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49319A - 衣物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衣物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49319A
CN106149319A CN201610482142.5A CN201610482142A CN106149319A CN 106149319 A CN106149319 A CN 106149319A CN 201610482142 A CN201610482142 A CN 201610482142A CN 106149319 A CN106149319 A CN 1061493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eristome
door
sealant
door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8214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49319B (zh
Inventor
权容雨
龙升地
千刚云
崔宰熏
朴正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0404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708352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149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493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493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493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12Casings; Tubs
    • D06F39/14Doors or covers; Securing means therefor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4/00Details of control systems for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34/28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selection, e.g. control panels therefor; Arrangements for indicating program parameters, e.g. the selected program or its progr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衣物处理装置,上述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本体,具有衣物投入口;以及门,用于开闭上述衣物投入口,上述门包括:门框,包括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在门处于关闭的状态下,上述第一开口部与上述衣物投入口相向,上述第二开口部与安装于上述门框内部的显示模块相对应;以及门盖,与上述门框相结合,形成上述门的外观,上述门盖包括非透光区域、第一透光区域及第二透光区域,在上述非透光区域内,上述第一透光区域与上述第一开口部相对应,上述第二透光区域与上述第二开口部相对应,在上述门框中的重叠于上述非透光区域的部分形成密封剂填充槽,在上述密封剂填充槽填充用于使上述门框与上述门盖相粘结的密封剂。

Description

衣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衣物处理装置,上述衣物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开闭本体的衣物投入口的门。
背景技术
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对衣物进行洗涤的装置、对衣物进行烘干的装置、可对衣物一同实施洗涤和烘干的装置。在衣物处理装置中,衣物的洗涤行程为通过水和洗涤剂的作用去除附着于洗涤物的污染物质的行程,衣物的烘干行程为通过设置于衣物处理装置的热风供给装置去除衣物中的水分的行程。
通常,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本体,用于形成衣物处理装置的外形,具有衣物投入口;衣物收容部,设置于本体内部;驱动单元,用于使构成衣物收容部的滚筒旋转;门,用于开闭衣物投入口;以及控制单元,向使用人员显示与在衣物处理装置中进行处理的行程相关的视觉信息,接收使用人员的操作。
在如上所述的普通的衣物处理装置中,门执行开闭衣物投入口并可看到衣物收容部的自身功能。并且,控制单元通常设置于本体,通过开启/关闭的方式等来仅简单表示已确定的行程,上述控制单元具有用于对上述行程进行操作的多个按钮或把手。
然而,分开设置门和控制单元不利于使衣物处理装置形成简洁的外观,衣物处理装置与使用人员之间的输入及输出接口只能停留在低水平模式。
对此,正在研究将控制单元设置于门,并以触摸屏来体现控制单元。与此相关的技术可在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1-0130089号(2011年12月05日公开)和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5-00062464号(2015年01月16日公开)中找到。但是,对通过将门和触摸屏一体化来带来美感并以低成本带来高端感官效果的门结构的研究尚存不足。
而且,为使门盖和门框相结合,通常利用支架、钩等的机械紧固结构,并使用粘结剂。但是,在为了给使用人员带来高端的感觉而使用玻璃材质的门盖的情况下,存在很难利用上述机械紧固结构的问题。进而,在门盖呈圆形的情况下,还会发生很难准确控制门盖在门框上的设置位置的问题。
并且,在通过粘结剂使门盖与门框相结合的过程中,粘结剂的溢出有可能会导致外观品质的下降。为了防止这种问题,在远离边缘部分的门框的内侧涂敷粘结剂,但这会引起粘结强度下降,会发生异物容易通过门盖与门框之间的缝隙渗透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从门为用于开闭衣物投入口的结构这一点出发,在触摸屏设置于门的情况下,存在水分向构成触摸屏的电子元件渗透的忧虑。因此,对上述电子元件的密封可被认为是确保触摸屏的驱动可靠性方面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衣物处理装置的门结构,即,当在门设置可看到衣物收容部的窗口部和用于显示与在衣物处理装置中进行处理的行程相关的信息的显示部时,可使门的外观简洁,并给使用人员带来一体化的美感。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衣物处理装置的门结构,即,可利用四边形显示器来向使用人员提供圆形的显示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衣物处理装置的门结构,即,可使圆形的门盖与圆形的门框容易相结合。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衣物处理装置的门结构,即,当门盖与门框相结合时,防止密封剂泄漏,可提高粘结强度,并可防止异物通过门盖与门框之间的缝隙渗透。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衣物处理装置的门结构,即,当在门形成显示部(或触摸屏)时,可防止水分向构成显示部的电子元件渗透。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可在用于防止上述水分的渗透的密封结构中提高密封性能的追加结构。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本体,具有衣物投入口;以及门,用于开闭上述衣物投入口,上述门包括:门框,包括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在门处于关闭的状态下,上述第一开口部与上述衣物投入口相向,上述第二开口部与安装于上述门框内部的显示模块相对应;以及门盖,与上述门框相结合,形成上述门的外观,上述门盖包括非透光区域、第一透光区域及第二透光区域,在上述非透光区域内,上述第一透光区域与上述第一开口部相对应,上述第二透光区域与上述第二开口部相对应。
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本体,具有衣物投入口;以及门,用于开闭上述衣物投入口,上述门包括:门框,包括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在门处于关闭的状态下,上述第一开口部与上述衣物投入口相向,上述第二开口部与安装于上述门框内部的显示模块相对应;以及门盖,与上述门框相结合,形成上述门的外观,上述门盖包括非透光区域、第一透光区域及第二透光区域,在上述非透光区域内,上述第一透光区域与上述第一开口部相对应,上述第二透光区域与上述第二开口部相对应,在上述门框中的重叠于上述非透光区域的部分形成有密封剂填充槽,在上述密封剂填充槽填充用于使上述门框与上述门盖相粘结的密封剂。
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本体,具有衣物投入口;以及门,用于开闭上述衣物投入口,上述门包括:门框,包括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在上述门处于关闭的状态下,上述第一开口部与上述衣物投入口相向,上述第二开口部与安装于上述门框内部的显示器模块相对应;以及门盖,以覆盖上述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的方式与上述门框相结合,上述门盖形成上述门的外观,在上述门框形成有密封剂填充槽,在上述密封剂填充槽填充用于使上述门框与上述门盖相粘结的密封剂。
上述第二透光区域的尺寸可小于上述第二开口部的尺寸,当上述门盖与上述门框相结合时,上述第二透光区域可配置于上述第二开口部内。
上述第二开口部可呈与四边形的上述显示模块相对应的四边形形态,上述第二透光区域能够以重叠于上述第二开口部内的方式呈圆形形态,在上述显示模块中,可在未与上述第二透光区域相对应的部分不输出视觉信息。
在上述门盖的后部面可附着触摸传感器,上述触摸传感器覆盖上述第二透光区域,上述触摸传感器用于检测对包括上述第二透光区域在内的传感区域的触摸输入。
