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94996A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94996A
CN106094996A CN201610464418.7A CN201610464418A CN106094996A CN 106094996 A CN106094996 A CN 106094996A CN 201610464418 A CN201610464418 A CN 201610464418A CN 106094996 A CN106094996 A CN 1060949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ignment features
features structure
panel module
contact panel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644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宗儒
周宗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6441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94996A/zh
Priority to TW105121429A priority patent/TWI6113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94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949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Wearable computers, e.g. on a bel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装置包含触控面板模组以及框架件。触控面板模组包含触控感测薄膜。触控感测薄膜具有感测线路区、无效区以及第一对位特征结构。无效区邻接感测线路区,且第一对位特征结构位于无效区。框架件围绕并定义容置区。框架件包含第二对位特征结构位于容置区中。触控面板模组容置于容置区,且第二对位特征结构与第一对位特征结构匹配地卡合。利用于触控感测薄膜的无效区设置第一对位特征结构,且于框架件设置与第一对位特征结构匹配的第二对位特征结构,提供产线上的工作人员或自动生产的组装机器,作为辨识触控面板模组与框架件组装方位的对位标的,让工作人员或组装机器可通过将第一对位特征结构对位第二对位特征结构,借此组合触控面板模组以及框架件,以避免组装时发生错位的状况。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包含触控面板模组的穿戴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穿戴式电子装置(例如:智能型手表等)中,由于美观设计以及装配的考虑,触控面板模组的外轮廓以及外框的内轮廓的形状多半为对称的形状,像是圆形、圆角矩形等。因此,对称形状的外框的内轮廓可容许与触控面板模组在多个角度上互相组装。然而,外框与触控面板模组的元件的电子连接接点并无多角度的可变动性。如此一来,在组装穿戴式电子装置的过程中,可能会让外框与触控面板模组间组装的角度错位或偏差,使得外框与触控面板模组的元的电子连接接点无法准确的彼此电性连接。也就是,穿戴式电子装置可能无法正常运作或需重新装配,将增加制造穿戴式电子装置的时间以及成本。所以,为减少装配穿戴式电子装置时发生错位或偏差的情况,有待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提出改进的方法,以弥补既有架构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装配时不易发生错位或偏差的电子装置。
一种电子装置,包含触控面板模组以及框架件。触控面板模组包含触控感测薄膜。触控感测薄膜具有感测线路区、无效区以及第一对位特征结构。无效区邻接感测线路区,且第一对位特征结构位于无效区。框架件围绕并定义容置区。框架件包含第二对位特征结构位于容置区中。触控面板模组容置于容置区,且第二对位特征结构与第一对位特征结构匹配地卡合。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触控面板模组还包含保护层以及透明黏接层。透明黏接层设置于保护层以及触控感测薄膜之间。第一对位特征结构至少形成于触控感测薄膜内。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对位特征结构为通孔,且通孔贯通触控感测薄膜以及透明黏接层。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对位特征结构为槽孔,且槽孔贯通触控感测薄膜,以及形成于至少部分的透明黏接层。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框架件具有止挡结构。止挡结构设置于容置区中。止挡结构配置以抵靠保护层。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触控感测薄膜还具有接合区。接合区与感测线路区共同围绕并定义感测区。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触控面板模组的外缘的轮廓为圆形。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触控面板模组的外缘的一部分的轮廓为圆形的一部分,且第一对位特征结构构成外缘的另一部分。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对位特征结构实质上位于触控面板模组的外缘与感测线路区之间。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对位特征结构为弧形、矩形、多边形、凸多边形、十字形以及椭圆形其中之一。
一种电子装置,其利用于触控感测薄膜的无效区设置第一对位特征结构,且于框架件设置与第一对位特征结构匹配的第二对位特征结构,提供产线上的工作人员或自动生产的组装机器,作为辨识触控面板模组与框架件组装方位的对位标的,让工作人员或组装机器可通过将第一对位特征结构对位第二对位特征结构,借此组合触控面板模组以及框架件,以避免组装时发生错位的状况。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附图说明如下:
