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0014A - 一种充电电路及充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电路及充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00014A
CN106100014A CN201610405824.6A CN201610405824A CN106100014A CN 106100014 A CN106100014 A CN 106100014A CN 201610405824 A CN201610405824 A CN 201610405824A CN 106100014 A CN106100014 A CN 1061000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input
control
source
pmo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0582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00014B (zh
Inventor
张若寻
黄业桃
陆大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adv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adv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adv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adv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0582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000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00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0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00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00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reverse polarity correcting or protecting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4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dapted for charging from various sources, e.g. AC, DC or multivolt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电路及充电方法,包括控制芯片,该控制芯片包含多个输入端和与多个输入端数量相应的多个输出端,一个输入端对应的与一个电源连接,一个输出端对应的与一个控制电路连接,识别每个输入端的电压,确定电源的输入,通过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进行充电的电源;与多个输出端数量相应的多个控制电路,每个控制电路均与同一充电控制芯片连接,并与一电源以及控制芯片的一输出端连接,根据相连接的控制芯片的输出端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相连接的电源与充电控制芯片连通或断开;一充电控制芯片,包含一电源输入端,该电源输入端分别与每个控制电路连接,在通过一个控制电路与一个电源连通时,使用相连通的电源对电池进行充电。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电路及充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个人电子消费类产品的充电控制领域,尤指一种充电电路及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个人电子消费产品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特别是产品的续航时间和充电的快捷与便利性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用户对产品的印象。
当前的电子消费产品,一般均只支持线缆充电的方式,例如安卓手机使用的MicroUSB,苹果手机使用的Lightning接口。这种方式在充电时,由于多了一根线缆,会带来较大的不便性。特别在外出时,手持或使用自拍杆充电时,充电线缆带来的不便性更加明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及充电方法,能够兼容多种充电方式,实现多种充电方式的选择使用。
为了达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
一控制芯片,该控制芯片包含多个输入端和与所述多个输入端数量相应的多个输出端,一个输入端对应的与一个电源连接,一个输出端对应的与一个控制电路连接,该控制芯片识别每个输入端的电压,确定电源的输入,通过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进行充电的电源;
与所述多个输出端数量相应的多个控制电路,每个控制电路均与同一充电控制芯片连接,并与一电源以及所述控制芯片的一输出端连接,根据相连接的控制芯片的输出端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相连接的电源与所述充电控制芯片连通或断开;
一充电控制芯片,包含一电源输入端,该电源输入端分别与每个控制电路连接,在通过一个控制电路与一个电源连通时,使用相连通的电源对电池进行充电。
进一步,所述多个输入端包含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用于与一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用于与一第二电源连接;
所述多个输出端包含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多个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识别所述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的电压,确定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的输入,通过第一输出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通过第二输出端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采用第一电源充电或采用第二电源充电;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还与所述第一电源和充电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电源与充电控制芯片连通或断开;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还与所述第二电源和充电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电源与充电控制芯片连通或断开。
