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48967B - 衣物处理装置及制造设于该衣物处理装置的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衣物处理装置及制造设于该衣物处理装置的门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48967B
CN106048967B CN201610452893.2A CN201610452893A CN106048967B CN 106048967 B CN106048967 B CN 106048967B CN 201610452893 A CN201610452893 A CN 201610452893A CN 106048967 B CN106048967 B CN 1060489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region
touch
touch sensor
door closure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528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48967A (zh
Inventor
千刚云
龙升地
权容雨
崔宰熏
孙晙荣
金洪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0404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708354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0489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489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489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489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25/00Washing machines with receptacles, e.g. perforated, having a rotary movement, e.g. oscillatory movement, the receptacle serving both for washing and for centrifugally separating water from the laundry and having further drying means, e.g. using hot air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4/00Details of control systems for washing machines, washer-dryers or laundry dryers
    • D06F34/28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selection, e.g. control panels therefor; Arrangements for indicating program parameters, e.g. the selected program or its progres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26Casings; Tubs
    • D06F37/28Doors; Security mean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衣物处理装置及制造设于该衣物处理装置的门的方法,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本体,设有衣物投放口,以及门,用于开闭所述衣物投放口;所述门包括:门盖,用于形成所述门的外观,设有透光区域和包覆所述透光区域的不透光区域,显示器模块,配置于所述门盖的后面上,用于通过所述透光区域输出视觉信息,以及触摸传感器,贴附于所述门盖的后面并覆盖所述透光区域,用于检测对所述透光区域的触摸输入;在所述触摸传感器形成有用于对所述透光区域的正位置贴附的对齐标记。

Description

衣物处理装置及制造设于该衣物处理装置的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用于开闭本体的衣物投放口的门的衣物处理装置及制造设于该衣物处理装置的门的方法。
背景技术
衣物处理装置包括用于洗涤衣物的装置、用于烘干衣物的装置、能够同时进行衣物的洗涤和烘干的装置。在衣物处理装置中,衣物的洗涤是通过水和洗涤剂的作用来去除洗涤物中沾粘的污渍的行程,衣物的烘干是通过设于衣物处理装置的热风供给装置来去除衣物中含有的水分的行程。
一般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本体,形成外形并设有衣物投放口;设于本体内部的衣物容纳部;驱动单元,用于旋转构成衣物容纳部的滚筒;用于开闭衣物投放口的门;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向用户显示与衣物处理装置中处理的行程相关的视觉信息,并输入用户的操作。
在这样的一般的衣物处理装置中,门被设计为用于执行开闭衣物投放口,并能够看到衣物容纳部的内部的固有的功能。并且,控制单元通常设于本体,以开启/关闭方式等仅简单地示出预设定的行程,并设有用于操作其的多个按键或旋钮。
如上所述的门和控制单元的二分化有碍于衣物处理装置的简洁的外观,从而导致衣物处理装置和用户之间的输入及输出界面只能停留于低层次方式。
对此,不断开展有使控制单元位于门,并以触摸屏方式实现控制单元的研究。与此相关的技术还揭示于韩国公开特许公报第10-2011-0130089号(2011.12.05.公开)和韩国公开特许公报第10-2015-0006264号(2015.01.16.公开)。但是,包括所述公开特许公报的在先专利中也未揭示有关于后述的门盖和触摸传感器间的对齐及触摸传感器和显示器模块间的对齐的技术内容。
为了在门上实现触摸屏,需要在门盖的透光区域各对应地配置触摸传感器及显示器模块。特别是,在触摸传感器与显示器模块独立地构成并贴附于门盖的后面的结构中,触摸传感器需要贴附于门盖的正确的位置,才能确保触摸屏的可靠性。
如上所述,为了实现触摸屏,门盖和触摸传感器间的对齐及触摸传感器和显示器模块间的对齐尤其重要。而在其中,如果考虑到组装工艺,门盖和触摸传感器间的对齐则可以说是最先需要进行的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盖和触摸传感器间的对齐结构及触摸传感器和显示器模块间的对齐结构,使当在门构成能够看到衣物容纳部内部的视窗部和用于显示衣物处理装置中处理的信息的显示部时,能够由触摸屏来实现所述显示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使从门外部无法看到用于将触摸传感器贴附于门盖的预设定的位置的结构。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标示有用于与门盖对齐的结构的触摸传感器。
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包括:本体,设有衣物投放口,以及门,用于开闭所述衣物投放口;所述门包括:门盖,用于形成所述门的外观,设有透光区域和包覆所述透光区域的不透光区域,显示器模块,配置于所述门盖的后面上,用于通过所述透光区域输出视觉信息,以及触摸传感器,贴附于所述门盖的后面并覆盖所述透光区域,用于检测对所述透光区域的触摸输入;在所述触摸传感器形成有用于对所述透光区域的正位置贴附的对齐标记。
所述对齐标记可包括至少两个形成于所述触摸传感器的各边角部分的对齐点。
所述对齐标记可包括沿着所述触摸传感器的至少一侧边延伸形成的对齐线。
所述触摸传感器可包括:底座部,由透光性材料形成;触摸图案部,在所述底座部上以预设定的图案进行图案化,用于检测对所述门盖的触摸输入;以及标记部,形成于所述底座部上,用于形成所述对齐标记。
所述标记部可由与所述触摸图案部相同的材料形成,与所述触摸图案部电分离地构成。
所述触摸传感器可还包括:信号传递部,与所述触摸图案部进行电连接,用于形成信号传递路径;所述标记部由与所述信号传递部相同的材料形成,与所述信号传递部电分离地构成。
所述门盖可包括:盖主体,由透光性材料形成;以及遮蔽层,被配置为覆盖所述盖主体的后面,用于形成所述不透光区域。
所述透光区域可以是未配置有所述遮蔽层的部分。
所述门盖可包括:盖主体,由透光性材料形成,以及薄膜,贴附于所述盖主体的后面;所述薄膜包括:透光部,分别与所述透光区域对应,以及不透光部,被形成为包覆所述透光部,与所述不透光区域对应。
