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97662A - 地质灾害监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地质灾害监测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97662A CN106097662A CN201610667036.4A CN201610667036A CN106097662A CN 106097662 A CN106097662 A CN 106097662A CN 201610667036 A CN201610667036 A CN 201610667036A CN 106097662 A CN106097662 A CN 10609766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nitoring case
- block
- monitoring
- equipment
- baffle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08B21/10—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responsive to calamitous events, e.g. tornados or earthquake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47—Electrical details of casings, e.g. terminals, passages for cables or wi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基准箱、监测箱、挡板、固定柱、缓冲弹簧,所述监测箱和所述固定柱均固定在被监测山体斜坡地面上,所述监测箱下表面设有滑轮,所述滑轮下端设有车轮挡块组,所述车轮挡块组包括:M个挡块,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扇、集气罩、排气主管、分流阀、N个排气支管、N个气针,实现了设备设计合理,对监测箱进行保护,不容易被落石损坏,且发生地质灾害监测箱便于回收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监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地质灾害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
山体滑坡(landslides)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包括岩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动静压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是常见地质灾害之一。
在现有技术中,北斗定位系统在灾害预警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如当桥梁或高层建筑物发生形变时,或发生山体滑坡时,利用设置在被监测建筑物上的监测箱,以及设置在被检测建筑物外的基准箱,监测箱采集到的定位数据和基准箱的数据,传输到服务终端,计算出变形数据,若超出预设变形范围,则进行报警,提供灾害预警。
在现有技术中,安装在山体斜坡上的监测箱,经常由于上方斜坡石块的掉落或滑落,将监测箱击打坏,导致监测箱经常需要更换或维修。且当发生山体滑坡或者泥石流时,由于传统的监测箱是固定在山体斜坡上,容易被掩埋或者损坏,导致监测箱回收难度较大。
综上所述,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存在容易被落石损坏,且发生地质灾害监测箱回收难度大,回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质灾害监测设备,解决了现有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存在容易被落石损坏,且发生地质灾害监测箱回收难度大,回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设备设计合理,对监测箱进行保护,不容易被落石损坏,且发生地质灾害监测箱便于回收的技术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基准箱、监测箱、挡板、固定柱、缓冲弹簧,所述监测箱和所述固定柱均固定在被监测山体斜坡地面上,所述固定柱的海拔高度大于所述监测箱的海拔高度,所述固定柱下端插入被监测山体斜坡地面内,所述固定柱上端与所述挡板下端铰链连接,缓冲弹簧一端与所述挡板连接,所述缓冲弹簧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监测箱表面,所述监测箱下表面设有滑轮,所述滑轮下端设有车轮挡块组,所述车轮挡块组包括:M个挡块,所述挡块下表面设有插入杆,所述挡块上表面设有插入孔,第M个挡块的插入杆插入第M-1个挡块的插入孔组成所述挡块组,所述M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所述监测箱上设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扇、集气罩、排气主管、分流阀、N个排气支管、N个气针,所述N为大于等于5的正整数,所述集气罩入风口与所述散热扇外表面连接,所述集