图1所示为本发明多个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俯视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多个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爆炸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多个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侧视剖面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其他多个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侧视剖面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其他多个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侧视剖面图。
图6A至图6F所示为本发明多个实施方式的部分的触控面板模组的俯视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另外多个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爆炸图。
图8A至图8C所示为本发明其他多个实施方式的部分的触控面板模组的俯视图。
除非有其他表示,在不同图式中相同的号码与符号通常被当作相对应的部件。这些附图所示为清楚表达这些实施方式的相关关联而非表示该实际尺寸。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电子装置
110:触控面板模组
120:触控感测薄膜
122:感测线路区
124:无效区
126:接合区
128:感测区
130:第一对位特征结构
140:透明黏接层
160:保护层
180:框架件
182:容置区
184:第二对位特征结构
190:显示模块
400:电子装置
410:触控面板模组
420:触控感测薄膜
430:第一对位特征结构
440:透明黏接层
480:框架件
482:容置区
484:第二对位特征结构
486:止挡结构
500:电子装置
510:触控面板模组
520:触控感测薄膜
530:第一对位特征结构
540:透明黏接层
580:框架件
582:容置区
584:第二对位特征结构
586:第一止挡结构
588:第二止挡结构
620A~620F:触控面板模组
622:感测线路区
624A~624F:无效区
626:接合区
630A~630F:第一对位特征结构
632A/632B/632C/632E/632F:突起部
700:电子装置
710:触控面板模组
720:触控感测薄膜
722:感测线路区
724:无效区
726:接合区
728:感测区
730:第一对位特征结构
732:突起部
780:框架件
782:容置区
784:第二对位特征结构
786:凹槽部
820A~820C:触控面板模组
822:感测线路区
824A~824C:无效区
830A~830C:第一对位特征结构
3-3’:线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公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制。
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上』时,它可泛指元件直接在其他元件上,也可以是有其他元件存在于两者之中。相反地,当一个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它是不能有其他元件存在于两者的中间。如本文所用,词汇『及/或』包含了列出的关联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
图1为依照本发明多个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的立体图。图2为依照本发明多个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的爆炸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电子装置100包含触控面板模组110以及框架件180。触控面板模组110可包含触控感测薄膜120、透明黏接层140以及保护层160。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感测薄膜120可具有感测线路区122、无效区124以及第一对位特征结构130(其中无效区124与第一对位特征结构130将受保护层160的遮蔽图样遮蔽,故以虚线表示)。无效区126邻接感测线路区124,且第一对位特征结构130位于无效区126。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感测薄膜120可还具有接合区126。接合区126与感测线路区122共同围绕并定义感测区128。在多个实施方式中,框架件180围绕并定义容置区182。框架件180包含第二对位特征结构184(其中第二对位特征结构184将受保护层160的遮蔽图样遮蔽,故以虚线表示),第二对位特征结构184位于容置区182中。触控面板模组120容置于容置区182,且第二对位特征结构184与第一对位特征结构130匹配地卡合(参照图3)。
电子装置100在触控面板模组110的无效区124设置有第一对位特征结构130,且在框架件180实质上对应地设置与第一对位特征结构130可相匹配的第二对位特征结构184。如此一来,第一对位特征结构130与第二对位特征结构184可配置以让组装产线或流水线上的工作人员或自动生产的组装机器或机械手臂,用来辨识组装触控面板模组110以及框架件180时的组装方位的对位的标的。举例来说,组装机器或机械手臂可通过摄影模块,像是感光耦合组件(CCD)等,摄录触控面板模组110以及框架件180的影像,并比对与校正第一对位特征结构130与第二对位特征结构184的相对位置。而于接续的组装流程中,工作人员或自动生产的组装机器或机械手臂可通过将触控面板模组110的第一对位特征结构130对位框架件180的第二对位特征结构184,再将触控面板模组110置入框架件180的容置区182中,以达到组装触控面板模组110与框架件180制造电子装置100。具体而言,第一对位特征结构130与第二对位特征结构184可用以避免组装电子装置100时发生错位或偏移的状况。
此外,由于第一对位特征结构130位于触控面板模组110的无效区124,可避免于组装过程中,对位第一对位特征结构130与第二对位特征结构184时,发生碰撞而影响后续感测区128的感测功能。同时,将第一对位特征结构130设置于无效区124可增加感测区128的可设置面积。
图3为沿图1中线段3-3’的方向,依照本发明多个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的侧视剖面图。如图3所示,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100可还包含显示模块190,设置于容置区182中,且位于触控感测薄膜120远离保护层160的一侧。透明黏接层140设置于保护层160与触控感测薄膜120之间,并配置以黏接保护层160与触控感测薄膜120。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对位特征结构130至少形成于触控感测薄膜120内。