与此同时,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设于衣物处理装置的门的方法,其包括:在由透光性材料形成的门盖的一面形成包覆透光区域的不透光区域的步骤,以及在所述门盖的一面贴附用于检测对所述透光区域的触摸输入的触摸传感器的步骤;在所述门盖的一面贴附所述触摸传感器的步骤包括:以所述不透光区域和所述透光区域的临界为基准对齐所述触摸传感器的对齐标记的步骤。
在对齐所述触摸传感器的对齐标记的步骤中,所述对齐标记可位于并重叠于用于形成所述临界的所述不透光区域。在此情况下,所述对齐标记可由与所述不透光区域不同的系列的颜色形成。
在对齐所述触摸传感器的对齐标记的步骤中,所述对齐标记可位于并重叠于用于形成所述临界的所述透光区域。在此情况下,在贴附所述触摸传感器的步骤之后,可还包括:将不透光性的遮蔽构件贴附于所述触摸传感器以覆盖所述对齐标记的步骤。所述遮蔽构件可被配置为重叠于所述透光区域。并且,所述遮蔽构件可由与所述不透光区域相同的系列的颜色形成。
在所述制造设于衣物处理装置的门的方法中,在贴附所述遮蔽构件的步骤之后,可还包括:配置显示器模块并使其覆盖所述遮光区域的步骤。
在所述制造设于衣物处理装置的门的方法中,在所述形成所述不透光区域的步骤之后,可还包括:对所述门盖进行施压并使其变形为弯曲的状态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在触摸传感器中未与第二透光区域对应的部分形成有对齐标记,对齐标记以门的不透光区域和第二透光区域的临界为基准进行对齐,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实现对门盖的触摸传感器的对齐。
并且,门框的安装导向件由分别与门盖的第一及第二边角部对应的带有弧度的第一突出部和直线形态的第二突出部构成,当将门盖组装于门框时,第二边角部和第二突出部成为可对齐设置位置的基准。即,当使第二边角部与第二突出部对应地配置时,门盖将位于门框上的正位置,从而能够使门盖的第一及第二透光区域与门框的第一及第二开口部对应地进行配置。如上所述,通过使门盖位于门框上的正位置,能够实现贴附于门盖的触摸传感器和结合于门框的显示器模块间的对齐。
当触摸传感器的触摸图案部由金属网筛(metal mesh)结构形成时,虽然标记部由与触摸图案部相同的金属物质构成,但可被构成为与触摸图案部进行电分离而无法检测触摸输入的虚设部分。所述结构可利用单一金属物质来形成触摸图案部和标记部,因此具有简洁的层结构,并能够使标记部在与触摸图案部相同的工艺上实现。
或者,当触摸传感器由基于ITO等的触摸图案部和信号传递部构成时,触摸传感器可具有如下的两种结构。
首先,标记部由与信号传递部相同的材料形成,并相互电分离地构成。在此情况下,标记部可在与信号传递部相同的工艺上实现,而不是在与信号传递部独立的工艺上实现。
或者,标记部也可由与信号传递部不同的材料构成,并在不同的工艺上实现。在此情况下,可通过在已制造的触摸传感器上形成标记部的简单的工艺来制造出形成有对齐标记的触摸传感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2A是示出图1所示的门以第一次进行旋转并开放衣物投放口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2B是在图2A所示的状态下,门以第二次进行旋转的状态的概念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门的主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门盖的后视图。
图6是示出沿着图5所示的线A-A’取得的门盖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7是图5所示的B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示出沿着图5所示的线A-A’取得的门盖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9是示出沿着图5所示的线A-A’取得的门盖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0是示出从图5所示的C部分中分离出门盖和触摸传感器的概念图。
图11是图5所示的C部分的放大图。
图12是示出用于图11所示的门盖和触摸传感器的对齐的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概念图。
图13是示出用于图11所示的门盖和触摸传感器的对齐的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概念图。
图14是图11所示的触摸传感器的主视图。
图15是示出沿着图14所示的线D-D’取得的触摸传感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6是示出沿着图14所示的线D-D’取得的触摸传感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图11所示的门盖和触摸传感器的结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18是在图12所示的结构中用于说明在门盖贴附触摸传感器的详细步骤的流程图。
图19是沿着图4所示的线E-E’取得的剖面图。
图20是示出从图4所示的F部分中分离出门盖和门框的概念图。
图21至图24是用于说明对门盖的触摸传感器的对齐结构的变形例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与本发明相关的衣物处理装置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除非在上下文明确表示有另行的含义,单数的表达方式应包括复数的表达方式。
即使是相互不同的实施例,与前述的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元件将赋予相同、相似的附图标记,并省去对其重复的说明。
并且,在对本发明揭示的实施例进行说明的过程中,如果判断为对于相关的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会导致混淆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实施例的技术思想,则将省去对其详细的说明。
所附的附图仅是为了容易理解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实施例,不应由所附的附图来限定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思想,而是应当涵盖了本发明的思想及技术范围中所包括的所有变更、均等物乃至替代物。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1的立体图,图2A及图2B是示出图1所示的门10分别以第一次及第二次进行旋转并开放衣物投放口20a的状态的概念图。
参照本附图,衣物处理装置1包括本体20及门10。
本体20构成衣物处理装置1的外形,并设有用于投放衣物的衣物投放口20a。本实施例中示出在六面体形状的本体20的前面部形成有衣物投放口20a。
在本体20的内部设有通过衣物投放口20a容纳洗涤物的衣物容纳部。
作为一例,当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1由用于洗涤物的烘干的装置构成时,衣物容纳部可由以可旋转的方式设于本体20的内部的滚筒40构成。
作为另一例,当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1由能够同时执行洗涤物的洗涤和烘干的装置构成时,衣物容纳部可由设于本体20的内部并储存洗涤水的洗衣桶(未图示)及以可旋转的方式设于所述洗衣桶内部并容纳洗涤物的滚筒40构成。
在本体20设有用于旋转滚筒40的驱动单元(未图示)。驱动单元可包括用于产生驱动力的电机及利用所述驱动力来旋转滚筒40的传送带。
在本体20可以可取出及引入方式设置有抽屉式的洗涤剂供给部(未图示)。用于覆盖洗涤剂供给部的盖21可以朝上下方向旋转的方式构成。
在本体20可设有电源键22,用于开启/关闭衣物处理装置1的电源。当后述的显示部12由触摸屏构成时,可通过对所述触摸屏12的触摸输入来开启/关闭衣物处理装置1的电源。在此情况下,无需设有电源键22而可实现更加简洁的外观。
门10以对本体20可相对移动的方式构成,从而开闭衣物投放口20a。如图所示,门10可利用铰链单元30以对本体20可旋转的方式设置。
本体20可设有从外部面向内侧凹陷,并在内部设有衣物投放口20a的门容纳部20b。在门10关闭的状态下,门10容纳于门容纳部20b,门10的外部面边缘部分可被配置为和与之相邻的本体20的外部面构成相同的平面。
在如上所述的门10容纳于门容纳部20b的结构上,当门10开放时为了防止门10被本体20卡住,铰链单元30可具有双重铰链结构,其具有相互不同的两个旋转轴。在此情况下,如图2A及图2B所示,利用某一个旋转轴的第一次旋转,使门10从门容纳部20b被分开后,利用另一个旋转轴的第二次旋转,使门10进行旋转。
