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57169B - 一种基于灰色关联的并联供电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灰色关联的并联供电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57169B
CN106157169B CN201610527256.7A CN201610527256A CN106157169B CN 106157169 B CN106157169 B CN 106157169B CN 201610527256 A CN201610527256 A CN 201610527256A CN 106157169 B CN106157169 B CN 1061571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module
current
parallel operation
operation system
on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272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57169A (zh
Inventor
彭志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en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52725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571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57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571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571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5716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4/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ains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not specified as ac or dc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灰色关联的并联供电系统优化控制方法,通过构建并联供电系统均流标准偏差与负载电流之间的函数Γ=Ψ(i),并且求解均流性能最优条件下的负载电流Iref,满足Ψ(Iref)最小,以Iref为参考值,以当前均流值Ishare为比较值,依据Iref、Ishare的关联度系数r来调节目标期望均流值Iref的大小,从而通过改变系统在线电源模块数量实现关联度系数r趋于1,从而确保系统均流点处于最优,具有实时动态调整在线电源模块数量,确保并联供电系统始终工作于均流最优工作点附近,本发明在确保并联供电系统均流性能最优目标下,通过计算每个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与均流目标值Ishare偏差的标准偏差,对性能不满足要求的在线电源模块与备用电源模块进行进行优化调度,实现系统和电源模块均工作于最优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灰色关联的并联供电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灰色关联的并联供电系统优化控制方法,用于优化控制电源模块运行数量和电源模块的调度,确保不同负载条件下并联供电系统的均流性能最优,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电子设备并联均流性能指标的要求。
背景技术
大功率并联供电其为多个电源模块并联输出结构,由于具备兼容性强、可N+m冗余备份、可靠性强、性价比高、设计难度较低、易于管理等一系列优势,成为解决大功率输出电源设计的首选方案之一。均流技术已成为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的核心技术。均流技术是指在多个电源模块并联供电时,在满足输出电压稳态精度和动态响应的前提下,有较高精度的均匀分配各个电源模块负载电流。所以,开关电源并联供电系统均流性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机系统的安全、可靠和高性能工作。
