS-PW路径应答消息向其上游返回自身的节点信息;SPE收到下游返回的MS-PW路径应答消息后,将自身的节点信息添加到MS-PW路径应答消息中并继续向其工作上游设备发送该MS-PW路径应答消息,直至源TPE收到MS-PW路径应答消息后,解析并获得整个MS-PW路径的信息。
其中,MS-PW路径应答消息可以对PW Notification消息的扩展,即定义一种新的Status Code来表示该消息为MS-PW路径应答消息。其中,节点信息是用于标识该节点的信息,可以是如本设备的路由标识(Router ID)信息等。本发明方法中,可以通过RFC4447中定义的SP-PE TLV来携带TPE/SPE的节点信息,也可以通过扩展一个新的TLV来携带。
同样的,如果目的TPE的上游不存在SPE冗余,目的TPE将自身的节点信息添加到MS-PW路径应答消息中并直接转发给其唯一的上游设备即可:如果目的TPE的上游存在SPE冗余,目的TPE可以根据冗余PW Segment的状态,选择出当前处于Active状态的PW Segment(即当前实际用于转发的PW Segment)进行MS-PW路径应答消息的返回。
进一步地,SPE收到下游返回的MS-PW路径应答消息后,继续向其工作上游设备发送该MS-PW路径应答消息包括:
如果SPE的上游不存在SPE冗余,收到MS-PW路径应答消息的SPE将自身的节点信息添加到MS-PW路径应答消息中并直接转发给其唯一的上游设备即可;
如果SPE的上游存在SPE冗余,收到MS-PW路径应答消息的SPE将自身的节点信息添加到MS-PW路径应答消息中,并根据选择出有效的上游设备,再向该上游设备继续返回MS-PW路径应答消息。
其中,选择出有效的上游设备具体包括:
可以是根据PW Segment的Active/Standby状态选择出处于Active状态的PW Segment对应的上游设备作为有效的上游设备;
或者,选择SPE自身收到MS-PW路径请求消息时的上游SPE作为返回MS-PW路径应答消息的有效的上游设备;
或者,结合PW Segment的状态和收到MS-PW路径请求消息时的上游SPE,选择其中有效的PW Segment作为当前MS-PW路径应答消息的上游设备。当网络震荡时,上述两种选择方式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如果仅采用单独一种的话,可能会出现选择失败的情况,因此,这样结合的处理总能选择出上游设备,避免了由于网络震荡而引起的选择失败的问题。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及时获得了当前MS-PW有效工作路径,从而保证了MS-PW OAM机制的正确部署。
图6为本发明获取伪线路径信息的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至少包括接收模块、处理模块;其中,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MS-PW路径请求消息或MS-PW路径应答消息,并输出给处理模块;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下一跳工作设备,并将MS-PW路径请求消息或MS-PW路径应答消息转发给确定出的下一跳工作设备。
其中,处理模块具体用于:直接将MS-PW路径请求消息或MS-PW路径应答消息转发给其唯一的下一跳工作设备;或者,根据冗余PW Segment的状态,选择出当前处于Active状态的PW Segment(即当前实际用于转发的PWSegment)进行MS-PW路径请求消息或MS-PW路径应答消息的转发。
本发明获取伪线路径信息的装置可以设置在TPE中,也可以设置在SPE中。
当本发明获取伪线路径信息的装置设置在SPE中,且接收模块接收到MS-PW路径应答消息时,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当SPE的上游不存在SPE冗余时,将自身的节点信息添加到MS-PW路径应答消息中并直接转发给其唯一的上游设备即可;
当SPE的上游存在SPE冗余,将自身的节点信息添加到MS-PW路径应答消息中,并根据选择出有效的上游设备,再向该上游设备继续返回MS-PW路径应答消息。其中,选择出有效的上游设备具体包括:
可以是根据PW Segment的Active/Standby状态选择出处于Active状态的PW Segment对应的上游设备作为有效的上游设备;
或者,选择SPE自身收到MS-PW路径请求消息时的上游SPE作为返回MS-PW路径应答消息的有效的上游设备;
或者,结合PW Segment的状态和收到MS-PW路径请求消息时的上游SPE,选择其中有效的PW Segment作为当前MS-PW路径应答消息的上游设备。当网络震荡时,上述两种选择方式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如果仅采用单独一种的话,可能会出现选择失败的情况,因此,这样结合的处理总能选择出上游设备,避免了由于网络震荡而引起的选择失败的问题。
当本发明获取伪线路径信息的装置设置在TPE中,且为接收到MS-PW路径请求消息的目的TPE时,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当目的TPE的上游不存在SPE冗余时,将自身的节点信息添加到MS-PW路径应答消息中并直接转发给其唯一的上游设备即可:
当目的TPE的上游存在SPE冗余时,目的TPE根据冗余PW Segment的状态,选择出当前处于Active状态的PW Segment(即当前实际用于转发的PW Segment)进行MS-PW路径应答消息的返回。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图7为本发明获取伪线路径信息的第一实施例的网络参考模型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一实施例为一般即无SPE冗余的MS-PW部署场景。
假设TPE1需要知道整个MSPW的路径信息,则TPE1向其下游(SPE1)发送MS-PW路径请求消息;SPE1收到该MS-PW路径请求消息后,由于SPE1没有部署冗余,则默认向其唯一的下游即SPE2中继该MS-PW路径请求消息,这样中继直至MS-PW路径请求消息到达目的TPE,在第一实施例中,假设TPE2为目的TPE,那么,TPE2收到MS-PW路径请求消息后,判断其为整条MS-PW路径的尾节点,则获取本几点自身的标识信息(如本节点的RouterID信息)后,通过MS-PW路径应答消息通告给其上游SPE2;SPE2收到其下游的MS-PW路径应答消息后,获取本节点的标识信息后,追加到该MS-PW路径应答消息中,继续向其上游发送,直至MS-PW路径应答消息到达源TPE,本实施例中即为MS-PW路径请求消息的发起者TPE1,TPE1收到下游通告的MS-PW路径应答消息后,逆序解析出MS-PW路径应答消息中的所有节点信息后,便得出当前MS-PW经过的所有SPE和TPE的节点信息,即获得了整条MS-PW的路径信息。