进一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PMOS、第一导通控制电路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一PMOS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源极与所述充电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一导通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导通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入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导通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PMOS的漏极与源极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PMOS的栅极和源极之间。
进一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PMOS、第三PMOS、第二导通控制电路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二PMOS的漏极与所述充电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源极与所述第三PMOS的源极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二导通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PMOS的漏极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二导通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导通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入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导通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PMOS和第三PMOS的漏极与源极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二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三PMOS的源极和栅极之间。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通控制电路为第一NMOS,其中:所述第一PMOS的栅极与第一NMOS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的源极接地,栅极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或者,
所述第一导通控制电路为第二三极管,其中:所述第一PMOS的栅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基极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或者,
所述第一导通控制电路为微控制器或逻辑器件,该微控制器或逻辑器件连接到所述第一PMOS的栅极和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端。
进一步,所述第二导通控制电路为第二NMOS,其中:所述第二PMOS的栅极与第二NMOS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PMOS的栅极与第二NMOS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的源极接地,栅极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或者,
所述第二导通控制电路为第三三极管,其中:所述第二PMOS的栅极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PMOS的栅极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基极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或者,
所述第二导通控制电路为微控制器或逻辑器件,该微控制器或逻辑器件连接到所述第二PMOS和第三PMOS的栅极以及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端。
进一步,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防倒灌保护电路,该防倒灌保护电路包括:
一第一分压电路,该第一分压电路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第二连接端接地,分压端与一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一第一三极管,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NMOS的栅极连接,发射极接地。
进一步,一种充电方法,包括:
识别电源的输入,输出控制信号,在多个电源中控制进行充电的电源;
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将进行充电的电源与电池连通,将多个电池中进行充电的电源以外的其他电源与电池断开;
使用进行充电的电源对电池进行充电。
进一步,所述多个电源包括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所述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识别电源的输入,输出控制信号,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均没有输入,则将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均设置为低电平,以使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均与电池断开;
如果所述第一电源有输入,第二电源没有输入,则将第一控制信号设置为高电平,第二控制信号设置为低电平,以使第一电源与电池建立连接,使用第一电源对电池进行充电;
如果所述第一电源没有输入,第二电源有输入,则将第一控制信号设置为低电平,第二控制信号设置为高电平,以使第二电源与电池建立连接,使用第二电源对电池进充电;
如果所述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均有输入,则将优先级较高的电源对应的控制信号设置为高电平,另一控制信号设置为低电平,以使优先级较高的电源与电池建立连接,使用优先级较高的电源对电池进行充电。
进一步,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的其中一个有输入另一个没有输入,在识别到没有输入的电源由没有输入变为有输入时,将优先级较高的电源对应的控制信号设置为高电平,另一控制信号设置为低电平,以使优先级较高的电源与电池建立连接,使用优先级较高的电源对电池进行充电;
如果所述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均有输入,在识别到第一电源由有输入变为没有输入时,将第一控制信号设置为低电平,第二控制信号设置为高电平,以使第二电源与电池建立连接,使用第二电源对电池进充电;
