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66954A - 一种指纹解锁控制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指纹解锁控制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66954A
CN106066954A CN201610368329.2A CN201610368329A CN106066954A CN 106066954 A CN106066954 A CN 106066954A CN 201610368329 A CN201610368329 A CN 201610368329A CN 106066954 A CN106066954 A CN 1060669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print
unlocked
intended application
operational order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683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海平
周意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6832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6695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066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69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指纹解锁控制方法、及设备,其中方法的实现包括:获取指纹数据,使用所述指纹数据与注册指纹进行指纹比对;若比对结果为指纹解锁成功,则确定与所述注册指纹有关联关系的目标应用;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后,不经指纹解锁执行所述操作指令。采用一次指纹解锁成功,将与之关联的其他应用的操作权限也赋予该用户的方式,节省该用户操作目标应用需要再次解锁的繁琐操作,从而提高了指纹解锁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指纹解锁控制方法、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指纹解锁控制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指纹图像是以图像形式作为载体的指纹的数据。指纹是人类手指末端指腹上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指纹能使手在接触物件时增加摩擦力,从而更容易发力及抓紧物件。它是人类进化过程式中自然形成的。指纹是人类手指末端指腹上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由于人的指纹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其与人体健康也密切相关,因而指纹人人皆有,却各不相同,由于指纹重复率极小,大约150亿分之一,故其称为“人体身份证”。正是基于指纹的这种特征,指纹作为身份认证的信息被广泛使用。
例如,指纹识别技术已经成为主流移动终端厂商旗舰机型的标配。指纹识别不仅可以用于移动终端的解锁和唤醒等功能,也是移动支付重要的一环。指纹支付在满足用户使用便捷性的同时,对安全性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指纹识别的过程分为:提取特征、保存数据和图像匹配。
在通过指纹读取设备读取到人体指纹原始的指纹图像后,然后与预先保存的注册指纹模板进行特征点匹配;匹配成功之后进行解锁。设备从读取到指纹图像到解锁成功所需的时间称为解锁时间。
解锁时间的快慢直接影响到用户使用设备的效率,特别是对于一些较为敏感的等待时间更为如此。如何缩短解锁时间成为技术人员研究的重要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纹解锁控制方法、及设备,用于提高指纹解锁效率。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纹解锁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指纹数据,使用所述指纹数据与注册指纹进行指纹比对;
若比对结果为指纹解锁成功,则确定与所述注册指纹有关联关系的目标应用;
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后,不经指纹解锁执行所述操作指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后,不经指纹解锁执行所述操作指令包括:
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之前,预先解锁所述目标应用;在接收到所述操作指令后,执行所述操作指令;
或者,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后,屏蔽所述目标应用的指纹解锁功能,使所述目标应用不经指纹解锁执行所述操作指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应用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在预先解锁所述目标应用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统计各目标应用的使用频率;
所述预先解锁所述目标应用包括:
按照所述各应用的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解锁所述目标应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屏蔽所述目标应用的指纹解锁功能,使所述目标应用不经指纹解锁执行所述操作指令包括:
在所述指纹解锁成功之后的预定时间段内屏蔽所述目标应用的指纹解锁功能,使所述目标应用不经指纹解锁执行所述操作指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比对结果为指纹解锁成功之后,启动计时;
若计时超过预定阈值,则重新锁定所述目标应用,使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需经过指纹解锁成功后被执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确定比对结果为指纹解锁成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测所述目标应用所在终端设备的状态,若持续保持手持状态,则执行所述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后,不经指纹解锁执行所述操作指令。
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指纹解锁控制设备,包括:
指纹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指纹数据;
