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25136B - 一种起伏地表的共中心点大道集生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起伏地表的共中心点大道集生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25136B
CN106125136B CN201610431082.4A CN201610431082A CN106125136B CN 106125136 B CN106125136 B CN 106125136B CN 201610431082 A CN201610431082 A CN 201610431082A CN 106125136 B CN106125136 B CN 1061251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e gather
offset
big
cmp
common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310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25136A (zh
Inventor
熊晶璇
朱晨
赵邦六
张华�
曹中林
张恩嘉
康昆
陈三平
刘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GP Inc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GP Inc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GP Inc,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GP Inc
Priority to CN20161043108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251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25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25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25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251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6Effecting static or dynamic corrections on records, e.g. correcting spread; Correlating seismic signals; Eliminating effects of unwanted energy
    • G01V1/362Effecting static or dynamic corrections; Stack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3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velocity profiles or travel tim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30Noise handling
    • G01V2210/32Noise reduction
    • G01V2210/322Trace stack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50Corrections or adjustments related to wave propagation
    • G01V2210/52Move-out corre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3Seismic attributes, e.g. amplitude, polarity, instant pha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Road Repai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起伏地表的起伏地表的共中心点大道集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将参与大道集生成的所有CMP道集的T0时间校正到同一水平面,叠加后再校正回原处理面。本发明的方法充分利用了最大能量的同向叠加,使生成大道集同相轴能量更强更突出,更精确地反应了当前速度分析点的速度信息,提高速度分析的准确性,提高了速度模型建立的效率。并且可以优化大道集的效果,从而提高速度模型建立的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起伏地表的共中心点大道集生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勘探地震资料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叠加速度分析的起伏地表的共中心点大道集生成方法,尤其适用于地表起伏较大的地震资料的速度分析。
背景技术
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是完成精细储层预测的基础。近年来,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越来越被重视,在岩性分析、裂缝检测等方面显示出其独特优势和需求。如何通过地震资料处理提高地震剖面的分辨率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地震波速度参数贯穿于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的整个过程,是地震勘探中重要的参数之一。用途十分的广泛,从常规叠加、时深转换,到时间深度偏移、层析反演都有应用。速度参数的精度会影响叠加校正模型的质量,从而会影响资料的分辨率,速度参数的误差会造成动校正误差,继而影响叠加成像的质量和可靠性。因此,获取高精度的速度参数是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问题。并且,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叠加速度可以通过速度分析得到。从实际地震资料中求取叠加速度的过程,称为速度分析。在实际的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求取正确的速度参数是非常消耗工时的一项工作,如何能够在提高速度分析精度的同时,提高速度分析的效率也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在生产中常规的速度提取方法,一般采用速度谱上进行速度提取,通过CMP大道集的实时动校正效果来进行单点速度的质量控制。也就是说,一般叠加速度分析技术在实际的地震资料处理时,具体操作即在速度扫描能量谱或者相关系数谱上进行速度提取,通过CMP大道集的实时动校正效果来进行单点速度的质量控制,并将拾取的速度映射到上轮速度所产生的多道叠加剖面上进行速度修正。