如果所述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均有输入,在识别到第二电源由有输入变为没有输入时,将第一控制信号设置为高电平,第二控制信号设置为低电平,以使第一电源与电池建立连接,使用第一电源对电池进行充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一控制芯片,该控制芯片包含多个输入端和与所述多个输入端数量相应的多个输出端,一个输入端对应的与一个电源连接,一个输出端对应的与一个控制电路连接,该控制芯片识别每个输入端的电压,确定电源的输入,通过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进行充电的电源;与所述多个输出端数量相应的多个控制电路,每个控制电路均与同一充电控制芯片连接,并与一电源以及所述控制芯片的一输出端连接,根据相连接的控制芯片的输出端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相连接的电源与所述充电控制芯片连通或断开;一充电控制芯片,包含一电源输入端,该电源输入端分别与每个控制电路连接,在通过一个控制电路与一个电源连通时,使用相连通的电源对电池进行充电。本发明可兼容多种充电方式的电路方案,例如同时支持USB充电以及触点充电等。如在外出活动时,可使用触点充电的方式,将产品安装在基座或自拍杆座上,避免线缆带来的不便,免除了线缆带来的不便性。在方便的情形下,用户可以使用线缆等方式进行充电。本发明同样可以支持电池快充技术,例如Quick Charge、Pump Express等。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的充电电路的电路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充电电路包括:控制芯片、多个控制电路和充电控制芯片,其中:
控制芯片包含多个输入端和与多个输入端数量相应的多个输出端。
控制芯片可以使用主控类芯片如单片机、CPU等,也可使用逻辑芯片如CPLD等。
为了兼容多个电源,从而使用多个电源中的其中一个进行充电,控制芯片的每一个输入端用于对应的与一个电源连接,从而能够根据输入端是否有输入识别出电源是否有正在进行输入。
控制芯片的每一个输出端对应的与一个控制电路连接。
控制芯片识别每个输入端的电压,确定电源的输入,即识别出正在进行电源输入的电源,通过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进行充电的电源。如果存在一个正在输入的电源,则通过控制信号控制采用该电源进行充电;如果存在多个正在输入的电源,则通过控制信号确定其中的一个正在输入的电源作为进行充电的电源。
控制电路的数量与控制芯片的输出端的数量相应。每个控制电路均与同一充电控制芯片连接,并提供一个与电源连接的连接端用于与一个电源连接,并且控制电路与控制芯片的一输出端连接。控制电路根据相连接的控制芯片的输出端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相连接的电源与充电控制芯片连通或断开。
充电控制芯片,包含一电源输入端,该电源输入端分别与每个控制电路连接,在通过一个控制电路与一个电源连通时,使用相连通的电源对电池进行充电,从而实现对电子产品中的电池进行充电控制。
下面以兼容两种充电方式,此时存在两种电源,以下称为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如USB充电和触点充电,对本申请的充电电路进行说明。但本申请并不限于兼容两种充电方式,且充电方式也并不限于USB充电和触点充电。
控制芯片的多个输入端包含第一输入端INPUT1和第二输入端INPUT2,第一输入端与第一电源连接,第二输入端与第二电源连接;
控制芯片的多个输出端包含第一输出端OUTPUT1和第二输出端OUTPUT2,多个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第一输出端与第一控制电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第二控制电路连接;
控制芯片识别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的电压,确定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的输入,通过第一输出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控制信号1),通过第二输出端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信号2),控制采用第一电源充电或采用第二电源充电;
第一控制电路,还与第一电源和充电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电源与充电控制芯片连通或断开;
第二控制电路,还与第二电源和充电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二电源与充电控制芯片连通或断开。
本申请中,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PMOS(Q1)、第一导通控制电路和第一电阻R1,第一PMOS的漏极D与第一电源连接,第一PMOS(Q1)的源极S与充电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一PMOS(Q1)的栅极G与第一导通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连接,第一导通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入端与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导通控制电路根据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第一PMOS(Q1)的漏极与源极导通或断开,第一电阻R1连接在第一PMOS(Q1)的栅极和源极之间。
第一导通控制电路可以为第一NMOS(Q2),此时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PMOS、第一NMOS和第一电阻,第一PMOS的漏极与第一电源连接,第一PMOS的源极与充电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一PMOS的栅极与第一NMOS的漏极连接,第一NMOS的源极接地,第一NMOS的栅极与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连接在第一PMOS的栅极和源极之间。
第一导通控制电路也可以为第二三极管,此时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PMOS、第二三极管和第一电阻,第一PMOS的漏极与第一电源连接,源极与充电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栅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基极与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连接在第一PMOS的栅极和源极之间。
第一电阻R1能够保证在只有第二电源(如触电电源)充电时,第一PMOS(Q1)的漏极D与源极S不会导通。因为,第一PMOS(Q1)是增强型PMOS,当栅极G与源极S的电压小于Vgs(th)时(Vgs(th)<0),PMOS会打开,即D极与S极之间导通。第一电阻R1保证了在只有第二电源充电时,G极与S极的电压是一致的,即压差大于Vgs(th),D极与S极之间不会导通。第二电源充电时,如果D极与S极之间导通,会在第一电源(如USB接口)上出现电压,有可能导致意外的短路等状况。
