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39795A - 一种空气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39795A
CN106139795A CN201610530234.6A CN201610530234A CN106139795A CN 106139795 A CN106139795 A CN 106139795A CN 201610530234 A CN201610530234 A CN 201610530234A CN 106139795 A CN106139795 A CN 1061397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layer
spiral layers
conductive ink
back cover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3023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水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1053023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39795A/zh
Publication of CN106139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97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0/00Combinations of methods or devices for separating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electrical effects other than those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D61/0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10Single element gases other than halogens
    • B01D2257/106Ozo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40Nitrogen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9/00Type of treatment
    • B01D2259/80Employing electric, magnetic, electromagnet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B01D2259/818Employing electrical discharges or the generation of a plasma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前壳、后壳、支架、基座、高压电源及常压电源,所述前壳及后壳上设有供气流穿过的第一孔;气流进入后壳后依次经过前过滤器、静电除尘器及通风机后从前壳流出;所述静电除尘器包括两个同轴嵌套的、间隔一定距离的、非导电的第一螺旋层和第二螺旋层组成的螺旋部;所述第一螺旋层在其层状边缘设有第一导电油墨层,第二螺旋层在其层状边缘设有第二导电油墨层,所述第一导电油墨层、第二导电油墨层分别设于第一螺旋层、第二螺旋层两相反边缘;所述第一导电油墨层、第二导电油墨层分别与高压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油墨层、第二导电油墨层、第一螺旋层、第二螺旋层表面覆盖有防潮涂层。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发展,二氧化碳、氯化气等污染环境的同时,氮氧化物、硫磺酸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多种化学物质引起反应形成悬浮的微粒子,使大气环境逐年恶化。
现有的空气净化器都无法达到很好的去除空气中细微颗粒物,净化后的空气中存在有害气体,被人体吸入体内之后容易引起肺部疾病。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吸附微粒子的设备。此外,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其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性能显著下降,不能发挥该有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很好吸附空气中细微颗粒物,并能够提供更加清新、健康、安全环保的空气,性能稳定、良好的空气净化器解决现有空气净化器除尘效果不好、净化后的空气存在有害气体,设备性能不稳定,不能长久使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前壳、后壳、支架、基座、高压电源及常压电源,所述前壳及后壳上设有供气流穿过的第一孔;气流进入后壳后依次经过前过滤器、静电除尘器及通风机后从前壳流出;所述支架与基座连接,所述高压电源、常压电源固定于基座上;所述支架后部固定后壳,后壳中