上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包括控制部,上述控制部用于控制是否激活对上述传感区域中的未与上述第二透光区域相对应的区域的触摸检测。
上述门盖可包括:盖主体,由透光材质形成;以及屏蔽层,用于覆盖上述盖主体的后部面,形成上述非透光区域。
上述第一透光区域及第二透光区域可以为未配置上述屏蔽层的部分。
上述屏蔽层可包括形成于上述第一透光区域周边的多个屏蔽点,越接近上述第一透光区域,上述屏蔽点的密度越低。
在上述门框可突出形成沿着上述门框的周围包围上述门盖的外周的安装引导件。
上述门盖可包括第一边角部及第二边角部,上述第一边角部呈圆弧形状,上述第二边角部用于连接上述第一边角部的两侧,上述安装引导件可包括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上述第一突出部以与上述第一边角部相对应的方式呈圆弧形状延伸,上述第二突出部以与上述第二边角部相对应的方式形成,当在上述门框安装上述门盖时,上述第二突出部引导上述门盖的安装位置。
上述第二突出部可形成于上述门框的下侧。
上述门框可包括:外框,在前部面形成密封剂填充槽,在上述密封剂填充槽填充用于使上述外框与上述门盖相粘结的密封剂;以及内框,在上述外框的后部面侧与上述外框相结合,当与上述外框相结合时,上述内框的外周部分从上述外框的前部面突出,形成上述安装引导件。
上述密封剂填充槽可包括:密封剂涂敷部,用于填充密封剂;以及密封剂捕集部,以可捕集分别向上述密封剂涂敷部的内外侧流出的密封剂的方式分别形成于上述密封剂涂敷部的两侧。
上述密封剂填充槽可包括:连接槽部,横穿上述第一开口部与第二开口部之间;第一槽部,与上述连接槽部的两端部相连接,与上述连接槽部一同包围上述第一开口部的周围;以及第二槽部,与上述连接槽部的两端部相连接,与上述连接槽部一同包围上述第二开口部的周围。
上述密封剂填充槽还可包括旁通槽部,上述旁通槽部用于连接上述连接槽部上的任意位置与上述第一槽部上的任意位置之间。
上述旁通槽部可位于由上述连接槽部和上述第一槽部所形成的空间内。
上述本体设置有门收容部,所述门收容部从上述本体的外部面向内侧凹陷,上述门收容部在内部设置有上述衣物投入口,在上述门处于关闭的状态下,上述门收容于上述门收容部,上述门盖的外部面边缘部分可与相邻的上述本体的外部面形成同一平面。
并且,本发明公开衣物处理装置,上述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本体,具有衣物投入口;以及门,用于开闭上述衣物投入口,上述门包括:门框,包括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在门处于关闭的状态下,上述第一开口部与上述衣物投入口相向,上述第二开口部与安装于上述门框内部的显示模块相对应;以及门盖,以覆盖上述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的方式与上述门框相结合,上述门盖形成上述门的外观,在上述门框形成密封剂填充槽,在上述密封剂填充槽填充用于使上述门框与上述门盖相粘结的密封剂,上述密封剂填充槽分别包围上述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
上述密封剂填充槽可包括:连接槽部,横穿上述第一开口部与第二开口部之间;第一槽部,与上述连接槽部的两端部相连接,与上述连接槽部一同包围上述第一开口部的周围;以及第二槽部,与上述连接槽部的两端部相连接,与上述连接槽部一同包围上述第二开口部的周围。
上述密封剂填充槽还可包括:第一密封剂捕集部,形成于由上述连接槽部和上述第一槽部所形成的内侧空间,用于包围上述第一开口部;第二密封剂捕集部,形成于由上述连接槽部和上述第二槽部所形成的内侧空间,用于包围上述第二开口部;以及第三密封剂捕集部,用于包围上述第一槽部和上述第二槽部。
而且,本发明公开衣物处理装置,上述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本体,具有衣物投入口;以及门,用于开闭上述衣物投入口,上述门包括:门框,能够相对于上述本体进行相对移动;门盖,以与上述门框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上述门的外观,包括非透光区域和上述非透光区域内的透光区域;以及显示模块,配置于上述门盖的后部面,通过上述透光区域输出视觉信息,上述透光区域的尺寸小于上述显示模块的尺寸,当上述门盖与上述门框相结合时,上述透光区域重叠于上述显示模块内。
上述显示模块可呈四边形形态,上述透光区域能够以重叠于上述显示模块的一部分的方式呈圆形形态,上述非透光区域可覆盖未与上述透光区域相对应的上述显示模块的其他部分。
上述显示模块的其他部分可不输出视觉信息。
在上述门盖的后部面可附着触摸传感器,上述触摸传感器覆盖上述透光区域和上述透光区域周边的上述非透光区域的一部分。
并且,本发明公开衣物处理装置,上述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本体,具有衣物投入口;以及门,用于开闭上述衣物投入口,上述门包括:门盖,形成上述门的外观,包括第一边角部和第二边角部,上述第一边角部呈圆弧形状,上述第二边角部用于连接上述第一边角部的两侧;以及门框,可相对于上述本体进行相对移动,在上述门框突出形成有沿着上述门框的周围包围上述门盖的外周的安装引导件,上述安装引导件包括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上述第一突出部以与上述第一边角部相对应的方式呈圆弧形状,上述第二突出部以与上述第二边角部相对应的方式形成,当在上述门框安装上述门盖时,上述第二突出部引导上述门盖的安装位置。
上述第二突出部可形成于上述门框的下侧。
而且,本发明公开衣物处理装置,上述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本体,具有衣物投入口;以及门,用于开闭上述衣物投入口,上述门包括:门盖,形成上述门的外观,包括非透光区域和上述非透光区域内的透光区域;显示模块,配置于上述门盖的后部面上,通过上述透光区域输出视觉信息;以及门框,具有开口部,在用于收容上述显示模块的显示模块收容部和上述门处于关闭的状态下,上述开口部与上述衣物投入口相向,在上述门框的前部面形成密封剂填充槽,在上述密封剂填充槽填充用于使上述门框与上述门盖相粘结的密封剂。
上述密封剂填充槽可包括:连接槽部,横穿上述显示模块收容部与上述开口部之间;第一槽部,与上述连接槽部的两端部相连接,与上述连接槽部一同包围上述开口部的周围;以及第二槽部,与上述连接槽部的两端部相连接,与上述连接槽部一同包围上述显示模块收容部的周围。
上述密封剂填充槽还可包括旁通槽,上述旁通槽用于在由上述连接槽和上述第一槽部所形成的空间内连接上述连接槽部上的任意位置和上述第一槽部上的任意位置之间。
上述密封剂填充槽可包括:密封剂涂敷部,用于填充密封剂;以及密封剂捕集部,以可捕集分别向上述密封剂涂敷部的内外侧流出的密封剂的方式分别形成于上述密封剂涂敷部的两侧。
而且,本发明公开衣物处理装置,上述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本体,具有衣物投入口;以及门,用于开闭上述衣物投入口,上述门包括:门框;门盖,安装于门框的一侧,具有透光区域;安装框架,安装于上述门框的另一侧;显示器,安装于上述安装框架,通过上述门盖的透光区域输出视觉信息;以及显示器密封部件,配置于上述门框和上述安装框架之间,用于包围上述显示器。
在上述安装框架可形成收容槽,上述收容槽收容上述显示器密封部件的一部分,上述收容槽包围上述显示器。
上述显示器密封部件的其他部分可从上述收容槽突出而成,当在上述门框安装上述安装框架时,上述显示器密封部件可与上述门框相接触。
上述显示器密封部件可包括分别与上述门框相接触的多个接触部,上述多个接触部沿着上述显示器密封部件的宽度方向隔开配置,并沿着上述显示器密封部件的长度方向整齐地延伸,从而形成多个密封边。
上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包括:显示器盖,由透光材质形成,用于覆盖上述显示器;以及填充剂,用于对上述安装框架与上述显示器盖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
上述门框可包括:外框,在上述门框的前部面形成密封剂填充槽,在上述密封剂填充槽填充用于使上述门框与上述门盖相粘结的密封剂,在上述门框的后部面安装上述安装引导件;以及内框,在上述外框的后部面侧与上述外框相结合,用于覆盖上述安装框架。
上述内框的外周部分从上述外框的前部面突出,从而可形成包围上述门盖的外周的安装引导件。
在上述内框可形成与由上述外框和上述内框所形成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的连通部,上述内框以能够拆装的方式与用于开闭上述连通部的框盖相结合。
上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包括触摸传感器,上述触摸传感器附着于上述门盖的背面,上述触摸传感器用于检测对上述透光区域的触摸输入。
在上述门框可形成与上述显示器相对应的显示器孔及用于使上述触摸传感器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通过的连通孔,上述显示器密封部件可包围上述显示器孔和上述连通孔。
可在上述安装框架的一侧安装上述显示器,可在上述安装框架的另一侧安装用于与上述显示器及上述柔性印刷电路基板电连接的印刷电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
还可在上述安装框架的另一侧安装可与外部的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块。
上述衣物处理装置还可包括:印刷电路板盖,安装于上述安装框架,用于覆盖上述印刷电路板;以及印刷电路板密封部件,配置于上述安装框架与上述印刷电路板盖之间,用于包围上述印刷电路板。
上述印刷电路板密封部件可包围上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孔。
在上述安装框架可形成安装槽,上述安装槽用于收容上述印刷电路板密封部件的一部分,并包围上述印刷电路板。
上述印刷电路板密封部件的其他部分从上述安装槽突出而成,当在上述安装框架安装上述印刷电路板盖时,上述印刷电路板密封部件的其他部分可与上述印刷电路板盖相接触。
上述印刷电路板密封部件包括分别与上述印刷电路板盖相接触的多个接触部,上述多个接触部沿着上述印刷电路板密封部件的宽度方向隔开配置,并沿着上述印刷电路板密封部件的长度方向整齐地延伸,从而形成多个密封边。
