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31729A - 耳机控制电路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耳机控制电路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31729A
CN106131729A CN201610638479.0A CN201610638479A CN106131729A CN 106131729 A CN106131729 A CN 106131729A CN 201610638479 A CN201610638479 A CN 201610638479A CN 106131729 A CN106131729 A CN 1061317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master control
resistor
circuit
control 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384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31729B (zh
Inventor
钟波
肖适
刘志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Jim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XGIM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XGIM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XGIM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3847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317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31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1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31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317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41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switches, or contro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20/00Details of connection covered by H04R,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R2420/03Connection circuits to selectively connect loudspeakers or headphones to amplifier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控制电路及方法包括耳机检测装置、主控装置以及线路通断装置。耳机检测装置用于在检测到耳机插入时,发送第一信号至主控装置。主控装置用于在获取第一信号后,发送控制信号至线路通断装置,在执行起点和执行终点之间断开耳机接口与主控装置的连接,在执行终点之后,将耳机接口与主控装置连接。耳机在上电后,由于刚刚通电,电路中的脉冲信号会使耳机产生刺耳的声音,而由于脉冲信号在上述的执行终点前就会停止,因此,在执行终点后,再将耳机接口与主控装置连接能够较好的避免耳机中产生刺耳的声音。与现有的耳机控制电路相比,能够更好地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耳机控制电路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耳机控制电路及方法。
背景技术
耳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用到的工具之一。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看视频或听音乐时,使用耳机即可以给自己提供一个较好地观看或收听体验,又能避免对别人造成影响。
现有的耳机控制电路中,在插上耳机后,在系统开关机或者交流电断电或上电时,会发出刺耳的声音,不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控制电路及方法,以改善现有的耳机控制电路,在系统开关机或交流电断电或上电时,耳机中会发出刺耳声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控制电路,包括耳机检测装置、主控装置以及线路通断装置,所述耳机检测装置用于在检测到耳机插入时,发送第一信号至所述主控装置;所述主控装置用于在获取第一信号后,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线路通断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号包括执行起点和执行终点;所述线路通断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在所述执行起点和执行终点之间断开耳机接口与主控装置的连接,在执行终点之后,将耳机接口与主控装置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耳机检测装置在检测到耳机插入时,发送第一信号至主控装置;所述主控装置在获取第一信号后,发送控制信号至线路通断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号包括执行起点和执行终点;所述线路通断装置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在所述执行起点和执行终点之间断开耳机接口与所述主控装置的连接,在执行终点之后,导通所述耳机接口与主控装置的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控制电路及方法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控制电路及方法包括耳机检测装置、主控装置以及线路通断装置。所述耳机检测装置用于在检测到耳机插入时,发送第一信号至所述主控装置。所述主控装置用于在获取第一信号后,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线路通断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号包括执行起点和执行终点。所述线路通断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在所述执行起点和执行终点之间断开耳机接口与主控装置的连接,在执行终点之后,将耳机接口与主控装置连接。耳机在上电后,由于刚刚通电,电路中的脉冲信号会使耳机产生刺耳的声音,而由于脉冲信号在上述的执行终点前就会停止,因此,在执行终点后,再将耳机接口与主控装置连接能够较好的避免耳机中产生刺耳的声音。与现有的耳机控制电路相比,能够更好地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控制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耳机控制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控制电路的线路通断装置的电路图;