在门10的一侧安装有铰链单元30的结构中,在门10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将门10固定于本体20或从本体20解除固定的锁定装置。锁定装置可由按压式结构构成,使当将门10的另一侧按压一次时,门10被锁定,再按压一次时,门10被解除锁定。
在门10设有视窗部11及显示部12。
在门10关闭的状态下,视窗部11与衣物投放口20a对应地配置,从而能够看到衣物容纳部内部。由此,用户能够通过视窗部11确认衣物容纳部中容纳的衣物的状态。
显示部12用于显示(输出)衣物处理装置1中处理的信息。例如,显示部12可显示衣物处理装置1中驱动的行程(洗涤、脱水、烘干行程等)的执行画面信息,或者与这样的执行画面信息对应的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 UserInterface,GUI)信息。
以下,对门1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图3是图1所示的门10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1所示的门10的主视图。
参照图3及图4,门10包括:门框110、门窗120、显示器模块130及门盖140。如前所述,在门10安装有用于与本体20相结合的铰链单元30,而在本附图中省略了铰链单元30。
本实施例中示出有门10形成为圆形(包括正圆形、椭圆形或至少一部分带有弧度的圆形形态)形状。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门10也可形成为多角形(矩形、六角形等)。
门框110以可旋转的方式结合于本体20,为此,铰链单元30分别与门框110和本体20相结合。
如图所示,门框110可包括外框111和内框112。外框111和内框112可由合成树脂材料(例如,ABS材料,PC材料等)形成。
作为参照,将所述结构称为外框111和内框112的原因在于,在门10关闭的状态下仅观察门框110自身时,外框111朝向本体20的外部,而内框112朝向本体20的内部。也可无需进行这样的区分,而将外框111和内框112分别称为第一框及第二框。
门框110包括:第一开口部110a,在门10关闭的状态下,与衣物投放口20a相面对;第二开口部111b,与安装于内部的显示器模块130对应。由于在第一开口部110a设置有门窗120,也可将第一开口部110a称为门窗孔,由于在第二开口部111b安装有显示器模块130,也可将第二开口部111b称为显示器孔。第二开口部111b可位于第一开口部110a上。
第一开口部110a可包括:形成于外框111的前方侧开口111a和形成于内框112的后方侧开口112a。第二开口部111b形成于外框111。在内框112的后方侧开口112a上可形成有连通部112b,利用所述连通部112b可将显示器模块130安装于门框110内部。
门窗120以与第一开口部110a对应地设置于门框110。门窗120由透光性材料(玻璃、合成树脂材料等)形成,并在门10关闭的状态下与衣物投放口20a对应。
在门框110内部设置有显示器模块130。显示器模块130与第二开口部111b对应地进行配置,设于显示器模块130的显示器132输出与衣物处理装置1中处理的信息相关的视觉信息。
与此同时,在门框110可设有可使触摸传感器160的软性印刷电路板(161,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B)通过的FPCB孔111c。本附图中示出在第二开口部111b的一侧设有FPCB孔111c。
在门框110结合有用于形成门10的外观的门盖140。门盖140可由具有透光性的玻璃材料或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门盖140包括:不透光区域143;在不透光区域143内,与第一开口部110a对应的第一透光区域141;以及与第二开口部111b对应的第二透光区域142。其中,透光区域表示使光的至少一部分透射,从而能够看到相反侧乃至内部的区域。因此,透光区域是包括半透光区域的概念。
第一及第二透光区域141、142由不透光区域143被相互划分。本实施例中示出:门框110和门盖140由圆形形状形成,从而与圆形的门10对应,并为了向用户展现一体化的审美感,使第一及第二透光区域141、142形成为圆形形状。其中,圆形包括正圆形、椭圆形或至少一部分带有弧度的圆形形态。
作为参照,上述的结构形成为圆形形状,其仅是作为一实施例提示出,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第一及第二透光区域141、142除了圆形以外,还可由多角形(矩形、六角形等)及其他不同的几何形态形成。
门盖140可形成为在至少一部分呈弯曲的形态。例如,利用弯曲的弯曲部形状,可使弯曲部两侧的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相对于彼此倾斜地形成。其中,第一盖部和第二盖部形成为平坦的形态。为了与这样的门盖140对应,门框110也可形成为其至少一部分呈弯曲的形态。
本实施例中示出第一透光区域141在第一盖部和弯曲部的范围内形成,第二透光区域142形成于第二盖部。
另外,第二透光区域142以小于第二开口部111b的大小形成,使在门盖140结合于门框110的状态下,其被配置为重叠于第二开口部111b内。其中,重叠(overlap)表示的是在所述门10的厚度方向上的重叠。利用所述配置,形成第二开口部111b的外廓线被不透光区域143遮蔽而无法看到。
并且,在第二开口部111b安装有显示器模块130,第二透光区域142可被配置为重叠于设于显示器模块130的显示器132内。利用所述配置,仅向外部露出用于输出视觉信息的显示器132,其他结构物(例如,安装框131)则因不透光区域143而不会向外部露出,从而能够实现更加简洁的门10的外观。
与此同时,显示器132的边缘区域(即,边框(bezel)区域)因设计上存在界限,其实质上相当于不输出视觉信息的区域。当边缘区域配置于第二透光区域142内时,显示器132中输出的视觉信息将构成比第二透光区域142更小的画面。在此情况下,用户感到输出视觉信息的画面比实际更小。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可配置为,使显示器132中不输出视觉信息的边缘部分被不透光区域143覆盖。利用所述配置,显示器132中输出的视觉信息将构成与第二透光区域142完全地对应(填满)的画面。在此情况下,用户可感到输出视觉信息的画面比实际更大,由此,能够增加用户对所述画面的关注程度。
如图所示,第二开口部111b可由与矩形的显示器模块130对应的矩形形态形成,第二透光区域142由被配置为重叠于第二开口部111b内的圆形形态形成。即,第二透光区域142被配置为与显示器模块130的一部分重叠,不透光区域143被配置为覆盖遮蔽显示器模块130的另一部分。利用所述结构,仅通过与圆形的第二透光区域142对应的部分输出视觉信息,从而能够向用户提供圆形的显示部12。
圆形的显示器一般比广泛使用的矩形的显示器132价格高,其形态上不易对齐准确的设置位置,因此可能会频繁地发生组装不良的情况。但是,利用所述结构,能够在使用具有更低廉的费用且可组装在正确的位置的矩形的显示器132的情况下,向用户提供被看作为圆形的显示部12。
由于第二透光区域142被不透光区域143包覆,从显示器132中未与第二透光区域142对应的部分输出的视觉信息将不会被用户看到。考虑到这样的情况,在显示器132中未与第二透光区域142对应的部分可以不输出视觉信息。
作为一例,在显示器132中与第二透光区域142对应的部分输出与衣物处理装置1中处理的信息相关的视觉信息的状态下,在未与第二透光区域142对应的部分可输出包覆所述视觉信息的外廓图像。所述外廓图像作为未与第二透光区域142对应的部分,其可由特定系列的颜色(例如,黑色)所填充。
作为另一例,在显示器132中与第二透光区域142对应的部分输出与衣物处理装置1中处理的信息相关的视觉信息的状态下,未与第二透光区域142对应的部分可被关闭。即,在显示器模块130中未与第二透光区域142对应的部分不但不输出视觉信息以外,而且还不输出外廓图像。在本例中,由于仅使显示器132的一部分进行驱动,与显示器132的全体进行驱动的前例相比,能够实现显示器132的有效率的驱动,从而获得节电效果。
图5是图3所示的门盖140的后视图。
在门盖140形成的显示部12可与触摸传感器160构成相互层结构,或者与之形成一体式,从而能够实现触摸屏12。这样的触摸屏12除了用作为提供衣物处理装置1和用户之间的输入界面的用户输入部以外,还可提供衣物处理装置1和用户之间的输出界面。例如,用于执行洗涤、脱水、烘干行程等的动作模式的选择及变更可利用显示部12上的用户的触摸输入(或触摸)来实现。
为了检测对门盖140的触摸输入,在门10设有触摸传感器160。
触摸传感器160利用电阻膜方式、电容方式、红外线方式、超声波方式、磁场方式等多种触摸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来检测向显示部(或触摸屏,12)施加的触摸输入。