间设有后壳通孔,后壳上设有一金属导电环,金属导电环连接常压电源、高压电源或接地;支架前部固定通风机并由前壳盖住;所述支架包括一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由一凹陷区包围,所述凹陷区底面设有多个穿孔;所述后壳覆盖住凹陷区,形成容置所述前过滤器与静电除尘器的空间,前过滤器与静电除尘器固定在支撑部上;所述支撑部内部设有离子发生器,所述离子发生器与常压电源或高压电源连接,离子发生器凸伸出后壳中间的后壳通孔;所述静电除尘器包括两个同轴嵌套的、间隔一定距离的、非导电的第一螺旋层和第二螺旋层组成的螺旋部;所述第一螺旋层在其层状边缘设有第一导电油墨层,第二螺旋层在其层状边缘设有第二导电油墨层,所述第一导电油墨层、第二导电油墨层分别设于第一螺旋层、第二螺旋层两相反边缘;所述第一导电油墨层、第二导电油墨层分别与高压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油墨层、第二导电油墨层、第一螺旋层、第二螺旋层表面覆盖有防潮涂层,所述防潮涂层的厚度为20-50um;所述第一螺旋层和第二螺旋层的宽度为25mm,厚度为0.35-0.50mm;所述第一导电油墨层和第二导电油墨层的厚度为0.02mm、宽度为3mm;所述第一螺旋层、第二螺旋层之间的距离是所述第一导电油墨层厚度的5-6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气流由通风机带动使得空气净化器从后壳吸附空气,气流进入后壳后穿过前过滤器,前过滤器能过滤掉气流中的大颗粒物质。气流穿过前过滤器进入所述静电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的第一导电油墨层、第二导电油墨层作为导电极能够产生静电吸引力,使得颗粒物能够从气流中移除并吸附在静电除尘器表面。颗粒物可以被金属导电环产生的电场充电,使得颗粒物经过静电除尘器时能够被静电吸引力吸附。气流最后由前壳流出。
所述离子发生器能够将离子带入空气或气流中以此抵消由静电除尘器产生的臭氧或氮化合物,如此减少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为人体提供更清新、环保、健康的空气。
所述防潮涂层的设计能够防止第一导电油墨层、第二导电油墨层或由纸制成的第一螺旋层、第二螺旋层在长久的工作过程中,被快速流过的气流冲刷而受损,从而能够保持第一导电油墨层、第二导电油墨层完好的结构,保证其能够正常的发挥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空气净化器的立体视图;
图2为本发明空气净化器的背面视图;
图3为本发明空气净化器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空气净化器的爆炸图;
图5为本发明空气净化器的静电除尘器的整体视图;
图6为本发明空气净化器的上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空气净化器的下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空气净化器的第一螺旋层和第二螺旋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空气净化器的静电除尘器的爆炸图;
图10为本发明空气净化器的静电除尘器的截面图;
图11为本发明空气净化器的静电除尘器的另一截面图;
图12为本发明空气净化器的长齿条的侧面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空气净化器的长齿条的俯视图;
图14为本发明空气净化器的长齿条的端面视图;
图15为本发明空气净化器的短齿条的侧面视图;
图16为本发明空气净化器的短齿条的俯视图;
图17为本发明空气净化器的短齿条的端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参阅图1、图2所示的空气净化器20,所述空气净化器包括外壳22,所述外壳包括前壳24和后壳26。所述外壳22的前壳24和后壳26上设有第一孔28,所述第一孔28使得空气能够穿过空气净化器20。
所述空气净化器20还包括一电源线32,所述电源线32能够被插入墙面的电源供电端子上从而给空气净化器20供电。优选的,所述空气净化器20上可设置一电池或者其他蓄电单元使得空气净化器20能够在外界无供电的情况下正常工作。
参阅图3所示的空气净化器的俯视图,图中示出了空气净化器的操作面板33,所述操作面板33为用户提供了至少一个输入或控制按键。例如,所述空气净化器20设有至少一个电源键、风速控制键或拨扭、工作时长设定键等。所述用户界面还可以包括灯,例如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能够为用户提供空气净化器工作状态指示。
参阅图4所示为本发明空气净化器的爆炸图,气流34示出了空气净化器内气体流动方向。所述气流34从外壳22的后壳26流入并从前壳24流出。
所述气流34穿过后壳26的第一孔28,气流先穿过前过滤器36,在气流流经静电除尘器38之前,所述前过滤器36过滤掉空气中的大颗粒物质。所述前过滤器36可由纸、网状材料、分隔屏或其他现有技术已知的可以滤除大颗粒的材料制成。
所述气流穿过前过滤器36进入所述静电除尘器38,所述静电除尘器38由电源线32供电。静电除尘器38产生静电吸引力使得颗粒物能够从气流34中移除并吸附在静电除尘器38表面。所述颗粒物可以被金属导电环50或电极/离子发生器55产生的电场充电,所述静电除尘器38产生的静电吸引力吸附气流34中带电的颗粒物。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静电除尘器38设置于前过滤器36的下游,为空气中大小为0.01-0.1微米的颗粒物提供静电吸引力。