一般MSPW部署场景,由于SPE不存在冗余部署,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处理消息和RFC4447中通过SP-PE TLV处理达到的效果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完全可以解决非MS-PW冗余场景中获取MS-PW路径的需求的。
图8为本发明获取伪线路径信息的第二实施例的网络参考模型示意图,如图8所示,第二实施例为单侧SPE冗余的MS-PW部署场景,即SPE的一侧(上游侧或者下游侧)存在SPE冗余,第二实施例中是下游侧存在冗余的场景。
假设TPE1需要知道整个MS-PW的路径信息,则TPE1向其下游(SPE1)发送MS-PW路径请求消息;SPE1收到该MS-PW路径请求消息后,由于SPE1的下游侧部署了SPE冗余,此时,在SPE1上需要根据冗余PW Segment,即SPE1和SPE2之间的PW Segment,以及SPE1和SPE3之间的PW Segment的状态,选择出当前处于Active状态的PW Segment,也就是说选择出当前实际用于转发的PW Segment进行MS-PW路径请求消息的中继。第二实施例中,假设SPE1和SPE2之间的PW Segment处于Active状态,SPE1选择的是到SPE2的PW Segment,则SPE1会向SPE2发送MS-PW路径请求消息。该MS-PW路径请求消息继续经过中继到达目的TPE2。TPE2向TPE1发送MS-PW路径应答报文的处理流程和第一实施实例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在MS-PW路径应答消息返回到SPE2时,SPE2同样可以选择出当前处于Active状态的PW Segment进行MS-PW路径应答消息的中继。
图9为本发明获取伪线路径信息的第三实施例的网络参考模型示意图,如图9所示,第三实施例为双侧SPE冗余的MS-PW部署场景。在第三实施例中,MS-PW路径请求和MS-PW路径应答消息的处理方式与第二实施例基本一致,其区别在于,由于存在双侧SPE冗余,SPE3在收到下游应答的MS-PW路径应答消息后,由于其上游仍然有两个PW Segment,此时SPE3上需要根据本地策略来选择其中有效的PW Segment继续向其发送路径应答消息。这里的本地策略可以是:根据PW Segment的Active/Standby状态选择出处于Active状态的PW Segment;
或者,选择之前收到MS-PW路径请求消息的上一跳;
或者,结合上述两种策略综合考虑决策,选择其中有效的PW Segment作为当前MS-PW路径应答消息的上游设备。当网络震荡时,上述两种选择方式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如果仅采用单独一种的话,可能会出现选择失败的情况,因此,这样结合的处理总能选择出上游设备,避免了由于网络震荡而引起的选择失败的问题。
图10为本发明获取伪线路径信息的第四实施例的网络参考模型示意图,如图10所示,第四实施例所示为SPE快速重路由(FRR,Fast Reroute)切换的MS-PW部署场景,其中,FRR旨在当网络中链路或者节点失效后,为这些重要的节点或链路提供备份保护,实现快速重路由,以减少链路或节点失效时对流量的影响。假设TPE1通过本发明提供的获取伪线路径信息的技术方案获取的有效工作路径为TPE1—SPE1—SPE2—TPE2。
本实施例中,假设当SPE2失效时,SPE1进行本地切换,MS-PW有效路径实际变成了TPE1—SPE1—SPE3—TPE2。此时,TPE1可以通过预先设置的策略触发MS-PW路径请求消息,重新获取到当前有效的MS-PW路径。其中,这种策略可以是通过定时触发,或者收到某种通知事件触发,或者是可以直接进行手动触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获取伪线路径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源边界伪线设备TPE向其工作下游交换伪线设备SPE发送MS-PW路径请求消息;
源TPE的工作下游SPE将接收到的MS-PW路径请求消息经由其工作下游SPE转发,直至目的TPE;
目的TPE将自身的节点信息添加到MS-PW路径应答消息中,并向其工作上游SPE发送该MS-PW路径应答消息;
目的TPE的工作上游SPE将自身的节点信息添加到接收到的MS-PW路径应答消息中,并经由其工作上游SPE进行转发,直至源TPE;
源TPE解析接收到的MS-PW路径应答消息以获得MS-PW路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下游SPE或工作上游SPE为:
根据伪线段PW Segment的状态选择出的当前处于活跃Active状态的PWSegmen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TPE向其工作下游SPE发送MS-PW路径请求消息为:定时触发,或者收到通知事件触发,或者手动触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S-PW路径请求消息为对RFC4447中PW通知PW Notification消息的扩展:
在PW Notification中新增用于表示该消息为MS-PW路径请求消息的状态码Status Code。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S-PW路径请求消息中携带有对应的用于标识特定的伪线信息的转发等价类FEC TLV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S-PW路径应答消息为对RFC4447中PW Notification消息的扩展:
在PW通知Notification中新增用于表示该消息为MS-PW路径应答消息的Status Code。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S-PW路径应答消息中通过RFC4447中定义的SP-PE TLV来携带所述节点信息,或通过扩展一个新的TLV来携带所述节点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信息为用于标识该节点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信息为路由标识Router ID信息。
10.一种获取伪线路径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源TPE向其工作下游SPE发送MS-PW路径请求消息;
源TPE接收经由其工作下游SPE转发来的携带有目的TPE自身的节点信息和所经SPE的节点信息的MS-PW路径应答消息;
源TPE解析接收到的MS-PW路径应答消息以获得MS-PW路径信息。
11.一种获取伪线路径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目的TPE接收来自源TPE向经由其工作下游SPE转发的MS-PW路径请求消息;
