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99564A - 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99564A
CN106099564A CN201610616802.4A CN201610616802A CN106099564A CN 106099564 A CN106099564 A CN 106099564A CN 201610616802 A CN201610616802 A CN 201610616802A CN 106099564 A CN106099564 A CN 1060995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unit main
connecting device
reed
data li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168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99564B (zh
Inventor
于东兴
于嘉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e Shenk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于东兴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于东兴 filed Critical 于东兴
Priority to CN20161061680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995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99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99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995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995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72Means for accommodating flexible lead within the holder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 Electric Cable Arrangement Between Relatively Moving Par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包括上部主体和下部主体,上部主体包括紧固支架和用于与上部数据线电连接的基座单元主体,紧固支架与基座单元主体连接;下部主体包括套设于基座单元主体外侧的外壳和且用于与下部数据线电连接的簧片单元主体,簧片单元主体设置于外壳内、且可沿外壳的轴线转动地与基座单元主体滑动配合以使上部数据线与下部数据线电连接。本发明提供的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中的簧片单元主体可沿所述外壳的轴线转动地与基座单元主体滑动配合以使上部数据线与下部数据线电连接。避免了由于数据线过长容易绊线摔倒,造成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扩大了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头盔,即VR(英文名为:Virtual Reality,中文名为:虚拟现实)头显,是一种利用头戴式显示器将人对外界的视觉、听觉封闭,引导用户产生一种身在虚拟环境中的感觉。头戴式显示器是最早的虚拟现实显示器,其显示原理是左右眼屏幕分别显示左右眼的图像,人眼获取这种带有差异的信息后在脑海中产生立体感。头戴式显示器作为虚拟现实的显示设备,具有小巧和封闭性强的特点,在军事训练、虚拟驾驶、虚拟城市等项目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VR头盔也从坐着用发展到空间定位,可以走着用,并且可以在有限空间内可以实现与所使用内容的互动。现阶段由于数据传输速率等条件的限制,这些头戴式设备基本上都采用有线连接方式,数据线长度范围:2m-3m,数据线长度较长。大多数使用者采用以下几种使用方式:1、拖着线用;2、坐着用。使用者采用拖着线使用的方式时容易绊线摔倒,造成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使用者采用坐着使用的方式时,失去了某些互动乐趣,体验感降低。
现有的VR头盔由于数据线过长,限制了VR头盔使用者的使用状态及适用范围。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VR头盔由于数据线过长,限制了VR头盔使用者的使用状态及适用范围的技术问题。
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包括上部主体和下部主体,其中:所述上部主体包括紧固支架和用于与所述上部数据线电连接的基座单元主体,所述紧固支架与所述基座单元主体连接;所述下部主体包括套设于所述基座单元主体外侧的外壳和且用于与下部数据线电连接的簧片单元主体,所述簧片单元主体设置于外壳内、且可沿所述外壳的轴线转动地与所述基座单元主体滑动配合以使所述上部数据线与所述下部数据线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簧片单元主体内设置有多个沿所述外壳轴线方向排列的簧片,所述基座单元主体上对应于所述簧片设置有与所述簧片一一对应的环状连接器,所述簧片与所述环状连接器接触连接。
优选地,所述下部主体还包括与簧片单元主体连接的下部摇臂,所述下部数据线通过所述下部摇臂与所述簧片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下部主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部摇臂上的伸缩线装置,所述下部数据线的一端对应于所述簧片设置于所述下部摇臂上,所述下部数据线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伸缩线装置。
优选地,所述伸缩线装置包括固定块和移动块,所述固定块与下部摇臂连接,所述移动块能沿所述外壳的轴线方向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块上。