CMP(Common Middle Point)道集即共中心点道集就是速度分析中最基本的概念。通常,CMP是均匀分布的。多次覆盖技术出现后,每一个CMP内的地震道数包括几十道,甚至几百上千道。这些地震道反映的都是该点的地下反射信息,这些地震道称为该点的道集。经过水平叠加处理后每一道都代表唯一的一个CMP道集。
大道集也称为超道集,就是把相邻的几个CMP点的地震道按照相同偏移距进行叠合的规律全部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的道集,这个新的道集称之为大道集。大道集的作用:1、通过提高覆盖次数和通过同向叠加加强有效反射弱化异常反射提高了信噪比。2、缩小了空间采样间隔,防止空间假频。在处理中,可以提高速度分析精度、提高多次波压制效果、提高模型道信噪比等。大道集质量的优劣会影响对大道集实时动校正效果的判断,从而影响速度提取的精度,会直接影响后续的处理效果。
常规的大道集是把相邻的几个CMP点的地震道按照相同偏移距进行叠合的规律全部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的道集。在进行叠合时,认为周围相邻CMP道集的T0时间与当前CMP道集的T0时间在水平面,只考虑的偏移距。对于常规资料此大道集的产生方法非常简便适用,但是当地表起伏大,采用相邻的CMP道集的T0时刻不处于同一水平面,进行简单的同向叠加不仅不能得到同相轴更加清晰连续的大道集,反而会降低大道集的质量,出现大道集效果劣于普通的CMP道集的情况,会影响对大道集动校正效果的判断,导致提取的速度参数误差较大,会直接影响后续的处理效果。为此,亟需一种叠加速度大道集的优化方法,来提高地表起伏大的地震资料资料大道集的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叠加速度CMP大道集优化方法,即起伏地表叠加速度大道集优化方法,为地震资料处理提供更精细的大道集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提供了一种起伏地表的共中心点大道集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将参与大道集生成的所有CMP道集的T0时间由浮动面校正到同一水平面,叠加后再校正回所述浮动面。
根据本发明起伏地表的共中心点大道集生成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移除参与大道集生成的所有CMP道集的所有道浮动面校正量,以将参与大道集生成的所有CMP道集的T0时间校正到同一水平面上,其中,所述参与大道集生成的所有CMP道集包括当前速度分析点的CMP道集和与所述当前速度分析点相邻的CMP道集;根据最大偏移距、最小偏移距和偏移距间隔形成偏移距组offset1、offset2、……、offsetM,其中,offset1为最小偏移距,offsetM为最大偏移距,偏移距组中相邻偏移距之间的距离为偏移距间隔;按照所述偏移距组的值在所述参与大道集生成的所有CMP道集中选取对应的偏移距道集并进行叠加形成大道集;将所述大道集加上所述当前速度分析点的浮动面校正量,以将大道集从所述同一水平面校正回所述浮动面,得到最终的大道集。
根据本发明起伏地表的共中心点大道集生成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同一水平面可以为所述当前速度分析点在浮动面上所处的时刻形成的水平面。
根据本发明起伏地表的共中心点大道集生成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参与大道集生成的所有CMP道集的数量可以为N个,N≥3且N为整数。
根据本发明起伏地表的共中心点大道集生成方法的一个实施例,若是三维工区,从InLine方向和CrossLine两个方向选取与所述当前速度分析点相邻的CMP道集;若是二维工区,从CrossLine一个方向选取与所述当前速度分析点相邻的CMP道集。
根据本发明起伏地表的共中心点大道集生成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以所述当前速度分析点为中心,CrossLine方向左右两边相邻的CMP道集数相等,InLine方向左右两边相邻的CMP道集数相等。
根据本发明起伏地表的共中心点大道集生成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叠加形成大道集的步骤具体包括:所述参与大道集生成的所有CMP道集中偏移距offsettr满足第i条件的道取出并从0时刻开始叠加成一道,形成第i叠合道,其中,第i条件是指offseti<offsettr≤offseti+1,其中,i从1取到M且i为正整数;将叠加形成的第1叠合道、第2叠合道、……、第M叠合道按照偏移距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组合排列,形成所述大道集。
根据本发明起伏地表的共中心点大道集生成方法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生成的共中心点大道集可以用于叠加速度分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发明的方法充分利用了最大能量的同向叠加,使生成大道集同相轴能量更强更突出,更精确地反应了当前速度分析点的速度信息,提高速度分析的准确性,提高了速度模型建立的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起伏地表和水平面及选取CMP道集示意图。
图2是未校正到水平面的CMP道集示意图。
图3是校正到水平面的CMP道集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起伏地表的共中心点大道集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和示例性实施例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起伏地表的共中心点大道集生成方法。
常规的大道集是把相邻的几个CMP道集的地震道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叠合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的道集。在进行叠合时,认为周围相邻CMP道集的T0时间与当前CMP道集的T0时间在水平面,只考虑的偏移距。但是当地表起伏较大时,相邻CMP道集受地表起伏影响,T0时间无法处于同一水平面或者近似水平面上,简单的同向叠加,会影响大道集的效果。本发明的设计思路是:在大道集生成过程中,将当前点的T0时间和周围相邻点的T0时间校正到同一水平面或者同一时刻。地震波传播在层位处产生较强反射,地震剖面和道集上表现出来的就是同相轴,保证同相轴即强能量处于同一时刻进行叠加,叠加后的有效能量最强,异常干扰被弱化,同相轴更清晰,更利于用户对动校正效果的判断,更利于速度模型的建立。
本发明的创新点在于:将参与大道集叠加的所有CMP道集T0时间校正到同一水平面,叠加后再校正回原处理面,充分利用了最大能量的同向叠加,使生成大道集同相轴能量更强更突出,更精确地反应了当前速度分析点的速度信息,提高速度分析的准确性,提高了速度模型建立的效率。并且可以优化大道集的效果,从而提高速度模型建立的精度。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起伏地表的共中心点大道集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401中,确定当前的速度分析点。