比对单元,用于使用所述指纹数据与注册指纹进行指纹比对;
应用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比对单元的比对结果为指纹解锁成功,则确定与所述注册指纹有关联关系的目标应用;
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
执行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指令接收单元接收到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后,不经指纹解锁执行所述操作指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执行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指令接收单元接收到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之前,预先解锁所述目标应用;在所述指令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操作指令后,执行所述操作指令;
或者,所述执行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指令接收单元接收到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后,屏蔽所述目标应用的指纹解锁功能,使所述目标应用不经指纹解锁执行所述操作指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应用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设备还包括:
统计单元,用于在所述执行控制单元预先解锁所述目标应用之前,统计各目标应用的使用频率;
所述执行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按照所述各应用的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解锁所述目标应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执行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指纹解锁成功之后的预定时间段内屏蔽所述目标应用的指纹解锁功能,使所述目标应用不经指纹解锁执行所述操作指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还包括:
计时单元,用于在所述比对单元确定比对结果为指纹解锁成功之后,启动计时;
所述执行控制单元,还用于若所述计时单元计时超过预定阈值,则重新锁定所述目标应用,使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需经过指纹解锁成功后被执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设备还包括:
状态监测单元,用于在所述比对单元确定比对结果为指纹解锁成功之后,监测所述目标应用所在终端设备的状态;
所述执行控制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状态监测单元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持续保持手持状态,则执行所述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后,不经指纹解锁执行所述操作指令。
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项的方法。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采用一次指纹解锁成功,将与之关联的其他应用的操作权限也赋予该用户的方式,节省该用户操作目标应用需要再次解锁的繁琐操作,从而提高了指纹解锁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指纹解锁控制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指纹解锁控制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指纹解锁控制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指纹解锁控制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纹解锁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101:获取指纹数据,使用上述指纹数据与注册指纹进行指纹比对;
在本实施中,指纹数据可以是本地设备获得的,例如:手机的指纹采集设备采集的指纹;也可以是接收来自其他设备发送的指纹数据,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唯一性限定。
注册指纹是预先设定且预先保存的指纹数据,用于对用户后输入的指纹数据进行比对所使用的指纹数据。该注册指纹通常会被设定了某种操作权限,例如:屏幕解锁、应用功能解锁等。在本实施例中,获取指纹数据通常来说应当是用户操作输入指纹数据用户获得某一操作权限。
作为一个最为可能的实现方案,以上获取指纹数据可以是用户进行屏幕解锁时,获取指纹数据。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获取指纹数据还可以是应用功能解锁时获取指纹数据,这并不影响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用户进行屏幕解锁时,获取指纹数据,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唯一性限定。
102:若比对结果为指纹解锁成功,则确定与上述注册指纹有关联关系的目标应用;
在本实施例中,指纹解锁成功则表示用户已经获得了用户希望获得的与该次指纹输入操作所对应的权限;目标应用可能并不是用户当前操作的应用,例如:用户进行屏幕解锁,并不涉及到应用功能的解锁;这里的目标应用可以是狭义理解的关联关系,例如:任意使用该注册指纹进行认证的应用;也可以更为广义的理解为:对应该注册指纹的用户的所有应用。广义的理解中,一个较为常见的应用实例是:用户使用了不同手指的指纹来认证不同的应用,但是这些不同手指的指纹实际上对应到的是同一个用户,因此可以认为这些不同手指对应的注册指纹具有关联关系,相应地这些不同指纹对应的注册指纹所对应的应用,则都可以认为是目标应用。基于以上说明可知,目标应用可能并不仅仅只有一个,可能有多个应用都会被归为目标应用。对于每一个目标应用在技术实现上都是类似的,在此不再赘述。
103:在接收到针对上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后,不经指纹解锁执行上述操作指令。
本实施例中,不经指纹解锁执行操作指令,是指本应执行指纹解锁的操作指令,目标应用不再执行指纹解锁操作;也可以认为是用户通过解锁其他应用成功,导致用户获得目标应用的操作权限。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一次指纹解锁成功,将与之关联的其他应用的操作权限也赋予该用户的方式,节省该用户操作目标应用需要再次解锁的繁琐操作,从而提高了指纹解锁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不经指纹解锁执行上述操作指令的具体实现方案,如下:上述在接收到针对上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后,不经指纹解锁执行上述操作指令包括:
在接收到针对上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之前,预先解锁上述目标应用;在接收到上述操作指令后,执行上述操作指令;
或者,在接收到针对上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后,屏蔽上述目标应用的指纹解锁功能,使上述目标应用不经指纹解锁执行上述操作指令。
在前一种实现方式中,采用预解锁的方式实现,操作上可以是使用前面获得的指纹数据对目标应用进行指纹解锁;该实现方案对指纹解锁的流程管理兼容性较好。在后一种方式,采用屏蔽指纹解锁功能的方式实现,即:在用户操作目标应用,目标应用按照既定流程需要执行指纹解锁功能,本实施例则将其屏蔽,使不经指纹解锁操作指令也会被该目标应用所执行;该实现方案则不必预先执行指纹解锁操作,计算量会较小。具体如何不经指纹解锁执行某一操作指令的实现方案,可能还有很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唯一性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预先解锁目标应用的过程中,可以设定解锁顺序,防止用户操作某一目标应用时,该目标应用预先解锁还未完成,具体如下:上述目标应用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在预先解锁上述目标应用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
统计各目标应用的使用频率;
上述预先解锁上述目标应用包括:
按照上述各应用的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解锁上述目标应用。
通过目标应用的使用频率,可以大概率地保证用户下一次操作的应用属于已经预先解锁的目标应用,从而提高本实施例的可用度。
如果让目标应用一直处于不需经指纹解锁就能被操作的状态,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那么为了预测并没有更换用户操作目标应用,提出了如下解决方案:上述屏蔽上述目标应用的指纹解锁功能,使上述目标应用不经指纹解锁执行上述操作指令包括:
在上述指纹解锁成功之后的预定时间段内屏蔽上述目标应用的指纹解锁功能,使上述目标应用不经指纹解锁执行上述操作指令。
采用一个较短的预定时间段,可以减少安全风险。该预定时间段,通常可以设定得短于用户输入指纹数据所针对的应用被指纹解锁到锁定的时间。
如果让目标应用一直处于不需经指纹解锁就能被操作的状态,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如下解决方案:上述方法还包括:
在比对结果为指纹解锁成功之后,启动计时;
若计时超过预定阈值,则重新锁定上述目标应用,使针对上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需经过指纹解锁成功后被执行。
为了预测并没有更换用户,如果仅使用时间作为参考可能并不准确,例如:人手持手机使用过程中,时间会比较长;因此预测并没有更换用户可以有多种形式,具体如下:在确定比对结果为指纹解锁成功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
监测上述目标应用所在终端设备的状态,若持续保持手持状态,则执行上述在接收到针对上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后,不经指纹解锁执行上述操作指令。
预测是否有更换用户使用目标应用所在的终端设备,可以采用多种实现方案,并且多种实现方案还可以综合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以上两种举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分发明实施例的唯一性限定。
以上实施例,基于在实际应用中,屏幕和应用都可能使用指纹加密。在锁屏的状态下,用户需要先输入指纹解锁屏幕,再点击应用图标输入指纹解锁应用,这个过程是十分繁琐的。为提高应用解锁的效率,在通过指纹解锁屏幕之后,启动计时器进行计时,当在预设时间段内(在用户解锁屏幕后短时间内极有可能是用户本人操作手机),检测到用户触摸锁定的应用的图标时,直接解锁应用进入应用主页。将多个指纹解锁的验证过程合并到一个指纹验证的方式(在后引用在前授权),节省后续验证的流程,从而加快用户进入应用。另外,加入常用软件使用频率的排序,根据软件的使用频率在解锁时预先同时解锁使用频率较高的应用。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更为详细的方法流程,如图2所示,包括:
201:通过指纹采集设备采集指纹数据;
202:使用屏幕解锁对应的注册指纹与上述指纹数据进行比对,比对通过,进入203;
可以理解的是,未通过则本流程结束;或者继续执行201重新进行指纹解锁。
203:解锁手机屏幕,确定手机中与该注册指纹有关联关系的应用作为目标应用,并启动定时器;
204:接收用户触摸手机当前显示的应用图标;
205:确定用户触摸的是否属于目标应用的图标,如果是,进入206,否则进入208;
206:确定定时器是否超时,若否,进入207,否则进入208;
207:直接启动被触摸的应用图标的应用;
应用被启动后可能还会进一步执行相应的操作指令。
208:提示进入指纹解锁,并采集用户指纹数据。
本步骤208是通常指纹解锁的流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指纹解锁控制设备,如图3所示,包括:
指纹获取单元301,用于获取指纹数据;
比对单元302,用于使用上述指纹数据与注册指纹进行指纹比对;
应用确定单元303,用于若上述比对单元302的比对结果为指纹解锁成功,则确定与上述注册指纹有关联关系的目标应用;
指令接收单元304,用于接收针对上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
执行控制单元305,用于在上述指令接收单元304接收到针对上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后,不经指纹解锁执行上述操作指令。
在本实施中,指纹数据可以是本地设备获得的,例如:手机的指纹采集设备采集的指纹;也可以是接收来自其他设备发送的指纹数据,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唯一性限定。
注册指纹是预先设定且预先保存的指纹数据,用于对用户后输入的指纹数据进行比对所使用的指纹数据。该注册指纹通常会被设定了某种操作权限,例如:屏幕解锁、应用功能解锁等。在本实施例中,获取指纹数据通常来说应当是用户操作输入指纹数据用户获得某一操作权限。