图4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控制电路的耳机机座的电路图;
图5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控制电路的检测执行装置的电路图;
图6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耳机检测装置110;耳机机座111;检测执行装置112;主控装置120;线路通断装置130;通断控制模块131;通断执行模块1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详情请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示出的耳机控制电路100,所述电路包括耳机检测装置110、主控装置120以及线路通断装置130。耳机检测装置110与所述主控装置120连接,所述主控装置120与线路通断装置130连接。
耳机检测装置110可以包括耳机机座111以及检测执行装置112。所述耳机机座111的输出端与检测执行装置112的输入端相连接,耳机机座111的输入端与主控装置120连接,检测执行装置112的输出端与主控装置120连接。
详情请参见图4,图4示出了耳机机座111的电路图,耳机机座111的GND引脚(即如图4所示的第一引脚)接地,耳机机座111的L引脚(即如图4所示的第五引脚)与主控装置120相连接,耳机机座111的R引脚(即如图4所示的第二引脚)也与主控装置120相连接,耳机机座111的Detect1引脚通过第十一电阻器R11与所述检测执行装置112相连接。
插入耳机后,图4示出的耳机机座的R引脚与Detect1引脚断开;拔出耳机后,图4示出的耳机机座的R引脚与Detect1引脚导通。
耳机机座111的L引脚可以通过第一线路与主控装置120相连接,耳机机座111的R引脚可以通过第二线路与主控装置120相连接。
所述检测执行装置112包括第二电阻器R2、第三电阻器R3、第一开关QM1以及第四电阻器R4,详情请参见图5。
所述第二电阻器R2的一端与第一电源VCC1相连接,第二电阻器R2的另一端分别与耳机机座111的输出端以及第三电阻器R3的一端连接。上述的耳机机座111的输出端即为耳机机座111的Detect1引脚。所述第三电阻器R3的另一端与第一开关QM1的控制端连接。
第一开关QM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VCC1连接,所述第一开关QM1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电阻器R4与主控装置120相连接。第一开关QM1的另一端还通过第十二电阻器R12接地。
第一开关QM1具体可以为PNP三极管,PNP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三电阻器R3相连接,PNP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电源VCC1相连接,PNP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第十二电阻器R12以及第四电阻器R4相连接。
检测执行装置112还包括第一电容器C1,第一电容器C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VCC1相连接,第一电容器C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电阻器R3以及第一开关QM1的控制端(即PNP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接)。
插入耳机后,EP_TEST被第一电源VCC1拉高,并对第一电容器C1充电。若不设置第一电容器C1,第一开关QM1的控制端(即NPN三极管的基极)会直接变高,使得第一开关QM1直接关断。当设置第一电容器C1时,第一开关QM1的控制端(即NPN三极管的基极)会缓慢关断,能够防止因勿动耳机而使第一开关QM1直接关断的情况。
同理,在拔出耳机后,由于图4示出的耳机机座的R引脚与Detect1引脚导通,故第一电容器C1通过图5中的第三电阻器R3、图4中的第十一电阻器R11、以及图3中的第一电阻器R1形成放电回路,使得第一开关QM1的基极的电位缓慢降低。
线路通断装置130可以包括通断控制模块131和通断执行模块132,详情请参见图2,所述通断控制模块131的输入端与主控装置120连接,所述通断控制模块131的输出端与所述通断执行模块132连接,所述耳机基座通过通断执行模块132与主控装置120连接。
所述通断控制模块131包括第五电阻器R5、第六电阻器R6、第七电阻器R7以及第二开关QM2,详情请参见图3。第六电阻器R6的一端与第一电源VCC1相连接,第六电阻器R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主控装置120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五电阻器R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器R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QM2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QM2的一端经过所述第七电阻器R7与所述第二电源VCC2连接,所述第二开关QM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七电阻器R7的远离第二电源VCC2的一端与通断执行模块132相连接。
第二开关QM2具体可以为NPN三极管,详情请参见图3,NPN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五电阻器R5相连接,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七电阻器R7相连接,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通断执行模块132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三触点以及第四触点。第一触点以及第二触点可以设置于第一线路,第三触点以及第四触点可以设置于第二线路。
所述第七电阻器R7远离所述第二电源VCC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三触点以及第四触点相连接。
第一触点对应第三开关QM3,第二触点对应第四开关QM4,第三触点对应第五开关QM5,第四触点对应第六开关QM6。具体地,所述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三触点以及第四触点均可以为N沟道场效应管。
所述通断执行模块132还可以包括第一电阻器R1、第八电阻器R8、第九电阻器R9以及第十电阻器R10,详情请参见图3。第一电阻器R1的一端与第五开关QM5相连接,第一电阻器R1的另一端接地。第八电阻器R8的一端与第三开关QM3相连接,第八电阻器R8的另一端接地。第九电阻器R9的一端与第四开关QM4以及第二电容器C2相连接,第九电阻器R9的另一端接地。第十电阻器R10的一端与第六开关QM6以及第三电容器C3相连接没事电阻器的另一端接地。
第八电阻器R8以及第一电阻器R1可以使从耳机机座方向传来的脉冲信号到地,第九电阻器R9以及第十电阻器R10可以使从主控装置方向传来的脉冲信号到地。第二电容器C2以及第三电容器C3起到滤波的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控制电路100的工作原理为:
详情请参见图4,当耳机插入耳机机座111时,耳机机座111的Detect1引脚与R引脚由连接变为断开。此时由Detect1引脚输出的信号经过第十一电阻器R11输入至如图5所示的检测执行装置112。Detect1引脚输出的信号经第一电源VCC1拉高后,传递至第一开关QM1的控制端(即PNP三极管的基极)。PNP三极管的基极接收高电平后,PNP三极管的发射极与集电极断开。故与主控装置120连接的第四电阻器R4为低电平。