作为一例,触摸传感器160可将触摸屏12的特定部位上施加的压力或特定部位上发生的电容等的变化转换为电输入信号。触摸传感器160可检测出向触摸屏12施加触摸的触摸对象体在触摸传感器160上触摸的位置、面积、触摸时的压力等。其中,触摸对象体是向所述触摸传感器160施加触摸的物体,例如,其可以是手指、触控笔或手写笔(Stylus pen)、指示器等。
如上所述,当存在有对触摸传感器160的触摸输入时,向控制器传送与之对应的信号。控制器对该信号进行处理后,将对应的信号传送给控制部(未图示)。由此,控制部能够得知显示部12的哪个区域被触摸等。其中,控制器可以是与控制部相独立的结构,或者可以是控制部自身。
另外,控制部可根据触摸触摸屏12的触摸对象体的种类执行相互不同的控制或执行相同的控制。可根据衣物处理装置1的动作状态或执行中的应用程序来决定是否根据触摸对象体的种类执行相互不同的控制或执行相同的控制。
触摸传感器160可检测出对触摸屏12的短(或轻敲(tap))触摸(short touch)、长触摸(long touch)、多点触摸(multi touch)、拖动触摸(drag touch)、轻拂触摸(flicktouch)、捏入触摸(pinch-in touch)、捏出触摸(pinch-out touch)、触划触摸(swypetouch)、悬停触摸(hovering touch)等多种方式的触摸。
触摸传感器160可检测对包括第二透光区域142的检测区域的触摸输入。
本实施例中例示出触摸传感器160在门盖140的后面以覆盖第二透光区域142和包覆第二透光区域142的不透光区域143的一部分的方式被贴附的结构。利用所述结构,触摸传感器160的检测区域除了第二透光区域142以外,还包括包覆第二透光区域142的不透光区域143的一部分。因此,能够提供利用包覆第二透光区域142的不透光区域143的一部分的多种UI或GUI。
在所述结构中,触摸传感器160可由设有触摸图案的触摸薄膜形态形成,并配置于门盖140和显示器模块130之间。触摸薄膜可由透明导电性薄膜构成,作为所述触摸薄膜可利用已公知的ITO薄膜(Indium-Tin Oxide film)、CNT薄膜(Carbon Nano Tube film)等。
触摸薄膜可由一个或两个层构成。作为一例,在触摸薄膜由两个层构成的方式(GFF(Glass-Film-Film))的情况下,触摸薄膜可贴附于门盖140的后面或贴附于显示器模块130上。作为另一例,在触摸薄膜由一个层构成的方式(G1F(Glass-Film))的情况下,触摸薄膜可贴附于门盖140的后面并与门盖140形成一体。
触摸传感器160也可无需设置额外的触摸薄膜,而是由金属线直接在门盖140的后面图案化的形态形成(G2:Glass only))。
或者,触摸传感器160可与设于显示器模块130的显示器132形成为一体。例如,触摸传感器160可配置于显示器132的基板上(on-cell),或设于显示器132的内部(in-cell)。
另外,衣物处理装置1的显示部12由控制部控制其驱动。即,控制部控制显示器模块130的开启/关闭、视觉信息或图像的输出,并控制触摸传感器160的开启/关闭。
其中,控制部可对触摸传感器160的检测区域中未与第二透光区域142对应的区域的触摸检测的激活与否进行控制。例如,可区分出对触摸传感器160的检测区域中未与第二透光区域142对应的区域需要进行触摸检测的状态和不需要进行触摸检测的状态,在不需要进行触摸检测的状态下,可不激活对所述未对应的区域的触摸检测。利用所述控制,能够减少用户的触摸输入时的错误,并获得节电效果。
图6是示出沿着图5所示的线A-A’取得的门盖140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参照图6,门盖140包括盖主体140a及遮蔽层140b。
盖主体140a由透光性材料形成。盖主体140a可由透光性的玻璃材料或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盖主体140a可形成为在其至少一部分呈弯曲的形态。
遮蔽层140b被配置为覆盖盖主体140a的一面,并形成不透光区域143。遮蔽层140b可形成于盖主体140a的前面或后面。
本实施例中示出在盖主体140a的后面印刷墨水并形成遮蔽层140b的情形。所述墨水中可包含具有特定系列的颜色(例如,黑色、白色、蓝色等)的颜料。作为形成遮蔽层140b的方法,可采用丝网印刷(利用由丝绸、尼龙、涤纶(tetron)、不锈钢材料等形成的网筛)、胶版印刷(offset print)、转移印刷等多种印刷方法。
如图所示,在第一及第二透光区域141、142未配置有遮蔽层140b。即是说,第一及第二透光区域141、142是未被遮蔽层140b覆盖,而是作为透光性的盖主体140a留下的透明的部分。
遮蔽层140b包覆第一及第二透光区域141、142,第一及第二透光区域141、142由遮蔽层140b所形成的不透光区域143被相互划分。
在与第二透光区域142对应的盖主体140a的后面贴附触摸传感器160。触摸传感器160被配置为完全地覆盖第二透光区域142,从而检测对第二透光区域142的触摸输入。触摸传感器160可形成为比第二透光区域142更大的大小,此时,触摸传感器160可覆盖用于限定第二透光区域142的遮蔽层140b的一部分。
另外,利用所述结构,在设于显示器模块130的显示器132的前方将依次地配置透光性的触摸传感器160及透光性的盖主体140a。
图7是图5所示的B部分的放大图。
参照图7,门盖140中用于限定第一透光区域141的遮蔽层140b可被形成为,越靠近第一透光区域141其透明度逐渐变化。
例如,第一透光区域141周边的不透光区域143可被构成为,越靠近第一透光区域141其逐渐变得透明。为此,遮蔽层140b可包含形成于第一透光区域141周边的多个遮蔽点140b’,所述多个遮蔽点140b’可被形成为,越靠近第一透光区域141其密度变低。
通过这样的半色调(halftone)方法,使第一透光区域141的临界变得模糊,从而在视觉上能够从不透光区域143自然地过渡到第一透光区域141。
另一方面,第二透光区域142和包覆其的不透光区域143可基于不透光区域143以临界线的形态明确进行区分。
图8是示出沿着图5所示的线A-A’取得的门盖140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
与在盖主体140a的后面印刷遮蔽层140b的前述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可在盖主体2140a的后面贴附用于形成不透光区域2143的薄膜2140b。
如图所示,薄膜2140b包括:与不透光区域2143对应的不透光部2140b3;与第一透光区域2141对应的第一透光部2140b1;以及与第二透光区域2142对应的第二透光部2140b2。不透光部2140b3包覆第一及第二透光部2140b1、2140b2,第一及第二透光部2140b1、2140b2由不透光部2140b3被相互划分。
其中,与不透光部2140b3对应的部分用作为使门盖2140变得不透明的遮蔽层,从而形成不透光区域2143。与第一及第二透光部2140b1、2140b2对应的部分与透光性的盖主体2140a一同分别形成第一及第二透光区域2141、2142。
即,与前述的第一实施例不同的,第一及第二透光区域2141、2142基于将作为薄膜2140b的透明的部分的第一及第二透光部2140b1、2140b2分别配置于透光性的盖主体2140a来形成。
在与第二透光部2140b2对应的薄膜2140b的后面贴附触摸传感器2160。触摸传感器2160被配置为完全地覆盖第二透光区域2142,从而检测对第二透光区域2142的触摸输入。触摸传感器2160可形成为比第二透光区域2142更大的大小,此时,触摸传感器2160可覆盖用于限定第二透光部2140b2的不透光部2140b3的一部分。
另外,利用所述结构,在设于显示器模块130的显示器132的前方依次地配置透光性的触摸传感器2160、薄膜2140b的第二透光部2140b2及透光性的盖主体2140a。
图9是示出沿着图5所示的线A-A’取得的门盖140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图。
与前述的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本实施例中可在盖主体3140a的后面贴附用于形成遮蔽层3140b的薄膜3140b。如图所示,薄膜3140b包括:与不透光区域3143对应的不透光部3140b3;与第一透光区域3141对应的第一孔3140b1;以及与第二透光区域3142对应的第二孔3140b2。不透光部3140b3被形成为包覆第一及第二孔3140b1、3140b2,第一及第二孔3140b1、3140b2由不透光部3140b3被相互划分。
其中,与不透光部3140b3对应的部分用作为使门盖3140变得不透明的遮蔽层,从而形成不透光区域3143。在与第一及第二透光区域3141、3142对应的部分形成有第一及第二孔3140b1、3140b2,从而未配置薄膜3140b,并留作为透光性的盖主体3140a。
在与第二透光区域3142对应的盖主体3140a的后面贴附触摸传感器3160。触摸传感器3160被配置为完全地覆盖第二透光区域3142,从而检测对第二透光区域3142的触摸输入。触摸传感器3160可形成为比第二透光区域3142更大的大小,此时,触摸传感器3160可覆盖用于限定第二孔3140b2的不透光部3140b3的一部分。