由于并联供电系统负载电流具有时变性和随机性,导致采用传统均流控制方案的并联供电系统工作范围涵盖轻载,半载,额定负载及过载等工况。然而,不同负载工况下并联供电系统运行时其系统均流性能存在一定差异,因而需要对并联供电系统进行优化控制,确保系统在不同负载电流情况下始终能实现最优的均流性能。现有的并联供电系统均流控制策略能保证并联供电系统负载电流在所有在线工作电源模块进行平均分配,但并不能始终实现并联供电系统均流性能最优。为了实现不同负载情况下并联供电系统均流性能始终最优,就必须获取并联供电系统均流性能最优条件下对应负载电流,进而获取单个电源模块在系统均流性能最优情况下的负载电流。只要确保并联供电系统电源模块输出电流始终处于最优输出电流附近,就能确保并联供电系统在不同负载情况下均流性能保持最优。所以,在获取并联供电系统电源模块输出电流值最优的情况下,通过优化控制并联供电系统中电源模块的运行数量,使得电源模块始终工作于均流性能最优处。其次,在最优确定了并联供电系统在线运行电源数量的基础上,需要对每个在线运行的电源模块的性能进行判别和调度控制,确保在系统均流性能最优的基础上,每个在线的电源模块的性能也满足要求,从而确保并联供电系统的高效、可靠和长寿命运行。
然而,通过查询现有的论文和专利表明,尚未发现一种以均流性能最优为目标的可靠和实用的并联供电系统优化控制方法。因而,针对不同负载条件下,一种可靠和实用的并联供电系统均流优化控制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对于并联供电系统的可靠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的并联供电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灰色关联的并联供电系统优化控制方法,其步骤如下:
(1)获取K个电源模块组成的并联供电系统负载电流Iout按照间隔为等间距变化到时,每个电源模块在不同负载电流情况下采集V个输出电流Datacurr(m')(i)(j);其中:m'为电源模块序号;i为负载电流值对应的序号值;j为输出电流采集数据序号;m',i,j满足m'={1,…K},i={1,…U},j={1,…V};IN为电源模块的额定电流;
(2)获取序号为m'的电源模块输出电流与均流期望电流相对偏差数学期望和标准偏差获取K个电源模块在均流期望电流为时的Sm'i平均值
(3)对U个数据点拟合得出Γ与电源模块负载电流i之间的关系Γ=Ψ(i);
(4)在允许输出电流范围内,获取满足Γ=Ψ(Iref)最小的Iref
(5)以周期Ts为间隔计算并联供电系统在线电源模块数量M,并对M个在线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进行采集,将第m个序号的在线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数据标记为Curr(m),m为当前在线电源模块序号;
(6)获取序号为m的在线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数据数组:Curr_store(m)(n)=Curr_store(m)(n+1),Curr_store(m)(T)=Curr(m);其中:n=1,…T-1;m=1,2,3,…M;T为大于2的正整数;
(7)获取序号为m的在线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平均值:其中:m=1,2,3,…M;
(8)获取M个在线电源模块组成的并联供电系统的负载电流和在线电源模块均流负载电流
(9)将Iref作为参考量,Ishare为比较量,获取Iref、Ishare的关联度r,第二级最小差Δ(min)=0,第二级最大差Δ(max)=1,分辨系数γ=0.5,关联度为r;
(10)判断r>=σ是否成立,其中σ为关联度最大阈值,0≤σ<1;
(11)步骤(10)中r>=σ不成立,则获取在线电源模块输出电流调节量并得到并联供电系统在线电源模块预期均流负载电流Ishare=Ishare+ΔI;
(12)获取在线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为参考电流Ishare时的在线电源模块数量N*N*≤1则设置N*=2;反之,则获取并联供电系统需调节在线电源模块数量ΔN*=N*-M;
(13)并根据ΔN*的正负,集中控制器增加或减少|ΔN*|个在线电源模块;
(14)步骤(10)中r>=σ成立,则获取序号为m的在线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Curr_store(m)(n)与均流目标值Ishare的偏差θ(m)(n)=Curr_store(m)(n)-Ishare;其中:n=1,…T;m=1,2,3,…M,n为电流采样次数;
(15)获取序号为m的在线电源模块偏差θ(m)(n)的数学期望和标准偏差其中:n=1,…T;m=1,2,3,…M;
(16)则继续下一个在线电源模块电流采集,反之则标记序号为m的在线电源模块均流性能不符合要求,Cθ为标准偏差最大允许值;
(17)将Num个均流性能不符合要求的在线电源模块离线,并从备用电源中启动Num个电源模块工作;继续步骤(5)的操作,其中Num为标记为均流性能不符合要求的在线电源模块的数量。
步骤(3)应用多项式拟合、曲线拟合方法对U个数据点进行拟合处理。
步骤(1)-步骤(4)中,