主控装置120接收到经过第四电阻器R4传递过来的低电平后,发送控制信号至线路通断装置130,即传递至如图3所示的第五电阻器R5的远离第二开关QM2的一端。控制信号包括执行起点以及执行终点,在执行起点至执行终点之间,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在执行终点之后,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
详情请参见图3,在执行起点至执行终点之间,主控装置120传递过来的高电平信号经第一电源VCC1以及第六电阻器R6拉高后,输出高电平至第二开关QM2的控制端(即NPN三极管的基极),第二开关QM2导通(即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与集电极导通),获得第二电源VCC2输出的电流经第七电阻器R7、NPN三极管的集电极、NPN三极管的发射极后接地。
由于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三触点以及第四触点均未接收到电信号,所以第一触点(即第三开关QM3)以及第二触点(即第四开关QM4)断开所述第一线路,第三触点(即第五开关QM5)以及第四触点(即第六开关QM6)断开所述第二线路。
其中,第三开关QM3、第四开关QM4、第五开关QM5以及第六开关QM6均可以为N沟道场效应管。由于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小于导通电压,因此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源极之间的阻抗很大,使得N沟道场效应管关断。
由于第三开关QM3、第四开关QM4断开所述第一线路,第五开关QM5、第六开关QM6断开所述第二线路,所以通过第一线路以及第二线路连接的主控装置120以及耳机机座111的被断开。
虽然第三开关QM3、第四开关QM4、第五开关QM5以及第六开关QM6均具有寄生二极管,但由于第三开关QM3的寄生二极管与第四开关QM4的寄生二极管的极性相反,第五开关QM5的寄生二极管与第六开关QM6的寄生二极管的极性相反,详情请参见图3。因此上电时,从第一线路或第二线路的两端传递的脉冲信号均无法通过,有效地避免了耳机中,刺耳声音的产生。
在执行终点之后,主控装置120传递低电平信号至第二开关QM2的控制端(即NPN三极管的基极),第二开关QM2关断。第二电源VCC2输出的电信号经第七电阻器R7分别导通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三触点以及第四触点(即分别传递至第三开关QM3的控制端、第四开关QM4的控制端、第五开关QM5的控制端以及第六开关QM6的控制端以使第三开关QM3、第四开关QM4、第五开关QM5以及第六开关QM6导通)。
由于第三开关QM3、第四开关QM4、第五开关QM5以及第六开关QM6均导通,所以耳机机座111与主控装置120也导通。
因此,就实现了在执行起点至执行终点之间,耳机机座111与主控装置120断开;在执行终点之后,耳机机座111与主控装置120导通。由于产生刺耳的声音的脉冲信号产生在执行起点至执行终点之间,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控制电路100可以较好的避免刺耳声音的产生,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详情请参见图6,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耳机检测装置110在检测到耳机插入时,发送第一信号至主控装置120。
耳机检测装置110中的耳机机座111在耳机插入时,Detect1引脚与R引脚由连接状态变为断开状态。经Detect1引脚输出的信号经图5所示的第二电阻器R2拉高后,通过第三电阻器R3传递至第一开关QM1的控制端(即PNP三极管的基极)。由于PNP三极管的基极接收高电平,因此PNP三极管的发射极与集电极断开,故与主控装置120连接的第四电阻器R4表现为低电平,该低电平即为上述的第一信号。
步骤S102,所述主控装置120在获取第一信号后,发送控制信号至线路通断装置130。
上述的控制信号包括执行起点以及执行终点,在执行起点至执行终点之间,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在执行终点之后,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
步骤S103,所述线路通断装置130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在所述执行起点和执行终点之间断开耳机接口与所述主控装置120的连接,在执行终点之后,导通所述耳机接口与主控装置120的连接。
详情请参见图3,在执行起点至执行终点之间,主控装置120传递过来的高电平信号经第一电源VCC1以及第六电阻器R6拉高后,输出高电平至第二开关QM2的控制端(即NPN三极管的基极),第二开关QM2导通(即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与集电极导通),使得第二电源VCC2输出的电流经第七电阻器R7、NPN三极管的集电极、NPN三极管的发射极后接地。
由于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三触点以及第四触点均未接收到电信号,所以第一触点(即第三开关QM3)以及第二触点(即第四开关QM4)断开所述第一线路,第三触点(即第五开关QM5)以及第四触点(即第六开关QM6)断开所述第二线路。
其中,第三开关QM3、第四开关QM4、第五开关QM5以及第六开关QM6均可以为N沟道场效应管。由于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小于导通电压,因此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源极之间的阻抗很大,使得N沟道场效应管关断。
由于第三开关QM3、第四开关QM4断开所述第一线路,第五开关QM5、第六开关QM6断开所述第二线路,所以通过第一线路以及第二线路连接的主控装置120以及耳机机座111的被断开。
虽然第三开关QM3、第四开关QM4、第五开关QM5以及第六开关QM6均具有寄生二极管,但由于第三开关QM3的寄生二极管与第四开关QM4的寄生二极管的极性相反,第五开关QM5的寄生二极管与第六开关QM6的寄生二极管的极性相反,详情请参见图3,因此上电时,从第一线路或第二线路的两端传递的脉冲信号均无法通过,有效地避免了耳机中,刺耳声音的产生。
在执行终点之后,主控装置120传递低电平信号至第二开关QM2的控制端(即NPN三极管的基极),第二开关QM2关断。第二电源VCC2输出的电信号经第七电阻器R7分别导通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三触点以及第四触点(即分别传递至第三开关QM3的控制端、第四开关QM4的控制端、第五开关QM5的控制端以及第六开关QM6的控制端以使第三开关QM3、第四开关QM4、第五开关QM5以及第六开关QM6导通)。
由于第三开关QM3、第四开关QM4、第五开关QM5以及第六开关QM6均导通,所以耳机机座111与主控装置120也导通。