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模组110的第一对位特征结构130可为通孔。通孔贯通于触控感测薄膜120以及透明黏接层140中,但不限于此。如此一来,与第一对位特征结构130相匹配的第二对位特征结构184,于组合成电子装置100时,可延伸进入触控感测薄膜120以及透明黏接层140中,增加触控面板模组110与框架件180间的接触面积。在多个实施方式中,可于第一对位特征结构130与第二对位特征结构184间,填入黏接层,以增强触控面板模组110与框架件180间的黏接强度,减少或避免触控面板模组110自框架件180脱离。在其他的多个实施方式中,可于第一对位特征结构130与第二对位特征结构184间加入锁固结构,增强触控面板模组110与框架件180间的接合强度。
图4所示为本发明其他多个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400的侧视剖面图。参照图4,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400的第一对位特征结构430可为槽孔。槽孔仅形成于触控感测薄膜420中,而透明黏接层440保持完整。甚或,于部分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对位特征结构430可不贯通触控感测薄膜420(图未示)。其中第一对位特征结构430配置以容置第二对位特征结构480。由于第一对位特征结构430仅设置于触控感测薄膜420中,以便于拆装触控面板模组410以及框架件480。
在多个实施方式中,框架件480可具有止挡结构486。止挡结构486设置于容置区482中,且配置以抵靠保护层160,以限位保护层160进入容置区482的位置。如此一来,止挡结构486可于电子装置400受力时,保护与支撑保护层160。同时,止挡结构486可增加触控面板模组410与框架件480间的受力面积,以避免电子装置400组装后,触控面板模组410与框架件480间的受力集中于第一对位特征结构430上。
图5所示为本发明其他多个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500的侧视剖面图。参照图5,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500的第一对位特征结构530可为槽孔。槽孔可贯通触控感测薄膜520,并形成于至少部分的透明黏接层540。在多个实施方式中,框架件580可具有第一止挡结构586以及第二止挡结构588。第一止挡结构586以及第二止挡结构588设置于容置区582中,且配置以分别抵靠保护层160以及透明黏接层540。因此,第一止挡结构586以及第二止挡结构588可限位保护层160进入容置区582,且可于电子装置500受力时,保护与支撑触控面板模组510。同时,第一止挡结构586以及第二止挡结构588可增加触控面板模组510与框架件580间的受力面积,以分散组装后的电子装置500的触控面板模组510的受力于框架件580。
图6A至图6F为依照本发明多个实施方式的部分触控面板模组620A~620F的俯视图。如图6A所示,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模组620A的外缘的轮廓可为圆形。触控面板模组620A的第一对位特征结构630A实质上位于触控面板模组620A的外缘与感测线路区622之间。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对位特征结构630A可为椭圆形。举例来说,像是圆形的第一对位特征结构630A。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模组620A可还具有突起部632A,而第一对位特征结构630A可至少部分环绕突起部632A。此时,电子装置700的第二对位特征结构784(参照图7)可还具有对应的凹槽部786,将如后详述。如此一来,第一对位特征结构630A可让组装产线或流水线上的工作人员或自动生产的组装机器或机械手臂更容易去辨识触控面板模组620A组装时所需对位的方向。
虽然图6A至图6F将触控面板模组620的外缘的轮廓绘制为圆形或至少部分的圆形,但此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应视实际需要弹性选择。实际上,在部分实施方式中,只要触控面板模组620的外轮廓以及容置触控面板模组620的框架件780的内轮廓(参照图7)为对称的图形。举例来说,像是矩形、多边形、椭圆形等。也就是说,触控面板模组620可于旋转不同角度时,与框架件780相组装,并容置于框架件780内,即可利用于触控面板模组620与框架件780分别设置让组装产线或流水线上的工作人员,或自动生产的组装机器或机械手臂可辨识的对位特征。举例来说,像是图6A至图6F的第一对位特征结构630A~630F与图7的第二对位特征结构784等。
参照图6B,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对位特征结构630B可为弧形。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对位特征结构630B的外缘可与触控面板模组620B的外缘切齐。换句话说,触控面板模组620B的外缘的一部分的轮廓可为圆形的一部分,且第一对位特征结构630B可构成外缘的另一部分。
参照图6C,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对位特征结构630C可为多边形,举例来说,六边形的第一对位特征结构630C。参照图6D,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对位特征结构630D可为凸多边形,举例来说,五角星形的第一对位特征结构630D。参照图6E,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对位特征结构630E可为凸多边形,举例来说,十字形的第一对位特征结构630E。参照图6F,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对位特征结构630F可为矩形,举例来说,方形的第一对位特征结构630F。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所绘示的第一对位特征结构630A至第一对位特征结构630E仅为示例,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举例来说,第一对位特征结构也可为弧形、矩形、多边形、凸多边形、十字形或椭圆形的其中一部分,而非完整形状。举例来说,第一对位特征结构也可为多个(参照图8C),而不限于单一的第一对位特征结构。举例来说,第一对位特征结构也可为不对称的图形。应了解到,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应视实际需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下,弹性选择,只要第一对位特征结构以及第二对位特征结构相匹配,且可供组装产线或流水线上的工作人员或自动生产的组装机器或机械手臂辨识即可。