也可以使用微控制器或逻辑器件(CPLD,FPGA等)作为第一导通控制电路,将微控制器或逻辑器件连接到第一PMOS的栅极与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端,实现控制第一PMOS的漏极与源极导通或断开的控制。
本申请中的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PMOS(Q3)、第三PMOS(Q4)、第二导通控制电路和第二电阻R2,第二PMOS的漏极与充电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二PMOS的源极与第三PMOS的源极连接,第二PMOS的栅极与第二导通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连接,第三PMOS的漏极与第二电源连接,第三PMOS的栅极与第二导通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连接,第二导通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入端与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导通控制电路根据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第二PMOS和第三PMOS的漏极与源极导通或断开,第二电阻连接在第三PMOS的源极和栅极之间。
第二导通控制电路可以为第二NMOS,此时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PMOS(Q3)、第三PMOS(Q4)、第二NMOS(Q5)和第二电阻R2,第二PMOS的漏极与充电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二PMOS的源极与第三PMOS的源极连接,第二PMOS的栅极与第二NMOS的漏极连接,第三PMOS的漏极与第二电源连接,第三PMOS的栅极与第二NMOS的漏极连接,第二NMOS的源极接地,第二NMOS的栅极与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电阻连接在第三PMOS的源极和栅极之间。
第二PMOS(Q3)、第三PMOS(Q4)用于确保第一电源(USB电源)与第二电源(触点电源)之间不会有电流互相回灌。由于Q3,Q4的S极与D极之间寄生电容的存在,当有电压加载到D极时,寄生二极管会导致S极上也会出现电压。如果仅使用Q3,第一电源会在Q3的S极上生成电压,当电压高于第二电源电压时,会向第二电源灌入电流,造成损坏。如果仅使用Q4,第二电源会在Q4的S极上生成电压,当电压高于第一电源电压时,会向第一电源灌入电流,造成损坏。
第二导通控制电路也可以为第三三极管,此时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PMOS(Q3)、第三PMOS(Q4)、第三三极管和第二电阻R2,第二PMOS的漏极与充电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第二PMOS的源极与第三PMOS的源极连接,第二PMOS的栅极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三PMOS的漏极与第二电源连接,第三PMOS的栅极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电阻连接在第三PMOS的源极和栅极之间。
第二电阻R2用于保证在连接第二电源后,第二PMOS(Q3)、第三PMOS(Q4)不会意外打开。因为,Q3、Q4由于漏极D与源极S之间的寄生电容存在,在第二电源连接后,D极与S极均会存在电压。第二电阻R2保证了S极与G极的电压一致,Vgs>Vgs(th),Q3和Q4不会在控制信号为低电平的情况下意外导通。
同样也可以使用微控制器或逻辑器件作为第二导通控制电路,将微控制器或逻辑器件连接到第二PMOS和第三PMOS的栅极以及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端,实现控制第二PMOS和第三PMOS的漏极与源极导通或断开的控制。
第一PMOS(Q1),第二PMOS(Q3)和第三PMOS(Q4)为增强型PMOS,这三个MOS管位于电源和充电控制芯片之间,其漏极D与源极S端之间会有电流经过,需要能承受产品设计的输入电流。
第一NMOS(Q2),第二NMOS(Q5)为增强型NMOS,分别受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第一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一NMOS(Q2)的漏极D与源极S端会导通,从而使第一PMOS(Q1)的漏极D与源极S端导通。第二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二NMOS(Q5)的漏极D与源极S会导通,从而使第二PMOS(Q3)和第三PMOS(Q4)的漏极D与源极S导通。
本申请的充电电路还包括防倒灌保护电路,该防倒灌保护电路包括:第一分压电路和第一三极管Q6,其中:
第一分压电路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一电源连接,第二连接端接地,分压端与第一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第一分压电路包括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串联。第三电阻未与第四电阻连接的一端作为第一分压电路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一电源连接。第四电阻未与第三电阻连接的一端作为第一分压电路的第二连接端接地。第三电阻与第四电阻的连接端作为分压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NMOS的栅极连接,发射极接地。
第一三极管Q6可以采用NPN型三极管。
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用于保护第二电源(如触电电源)。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通过分压,设置为当第一电源(如USB电源)的电压高于某一电压时,第一三极管Q6打开,使第二PMOS(Q3)和第二PMOS(Q4)的漏极D与源极S断开,即第二电源与充电控制芯片输入的连接断开,从而防止第一电源的电流灌入触点电源造成触点电源的损坏,并保证第一电源的优先级最高。
本申请的充电电路还包括:第二分压电路和第三分压电路,其中:
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入端通过该第二分压电路与第一电源连接,该第二分压电路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一电源连接,第二连接端接地,分压端与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分压电路包括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串联。第五电阻未与第六电阻连接的一端作为第二分压电路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一电源连接。第六电阻未与第五电阻连接的一端作为第二分压电路的第二连接端接地。第五电阻与第六电阻的连接端作为分压端与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第三分压电路,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入端通过该第三分压电路与第二电源连接,该第三分压电路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电源连接,第二连接端接地,分压端与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三分压电路包括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串联。第七电阻未与第八电阻连接的一端作为第二分压电路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电源连接。第八电阻未与第七电阻连接的一端作为第三分压电路的第二连接端接地。第七电阻与第八电阻的连接端作为分压端与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第五电阻R5,第六电路R6与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将电源电压分压后,降压为控制芯片可识别且不会损坏控制芯片的电压。