在步骤S402中,选取与上述当前速度分析点相邻的CMP道集。其中,三维工区可以选取InLine方向和CrossLine两个方向。二维工区选取CrossLine一个方向。选取原则一般为以当前点为中心,CrossLine方向左右两边相邻的CMP道集数一致,InLine方向左右两边相邻的CMP道集数一致。
在步骤S403中,目前的速度分析一般在浮动面上进行,浮动面近似于真地表,当真地表具有高低起伏时,浮动面也具有高低起伏。这时如果仅仅是将相邻的所有CMP按照相同或者相近偏移距道进行叠加成1道,那么因为叠加的起始时刻均从T=0或者NT=0开始,而不是从真正的从道的T0时刻开始叠加,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而导致大道集的效果不能达同向叠加的最优效果,甚至大道集的效果会劣于未进行大道集叠加的CMP道集,如图1所示。因此,先将需要进行计算的CMP道集T0时刻校准到同一水平面。既是将所有道集的所有道均移除浮动面校正量,校正到固定面上。即是校正到一个水平面上。
在步骤S104中,按照生产的实际需要,根据最大偏移距,最小偏移距和偏移距间隔,求取偏移距组offset1、offset2……offsetM
在步骤S405中,按照偏移距组的值在参与大道集生成的所有CMP道集中选取对应的偏移距道集并进行叠加形成新道集(大道集、超道集)。
将参与大道集生成的所有CMP道集中偏移距offsettr满足第i条件的道取出并从0时刻开始叠加成一道,形成第i叠合道,其中,第i条件是指offseti<offsettr≤offseti+1,其中,i从1取到M且i为正整数。
也就是说,将所有的CMP道集的道进行比较,如果其偏移距满足一定的条件,假定其偏移距标识为offsettr满足0<offsettr<=offset1的道从0时间开始叠加成一道,满足offset1<offsettr<=offset2叠加成一道,以此类推直到最后offsetM-1<offsettr<=offsetM叠加成一道。
求取公式为:
其中,AN表示大道集各采样点振幅;Aj所述参与大道集生成的所有CMP道集中符合要求的道的各采样点的振幅值;j表示CMP道集数,集参与叠加的道数。
常规方式A的叠加从每道的0时间开始叠加,T0时间不一定处于同一时刻。本方法经过校正到同一水平面,A的叠加T0时间均处于同一时刻。
在步骤S106中,将步骤S105得到的新道集重新校正到浮动面,即将新道集加上当前速度分析点的浮动面校正量,重新从水平面移回到浮动面。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起伏地表的共中心点大道集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实际处理的需要选取参与产生大道集的相邻CMP道集N个,N≥3且N为整数。在本实施例中,选取CrossLine方向道集11个,InLine方向道集为0个。将这些道集进行标识以便随后的步骤中好进行区分。如图1所示,当前速度分析点的道集定义为CMP6,如图1中的标号4所示;在CrossLine方向CMP6的左方选取5个CMP道集,分别为CMP1、CMP2、CMP3、CMP4、CMP5,如图1中标号5、6、7、8、9所示;在CrossLine方向CMP6的右方选取5个CMP道集,分别为CMP7、CMP8、CMP9、CMP10、CMP11,如图1中标号10、11、12、13、14所示。
b、将CMP1移除之前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浮动面校正量,校正到固定面;将CMP2移除浮动面校正量,校正到固定面。以此类推,直到将CMP11移除之前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浮动面校正量,校正到固定面(即某一水平面)。
如图2所示,图中15、16、17、18、19、20、21、22、23、24和25分别代表参与产生大道集的各CMP道集(CMP1、CMP2、CMP3、CMP4、CMP5、CMP6、CMP7、CMP8、CMP9、CMP10、CMP11)的T0时刻,可以看出,未校正到水平面的CMP道集T0时刻不处于同一时刻。为此,如图3所示,将CMP1移除之前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浮动面校正量,校正到固定面26上;将CMP2移除浮动面校正量,校正到固定面26上。以此类推,直到将CMP11移除之前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浮动面校正量,校正到固定面26上(即某一水平面),从图3可以看出,校正到水平面26的所有CMP道集,T0时刻处于同一时刻。
c、根据生产需要和处理数据本身的特点。选定最大偏移距,最小偏移距和偏移距间隔,形成偏移距组offset1、offset2……offsetM,其中,offset1为最小偏移距,offsetM为最大偏移距,偏移距组中相邻偏移距之间的距离为偏移距间隔。例如本实施例中最大偏移距为6000,最小偏移距为0,偏移距间距为20,形成偏移距组0、20、40、60、……、6000。
d、将CMP1中偏移距在0~20范围内的道取出,将CMP2中偏移距在0~20范围内的道取出,直到将CMP11中偏移距在0~20范围内的道取出。将取出的道,从0时刻开始叠加,所有取出道叠加成1道。
e、重复d步骤,将CMP1中偏移距在20~40范围内的道取出,将CMP2中偏移距在20~40范围内的道取出,直到将CMP11中偏移距在20~40范围内的道取出。将取出的道,从0时刻开始叠加,所有取出道叠加成1道。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CMP道集的5800~6000偏移距范围内的道叠合成1道。
f、将所有叠合的道按照偏移距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组合排列,组成了新的大道集gather1。
g、将新组成的大道集gather1加上当前分析点的浮动面校正量,从水平面(固定面)重新校正回到最开始的浮动面,得到最终的大道集gather2。
之后可以利用上述得到的大道集gather2进行常规的速度提取,建立速度模型,如对cmp道集进行动校正并叠加形成水平叠加剖面后进行分析,本发明不对之后的处理步骤进行具体限定。
其中,上述利用常规方法求取浮动面校正量均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方法,本发明不对此进行特别限定。
其中,不一定需要将所有的CMP道集校正到固定处理面,可以校正到任何一个水平面,比如当前速度分析点在浮动面上所处的时刻形成的水平面。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够充分利用T0和强同相轴时刻处于叠加的同一时刻或者同一水平面。地震波传播在层位处产生较强反射,地震剖面和道集上表现出来的就是同相轴,当同相轴即强能量处于同一时刻进行叠加才能保证叠加的有效能量最强,异常干扰被弱化,同相轴更清晰,更利于用户对动校正效果的判断,更利于速度模型的建立。本发明在起伏地表或者地表高差起伏较大区域的地震资料处理的速度分析中表现更突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尽管上面已经通过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Claims (6)