因此,就实现了在执行起点至执行终点之间,耳机机座111与主控装置120断开;在执行终点之后,耳机机座111与主控装置120导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能够使得耳机机座111与主控装置120在执行起点至执行终点之间被断开,在执行终点之后,耳机机座111与主控装置120被导通。由于产生刺耳声音的脉冲信号往往产生于执行起点至执行终点之间,因此,将耳机机座111与主控装置120在执行起点至执行终点之间被断开,能够避免在耳机中听到刺耳声音。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耳机控制电路100及方法包括耳机检测装置110、主控装置120以及线路通断装置130。耳机检测装置110用于在检测到耳机插入时,发送第一信号至主控装置120。主控装置120用于在获取第一信号后,发送控制信号至线路通断装置130,在执行起点和执行终点之间断开耳机接口与主控装置120的连接,在执行终点之后,将耳机接口与主控装置120连接。耳机在上电后,由于刚刚通电,电路中的脉冲信号会使耳机产生刺耳的声音,而由于脉冲信号在上述的执行终点前就会停止,因此,在执行终点后,再将耳机接口与主控装置120连接能够较好的避免耳机中产生刺耳的声音。与现有的耳机控制电路100相比,能够更好地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耳机控制电路100,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耳机控制电路100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耳机控制电路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耳机控制电路、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耳机控制电路、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耳机控制电路、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耳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耳机检测装置、主控装置以及线路通断装置,
所述耳机检测装置用于在检测到耳机插入时,发送第一信号至所述主控装置;
所述主控装置用于在获取第一信号后,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线路通断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号包括执行起点和执行终点;
所述线路通断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在所述执行起点和执行终点之间断开耳机接口与主控装置的连接,在执行终点之后,将耳机接口与主控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检测装置包括耳机机座以及检测执行装置,所述耳机机座的输出端与所述检测执行装置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耳机机座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控装置连接,所述检测执行装置的输出端与主控装置连接,
所述耳机机座用于在耳机插入时,输出第一指令至所述检测执行装置,所述检测执行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令,发送第一信号至主控装置;
所述耳机机座用于在耳机处于拨出状态时,输出第二指令至所述检测执行装置,所述检测执行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指令,发送第二信号至主控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机座的输入端包括第一输入端以及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一线路与主控装置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通过第二线路与主控装置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还通过第一电阻器接地,
当耳机拔出时,所述耳机机座的输出端与第二输入端相连接;当耳机插入时,所述耳机机座的输出端与第二输入端断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执行装置包括第二电阻器、第三电阻器、第一开关以及第四电阻器,所述第二电阻器的一端与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器的另一端分别与耳机机座的输出端以及第三电阻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器的另一端与第一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另一端经过所述第四电阻器与主控装置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通断装置包括通断控制模块和通断执行模块,所述通断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控装置连接,所述通断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通断执行模块连接,所述耳机机座通过所述通断执行模块与所述主控装置连接,
所述通断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主控装置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通断执行模块导通或关断所述耳机机座与所述主控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断控制模块包括第五电阻器、第六电阻器、第七电阻器以及第二开关,
所述第六电阻器的一端与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六电阻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主控装置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五电阻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端经过所述第七电阻器与第二电源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七电阻器的远离所述第二电源的一端与所述通断执行模块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断执行模块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三触点以及第四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以及第二触点设置在所述第一线路,所述第三触点以及第四触点设置在所述第二线路,
所述第七电阻器的远离所述第二电源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三触点以及第四触点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通断装置还包括第八电阻器,
所述第八电阻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触点以及所述耳机机座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器的另一端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通断装置还包括第九电阻器和第十电阻器,
所述第九电阻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触点以及主控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器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十电阻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触点以及主控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器的另一端接地。