如图2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方法,包括:
步骤201:识别电源的输入,输出控制信号,在多个电源中控制进行充电的电源;
多个电源包括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
上述识别电源的输入,输出控制信号,包括:
如果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均没有输入,则将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均设置为低电平,以使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均与电池断开;
如果第一电源有输入,第二电源没有输入,则将第一控制信号设置为高电平,第二控制信号设置为低电平,以使第一电源与电池建立连接,使用第一电源对电池进行充电;
如果第一电源没有输入,第二电源有输入,则将第一控制信号设置为低电平,第二控制信号设置为高电平,以使第二电源与电池建立连接,使用第二电源对电池进充电;
如果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均有输入,则将优先级较高的电源对应的控制信号设置为高电平,另一控制信号设置为低电平,以使优先级较高的电源与电池建立连接,使用优先级较高的电源对电池进行充电。
如果在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的其中一个有输入另一个没有输入时,识别到没有输入的电源由没有输入变为有输入,则将优先级较高的电源对应的控制信号设置为高电平,另一控制信号设置为低电平,以使优先级较高的电源与电池建立连接,使用优先级较高的电源对电池进行充电;
如果在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均有输入时,识别到第一电源由有输入变为没有输入,则将第一控制信号设置为低电平,第二控制信号设置为高电平,以使第二电源与电池建立连接,使用第二电源对电池进充电;
如果在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均有输入时,识别到第二电源由有输入变为没有输入,则将第一控制信号设置为高电平,第二控制信号设置为低电平,以使第一电源与电池建立连接,使用第一电源对电池进行充电。
步骤202:根据控制信号将进行充电的电源与电池连通,将多个电池中进行充电的电源以外的其他电源与电池断开;
步骤203:使用进行充电的电源对电池进行充电。
下面以选择通过USB电源或触点电源对电池进行充电对本申请的充电方法进行说明。
步骤1:控制芯片检查INPUT1和INPUT2的电平,如果INPUT1与INPUT2均为低电平,则执行步骤2;如果INPUT1为高电平,INPUT2为低电平,则执行步骤3;如果INPUT1为低电平,INPUT2为高电平,则执行步骤4;如果INPUT1,INPUT2均为高电平,则执行步骤5;如果INPUT1为高电平时,检查到INPUT2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则执行步骤5;如果INPUT2为高电平时,检查到INPUT1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则执行步骤5;如果INPUT1与INPUT2均为高电平时,检查到INPUT1变为低电平,则执行步骤4;如果INPUT1与INPUT2均为高电平时,检查到INPUT2变为低电平,则执行步骤3;
步骤2:INPUT1与INPUT2均为低电平时,控制芯片认为此时没有电源的输入,将控制信号1和控制信号2设置为低电平,USB电源和触点电源均与电源芯片输入链路断开;
步骤3:INPUT1为高电平,INPUT2为低电平时,控制芯片认为此时USB电源已插入,将控制信号1设置为高电平,控制信号2设置为低电平,USB电源与充电控制芯片的输入链路建立连接,充电控制芯片使用USB电源作为电源输入;
步骤4:INPUT1为低电平,INPUT2为高电平时,控制芯片认为此时触点电源已连接,将控制信号1设置为低电平,控制信号2设置为高电平,触点电源与充电控制芯片的输入链路建立连接,充电控制芯片使用触点电源作为电源输入;
步骤5:INPUT1,INPUT2均为高电平时,控制芯片认为此时触点和USB线缆均连接,控制芯片将控制信号1设置为高电平,控制信号2设置为低电平,USB电源与充电控制芯片的输入链路建立连接,充电控制芯片使用USB电源作为电源输入。
一般情况下,USB电源的优先级较高,考虑到用户连接电脑USB的情形,这种情况下,用户使用电脑控制电子产品的可能性比较大。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包括:
一控制芯片,该控制芯片包含多个输入端和与所述多个输入端数量相应的多个输出端,一个输入端对应的与一个电源连接,一个输出端对应的与一个控制电路连接,该控制芯片识别每个输入端的电压,确定电源的输入,通过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控制进行充电的电源;
与所述多个输出端数量相应的多个控制电路,每个控制电路均与同一充电控制芯片连接,并与一电源以及所述控制芯片的一输出端连接,根据相连接的控制芯片的输出端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相连接的电源与所述充电控制芯片连通或断开;
一充电控制芯片,包含一电源输入端,该电源输入端分别与每个控制电路连接,在通过一个控制电路与一个电源连通时,使用相连通的电源对电池进行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输入端包含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输入端用于与一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用于与一第二电源连接;