气罩出风口与所述排气主管一端连接,所述排气主管另一端通过分流阀与N个排气支管连接,所述排气支管另一端与气针连接,所述N个气针分别插入监测箱内部;所述监测箱上固定有雨量计、通信模块、定位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定位模块连接;其中,所述设备还包括漂浮结构,所述漂浮结构包括:橡胶圈、气囊、气管、气体发生器、开关、蓄电池、拉线、金属块、磁铁块,所述橡胶圈固定在所述监测箱外表面,所述气囊固定在所述橡胶圈,所述体发生器、所述开关、所述蓄电池均固定在所述监测箱内,气管一端与所述气体发生器连接,所述气管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气囊内,所述金属块固定在被监测山体斜坡地面上,拉线一端与所述开关连接,所述拉线另一端穿过所述监测箱后与所述磁铁块连接,所述磁铁块吸附在所述金属块上。
其中,基准箱、监测箱为现有技术中的监测地质灾害的设备,本申请中在监测箱上方设置了挡板可以对落石进行阻挡,避免直接击打在监测箱表面,对监测箱进行保护,当落石被挡板阻挡后,利用缓冲弹簧进行缓冲,进一步对监测箱进行保护,当落石较多时,证明可能会发生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此时较多的落石掉落下来,落在挡板上,使得挡板上累积的落石较多,由于挡板上的落石的重量原因,加上挡板与固定柱铰链连接,使得挡板通过缓冲弹簧对监测箱施加向下的推力,当推力较大时,使得监测箱的滑轮从挡块组中滑出,然后利用滑轮朝山坡下滑动,监测箱滑出,避免被掩埋,便于后期工作人员回收,传统中的掩埋较深,几乎无法进行回收。
进一步的,车轮挡块组包括多个挡块,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山体情况和斜坡的倾斜程度,对车轮挡块组的挡块数量进行调整,便于更加合理的安排监测箱的滑动条件,如挡块较多时,则需要较多的落石才能滑动,当挡块较少时,则较少的挡块就可以滑动,可以调整监测箱的回收灵敏度。
进一步的,传统的监测箱固定在山坡上,通常每天都会受到阳光的暴晒,经常容易因为温度过高,导致监测箱出现故障,而本申请中的监测箱设置了散热结构,利用散热结构可以进行良好的散热,保障监测箱的正常运行,具体为:散热扇产生气流,利用集气罩进行收集,然后气流进入排气主管,然后通过分流阀分入排气支管中,最后通过气针流入监测箱内部,由于气针可以插入监测箱内部,所以可以对内部进行良好的散热。
进一步的,所述监测箱上固定有雨量计、通信模块、定位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定位模块连接;利用雨量计可以便于获得检测山体的降雨情况,便于根据降雨情况研究地质灾害,且设有通信模块、定位模块,通信模块、定位模块为现有技术中的模块,定位模块可以获得定位信息,通信模块将定位信息发送给工作人员,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寻找到监测箱。
进一步的,传统的监测箱虽然能够滑行避免被掩埋,但是通常地质灾害都伴随着强降雨,如山洪等,监测箱进入积水进水后则同样无法进行回收,本申请中设置了漂浮结构,使得监测箱能够在积水,河流,湖泊中漂浮起来,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寻找和回收,具体为:当监测箱发送滑行时,滑动使得拉线产生拉力,拉力一方面拉动开关使得开关导通,拉线另一方面将磁铁块从金属块上拉开,开关导通使得蓄电池为气体发生器供电,气体发生器产生气体,气体通过气管传输到气囊内,使得橡胶圈充气,形成类似救生圈设备,对监测箱进行漂浮救援。
其中,所述挡板采用轴承钢制成,所述挡板表面涂有防锈漆。采用轴承钢可以保障设备的强度,凃防锈漆可以防止生锈。
其中,所述监测箱侧面设有安装孔,所述通信模块和所述定位模块固定在安装孔内,所述安装孔设有孔盖,所述孔盖设有锁扣。
其中,所述挡块的高度为3CM。高度设计为3CM,便于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挡板为网状结构。设计为网状便于雨水通过可小石块通过,避免错误滑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将地质灾害监测设备设计为包括:基准箱、监测箱、挡板、固定柱、缓冲弹簧,所述监测箱和所述固定柱均固定在被监测山体斜坡地面上,所述固定柱的海拔高度大于所述监测箱的海拔高度,所述固定柱下端插入被监测山体斜坡地面内,所述固定柱上端与所述挡板下端铰链连接,缓冲弹簧一端与所述挡板连接,所述缓冲弹簧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监测箱表面,所述监测箱下表面设有滑轮,所述滑轮下端设有车轮挡块组,所述车轮挡块组包括:M个挡块,所述挡块下表面设有插入杆,所述挡块上表面设有插入孔,第M个挡块的插入杆插入第M-1个挡块的插入孔组成所述挡块组,所述M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所述监测箱上设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扇、集气罩、排气主管、分流阀、N个排气支管、N个气针,所述N为大于等于5的正整数,所述集气罩入风口与所述散热扇外表面连接,所述集气罩出风口与所述排气主管一端连接,所述排气主管另一端通过分流阀与N个排气支管连接,所述排气支管另一端与气针连接,所述N个气针分别插入监测箱内部;所述监测箱上固定有雨量计、通信模块、定位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定位模块连接;其中,所述设备还包括漂浮结构,所述