一支架40与基座30连接。所述支架40包括一支撑部42,所述支撑部42由一凹陷区44包围。所述支撑部42与凹陷区44的尺寸与静电除尘器38和前过滤器36适配。所述静电除尘器38包括第一通孔46,所述第一通孔46与支撑部42适配。所述第一通孔46内表面设有第一夹子(未示出),夹子夹住支撑部42使得静电除尘器38能够固定在支撑部42上。静电除尘器38上的夹子和所述支撑部42能够为容置在凹陷区44内的第一螺旋层62、第二螺旋层66提供电荷。所述前过滤器36包括第二通孔48,所述第二通孔48与支撑部42适配。
所述后壳26固定于支架40上,后壳28覆盖所述凹陷区44,形成一容置空间使得静电除尘器38和前过滤器36能够牢固的固定在支架40的凹陷区44内。一金属导电环50固定在后壳26上,所述金属导电环50接地或与常压电源52、高压电源54之一电连接。所述后壳26采用第二夹子或者螺栓固定至支架40上。所述后壳26是可拆卸的,如此使得用户能够将前过滤器36和静电除尘器38拆卸下来清洗。
所述常压电源52和高压电源54与基座30连接。电能由电源线32进入常压电源52,所述常压电源52与高压电源54电连接。所述高压电源54将常压电源52升压后为静电除尘器38供电,从而产生静电吸引力。
所述支撑部42内设有离子发生器55,所述离子发生器55与常压电源52或者高压电源54之一连接,所述离子发生器55电离周围的空气。所述离子发生器55能够凸伸出后壳26中间的后壳通孔,如此能够凸伸到空气净化器20外部。所述离子发生器55能够将离子带入空气中或者气流34中以此抵消由静电除尘器38产生的臭氧或者氮化合物,减少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为人体提供更清新、环保、健康的空气。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导电环50作为离子发生器55的接地线,防止电晕放电和电弧,并防止臭氧产生。所述金属导电环50和离子发生器55使得颗粒物在达到静电除尘器38之前带电。
在所述支架40的凹限区44设有多个穿孔56,所述穿孔56使得经过静电除尘器38的气流能够穿过支架40。空气由通风机58带动穿过空气净化器20。所述通风机58包括四个排列的风扇组成,所述通风机58固定于支架40前部上。
所述支架40外部设有边框60,所述边框60将支架40与前壳24连接并为通风机58提供通风机容置空间。所述前壳24通过边框60与支架40固定连接或者采用夹子、螺栓等直接固定在支架40上。
所述前壳24上设有多个第一孔28,前壳24上的第一孔28使得气流能够穿出空气净化器20,并为周围环境提供净化的、纯净的空气。参阅图4所示,所述前壳24上的第一孔28与通风机58的风扇排列位置相同,优选的前壳24上的第一孔28可遍布整个前壳24。
参阅图5所示的静电除尘器38,其由螺旋层或螺旋带组成螺旋部70,所述螺旋部70为两个同轴嵌套的第一螺旋层62和第二螺旋层66,参阅图8所述两个同轴嵌套的螺旋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螺旋层、第二螺旋层可由纸纤维、布料或者其他非导电材料制成。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螺旋层62、第二螺旋层66由纸纤维、木浆或碳酸钙化合物组成。所述第一螺旋层62在其层状的边缘设有第一导电油墨层64,所述第二螺旋层66在其层状边缘设有第二导电油墨层68。所述第一导电油墨层64和第二导电油墨层68分别设置于第一螺旋层62和第二螺旋层66的两相反边缘。第一导电油墨层64和第二导电油墨层68作为导电极,使通过所述静电除尘器38的螺旋层的颗粒物带电。
参阅图8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螺旋层62、第二螺旋层66的宽度为25mm,厚度为0.35-0.50mm。所述第一导电油墨层64、第二导电油墨层68的厚度为0.02mm、宽度为3mm。所述第一螺旋层62、第二螺旋层66之间的距离是所述第一导电油墨层64或第二导电油墨层68厚度的5-6倍。
参阅图5所示,所述静电除尘器38螺旋部70的第一螺旋层62和第二螺旋层66的排布方式使得螺旋部70整体的气流上游、气流下游都具备导电油墨层。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螺旋层62或第二螺旋层66的宽为25mm、厚为0.35mm、总长度为20m。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油墨层、第二导电油墨层是3mm宽和0.02mm厚的油墨条带,所述第一导电油墨层、第二导电油墨层采用导电材料设于第一螺旋层62和第二螺旋层66的其中一面的一边缘。第一螺旋层62和第二螺旋层66的另一面不覆盖任何的导电油墨,因此是绝缘的。所述导电油墨可采用涂刷、喷洒或其他方式附着在第一螺旋层62和第二螺旋层66上。在又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螺旋层62、第二螺旋层66、第一导电油墨层、第二导电油墨层上设有防潮涂层72,所述防潮涂层的厚度为20-50um。所述防潮涂层72可以是厚度为45um厚的PE涂层。所述防潮涂层72能够防止第一导电油墨层、第二导电油墨层或由纸纤维制成的第一螺旋层、第二螺旋层被气流34损坏。在又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潮涂层72的厚度为41um,如此使得螺旋部70能够正常的施加静电吸引力至颗粒物上并防止纸纤维或油墨涂层被气流34损坏。