(一)在t∈((i-1)T,iT],(U≥i≥1),电子负载电流为时,获取电源模块的均流目标参考电流:
(二)获取序号为m'的电源模块输出电流采样数据数据:Datacurr(m')(i)(j),(K≥m'≥1,U≥i≥1,V≥j≥1),并获取其均流相对偏差δ(m')(i)(j):
(三)获取序号为m'的电源模块在条件下相对偏差δ(m')(i)(j)关于j的数学期望Em'i
(四)获取序号为m'的电源模块在条件下相对偏差δ(m')(i)(j)关于j的标准偏差Sm'i
Sm'i表示序号为m'的电源模块在条件下的相对偏差的标准偏差;
(五)获取K个电源模块在均流期望电流为时的平均标准偏差:
(六)对U个数据点进行处理得出Γ与电源模块负载电流i之间的关系:Γ=Ψ(i),并在允许输出电流范围内,获取满足Ψ(Iref)≤Ψ(i)负载电流Iref
本发明的原理主要包含以下部分:首先,获取并联供电系统电源模块均流标准偏差平均值Γ与电源模块负载电流i之间的表达式Γ=Ψ(i)和Ψ(i)最小时对应的负载电流Iref;其次,系统集中控制器获取在线工作电源模块数量M和总的负载电流Iout,并求取对应系统均流值Ishare;再次,并联供电系统集中控制器求出Iref与Ishare的关联度系数r;然后,根据灰色关联控制算法实时控制在线电源模块数量,确保系统始终工作于均流性能最优;最后,在系统工作于最优条件下,获取在线运行的每个电源模块输出电流数据,得出输出电流数据与目标均流值偏差的标准偏差,从而判别每个在线运行的电源模块是否满足要求并进行优化调度控制。由于同一批次相同规格的电源模块其特性基本保持一致,因而通过测量K(K的大小可由用户确定,其值可以较小比如K设定为10)个电源模块组成的并联供电系统其电源模块在不同负载电流下并联系统的均流性能即可确定在任意N个电源模块组成的并联供电系统在不同负载情况下的均流性能。这是因为电源模块的性能主要取决于模块的输出电流的大小,只要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不变,则电源模块的均流性能指标就基本相同,而与系统中电源模块的数量大小无关。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覆盖了负载电流全工作范围工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2)本发明通过构建并联供电系统均流标准偏差与负载电流之间的函数Γ=Ψ(i),并且求解均流性能最优条件下的负载电流Iref,满足Ψ(Iref)最小。该Iref值表征了并联供电系统均流动态响应过程中相对超调量最小对应的负载电流值,即并联供电系统均流集中度最优情况下对应的负载电流,为并联供电系统均流优化控制提供依据。
(3)本发明以Iref为参考值,以当前均流值Ishare为比较值,依据Iref、Ishare的关联度系数r来调节目标期望均流值Iref的大小,从而通过改变系统在线电源模块数量实现关联度系数r趋于1,从而确保系统均流点处于最优;
(4)本发明具有实时动态调整在线电源模块数量,确保并联供电系统始终工作于均流最优工作点附近。
(5)本发明在确保并联供电系统均流性能最优目标下,通过计算每个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与均流目标值Ishare偏差的标准偏差,对性能不满足要求的在线电源模块与备用电源模块进行进行优化调度,实现系统和电源模块均工作于最优状态;
(6)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灰色关联的并联供电系统优化控制方法具有可靠性高,实用性强等特点,可有效降低并联供电系统均流性能过低导致的故障,提高系统的寿命和可靠性,为并联供电系统安全、高效运行提供可靠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并联供电系统均流性能测试系统结构图。
图2为并联供电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针对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的并联供电系统优化控制方法。图1所示为并联供电系均流性能测试系统结构图,图2所示为并联供电系统结构图。图1主要功能是获取并联供电系统电源模块均流标准偏差平均值与负载电流的数学关系Γ=Ψ(i),并确定最优负载电流Iref。图1主要包括上位机(PC机)、程控电子负载、电源模块。上位机(PC机)主要功能为获取在线模块IP地址、模块输出电流、控制程控电子负载工作电流、计算Γ=Ψ(i)对应的最优负载电流Iref;程控电子负载用于调节并联供电系统的负载电流;电源模块主要实现接收IP设定、接收上位机命令数据和上传输出电流给上位机。图2主要包括并联供电系统集中控制器,电源模块和用电负载。集中控制器通过通信总线获取在线模块的IP及其输出电流,优化控制在线电源模块的数量和优化调度性能不合格的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主要实现向负载供电、接收集中控制器的运行控制命令及上传输出电流;用电负载主要包含各类用电设备。均流调节功能的实现有无通信总线自主均流方式和有通信总线均流方式,由专门的均流功能模块实现,本发明不赘述。