而且,本发明公开衣物处理装置,上述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本体,具有衣物投入口;以及门,用于开闭上述衣物投入口,上述门包括:门框,可相对于上述本体进行相对移动;门盖,与上述门框相结合,形成上述门的外观;以及显示模块,配置于上述门盖的后部面上,上述显示模块包括:安装框架,在上述安装框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显示器安装部和印刷电路板安装部;印刷电路板盖,以覆盖上述印刷电路板安装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安装框架;显示器密封部件,配置于上述门框与上述安装框架之间,用于包围上述显示器安装部;以及印刷电路板密封部件,配置于上述安装框架与上述印刷电路板之间,用于包围上述印刷电路板安装部。
上述显示器密封部件可具有分别与上述安装框架相接触的多个接触部,上述多个接触部沿着上述显示器密封部件的宽度方向隔开,并沿着上述显示器密封部件的长度方向整齐地延伸,从而可形成多个密封边。
上述印刷电路板密封部件可具有分别与上述印刷电路板盖相接触的多个接触部,上述多个接触部沿着上述印刷电路板密封部件的宽度方向隔开,并沿着上述印刷电路板密封部件的长度方向整齐地延伸,从而可形成多个密封边。
根据本发明,在门盖形成非透光区域及在上述非透光区域内被互相区分的第一透光区域及第二透光区域,分别在上述第一透光区域及第二透光区域设置窗口部和显示部(或触摸屏),从而可使门的外观简洁。尤其,在为了与圆形的门相对应而使第一透光区域及第二透光区域呈圆形的情况下,可给使用人员带来一体化的美感。
而且,在第二透光区域以重叠于长方形显示器内的方式呈圆形形态的情况下,仅向与圆形的第二透光区域相对应的部分输出视觉信息,从而可向使用人员提供圆形的显示部。此时,控制部可通过控制对显示器中的未与第二透光区域相对应的部分的视觉信息输出来节约电力。
在本发明中,门框的安装引导件由分别与门盖的第一边角部及第二边角部相对应的呈圆弧形状的第一突出部和呈直线形态的第二突出部构成,从而,当组装门盖和门框时,第二边角部和第二突出部将成为对准门盖的设置位置的基准。即,当以与第二突出部相对应的方式配置第二边角部时,门盖位于上述门框上的设定位置,从而可使门盖的第一透光区域及第二透光区域以与门框的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相对应的方式配置。
在本发明中,在门盖与外框相结合的过程中,即使填充于密封剂涂敷部的密封剂流出,也通过分别设置于密封剂涂敷部内外侧的密封剂捕集部捕集所流出的密封剂。由此,可防止因密封剂泄漏而导致外观品质下降。
并且,根据上述结构,可使密封剂涂敷部最大程度靠近外框的边缘部分。因此,可使与密封剂涂敷部相对应的门盖的边缘部分中的未粘结部分最小化,从而可提高粘结强度,还可有效防止异物通过门盖与外框之间的缝隙渗透。
在门框与安装框架之间可配置显示器密封部件,从而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形成防止水分向设置于门框内部的显示器和触摸传感器的柔性印刷电路板渗透的结构。此时,可向安装框架与显示器盖之间的缝隙填充填充剂,在此情况下,可再次防止水分向显示器渗透。
并且,在安装框架与印刷电路板盖之间配置印刷电路板密封部件,从而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形成防止水分向设置于安装框架内部的印刷电路板和无线通信模块渗透的结构。
上述显示器密封部件及印刷电路板密封部件可分别包括多个接触部,上述多个接触部分别沿着上述显示器密封部件的宽度方向及印刷电路板密封部件的宽度方向隔开配置,并分别沿着上述显示器密封部件的长度方向及印刷电路板密封部件的长度方向整齐地延伸,从而形成多个密封边。在此情况下,由任一个接触部所形成的密封边配置于由另一个接触部所形成的密封边内,从而可提高密封结构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2A为示出图1所示的门第一次旋转来开放衣物投入口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B为示出门在图2A所示的状态下第二次旋转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门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图1所示的门的主视图。
图5为图3所示的门盖的后视图。
图6为示出沿着图5所示的线A-A′截取的门盖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为图5所示的B部分的放大图。
图8为示出沿着图5所示的线A-A′截取的门盖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9为示出沿着图5所示的线A-A′截取的门盖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0为沿着图4所示的线C-C′截取的剖视图。
图11为示出使图4所示的D部分中的门盖和门框分离的示意图。
图12为示出图3所示的门框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3为图12所示的E部分的放大图。
图14为示出图3所示的门框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5及图16为从互不相同的方向观察图3所示的显示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17为图15所示的安装框架的主视图。
图18为图15所示的安装框架的后视图。
图19为示出图15所示的安装框架与印刷电路板盖相结合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20为沿着图4所示的线F-F′截取的剖视图。
图21为示出图3所示的显示模块安装于门框内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门的分解立体图。
图23为图22所示的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更加详细地说明与本发明相关的衣物处理装置。
只要单数的表现在文脉上不明确表示其他含义,则单数的表现包括复数的表现。
即使是互不相同的实施例,对与之前的实施例相同或类似的结构要素赋予相同、类似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
在对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的过程中,若判断为对相关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有可能使在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主旨变得模糊,则将省略对相关公知技术的详细说明。
附图仅用于便于理解在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实施例,在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技术思想并不局限于附图,应理解为本发明包含本发明的思想及技术范围内的所有变更、等同技术方案及代替技术方案。
图1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1的立体图,图2A及图2B为示出通过图1所示的门10分别进行第一次旋转及第二次旋转来使衣物投入口20a处于开放状态的示意图。
参照附图,衣物处理装置1包括本体20及门10。
本体20形成衣物处理装置1的外形,并具有用于投入衣物的衣物投入口20a。在本实施例中,可在呈六面体形状的本体20的前部面形成衣物投入口20a。
在本体20的内部形成通过衣物投入口20a收容洗涤物的衣物收容部。
作为一例,在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1为对洗涤物实施烘干的装置的情况下,衣物收容部可由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本体20内部的滚筒40构成。
作为另一例,在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1为可对洗涤物一同实施洗涤和烘干的装置的情况下,衣物收容部可由外桶(未图示)及滚筒40构成,上述外桶设置于本体20的内部,上述外桶用于储存洗涤水,上述滚筒40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外桶的内部,上述滚筒40用于收容洗涤物。
在本体20设置使滚筒40旋转的驱动单元(未图示)。驱动单元可包括电机及皮带构成,上述电机用于产生驱动力,上述皮带利用上述驱动力使滚筒40旋转。
可在本体20设置能够以抽屉式引出及引入的洗涤剂供给部(未图示)。用于覆盖洗涤剂供给部的盖21可按上下方向旋转。
可在本体20设置电源按钮22,从而可接通/断开衣物处理装置1的电源。在后述的显示部12为触摸屏的情况下,可通过对上述触摸屏12进行触摸输入来接通/断开衣物处理装置1的电源。在此情况下,由于未设置电源按钮22,从而可体现更加简洁的外观。
门10以可开闭衣物投入口20a的方式可相对于本体20进行相对移动。如图所示,门10可借助铰链单元30以可相对于本体20进行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本体20。
本体20设置有门收容部20a,所述门收容部20a从上述本体20的外部面向内侧凹陷,门收容部20a在内部设置有衣物投入口20a。在门10处于关闭的状态下,门10收容于门收容部20b,门10的外部面边缘部分可与相邻的本体20的外部面形成同一平面。
如上所述,在门10收容于门收容部20b的结构中,为了当开放门10时防止门10被本体20卡住,铰链单元30可形成具有互不相同的两个旋转轴的双重铰链结构。在此情况下,如图2A及图2B所示,在通过门10相对于一个旋转轴进行第一次旋转来使门10从门收容部20b分离之后,通过门相对于另一个旋转轴的第二次旋转来使门10旋转。
在铰链单元30安装于门10的一侧的结构中,在门10的另一侧设置锁定装置,上述锁定装置用于将门10固定于本体20或从本体20解除对门10的固定。锁定装置可形成按压式结构,从而实现若按压一次门10的另一侧则锁住门10,若再次按压门10的另一侧则解除对门10的锁定。
在门10设置有窗口部11及显示部12。
在门10处于关闭的状态下,窗口部11以与衣物投入口20a相对应的方式配置,从而可看到衣物收容部。由此,使用人员可通过窗口部11确认收容于衣物收容部的衣物的状态。
显示部12显示(输出)与在衣物处理装置1中进行处理的信息。例如,显示部12可显示在衣物处理装置1中驱动的行程(洗涤行程、脱水行程、烘干行程等)的执行画面信息或者与上述执行画面信息相对应的用户界面(UI,User Interface)、图像用户界面(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信息。
以下,说明门10的具体结构。
图3为图1所示的门10的分解立体图,图4为图1所示的门10的主视图。