优选地,所述伸缩线装置还包括转轴、线轮和伸缩簧,所述转轴固定于所述固定块上,所述线轮套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伸缩簧的一端与所述线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部数据线通过所述紧固支架与所述环状连接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基座单元主体与所述外壳通过上下部主体连接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下部主体连接件包括:钢珠和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设置于基座单元主体凹槽内,另一端与所述钢珠连接,所述钢珠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外壳外表面加装有屏蔽层。
本发明提供的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防绕线连接装置中的簧片单元主体可沿所述外壳的轴线转动地与基座单元主体滑动配合以使上部数据线与下部数据线电连接。当用户佩戴移动设备运动时,簧片单元主体可根据用户的需要沿外壳的轴线转动,避免了由于数据线过长容易绊线摔倒,造成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同时也提高了互动乐趣,即提高了用户使用的安全性和体验性,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状态,扩大了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的紧固支架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的仰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的上部主体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的下部主体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的伸缩线装置的剖视图;
图7为图1所示的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外壳;101-簧片单元主体;102-连接器;
103-簧片;104-轴承;105-第一数据线接口;
106-数据接口面板;200-紧固支架;201-基座单元主体;
202-第二数据线接口;203-上下部主体连接件;204-环状连接器;
205-内连接线;206-上部数据接口面板;300-下部摇臂;
301-伸缩线装置;3011-伸缩簧;3012-线轮;
3013-伸缩线;3014-线夹;400-上部数据线;
500-下部数据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的紧固支架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的仰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的上部主体剖视图;图5为图1所示的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的下部主体剖视图;图6为图1所示的伸缩线装置的剖视图;图7为图1所示的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的使用示意图;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该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包括上部主体和下部主体,其中:上部主体包括紧固支架200和用于与上部数据线400电连接的基座单元主体201,紧固支架200与基座单元主体201连接;下部主体包括套设于基座单元主体201外侧的外壳100和且用于与下部数据线500电连接的簧片单元主体101,簧片单元主体101设置于外壳100内、且可沿外壳100的轴线转动地与基座单元主体201滑动配合以使上部数据线400与下部数据线500电连接。
本发明中采用簧片单元主体101滑动设置于基座单元主体201外,使得上部主体和下部主体滑动连接。在用户使用过程中,簧片单元主体101滑动设置于基座单元主体201外,既解决了线缆缠绕问题又实现了供电和数据的同步传输,避免了下部主体上的数据线缠绕而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即提高了用户使用的安全性和体验性,本发明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状态,扩大了移动设备的适用范围。
本发明为分体连接滑动连接方式,下部主体可相对于上部主体无限制转动,解决线缆缠绕。上部主体和下部主体设计为分体式可拆装结构,方便后期维护。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簧片单元主体101内设置有多个沿外壳100轴线方向排列的簧片103,基座单元主体201上对应于簧片103设置有与簧片103一一对应的环状连接器204,簧片103与环状连接器204接触连接。由于簧片103与环状连接器204接触连接,在工作过程中簧片103在环状连接器204表面滑动,保证了上部主体和下部主体相对转动的同时,能够完成电信号和数据信号的稳定传输,采用簧片103与环状连接器204弹性接触相比于传统的刚性接触减小了磨损。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簧片103设置于簧片单元主体101内,并且簧片103与簧片单元主体101之间可以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具体,簧片103与簧片单元主体10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为卡式固定,还可采用压敏胶粘接固定、焊接和铆接等方式。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簧片103表面采用多点式处理,使簧片103与基座单元主体201之间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下部主体还包括与簧片单元主体101连接的下部摇臂300,下部数据线500通过下部摇臂300与簧片103电连接。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下部主体还包括与簧片103电连接的下部数据接口面板106,簧片103通过连接器102和第一数据线接口105与下部数据接口面板106进行电连接。