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5465A - 一种使用芦荟提取物结合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技术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使用芦荟提取物结合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技术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05465A
CN106105465A CN201610500290.5A CN201610500290A CN106105465A CN 106105465 A CN106105465 A CN 106105465A CN 201610500290 A CN201610500290 A CN 201610500290A CN 106105465 A CN106105465 A CN 1061054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rigation
fresh water
salt
soil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0029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Sunway Gard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Sunway Gard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Sunway Gard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Sunway Gard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0029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05465A/zh
Publication of CN1061054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54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9/00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 A01B79/02Methods for working soil combined with other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e.g. fertilising, plan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5/00Watering gardens, fiel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bryophyta, multi-cellular fungi or plants, or extracts thereof
    • A01N65/40Liliopsida [monocotyledons]
    • A01N65/42Aloeaceae [Aloe family] or Liliaceae [Lily family], e.g. aloe, veratrum, onion, garlic or chiv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Mycolog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芦荟提取物结合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技术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包括铺设暗管,原土回填;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还包括在种植区铺设隔盐层,隔盐层的上表面距离地表100‑120cm;隔盐层由下向上依次为:粗石层、狼尾草层、细石层、混合土层;粗石层包括:蛭石、卵石、粗砂;细石层包括:磷矿粉、锯末、麦糠;混合土层包括:草炭土、赤玉土。使用本发明的原土绿化方法,每亩灌溉用水量较普通灌溉用水量减少30%‑50%;提高了植物的药用价值。以国槐为例,国槐花蕾中槐花米甲素的含量达20.00%‑23.50%;促进植物生长。以国槐为例,国槐移栽种植的第一年高度年生长量达70‑80cm。

Description

一种使用芦荟提取物结合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技术进行原土 绿化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原土绿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芦荟提取物结合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技术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
背景技术
咸水含有高浓度的钠、钾、钙、镁、碳酸根、硫酸根和氯离子,同时还含有相当浓度的锂、铷、铯和溴等。咸水不适于饮用及工农业用水。咸水为矿化度为3~10g/L的水。如内陆干旱地区的盐湖表面水、淤泥水和海洋、海湾水等。
世界可利用水资源中,海水总量占第一位,咸水占第二位,第三才是淡水。当前,水资源短缺,淡水资源总量日渐减少,咸水矿化度和总量同步上升,但以淡水为主要灌溉、养殖用水的农业生产体仍是上述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灌溉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咸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有效地解决灌溉水源短缺的问题。