目的TPE将自身的节点信息添加到MS-PW路径应答消息中,并向其工作上游SPE发送该MS-PW路径应答消息,以使经由SPE向源TPE返回携带有目的TPE将自身的节点信息和所经SPE的节点信息的MS-PW路径应答消息,使源TPE通过解析接收到的MS-PW路径应答消息以获得MS-PW路径信息。
12.一种获取伪线路径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PE将来自源TPE的MS-PW路径请求消息转发至目的TPE;
SPE接收来自目的TPE返回的携带有目的TPE自身的节点信息的MS-PW路径应答消息;
SPE将自身的节点信息添加到接收到的MS-PW路径应答消息中,并转发直至源TPE,以使源TPE通过解析接收到的MS-PW路径应答消息获得MS-PW路径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PE为根据伪线段PW Segment的状态选择出的当前处于活跃Active状态的PW Segment。
14.一种SPE,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第一处理模块;其中,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MS-PW路径请求消息或MS-PW路径应答消息,并输出给第一处理模块;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确定下一跳工作设备,并将MS-PW路径请求消息转发给确定出的下一跳工作设备;或者,确定下一跳工作设备,将自身所在SPE的节点信息添加到MS-PW路径应答消息中,并将MS-PW路径应答消息转发给确定出的下一跳工作设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SP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冗余PW Segment的状态,选择出当前处于Active状态的PWSegment作为所述下一跳工作设备进行所述MS-PW路径请求消息或MS-PW路径应答消息的转发。
16.一种TPE,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第二处理模块;其中,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MS-PW路径请求消息或MS-PW路径应答消息,并输出给第二处理模块;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确定下一跳工作设备,将MS-PW路径请求消息转发给确定出的下一跳工作设备;或者,确定下一跳工作设备,将自身所在目的TPE的节点信息添加到MS-PW路径应答消息中,并将MS-PW路径应答消息转发给确定出的下一跳工作设备。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TP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用于定时触发,或者收到通知事件触发,或者手动触发向其工作下游SPE发送所述MS-PW路径请求消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TP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冗余PW Segment的状态,选择出当前处于Active状态的PW Segment作为所述下一跳工作设备进行所述MS-PW路径请求消息或MS-PW路径应答消息的转发。
CN201510310391.1A 2015-04-10 2015-04-10 获取多段伪线路径信息的方法及装置和spe及tpe Withdrawn CN10616123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10391.1A CN106161238A (zh) 2015-04-10 2015-04-10 获取多段伪线路径信息的方法及装置和spe及tp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70242.XA CN106161235A (zh) 2015-04-10 2015-04-10 一种获取多段伪线路径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201510310391.1A CN106161238A (zh) 2015-04-10 2015-04-10 获取多段伪线路径信息的方法及装置和spe及tpe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70242.XA Division CN106161235A (zh) 2015-04-10 2015-04-10 一种获取多段伪线路径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61238A true CN106161238A (zh) 2016-11-23

Family

ID=5707296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10391.1A Withdrawn CN106161238A (zh) 2015-04-10 2015-04-10 获取多段伪线路径信息的方法及装置和spe及tpe
CN201510170242.XA Withdrawn CN106161235A (zh) 2015-04-10 2015-04-10 一种获取多段伪线路径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70242.XA Withdrawn CN106161235A (zh) 2015-04-10 2015-04-10 一种获取多段伪线路径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6161238A (zh)
WO (1) WO2016161781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11352A1 (en) * 2005-07-11 2007-01-11 Luca Martini Pseudowire (PW) switching type-length-value (TLV)
CN101552716A (zh) * 2008-04-03 2009-10-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路径计算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820987A (zh) * 2012-07-30 2012-1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故障维护中业务路径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2957611A (zh) * 2011-08-25 2013-03-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p2mp ms-pw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46769B2 (en) * 2007-03-26 2010-06-29 Alcatel Lucent Management of redundant and multi-segment pseudo-wire