所述多个输出端包含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多个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识别所述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的电压,确定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的输入,通过第一输出端输出第一控制信号,通过第二输出端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控制采用第一电源充电或采用第二电源充电;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还与所述第一电源和充电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电源与充电控制芯片连通或断开;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还与所述第二电源和充电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电源与充电控制芯片连通或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PMOS、第一导通控制电路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一PMOS的漏极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源极与所述充电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一导通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导通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入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导通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PMOS的漏极与源极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PMOS的栅极和源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PMOS、第三PMOS、第二导通控制电路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二PMOS的漏极与所述充电控制芯片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源极与所述第三PMOS的源极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二导通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PMOS的漏极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栅极与所述第二导通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导通控制电路的控制输入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导通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PMOS和第三PMOS的漏极与源极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二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三PMOS的源极和栅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通控制电路为第一NMOS,其中:所述第一PMOS的栅极与第一NMOS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的源极接地,栅极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或者,
所述第一导通控制电路为第二三极管,其中:所述第一PMOS的栅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基极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或者,
所述第一导通控制电路为微控制器或逻辑器件,该微控制器或逻辑器件连接到所述第一PMOS的栅极和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通控制电路为第二NMOS,其中:所述第二PMOS的栅极与第二NMOS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PMOS的栅极与第二NMOS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的源极接地,栅极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或者,
所述第二导通控制电路为第三三极管,其中:所述第二PMOS的栅极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PMOS的栅极与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基极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或者,
所述第二导通控制电路为微控制器或逻辑器件,该微控制器或逻辑器件连接到所述第二PMOS和第三PMOS的栅极以及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一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防倒灌保护电路,该防倒灌保护电路包括:
一第一分压电路,该第一分压电路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第二连接端接地,分压端与一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一第一三极管,该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NMOS的栅极连接,发射极接地。
8.一种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识别电源的输入,输出控制信号,在多个电源中控制进行充电的电源;
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将进行充电的电源与电池连通,将多个电池中进行充电的电源以外的其他电源与电池断开;
使用进行充电的电源对电池进行充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电源包括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所述控制信号包括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识别电源的输入,输出控制信号,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均没有输入,则将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均设置为低电平,以使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均与电池断开;
如果所述第一电源有输入,第二电源没有输入,则将第一控制信号设置为高电平,第二控制信号设置为低电平,以使第一电源与电池建立连接,使用第一电源对电池进行充电;
如果所述第一电源没有输入,第二电源有输入,则将第一控制信号设置为低电平,第二控制信号设置为高电平,以使第二电源与电池建立连接,使用第二电源对电池进充电;
如果所述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均有输入,则将优先级较高的电源对应的控制信号设置为高电平,另一控制信号设置为低电平,以使优先级较高的电源与电池建立连接,使用优先级较高的电源对电池进行充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的其中一个有输入另一个没有输入,在识别到没有输入的电源由没有输入变为有输入时,将优先级较高的电源对应的控制信号设置为高电平,另一控制信号设置为低电平,以使优先级较高的电源与电池建立连接,使用优先级较高的电源对电池进行充电;