由此可见,咸水灌溉在今后的灌溉活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现有的灌溉技术在咸水利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原土绿化方面,例如:
1、使用现有的原土绿化方法,灌溉用水量多;
2、使用现有的原土绿化方法,植物的药用价值低;
3、使用现有的原土绿化方法,植物生长速度缓慢。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芦荟提取物结合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技术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以实现以下发明目的:
(1)使用本发明的原土绿化方法,每亩灌溉用水量较普通灌溉用水量减少30%-50%;
(2)使用本发明的原土绿化方法,提高了植物的药用价值。以国槐为例,国槐花蕾中槐花米甲素的含量达20.00%-23.50%;
(3)使用本发明的原土绿化方法,促进植物生长。以国槐为例,国槐移栽种植的第一年高度年生长量达70-80cm。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使用芦荟提取物结合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技术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包括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
以下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还包括在种植区铺设隔盐层,隔盐层的上表面距离地表100-120cm;
所述隔盐层由下向上依次为:粗石层、狼尾草层、细石层、混合土层;
所述粗石层包括:蛭石、卵石、粗砂;
所述细石层包括:磷矿粉、锯末、麦糠;
所述混合土层包括:草炭土、赤玉土。
所述粗石层厚13-17cm;
所述蛭石的直径为0.5-1cm,所述卵石的直径为5-6cm,所述粗砂的直径为2.5-3.5cm,
所述蛭石、卵石、粗砂按照1:2-4:2的体积比混合。
所述细石层厚5-11cm;
所述磷矿粉的颗粒直径为1-2mm;所述锯末为8目-10目;
所述磷矿粉、锯末、麦糠按照1-2:1:1-2的体积比混合。
所述混合土层厚7-13cm;
所述草炭土粒径为2-4mm,所述赤玉土粒径为3-4mm;
所述草炭土、赤玉土按照1-2:2-3的体积比混合。
所述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包括前期灌溉;
所述前期灌溉:种植完成后使用淡水进行前期灌溉,打开第二管道关闭第一管道、第三管道,灌溉时间为1小时,淡水流速为1.8米/秒;
所述前期灌溉10-20次,相邻两次灌溉间隔10-30天。
所述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还包括后期灌溉,所述后期灌溉包括一次淡水灌溉;
所述一次淡水灌溉:距离上次灌溉45-60天进行一次淡水灌溉,打开第一管道关闭第二管道、第三管道,淡水流速为1.5米/秒,灌溉时间为2小时。
所述后期灌溉包括一次咸水灌溉;
所述一次咸水灌溉:距一次淡水灌溉45-60天进行一次咸水灌溉;打开第二管道关闭第一管道、第三管道,咸水流速为1米/秒,灌溉时间为1小时,所述咸水的含盐量为2.0g/L。
所述后期灌溉包括二次淡水灌溉;
二次淡水灌溉:距一次咸水灌溉30-40天进行二次淡水灌溉;打开第三管道关闭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淡水流速为1.5米/秒,灌溉时间为2小时;
所述后期灌溉为一次淡水灌溉、一次咸水灌溉、一次淡水灌溉、一次咸水灌溉、二次淡水灌溉依次循环进行;
所述一次淡水灌溉、二次淡水灌溉的灌溉淡水中添加芦荟提取物,所述芦荟提取物与淡水按照1:300的体积比混合;
所述芦荟提取物包括芦荟大黄素、芦荟皂草苷,所述芦荟大黄素的含量为96%,所述芦荟皂草苷的含量为1%。
所述铺设暗管,原土回填步骤中,
所述第一管道距离地表5-15cm;
所述第二管道距离地表25-35cm;
所述第三管道距离地表45-5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使用本发明的原土绿化方法,每亩灌溉用水量较普通灌溉用水量减少30%-50%;
(2)使用本发明的原土绿化方法,提高了植物的药用价值。以国槐为例,国槐花蕾中槐花米甲素、乙素、丙素的含量分别达20.00%-23.50%、1.90%-2.10%、0.86%-1.05%;
(3)使用本发明的原土绿化方法,促进植物生长。以国槐为例,国槐移栽种植的第一年高度年生长量达70-80cm,第二年高度年生长量达100-110cm。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仅仅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使用芦荟提取物结合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技术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
一种使用芦荟提取物结合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技术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隔盐层铺设:
在种植区铺设隔盐层,隔盐层的上表面距离地表100cm;
所述隔盐层由下向上依次为:粗石层、狼尾草层、细石层、混合土层;
(1)粗石层铺设:
所述粗石层包括:蛭石、卵石、粗砂;
所述蛭石的直径为0.5-1cm,所述卵石的直径为5-6cm,所述粗砂的直径为2.5-3.5cm,
所述蛭石、卵石、粗砂按照1:4:2的体积比混合;
所述粗石层厚13cm。
(2)狼尾草层铺设:
所述狼尾草层选取含水率为26-28%的狼尾草铺设于粗石层上表面;
所述狼尾草层厚5cm。
(3)细石层铺设:
所述细石层包括:磷矿粉、锯末、麦糠;
所述磷矿粉的颗粒直径为1-2mm;所述锯末为8目-10目;
所述磷矿粉、锯末、麦糠按照1:1:1的体积比混合;
所述细石层厚5cm。
(4)混合土层铺设:
所述混合土层包括:草炭土、赤玉土;
所述草炭土粒径为2-4mm;
所述赤玉土粒径为3-4mm;