下部数据接口面板106固接于下部摇臂300上端,下部数据接口面板106与下部摇臂300的连接方式采用螺纹连接,方便装置的后期的维护和修理。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下部主体还包括设置于下部摇臂300上的伸缩线装置301,下部数据线500的一端对应于簧片103设置于下部摇臂300上,下部数据线500的另一端穿设于伸缩线装置301。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下部摇臂300采用弯折形状较普通的平板状具有更高的强度。在装置使用过程中,作用力在同一点时,为使下部主体转动,普通的平板状摇臂上施加的力大于弯折形状摇臂上施加的力,即相较于使用普通平板状摇臂,弯折形状摇臂可使下部主体更易旋转,即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更灵活。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伸缩线装置301包括固定块和移动块,固定块与下部摇臂300连接,移动块沿外壳100的轴线方向移动地设置于固定块上。在用户使用过程中,由于动作幅度的变化,数据线需要拉伸或缩短,移动块相对于固定块沿外壳100轴线方向上下移动,即伸缩线装置301可实现收放下部数据线500的功能。
如图6所示,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伸缩线装置301还包括转轴、线轮3012和伸缩簧3011,转轴固定于固定块上,线轮3012套设于转轴上,伸缩簧3011的一端与线轮3012连接,另一端与转轴连接,将下部数据线500通过线夹3014固定在伸缩线装置301移动块上。为了使下部数据线500自由伸缩,还可用另一种伸缩线装置。
在用户使用时,伸缩线装置301的移动块受到向下的拉力,移动块相对于固定块沿外壳100轴线方向向下移动,伸缩线3013拉伸带动线轮3012转动,线轮3012的转动使伸缩簧3011被压缩储能,当伸缩线3013拉出长度达到预设长度时,伸缩线3013给移动块一个向上的拉力,起到提示用户的作用,同时保护了数据线的作用。在用户不使用时,伸缩簧3011释放弹性势能并回弹,伸缩簧3011回弹带动线轮3012转动,线轮3012转动将伸缩线3013收回,即伸缩线装置301可在用户不使用时将线自动提起,具有自动收纳的优点。
另一种伸缩线装置中伸缩线采用伸缩弹簧的结构,具体包括固定块、弹簧和移动块,固定块与弹簧连接,弹簧与移动块连接,弹簧的极限位置与固定块的距离小于固定块和移动块之间的距离,同样可以实现在用户使用移动设备过程中,当拉伸到预设长度时,保护下部数据线500的目的。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下部数据线500通过线夹3014固定于伸缩线装置301移动块表面,还可以采用粘接固定或卡扣固定等方式达到将下部数据线500固定于移动块上的目的。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下部数据线500的长度范围为1m-2m,不同的长度适用于不同的体验场景的需要。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伸缩线装置301中伸缩线3013可选用钢作为原材料,还可用纤维纺织布等不可伸缩的材料或极限长度小于下部数据线500长度的弹性材料作为伸缩线原材料,以上材料作为伸缩线3013原材料可以在保证伸缩功能的同时,保护数据线缆不受损坏。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上部数据线400通过紧固支架200与环状连接器204电连接。紧固支架200上设置有与环状连接器204电连接的上部数据接口面板206,上部数据接口面板206固接于紧固支架200底部,环状连接器204通过内连接线205和第二数据线接口202与上部数据接口面板206进行电连接,上部数据线400通过上部数据接口面板206与第二数据线接口202电连接。上部数据接口面板206固接于紧固支架200的底部,并且上部数据接口面板206与紧固支架200的连接方式采用螺纹连接,方便装置的后期的维护和修理。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上部数据线400可根据不同线缆类型配套不同的连接插头,做到一物多用。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上部数据接口面板206和下部数据接口面板均设置有4个数据接口。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上部数据接口面板206和下部数据接口面板106均设置有4个接口,上部数据接口面板206上设置有4个输入接口,下部数据接口面板106上设置有4个输出接口,4种接口分别为USB接口、高清接口、音频接口和电源接口,但不限于此,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置不同的数据接口。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基座单元主体201与外壳100通过上下部主体连接件203连接,基座单元主体201与外壳100滑动连接,以保证外壳100绕基座单元主体201的轴线即图中的竖直方向做转动。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基座单元主体201与外壳100采用滑动可拆卸连接,使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具有便于收纳的优点,同时也方便装置后期的维护和修理。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上下部主体连接件203包括:钢珠和弹簧,弹簧一端设置于基座单元主体201凹槽内,另一端与钢珠连接,钢珠设置于外壳100内的凹槽内,还可以采用环形导轨或卡环也能达到基座单元主体201与外壳100滑动连接,以达到外壳100绕基座单元主体201的轴线做圆周运动的目的。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外壳100外表面加装有屏蔽层,屏蔽层可采用金属网状屏蔽层,还可采用银系导电涂料等导电涂料作为外壳100的屏蔽涂层。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紧固支架20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的通孔。