参照图3及图4,门10包括门框110、门窗120、显示模块130及门盖140。如上所述,用于使门10与本体20相结合的铰链单元30安装于门10,但在图3及图4中省略了铰链单元30。
在本实施例中,门10可呈圆形(包括正圆形、椭圆形、至少一部分呈圆弧形状的圆形态)。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门10可呈多边形(四边形、六边形等)。
门框110以可旋转的方式与本体20相结合,为此,铰链单元30分别与门框110和本体20相结合。
如图所示,门框110可包括外框111和内框112。外框111和内框112可由合成树脂材质(例如,ABS材质、PC材质等)形成。
作为参考,上述结构被称为外框111和内框112的原因如下,在门10处于关闭的状态下对门框110本身而言,外框111朝向本体120的外部,内框112朝向本体20的内部。在没有如上所述的区别的情况下,外框111和内框112也可分别被称为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
门框110包括:第一开口部110a,在门10处于关闭的状态下,与衣物投入口20a相向;以及第二开口部111b,与安装于门框内部的显示模块130相对应。从在第一开口部110a设置门窗120的观点出发,第一开口部110a也可被称为门窗孔,从在第二开口部111b设置显示模块130的观点出发,第二开口部111b也可被称为显示器孔。第二开口部111b可位于第一开口部110a上。
第一开口部110a可包括:前方侧开口111a,形成于外框111;以及后方侧开口112a,形成于内框112。第二开口部111b形成于外框111。可在内框112的后方侧开口112a上形成连通部112b,通过上述连通部112b,显示模块130可安装于门框110内部。
门窗120以与第一开口部110a相对应的方式设置于门框110。门窗120由透光材质(玻璃、合成树脂材质等)形成,从而,门窗120以在门10处于关闭的状态下与衣物投入口20a相对应的方式配置。
在门框110内部设置显示模块130。显示模块130与第二开口部111b相对应,设置于显示模块130的显示器132输出与在衣物处理装置1中进行处理的信息相关的视觉信息。
而且,可在门框110设置可使触摸传感器160的柔性印刷电路板161通过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孔111c。在图3中,在第二开口部111b的一侧设置柔性印刷电路板孔111c。
门框110与形成门10的外观的门盖140相结合。门盖140可由具有透光性的玻璃材质或合成树脂材质形成。
门盖140包括非透光区域143、第一透光区域141及第二透光区域142,第一透光区域141在非透光区域143内与第一开口部110a相对应,上述第二透光区域142与第二开口部111b相对应。其中,透光区域为使光的至少一部分透射来可看到透光区域的相反侧区域及透光区域内部的区域。因此,透光区域为包括半透光区域的概念。
第一透光区域141及第二透光区域142被非透光区域143所划分。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与圆形的门10相对应,门框110和门盖140呈圆形,为了给使用人员带来一体化的美感,第一透光区域141及第二透光区域142呈圆形。其中,圆形包括正圆形、椭圆形、或至少一部分呈圆弧形的圆形态。
作为参考,上述结构呈圆形形状仅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第一透光区域141及第二透光区域142不仅可呈圆形,而且还可呈多边形(四边形、六边形等)及其他几何学形态。
门盖140可呈至少一部分弯曲的形态。例如,借助弯曲的弯曲部,弯曲部两侧的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可互相倾斜。其中,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呈平面形状。为了与如上所述的门盖140相对应,门框110的至少一部分也可呈弯曲形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光区域141可搭在第一盖部和弯曲部,第二透光区域142可形成于第二盖部。
另一方面,第二透光区域142的尺寸小于第二开口部111b的尺寸,在门盖140与门框110相结合的状态下,第二透光区域142重叠于第二开口部111b。其中,重叠意味着向上述门10的厚度方向叠层。根据上述配置方法,形成第二开口部111b的外围线条被非透光区域143所遮挡而无法看到。
如图所示,第二开口部111b可呈与四边形的显示模块130相对应的四边形形态,第二透光区域142能够以重叠于第二开口部111b内的方式呈圆形形态。即,第二透光区域142与显示模块130的一部分重叠,非透光区域143覆盖并遮挡显示模块130的其他部分。借助上述结构,仅向与圆形的第二透光区域142相对应的部分输出视觉信息,从而可向使用人员提供圆形的显示部12。
与通常广泛使用的四边形显示器132相比,圆形显示器的价格更高,因圆形显示器的形态,导致很难准确控制圆形显示器的设置位置,因而频频发生组装不良的现象。但是,根据上述结构,即便使用成本更加低廉、可组装在准确位置的四边形显示器132,也可向使用人员提供呈圆形的显示部12。
第二透光区域142被非透光区域143包围,因此,使用人员无法看到显示器132中的未与第二透光区域142相对应的部分所输出的视觉信息。考虑到上述问题,可在显示器132中的未与第二透光区域142相对应的部分不输出视觉信息。
作为一例,可在显示器132中的与第二透光区域142相对应的部分输出与在衣物处理装置1中进行处理的信息相关的视觉信息的状态下,可在未与第二透光区域142相对应的部分输出包围上述视觉信息的外围图像。上述外围图像为未与第二透光区域142相对应的部分,上述外围图像可被特定系列的颜色(例如,黑色)填充。
作为另一例,可在显示器132中的与第二透光区域142相对应的部分输出与在衣物处理装置1中进行处理的信息相关的视觉信息的状态下,可关闭未与第二透光区域142相对应的部分。即,在显示模块130中的未与第二透光区域142相对应的部分并不输出视觉信息和外围图像。在本实施例中,仅驱动显示器132的一部分,因此,与驱动显示器132整体的上述例相比,可有效驱动显示器132,由此,可获得省电效果。
图5为图3所示的门盖140的后视图。
形成于门盖140的显示部12与触摸传感器160形成分层结构或形成为一体,由此可体现触摸屏12。上述触摸屏12可起到用于提供衣物处理装置1与使用人员之间的输入接口的使用人员输入部的作用,并可提供衣物处理装置1与使用人员之间的输出接口。例如,可通过向显示部12输入使用人员的触摸输入(或触摸)来实现对用于执行洗涤行程、脱水行程、烘干行程等的运行模式的选择及变更。
为了检测对门盖140的触摸输入,在门10设置触摸传感器160。
触摸传感器160利用电阻膜方式、电容方式、红外线方式、超声波方式、磁场方式等多种触摸方式中的一种来检测向显示部(或触摸板12)所施加的触摸输入。
作为一例,触摸传感器160可将向触摸屏12的特定部位所施加的压力或在触摸屏12的特定部位发生的电容等的变化变换成电输入信号。触摸传感器160可检测对触摸屏12进行触摸的触摸对象体在触摸传感器160上所触摸到的位置、面积、触摸时的压力等。其中,触摸对象体为触摸上述触摸传感器160的物体,例如,触摸对象体可以为手指、触摸笔或触控笔(Styluspen)及指针等。
如上所述,在对触摸传感器160产生触摸输入的情况下,向控制器传输与上述触摸相对应的信号。控制器在对上述信号进行处理之后,向控制部(未图示)传输与上述信号相对应的数据。由此,控制部可判断对象体触摸了显示器12的哪一个区域。其中,控制器可以是与控制部分离的单独结构,或者控制器可以是控制部本身。
另一方面,可根据对触摸屏12进行触摸的触摸对象体的种类,执行互不相同的控制,或者执行相同的控制。可根据衣物处理装置1的工作状态或正在执行的应用程序确定是根据触摸对象体来执行互不相同的控制还是执行相同的控制。
触摸传感器160可检测对触摸屏12的多种方式的触摸,如短暂(或轻拍)触摸(short touch)、长时间触摸(long touch)、多点触摸(multi touch)、拖动触摸(drag touch)、轻击(flick touch)、缩小触摸(pinch-in touch)、放大触摸(pinch-out touch)、滑行触摸(swype touch)、悬浮触摸(hoveringtouch)等。
触摸传感器160检测对包括第二透光区域142在内的传感器区域的触摸输入。
在本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60以覆盖第二透光区域142和包围第二透光区域142的非透光区域143的一部分的方式附着于门盖140的后部面。根据上述结构,触摸传感器160的传感区域不仅包括第二透光区域142,而且还包括包围第二透光区域142的非透光区域143的一部分。因此,可提供利用包围第二透光区域142的非透光区域143的一部分的多种用户界面或图像用户界面。
在上述结构中,触摸传感器160可形成具有触摸图案的触摸膜形态,触摸传感器160可配置于门盖140与显示模块130之间。触摸膜可由透明导电膜构成,上述触摸膜可利用已知的铟锡氧化物膜(Indium-Tin Oxide film)、碳纳米管薄膜(CNT,Carbon Nano Tube film)等。
触摸膜可形成单层结构或双层结构。作为一例,在触摸膜采用形成双层结构的方式(玻璃-膜-膜(GFF,Glass-Film-Film))的情况下,触摸膜可附着于门盖140的后部面或者可附着于显示模块130上。作为另一例,在触摸膜采用形成单层结构的方式(玻璃-膜(G1F,Glass-Film))的情况下,触摸膜可附着于门盖140的后部面或者可与门盖140形成为一体。
在没有额外的触摸膜的情况下,触摸传感器160可形成使金属线直接在门盖140的后部面被图案化的形态(玻璃(G2,Glass only))。
或者,触摸传感器160可与设置于显示模块130的显示器132形成为一体。例如,触摸传感器160可配置于显示器132的基板上(on-cell)或可设置于显示器132的内部(in-cell)。
另一方面,通过控制部控制衣物处理装置1的显示部12。即,控制部控制显示模块130的开启/关闭、视觉信息或图像的输出,并控制触摸传感器160的开启/关闭。
其中,控制部可控制是否激活对触摸传感器160的传感区域中的未与第二透光区域142相对应的区域的触摸检测。例如,区分须对触摸传感器160的传感区域中的未与第二透光区域142相对应的区域进行触摸检测的状态和无须对触摸传感器160的传感区域中的未与第二透光区域142相对应的区域进行触摸检测的状态,来在无须进行触摸检测的状态下,可使对上述未与第二透光区域142相对应的区域的触摸检测不被激活。根据上述控制,可减少当使用人员进行触摸输入时的错误,并可获得省电效果。
图6为示出沿着图5所示的线A-A′截取的门盖140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参照图6,门盖140包括盖主体140a及屏蔽层140b。
盖主体140a由透光材质形成。盖主体140a可由透光玻璃材质或合成树脂材质形成。盖主体140a可呈至少一部分弯曲形态。