另外,利用所述结构,在设于显示器模块130的显示器132的前方依次地配置透光性的触摸传感器3160及透光性的盖主体3140a。这与前面的图6所述的层结构相比,仅在遮蔽层140b、3140b的厚度上存在稍许区别,其可看作是实质上相同。
这样的图6及图9中所述的层结构与图8中所述的层结构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
首先,触摸传感器160、3160直接贴附于透光性的盖主体140a、3140a,因此,用户感受到的触摸灵敏度可提高。并且,与图8所述的层结构不同的,在显示器132前方未设有薄膜2140b的第二透光部2140b2,因此,能够更加清楚地提供显示器132中输出的视觉信息。
另外,作为在所述图8及图9中说明的门盖2140、3140贴附薄膜2140b、3140b的方法,可采用模内注塑(in-mold injection)方式、转印方式等多种方式。
模内注塑方式是在门盖2140、3140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情况下可利用的方式,它是薄膜2140b、3140b设于模具内,与门盖2140、3140一同被注塑并一体地成型的方式。转印方式是通过热转印压接来在玻璃或合成树脂材料的门盖2140、3140贴附薄膜2140b、3140b的方式。
另外,为了在门10实现触摸屏12,在门盖140的第二透光区域142需要分别对应地配置触摸传感器160及显示器模块130。特别是,在触摸传感器160未设于显示器模块130的、触摸传感器160与显示器模块130独立地构成并贴附于门盖140的后面的结构中,触摸传感器160需要贴附于门盖140的正确位置,才能确保触摸屏12的可靠性。
因此,相对于第二透光区域142及显示器模块130的触摸传感器160的对齐尤其重要。其中,在组装工艺上,触摸传感器160需要贴附于门盖140的预设定的位置,才能与随后组装的显示器模块130实现对齐。
以下,对考虑到这样的情况的相对于门盖140的触摸传感器160的结合结构进行说明。
图10是示出从图5所示的C部分中分离出门盖140和触摸传感器160的概念图,图11是图5所示的C部分的放大图。
参照图10及图11,在触摸传感器160形成有对齐标记163(alignmark),在门盖140形成有利用对齐标记163来引导触摸传感器160的贴附位置的导向标记144。对齐标记163和导向标记144成为能够对齐相对于门盖140的触摸传感器160的贴附位置的基准。
触摸传感器160除了多角形(矩形、六角形等)以外,还可由圆形(正圆形、椭圆形等)形成。但是,考虑到触摸传感器160是用于将显示部12由触摸屏12实现的结构,触摸传感器160优选形成为呈与显示器模块130对应的形态。本附图中例示出触摸传感器160具有与矩形的显示器模块130对应的矩形形态。
触摸传感器160具有比第二透光区域142更大的大小,从而能够覆盖形成于门盖140的第二透光区域142。由此,触摸传感器160的一部分被配置为覆盖第二透光区域142,另一部分被配置为覆盖第二透光区域142周边的不透光区域143。在被配置为覆盖不透光区域143的触摸传感器160的所述另一部分形成有对齐标记163,所述对齐标记163构成相对于门盖140的触摸传感器160的贴附基准点。
对齐标记163可设有多个,并相互分开地配置于触摸传感器160的至少三处。当对齐标记163包括第一对齐标记163a、第二对齐标记163b及第三对齐标记163c时,用于连接第一对齐标记163a和第二对齐标记163b的虚拟的第一对齐线164’可与用于连接第一对齐标记163a和第三对齐标记163c的虚拟的第二对齐线164”相交叉地构成。
对齐标记163可形成于未与第二透光区域142对应的触摸传感器160的边角部分。图10中例示出第一至第三对齐标记163a、163b、163c位于触摸传感器160的各边角部分,第一对齐线164’和第二对齐线164”相互垂直地进行配置的情形。
导向标记144形成于门盖140的不透光区域143,为了能够在不透光区域143内以视觉上进行区分,其可包括透光部144’。导向标记144可分别形成于第二透光区域142周边的多处。
导向标记144与对齐标记163对应地设置。导向标记144可设有多个,并相互分开地配置于门盖140的至少三处。当导向标记144包括第一导向标记144a、第二导向标记144b及第三导向标记144c时,用于连接第一导向标记144a和第二导向标记144b的虚拟的第一导向线145’可与用于连接第一导向标记144a和第三导向标记144c的虚拟的第二导向线145”相交叉地构成。
利用这样的结构,能够更加准确地实现对门盖140的触摸传感器160的对齐,同样能够更加准确地实现对随后组装的显示器模块130的触摸传感器160的对齐。其结果,能够确保触摸屏12的可靠性。
导向标记144形成于包覆第二透光区域142的不透光区域143。图10中例示出第一至第三导向标记144a、144b、144c位于第二透光区域142周边的不透光区域143,第一导向线145’和第二导向线145”相互垂直地进行配置。
当在第一至第三导向标记144a、144b、144c内分别对应地配置第一至第三对齐标记163a、163b、163c时,触摸传感器160处于与门盖140相对齐的状态。在触摸传感器160贴附于门盖140的后面的状态下,对齐标记163被配置为重叠于导向标记144内。
另外,由于导向标记144具有用于在不透光区域143内以视觉上进行区分的透光部144’,即使触摸传感器160处于贴附于门盖140的状态,透光部144’的至少一部分也未被遮蔽,从而被看作为用户以视觉上进行区分的部分。而这会成为对实现门的简洁的外观产生影响的因素。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触摸传感器160的前面贴附于门盖140的后面的状态下,不透光性的遮蔽构件180贴附于触摸传感器160的后面并覆盖导向标记144。遮蔽构件180优选由与不透光区域143的颜色相同的系列的颜色形成。遮蔽构件180可具有薄膜或薄板形态。
如上所述,遮蔽构件180遮蔽导向标记144的透光部144’,从而使用户不易识别出导向标记144。
以下,对基于导向标记144的形态的门盖140和触摸传感器160的对齐结构进行说明。
图12是示出用于图11所示的门盖140和触摸传感器160的对齐的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概念图。
参照图12,导向标记144包括透光部144’及透光部144’内的不透光部144”。
透光部144’被形成为包覆不透光部144”,从而划分不透光区域143和不透光区域143。即,在不透光区域143内形成透光部144’,并在透光部144’内形成不透光部144”。
本附图中示出呈透光部144’完全地包覆不透光部144”的闭环形态。但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透光部144’也可呈包覆不透光部144”的一部分的开环形态。
形成不透光部144”的材料可由与形成不透光区域143的材料相同的材料构成。并且,不透光部144”和不透光区域143可由相同的系列(例如,黑色)的颜色形成。
透光部144’可以是在形成不透光区域143时被除外而形成的部分。作为一例,透光部144’是在门盖140的后面印刷用于形成不透光区域143的不透光材料(参照与前述的遮蔽层140b相关的说明(图6))时被除外的部分,其可以是仅留下透光性的盖主体140a的部分。
如上所述,当导向标记144由透光部144’及透光部144’内的不透光部144”构成时,利用透光部144’使导向标记144在不透光区域143内被识别为是可区分的结构,同时在透光部144’内形成有不透光部144”,从而能够减小用户对导向标记144的识别可能性。
当对齐标记163配置于不透光部144”内时,触摸传感器160处于与门盖140相对齐的状态。即,在触摸传感器160的前面贴附于门盖140的后面的状态下,对齐标记163被配置为重叠于不透光部144”内。
对齐标记163可由与不透光部144”不同系列的颜色形成。基于此,能够容易地识别出重叠于不透光部144”内的对齐标记163,从而提高组装工艺上的便利性。
另外,在触摸传感器160贴附于门盖140的状态下,不透光性的遮蔽构件180贴附于触摸传感器160的后面并覆盖导向标记144的透光部144’。遮蔽构件180可被形成为将透光部144’和不透光部144”全部覆盖,或者被形成为与透光部144’对应的闭环形态。
图13是示出用于图11所示的门盖140和触摸传感器160的对齐的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概念图。
参照图13,导向标记4144由与不透光区域4143相区分的透光部4144’全体构成。
透光部4144’可以是在形成不透光区域4143时被除外而形成的部分。作为一例,透光部4144’是在门盖4140的后面印刷用于形成不透光区域4143的不透光材料(参照与前述的遮蔽层140b相关的说明(图6))时被除外的部分,其可以是仅留下透光性的盖主体140a的部分。
当对齐标记4163配置于透光部4144’内时,触摸传感器4160处于与门盖4140相对齐的状态。即,在触摸传感器4160的前面贴附于门盖4140的后面的状态下,对齐标记4163被配置为重叠于透光部4144’内。