第一导电油墨层64、第二导电油墨层68分别设于第一螺旋层62或第二螺旋层66的两相反边缘如此在导电带之间为两个导电油墨层之间的静电吸引力提供一更大的区域。这样使得空气中的颗粒物能够更大程度的被吸附,减少第一导电油墨层64、第二导电油墨层68之间的电荷干扰。所述螺旋部70通过一上滤芯74、下滤芯76固定在静电除尘器38上,参阅图6、图5、图7中所示,静电除尘器还包括多个长齿条78和短齿条80。
参阅图6所示的上滤芯74包括一第一圆环82。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滤芯74还包括一对第一法兰部件84,所述第一法兰部件84从第一圆环82边缘延伸。在又一实施方式中并不包含所述第一法兰部件84,参阅图9所示。所述第一圆环82表面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槽86,所述第一安装槽86用于安装长齿条78,第一法兰部件84用于固定螺旋部70。
参阅图7所示的下滤芯76,其包括第二圆环88。在一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二法兰部件90从第二圆环88边缘延伸出,所述第二法兰部件90用于固定螺旋部70。在又一实施方式中不包含所述第二法兰部件90,参阅图9所示。所述下滤芯76设有多个第二安装槽92用于安装长齿条78。
所述下滤芯76还包括一对电触点94用于传输电荷到螺旋部70的第一导电油墨层64、第二导电油墨层68。当然,所述电触点94可设置在上滤芯74上,或者一个电触点94设于上滤芯74另一个电触点94设于下滤芯76。所述电触点94包括一正电极和一负电极或一接地极。其中一电触点94在高压电源54和第一导电油墨层64之间传输电荷,另一电触点94在高压电源54和第二导电油墨层68之间传输电荷,这一方式使得第一导电油墨层64、第二导电油墨层68之间形成相反的电荷。所述电触点94所起的作用类似第一夹子,使得静电除尘器38固定到支撑部42上,并传输支撑部42上的电荷。
例如,气流34上游的导电油墨层被充电后,使得经过它的颗粒物带电。下游的导电油墨层是接地,从而产生一个静电吸引力吸引带电的颗粒物,使得带电的颗粒物粘结在下游的导电油墨层上。所述颗粒物之前已经被静电除尘器38上游的离子发生器55电离。
所述上滤芯74、下滤芯76可以是卡扣、夹子或其他能够夹持螺旋部70的结构。在所述上滤芯74上设置有控制面板用于控制所述静电除尘器38。所述控制面板、上滤芯74和下滤芯76可以采用非导电物质制成,例如塑料,防止控制静电除尘器38的用户触电,并且更加容易控制。
参阅图9所示静电除尘器38的爆炸图。第一螺旋层62和第二螺旋层66卷成螺旋形状使得二者能够相互嵌套并同心设置。所述电触点94分别为第一螺旋层62和第二螺旋层66上的第一导电油墨层、第二导电油墨层供电。
所述长齿条78和短齿条80用于将第一螺旋层62和第二螺旋层66二者分开,并为第一螺旋层62和第二螺旋层66二者之间提供恰当间隔空间。上滤芯74和下滤芯76作为静电除尘器38的护圈并为长齿条78和电触点94提供固定点。
图10所示为静电除尘器38的截面图,并示出了短齿条80的截面图。所述短齿条80使得相邻两个长齿条78之间间隔较远的第一螺旋层62和第二螺旋层66能够被固定住,使第一螺旋层62和第二螺旋层66能够保持一定的距离,保证静电除尘器38正常工作,所述螺旋部70的上表面、下表面均设置有短齿条80。
图11所示为静电除尘器38的又一截面图,并示出了长齿条78的截面图。所述长齿条78扩展螺旋部70的直径。长齿条78固定于螺旋部70的上下表面,每对长齿条78位置相对设置。所述长齿条78使得第一螺旋层62和第二螺旋层66能够保持相对距离,防止第一螺旋层62和第二螺旋层66二者之间接触,由长齿条78限定的第一螺旋层62和第二螺旋层66之间的距离能够保证静电吸引力的产生,并使气流34中的颗粒物沉淀。
参阅图12-14所示的长齿条78,所述长齿条78包括一支撑杆98,所述支撑杆98延伸形成长齿条78。从所述支撑杆98一表面延伸出多个第一齿100。参阅图14所示,所述第一齿100是三角形的第一齿100,其他形状的第一齿100同样能应用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长齿条78末端形成有安装孔102,所述安装孔102与上滤芯74的安装槽86匹配,或者与下滤芯76的第二安装槽92匹配。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长齿条78的总长度为108mm,所述长齿条78上从第一个第一齿100到最后一个第一齿100的长度为100mm,长齿条78的厚度(每一第一齿100从支撑杆到第一齿尖的长度)为8mm,长齿条78的宽度为6mm,其他尺寸的长齿条78同样能应用于本实施方式中。