所述草炭土、赤玉土按照1:3的体积比混合;
所述混合土层厚7cm。
2. 铺设暗管,原土回填
所述暗管组铺设于隔盐层上方且设置多组,相邻暗管组间距为1.5m;
所述暗管组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
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自上而下、相互之间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管道距离地表5cm;
所述第二管道距离地表25cm;
所述第三管道距离地表45cm;
所述暗管组在水平方向距离植物根系主干20cm;
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管道阀;
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的外表面包裹0.8cm厚的无纺布层;
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的管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直径为0.3cm的暗孔;
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的内管径均为2cm,壁厚均为0.5cm;
暗管铺设完毕后进行原土回填。
3. 土壤改良
将回填后的原土进行土壤改良,使用土壤改良剂进行盐碱地改良,改良后的种植区0-30cm土层含盐量为0.13%-0.16%,种植区土壤pH为6.9-7.1,种植区土壤的透气孔隙为15.0-16.5%,土壤含水率为26.1-27.8%。
4. 挖设种植坑
挖设种植坑,所述种植坑边缘与暗管组的水平距离为15cm,同一行相邻种植坑间距为1.0m,相邻两行种植坑的行距为1.5米;
所述种植坑深40cm,种植坑坑口直径为30cm;
5. 种植
选择主干高200cm、主根长20-30cm的国槐进行移栽种植。
6. 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
所述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包括前期灌溉和后期灌溉;
所述前期灌溉:种植完成后使用淡水进行前期灌溉,打开第二管道上的阀门关闭第一管道、第三管道上的阀门,灌溉时间为1小时,淡水流速为1.8米/秒;
所述前期灌溉10次,相邻两次灌溉间隔10天;
所述后期灌溉包括以下步骤:
一次淡水灌溉:距离上次灌溉45天进行一次淡水灌溉,打开第一管道上的阀门关闭第二管道、第三管道上的阀门,淡水流速为1.5米/秒,灌溉时间为2小时;
所述一次淡水灌溉的灌溉淡水中添加芦荟提取物,所述芦荟提取物与淡水按照1:300的体积比混合;
所述芦荟提取物包括芦荟大黄素、芦荟皂草苷,所述芦荟大黄素的含量为96%,所述芦荟皂草苷的含量为1%;
一次咸水灌溉:距一次淡水灌溉45天进行一次咸水灌溉;打开第二管道上的阀门关闭第一管道、第三管道上的阀门,咸水流速为1米/秒,灌溉时间为1小时,所述咸水的含盐量为2.0g/L;
二次淡水灌溉:距一次咸水灌溉30天进行二次淡水灌溉;打开第三管道上的阀门关闭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上的阀门,淡水流速为1.5米/秒,灌溉时间为2小时;
所述二次淡水灌溉的灌溉淡水中添加芦荟提取物,所述芦荟提取物与淡水按照1:300的体积比混合;
所述芦荟提取物包括芦荟大黄素、芦荟皂草苷,所述芦荟大黄素的含量为96%,所述芦荟皂草苷的含量为1%;
所述后期灌溉为一次淡水灌溉、一次咸水灌溉、一次淡水灌溉、一次咸水灌溉、二次淡水灌溉依次循环进行。
6. 管理
及时修剪,根据需要可将国槐整形修剪成自然开心形、杯状形和自然式合轴主干形3种树形;
追肥,每年7~8月份追施尿素;
使用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N2000倍液与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0%N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复配剂进行防治病虫害;
及时除草,可采取人工清除或化学除草剂防除,使用化学除草剂防除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将药剂喷施到国槐树干上。
实施例2一种使用芦荟提取物结合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技术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
一种使用芦荟提取物结合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技术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隔盐层铺设:
在种植区铺设隔盐层,隔盐层的上表面距离地表110cm;
所述隔盐层由下向上依次为:粗石层、狼尾草层、细石层、混合土层;
(1)粗石层铺设:
所述粗石层包括:蛭石、卵石、粗砂;
所述蛭石的直径为0.5-1cm,所述卵石的直径为5-6cm,所述粗砂的直径为2.5-3.5cm,
所述蛭石、卵石、粗砂按照1:3:2的体积比混合;
所述粗石层厚15cm。
(2)狼尾草层铺设:
所述狼尾草层选取含水率为26-28%的狼尾草铺设于粗石层上表面;
所述狼尾草层厚5cm。
(3)细石层铺设:
所述细石层包括:磷矿粉、锯末、麦糠;
所述磷矿粉的颗粒直径为1-2mm;所述锯末为8目-10目;
所述磷矿粉、锯末、麦糠按照2:1:1的体积比混合;
所述细石层厚8cm。
(4)混合土层铺设:
所述混合土层包括:草炭土、赤玉土;
所述草炭土粒径为2-4mm;
所述赤玉土粒径为3-4mm;
所述草炭土、赤玉土按照1:2的体积比混合;
所述混合土层厚10cm。
2. 铺设暗管,原土回填
所述暗管组铺设于隔盐层上方且设置多组,相邻暗管组间距为1.5m;
所述暗管组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
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自上而下、相互之间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管道距离地表10cm;