由于导向标记4144由透光部4144’全体构成,被配置为重叠于透光部4144’内的对齐标记4163将通过透光性的门盖4140向外部露出。在这样的结构中,为使用户不易识别出对齐标记4163,对齐标记4163可由与不透光区域4143相同的系列的颜色形成。
如上所述,当导向标记4144由透光部4144’全体构成时,与还包括不透光部4144”的前述的第一实施例相比,能够减小导向标记4144的大小。并且,由于将对齐标记4163重叠于透光部4144’内进行对齐,与将对齐标记4163重叠于不透光部4144”内进行对齐的第一实施例相比,具有容易进行对齐的优点。
另外,在触摸传感器4160贴附于门盖4140的状态下,不透光性的遮蔽构件4180贴附于触摸传感器160的后面并覆盖导向标记4144的透光部4144’。
以下,对与对齐标记163相关的触摸传感器16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图14是图11所示的触摸传感器160的主视图。
参照图14,触摸传感器160设有用于检测对门盖140的触摸输入的检测区域160’,第二透光区域142位于重叠于所述检测区域160’内的位置。
进一步,为了能够检测对第二透光区域142周边的不透光区域143的触摸输入,检测区域160’可被构成为还重叠于所述不透光区域143。在所述结构中,检测区域160’的一部分重叠于第二透光区域142,另一部分重叠于第二透光区域142周边的不透光区域143。
设于触摸传感器160的对齐标记163可位于未形成有检测区域160’的部分。本附图中示出对齐标记163设于触摸传感器160的边角部分。
在触摸传感器160设有作为用于向控制器传送触摸传感器160中检测出的输入信号的线路的软性印刷电路板161(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B)。软性印刷电路板161可具有从触摸传感器薄膜162的一侧延伸的形态。
以下,对触摸传感器160的层结构进行说明。
图15是示出沿着图14所示的线D-D’取得的触摸传感器160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参照图15,触摸传感器160包括:底座部162a、触摸图案部162b及标记部162c。
底座部162a形成触摸传感器160的外形,并由绝缘性材料形成。底座部162a由透光性材料形成,以使显示器模块130中输出的视觉信息透射。
底座部162a上形成有构成触摸输入的检测区域160’的触摸图案部162b。在触摸图案部162b中,为使金属构件构成格栅(grid)形状,其可分别沿着第一方向(x轴)和第二方向(y轴)延伸,作为所述金属构件可利用银Ag、铜Cu、金Au等。
构成触摸图案部162b的金属物质以线宽t1、t2较薄地(纳米级)形成。由此,触摸图案部162b被构成为用户无法用肉眼识别,从而不会对从显示器模块130输出的视觉信息构成干扰。
分别沿着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延伸的金属物质在相互重叠的部分被绝缘。为此,在相互重叠的部分可插设绝缘层(未图示)。
触摸图案部162b可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额外的信号传递部)与软性印刷电路板161进行电连接。
底座部162a上形成有构成对齐标记163(163a,163b)的标记部162c。标记部162c由与触摸图案部162b相同的材料形成,并相互电分离地构成。
为了实现这样的结构,标记部162c可在与触摸图案部162b相同的工艺上实现,而不是在与其独立的工艺上实现。例如,经由掩模、蚀刻工艺等而沉积于底座部162a上的金属物质可被划分为触摸图案部162b和标记部162c,此时,标记部162c可由蚀刻部162d成为与触摸图案部162b电分离的结构。
即,标记部162c可被理解为是由与触摸图案部162b相同的金属物质构成,但与触摸图案部162b被电分离而无法检测出触摸输入的虚设部分。利用所述结构,标记部162c在底座部162a上被配置为与触摸图案部162b构成相同层位。
标记部162c以具有规定的面积进行图案化,与构成触摸图案部162b的金属构件不同的,其可由用户用肉眼识别。标记部162c具有不透光性,如前所述,其可由与不透光部144”不同系列的颜色构成(与图12相关的第一实施例的情况),或者由与不透光区域4143相同的系列的颜色构成(与图13相关的第二实施例的情况)。
所述结构可用单一金属物质形成触摸图案部162b和标记部162c,因此具有实现简洁的层结构的优点。并且,所述结构中利用相对低廉的金属物质,其优点在于,可代替包含有被称为稀土类的高价的稀金属的铟的ITO透明电极。
图16是示出沿着图14所示的线D-D’取得的触摸传感器5160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
参照图16,触摸传感器5160包括:底座部5162a、触摸图案部5162b、信号传递部5162e及标记部5162c。
底座部5162a形成触摸传感器5160的外形,并由绝缘性材料形成。底座部5162a由透光性材料形成,从而使显示器模块5130中输出的视觉信息透射。
底座部5162a上形成有构成触摸输入的检测区域5160'的触摸图案部5162b。触摸图案部5162b可由铟锡氧化物(Indium-Tin Oxide,ITO)、碳纳米管(Carbon Nano Tube,CNT)等光透射性导电膜沉积于底座部5162a的形态来实现。
触摸图案部5162b可包括分别沿着第一方向(x轴)和第二方向(y轴)延伸并构成检测通道的第一及第二图案层。本附图中,为了容易地说明触摸图案部5162b和信号传递部5162e间的连接关系,以概念性示出了触摸图案层。
在触摸图案部5162b连接有信号传递部5162e,信号传递部5162e与软性印刷电路板5161相连接。即,信号传递部5162e将触摸图案部5162b和软性印刷电路板5161进行电连接,从而传递触摸图案部5162b中检测出的触摸输入信号。信号传递部5162e由有色物质构成,但因被门盖5140的不透光区域5143遮蔽而不向外部露出。
底座部5162a上形成有构成对齐标记5163a、5163b的标记部5162c。标记部5162c与触摸图案部5162b及信号传递部5162e进行电分离。标记部5162c以具有规定的面积进行图案化,与触摸图案部5162b不同的,其可由用户用肉眼识别。
标记部5162c具有不透光性,如前所述,其可由与不透光部144”不同系列的颜色构成(与图12相关的第一实施例的情况),或者由与不透光区域4143相同的系列的颜色构成(与图13相关的第二实施例的情况)。
标记部5162c可由与信号传递部5162e相同的材料形成,并相互电分离地构成。为了实现这样的结构,标记部5162c可在与信号传递部5162e相同的工艺上实现,而不是在与其独立的工艺上实现。例如,经由掩模、蚀刻工艺等而沉积于底座部5162a上的金属物质可被划分为信号传递部5162e和标记部5162c,此时,标记部5162c可由蚀刻部5162d成为与信号传递部5162e电分离的结构。
或者,标记部5162c也可由与信号传递部5162e不同的材料构成,并在其他工艺上实现。在此情况下,其优点在于,通过在已制造的触摸传感器5160上形成标记部5162c的简单的工艺,能够制造出形成有对齐标记5163a、5163b的触摸传感器5160。
以下,对结合有触摸传感器160的门盖14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17是用于说明图11所示的门盖140和触摸传感器160的结合方法的流程图,图18是在图12所示的结构中用于说明在门盖140贴附触摸传感器160的详细步骤的流程图。
参照图17,为了制造门盖140,首先在由透光性材料形成的门盖140的一面形成包覆第二透光区域142的不透光区域143(步骤S 10)。如前所述,为了在门盖140形成第二透光区域142和不透光区域143,可在门盖140的一面印刷不透光材料,或者贴附形成有不透光部144”的薄膜。
接着,在门盖140的一面贴附用于检测对第二透光区域142的触摸输入的触摸传感器160(步骤S30)。贴附触摸传感器160的步骤包括:使触摸传感器160的对齐标记163被置为重叠于形成于不透光区域143的导向标记144内的步骤。
与此相关的,在与前述的图12相关的第一实施例中可经过如下的细分化的步骤来将对齐标记163对齐于导向标记144内。
参照图18,首先,配置触摸传感器160以使对齐标记163位于导向标记144的透光部144’内(步骤S31)。随后,调节触摸传感器160的位置,以使对齐标记163位于形成于透光部144’内的不透光部144”内(步骤S32)。此时,细微调节触摸传感器160的位置,以使前述的第一至第三对齐标记163a、163b、163c分别位于第一至第三导向标记144a、144b、144c的不透光部144”内。
如上所述的对齐可由用户用肉眼乃至利用设备进行确认并调节触摸传感器160的位置来实现,或者可利用设备完全自动地实现。
在门盖140贴附触摸传感器160之后,在触摸传感器160贴附不透光性的遮蔽构件180以覆盖导向标记144(步骤S40)。此外,配置显示器模块130以覆盖门的第二透光区域142,从而完成触摸屏12。
另外,门盖140可被形成为在其至少一部分呈弯曲的形态。为此,在形成不透光区域143的步骤之后,以及在门盖140贴附触摸传感器160的步骤之前,可追加有对门盖140进行施压并使其变形为弯曲的形态的步骤(步骤S20)。