漂浮结构包括:橡胶圈、气囊、气管、气体发生器、开关、蓄电池、拉线、金属块、磁铁块,所述橡胶圈固定在所述监测箱外表面,所述气囊固定在所述橡胶圈,所述体发生器、所述开关、所述蓄电池均固定在所述监测箱内,气管一端与所述气体发生器连接,所述气管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气囊内,所述金属块固定在被监测山体斜坡地面上,拉线一端与所述开关连接,所述拉线另一端穿过所述监测箱后与所述磁铁块连接,所述磁铁块吸附在所述金属块上的技术方案,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存在容易被落石损坏,且发生地质灾害监测箱回收难度大,回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设备设计合理,对监测箱进行保护,不容易被落石损坏,且发生地质灾害监测箱便于回收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质灾害监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监测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漂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基准箱,2-监测箱,3-挡板,4-固定柱,5-缓冲弹簧,6-被监测山体斜坡,7-滑轮,8-车轮挡块组,9-挡块,10-插入杆,11-插入孔,12-散热扇,13-集气罩,14-排气主管,15-分流阀,16-排气支管,17-气针,18-雨量计,19-通信模块,20-定位模块,21-橡胶圈,22-气囊,23-气管,24-气体发生器,25-开关,26-蓄电池,27-拉线,28-金属块,29-磁铁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质灾害监测设备,解决了现有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存在容易被落石损坏,且发生地质灾害监测箱回收难度大,回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设备设计合理,对监测箱进行保护,不容易被落石损坏,且发生地质灾害监测箱便于回收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在实施例一中,请参考图1-图5,提供了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基准箱1、监测箱2、挡板3、固定柱4、缓冲弹簧5,所述监测箱和所述固定柱均固定在被监测山体斜坡6地面上,所述固定柱的海拔高度大于所述监测箱的海拔高度,所述固定柱下端插入被监测山体斜坡地面内,所述固定柱上端与所述挡板下端铰链连接,缓冲弹簧一端与所述挡板连接,所述缓冲弹簧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监测箱表面,所述监测箱下表面设有滑轮7,所述滑轮下端设有车轮挡块组8,所述车轮挡块组包括:M个挡块9,所述挡块下表面设有插入杆10,所述挡块上表面设有插入孔11,第M个挡块的插入杆插入第M-1个挡块的插入孔组成所述挡块组,所述M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所述监测箱上设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扇12、集气罩13、排气主管14、分流阀15、N个排气支管16、N个气针17,所述N为大于等于5的正整数,所述集气罩入风口与所述散热扇外表面连接,所述集气罩出风口与所述排气主管一端连接,所述排气主管另一端通过分流阀与N个排气支管连接,所述排气支管另一端与气针连接,所述N个气针分别插入监测箱内部;所述监测箱上固定有雨量计18、通信模块19、定位模块20,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定位模块连接;其中,所述设备还包括漂浮结构,所述漂浮结构包括:橡胶圈21、气囊22、气管23、气体发生器24、开关25、蓄电池26、拉线27、金属块28、磁铁块29,所述橡胶圈固定在所述监测箱外表面,所述气囊固定在所述橡胶圈,所述体发生器、所述开关、所述蓄电池均固定在所述监测箱内,气管一端与所述气体发生器连接,所述气管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气囊内,所述金属块固定在被监测山体斜坡地面上,拉线一端与所述开关连接,所述拉线另一端穿过所述监测箱后与所述磁铁块连接,所述磁铁块吸附在所述金属块上。
其中,基准箱、监测箱为现有技术中的监测地质灾害的设备,本申请中在监测箱上方设置了挡板可以对落石进行阻挡,避免直接击打在监测箱表面,对监测箱进行保护,当落石被挡板阻挡后,利用缓冲弹簧进行缓冲,进一步对监测箱进行保护,当落石较多时,证明可能会发生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此时较多的落石掉落下来,落在挡板上,使得挡板上累积的落石较多,由于挡板上的落石的重量原因,加上挡板与固定柱铰链连接,使得挡板通过缓冲弹簧对监测箱施加向下的推力,当推力较大时,使得监测箱的滑轮从挡块组中滑出,然后利用滑轮朝山坡下滑动,监测箱滑出,避免被掩埋,便于后期工作人员回收,传统中的掩埋较深,几乎无法进行回收。
进一步的,车轮挡块组包括多个挡块,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山体情况和斜坡的倾斜程度,对车轮挡块组的挡块数量进行调整,便于更加合理的安排监测箱的滑动条件,如挡块较多时,则需要较多的落石才能滑动,当挡块较少时,则较少的挡块就可以滑动,可以调整监测箱的回收灵敏度。