一、并联供电系统效率和均流综合性能测试系统变量说明如下:K为并联供电测试系统电源模块数量,K的具体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IN为电源模块额定电流;为并联供电系统额定输出电流,满足U为负载电流点数量,即并联供电系统负载电流Iout按照间隔为等间距变化到(涵盖轻载、半载、额定载及过载工况,U必须为不小于20的正整数,由用户可根据系统工作的最大负载电流值确定);为电子负载在第i点时输出电流,其中:U≥i≥1;m'为电源模块序号,满足:K个电源模块的IP按照从小到大的次序映射为m'=1,2,…K,即m'=1为IP最小的电源模块序号,m'=2为IP次最小电源模块序号,…,以此类推m'=K为IP最大的电源模块序号;V为并联供电系统处于某一负载电流点时需对当单个在线电源模块输出电流采样数量,V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大小。Datacurr(m')(i)(j),(K≥m'≥1,U≥i≥1,V≥j≥1)为序号为m'的电源模块在条件下第j个电流采样数据;δ(m')(i)(j)为序号为m'的电源模块在条件下第j个采样电流与均流参考目标电流的相对偏差值,满足:Em'i为序号为m'的电源模块在条件下V个δ(m')(i)(j)的数学期望,满足:Sm'i为序号为m'的电源模块在条件下V个δ(m')(i)(j)的标准偏差,满足:Γi为K个电源模块标准偏差平均值,满足
定义t=0为并联供电系统空载运行的最后时刻;T为相邻两个负载电流间隔时间;则t∈((i-1)T,iT],(U≥i≥1)为并联供电系统负载电流的运行时间。由于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对每个电源模块采集V个样本数据,因而,上位机共需采集K×V个数据。假设上位机采集一个数据的时间为T1,则系统工作于状态需要Ttotal=K×V×T1时间,因而必须满足T≥Ttotal。又由于均流性能数据可靠性与采样点数和采样时间T1相关,因而需根据实际需求综合考虑T和T1大小,确保均流性能指标的可靠性。
首先,由控制工程知识可知,评价系统的性能可通过系统阶跃响应的超调量,调整时间和稳态偏差指标来衡量。因而,并联供电系统在电子负载由阶跃为时,我们同样可以通过测量电源模块的电流输出与均流目标参考值之间的动态响应来评价电源模块的均流性能。其次,由数理统计知识可知,并联系统均流标准偏差表征的是系统均流动态响应过程相对超调量大小,体现其均流阶跃响应过程中的输出电流的集中度,可反映电源模块均流性能指标;最后,通过求取均流标准偏差平均值Γ与电源模块负载电流i之间的表达式Γ=Ψ(i)及其对应的最优负载电流Iref,Iref物理意义表明并联供电系统处在何种负载电流下均流集中度性能最好。
在t∈((i-1)T,iT],(U≥i≥1),电子负载电流为则电源模块的均流目标参考电流为:
获取序号为m'的电源模块输出电流采样数据数据:Datacurr(m')(i)(j),(K≥m'≥1,U≥i≥1,V≥j≥1),因而,其均流相对偏差δ(m')(i)(j)为:
求取序号为m'的电源模块在条件下相对偏差δ(m')(i)(j)关于j的数学期望Em'i为:
求取序号为m'的电源模块在条件下相对偏差δ(m')(i)(j)关于j的标准偏差Sm'i为:
Sm'i的物理意义为:序号为m'的电源模块在条件下的相对偏差的标准偏差,Sm'i越小表明电源模块的在条件下均流集中度性能越好。
计算K个电源模块在均流期望电流为时的平均标准偏差:
应用相关计算方法(诸如多项式拟合、曲线拟合、插补方法等)对U个数据点进行处理得出Γ与电源模块负载电流i之间的表达式:
Γ=Ψ(i), (6)
在允许输出电流范围内,求解负载电流Iref,满足:
Ψ(Iref)≤Ψ(i)。 (7)
二、并联供电系统控制结构图变量说明如下:
Ts为集中控制器计算在线电源模块数量和采集电源模块输出电流数据的周期;M为在线电源模块数量;Iout为并联供电系统的负载电流;Curr(m)为序号为m的在线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采样值,m=1,2,┄,M;Ishare为并联供电系统运行时在线电源模块输出电流均流目标值;ΔI为均流目标值调节值;Δ(min)为第二级最小差,令Δ(min)=0;Δ(max)为第二级最大差,令Δ(max)=1;γ为分辨系数,令γ=0.5;r为关联度;σ为设定关联度阈值,满足0≤σ<1;Curr_store(m)(n)为序号为m的在线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存储数组,m=1,2,┄,M;n=1,2,┄,T;为序号为m的在线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存储数组Curr_store(m)(n)的平均值;θ(m)(n)为序号为m的在线电源模块的Curr_store(m)(n)与均流目标值Ishare的偏差:为θ(m)(n)的数学期望;为θ(m)(n)的标准偏差;Cθ最大允许值;
在t=KTs,K=0,1,2,3,…时刻,并联供电系统集中控制器通过通信总线开始采集M个在线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Curr(m),m=1,2,┄,M;