1.一种起伏地表的共中心点大道集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中心点大道集生成方法将参与大道集生成的所有CMP道集的T0时间由浮动面校正到同一水平面,叠加后再校正回所述浮动面,充分利用最大能量的同向叠加,使生成大道集同相轴能量更强更突出,更精确地反应当前速度分析点的速度信息,提高速度分析的准确性,提高速度模型建立的效率,其中,所述同一水平面包括固定处理面、以及当前速度分析点在浮动面上所处的时刻形成的水平面,并且所述共中心点大道集生成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移除参与大道集生成的所有CMP道集的所有道浮动面校正量,以将参与大道集生成的所有CMP道集的T0时间校正到同一水平面上,其中,所述参与大道集生成的所有CMP道集包括当前速度分析点的CMP道集和与所述当前速度分析点相邻的CMP道集;
根据最大偏移距、最小偏移距和偏移距间隔形成偏移距组offset1、offset2、……、offsetM,其中,offset1为最小偏移距,offsetM为最大偏移距,偏移距组中相邻偏移距之间的距离为偏移距间隔;
按照所述偏移距组的值在所述参与大道集生成的所有CMP道集中选取对应的偏移距道集并进行叠加形成大道集;
将所述大道集加上所述当前速度分析点的浮动面校正量,以将大道集从所述同一水平面校正回所述浮动面,得到最终的大道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伏地表的共中心点大道集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与大道集生成的所有CMP道集的数量为N个,N≥3且N为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伏地表的共中心点大道集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是三维工区,从InLine方向和CrossLine两个方向选取与所述当前速度分析点相邻的CMP道集;若是二维工区,从CrossLine一个方向选取与所述当前速度分析点相邻的CMP道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伏地表的共中心点大道集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当前速度分析点为中心,CrossLine方向左右两边相邻的CMP道集数相等,InLine方向左右两边相邻的CMP道集数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伏地表的共中心点大道集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加形成大道集的步骤具体包括:
所述参与大道集生成的所有CMP道集中偏移距offsettr满足第i条件的道取出并叠加成一道,形成第i叠合道,其中,第i条件是指offseti<offsettr≤offseti+1,其中,i从1取到M-1且i为正整数;
将叠加形成的第1叠合道、第2叠合道、……、第M-1叠合道按照偏移距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组合排列,形成所述大道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起伏地表的共中心点大道集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中心点大道集生成方法生成的共中心点大道集用于叠加速度分析。
CN201610431082.4A 2016-06-16 2016-06-16 一种起伏地表的共中心点大道集生成方法 Active CN1061251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31082.4A CN106125136B (zh) 2016-06-16 2016-06-16 一种起伏地表的共中心点大道集生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31082.4A CN106125136B (zh) 2016-06-16 2016-06-16 一种起伏地表的共中心点大道集生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25136A CN106125136A (zh) 2016-11-16
CN106125136B true CN106125136B (zh) 2018-07-10