进一步的,传统的监测箱固定在山坡上,通常每天都会受到阳光的暴晒,经常容易因为温度过高,导致监测箱出现故障,而本申请中的监测箱设置了散热结构,利用散热结构可以进行良好的散热,保障监测箱的正常运行,具体为:散热扇产生气流,利用集气罩进行收集,然后气流进入排气主管,然后通过分流阀分入排气支管中,最后通过气针流入监测箱内部,由于气针可以插入监测箱内部,所以可以对内部进行良好的散热。
进一步的,所述监测箱上固定有雨量计、通信模块、定位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定位模块连接;利用雨量计可以便于获得检测山体的降雨情况,便于根据降雨情况研究地质灾害,且设有通信模块、定位模块,通信模块、定位模块为现有技术中的模块,定位模块可以获得定位信息,通信模块将定位信息发送给工作人员,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寻找到监测箱。
进一步的,传统的监测箱虽然能够滑行避免被掩埋,但是通常地质灾害都伴随着强降雨,如山洪等,监测箱进入积水进水后则同样无法进行回收,本申请中设置了漂浮结构,使得监测箱能够在积水,河流,湖泊中漂浮起来,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寻找和回收,具体为:当监测箱发送滑行时,滑动使得拉线产生拉力,拉力一方面拉动开关使得开关导通,拉线另一方面将磁铁块从金属块上拉开,开关导通使得蓄电池为气体发生器供电,气体发生器产生气体,气体通过气管传输到气囊内,使得橡胶圈充气,形成类似救生圈设备,对监测箱进行漂浮救援。
其中,所述挡板采用轴承钢制成,所述挡板表面涂有防锈漆。采用轴承钢可以保障设备的强度,凃防锈漆可以防止生锈。
其中,所述监测箱侧面设有安装孔,所述通信模块和所述定位模块固定在安装孔内,所述安装孔设有孔盖,所述孔盖设有锁扣。
其中,所述挡块的高度为3CM。高度设计为3CM,便于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挡板为网状结构。设计为网状便于雨水通过可小石块通过,避免错误滑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采用了将地质灾害监测设备设计为包括:基准箱、监测箱、挡板、固定柱、缓冲弹簧,所述监测箱和所述固定柱均固定在被监测山体斜坡地面上,所述固定柱的海拔高度大于所述监测箱的海拔高度,所述固定柱下端插入被监测山体斜坡地面内,所述固定柱上端与所述挡板下端铰链连接,缓冲弹簧一端与所述挡板连接,所述缓冲弹簧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监测箱表面,所述监测箱下表面设有滑轮,所述滑轮下端设有车轮挡块组,所述车轮挡块组包括:M个挡块,所述挡块下表面设有插入杆,所述挡块上表面设有插入孔,第M个挡块的插入杆插入第M-1个挡块的插入孔组成所述挡块组,所述M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所述监测箱上设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扇、集气罩、排气主管、分流阀、N个排气支管、N个气针,所述N为大于等于5的正整数,所述集气罩入风口与所述散热扇外表面连接,所述集气罩出风口与所述排气主管一端连接,所述排气主管另一端通过分流阀与N个排气支管连接,所述排气支管另一端与气针连接,所述N个气针分别插入监测箱内部;所述监测箱上固定有雨量计、通信模块、定位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定位模块连接;其中,所述设备还包括漂浮结构,所述漂浮结构包括:橡胶圈、气囊、气管、气体发生器、开关、蓄电池、拉线、金属块、磁铁块,所述橡胶圈固定在所述监测箱外表面,所述气囊固定在所述橡胶圈,所述体发生器、所述开关、所述蓄电池均固定在所述监测箱内,气管一端与所述气体发生器连接,所述气管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气囊内,所述金属块固定在被监测山体斜坡地面上,拉线一端与所述开关连接,所述拉线另一端穿过所述监测箱后与所述磁铁块连接,所述磁铁块吸附在所述金属块上的技术方案,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存在容易被落石损坏,且发生地质灾害监测箱回收难度大,回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设备设计合理,对监测箱进行保护,不容易被落石损坏,且发生地质灾害监测箱便于回收的技术效果。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5)