更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案,采用轴承104对上部主体进行支撑,即上部主体的基座单元主体201底部设置有转轴,轴承104套设于转轴上。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使用时,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通过紧固支架200与顶棚或支架垂直紧固连接悬挂使用,上部数据线400与主机等设备连接,下部数据线500与移动设备(如VR头盔)连接,当使用者佩戴移动设备进行移动时,下部数据线500受拉力,伸缩线装置301中移动块向下移动,伸缩线装置301根据拉力大小调整伸缩距离,当拉伸到预设长度时,伸缩线装置301会有一个预锁死动作,起到保护下部数据线500和提示使用者的作用;当使用者进行旋转动作时,下部数据线500受力通过下部摇臂300带动下部摇臂300所连接的簧片单元主体101进行旋转,通过基座单元主体201与簧片单元主体101产生转动,簧片单元主体101上设置的簧片103在环状连接器204上滑动,滑动同时保持簧片103与环状连接器204一直处于导通状态,通过簧片103合理有序的排列与专用插头连接既解决了线缆缠绕问题又实现了供电和数据的同步传输。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中的簧片单元主体101可沿所述外壳100的轴线转动地与基座单元主体201滑动配合以使上部数据线400与下部数据线500电连接。当用户佩戴移动设备运动时,簧片单元主体101可根据用户的需要沿外壳100的轴线转动,避免了由于数据线过长容易绊线摔倒,造成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同时也提高了互动乐趣,即提高了用户使用的安全性、体验性和使用者的使用状态,扩大了适用范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主体和下部主体,其中:所述上部主体包括紧固支架(200)和用于与上部数据线(400)电连接的基座单元主体(201),所述紧固支架(200)与所述基座单元主体(201)连接;所述下部主体包括套设于所述基座单元主体(201)外侧的外壳(100)和且用于与下部数据线(500)电连接的簧片单元主体(101),所述簧片单元主体(101)设置于外壳(100)内、且可沿所述外壳(100)的轴线转动地与所述基座单元主体(201)滑动配合以使所述上部数据线(400)与所述下部数据线(500)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簧片单元主体(101)内设置有多个沿所述外壳(100)轴线方向排列的簧片(103),所述基座单元主体(201)上对应于所述簧片(103)设置有与所述簧片(103)一一对应的环状连接器(204),所述簧片(103)与所述环状连接器(204)接触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主体还包括与簧片单元主体(101)连接的下部摇臂(300),所述下部数据线(500)通过所述下部摇臂(300)与所述簧片(103)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主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部摇臂(300)上的伸缩线装置(301),所述下部数据线(500)的一端对应于所述簧片(103)设置于所述下部摇臂(300)上,所述下部数据线(500)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伸缩线装置(3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线装置(301)包括固定块和移动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下部摇臂(300)连接,所述移动块能沿所述外壳(100)的轴线方向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块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线装置(301)还包括转轴、线轮(3012)和伸缩簧(3011),所述转轴固定于所述固定块上,所述线轮(3012)套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伸缩簧(3011)的一端与所述线轮(30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数据线(400)通过所述紧固支架(200)与所述环状连接器(204)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单元主体(201)与所述外壳(100)通过上下部主体连接件(203)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部主体连接件(203)包括:钢珠和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设置于基座单元主体(201)凹槽内,另一端与所述钢珠连接,所述钢珠设置于所述外壳(100)内的凹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0)外表面加装有屏蔽层。
CN201610616802.4A 2016-07-29 2016-07-29 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 Active CN1060995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16802.4A CN106099564B (zh) 2016-07-29 2016-07-29 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16802.4A CN106099564B (zh) 2016-07-29 2016-07-29 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99564A true CN106099564A (zh) 2016-11-09
CN106099564B CN106099564B (zh) 2019-02-26

Family

ID=57478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16802.4A Active CN106099564B (zh) 2016-07-29 2016-07-29 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9956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4217A (zh) * 2016-11-22 2017-01-25 义乌市源德进出口有限公司 一种台式电脑的显示屏装置