Family

ID=57470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31082.4A Active CN106125136B (zh) 2016-06-16 2016-06-16 一种起伏地表的共中心点大道集生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251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5902A (zh) * 2017-10-11 2019-04-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速度分析的地震数据超道集生成方法及系统
CN107976714B (zh) * 2017-11-14 2019-08-02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复杂地表分级空间距离加权的超道集计算方法
CN110873899B (zh) * 2018-08-30 2021-12-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偏移距分组的地震数据超道集生成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54591B1 (en) * 2002-12-27 2004-06-22 Chevron U.S.A. Method for processing seismic traces to provide seismic data with enhanced signal-to-noise ratio
CN104597493A (zh) * 2013-10-30 2015-05-0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基于实际地震数据的观测系统变观设计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03412333B (zh) * 2013-08-26 2015-11-18 郑鸿明 一种静校正基准面确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54591B1 (en) * 2002-12-27 2004-06-22 Chevron U.S.A. Method for processing seismic traces to provide seismic data with enhanced signal-to-noise ratio
CN103412333B (zh) * 2013-08-26 2015-11-18 郑鸿明 一种静校正基准面确定方法
CN104597493A (zh) * 2013-10-30 2015-05-0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基于实际地震数据的观测系统变观设计评价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fficient acquisition,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strategy for shallow 3D seismic surveying: A Case Study;Roman Spitzer et al.;《GEOPHYSICS》;20031231;第68卷(第6期);第1792-1806页 *
Multifocusing imaging over an irregular topography;Boris Gurevich et al.;《GEOPHYSICS》;20020430;第67卷(第2期);第639-64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25136A (zh) 2016-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41379B (zh) 一种基于共散射点道集的叠前时间偏移与速度分析方法
CN103995288B (zh) 一种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及装置
CN102928873B (zh) 基于四维能量聚焦的地面微地震定位方法
CN102914796B (zh) 一种基于高斯束的获取纵横波偏移速度的控制方法
EP2920615A1 (en) Process for creating image gathers
CN102901985B (zh) 一种适用于起伏地表的深度域层速度修正方法
CN106125136B (zh) 一种起伏地表的共中心点大道集生成方法
CN105093281A (zh) 一种反演框架下的地震多波建模方法
CN105093319A (zh) 基于三维地震数据的地面微地震静校正方法
CN102879820A (zh) 基于三角网格的三维表层模型构建方法
CN105866833A (zh) Vsp-cdp叠加方法及三维vsp覆盖次数计算方法
CN106199704B (zh) 一种三维三分量海底电缆地震资料速度建模方法
CN106443777B (zh) 转换波各向异性参数谱的获取方法及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
CN107942379A (zh) 一种提高复杂断块速度模型精度的方法
CN103954996B (zh) 一种基于旅行时法确定地层裂隙裂缝走向的方法及装置
CN104199103A (zh) 转换波静校正方法及装置
CN103149588A (zh) 一种利用井震标定计算vti各向异性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CN103954997A (zh) 一种地震勘探资料近地表静校正处理方法
CN109884693A (zh) 自适应走向速度谱求取方法和系统
CN102162858A (zh) 利用非对称走时进行动校正速度分析的方法
CN106990434B (zh) 椭圆展开转换波成像方法及系统
CN103576194A (zh) 一种准确的深度域复杂地表地震构造成像方法
CN106443829A (zh) 一种近地表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07643541B (zh) 基于速度模型的速度谱解释方法
CN112946742B (zh) 一种拾取精确叠加速度谱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216, No. 216, Huayang Avenue, Tianfu New District, Sichuan, Sichuan

Applicant after: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Chuan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Company Ltd.

Address before: No. 216, No. 216, Huayang Avenue, Huayang Town, Shuangliu County, Shuangliu County, Sichuan

Applicant befor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Chuan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Company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07

Address after: 100007 Dongzhimen North Street, Dongcheng District,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Group Co., Ltd.

Applicant after: Dongfang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Co., Ltd., China Petrochemical Corp.

Address before: 610213 No. 216, Huayang Road, Tianfu New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Applicant befor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Chuan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Company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