所述第二管道距离地表30cm;
所述第三管道距离地表50cm;
所述暗管组在水平方向距离植物根系主干20cm;
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管道阀;
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的外表面包裹0.5cm厚的无纺布层;
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的管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直径为0.3cm的暗孔;
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的内管径均为2cm,壁厚均为0.5cm;
暗管铺设完毕后进行原土回填。
3. 土壤改良
将回填后的原土进行土壤改良,使用土壤改良剂进行盐碱地改良,改良后的种植区0-30cm土层含盐量为0.12%-0.15%,种植区土壤pH为6.8-7.0,种植区土壤的透气孔隙为15.0-16.5%,土壤含水率为24.1-27.8%。
4. 挖设种植坑
挖设种植坑,所述种植坑边缘与暗管组的水平距离为15cm,同一行相邻种植坑间距为1.0m,相邻两行种植坑的行距为1.5米;
所述种植坑深50cm,种植坑坑口直径为30cm;
5. 种植
选择主干高200cm、主根长20-30cm的国槐进行移栽种植。
6. 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
所述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包括前期灌溉和后期灌溉;
所述前期灌溉:种植完成后使用淡水进行前期灌溉,打开第二管道上的阀门关闭第一管道、第三管道上的阀门,灌溉时间为1小时,淡水流速为1.8米/秒;
所述前期灌溉15次,相邻两次灌溉间隔20天;
所述后期灌溉包括以下步骤:
一次淡水灌溉:距离上次灌溉50天进行一次淡水灌溉,打开第一管道上的阀门关闭第二管道、第三管道上的阀门,淡水流速为1.5米/秒,灌溉时间为2小时;
所述一次淡水灌溉的灌溉淡水中添加芦荟提取物,所述芦荟提取物与淡水按照1:300的体积比混合;
所述芦荟提取物包括芦荟大黄素、芦荟皂草苷,所述芦荟大黄素的含量为96%,所述芦荟皂草苷的含量为1%;
一次咸水灌溉:距一次淡水灌溉50天进行一次咸水灌溉;打开第二管道上的阀门关闭第一管道、第三管道上的阀门,咸水流速为1米/秒,灌溉时间为1小时,所述咸水的含盐量为2.0g/L;
二次淡水灌溉:距一次咸水灌溉35天进行二次淡水灌溉;打开第三管道上的阀门关闭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上的阀门,淡水流速为1.5米/秒,灌溉时间为2小时;
所述二次淡水灌溉的灌溉淡水中添加芦荟提取物,所述芦荟提取物与淡水按照1:300的体积比混合;
所述芦荟提取物包括芦荟大黄素、芦荟皂草苷,所述芦荟大黄素的含量为96%,所述芦荟皂草苷的含量为1%;
所述后期灌溉为一次淡水灌溉、一次咸水灌溉、一次淡水灌溉、一次咸水灌溉、二次淡水灌溉依次循环进行。
6. 管理
及时修剪,根据需要可将国槐整形修剪成自然开心形、杯状形和自然式合轴主干形3种树形;
追肥,每年7~8月份追施尿素;
使用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N2000倍液与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0%N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复配剂进行防治病虫害;
及时除草,可采取人工清除或化学除草剂防除,使用化学除草剂防除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将药剂喷施到国槐树干上。
实施例3一种使用芦荟提取物结合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技术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
一种使用芦荟提取物结合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技术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隔盐层铺设:
在种植区铺设隔盐层,隔盐层的上表面距离地表110cm;
所述隔盐层由下向上依次为:粗石层、狼尾草层、细石层、混合土层;
(1)粗石层铺设:
所述粗石层包括:蛭石、卵石、粗砂;
所述蛭石的直径为0.5-1cm,所述卵石的直径为5-6cm,所述粗砂的直径为2.5-3.5cm,
所述蛭石、卵石、粗砂按照1:2:2的体积比混合;
所述粗石层厚17cm。
(2)狼尾草层铺设:
所述狼尾草层选取含水率为26-28%的狼尾草铺设于粗石层上表面;
所述狼尾草层厚5cm。
(3)细石层铺设:
所述细石层包括:磷矿粉、锯末、麦糠;
所述磷矿粉的颗粒直径为1-2mm;所述锯末为8目-10目;
所述磷矿粉、锯末、麦糠按照1:1:2的体积比混合;
所述细石层厚11cm。
(4)混合土层铺设:
所述混合土层包括:草炭土、赤玉土;
所述草炭土粒径为2-4mm;
所述赤玉土粒径为3-4mm;
所述草炭土、赤玉土按照2:3的体积比混合;
所述混合土层厚13cm。
2. 铺设暗管,原土回填
所述暗管组铺设于隔盐层上方且设置多组,相邻暗管组间距为1.5m;
所述暗管组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
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自上而下、相互之间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管道距离地表15cm;
所述第二管道距离地表35cm;
所述第三管道距离地表55cm;
所述暗管组在水平方向距离植物根系主干20cm;
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上分别设置有管道阀;
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的外表面包裹0.5cm厚的无纺布层;
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的管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直径为0.3cm的暗孔;