屏蔽层140b覆盖盖主体140a的一面,并形成非透光区域143。屏蔽层140b可形成于盖主体140a的前部面或后部面。
在本实施例中,墨水印刷于盖主体140a的后部面来形成屏蔽层140b。上述墨水可包括特定系列颜色(例如,黑色、白色、蓝色等)的颜料。形成屏蔽层140b的方法可使用网版印刷(利用由丝绸、尼龙、蒂特纶、不锈钢材质等形成的网眼)、胶印、转印等多种印刷工法。如图所示,在第一透光区域141及第二透光区域142未配置屏蔽层140b。换句话说,第一透光区域141及第二透光区域142不被屏蔽层140b所覆盖,而是形成作为透光盖住体140a的透明部分。
屏蔽层140b包围第一透光区域141及第二透光区域142,第一透光区域141及第二透光区域142被由屏蔽层140b所形成的非透光区域143所划分。
在与第二透光区域142相对应的盖主体140a的后部面附着触摸传感器160。触摸传感器160完全覆盖第二透光区域142,上述触摸传感器160检测对第二透光区域142的触摸输入。触摸传感器160的尺寸可大于第二透光区域142,此时,触摸传感器160可覆盖用于限定第二透光区域142的屏蔽层140b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借助上述结构,在设置于显示模块130的显示器132的前方依次配置透光触摸传感器160及透光盖主体140a。
图7为图5所示的B部分的放大图。
参照图7,在门盖140中限定第一透光区域141的屏蔽层140b越接近第一透光区域141,透明度可逐渐发生变化。
例如,第一透光区域141周边的非透光区域143越接近第一透光区域141,可逐渐变得透明。为此,屏蔽层140b包括形成于第一透光区域141周边的多个屏蔽点140b′,上述多个屏蔽点140b′越接近第一透光区域141,密度逐渐下降。
通过如上所述的网版(halftone)工法,使第一透明区域141的边界变得模糊,从而视觉上可从非透光区域143自然地过渡到第一透光区域141。
相反,第二透光区域142和包围上述第二透光区域142的非透光区域143可借助非透光区域143来以边界线的形态被明确划分。
图8为示出沿着图5所示的线A-A′截取的门盖140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与在盖主体140a的后部面印刷屏蔽层140b的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可在盖主体2140a的后部面附着用于形成非透光区域2143的膜2140b。
如图所示,膜2140b包括:非透光部2140b3,与非透光区域2143相对应;第一透光部2140b1,与第一透光区域2141相对应;以及第二透光区域2140b2,与第二透光区域2142相对应。非透光部2140b3包围第一透光部2140b1及第二透光部2140b2,第一透光部2140b1及第二透光部2140b2被非透光部2140b3所划分。
其中,与非透光部2140b3相对应的部分执行使门盖2140变得不透明的屏蔽层的功能,从而形成非透光区域2143。与第一透光部2140b1及第二透光部2140b2相对应的部分与透光盖主体2140a一同分别形成第一透光区域2141及第二透光区域2142。
即,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不同,通过在透光盖主体2140a分别配置膜2140b的透明部分即第一透光部2140b1及第二透光部2140b2,来形成第一透光区域2141及第二透光区域2142。
在与第二透光部2140b2相对应的膜2140b的后部面附着触摸传感器2160。触摸传感器2160完全覆盖第二透光区域2142,并检测对第二透光区域2142的触摸输入。触摸传感器2160的尺寸可大于第二透光区域2142的尺寸,此时,触摸传感器2160可覆盖用于限定第二透光部2140b2的非透光部2140b3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借助上述结构,在设置于显示模块130的显示器132的前方依次配置透光触摸传感器2160、膜2140b的第二透光部2140b2及透光盖住体2140a。
图9为示出沿着图5所示的线A-A′截取的门盖140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如上述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可在盖主体3140a的后部面附着用于形成屏蔽层3140b的膜3140b。如图所示,膜3140b包括:非透光部3140b3,与非透光区域3143相对应;第一孔3140b1,与第一透光区域3141相对应;以及第二孔3140b2,与第二透光区域3142相对应。非透光部3140b3包围第一孔3140b1及第二孔3140b2,第一孔3140b1及第二孔3140b2被非透光部3140b3所划分。
其中,与非透光部3140b3相对应的部分执行使门盖3140变得不透明的屏蔽层的功能,从而形成非透光区域3143。在与第一透光区域3141及第二透光区域3142相对应的部分形成第一孔3140b1及第二孔3140b2,因而并未配置膜3140b,从而形成透光盖主体3140a。
在与第二透光区域3142相对应的盖主体3140a的后部面附着触摸传感器3160。触摸传感器3160完全覆盖第二透光区域3142,并检测对第二透光区域3142的触摸输入。触摸传感器3160的尺寸可大于第二透光区域3142的尺寸,此时,触摸传感器3160可覆盖用于限定第二孔3140b2的非透光部3140b3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借助上述结构,在设置于显示模块130的显示器132的前方依次配置透光触摸传感器3160及透光盖主体3140a。与在上述图6所示的层结构相比,上述结构仅在屏蔽层140b、3140b的厚度方面存在差异,但实际上基本相同。
与在图8中说明的层结构相比,在图6及图9中说明的层结构有如下优点。
首先,触摸传感器160、3160直接附着于透光盖主体140a、3140a,因此可提高使用人员感受到的触摸感。并且,与在图8中说明的层结构不同,在显示器132的前方并不设置膜2140b的第二透光部2140b2,因此可更加清晰地提供显示器132所输出的视觉信息。
另一方面,在上述图8及图9中说明的在门盖2140、3140附着膜2140b、3140b的方法可使用模具注塑方式、转印方式等多种方式。
模具注塑方式为可在门盖2140、3140由合成树脂材质形成的情况下使用的方式,是膜2140b、3140b设置于模具内部并与门盖2140、3140一同注塑而形成为一体的方式。转印方式为通过热转印压缩来使膜2140b、3140b附着于玻璃材质或合成树脂材质的门盖2140、3140的方法。
图10为沿着图4所示的线C-C′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10,门盖140与门框110相结合。为了实现上述结合,可利用液态的密封剂171。在后述中将详细说明门盖140与门框110之间的结合结构。
如上所述,门框110可包括外框111和内框112。
门盖140附着于外框111的前部面。内框112在外框111的后部面侧与外框111相结合。外框111和内框112之间的结合可通过螺栓结合、挂钩结合、焊接结合等实现。
图10中示出外框111和内框112借助焊接结合来相结合的结构。具体地,在内框112设置有从内框112突出而成的紧固筋112d,在外框111的后部面设置有从外框111突出而成的用于收容紧固筋112d的筋收容部111e,焊接部件172填充于筋收容部111e内。
另一方面,当外框111和内框112相结合时,内框112的外周部分可在外框111的前部面突出,从而可形成安装引导件112c。安装引导件112c沿着外框111的周围以呈环形态的方式延伸,并在安装引导件112c的内部形成用于收容门盖140的空间。
安装引导件112c可覆盖门盖140的侧面,安装引导件112c的上部面以与门盖140的上部面形成相同的平面的方式突出规定高度。根据上述结构,安装引导件112c和门盖140之间的高度差会减少,从而可体现更加简洁的外观。
图11为示出使图4所示的D部分中的门盖140和门框110分离的示意图。
通常,当进行组装时,具有特殊形状的部分(例如,顶点部分、凹陷部分等)成为可对准设置位置的基准,致使组装变得容易。但是,如本实施例,在门盖140呈圆形的情况下,门盖140的边角部分呈圆弧形状,因此,存在当进行组装时可对准设置位置的部分并不妥当的问题。尤其,在本发明中,若门盖140未在门框110上的准确位置与门框110相结合,则会发生门盖140的第一透光区域141及第二透光区域142并不与门框110的第一开口部110a及第二开口部111b相对应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1所示,门盖140具有当与门框110进行组装时成为可对准设置位置的基准的部分。
具体地,门盖140包括第一边角部140′及第二边角部140″,上述第一边角部140′呈圆弧形状,上述第二边角部140″用于连接上述第一边角部140′的两侧。如图所示,门盖140可呈一部分被切割成直线形态的圆形形状。只要第二边角部140″呈直线形态、凹凸形态等的可与第一边角部140′进行形状区分的形态,则第二边角部140″可呈任何形态。
如上所述的安装引导件112c包括第一突出部112c′及第二突出部112c″,上述第一突出部112c′以与第一边角部140′相对应的方式呈圆弧形状,上述第二突出部112c″以与第二边角部140″相对应的方式以直线形态延伸。
在上述结构中,第二边角部140″和第二突出部112c″为当组装门盖140和门框110时可对准设置位置的基准。即,当以与第二突出部112c″相对应的方式配置第二边角部140″时,门盖140位于门框110上的设定位置,从而可使门盖140的第一透光区域141及第二透光区域142与门框110的第一开口部110a及第二开口部111b相对应。
第二突出部112c″位于门框110的任何位置均无妨,但优选地,第二突出部112″形成于门框110的下侧,从而使使用人员难以识别出门10形成一部分被切割的圆形形状。
以下,说明门盖140与门框110之间的结合结构。
图12为示出图3所示的门框110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13为图12所示的E部分的放大图。
如上所述,门10与外框111的前部面相结合。为了实现上述结合而利用密封剂171,在外框111的前部面形成用于填充密封剂171的密封剂填充槽111d。
密封剂填充槽111d重叠于门盖140的非透光区域143。其中,重叠意味着向上述门10的厚度方向叠层。即,密封剂填充槽111d形成于与门框110(具体为外框111)中的门盖140的非透光区域143重叠的部分。
根据上述结构,密封剂填充槽111d及填充于上述密封剂填充槽111d的密封剂被非透光区域143所遮挡,从而无法从门10的外部看到。因此,可使门10的外观更加简洁。
密封剂填充槽111d沿着外框111的内侧周围以环形态延伸,从而可包围第一开口部110a及第二开口部111b整体。根据上述结构,被填充于密封剂填充槽111d的密封剂所包围的内部空间可维持气密性,从而可防止水分向位于上述内部空间的显示模块130渗透。
