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1181A - 一种移动智能终端信息共享同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智能终端信息共享同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01181A
CN106101181A CN201610368695.8A CN201610368695A CN106101181A CN 106101181 A CN106101181 A CN 106101181A CN 201610368695 A CN201610368695 A CN 201610368695A CN 106101181 A CN106101181 A CN 1061011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shared
intelligent terminal
mobile intelligent
con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686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心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OW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OW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OW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OW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6869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01181A/zh
Publication of CN106101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11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44Group management mechanisms 
    • H04L67/1046Joining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passwo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智能终端信息共享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第一移动智能终端基于共享内容生成共享码组,所述共享码组包括至少一个共享码;S2,第二移动智能终端扫描共享码组;S3,第二移动智能终端提取并同步共享码组中的共享内容。本发明通过使用共享码分享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信息共享同步方法操作繁琐、占用资源大,而且存在较大信息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实现安全、便捷、有效的移动终端信息共享同步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智能终端信息共享同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共享领域,尤其涉及移动终端信息共享同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移动智能终端已经深入的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终端(如手机)间的信息共享技术也日趋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智能家居设备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目前大部分智能家居设备都是通过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进行无线连接使用的,因为智能家居设备的使用,不是某一个人需要,而是全部家庭成员都需要对其进行操作管理。而一台智能家居设备,通过某一台手机进行关联连接后,其他设备想要在对齐进行关联,大部分需要对该智能家居设备进行解除关联后才能再进行二次关联,这样肯定违背了用户使用的初衷,无法让多个使用者同时接入到智能家居进行控制。
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信息共享同步方法一般是通过网络实现,操作繁琐,占用资源大,而且存在较大信息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便捷、有效的移动终端信息共享同步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移动智能终端信息共享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第一移动智能终端基于共享内容生成共享码组,所述共享码组包括至少一个共享码;S2,第二移动智能终端扫描共享码组;S3,第二移动智能终端提取并同步共享码组中的共享内容。
优选的,所述步骤S1具体为:第一移动智能终端对共享内容进行加密处理后生成共享码组;所述步骤S3具体为:第二移动智能终端解密共享码组,并提取和同步共享码组中的共享内容。
优选的,共享码组包括一个共享码,所述共享码内容包括识别码、页码、总页数、开始码、共享内容和结束码,所述识别码为对共享内容进行加密处理后生成的识别码。
优选的,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子步骤:S31,识别共享码中的识别码是否正确,如正确则进入步骤S32,否则不做处理;S32,识别页码数是否正确,如正确则进入步骤S33,否则提醒继续重新扫描共享码;S33,进行开始记录共享内容;S34,识别到结束码,结束扫描。
优选的,共享码组包括多个共享码,所述多个共享码包括起始共享码、多个中间共享码和结束共享码;所述起始共享码内容包括识别码、起始页码数、总页码、开始码和第一共享内容;所述中间共享码内容包括中间页码数、中间共享内容;所述结束共享码内容包括结束页码数、结尾共享内容和结束码;所述识别码为对共享内容进行加密处理后生成的识别码。
优选的,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子步骤:S35,识别共享码中的识别码是否正确,如正确则进入步骤S36,否则不做处理;S36,识别页码数是否正确,如正确则进入步骤S37,否则提醒继续重新扫描共享码;S37,进行开始记录共享内容;S38,按顺序扫描其它共享码,直到扫描完成,并识别到结束码,结束扫描。
优选的,共享码为二维码。
优选的,智能终端为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使用共享码分享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信息共享同步方法操作繁琐、占用资源大,而且存在较大信息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实现安全、便捷、有效的移动终端信息共享同步的有益效果。
另外,本发明通过加密和解密处理,能让信息安全可靠;通过多个二维码呈现,可以容纳大容量数据;将该方法应用到智能家居通信系统中,可解决多个手机可同时接入到控制系统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实施例中,通过该方法,手机B可以通过共享手机A的数据后,将共享数据应用到操作系统中,从而让应用在智能家居通信系统中,解决多个用户需要同时管理的问题。进行安全、便捷、有效的共享数据,是本发明研发的主要特点。
该实施例中,采用二维码的方式对共享内容进行呈现。共享内容后,对其共享的得到的内容进行管理分配和应用。
如图1所示,一种移动智能终端信息共享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第一移动智能终端基于共享内容生成共享码组,所述共享码组包括至少一个共享码;S2,第二移动智能终端扫描共享码组;S3,第二移动智能终端提取并同步共享码组中的共享内容。
优选的,所述步骤S1具体为:第一移动智能终端对共享内容进行加密处理后生成共享码组;所述步骤S3具体为:第二移动智能终端解密共享码组,并提取和同步共享码组中的共享内容。为了安全性,需要对二维码加密处理,只有具有解密功能的扫描才能获取数据。当去共享已生成的数据时,因为该生成的二维码有加密处理,所以同样共享时需要进行解密。
优选的,共享码组包括一个共享码,所述共享码内容包括识别码、页码、总页数、开始码、共享内容和结束码,所述识别码为对共享内容进行加密处理后生成的识别码。
优选的,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子步骤:S31,识别共享码中的识别码是否正确,如正确则进入步骤S32,否则不做处理;S32,识别页码数是否正确,如正确则进入步骤S33,否则提醒继续重新扫描共享码;S33,进行开始记录共享内容;S34,识别到结束码,结束扫描。
优选的,共享码组包括多个共享码,所述多个共享码包括起始共享码、多个中间共享码和结束共享码;所述起始共享码内容包括识别码、起始页码数、总页码、开始码和第一共享内容;所述中间共享码内容包括中间页码数、中间共享内容;所述结束共享码内容包括结束页码数、结尾共享内容和结束码;所述识别码为对共享内容进行加密处理后生成的识别码。
因为二维码的储存信息量是有限制的,所以一组需要共享的数据可能需要多个二维码才能完整显示,那么怎么将多个二维码正确的显示,需要通过上述方法对其进行数据管理。
优选的,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子步骤:S35,识别共享码中的识别码是否正确,如正确则进入步骤S36,否则不做处理;S36,识别页码数是否正确,如正确则进入步骤S37,否则提醒继续重新扫描共享码;S37,进行开始记录共享内容;S38,按顺序扫描其它共享码,直到扫描完成,并识别到结束码,结束扫描。
优选的,共享码为二维码。
优选的,智能终端为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等。
