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55269A - 具有无线信号耦合回路的输入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具有无线信号耦合回路的输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55269A
CN106155269A CN201510130005.0A CN201510130005A CN106155269A CN 106155269 A CN106155269 A CN 106155269A CN 201510130005 A CN201510130005 A CN 201510130005A CN 106155269 A CN106155269 A CN 1061552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signal
input unit
input
supporting part
coupling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300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卓宗延
林志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13000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55269A/zh
Publication of CN1061552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552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无线信号耦合回路的输入设备,供一能产生无线信号的电子设备连接,包括一输入部、一承载部与一耦合开关;承载部供电子设备承载,并设有感应组件;耦合开关连接至感应组件,并包含一第一导接件与一第二导接件;且承载部与输入部能构成闭合状态与开启状态:在闭合状态,第一、二导接件相分离;在开启状态,第一、二导接件相耦合,以通过感应组件感应信号后产生一感应回路,并由电子设备供应电源至输入部。本发明利用NFC此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使输入设备得以在不需增设如电池等构件的情况下,与电子设备作无线通信传输时,仍得通过所述电子设备供应电源而能进行操作,同时还兼具有NFC所提供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具有无线信号耦合回路的输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携带式电子设备的外围输入设备,尤指一种通过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驱动的输入设备,可作为如平板、手机等电子设备的输入设备。
背景技术
按照传统应用于如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上的输入设备,通常通过蓝牙(Bluetooth)进行传输,因而需要于输入设备上提供电源,例如可替换式电池或内键可充电式电池等供电组件,如此不仅使得输入设备等产品在整体上,因需增设电池等供电组件而无法进一步小型化,同时在使用上也往往会遭遇到电池没电而无法使用的窘境。尤其,通常电源在不使用后若不进行关闭,往往也会因持续耗损电力而导致没电或影响之后使用时的续航力,甚至也有误触而发生对电子设备进行不必要的输入与操作等情况产生。
此外,通过蓝牙进行连接的方式,在第一次使用时都需要重新配对。因此,若同一输入设备欲使用在不同的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上时,则需要经常地作重新配对,因而非常不便。
发明内容
在下文中给出关于本发明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发明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发明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具有无线信号耦合回路的输入设备,其利用NFC此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使输入设备得以在不需增设如电池等构件的情况下,与电子设备作无线通信传输时,仍得通过所述电子设备供应电源而能进行操作,同时还兼具有NFC所提供的便利性。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无线信号耦合回路的输入设备,用以供一能产生无线信号的电子设备连接,输入设备包括一输入部、一设于输入部上的承载部、以及一设于输入部与承载部之间耦合开关,链接部用以供电子设备承载,并设有对应无线信号的感应组件,耦合开关电性连接至感应组件,并包含一第一导接件与一第二导接件;其中,连接部与承载部能构成一闭合状态与一开启状态:该承载部与该输入部处于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二导接件相分离;该承载部与该输入部处于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一、二导接件相耦合而作电性导通,以通过感应组件感应无线信号后产生一感应回路,并由电子设备供应电源至输入部。
具体地,该输入部具有一壳体、以及一设于该壳体内部的控制电路板。
具体地,该第一导接件设于一位在该输入部内的第一导接板上,该第一导接板并与该控制电路板作电性连接。
具体地,该第二导接件设于一位在该承载部内的第二导接板上,该第二导接板并与该感应组件作电性连接。
具体地,该壳体上具有一操作面。
具体地,所述操作面上具有多个按键。
具体地,该输入部利用该感应回路传输数据至所述电子装置。
具体地,所述电子装置通过该感应回路供应电源至该输入部。
具体地,该输入部件为一键盘。
具体地,该感应组件为一NFC线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本发明无线信号耦合回路的输入设备,可利用NFC耗电量低、不需要复杂的设定程序、且一次仅得与一台机器连接而可减少不必要的干扰等优势,不仅相较蓝牙有较高的保密性与安全性,同时通过本发明耦合开关的设计,还兼具有可避免误触、避免浪费不必要的电力等功效,以更适于应用在如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的输入设备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呈闭合状态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根据图1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呈开启状态并供一电子设备连接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4为根据图3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输入部 1
壳体 10 操作面 100
控制电路板 11
承载部 2
转轴部 20
耦合开关 3
第一导接件 30 第一导接板 300
第二导接件 31 第二导接板 310
感应组件 32
电子设备 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发明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呈闭合状态的立体外观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无线信号耦合回路的输入设备,用以供一如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4(如图3所示)连接,电子设备4具备无线传输功能,能产生一无线信号,所述无线信号可为NFC规格。而该输入设备可为一键盘装置,与电子设备4连接后,即可通过操作键盘的方式对电子设备4进行操作或输入文字等动作。该输入设备包括一输入部1、一承载部2、以及一耦合开关3;其中:
请一并参阅图2所示,该输入部1可为一键盘,并具有一壳体10、以及一设于该壳体10内部的控制电路板11,且在本发明所举的实施例中,该壳体10上还具有一操作面100,操作面100上则具有多个按键,以供用户操作的,并可将使用者操作的状况转为信号而输入至该控制电路板11上。由于此部分与公知技术相同,故不再予以赘述。
请一并参阅图3所示,该承载部2用以供上述电子设备4承载,通常可为一框架的型式以供电子设备4插设于其上。该承载部2设于上述输入部1上,而在本发明所举的实施例中,通过如转轴部20等枢接结构来链接该承载部2与输入部1,使承载部2可于输入部1上作覆盖的闭合状态(即如图2所示)、以及作掀起的开启状态(即如图4所示);换言之,该承载部2可通过如枢设等连接方式,而与输入部1能构成上述的闭合状态与开启状态。
再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4所示,该耦合开关3设于上述输入部1与承载部2之间,并包含一第一导接件30与一第二导接件31。而在本发明所举的实施例中,输入部1以其一侧与承载部2的一侧相枢接,且耦合开关3即设于输入部1与承载部2相枢接的侧向位置上,而该第一导接件30设于输入部1一侧缘上,第二导接件31则设于承载部2一侧缘上。故当输入部1与承载部2处于上述的闭合状态(即图2所示)时,因承载部2覆盖至输入部1上而使彼此相枢接的侧缘相远离,故第一、二导接件30、31也因此而相分离,使该耦合开关3呈关闭状态;而当输入部1与承载部2处于上述开启状态(即图4所示)时,因承载部2由输入部1上掀起而使彼此相枢接的侧缘相邻近,故第一、二导接件30、31则因此相耦合,同时也因第一、二导接件30、31相耦合后而能作电性导通,使该耦合开关3呈开启状态。
本发明主要在上述承载部2上设有一感应组件32,该感应组件32可为一NFC线圈,并对应所述电子设备4的无线信号而设置,同时,上述耦合开关3还电性连接至该感应组件32。而在本发明所举的实施例中,由该第二导接件31与感应组件32作电性连接。其中,如图4所示,第一导接件30设于一位在输入部1内的第一导接板300上,该第一导接板300并与输入部1的控制电路板11作电性连接;而第二导接件31则设于一位在承载部2内的第二导接板310上,该第二导接板310并与该感应组件32作电性连接。如此,输入部1即可通过第一、二导接件30、31的耦合(即耦合开关3呈开启状态)使得其控制电路板11与该感应组件32在电性上相连通。
由此,通过上述感应组件32来感应电子设备4的无线信号后,即可产生一感应回路,电子设备4经由该感应回路及上述耦合开关3将配对的无线信号传送至该输入部1后,该输入部1将产生一反馈信号并回传,通过该感应回路使电子设备4得以接收到输入部1的反馈信号,电子设备4即确认完成与该输入部1的无线通信连接,进而能由电子设备4通过感应回路而供应电源至输入部1,达到输入部1获得所需电力而能供使用者操作的目的;同时,该输入部1同样可以通过该感应回路将用户所输入的输入信号传送至电子设备4,以方便用户使用电子设备4。
反之,只要将承载部2盖置于输入部1上,该耦合开关3即可因第一、二导接件30、31相分离而呈关闭状态。此时上述感应回路即被切断,意即电子设备4所产生的无线信号无法被输入部1所接受,也就不会传送反馈信号给电子设备4,故输入部1处于无供应电源的情况下而无法作动,可达到防止误触、以及避免不必要的电源浪费等功效。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感应组件32并不需以完全对应电子设备4的NFC无线信号而设置为限,因NFC的通信技术能允许的有效范围约在10cm以内,故能在有效范围内而允许有一定的误差、或是通过有效范围而使该输入设备能对应更多机种的电子设备4。
因而,通过上述的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发明具有无线信号耦合回路的输入设备。
因此,通过本发明无线信号耦合回路的输入设备,可利用NFC耗电量低、不需要复杂的设定程序、且一次仅得与一台机器连接而可减少不必要的干扰等优势,不仅相较蓝牙有较高的保密性与安全性,同时通过本发明耦合开关3的设计,还兼具有可避免误触、避免浪费不必要的电力等功效,以更适于应用在如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4的输入设备上。
在本发明上述各实施例中,实施例的序号仅仅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等实施例中,显然,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组合和/或分解后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发明的等效方案。同时,在上面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中,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最后应说明的是:虽然以上已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及其优点,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超出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替代和变换。而且,本发明的范围不仅限于说明书所描述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和步骤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从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将容易理解,根据本发明可以使用执行与在此所述的相应实施例基本相同的功能或者获得与其基本相同的结果的、现有和将来要被开发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或者步骤。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在它们的范围内包括这样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或者步骤。

Claims (11)

1.一种具有无线信号耦合回路的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以供一电子设备连接,所述电子设备能产生一无线信号;该输入设备包括:
一输入部;
一承载部,用以供所述电子设备承载,并设有对应所述无线信号的感应组件,该感应组件感应所述无线信号后产生一感应回路,该承载部设于该输入部上,且该承载部与该输入部能构成一闭合状态与一开启状态;以及
一耦合开关,设于该输入部与该承载部之间,并电性连接至该感应组件;