密封剂填充槽111d可分别包围第一开口部110a和第二开口部111b。为此,密封剂填充槽111d包括连接槽部111d′3、第一槽部111d′1及第二槽部111d′2。
连接槽部111d′3横穿第一开口部110a与第二开口部111b之间。如图所示,连接槽部111d′3可呈直线形态,或者可呈至少一部分弯曲的形态(例如,呈包围第二开口部111b的两侧和下侧的“U”字形态)。
第一槽部111d′1与连接槽部113d′3的两端部相连接,从而与连接槽部111d′3一同包围第一开口部110a的周围。第一槽部111d″1可沿着外框111的内侧周围延伸。
第二槽部111d′2与连接槽部111d′3的两端部相连接,从而与连接槽部111d′3一同包围第二开口部111b的周围。第二槽部111d′2可沿着外框111的内侧周围延伸。
第一槽部111d′1和第二槽部111d′2在连接槽部111d′3的两端部相连通。
在图12及图13中,第一槽部111d′1及第二槽部111d′2沿着外框111的内侧周围延伸,从而可形成圆形的槽,连接槽部111d′3以横穿上述圆形的槽内部的方式以直线形态延伸。
另一方面,结合上述图10来参照图12及图13,密封剂填充槽111d可包括密封剂涂敷部111d′及密封剂捕集部111d″。
密封剂涂敷部111d′为用于填充密封剂171的部分,密封剂涂敷部111d′包括上述的连接槽部111d′3、第一槽部111d′1及第二槽部111d′2。
在密封剂涂敷部111d′的两侧设置用于捕集分别向密封剂涂敷部111d′的内外侧流出的密封剂171的密封剂捕集部111d″。密封剂捕集部111d″能够以与密封剂涂敷部111d′隔开规定间隔的状态沿着密封剂涂敷部111d′整齐地延伸。密封剂捕集部111d″的宽度可小于密封剂涂敷部111d′的宽度。
在密封剂涂敷部111d′与密封剂捕集部111d″之间以突出规定高度的方式形成有凸台111f。上述凸台111f能够以高度与外框111的前部面相对应的方式突出,在此情况下,凸台111f可以为用于支撑门盖140的支撑面。
在本实施例中,例示了密封剂捕集部111d″可包括第一密封剂捕集部111d″1、第二密封剂捕集部111d″2及第三密封剂捕集部111d″3。
第一密封剂捕集部111d″1可设置于密封剂涂敷部111d′的内侧,并包围第一开口部110a。第一密封剂捕集部111d″1可沿着连接槽部111d′3及第一槽部111d′1延伸。
第二密封剂捕集部111d″2设置于密封剂涂敷部111d′的内侧,并包围第二开口部111b。第二密封剂捕集部111d″2可沿着连接槽部111d′1及第二槽部111d′2延伸。
第三密封剂捕集部111d″3设置于密封剂涂敷部111d′的外侧,并包围密封剂涂敷部111d′。第三密封剂捕集部111d″3可沿着第一槽部111d′1及第二槽部111d′2延伸,并可呈圆形形态。
根据上述结构,在门盖140与外框111相结合的过程中,即使填充于密封剂涂敷部111d′的密封剂171流出,也可通过分别设置于密封剂涂敷部111d′内外侧的密封剂捕集部111d″捕集所流出的密封剂171。由此,可防止因密封剂171泄漏而导致外观品质下降。
并且,根据上述结构,可使密封剂涂敷部111d′最大程度靠近外框111的边缘部分。因此,可使与密封剂涂敷部111d′相对应的门盖140的边缘部分中的未粘结部分最小化,从而可提高粘结强度,还可有效防止异物通过门盖140与外框111之间的缝隙渗透。
图14为示出图3所示的门框110的第二实施例的注视图。
如上述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剂填充槽4111d包括连接槽部4111d′3、第一槽部4111d′1及第二槽部4111d′2,并分别包围第一开口部4110a及第二开口部4111b。密封剂填充槽4111d可包括密封剂涂敷部和密封剂捕集部,对此的说明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说明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剂填充槽4111d还包括旁通槽部4111d′4,上述旁通槽部4111d′4用于对连接槽部4111d′3上的任意位置和第一槽部4111d′1上的任意位置进行连接。如图所示,旁通槽4111d′4位于由连接槽部4111d′3和第一槽部4111d′1所形成的空间内。
由此,填充于连接槽部4111d′3或第一槽部4111d′1的密封剂的一部分会流入到分支的旁通槽部4111d′3,从而获得门盖和门框4110之间的结合点增多的效果。因此,可增加门盖与门框4110之间的结合力。
旁通槽4111d′3也可包括:密封剂涂敷部,用于填充密封剂;以及密封剂捕集部,设置于密封剂涂敷部的两侧,用于捕集分别向密封剂涂敷部的内外侧流出的密封剂。
另一方面,门框110内置有显示模块130,从门10为用于开闭衣物投入口20a的结构的观点出发,存在水分向显示模块130渗透的忧虑。因此,对显示模块130进行密封可谓是确保显示部12的驱动可靠性方面的重要问题。
以下,说明显示模块130的密封结构。
图15及图16为从互不相同的方向观察图3所示的显示模块130的分解立体图。图17为图15所示的安装框架131的主视图,图18为图15所示的安装框架131的后视图,图19为示出图15所示的安装框架131与印刷电路板盖137相结合的状态的后视图。
参照图15至图19,显示模块130包括安装框架131、显示器132及显示器密封部件133。
安装框架131包括显示器安装部131a,在上述显示器安装部131a的一面安装显示器132。显示器安装部131a为以与显示器132相对应的形态从安装框架131的前部面朝向后部面凹陷的空间,或者由以与显示器132的周围相对应的方式突出的筋所限定的内部空间构成。
安装框架131可由合成树脂材质(例如,ABS材质、PC材质等)形成。
在安装框架131可形成连通孔131b。连通孔131b可设置于显示器安装部131a的一侧,连通孔131b为与显示器安装部131a相区别的空间。
触摸传感器160的柔性印刷电路板161可通过形成于门框110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孔111c和形成于安装框架131的连通孔131b来与印刷电路板135电连接。连通孔131b也能够以使上述触摸传感器160的柔性印刷电路板161和显示器132的柔性印刷电路板通过的方式形成。
显示器132安装于安装框架131,并输出视觉信息。显示器132可包括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柔性显示器(Flexible Display)、三维显示器(3DDisplay)、电子墨水显示器(E-ink Display)中的至少一个。
显示器132为通常广泛使用的四边形显示器,其中,普遍使用长度和宽度不同的长方形显示器132。如上所述,与圆形显示器相比,长方形显示器132的价格更低廉,而且因形成特殊形状的部分(具有顶点,长度和宽度不同),从而具有在将显示器132安装于安装框架131时容易控制准确安装位置的优点。
在显示器132呈长方形,第二透光区域142呈圆形的情况下,在显示器132的长度和宽度中的较短部分的长度需大于第二透光区域142的直径(若第二透光区域142呈椭圆形状,则第二透光区域142的长轴)。根据上述结构,可在第二透光区域142整体输出视觉信息。
虽然显示器132使用长方形显示器132,但随着在门盖140形成重叠于显示器的圆形的第二透光区域142,可向使用人员提供圆形的显示部12。同时,控制部可通过控制对在显示器132中的未与第二透光区域142相对应的部分的视觉信息的输出,来节省电力。
在显示器132上还设置显示器盖134,显示器盖134由透光材质形成,显示器盖134用于覆盖显示器132。显示器盖134执行覆盖并保护显示器132的功能。显示器盖134可由合成树脂材质(例如,丙烯酰胺材质、PET材质、TPU材质等)形成。
在门框110与安装框架131之间配置显示器密封部件133,从而包围显示器132。优选地,在安装框架131形成有连通孔131b的情况下,显示器密封部件133包围显示器132和连通孔131b。
显示器密封部件133可固定于门框110,或者可固定于安装框架131。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器密封部件133固定于安装框架131,当使安装框架131安装于门框110时,上述显示器密封部件133密封安装框架131与门框110之间的内部空间。为此,在安装框架131形成用于固定显示器密封部件133的收容槽131f,收容槽131f包围显示器132。
显示器密封部件133可包括分别与安装框架131相接触的多个接触部133a、133b。多个接触部133a、133b沿着显示器密封部件133的宽度方向隔开,并沿着显示器密封部件133的长度方向整齐地延伸,从而形成多个密封边。由此,借助一个接触部133a、133b形成的密封边配置于借助另一个接触部133a、133b形成的密封边内,从而可提高密封结构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显示模块130还可包括印刷电路板135、印刷电路板盖137及印刷电路板密封部件138。
印刷电路板135与显示器132电连接,并安装于安装框架131。在本实施例中,可在安装框架131的前部面安装显示器132,在安装框架131的后部面安装印刷电路板135。在具有触摸传感器160的情况下,印刷电路板135可与通过连通孔131b的触摸传感器160的柔性印刷电路板161电连接。
印刷电路板135可以为控制显示器132的驱动及触摸传感器160的驱动的控制器或控制部本身。
为了安装印刷电路板135,可在安装框架131的后部面设置印刷电路板安装部131d。印刷电路板安装部131d可以为以与印刷电路板135相对应的形态从安装框架131的后部面朝向前部面凹陷的空间,或者可由以与印刷电路板135的周围相对应的方式突出的筋限定的内部空间构成。
在安装框架131可追加安装可与内置电子装置及外部的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块136。可在安装框架131设置用于安装无线通信模块136的无线通信模块安装部131e,无线通信模块安装部131e可位于印刷电路板安装部131d的一侧。
无线通信模块136可包括利用Wi-Fi、蓝牙、RF的通信模块中的至少一种。例如,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1可通过Wi-Fi通信模块或蓝牙通信模块与使用人员的移动终端进行无线通信。作为另一例,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1可通过RF通信模块与其他家电设备(例如,其他衣物处理装置1)进行无线通信。
印刷电路板盖137安装于安装框架131,印刷电路板盖137用于覆盖印刷电路板135。印刷电路板盖137通过螺栓结合、挂钩结合、焊接结合等紧固于安装框架131。例如,如图所示,可在安装框架131设置形成有安装孔的安装部137a,安装部件139b贯通安装孔来与安装框架131螺栓结合。