如果所述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均有输入,在识别到第一电源由有输入变为没有输入时,将第一控制信号设置为低电平,第二控制信号设置为高电平,以使第二电源与电池建立连接,使用第二电源对电池进充电;
如果所述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均有输入,在识别到第二电源由有输入变为没有输入时,将第一控制信号设置为高电平,第二控制信号设置为低电平,以使第一电源与电池建立连接,使用第一电源对电池进行充电。
CN201610405824.6A 2016-06-08 2016-06-08 一种充电电路及充电方法 Active CN1061000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05824.6A CN106100014B (zh) 2016-06-08 2016-06-08 一种充电电路及充电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05824.6A CN106100014B (zh) 2016-06-08 2016-06-08 一种充电电路及充电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0014A true CN106100014A (zh) 2016-11-09
CN106100014B CN106100014B (zh) 2019-03-01

Family

ID=57228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05824.6A Active CN106100014B (zh) 2016-06-08 2016-06-08 一种充电电路及充电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0001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9902A (zh) * 2017-06-22 2017-08-18 安徽锐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池管理系统的供电电路
CN107069901A (zh) * 2017-06-22 2017-08-18 安徽锐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池管理系统的供电电路
CN108270042A (zh) * 2016-12-30 2018-07-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03357U (zh) * 2012-02-17 2012-10-24 深圳天珑移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双电池切换电路
CN202872406U (zh) * 2012-09-19 2013-04-10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口复用电路及移动终端
CN104143842A (zh) * 2013-05-07 2014-11-12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电路
CN104467055A (zh) * 2013-09-24 2015-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保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03357U (zh) * 2012-02-17 2012-10-24 深圳天珑移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双电池切换电路
CN202872406U (zh) * 2012-09-19 2013-04-10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接口复用电路及移动终端
CN104143842A (zh) * 2013-05-07 2014-11-12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充电控制电路
CN104467055A (zh) * 2013-09-24 2015-03-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保护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70042A (zh) * 2016-12-30 2018-07-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270042B (zh) * 2016-12-30 2019-11-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069902A (zh) * 2017-06-22 2017-08-18 安徽锐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池管理系统的供电电路
CN107069901A (zh) * 2017-06-22 2017-08-18 安徽锐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池管理系统的供电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0014B (zh) 2019-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04704B (zh) 一种充电电路和终端
CN104882924B (zh) 充电识别设备及其识别方法
CN102255346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3208661A (zh) 一种智能终端及其进行大电流充电的方法
CN106100014A (zh) 一种充电电路及充电方法
CN206452162U (zh) 一种移动电源的qc3.0快充充电电路
CN204290475U (zh) 电源切换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04180045U (zh)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教育终端的串口电平转换电路
CN206452166U (zh) 多路usb智能识别充电装置及电源适配器
CN204103576U (zh) 充电器
CN105656092A (zh) 一种充电方法及装置
CN207691493U (zh) 一种智能充电器
CN205104937U (zh) 充电器和移动终端
CN204905955U (zh) 一种移动电源电路
CN209433399U (zh) Usb接口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04706351U (zh) 移动存储装置
CN204928289U (zh) 一种新型usb充电器
CN106786985A (zh) 一种用电设备的电池保护方法及电路和配套的充电器
CN204156570U (zh) 一种基于usb标准的车载快速充电电路
CN203800645U (zh) 充电宝
CN202373825U (zh) 一种充电连接装置
CN202444296U (zh) 一种多路电源接口
CN205232396U (zh) 一种可给外设充电的机顶盒
CN106655350B (zh) 一种包含无线充电保护套和无线充电系统的装置
CN206076672U (zh) 一种多用数据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