本发明通过使用共享码分享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信息共享同步方法操作繁琐、占用资源大,而且存在较大信息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实现安全、便捷、有效的移动终端信息共享同步的有益效果。
另外,本发明通过加密和解密处理,能让信息安全可靠;通过多个二维码呈现,可以容纳大容量数据;将该方法应用到智能家居通信系统中,可解决多个手机可同时接入到控制系统中。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移动智能终端信息共享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第一移动智能终端基于共享内容生成共享码组,所述共享码组包括至少一个共享码;
S2,第二移动智能终端扫描共享码组;
S3,第二移动智能终端提取并同步共享码组中的共享内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智能终端信息共享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为:第一移动智能终端对共享内容进行加密处理后生成共享码组;
所述步骤S3具体为:第二移动智能终端解密共享码组,并提取和同步共享码组中的共享内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智能终端信息共享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共享码组包括一个共享码,所述共享码内容包括识别码、页码、总页数、开始码、共享内容和结束码,所述识别码为对共享内容进行加密处理后生成的识别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移动智能终端信息共享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子步骤:
S31,识别共享码中的识别码是否正确,如正确则进入步骤S32,否则不做处理;
S32,识别页码数是否正确,如正确则进入步骤S33,否则提醒继续重新扫描共享码;
S33,进行开始记录共享内容;
S34,识别到结束码,结束扫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智能终端信息共享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共享码组包括多个共享码,所述多个共享码包括起始共享码、多个中间共享码和结束共享码;
所述起始共享码内容包括识别码、起始页码数、总页码、开始码和第一共享内容;
所述中间共享码内容包括中间页码数、中间共享内容;
所述结束共享码内容包括结束页码数、结尾共享内容和结束码;
所述识别码为对共享内容进行加密处理后生成的识别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移动智能终端信息共享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子步骤:
S35,识别共享码中的识别码是否正确,如正确则进入步骤S36,否则不做处理;
S36,识别页码数是否正确,如正确则进入步骤S37,否则提醒继续重新扫描共享码;
S37,进行开始记录共享内容;
S38,按顺序扫描其它共享码,直到扫描完成,并识别到结束码,结束扫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移动智能终端信息共享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共享码为二维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移动智能终端信息共享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智能终端为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
CN201610368695.8A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移动智能终端信息共享同步方法 Pending CN1061011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68695.8A CN106101181A (zh)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移动智能终端信息共享同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68695.8A CN106101181A (zh)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移动智能终端信息共享同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1181A true CN106101181A (zh) 2016-11-09

Family

ID=57230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68695.8A Pending CN106101181A (zh)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移动智能终端信息共享同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01181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9281A (zh) * 2013-03-25 2013-06-26 成都西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间快速实现资源共享的方法
CN104462233A (zh) * 2014-11-12 2015-03-25 刘文金 一种信息采集传播方法和系统
CN104917637A (zh) * 2015-06-05 2015-09-16 福建天晴数码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分享的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79281A (zh) * 2013-03-25 2013-06-26 成都西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间快速实现资源共享的方法
CN104462233A (zh) * 2014-11-12 2015-03-25 刘文金 一种信息采集传播方法和系统
CN104917637A (zh) * 2015-06-05 2015-09-16 福建天晴数码有限公司 一种文件分享的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41262B (zh) 私密信息显示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1815291A (zh) 一种自动登录客户端的方法和系统
CN103957580B (zh) 一种用于智能硬件的wifi快速组网配对方法及模块
CN105450405B (zh) 一种密码设置和认证方法及系统
CN103400082A (zh) 一种文件加密方法、解密方法及系统
US10187383B2 (en) Method of pushing passwords, and pushing system
CN105635943A (zh) 一种基于低功耗蓝牙技术的数据交互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的信标装置和信标数据交互装置
CN104933343A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保密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5790957A (zh) 一种eSIM卡数据共享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CN104580260A (zh) 一种适用于物联网智能终端的安全方法
CN105303663A (zh) 利用二维码实现交互开门的装置
CN110399741A (zh) 数据对齐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599632B (zh) 密码输入方法和装置
CN109472903A (zh) 一种蓝牙门禁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05701240A (zh) 可穿戴设备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471940A (zh) 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发送及接收终端、数据传输系统
CN106293075A (zh) 一种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8702618A (zh) 无线外围管理
CN113240836A (zh) 采用二维码的蓝牙锁连接方法及相关配置系统
CN103678972A (zh) 一种权限控制系统及方法
US20150156173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utilizing fingerprint information and use thereof
CN111787514A (zh) 设备控制数据的获取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0990821A (zh) 一种身份类型验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6101181A (zh) 一种移动智能终端信息共享同步方法
CN105303085A (zh) 文件的分享方法及分享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