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的内管径均为2cm,壁厚均为0.5cm;
暗管铺设完毕后进行原土回填。
3. 土壤改良
将回填后的原土进行土壤改良,使用土壤改良剂进行盐碱地改良,改良后的种植区0-30cm土层含盐量为0.12%-0.15%,种植区土壤pH为6.8-7.0,种植区土壤的透气孔隙为15.0-16.5%,土壤含水率为24.1-27.8%。
4. 挖设种植坑
挖设种植坑,所述种植坑边缘与暗管组的水平距离为15cm,同一行相邻种植坑间距为1.0m,相邻两行种植坑的行距为1.5米;
所述种植坑深50cm,种植坑坑口直径为30cm;
5. 种植
选择主干高200cm、主根长20-30cm的国槐进行移栽种植。
6. 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
所述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包括前期灌溉和后期灌溉;
所述前期灌溉:种植完成后使用淡水进行前期灌溉,打开第二管道上的阀门关闭第一管道、第三管道上的阀门,灌溉时间为1小时,淡水流速为1.8米/秒;
所述前期灌溉20次,相邻两次灌溉间隔30天;
所述后期灌溉包括以下步骤:
一次淡水灌溉:距离上次灌溉60天进行一次淡水灌溉,打开第一管道上的阀门关闭第二管道、第三管道上的阀门,淡水流速为1.5米/秒,灌溉时间为2小时;
所述一次淡水灌溉的灌溉淡水中添加芦荟提取物,所述芦荟提取物与淡水按照1:300的体积比混合;
所述芦荟提取物包括芦荟大黄素、芦荟皂草苷,所述芦荟大黄素的含量为96%,所述芦荟皂草苷的含量为1%;
一次咸水灌溉:距一次淡水灌溉60天进行一次咸水灌溉;打开第二管道上的阀门关闭第一管道、第三管道上的阀门,咸水流速为1米/秒,灌溉时间为1小时,所述咸水的含盐量为2.0g/L;
二次淡水灌溉:距一次咸水灌溉40天进行二次淡水灌溉;打开第三管道上的阀门关闭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上的阀门,淡水流速为1.5米/秒,灌溉时间为2小时;
所述二次淡水灌溉的灌溉淡水中添加芦荟提取物,所述芦荟提取物与淡水按照1:300的体积比混合;
所述芦荟提取物包括芦荟大黄素、芦荟皂草苷,所述芦荟大黄素的含量为96%,所述芦荟皂草苷的含量为1%;
所述后期灌溉为一次淡水灌溉、一次咸水灌溉、一次淡水灌溉、一次咸水灌溉、二次淡水灌溉依次循环进行。
6. 管理
及时修剪,根据需要可将国槐整形修剪成自然开心形、杯状形和自然式合轴主干形3种树形;
追肥,每年7~8月份追施尿素;
使用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N2000倍液与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0%N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复配剂进行防治病虫害;
及时除草,可采取人工清除或化学除草剂防除,使用化学除草剂防除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将药剂喷施到国槐树干上。
上述实施例中的百分数,除特殊说明的外,为质量百分数。
结果检测:
(1)使用本发明的原土绿化方法,每亩灌溉用水量较普通灌溉用水量减少30%-50%,具体指标见表1;
表1每亩灌溉用水量情况统计
(2)使用本发明的原土绿化方法,提高了植物的药用价值。以国槐为例,国槐花蕾中槐花米甲素、乙素、丙素的含量分别达20.00%-23.50%、1.90%-2.10%、0.86%-1.05%,具体指标见表2;
表2国槐花蕾中槐花米甲素、乙素、丙素的含量统计
对照:使用现有原土绿化方法种植的国槐
(3)使用本发明的原土绿化方法,促进植物生长。以国槐为例,国槐移栽种植的第一年高度年生长量达70-80cm,第二年高度年生长量达100-110cm,具体指标见表3;
表3国槐的年生长量统计
对照:使用现有原土绿化方法种植国槐。
本发明的原土绿化方法还对其他植物进行了试验,试验效果佳,在此并未一一列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使用芦荟提取物结合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技术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铺设暗管,原土回填;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芦荟提取物结合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技术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在种植区铺设隔盐层,隔盐层的上表面距离地表100-120cm;
所述隔盐层由下向上依次为:粗石层、狼尾草层、细石层、混合土层;
所述粗石层包括:蛭石、卵石、粗砂;
所述细石层包括:磷矿粉、锯末、麦糠;
所述混合土层包括:草炭土、赤玉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使用芦荟提取物结合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技术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粗石层厚13-17cm;
所述蛭石的直径为0.5-1cm,所述卵石的直径为5-6cm,所述粗砂的直径为2.5-3.5cm,
所述蛭石、卵石、粗砂按照1:2-4:2的体积比混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使用芦荟提取物结合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技术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细石层厚5-11cm;
所述磷矿粉的颗粒直径为1-2mm;所述锯末为8目-10目;