作为一个最为可能的实现方案,以上获取指纹数据可以是用户进行屏幕解锁时,获取指纹数据。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获取指纹数据还可以是应用功能解锁时获取指纹数据,这并不影响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用户进行屏幕解锁时,获取指纹数据,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唯一性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指纹解锁成功则表示用户已经获得了用户希望获得的与该次指纹输入操作所对应的权限;目标应用可能并不是用户当前操作的应用,例如:用户进行屏幕解锁,并不涉及到应用功能的解锁;这里的目标应用可以是狭义理解的关联关系,例如:任意使用该注册指纹进行认证的应用;也可以更为广义的理解为:对应该注册指纹的用户的所有应用。广义的理解中,一个较为常见的应用实例是:用户使用了不同手指的指纹来认证不同的应用,但是这些不同手指的指纹实际上对应到的是同一个用户,因此可以认为这些不同手指对应的注册指纹具有关联关系,相应地这些不同指纹对应的注册指纹所对应的应用,则都可以认为是目标应用。基于以上说明可知,目标应用可能并不仅仅只有一个,可能有多个应用都会被归为目标应用。对于每一个目标应用在技术实现上都是类似的,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不经指纹解锁执行操作指令,是指本应执行指纹解锁的操作指令,目标应用不再执行指纹解锁操作;也可以认为是用户通过解锁其他应用成功,导致用户获得目标应用的操作权限。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一次指纹解锁成功,将与之关联的其他应用的操作权限也赋予该用户的方式,节省该用户操作目标应用需要再次解锁的繁琐操作,从而提高了指纹解锁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不经指纹解锁执行上述操作指令的具体实现方案,如下:上述执行控制单元305,具体用于在上述指令接收单元304接收到针对上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之前,预先解锁上述目标应用;在上述指令接收单元304接收到上述操作指令后,执行上述操作指令;
或者,上述执行控制单元305,具体用于在上述指令接收单元304接收到针对上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后,屏蔽上述目标应用的指纹解锁功能,使上述目标应用不经指纹解锁执行上述操作指令。
在前一种实现方式中,采用预解锁的方式实现,操作上可以是使用前面获得的指纹数据对目标应用进行指纹解锁;该实现方案对指纹解锁的流程管理兼容性较好。在后一种方式,采用屏蔽指纹解锁功能的方式实现,即:在用户操作目标应用,目标应用按照既定流程需要执行指纹解锁功能,本实施例则将其屏蔽,使不经指纹解锁操作指令也会被该目标应用所执行;该实现方案则不必预先执行指纹解锁操作,计算量会较小。具体如何不经指纹解锁执行某一操作指令的实现方案,可能还有很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唯一性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预先解锁目标应用的过程中,可以设定解锁顺序,防止用户操作某一目标应用时,该目标应用预先解锁还未完成,具体如下:如图4所示,上述目标应用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上述设备还包括:
统计单元401,用于在上述执行控制单元305预先解锁上述目标应用之前,统计各目标应用的使用频率;
上述执行控制单元305,具体用于按照上述各应用的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解锁上述目标应用。
通过目标应用的使用频率,可以大概率地保证用户下一次操作的应用属于已经预先解锁的目标应用,从而提高本实施例的可用度。
如果让目标应用一直处于不需经指纹解锁就能被操作的状态,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那么为了预测并没有更换用户操作目标应用,提出了如下解决方案:上述执行控制单元305,具体用于在上述指纹解锁成功之后的预定时间段内屏蔽上述目标应用的指纹解锁功能,使上述目标应用不经指纹解锁执行上述操作指令。
采用一个较短的预定时间段,可以减少安全风险。该预定时间段,通常可以设定得短于用户输入指纹数据所针对的应用被指纹解锁到锁定的时间。
如果让目标应用一直处于不需经指纹解锁就能被操作的状态,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如下解决方案:如图5所示,上述设备还包括:
计时单元501,用于在上述比对单元302确定比对结果为指纹解锁成功之后,启动计时;
上述执行控制单元305,还用于若上述计时单元501计时超过预定阈值,则重新锁定上述目标应用,使针对上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需经过指纹解锁成功后被执行。
为了预测并没有更换用户,如果仅使用时间作为参考可能并不准确,例如:人手持手机使用过程中,时间会比较长;因此预测并没有更换用户可以有多种形式,具体如下:如图6所示,上述设备还包括:
状态监测单元601,用于在上述比对单元302确定比对结果为指纹解锁成功之后,监测上述目标应用所在终端设备的状态;
上述执行控制单元305,具体用于若上述状态监测单元确定上述终端设备持续保持手持状态,则执行上述在接收到针对上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后,不经指纹解锁执行上述操作指令。
预测是否有更换用户使用目标应用所在的终端设备,可以采用多种实现方案,并且多种实现方案还可以综合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以上两种举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分发明实施例的唯一性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如图7所示,包括:处理器701以及存储器702;其中存储器702可以用于处理器701执行数据处理所需要的缓存,还可以用于提供处理器701执行数据处理调用的数据以及获得的结果数据的存储空间;作为一个可选模块,终端设备还可以包含指纹采集设备703;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待处理指纹图像是来自于其他设备采集的指纹图像,本地终端设备可以不具有该指纹采集设备703;
其中,上述处理器701,用于获取指纹数据,使用上述指纹数据与注册指纹进行指纹比对;若比对结果为指纹解锁成功,则确定与上述注册指纹有关联关系的目标应用;在接收到针对上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后,不经指纹解锁执行上述操作指令。
在本实施中,指纹数据可以是本地设备获得的,例如:手机的指纹采集设备采集的指纹;也可以是接收来自其他设备发送的指纹数据,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唯一性限定。
注册指纹是预先设定且预先保存的指纹数据,用于对用户后输入的指纹数据进行比对所使用的指纹数据。该注册指纹通常会被设定了某种操作权限,例如:屏幕解锁、应用功能解锁等。在本实施例中,获取指纹数据通常来说应当是用户操作输入指纹数据用户获得某一操作权限。