图19是沿着图4所示的线E-E’取得的剖面图。
参照图19,门盖140与门框110相结合。如前所述,门框110可包括外框111和内框112。
外框111在其前面贴附门盖140。内框112在外框111的后面侧进行结合。外框111和内框112间的结合可利用螺栓结合、卡钩结合、粘结结合等来实现。
本附图中示出外框111和内框112利用粘结结合来相互结合的结构。具体而言,在内框112突出形成有结合筋112d,在外框111的后面突出形成有用于容纳结合筋112d的筋容纳部111e,在筋容纳部111e内填充有粘结构件172。
另外,当外框111和内框112间的结合时,内框112的外周部分可从外框111的前面突出形成并形成安装导向件112c。安装导向件112c沿着外框111的外围以闭环形态延伸形成,从而在内部形成用于容纳门盖140的空间。
安装导向件112c可被配置为覆盖门盖140的侧面,安装导向件112c的上面可以规定高度突出形成,从而与相邻的门盖140的上面形成相同的平面。利用所述结构,能够减小安装导向件112c和门盖140间的阶差,从而实现更加简洁的外观。
图20是示出从图4所示的F部分中分离出门盖140和门框110的概念图。
一般而言,在组装具有特异的形状的部分(例如,顶点部分、凹陷部分等)时,该部分成为可对齐设置位置的基准而容易进行组装。但是,在如本实施例的门盖140由圆形形状形成的情况下,由于边角部分呈带有弧度的形态,在组装时不便于作为可对齐设置位置的部分。特别是,在本发明的情况下,如果门盖140未能结合于门框110上的正确的位置,则会发生门盖140的第一及第二透光区域141、142与门框110的第一及第二开口部110a、111b不对应的问题。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如图20所示,门盖140设有在与门框110组装时可作为对齐设置位置的基准的部分。
具体而言,门盖140包括以圆形形态带有弧度地形成的第一边角部140’及以直线形态连接所述第一边角部140’两侧的第二边角部140”。即,门盖140具有其一部分以直线形态被切割的圆形形状。
前述的安装导向件112c包括:与第一边角部140’对应的以带有弧度地延伸的第一突出部112c’;以及,与第二边角部140”对应的以直线形态延伸的第二突出部112c”。
在所述结构中,第二边角部140”和第二突出部112c”成为在门盖140和门框110间的组装时可对齐设置位置的基准。即,当第二边角部140”与第二突出部112c”对应地配置时,门盖140将位于门框110上的正位置,从而使门盖140的第一及第二透光区域141、142与门框110的第一及第二开口部110a、111b对应地配置。
并且,通过门盖140位于门框110上的正位置,能够实现贴附于门盖140的触摸传感器160和结合于门框110的显示器模块130间的对齐。由此,能够确保触摸屏12的可靠性。
第二突出部112c”可位于门框110的任意位置,不过,为使用户不易识别出门10呈被切割的圆形形状,第二突出部112c”优选形成于门框110的下侧。
另外,一同参照前面的图19,门盖140可利用液态的密封剂171结合于门框110。在外框111的前面形成有填充密封剂171的密封剂填充槽111d。
密封剂填充槽111d可包括密封剂涂覆部111d’及密封剂捕集部111d”。
密封剂涂覆部111d’是用于填充密封剂171的部分,其分别包覆第一开口部110a和第二开口部111b。
在密封剂涂覆部111d’的两侧设有用于捕集分别向密封剂涂覆部111d’的内外侧流出的密封剂171的密封剂捕集部111d”。密封剂捕集部111d”可以与密封剂涂覆部111d’分开规定间隔的状态沿着密封剂涂覆部111d’并排地延伸形成。密封剂捕集部111d”可具有比密封剂涂覆部111d’窄的宽度。
在密封剂涂覆部111d’和密封剂捕集部111d”之间可以规定高度突出形成有凸台111f。所述凸台111f可以与外框111的前面对应的高度突出形成,在此情况下,凸台111f用作为支撑门盖140的支承面。
利用所述结构,在门盖140结合于外框111的过程中,即使填充于密封剂涂覆部111d’的密封剂171发生泄漏,可利用分别设于内外侧的密封剂捕集部111d”捕集泄漏的密封剂171。由此,能够防止密封剂171的泄漏引起的外观品质降低的问题。
并且,利用所述结构,能够使密封剂涂覆部111d’尽可能靠近外框111的边缘部分进行配置。由此,能够使与之对应的门盖140的边缘部分的未接合部分达到最小,从而提高接合强度,并有效地防止杂质通过门盖140和外框111间的缝隙进入。
图21至图24是用于说明对门盖的触摸传感器的对齐结构的变形例的概念图。
本变形例具有与前述的结构相同的目的。即,后述的结构及方法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盖140和触摸传感器160间的对齐结构,使在门10构成能够看到衣物容纳部20a内部的视窗部11和用于显示衣物处理装置1中处理的信息的显示部12时,由触摸屏来实现所述显示部12。并且,提供一种结构,使从门外部无法看到用于在门盖140的预设定的位置贴附触摸传感器160的结构。
首先,参照图21,在触摸传感器6160形成有用于对第二透光区域6142的正位置贴附的对齐标记6163。与前述的例不同的,在本变形例中,在门盖6140未形成有额外的导向标记,而是形成于门盖6140的第二透光区域6142和不透光区域6143的临界成为可对齐对齐标记6163的位置的基准。
即,以第二透光区域6142和不透光区域6143的临界为基准对齐对齐标记6163,能够将触摸传感器6160贴附于门盖6140的正位置。利用于所述对齐的临界可以是第二透光区域6142和不透光区域6143的临界线、第二透光区域6142的边角等。
本附图中例示出触摸传感器6160和第二透光区域6142具有与呈矩形的显示器模块对应的矩形形态。
触摸传感器6160具有比第二透光区域6142更大的大小,从而能够覆盖形成于门盖6140的第二透光区域6142。由此,触摸传感器6160的一部分被配置为覆盖第二透光区域6142,另一部分被配置为覆盖第二透光区域6142周边的不透光区域6143。对齐标记6163可形成于被配置为覆盖不透光区域6143的触摸传感器6160的所述另一部分。
对齐标记6163可由点(point)、线(line)等多种形态构成。如本变形例所述,当对齐标记6163由点构成时,这样的对齐点6163a、6163b可在触摸传感器6160的至少两处相互被分开地配置。对齐点6163a、6163b可形成于未与第二透光区域6142对应的触摸传感器6160的边角部分。本附图中示出在触摸传感器6160的至少两个边角部分标示有对齐点6163a、6163b的情形。
通过与第二透光区域6142的边角对应地设置对齐点6163a、6163b,能够将触摸传感器6160贴附于门盖6140的正位置。
其中,作为一例,对齐点6163a、6163b可被置为重叠于用于限定所述边角的不透光区域6143。在此情况下,对齐点6163a、6163b将不会通过第二透光区域6142被露出,因此,具有无需设置后述的遮蔽构件6180的优点。
在此情况下,为使在不透光区域6143内以视觉上区分出对齐点6163a、6163b,对齐点6163a、6163b可由与不透光区域6143相互不同的系列的颜色形成。例如,当不透光区域6143由黑色系列的颜色形成时,对齐点6163a、6163b可由灰色、白色、黄色等黑色以外的系列的颜色形成。
另外,作为另一例,对齐点6163a、6163b可被置为重叠于形成所述边角的所述第二透光区域6142。在此情况下,对齐点6163a、6163b将通过第二透光区域6142向外部露出,这会导致审美感的降低。
为使不易用肉眼发现对齐点6163a、6163b,不透光性的遮蔽构件6180可被配置为覆盖触摸传感器6160,从而覆盖并遮蔽对齐点6163a、6163b。遮蔽构件6180被配置为一同覆盖对齐点6163a、6163b和与之相邻的不透光区域6143。
为使不易用肉眼发现对齐点6163a、6163b,遮蔽构件6180可由与对齐点6163a、6163b相同的系列的颜色形成,其可由与不透光区域6143相同的系列的颜色形成,从而赋予仿如由不透光区域6143延伸而来的感觉。
遮蔽构件6180可被配置为与对齐点6163a、6163b重叠于第二透光区域6142内。遮蔽构件6180可由与对齐点6163a、6163b对应的形状形成,或者可沿着第二透光区域6142的至少一侧边延伸形成。
图22示出对齐标记7163由线构成。这样的对齐线7163可沿着触摸传感器7160的至少一侧边延伸形成。对齐线7163可形成于未与第二透光区域7142对应的触摸传感器7160的边缘部分。本附图中示出沿着触摸传感器7160的左侧边(附图上)标示有对齐线7163的情形。
通过与第二透光区域7142和不透光区域7143的临界7142’对应地设置对齐线7163,能够将触摸传感器7160贴附于门盖7140的正位置。
作为一例,如图23所示,对齐线7163可被置为重叠于用于形成第二透光区域7142和不透光区域7143的临界7142’的不透光区域7143。在此情况下,对齐线7163不会通过第二透光区域7142露出,因此,具有无需设置后述的遮蔽构件7180的优点。
在此情况下,为使在不透光区域7143内以视觉上识别出对齐线7163,对齐线7163可由与不透光区域7143相互不同的系列的颜色形成。例如,当不透光区域7143由黑色系列的颜色形成时,对齐线7163可由灰色、白色、黄色等黑色以外的系列的颜色形成。