WO2011000140A1 (zh) * 2009-06-29 2011-01-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伪线的建立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055619A (zh) * 2009-11-02 2011-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双向路径段故障检测的方法及系统
CN102347873B (zh) * 2011-10-26 2017-09-29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隧道与伪线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11352A1 (en) * 2005-07-11 2007-01-11 Luca Martini Pseudowire (PW) switching type-length-value (TLV)
CN101552716A (zh) * 2008-04-03 2009-10-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路径计算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957611A (zh) * 2011-08-25 2013-03-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p2mp ms-pw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820987A (zh) * 2012-07-30 2012-1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故障维护中业务路径的显示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61235A (zh) 2016-11-23
WO2016161781A1 (zh) 2016-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03531B2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tunnel, method for allocating label, device and network system
CN101523354B (zh) 用于多段伪线的保护的装置和方法
US8068442B1 (en) Spanning tree protocol synchronization withi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EP1912381B1 (en) A fast convergence method of point to point services and the provider edge device thereof
CN102664788B (zh) Mpls l3vpn中ce双归链路保护的方法及系统
US8385341B2 (en) Ethernet frame broadcast emulation
US9184935B2 (en) Network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device
JP5209116B2 (ja) パケット交換網における擬似ワイヤの確立
JP2006211661A (ja) Mpls基盤のvpn提供装置及びvpn提供方法
WO2008047332A2 (e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verifying connectivity of multi- segment pseudo-wires by tracing
CN106982161A (zh) 环网保护中标签保持和删除的方法及设备
CN104579960B (zh) 接口参数同步方法和装置
CN104247346A (zh) 分组交换网络中的伪线路扩展的群组消息传送
Andersson et al. MPLS Transport Profile (MPLS-TP) Control Plane Framework
CN110431810A (zh) 通过ospf协议进行伪线(pw)建立和维护的方法和装置
US11070468B1 (en) Serverless segment routing (SR)-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 (LDP) stitching
RU2630375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переадресации данных
CN106161238A (zh) 获取多段伪线路径信息的方法及装置和spe及tpe
WO2016197613A1 (zh) 一种静态伪线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5499368A (zh) 路径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15499369A (zh) 路径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2332987B (zh) 一种伪线oam属性配置的方法和系统
CN104303469B (zh) 分组交换网络中伪线扩展组的实施
Andersson et al. RFC 6373: MPLS Transport Profile (MPLS-TP) Control Plane Framework
Gray Internet Draft Loa Andersson, Ed.(Ericsson) Category: Informational Lou Berger, Ed.(LabN) Expiration Date: April 15, 2011 Luyuan Fang, Ed.(Cisco) Nabil Bitar, Ed.(Veriz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