图7为依照本发明另外多个实施方式所的电子装置700的爆炸图。如图7所示,电子装置700的第一对位特征结构730可还具有突起部732,且第二对位特征结构784可还具有凹槽部786。如此一来,具有凹槽部786的第二对位特征结构784可配置以容置触控面板模组720的第一对位特征结构730。突起部732以及凹槽部786可更进一步地帮助组装产线或流水线上的工作人员或自动生产的组装机器或机械手臂辨识触控面板模组720以及框架件780组装时的对位方向。
图8A至图8C所示为本发明其他多个实施方式的部分的触控面板模组820A~820C的俯视图。如图8A以及图8B所示,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模组820A或触控面板模组820B的外缘的一部分的轮廓可为圆形的一部分,且第一对位特征结构830A以及第一对位特征结构830B可构成外缘的另一部分。换句话说,可通过触控面板模组820A或触控面板模组820B的外缘的缺口分别作为第一对位特征结构830A与第一对位特征结构830B。
如图8C所示,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模组820C可包含多个第一对位特征结构830C。然而,应了解到,此处所述的第一对位特征结构830C的形状仅为举例,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举例来说,每一第一对位特征结构830C也可为不同的形状互相搭配,以提高辨识组装时的对位方向的可信度。
上述第一对位特征结构830C可以冲压成形的方式制作。此外,多个第一对位特征结构830C可分开冲压制作,也可一起冲压制作,甚至可以部分分开冲压制作,部分一起冲压制作。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应视实际需要,弹性选择其实施方式。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触控面板模组以及框架件。触控面板模组包含触控感测薄膜。触控感测薄膜具有感测线路区、无效区以及第一对位特征结构。无效区邻接感测线路区,且第一对位特征结构位于无效区。框架件围绕并定义容置区。框架件包含第二对位特征结构位于容置区中。触控面板模组容置于容置区,且第二对位特征结构与第一对位特征结构匹配地卡合。由于电子装置的触控感测薄膜的无效区设置第一对位特征结构,且在框架件设置与第一对位特征结构匹配的第二对位特征结构,让产在线的工作人员或自动生产的组装机器,可通过第一对位特征结构与第二对位特征结构辨识触控面板模组与框架件的组装方式,借此于组合触控面板模组以及框架件时,避免发生错位或偏移的状况。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应可作各种修改与变动,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触控面板模组,包含一触控感测薄膜,该触控感测薄膜具有一感测线路区、一无效区以及一第一对位特征结构,该无效区邻接该感测线路区,且该第一对位特征结构位于该无效区;以及
一框架件,围绕并定义一容置区,该框架件包含一第二对位特征结构位于该容置区中,其中该触控面板模组容置于该容置区,且该第二对位特征结构与该第一对位特征结构匹配地卡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模组还包含一保护层以及一透明黏接层,该透明黏接层设置于该保护层以及该触控感测薄膜之间,以及该第一对位特征结构至少形成于该触控感测薄膜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对位特征结构为一通孔,且该通孔贯通该触控感测薄膜以及该透明黏接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对位特征结构为一槽孔,且该槽孔贯通该触控感测薄膜,以及形成于至少部分的该透明黏接层。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架件具有一止挡结构,设置于该容置区中,该止挡结构配置以抵靠该保护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感测薄膜还具有一接合区,该接合区与该感测线路区共同围绕并定义一感测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模组的一外缘的轮廓为圆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面板模组的一外缘的一部分的轮廓为圆形的一部分,且该第一对位特征结构构成该外缘的另一部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对位特征结构实质上位于该触控面板模组的一外缘与该感测线路区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对位特征结构为弧形、矩形、多边形、凸多边形、十字形以及椭圆形其中之一。
CN201610464418.7A 2016-06-23 2016-06-23 电子装置 Pending CN1060949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64418.7A CN106094996A (zh) 2016-06-23 2016-06-23 电子装置
TW105121429A TWI611325B (zh) 2016-06-23 2016-07-06 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64418.7A CN106094996A (zh) 2016-06-23 2016-06-23 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94996A true CN106094996A (zh) 2016-11-09

Family

ID=57252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64418.7A Pending CN106094996A (zh) 2016-06-23 2016-06-23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94996A (zh)