1.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基准箱、监测箱、挡板、固定柱、缓冲弹簧,所述监测箱和所述固定柱均固定在被监测山体斜坡地面上,所述固定柱的海拔高度大于所述监测箱的海拔高度,所述固定柱下端插入被监测山体斜坡地面内,所述固定柱上端与所述挡板下端铰链连接,缓冲弹簧一端与所述挡板连接,所述缓冲弹簧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监测箱表面,所述监测箱下表面设有滑轮,所述滑轮下端设有车轮挡块组,所述车轮挡块组包括:M个挡块,所述挡块下表面设有插入杆,所述挡块上表面设有插入孔,第M个挡块的插入杆插入第M-1个挡块的插入孔组成所述挡块组,所述M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所述监测箱上设有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扇、集气罩、排气主管、分流阀、N个排气支管、N个气针,所述N为大于等于5的正整数,所述集气罩入风口与所述散热扇外表面连接,所述集气罩出风口与所述排气主管一端连接,所述排气主管另一端通过分流阀与N个排气支管连接,所述排气支管另一端与气针连接,所述N个气针分别插入监测箱内部;所述监测箱上固定有雨量计、通信模块、定位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定位模块连接;其中,所述设备还包括漂浮结构,所述漂浮结构包括:橡胶圈、气囊、气管、气体发生器、开关、蓄电池、拉线、金属块、磁铁块,所述橡胶圈固定在所述监测箱外表面,所述气囊固定在所述橡胶圈,所述体发生器、所述开关、所述蓄电池均固定在所述监测箱内,气管一端与所述气体发生器连接,所述气管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气囊内,所述金属块固定在被监测山体斜坡地面上,拉线一端与所述开关连接,所述拉线另一端穿过所述监测箱后与所述磁铁块连接,所述磁铁块吸附在所述金属块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采用轴承钢制成,所述挡板表面涂有防锈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箱侧面设有安装孔,所述通信模块和所述定位模块固定在安装孔内,所述安装孔设有孔盖,所述孔盖设有锁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的高度为3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为网状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667036.4A CN106097662B (zh) | 2016-08-15 | 2016-08-15 | 地质灾害监测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667036.4A CN106097662B (zh) | 2016-08-15 | 2016-08-15 | 地质灾害监测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97662A true CN106097662A (zh) | 2016-11-09 |
CN106097662B CN106097662B (zh) | 2018-09-11 |
Family
ID=57456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667036.4A Active CN106097662B (zh) | 2016-08-15 | 2016-08-15 | 地质灾害监测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097662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23140A (zh) * | 2021-07-14 | 2021-08-31 | 西南石油大学 | 山区建筑防御高位滑坡碎屑流掩埋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
CN113838271A (zh) * | 2021-11-26 | 2021-12-24 |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大队(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 | 一种用于紧急情况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装置 |
CN114155684A (zh) * | 2021-12-21 | 2022-03-08 |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 一种地质灾害降雨量应急监测预警系统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097241A (ja) * | 2008-10-14 | 2010-04-30 | Hajime Nakamura | 自律型災害予知センサ |
CN104933831A (zh) * | 2015-07-17 | 2015-09-23 | 成都汉康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地质灾害监测站保护设备 |
CN104992532A (zh) * | 2015-07-17 | 2015-10-21 | 成都汉康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泥石流灾害监测设备 |
CN205068713U (zh) * | 2015-11-01 | 2016-03-02 | 西安科技大学 | 一种泥石流报警装置 |
CN105513281A (zh) * | 2014-09-29 | 2016-04-20 | 郑进强 | 一种山体滑坡与泥石流预警器 |
CN205959365U (zh) * | 2016-08-15 | 2017-02-15 | 成都汉康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地质灾害监测装置 |