作为一个最为可能的实现方案,以上获取指纹数据可以是用户进行屏幕解锁时,获取指纹数据。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获取指纹数据还可以是应用功能解锁时获取指纹数据,这并不影响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用户进行屏幕解锁时,获取指纹数据,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唯一性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指纹解锁成功则表示用户已经获得了用户希望获得的与该次指纹输入操作所对应的权限;目标应用可能并不是用户当前操作的应用,例如:用户进行屏幕解锁,并不涉及到应用功能的解锁;这里的目标应用可以是狭义理解的关联关系,例如:任意使用该注册指纹进行认证的应用;也可以更为广义的理解为:对应该注册指纹的用户的所有应用。广义的理解中,一个较为常见的应用实例是:用户使用了不同手指的指纹来认证不同的应用,但是这些不同手指的指纹实际上对应到的是同一个用户,因此可以认为这些不同手指对应的注册指纹具有关联关系,相应地这些不同指纹对应的注册指纹所对应的应用,则都可以认为是目标应用。基于以上说明可知,目标应用可能并不仅仅只有一个,可能有多个应用都会被归为目标应用。对于每一个目标应用在技术实现上都是类似的,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不经指纹解锁执行操作指令,是指本应执行指纹解锁的操作指令,目标应用不再执行指纹解锁操作;也可以认为是用户通过解锁其他应用成功,导致用户获得目标应用的操作权限。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一次指纹解锁成功,将与之关联的其他应用的操作权限也赋予该用户的方式,节省该用户操作目标应用需要再次解锁的繁琐操作,从而提高了指纹解锁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不经指纹解锁执行上述操作指令的具体实现方案,如下:上述处理器701,用于在接收到针对上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后,不经指纹解锁执行上述操作指令包括:
在接收到针对上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之前,预先解锁上述目标应用;在接收到上述操作指令后,执行上述操作指令;
或者,在接收到针对上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后,屏蔽上述目标应用的指纹解锁功能,使上述目标应用不经指纹解锁执行上述操作指令。
在前一种实现方式中,采用预解锁的方式实现,操作上可以是使用前面获得的指纹数据对目标应用进行指纹解锁;该实现方案对指纹解锁的流程管理兼容性较好。在后一种方式,采用屏蔽指纹解锁功能的方式实现,即:在用户操作目标应用,目标应用按照既定流程需要执行指纹解锁功能,本实施例则将其屏蔽,使不经指纹解锁操作指令也会被该目标应用所执行;该实现方案则不必预先执行指纹解锁操作,计算量会较小。具体如何不经指纹解锁执行某一操作指令的实现方案,可能还有很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唯一性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预先解锁目标应用的过程中,可以设定解锁顺序,防止用户操作某一目标应用时,该目标应用预先解锁还未完成,具体如下:上述目标应用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上述处理器701,还用于在预先解锁上述目标应用之前,统计各目标应用的使用频率;
上述处理器701,用于预先解锁上述目标应用包括:
按照上述各应用的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解锁上述目标应用。
通过目标应用的使用频率,可以大概率地保证用户下一次操作的应用属于已经预先解锁的目标应用,从而提高本实施例的可用度。
如果让目标应用一直处于不需经指纹解锁就能被操作的状态,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那么为了预测并没有更换用户操作目标应用,提出了如下解决方案:上述处理器701,用于屏蔽上述目标应用的指纹解锁功能,使上述目标应用不经指纹解锁执行上述操作指令包括:
在上述指纹解锁成功之后的预定时间段内屏蔽上述目标应用的指纹解锁功能,使上述目标应用不经指纹解锁执行上述操作指令。
采用一个较短的预定时间段,可以减少安全风险。该预定时间段,通常可以设定得短于用户输入指纹数据所针对的应用被指纹解锁到锁定的时间。
如果让目标应用一直处于不需经指纹解锁就能被操作的状态,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如下解决方案:上述处理器701,还用于在比对结果为指纹解锁成功之后,启动计时;
若计时超过预定阈值,则重新锁定上述目标应用,使针对上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需经过指纹解锁成功后被执行。
为了预测并没有更换用户,如果仅使用时间作为参考可能并不准确,例如:人手持手机使用过程中,时间会比较长;因此预测并没有更换用户可以有多种形式,具体如下:上述处理器701,还用于在确定比对结果为指纹解锁成功之后,监测上述目标应用所在终端设备的状态,若持续保持手持状态,则执行上述在接收到针对上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后,不经指纹解锁执行上述操作指令。
预测是否有更换用户使用目标应用所在的终端设备,可以采用多种实现方案,并且多种实现方案还可以综合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以上两种举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分发明实施例的唯一性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终端设备,如图8所示,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部分。该终端可以为包括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POS(Point of Sales,销售终端)、车载电脑等任意终端设备,以终端为手机为例:
图8示出的是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相关的手机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参考图8,手机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810、存储器820、输入单元830、显示单元840、传感器850、音频电路860、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870、处理器880、以及电源89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手机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图8对手机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RF电路810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特别地,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880处理;另外,将设计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RF电路810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Amplifier,LNA)、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810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上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GPR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等。