更新序号为m的在线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数据:
Curr_store(m)(n)=Curr_store(m)(n+1), (8)
Curr_store(m)(T)=Curr(m), (9)
其中:m=1,2,┄,M,n=1,2,┄,T-1;
计算序号为m的在线电源模块输出电流平均值:
其中:m=1,2,3,…M;
计算并联供电系统负载电流Iout,满足:
计算在线电源模块输出电流目标值Ishare,满足:
将Iref作为参考量,Ishare为比较量,求解Iref、Ishare的关联度r,
判断r是否满足不等式:
r≥σ, (14)
在不等式(14)不满足的情况下,表明系统在线电源模块数量不是处于最优值附近,计算在线电源模块输出电流调节量ΔI:
计算并联供电系统在线电源模块预期均流负载电流:
Ishare=Ishare+ΔI, (16)
计算在线电源模块输出电流为参考电流Ishare时的在线电源模块数量N*
计算并联供电系统在线电源模块数量调节量ΔN*,满足:
ΔN*=N*-M, (18)
集中控制器增加(减少)|ΔN*|个在线电源模块,确保并联供电系统效率和均流综合性能最优。
在不等式(14)满足的情况下,表明系统在线电源模块数量处于最优值附近。此时,计算序号为m的在线电源模块输出电流存储数据Curr_store(m)(n)与均流目标值Ishare的偏差:
θ(m)(n)=Curr_store(m)(n)-Ishare, (19)
其中:n=1,…T;m=1,2,3,…M;
计算序号为m的在线电源模块偏差θ(m)(n)的数学期望;
其中:n=1,…T;m=1,2,3,…M;
计算序号为m的在线电源模块偏差θ(m)(n)的标准偏差;
其中:n=1,…T;m=1,2,3,…M;
判断序号为m的在线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与均流目标值偏差的标准偏差是否满足不等式:
如果序号为m的在线电源模块满足不等式(22),说明在线电源模块性能合格;否则,在线电源模块性能不合格,需要从备用电源模块中切入合格电源模块工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的并联供电系统优化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事先获取K个电源模块组成的并联供电系统负载电流Iout按照间隔为等间距变化到时(为满足涵盖轻载、半载、额定载及过载工况,U必须为不小于20的正整数;IN为电源模块的额定电流),每个电源模块在不同负载电流情况下采集V个输出电流Datacurr(m')(i)(j)(V可由用户根据实际确定大小);令第二级最小差Δ(min)=0,第二级最大差Δ(max)=1,分辨系数γ=0.5,关联度为r,σ为关联度最大阈值,满足0≤σ<1。其中:m'为电源模块序号;i为负载电流值对应的序号值;j为输出电流采集数据序号;m',i,j满足m'={1,…K},i={1,…U},j={1,…V};
(2)计算序号为m'的电源模块输出电流与均流期望电流相对偏差数学期望和标准偏差(Sm'i越小表明电源模块的均流集中度性能越好);计算K个电源模块在均流期望电流为时的Sm'i平均值
(3)应用相关计算方法(诸如多项式拟合、曲线拟合等)对U个数据点拟合得出Γ与电源模块负载电流i之间的表达式Γ=Ψ(i);
(4)在允许输出电流范围内,求解Iref满足Γ=Ψ(Iref)最小;
(5)以周期Ts为间隔计算并联供电系统在线电源模块数量M,并对M个在线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进行采集,将第一个序号的在线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数据标记为Curr(1),当前在线电源模块序号为m,令m=1;
(6)更新序号为m的在线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数据数组,即:Curr_store(m)(n)=Curr_store(m)(n+1),Curr_store(m)(T)=Curr(m);其中:n=1,…T-1;m=1,2,3,…M;T为大于2的正整数;n为电流采样次数。
(7)计算序号为m的在线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平均值:其中:m=1,2,3,…M;
(8)计算M个在线电源模块组成的并联供电系统的负载电流和在线电源模块均流负载电流
(9)将Iref作为参考量,Ishare为比较量,求解Iref、Ishare的关联度r,
(10)判断r>=σ是否成立;若成立,返回步骤(19);否则,计算在线电源模块输出电流调节量
(11)计算并联供电系统在线电源模块预期均流负载电流Ishare=Ishare+ΔI;
(12)计算在线电源模块输出电流为参考电流Ishare时的在线电源模块数量N*,即
(13)判断N*≤1?是否成立?如果是,则进入步骤(14);反之,进入步骤(15);
(14)设置N*=2;这是由于N*<2时是单电源模块供电,不具备均流功能;