可在安装框架131与印刷电路板盖137之间配置印刷电路板密封部件138,从而对安装框架131与印刷电路板盖137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印刷电路板密封部件138包围印刷电路板135,从而防止水分向印刷电路板135渗透。
优选地,在追加形成无线通信模块136的情况下,印刷电路板密封部件138包围印刷电路板135和无线通信模块136。并且,优选地,在连通孔131b设置于安装框架131的情况下,上述印刷电路板密封部件138还包围连通孔131b。
印刷电路板密封部件138可固定于安装框架131,或者可固定于印刷电路板盖137。在本实施例中,印刷电路板密封部件138固定于安装框架131,当安装框架131与印刷电路板盖137相结合时,上述印刷电路板密封部件138密封安装框架131与印刷电路板盖137之间的内部空间。为此,在安装空间131形成用于固定印刷电路板密封部件138的安装槽131g,安装槽131g包围印刷电路板135。若印刷电路板密封部件138固定于印刷电路板盖137,则可在印刷电路板盖137形成用于固定印刷电路板密封部件138的安装槽。
印刷电路板密封部件138可包括分别与印刷电路板盖137相接触的多个接触部138a、138b。多个接触部138a、138b沿着印刷电路板密封部件138的宽度方向隔开,并沿着印刷电路板密封部件138的长度方向整齐地延伸,从而形成多个密封边。由此,借助一个接触部138a、138b形成的密封边可配置于借助另一个接触部138a、138b形成的密封边内,从而可提高密封结构的可靠性。
图20为沿着图4所示的F-F′线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20,在门盖140安装于门框110的一侧的状态下,显示模块130安装于门框110的另一侧。安装框架131通过螺栓结合、挂钩结合、焊接结合等紧固于门框110。例如,可在安装框架131设置形成有紧固孔的紧固部131c,紧固部件139a可贯通紧固孔来与门框110螺栓结合。
如本实施例,在门框110包括外框111、内框112及框盖150的情况下,在外框111的前部面安装门盖140,安装框架131以安装框架131与第二开口部111b相对应的方式安装在外框111的后部面。
当安装框架131安装在外框111安装时,显示器密封部件133对安装框架131与外框111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显示器密封部133紧贴于第二开口部111b周边的外框111安装面,从而包围第二开口部111b。
在显示器密封部件133固定于安装框架131的结构中,在安装框架131形成收容槽131f,使显示器密封部件133的一部分插入并固定于收容槽131f。显示器密封部件133的其他部分从收容槽131f突出,当安装框架131安装在门框110时,显示器密封部件133的其他部分与门框110相接触(紧贴)。借助上述接触方式,显示器密封部件133的内侧空间与外侧空间互相分离,从而防止水分向上述内侧空间渗透。
以上,以显示器密封部件133固定于安装框架131为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显示器密封部件133可固定于外框111的后部面,在此情况下,可在外框111的后部面形成用于固定密封部件的收容槽131f。
另一方面,在显示器132安装于显示器安装部131a的状态下,填充剂133′可填充于安装框架131与显示器盖134之间的缝隙。填充剂133′可填充上述缝隙,由此再次防止水分向显示器132渗透。
图21为示出图3所示的显示模块130安装于门框110内部的状态的示意图。
结合图20来参照图21,内框112与外框111的后部面侧相结合,从而覆盖显示模块130。即,显示模块130配置于外框111与内框112相结合而成的内部空间。
可在内框112形成与上述内部空间相连通的连通部112b,如图所示,显示模块130在通过连通部112b插入于上述内部空间之后,可设置于外框111。可在外框111形成与安装框架131的紧固部相对应的紧固套筒,紧固部件139a贯通紧固部131c的紧固孔来紧固于紧固套筒。
另一方面,印刷电路板135与本体20的控制部(未图示)及供电部(未图示)电连接。为此,从印刷电路板135延伸的门侧电缆(未图示)与设置于门框110内部的连接器(未图示)相连接,连接器与本体侧电缆(未图示)电连接,上述本体侧电缆(未图示)与本体20的控制部及供电部电连接。
门侧电缆可贯通印刷电路板盖137的贯通孔(未图示),用于密封的密封部件(未图示)可介于门侧电缆和上述贯通孔之间。密封部件包围门侧电缆,并紧贴于形成贯通孔的印刷电路板137的内周面。
门框110除了上述外框111和内框112之外,还可包括用于包围显示模块130的框盖150。框盖150与内框112可一同在外框111的后方侧与外框111相结合,门10以开放衣物投入口20a的方式处于开启的状态下,与门窗120一同形成门10的后部面外观。
在图21中,在内框112形成连通部112b,框盖150以可与上述连通部112b拆装的方式与内框112相结合。框盖150通过螺栓结合、挂钩结合等紧固于内框112。如图所示,在框盖150突出形成卡止钩151,在内框112可形成可使卡止钩151卡止的卡止孔(或卡止槽112b′)。
以下,对以上所说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只要如上所述的门的具体结构不与后述的门的具体结构相矛盾,则均可适用于后述的门。因此,将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
图22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门1010的分解立体图,图23为图22所示的门1010的剖视图。
参照图22及图23,门1010包括门盖1140、显示模块1130及门框1110。
门盖1140包括非透光区域1143及上述非透光区域1143内的第一透光区域1141和第二透光区域1142。第一透光区域1141及第二透光区域1142可被非透光区域1143所划分。
在门盖1140的后部面配置显示模块1130。显示模块1130通过门盖1140的第二透光区域1142输出视觉信息。显示模块1130可直接附着于门盖1140的后部面,或者可安装于后述的门框1110的显示模块收容部1110b。
门框1110与门盖1140相结合,并以可相对于本体20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与门盖1140相连接。门框1110可借助铰链单元30来相对于本体20进行旋转。
门框1110可包括外框1111和内框1112。外框1111和内框1112可由合成树脂材质(例如,ABS材质、PC材质等)形成。
门框1110包括显示模块收容部1110b和开口部1110a。
显示模块收容部1110b为凹陷的空间,显示模块收容部1110b收容显示模块1130。显示模块收容部1110b也可由形成于外框1111本身的槽构成,也可由内框1112覆盖形成于外框1111的孔而成的凹陷的空间构成。显示模块收容部1110b可收容触摸传感器1160的柔性印刷电路板1161。
借助上述结构,显示模块1130被显示模块收容部1110b所覆盖。即,显示模块1130配置于门盖1140与门框1110之间。如上所述,在本变形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存在如下结构差异,在门框1110未设置与显示模块1160相对应的第二开口部。
开口部1110a在门1010处于关闭的状态下与衣物投入口20a相向。在开口部1110a设置透光门窗1120,并可通过门窗1120看到衣物投入口20a。
开口部1110a可包括前方侧开口1111a和后方侧开口1112a,上述前方侧开口1111a形成于外框1111,上述后方侧开口1112a形成于内框1112。
在门框1110的前部面形成密封剂填充槽1111d,在上述密封剂填充槽1111d填充用于使门框1110与门盖1140相粘结的密封剂。
如上所述,密封剂填充槽1111d可包括连接槽部、第一槽部及第二槽部。具体地,连接槽部横穿显示模块收容部1110b与开口部1110a之间,第一槽部与连接槽部的两端部相连接,从而与连接槽部一同包围开口部1110a的周围,第二槽部与连接槽部的两端部相连接,从而与连接槽部一同包围显示模块收容部1110b。
密封剂填充槽1111d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还可包括旁通槽。旁通槽在由连接槽部和第一槽部所形成的空间内对连接槽部上的任意位置和第一槽部上的任意位置进行连接。
并且,密封剂填充槽1111d可包括密封剂涂敷部1111d′及密封剂捕集部1111d″。
借助上述密封剂填充槽1111d,可防止水分向设置于门盖1140与门框1110之间的显示模块1130渗透。并且,密封剂填充槽1111d可分别包围显示模块收容部1110b和开口部1110a,由此可防止水分向通过开口部1110a设置的显示模块1130渗透。
而且,如图所示,在显示模块1130直接附着于门盖1140的后部面的情况下,显示器密封部件1133可紧贴于门盖1140的后部面。此时,显示器密封部件1133还可执行使显示模块1130与门盖1140的后部面相结合的粘结剂功能。

Claims (17)

1.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本体,具有衣物投入口;以及
门,用于开闭上述衣物投入口,
上述门包括:
门框,包括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在门处于关闭的状态下,上述第一开口部与上述衣物投入口相向,上述第二开口部与安装于上述门框内部的显示模块相对应;以及
门盖,与上述门框相结合,形成上述门的外观,
上述门盖包括非透光区域、第一透光区域及第二透光区域,在上述非透光区域内,上述第一透光区域与上述第一开口部相对应,上述第二透光区域与上述第二开口部相对应,
在上述门框中的重叠于上述非透光区域的部分形成有密封剂填充槽,在上述密封剂填充槽填充用于使上述门框与上述门盖相粘结的密封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门框包括:
外框,在前部面形成有上述密封剂填充槽;以及
内框,在上述外框的后部面侧,与上述外框相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剂填充槽包括:
密封剂涂敷部,用于填充密封剂;以及
密封剂捕集部,以能够捕集分别向上述密封剂涂敷部的内外侧流出的密封剂的方式分别形成于上述密封剂涂敷部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剂填充槽包括:
连接槽部,横穿上述第一开口部与第二开口部之间;
第一槽部,与上述连接槽部的两端部相连接,与上述连接槽部一同包围上述第一开口部的周围;以及