存储器8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8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8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8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8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输入单元8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手机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830可包括触控面板83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832。触控面板83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831上或在触控面板83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83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880,并能接收处理器88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831。除了触控面板831,输入单元8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83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8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8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840可包括显示面板841,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841。进一步的,触控面板831可覆盖显示面板841,当触控面板83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88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88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84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8中,触控面板831与显示面板84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831与显示面板841集成而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出功能。
手机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850,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84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手机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84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手机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860、扬声器861,传声器862可提供用户与手机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8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861,由扬声器86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8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8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880处理后,经RF电路8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820以便进一步处理。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手机通过WiFi模块870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8示出了WiFi模块870,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手机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处理器880是手机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8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820内的数据,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8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8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880中。
手机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890(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8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尽管未示出,手机还可以包括摄像头、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前述实施例中,各步骤方法流程可以基于该终端设备的结构实现。其中传感器850或者触控面板831可以作为指纹采集设备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指纹解锁控制设备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相应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指纹解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指纹数据,使用所述指纹数据与注册指纹进行指纹比对;
若比对结果为指纹解锁成功,则确定与所述注册指纹有关联关系的目标应用;
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后,不经指纹解锁执行所述操作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后,不经指纹解锁执行所述操作指令包括:
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之前,预先解锁所述目标应用;在接收到所述操作指令后,执行所述操作指令;
或者,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后,屏蔽所述目标应用的指纹解锁功能,使所述目标应用不经指纹解锁执行所述操作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应用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在预先解锁所述目标应用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统计各目标应用的使用频率;
所述预先解锁所述目标应用包括:
按照所述各应用的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解锁所述目标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所述目标应用的指纹解锁功能,使所述目标应用不经指纹解锁执行所述操作指令包括:
在所述指纹解锁成功之后的预定时间段内屏蔽所述目标应用的指纹解锁功能,使所述目标应用不经指纹解锁执行所述操作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比对结果为指纹解锁成功之后,启动计时;
若计时超过预定阈值,则重新锁定所述目标应用,使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需经过指纹解锁成功后被执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比对结果为指纹解锁成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测所述目标应用所在终端设备的状态,若持续保持手持状态,则执行所述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后,不经指纹解锁执行所述操作指令。
7.一种指纹解锁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指纹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指纹数据;
比对单元,用于使用所述指纹数据与注册指纹进行指纹比对;
应用确定单元,用于若所述比对单元的比对结果为指纹解锁成功,则确定与所述注册指纹有关联关系的目标应用;
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
执行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指令接收单元接收到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后,不经指纹解锁执行所述操作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执行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指令接收单元接收到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之前,预先解锁所述目标应用;在所述指令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操作指令后,执行所述操作指令;
或者,所述执行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指令接收单元接收到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后,屏蔽所述目标应用的指纹解锁功能,使所述目标应用不经指纹解锁执行所述操作指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应用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设备还包括:
统计单元,用于在所述执行控制单元预先解锁所述目标应用之前,统计各目标应用的使用频率;
所述执行控制单元,具体用于按照所述各应用的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解锁所述目标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执行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指纹解锁成功之后的预定时间段内屏蔽所述目标应用的指纹解锁功能,使所述目标应用不经指纹解锁执行所述操作指令。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任意一项所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计时单元,用于在所述比对单元确定比对结果为指纹解锁成功之后,启动计时;
所述执行控制单元,还用于若所述计时单元计时超过预定阈值,则重新锁定所述目标应用,使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需经过指纹解锁成功后被执行。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意一项所述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状态监测单元,用于在所述比对单元确定比对结果为指纹解锁成功之后,监测所述目标应用所在终端设备的状态;
所述执行控制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状态监测单元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持续保持手持状态,则执行所述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目标应用的操作指令后,不经指纹解锁执行所述操作指令。
13.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方法。
CN201610368329.2A 2016-05-27 2016-05-27 一种指纹解锁控制方法、及设备 Pending CN1060669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68329.2A CN106066954A (zh) 2016-05-27 2016-05-27 一种指纹解锁控制方法、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68329.2A CN106066954A (zh) 2016-05-27 2016-05-27 一种指纹解锁控制方法、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6954A true CN106066954A (zh) 2016-11-02