TW (1) TWI61132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82740A1 (en) * 2009-01-21 2010-07-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isplay and input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2096502A (zh) * 2010-11-19 2011-06-15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整合触控面板的显示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103324250A (zh) * 2013-05-31 2013-09-25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具触控屏的电子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TWI453638B (zh) * 2011-12-23 2014-09-21 Flytech Technology Co Ltd 觸控面板模組
CN105094447A (zh) * 2011-11-27 2015-11-25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感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78657A (ja) * 2001-10-04 2003-06-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タッチボタン装置
TWI416369B (zh) * 2009-09-18 2013-11-21 Htc Corp 資料選取方法及系統,及其電腦程式產品
TWI511000B (zh) * 2013-12-16 2015-12-01 Acer Inc 觸控模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82740A1 (en) * 2009-01-21 2010-07-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Display and input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2096502A (zh) * 2010-11-19 2011-06-15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整合触控面板的显示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CN105094447A (zh) * 2011-11-27 2015-11-25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感测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TWI453638B (zh) * 2011-12-23 2014-09-21 Flytech Technology Co Ltd 觸控面板模組
CN103324250A (zh) * 2013-05-31 2013-09-25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具触控屏的电子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11325B (zh) 2018-01-11
TW201800912A (zh) 2018-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394373A1 (en) Terminal, Screen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361591B2 (en) Iris recognition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ES2744233T3 (es) Procedimiento de fabricación de una carcasa exterior y dispositivo electrónico que comprende la misma
CN107209384A (zh) 具有抗压组件的头戴式显示器设备
TWI659229B (zh) Virtual reality headset
CN104238087B (zh)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之电子装置
JP2017009777A (ja)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表示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3019310A (zh) 显示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108788666B (zh) 防反治具及检测保护罩是否装反的方法
US20180017803A1 (en) Accessory and lens system
CN106094996A (zh) 电子装置
US10070028B2 (en) Optical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e
CN107766804A (zh) 终端
EP3007413B1 (en) Casing, portable electronic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method thereof
EP3680698A1 (en) Method of processing camera lens, camera lens, camer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656483B2 (en) Electronics assembly for use in electronic contact lens
US12026297B2 (en)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input structure using motion sensor in the same
US20190101810A1 (en)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16085322A (ja)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表示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0036217A1 (ja) 物体検知装置
CN208444530U (zh) 屏幕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7460330U (zh) 摄像及指纹识别装置与终端
CN210142339U (zh) 指纹识别系统
CN112101112B (zh) 一种手表时间的视觉识别方法及系统
CN106991915A (zh)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