参阅图15-17所示短齿条80的结构示意图。第二齿104沿短齿条80长度方向布置并由第二支撑杆106支撑。在一实施方式中,短齿条80的长度为17.5mm,短齿条的宽度为6mm,短齿条的厚度(每一第二齿104的齿长度)为8mm。其他尺寸的短齿条80同样能够应用于本实施方式中。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一种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后壳、支架、基座、高压电源及常压电源,所述前壳及后壳上设有供气流穿过的第一孔;气流进入后壳后依次经过前过滤器、静电除尘器及通风机后从前壳流出;所述支架与基座连接,所述高压电源、常压电源固定于基座上;所述支架后部固定后壳,后壳中间设有后壳通孔,后壳上设有一金属导电环,金属导电环连接常压电源、高压电源或接地;支架前部固定通风机并由前壳盖住;所述支架包括一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由一凹陷区包围,所述凹陷区底面设有多个穿孔;所述后壳覆盖住凹陷区,形成容置所述前过滤器与静电除尘器的空间,前过滤器与静电除尘器固定在支撑部上;所述支撑部内部设有离子发生器,所述离子发生器与常压电源或高压电源连接,离子发生器凸伸出后壳中间的后壳通孔;所述静电除尘器包括两个同轴嵌套的、间隔一定距离的、非导电的第一螺旋层和第二螺旋层组成的螺旋部;所述第一螺旋层在其层状边缘设有第一导电油墨层,第二螺旋层在其层状边缘设有第二导电油墨层,所述第一导电油墨层、第二导电油墨层分别设于第一螺旋层、第二螺旋层两相反边缘;所述第一导电油墨层、第二导电油墨层分别与高压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油墨层、第二导电油墨层、第一螺旋层、第二螺旋层表面覆盖有防潮涂层,所述防潮涂层的厚度为20-50um;所述第一螺旋层和第二螺旋层的宽度为25mm,厚度为0.35-0.50mm;所述第一导电油墨层和第二导电油墨层的厚度为0.02mm、宽度为3mm;所述第一螺旋层、第二螺旋层之间的距离是所述第一导电油墨层厚度的5-6倍。
CN201610530234.6A 2016-07-07 2016-07-07 一种空气净化器 Pending CN1061397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30234.6A CN106139795A (zh) 2016-07-07 2016-07-07 一种空气净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30234.6A CN106139795A (zh) 2016-07-07 2016-07-07 一种空气净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9795A true CN106139795A (zh) 2016-11-23

Family

ID=58061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30234.6A Pending CN106139795A (zh) 2016-07-07 2016-07-07 一种空气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3979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852429B2 (ja) 空気清浄機
CN206276499U (zh) 一种集尘装置
EP2318144B1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air purification efficiency
WO2005077540A1 (en)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s with insulated driver electrodes
CN201350420Y (zh) 一种无臭氧可清洗静电集尘器
EP1492622B1 (en) Electrostatic filter construction
JP2022508868A (ja) 空気除塵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01357351A (zh) 一种无臭氧可清洗静电集尘器
JP2007007589A (ja) 電気集塵デバイス及びこれを組込んだ空気清浄装置
CN202427554U (zh) 静电空气净化器
CN114258324A (zh) 空气净化装置
CN202823622U (zh) 粒子空气净化机
CN111318374B (zh) 碳纤维起电装置及具有碳纤维起电装置的电器
CN106139795A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111594955A (zh) 空气净化结构、穿戴式设备及空气净化装置
CN106110808A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105964096A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KR20130022722A (ko) 전자방사를 이용하는 전기집진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청정기
CN105964095A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105999961A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WO2014083933A1 (ja) 放電ユニット及び空気清浄機
JP7196550B2 (ja) 空気清浄装置
JP2007196199A (ja) 放電装置並びに該放電装置を備えた空気浄化装置及び起風装置
JP2007222717A (ja) 電気集塵機用高電圧荷電装置
CN220552054U (zh) 空气净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