(15)计算并联供电系统需调节在线电源模块数量ΔN*=N*-M;
(16)判断ΔN*>0?是否成立?如果是,则进入步骤(17);反之,进入步骤(18);
(17)集中控制器增加ΔN*个在线电源模块,然后进入步骤(5);
(18)集中控制器减少ΔN*个在线电源模块,然后进入步骤(5);
(19)计算序号为m的在线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Curr_store(m)(n)与均流目标值Ishare的偏差θ(m)(n)=Curr_store(m)(n)-Ishare;其中:n=1,…T;m=1,2,3,…M;
(20)计算序号为m的在线电源模块偏差θ(m)(n)的数学期望和标准偏差其中:n=1,…T;m=1,2,3,…M;
(21)初始化m=1;
(22)初始化不合格电源模块数量Num=0;
(23)判断(Cθ为标准偏差最大允许值)如果是,进入步骤(26);反之,进入步骤(24);
(24)标记序号为m的在线电源模块均流性能不符合要求;
(25)更新变量Num=Num+1;
(26)更新m=m+1;
(27)判断m<=M,如果是,进入步骤(23);否则,进入步骤(28);
(28)将Num个均流性能不符合要求的在线电源模块离线,并从备用电源中启动Num个电源模块工作;然后进入步骤(5),其中Num为标记为均流性能不符合要求的在线电源模块的数量。
实施例不应视为对发明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发明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基于灰色关联的并联供电系统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1)获取K个电源模块组成的并联供电系统负载电流Iout按照间隔为等间距变化到时,每个电源模块在不同负载电流情况下采集V个输出电流Datacurr(m')(i)(j);其中:m'为电源模块序号;i为负载电流值对应的序号值;j为输出电流采集数据序号;m',i,j满足m'={1,…K},i={1,…U},j={1,…V};IN为电源模块的额定电流,K为并联供电测试系统电源模块数量,U为负载电流点数量,V为并联供电系统处于某一负载电流点时需对当单个在线电源模块输出电流采样数量;
(2)获取序号为m'的电源模块输出电流与均流期望电流相对偏差数学期望和标准偏差获取K个电源模块在均流期望电流为时的Sm'i平均值
(3)对U个数据点拟合得出Γi与电源模块负载电流i'之间的关系Γi=Ψ(i');
(4)在允许输出电流范围内,获取满足Γi=Ψ(Iref)最小的Iref
(5)以周期Ts为间隔计算并联供电系统在线电源模块数量M,并对M个在线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进行采集,将第m个序号的在线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数据标记为Curr(m),m为当前在线电源模块序号;
(6)获取序号为m的在线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数据数组:Curr_store(m)(n)=Curr_store(m)(n+1),Curr_store(m)(T)=Curr(m);其中:n=1,…T-1;m=1,2,3,…M;T为大于2的正整数;
(7)获取序号为m的在线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平均值:其中:m=1,2,3,…M;
(8)获取M个在线电源模块组成的并联供电系统的负载电流和在线电源模块均流负载电流
(9)将Iref作为参考量,Ishare为比较量,获取Iref、Ishare的关联度r,第二级最小差Δ(min)=0,第二级最大差Δ(max)=1,分辨系数γ=0.5,关联度为r;
(10)判断r>=σ是否成立,其中σ为关联度最大阈值,0≤σ<1;
(11)步骤(10)中r>=σ不成立,则获取在线电源模块输出电流调节量并得到并联供电系统在线电源模块预期均流负载电流Ishare=Ishare+ΔI;
(12)获取在线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为参考电流Ishare时的在线电源模块数量N*N*≤1则设置N*=2;反之,则获取并联供电系统需调节在线电源模块数量ΔN*=N*-M;
(13)并根据ΔN*的正负,集中控制器增加或减少|ΔN*|个在线电源模块;
(14)步骤(10)中r>=σ成立,则获取序号为m的在线电源模块的输出电流Curr_store(m)(n)与均流目标值Ishare的偏差θ(m)(n)=Curr_store(m)(n)-Ishare;其中:n=1,…T;m=1,2,3,…M,n为电流采样次数;
(15)获取序号为m的在线电源模块偏差θ(m)(n)的数学期望和标准偏差其中:n=1,…T;m=1,2,3,…M;
(16)则继续下一个在线电源模块电流采集,反之则标记序号为m的在线电源模块均流性能不符合要求,Cθ为标准偏差最大允许值;