CN114935093A (zh) * 2022-06-02 2022-08-23 安徽旭辰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升降功能的广播级轨道拍摄机器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37063Y (zh) * 2000-06-13 2001-06-27 深圳市艾立克电子有限公司 可旋转电线连接器
CN201438713U (zh) * 2009-06-26 2010-04-14 联茂(无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防缠话筒辅助线
CN201478659U (zh) * 2009-06-20 2010-05-19 东莞市桂氏咏华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以连续旋转导电关节
CN101847812A (zh) * 2010-06-24 2010-09-29 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 旋转接触式电子连接器
CN202309115U (zh) * 2011-09-29 2012-07-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柜
CN205900977U (zh) * 2016-07-29 2017-01-18 于东兴 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37063Y (zh) * 2000-06-13 2001-06-27 深圳市艾立克电子有限公司 可旋转电线连接器
CN201478659U (zh) * 2009-06-20 2010-05-19 东莞市桂氏咏华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以连续旋转导电关节
CN201438713U (zh) * 2009-06-26 2010-04-14 联茂(无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防缠话筒辅助线
CN101847812A (zh) * 2010-06-24 2010-09-29 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 旋转接触式电子连接器
CN202309115U (zh) * 2011-09-29 2012-07-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柜
CN205900977U (zh) * 2016-07-29 2017-01-18 于东兴 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4217A (zh) * 2016-11-22 2017-01-25 义乌市源德进出口有限公司 一种台式电脑的显示屏装置
CN106354217B (zh) * 2016-11-22 2018-01-16 广州市泽皓讯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台式电脑的显示屏装置
CN114935093A (zh) * 2022-06-02 2022-08-23 安徽旭辰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升降功能的广播级轨道拍摄机器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99564B (zh) 2019-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00977U (zh) 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
CN107820403B (zh) 智能手环
CN103885183B (zh) 可回收的车载抬头显示器及车辆
CN204215671U (zh) 卷绕式柔性显示装置
CN106099564A (zh) 旋转式防绕线连接装置
CN205681587U (zh) 耳机收纳装置
CN109791288A (zh) 一种用于视频眼镜的头带主体及视频眼镜
CN109500799A (zh) 一种双向调节的移动机器人
CN105141867A (zh) 智能穿戴WiFi播放便携投映器
CN209118045U (zh) 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微型投影仪
CN207473271U (zh) 一种便携式投影仪
CN106959514A (zh) 一种头戴式设备
CN107820402A (zh) 智能手环
CN106300139A (zh) 一种输电线路巡检装置以及输电线路巡检系统
CN203986289U (zh) 一种带分体棱镜的通讯帽子
CN204145554U (zh) 一种带有可拉伸卷曲扇形屏幕的手机
CN108932905A (zh) 一种文学作品电子展示板
CN110302545B (zh) 一种仿真家用儿童玩具型机器人壳体支架
CN207232523U (zh) 一种野外使用的vr眼镜
CN208705652U (zh) 弧形自动拉线绷幕装置
CN211603730U (zh) 一种具有近眼显示功能的头戴设备
CN109952549A (zh) 头戴显示设备
CN113411482A (zh) 一种用于安防的人脸识别监控装置
CN208607812U (zh) 一种音乐教学用立体式视唱练耳教学装置
CN209327774U (zh) 一种管理学使用多媒体投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29

Address after: 110000 No. 300 Baita Third Street, Hunnan District,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ongye Shenk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066001 No. 57 Yingbin Road, Haigang District, Qinhuangdao City, Hebe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Yu Dongxi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