10.一种耳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耳机检测装置在检测到耳机插入时,发送第一信号至主控装置;
所述主控装置在获取第一信号后,发送控制信号至线路通断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号包括执行起点和执行终点;
所述线路通断装置接收所述控制信号,在所述执行起点和执行终点之间断开耳机接口与所述主控装置的连接,在执行终点之后,导通所述耳机接口与主控装置的连接。
CN201610638479.0A 2016-08-24 2016-08-24 耳机控制电路及方法 Active CN1061317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38479.0A CN106131729B (zh) 2016-08-24 2016-08-24 耳机控制电路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38479.0A CN106131729B (zh) 2016-08-24 2016-08-24 耳机控制电路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1729A true CN106131729A (zh) 2016-11-16
CN106131729B CN106131729B (zh) 2019-07-09

Family

ID=57255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38479.0A Active CN106131729B (zh) 2016-08-24 2016-08-24 耳机控制电路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3172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28886A1 (en) * 2008-11-25 2010-05-27 Mediatek Inc. Mute circuits
CN102740181A (zh) * 2012-06-29 2012-10-17 深圳凯虹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接口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04014030U (zh) * 2014-06-24 2014-12-1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消除pop噪音的电路
CN104869512A (zh) * 2015-05-28 2015-08-26 盛耀无线通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耳机插拔杂音电路
CN205017561U (zh) * 2015-08-24 2016-02-03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耳机插拔爆破音的抑制电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28886A1 (en) * 2008-11-25 2010-05-27 Mediatek Inc. Mute circuits
CN102740181A (zh) * 2012-06-29 2012-10-17 深圳凯虹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耳机接口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04014030U (zh) * 2014-06-24 2014-12-1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消除pop噪音的电路
CN104869512A (zh) * 2015-05-28 2015-08-26 盛耀无线通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耳机插拔杂音电路
CN205017561U (zh) * 2015-08-24 2016-02-03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耳机插拔爆破音的抑制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31729B (zh) 2019-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7676B (zh) 一种用于耳机的线控装置及耳机
CN203261303U (zh) 用于mosfet开关器件电压选择的设备
CN203537367U (zh) 用于进行电平移位的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系统
CN103379420A (zh) 一种确定耳机线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207742924U (zh) 基于智能语音控制的遥控器
CN104065125A (zh) 一种电子产品的充电系统
CN106878872A (zh) 一种消除噪声信号的外围电路
CN101321405A (zh) 一种播放装置的感应耳机及其感应方法
CN103888871A (zh) 一种用于耳机的线控装置及耳机
CN106131729A (zh) 耳机控制电路及方法
CN211267076U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电路
CN102944734B (zh) 一种监控终端状态的方法、监控电路及终端
CN203608336U (zh) 一种用于耳机的线控装置及耳机
CN106406816A (zh) 一种用于固件升级的接口电路及智能设备
CN206024049U (zh) 一种线控耳机
CN204669589U (zh) 一种多音频通道切换控制电路和音频设备
CN105812979B (zh) 一种耳机
CN201118787Y (zh) 静音电路
CN205899493U (zh) 一种低功耗公共服务智能终端机
CN203608335U (zh) 一种用于耳机的线控装置及耳机
CN207766525U (zh) 具有供电保护功能的音响
CN105320005B (zh) 闹钟电路及音响设备
CN100563270C (zh) 一种插拔式接入的振铃检测装置
CN205232439U (zh) 噪声消除电路及音箱
CN215498276U (zh) 智能音箱及其供电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610000 Tianfu Software Park Area A, 1129 Century City Road, Chengdu High-tech Zone,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engdu Jimi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1129 Tianfu Software Park A District Century City high tech Zone of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Road 610000 7 5 storey building No. 501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XGIMI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