-
2016
- 2016-08-15 CN CN201610667036.4A patent/CN10609766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097241A (ja) * | 2008-10-14 | 2010-04-30 | Hajime Nakamura | 自律型災害予知センサ |
CN105513281A (zh) * | 2014-09-29 | 2016-04-20 | 郑进强 | 一种山体滑坡与泥石流预警器 |
CN104933831A (zh) * | 2015-07-17 | 2015-09-23 | 成都汉康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地质灾害监测站保护设备 |
CN104992532A (zh) * | 2015-07-17 | 2015-10-21 | 成都汉康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泥石流灾害监测设备 |
CN205068713U (zh) * | 2015-11-01 | 2016-03-02 | 西安科技大学 | 一种泥石流报警装置 |
CN205959365U (zh) * | 2016-08-15 | 2017-02-15 | 成都汉康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地质灾害监测装置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23140A (zh) * | 2021-07-14 | 2021-08-31 | 西南石油大学 | 山区建筑防御高位滑坡碎屑流掩埋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
CN113323140B (zh) * | 2021-07-14 | 2022-03-01 | 西南石油大学 | 山区建筑防御高位滑坡碎屑流掩埋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
CN113838271A (zh) * | 2021-11-26 | 2021-12-24 |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大队(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 | 一种用于紧急情况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装置 |
CN114155684A (zh) * | 2021-12-21 | 2022-03-08 |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 一种地质灾害降雨量应急监测预警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97662B (zh) | 2018-09-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570665B1 (ko) | 수해조절장치시스템 | |
CN207587141U (zh) | 一种滑坡泥石流监测报警器 | |
KR101799861B1 (ko) | 수해조절용 분배투입장치 | |
CN106097662A (zh) | 地质灾害监测设备 | |
CN103914950A (zh) | 一种基于4g网络的山体滑坡与泥石流预警系统 | |
CN203101370U (zh) | 一种浅水湖泊湖泛自动监测系统 | |
CN106836285A (zh) | 一种基于建筑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结构 | |
WO2013077478A1 (ko) | 사방댐 재난관리 감시시스템 | |
CN105075758A (zh) | 一种人工影响天气的方法及系统 | |
CN214374749U (zh) | 一种具有水质环境质量监测功能的装置 | |
CN205959364U (zh) | 山体滑坡灾害监测装置 | |
CN203260160U (zh) | 一种泥石流监测系统 | |
CN105075759A (zh) | 一种云水消减及增雨规模预测方法 | |
CN105052639A (zh) | 一种人工影响天气的方法及系统 | |
CN112665644A (zh) | 一种防水淹水文信息自动化监控装置 | |
KR20150138129A (ko) | 원자력발전용 핵폐기물처리 원자력 발전소설비의 이중구조 고속증식로 원자로설비 | |
CN205959365U (zh) | 地质灾害监测装置 | |
CN209707501U (zh) | 一种适用于河长制的水环境检测系统装置 | |
CN106056852A (zh) | 山体滑坡灾害监测设备 | |
CN205959366U (zh) | 节能环保的地质灾害监测装置 | |
CN207409113U (zh) | 一种山体滑坡与泥石流预警检测设备 | |
CN106056853A (zh) | 节能环保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 | |
CN208723123U (zh) | 石墨烯防雷接地系统 | |
CN108867368A (zh) | 一种桥梁检测维护装置 | |
CN106652359A (zh) | 泥石流三级预警器及泥石流三级预警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