第二槽部,与上述连接槽的两端部相连接,与上述连接槽部一同包围上述第二开口部的周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剂填充槽还包括旁通槽部,上述旁通槽部用于连接上述连接槽部上的任意位置与上述第一槽部上的任意位置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旁通槽部位于由上述连接槽部和上述第一槽部所形成的空间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剂填充槽沿着上述外框的内侧周围以环形态延伸,来包围上述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整体。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门框还包括用于覆盖上述显示模块的框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本体设置有门收容部,所述门收容部从上述本体的外部面向内侧凹陷,上述门收容部在内部设置有上述衣物投入口,
在上述门处于关闭的状态下,上述门收容于上述门收容部,上述门盖的外部面边缘部分与相邻的上述本体的外部面形成同一平面。
10.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本体,具有衣物投入口;以及
门,用于开闭上述衣物投入口,
上述门包括:
门框,包括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在上述门处于关闭的状态下,上述第一开口部与上述衣物投入口相向,上述第二开口部与安装于上述门框内部的显示器模块相对应;以及
门盖,以覆盖上述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的方式与上述门框相结合,上述门盖形成上述门的外观,
在上述门框形成有密封剂填充槽,在上述密封剂填充槽填充用于使上述门框与上述门盖相粘结的密封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剂填充槽分别包围上述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剂填充槽包括:
连接槽部,横穿上述第一开口部与第二开口部之间;
第一槽部,与上述连接槽部的两端部相连接,与上述连接槽部一同包围上述第一开口部的周围;以及
第二槽部,与上述连接槽部的两端部相连接,与上述连接槽部一同包围上述第二开口部的周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剂填充槽包括:
第一密封剂捕集部,形成于由上述连接槽部和上述第一槽部所形成的内侧空间,用于包围上述第一开口部;
第二密封剂捕集部,形成于由上述连接槽部和上述第二槽部所形成的内侧空间,用于包围上述第二开口部;以及
第三密封剂捕集部,用于包围上述第一槽部和上述第二槽部。
14.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
本体,具有衣物投入口;以及
门,用于开闭上述衣物投入口,
上述门包括:
门盖,形成上述门的外观,包括非透光区域和在上述非透光区域内的透光区域;
显示模块,配置于上述门盖的后部面,通过上述透光区域输出视觉信息;以及
门框,包括显示模块收容部和开口部,上述显示模块收容部用于收容上述显示模块,上述开口部在上述门处于关闭的状态下与上述衣物投入口相向,在上述门框的前部面形成有密封剂填充槽,在上述密封剂填充槽填充用于使上述门框与上述门盖相粘结的密封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剂填充槽包括:
连接槽部,横穿上述显示模块收容部与上述开口部之间;
第一槽部,与上述连接槽部的两端部相连接,与上述连接槽部一同包围上述开口部的周围;以及
第二槽部,与上述连接槽部的两端部相连接,与上述连接槽部一同包围上述显示模块收容部的周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剂填充槽还包括旁通槽部,在由上述连接槽部和上述第一槽部所形成的空间内,上述旁通槽部连接上述连接槽部上的任意位置与上述第一槽部上的任意位置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剂填充槽包括:
密封剂涂敷部,用于填充密封剂;以及
密封剂捕集部,以能够捕集分别向上述密封剂涂敷部的内外侧流出的密封剂的方式分别形成于上述密封剂涂敷部的两侧。
CN201610482142.5A 2015-11-02 2016-06-27 衣物处理装置 Active CN1061493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249355P 2015-11-02 2015-11-02
US62/249,355 2015-11-02
KR10-2016-0001215 2016-01-05
KR20160001215 2016-01-05
KR1020160040450A KR101708352B1 (ko) 2015-11-02 2016-04-01 의류처리장치
KR10-2016-0040450 2016-04-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49319A true CN106149319A (zh) 2016-11-23
CN106149319B CN106149319B (zh) 2018-05-04

Family

ID=5734943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82142.5A Active CN106149319B (zh) 2015-11-02 2016-06-27 衣物处理装置
CN201620653126.3U Active CN205907516U (zh) 2015-11-02 2016-06-27 衣物处理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53126.3U Active CN205907516U (zh) 2015-11-02 2016-06-27 衣物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614931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41901A1 (en) * 2019-05-23 2020-11-25 BSH Hausgeräte GmbH Clothes processing machine and control panel component thereof
US11118294B2 (en) * 2018-01-08 2021-09-14 Lg Electronics Inc. Laundry treatment machin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5293A (zh) * 2017-02-28 2018-09-07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洗衣机门体灯控板的防静电装置
CN110578241B (zh) * 2018-06-08 2022-04-05 合肥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洗衣机的上盖及洗衣机
CN110578239B (zh) * 2018-06-08 2022-11-18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洗衣机的上盖及洗衣机
DE102018007700A1 (de) * 2018-09-28 2019-09-05 Emz-Hanauer Gmbh & Co. Kgaa Elektrisches Haushaltsgerät mit einem Leuchtfenster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01984A (ja) * 2012-06-15 2014-01-09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熱式流量計
KR20150006264A (ko) * 2013-07-08 2015-01-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드럼세탁기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01984A (ja) * 2012-06-15 2014-01-09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熱式流量計
KR20150006264A (ko) * 2013-07-08 2015-01-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드럼세탁기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18294B2 (en) * 2018-01-08 2021-09-14 Lg Electronics Inc. Laundry treatment machine
EP3741901A1 (en) * 2019-05-23 2020-11-25 BSH Hausgeräte GmbH Clothes processing machine and control panel component thereof
CN112064296A (zh) * 2019-05-23 2020-12-11 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衣物处理机器及其控制面板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07516U (zh) 2017-01-25
CN106149319B (zh) 2018-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2423A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06012441A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05893691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06149319A (zh) 衣物处理装置
JP6918812B2 (ja) 衣類処理装置
JP6640346B2 (ja) 衣類処理装置
JP6905989B2 (ja) 衣類処理装置及びその衣類処理装置に備えられるドアの製造方法
CN106048967B (zh) 衣物处理装置及制造设于该衣物处理装置的门的方法
CN106012410B (zh) 衣物处理装置及制造设于该衣物处理装置的门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