(17)将Num个均流性能不符合要求的在线电源模块离线,并从备用电源中启动Num个电源模块工作;继续步骤(5)的操作,其中Num为标记为均流性能不符合要求的在线电源模块的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灰色关联的并联供电系统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应用多项式拟合、曲线拟合方法对U个数据点进行拟合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灰色关联的并联供电系统优化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步骤(4)中,
(一)在t∈((i-1)T,iT],U≥i≥1,电子负载电流为时,获取电源模块的均流目标参考电流:
(二)获取序号为m'的电源模块输出电流采样数据数据:Datacurr(m')(i)(j),K≥m'≥1,U≥i≥1,V≥j≥1,并获取其均流相对偏差δ(m')(i)(j):
(三)获取序号为m'的电源模块在条件下相对偏差δ(m')(i)(j)关于j的数学期望Em'i
(四)获取序号为m'的电源模块在条件下相对偏差δ(m')(i)(j)关于j的标准偏差Sm'i
Sm'i表示序号为m'的电源模块在条件下的相对偏差的标准偏差;
(五)获取K个电源模块在均流期望电流为时的平均标准偏差:
(六)对U个数据点进行处理得出Γi与电源模块负载电流i'之间的关系:Γi=Ψ(i'),并在允许输出电流范围内,获取满足Ψ(Iref)≤Ψ(i')负载电流Iref
CN201610527256.7A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基于灰色关联的并联供电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1571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27256.7A CN106157169B (zh)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基于灰色关联的并联供电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27256.7A CN106157169B (zh)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基于灰色关联的并联供电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57169A CN106157169A (zh) 2016-11-23
CN106157169B true CN106157169B (zh) 2019-10-18

Family

ID=58061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2725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157169B (zh)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基于灰色关联的并联供电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5716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1631A (zh) * 2003-07-30 2005-02-16 飞瑞股份有限公司 交流输出并联电源系统及其均流控制方法
CN103187753A (zh) * 2012-12-11 2013-07-03 江苏嘉钰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三路并联输出的充电电源模块均流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3235991A (zh) * 2013-04-18 2013-08-07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模糊理论的配网变压器状态评估方法
CN103487096A (zh) * 2013-09-10 2014-01-01 温州大学 一种基于灰色关联法的小流量检测方法
CN103485386A (zh) * 2013-09-10 2014-01-01 温州大学 一种基于灰色关联法的变频恒压供水系统控制方法
CN103487186A (zh) * 2013-09-10 2014-01-01 温州大学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变频供水系统运行效率在线检测方法
CN105184420A (zh) * 2015-09-25 2015-12-23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充电站规划方案评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81631A (zh) * 2003-07-30 2005-02-16 飞瑞股份有限公司 交流输出并联电源系统及其均流控制方法