所述磷矿粉、锯末、麦糠按照1-2:1:1-2的体积比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使用芦荟提取物结合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技术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土层厚7-13cm;
所述草炭土粒径为2-4mm,所述赤玉土粒径为3-4mm;
所述草炭土、赤玉土按照1-2:2-3的体积比混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芦荟提取物结合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技术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包括前期灌溉;
所述前期灌溉:种植完成后使用淡水进行前期灌溉,打开第二管道关闭第一管道、第三管道,灌溉时间为1小时,淡水流速为1.8米/秒;
所述前期灌溉10-20次,相邻两次灌溉间隔10-30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使用芦荟提取物结合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技术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还包括后期灌溉,所述后期灌溉包括一次淡水灌溉;
所述一次淡水灌溉:距离上次灌溉45-60天进行一次淡水灌溉,打开第一管道关闭第二管道、第三管道,淡水流速为1.5米/秒,灌溉时间为2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使用芦荟提取物结合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技术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期灌溉包括一次咸水灌溉;
所述一次咸水灌溉:距一次淡水灌溉45-60天进行一次咸水灌溉;打开第二管道关闭第一管道、第三管道,咸水流速为1米/秒,灌溉时间为1小时,所述咸水的含盐量为2.0g/L。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使用芦荟提取物结合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技术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期灌溉包括二次淡水灌溉;
二次淡水灌溉:距一次咸水灌溉30-40天进行二次淡水灌溉;打开第三管道关闭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淡水流速为1.5米/秒,灌溉时间为2小时;
所述后期灌溉为一次淡水灌溉、一次咸水灌溉、一次淡水灌溉、一次咸水灌溉、二次淡水灌溉依次循环进行;
所述一次淡水灌溉、二次淡水灌溉的灌溉淡水中添加芦荟提取物,所述芦荟提取物与淡水按照1:300的体积比混合;
所述芦荟提取物包括芦荟大黄素、芦荟皂草苷,所述芦荟大黄素的含量为96%,所述芦荟皂草苷的含量为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使用芦荟提取物结合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技术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铺设暗管,原土回填步骤中,
所述第一管道距离地表5-15cm;
所述第二管道距离地表25-35cm;
所述第三管道距离地表45-55cm。
CN201610500290.5A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使用芦荟提取物结合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技术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 Pending CN1061054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00290.5A CN106105465A (zh)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使用芦荟提取物结合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技术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00290.5A CN106105465A (zh)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使用芦荟提取物结合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技术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5465A true CN106105465A (zh) 2016-11-16

Family

ID=57284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00290.5A Pending CN106105465A (zh)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使用芦荟提取物结合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技术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0546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62867A (zh) * 2022-07-19 2022-11-22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一种异沙槐的咸水育苗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3656A (zh) * 2008-06-11 2008-10-15 沧州市农林科学院 浅水位重盐渍土壤区域原土种植绿化的方法