作为另一例,如图24所示,对齐线7163可被置为重叠于用于形成第二透光区域7142和不透光区域7143的临界7142’的所述第二透光区域7142。在此情况下,对齐线7163将通过第二透光区域7142向外部露出,这会导致审美感的降低。
为使不易用肉眼发现对齐线7163,不透光性的遮蔽构件7180被配置为覆盖触摸传感器7160,从而能够覆盖并遮蔽对齐线7163。遮蔽构件7180被配置为一同覆盖对齐线7163和与之相邻的不透光区域7143。
为使不易用肉眼发现对齐线7163,遮蔽构件7180可由与对齐线7163相同的系列的颜色形成,其可由与不透光区域7143相同的系列的颜色形成,从而赋予仿如由不透光区域7143延伸而来的感觉。
遮蔽构件7180可被配置为与对齐线7163重叠于第二透光区域7142内。遮蔽构件7180可沿着第二透光区域7142的至少一侧边延伸形成。
在所述变形例中,对齐标记6163、7163可利用图15及图16所述的标记部162c、5162c来形成。因此,与之相关的重复的说明由前述的说明来代替。

Claims (8)

1.一种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设有衣物投放口,以及
门,用于开闭所述衣物投放口;
所述门包括:
门盖,用于形成所述门的外观,设有透光区域和包覆所述透光区域的不透光区域,
显示器模块,配置于所述门盖的后面,用于通过所述透光区域输出视觉信息,以及
触摸传感器,贴附于所述门盖的后面并覆盖所述透光区域,用于检测对所述透光区域的触摸输入;
在所述触摸传感器形成有用于对所述透光区域的正位置贴附的对齐标记,
在所述触摸传感器的前面贴附于所述门盖的后面的状态下,所述对齐标记位于并重叠于所述不透光区域和形成所述透光区域的临界的所述透光区域,
不透光性的遮蔽构件以一同覆盖所述对齐标记和与所述对齐标记相邻的所述不透光区域的方式贴附于所述触摸传感器的后面,
通过所述门盖向外部露出的所述对齐标记和所述遮蔽构件由与所述不透光区域相同的系列的颜色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齐标记包括沿着所述触摸传感器的至少一侧边延伸形成的对齐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传感器包括:
底座部,由透光性材料形成;
触摸图案部,在所述底座部上以预设定的图案进行图案化,用于检测对所述门盖的触摸输入;以及
标记部,形成于所述底座部上,用于形成所述对齐标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部由与所述触摸图案部相同的材料形成,与所述触摸图案部电分离地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传感器还包括:
信号传递部,与所述触摸图案部进行电连接,用于形成信号传递路径;
所述标记部由与所述信号传递部相同的材料形成,与所述信号传递部电分离地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盖包括:
盖主体,由透光性材料形成;以及
遮蔽层,被配置为覆盖所述盖主体的后面,用于形成所述不透光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区域是未配置有所述遮蔽层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盖包括:
盖主体,由透光性材料形成,以及
薄膜,贴附于所述盖主体的后面;
所述薄膜包括:
透光部,分别与所述透光区域对应,以及
不透光部,被形成为包覆所述透光部,与所述不透光区域对应。
CN201610452893.2A 2015-11-02 2016-06-21 衣物处理装置及制造设于该衣物处理装置的门的方法 Active CN1060489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249355P 2015-11-02 2015-11-02
US62/249,355 2015-11-02
KR10-2016-0001216 2016-01-05
KR20160001216 2016-01-05
KR1020160040452A KR101708354B1 (ko) 2015-11-02 2016-04-01 의류처리장치
KR10-2016-0040452 2016-04-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48967A CN106048967A (zh) 2016-10-26
CN106048967B true CN106048967B (zh) 2018-03-09

Family

ID=5716861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52893.2A Active CN106048967B (zh) 2015-11-02 2016-06-21 衣物处理装置及制造设于该衣物处理装置的门的方法
CN201620617453.3U Active CN205893699U (zh) 2015-11-02 2016-06-21 衣物处理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617453.3U Active CN205893699U (zh) 2015-11-02 2016-06-21 衣物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60489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59323B2 (en) * 2018-11-27 2022-06-14 Lg Electronics Inc. Laundry treating apparatus
CN115323714A (zh) * 2022-08-02 2022-11-11 湖北美的洗衣机有限公司 控制面板、方法、装置、介质、设备及衣物处理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90539B1 (ko) * 2001-08-03 2008-01-02 주식회사 엘지이아이 외관부품 및 그를 사용한 세탁기
KR101097306B1 (ko) * 2009-03-30 2011-12-23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얼라인 마크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830733B1 (ko) * 2010-05-27 2018-02-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세탁장치
KR101386818B1 (ko) * 2010-12-02 2014-04-17 가부시끼가이샤 도시바 세탁기
KR20150006264A (ko) * 2013-07-08 2015-01-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드럼세탁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48967A (zh) 2016-10-26
CN205893699U (zh) 2017-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94063B2 (en) Laundry tre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laundry treating apparatus door
CN205893691U (zh) 衣物处理装置
USRE49269E1 (en) Laundry treating apparatus
US10266983B2 (en) Laundry treating apparatus
CN205975102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05907515U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106048967B (zh) 衣物处理装置及制造设于该衣物处理装置的门的方法
CN106012410B (zh) 衣物处理装置及制造设于该衣物处理装置的门的方法
RU2693871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одежды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двери, установленной на устройстве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одежд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