CN100370673C (zh) * 2003-07-30 2008-02-20 飞瑞股份有限公司 交流输出并联电源系统及其均流控制方法
CN103187753A (zh) * 2012-12-11 2013-07-03 江苏嘉钰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三路并联输出的充电电源模块均流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3235991A (zh) * 2013-04-18 2013-08-07 国家电网公司 基于模糊理论的配网变压器状态评估方法
CN103487096A (zh) * 2013-09-10 2014-01-01 温州大学 一种基于灰色关联法的小流量检测方法
CN103485386A (zh) * 2013-09-10 2014-01-01 温州大学 一种基于灰色关联法的变频恒压供水系统控制方法
CN103487186A (zh) * 2013-09-10 2014-01-01 温州大学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变频供水系统运行效率在线检测方法
CN105184420A (zh) * 2015-09-25 2015-12-23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充电站规划方案评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57169A (zh) 2016-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54614B (zh) 兼顾效率和均流性能的并联供电系统模糊控制方法
CN106094523B (zh) 基于效率和均流指标面积和最大的并联供电系统优化方法
CN106157169B (zh) 一种基于灰色关联的并联供电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CN106159934B (zh) 基于效率和均流指标黄金分割的并联供电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CN106160013B (zh) 一种均流偏差期望最小的并联供电系统灰色优化控制方法
CN106160016B (zh) 基于效率和均流性能面积和最大的并联供电系统模块数量控制方法
CN106160014B (zh) 一种基于灰色关联的并联供电系统电源模块数量控制方法
CN106160021B (zh) 基于效率和均流标准差加权和矩阵的并联供电系统最优点确定方法
CN106130001B (zh) 一种均流偏差期望最小的并联供电系统电源模块数量灰色控制方法
CN106130080B (zh) 基于均流标准差矩阵列和最小的并联供电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CN106127609B (zh) 并联供电系统模块数量控制方法
CN106208037B (zh) 基于效率和均流性能黄金分割的供电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CN106026205B (zh) 基于效率和均流性能面积和最大的并联供电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CN106253355B (zh) 并联供电系统电源模块数量模糊控制方法
CN106160015B (zh) 基于效率和均流性能黄金分割的并联供电系统模块数量控制方法
CN106160017B (zh) 基于均流偏差期望矩阵列和最小的并联供电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CN106026203B (zh) 基于效率和均流偏差期望加权和矩阵的并联供电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CN106160011B (zh) 基于效率和均流指标黄金分割的并联供电系统模块数量控制方法
CN106157168B (zh) 并联供电系统模块数量控制方法
CN106127610B (zh) 并联供电系统优化控制方法
CN106094522B (zh) 并联供电系统模块数量控制方法
CN106169775B (zh) 并联供电系统模块数量控制方法
CN106230033B (zh) 并联供电系统模块数量控制方法
CN106130000B (zh) 兼顾效率和均流指标的并联供电系统模糊控制方法
CN106208036B (zh) 并联供电系统最优点确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18

Termination date: 2021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