Family

ID=57420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68329.2A Pending CN106066954A (zh) 2016-05-27 2016-05-27 一种指纹解锁控制方法、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6695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5860A (zh) * 2018-10-31 2019-02-22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送指纹信息的方法、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75839A2 (en) * 2007-03-30 2008-10-01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CN102880820A (zh) * 2012-08-14 2013-01-16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应用程序访问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886239A (zh) * 2014-03-31 2014-06-25 深圳市欧珀通信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应用程序的用户鉴权方法和装置
CN104809370A (zh) * 2014-01-24 2015-07-29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判断头戴式智能设备的鉴权信息有效性的装置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75839A2 (en) * 2007-03-30 2008-10-01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progra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CN102880820A (zh) * 2012-08-14 2013-01-16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应用程序访问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809370A (zh) * 2014-01-24 2015-07-29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判断头戴式智能设备的鉴权信息有效性的装置和方法
CN103886239A (zh) * 2014-03-31 2014-06-25 深圳市欧珀通信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应用程序的用户鉴权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75860A (zh) * 2018-10-31 2019-02-22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送指纹信息的方法、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00108B (zh) 人脸识别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5975834B (zh) 一种指纹解锁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7194324A (zh) 指纹识别区域显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6020782A (zh) 一种指纹解锁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912905A (zh)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终端
CN106126015A (zh) 一种应用程序启动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5912919B (zh)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终端
CN106127481A (zh) 一种指纹支付方法及终端
CN106096360B (zh) 一种解锁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7025395A (zh)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327193B (zh) 一种系统解锁方法和设备
CN106055951A (zh) 一种指纹解锁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6331370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6131930A (zh) 一种WiFi网络接入控制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7451450A (zh) 生物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6126174A (zh) 一种场景音效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402783A (zh) 一种后台应用程序的管理控制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7491673A (zh) 生物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6022060A (zh) 一种指纹解锁控制方法、及设备
CN107770478A (zh) 视频通话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6611152A (zh) 用户身份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7451546A (zh) 虹膜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6793010A (zh) 一种网络接入方法及设备
CN105940368B (zh) 一种图案锁的解锁方法及终端
CN104573437A (zh) 信息认证方法、装置和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0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