其中,该承载部与该输入部处于所述闭合状态时,该耦合开关电性分离;而该承载部与该输入部处于所述开启状态时,该耦合开关电性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线信号耦合回路的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耦合开关包含一第一导接件与一第二导接件,该承载部与该输入部处于所述闭合状态时,该第一、二导接件相分离,而该承载部与该输入部处于所述开启状态时,该第一、二导接件则相耦合而作电性导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无线信号耦合回路的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输入部具有一壳体、以及一设于该壳体内部的控制电路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无线信号耦合回路的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接件设于一位在该输入部内的第一导接板上,该第一导接板并与该控制电路板作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无线信号耦合回路的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接件设于一位在该承载部内的第二导接板上,该第二导接板并与该感应组件作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无线信号耦合回路的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上具有一操作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无线信号耦合回路的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面上具有多个按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线信号耦合回路的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输入部利用该感应回路传输数据至所述电子装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线信号耦合回路的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通过该感应回路供应电源至该输入部。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无线信号耦合回路的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输入部件为一键盘。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无线信号耦合回路的输入设备的输入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感应组件为一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线圈。
CN201510130005.0A 2015-03-24 2015-03-24 具有无线信号耦合回路的输入设备 Pending CN1061552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30005.0A CN106155269A (zh) 2015-03-24 2015-03-24 具有无线信号耦合回路的输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30005.0A CN106155269A (zh) 2015-03-24 2015-03-24 具有无线信号耦合回路的输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55269A true CN106155269A (zh) 2016-11-23

Family

ID=58063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30005.0A Pending CN106155269A (zh) 2015-03-24 2015-03-24 具有无线信号耦合回路的输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55269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35795A (zh) * 2012-02-24 2013-09-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便擕式鍵盤及便擕式裝置
CN103378639A (zh) * 2012-04-20 2013-10-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有线/无线充电设备和电路
TWM476304U (en) * 2013-12-05 2014-04-11 Sunrex Technology Corp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input device and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35795A (zh) * 2012-02-24 2013-09-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便擕式鍵盤及便擕式裝置
CN103378639A (zh) * 2012-04-20 2013-10-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有线/无线充电设备和电路
TWM476304U (en) * 2013-12-05 2014-04-11 Sunrex Technology Corp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input device and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syste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55119B2 (en) Multi-housing charging devices and methods
US20170110903A1 (en) Wireless interrogation and wireless charging of electronic devices
JP5634471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通信デバイスの無線充電およびそれとの通信
CN205297053U (zh) 可远程发送临时密码的智能锁
CN104703501B (zh) 具有录音功能的手机智能套
CN108156309A (zh) 一种终端及其工作方法
CN109379663A (zh) 耳机盒与耳机组件
CN105393285B (zh) 具有可选择电源的电子锁
CN205080626U (zh)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锁系统
CN109904884A (zh) 无线充电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3475393A (zh) 一种集成多智能移动设备管理及汽车遥控的方法
CN109690868A (zh) 移动终端
CN109446787A (zh) 一种app绑定、解绑设备的方法
CN209017265U (zh) 耳机盒与耳机组件
CN203950367U (zh) 一种蓝牙手机开锁系统
CN205983615U (zh) 一种可智能开锁的盒子
CN106155269A (zh) 具有无线信号耦合回路的输入设备
CN107171155A (zh) 一种具备定位监听功能的智能数据线及使用方法、系统
CN209691958U (zh) 一种高频双天线及高频无源智能电子锁
CN203942520U (zh) 一种无线充电WiFi盒
CN111489468A (zh) 适用于摇动手机开门的智能门锁及其系统和解锁方法
CN102932505A (zh) 一种nfc移动终端
CN206639934U (zh) 用于手机配件与手机对接的通用nfc天线和手机配件
CN206878288U (zh) 一种具备定位监听功能的物联网智能数据线及系统
CN201388243Y (zh) 一种带副机的超低辐射多功能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