CN103636308A (zh) * 2013-12-20 2014-03-19 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治理结构
EP2745667A1 (en) * 2012-12-20 2014-06-25 Underdrip SRL Sub-irrigation method for crops sown in rows
CN204047087U (zh) * 2014-06-29 2014-12-31 青岛海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滤水软管排盐与隔离层防盐系统
CN105038807A (zh) * 2015-06-23 2015-11-11 潍坊友容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硫酸型盐渍土土壤调理增肥降盐剂及其在半枝莲种植中的应用
CN204810882U (zh) * 2015-07-27 2015-12-02 潍坊友容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水土治理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3656A (zh) * 2008-06-11 2008-10-15 沧州市农林科学院 浅水位重盐渍土壤区域原土种植绿化的方法
EP2745667A1 (en) * 2012-12-20 2014-06-25 Underdrip SRL Sub-irrigation method for crops sown in rows
CN103636308A (zh) * 2013-12-20 2014-03-19 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治理结构
CN204047087U (zh) * 2014-06-29 2014-12-31 青岛海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滤水软管排盐与隔离层防盐系统
CN105038807A (zh) * 2015-06-23 2015-11-11 潍坊友容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硫酸型盐渍土土壤调理增肥降盐剂及其在半枝莲种植中的应用
CN204810882U (zh) * 2015-07-27 2015-12-02 潍坊友容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盐碱地水土治理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62867A (zh) * 2022-07-19 2022-11-22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一种异沙槐的咸水育苗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arrondo et al. Effects of salinity and drainage on the growth of three salt marsh grasses
CN104082031B (zh) 一种干旱区重盐渍原土绿化方法
CN109006111A (zh) 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
CN107333543A (zh) 一种石漠化生态修复的方法
CN107646225B (zh) 一种滨海重盐碱地原土设施生产的方法
CN108391563B (zh) 一种干旱区重盐土荒坡绿化方法
CN108476648A (zh) 一种岩质海岸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的方法及系统
CN104186137A (zh) 一种近海滩涂盐碱地高羊茅草的栽培绿化技术
Greipsson et al. Sand accretion and salinity as constraint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Leymus arenarius for land reclamation in Iceland
Harb et al. Fog water harvesting providing stability for small Bedwe communities lives in North cost of Egypt
CN102138458B (zh) 贫瘠土地种植植物度过成活关键期的生态保湿装置
CN108934251A (zh) 祁连山高寒草甸草原改良为刈割草场的方法
Nordt et al. Late prehistoric soil fertility, irrigation management,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northwest coastal Peru
CN109328680B (zh) 一种土质生态沟渠建造方法
CN110402752A (zh) 一种滨海重盐碱地设施葡萄原土栽培的方法
CN101713179A (zh) 金沙江干热河谷退化山地径流塘-草网络固土稳水方法
Grobler A phytosociological study of peat swamp forests in the Kosi Bay lake system, Maputaland, South Africa
CN106105465A (zh) 一种使用芦荟提取物结合咸淡水分根交替灌溉技术进行原土绿化的方法
CN106069000A (zh) 一种利用莲子在退化盐碱地上快速构建荷花景观的方法
CN106088112B (zh) 一种防止山体滑坡的方法
CN214070574U (zh) 一种新型巢式固土排盐土壤改善系统
CN210900272U (zh) 一种基于地埂和植物篱的面源污染防控装置
CN106069598A (zh) 一种使用咸水与淡水的分根交替灌溉方法及其在盐碱地种植高杆女贞的应用
Leuschner et al. Salt marshes and inland saline habitats
CN106069601A (zh) 一种使用微咸水与淡水的分根交替灌溉方法及其在盐碱地种植栾树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