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66917B - 一种基于JavaScript在能效管理系统中实现3D空调自动排布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JavaScript在能效管理系统中实现3D空调自动排布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66917B
CN106066917B CN201610393773.XA CN201610393773A CN106066917B CN 106066917 B CN106066917 B CN 106066917B CN 201610393773 A CN201610393773 A CN 201610393773A CN 106066917 B CN106066917 B CN 1060669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rix
equipment
matrixes
fan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9377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66917A (zh
Inventor
侯海涛
黄海云
汪梦余
查远樵
周秀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uyuan Guangyi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efirst Science &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first Science &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efirst Science &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9377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66917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66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69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669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69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30Circuit design
    • G06F30/36Circuit design at the analogue level
    • G06F30/367Design verification, e.g. using simulation, simulation program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emphasis [SPICE], direct methods or relaxation method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JavaScript在能效管理系统中实现3D空调自动排布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加载设备模型配置信息和设备个数清单;步骤二、计算设备模型矩阵大小和行列组织方式;步骤三、将各矩阵进行位置排布;步骤四、绘制各矩阵内设备;步骤五、绘制各矩阵内行管道;步骤六、绘制各矩阵之间管道。本发明利用现有的JavaScript3D技术,动态计算空调系统中设备位置,以适应当设备数量发生变化时,可以在不改绘图程序的情况下完成界面调整;空调系统中的设备位置不是实际物理位置,系统反应的是设备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才可以实施自动排布。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JavaScript在能效管理系统中实现3D空调自动排布 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JavaScript在能效管理系统中实现3D空调自动排布的方法,属于能效管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了解空调水循环系统中一般包含的设备有:制冷主机、风机、热水泵、冷却泵、冷冻泵、制热主机、集水器、分水器等设备,各种类设备个数无法确定。在进行3D空调监控绘图时,我们需要实现一个程序模型,来应对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JavaScript在能效管理系统中实现3D空调自动排布的方法,利用现有的JavaScript3D技术,动态计算空调系统中设备位置,以适应当设备数量发生变化时,可以在不改绘图程序的情况下完成界面调整;空调系统中的设备位置不是实际物理位置,系统反应的是设备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才可以实施自动排布。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JavaScript在能效管理系统中实现3D空调自动排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加载设备模型配置信息和设备个数清单;
步骤二、计算设备模型矩阵大小和行列组织方式;
步骤三、将各矩阵进行位置排布;
步骤四、绘制各矩阵内设备;
步骤五、绘制各矩阵内行管道;
步骤六、绘制各矩阵之间管道。
本发明所述步骤一中,加载设备模型配置信息和设备个数清单,具体包括如下过程:设备模型参数包含:模型种类、引用的模型文件、长、宽、高、模型间距;获取各种设备的数量。
所述步骤二中,计算设备模型矩阵大小和行列组织方式,具体包括如下过程:按照设备数量和设备间距计算矩阵大小,矩阵尽量保证长宽比接近于1,一行不满按一行处理。
所述步骤三中,将各矩阵进行位置排布,具体包括如下过程:矩阵间排布,需要保证管道连接清晰,尽量避免交叉,以制冷主机组为中心,制冷主机矩阵的XYZ的中心点放置于空间坐标的原点位置,Z轴正方向(屏幕朝里)为后面;冷却泵矩阵(又称风机回水泵矩阵)和风机矩阵放置于制冷主机左边,从前至后依次纵向排列;热水回水泵矩阵和制热主机矩阵依次放置于制冷主机矩阵的Z方向的后边;冷冻泵矩阵放置于制冷主机矩阵右边;集水器矩阵连接冷冻泵矩阵和热水泵矩阵,放置于冷冻泵矩阵后面;分水器矩阵位于集水器矩阵的后方。
所述步骤四中,绘制各矩阵内设备,具体包括如下过程:先绘制中心矩阵,在矩阵绘制时,先绘制该矩阵左下第一个设备;依次增加列间距行间距,绘制其他同类设备,直至矩阵内所有设备绘制完成;依次绘制其他矩阵,其他矩阵都以中心矩阵为参考点绘制。如绘制风机矩阵为例,在设备模型配置清单中找到风机对应的模型,通过3D技术加载,渲染设备,而后绘制其进出水管,因为当风机位置确定后,其进出水管位置也是确定的,然后循环绘制其它风机,从而完成该矩阵的绘制。
所述步骤五中,绘制各矩阵内的行管道,每个设备管道P1连接到该行的管道P2上,矩阵内每个设备的进、出水口在X轴、Y轴、Z轴方向上的位置相对于设备本身是一致的,且该行所有设备在Y方向的高度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将该行两端设备的进水口(或出水口)作为行管道的两个端点,从而添加行管道模型,当矩阵绘制完成后,其中的每个设备的进出水口已经绘制完成,矩阵中每行管道的两个端点已经确定,我们只需利用3D绘制该两个端点的距离的管道图形即可,并放置于端点之间。
所述步骤六中,绘制各矩阵之间管道,将相关矩阵间用管道P3连接,将矩阵的行管道P2连接到矩阵间管道P3上,在连接矩阵间的管道时,为了保证矩阵间管道P3的水平性,需要调整管道P3要连接的矩阵整体在Y轴方向上的坐标;所述步骤六中,以制冷主机矩阵和风机矩阵的连接为例,在管道连接时,制冷主机的出水管连接分机矩阵的进水管,风机矩阵的出水管连接风机回水泵的进水管,风机回水泵的出水管连接制冷主机的进水管,找到要连接的两个矩阵的出水管的XYZ坐标,为保证矩阵连接水管的水平,我们需要调整除主机矩阵外的风机矩阵和风机回水泵的Y轴坐标,在高度确定后,分机矩阵与制冷主机矩阵的连接管道的Z轴长度为:风机的进水管的Z与制冷主机出水管Z差值的绝对值,其他矩阵的连接类似,系统中矩阵高度调整都应当,以中心矩阵为参考,中心矩阵的Y轴高度不调整,其他的按需要进行调整。
所述上述所有步骤过程均通过JavaScript进行设计完成。
本发明一种基于JavaScript在能效管理系统中实现3D空调自动排布的方法,利用现有的JavaScript3D技术,动态计算空调系统中设备位置,以适应当设备数量发生变化时,可以在不改绘图程序的情况下完成界面调整;空调系统中的设备位置不是实际物理位置,系统反应的是设备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才可以实施自动排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空调监控界面的完整绘制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步设备矩阵排布样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步矩阵间排布样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五步矩阵内行管道P2的连接样图。由于是平面画图,所以有连接交叉,在实际3D空间中不存在交叉。
图5为本发明第六步矩阵间管道连接样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本发明一种基于JavaScript在能效管理系统中实现3D空调自动排布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加载设备模型配置信息和设备个数清单;
步骤二、计算设备模型矩阵大小和行列组织方式;
步骤三、将各矩阵进行位置排布;
步骤四、绘制各矩阵内设备;
步骤五、绘制各矩阵内行管道;
步骤六、绘制各矩阵之间管道。
本发明所述步骤一中,加载设备模型配置信息和设备个数清单,具体包括如下过程:设备模型参数包含:模型种类、引用的模型文件、长、宽、高、模型间距;获取各种设备的数量。
所述步骤二中,计算设备模型矩阵大小和行列组织方式,具体包括如下过程:按照设备数量和设备间距计算矩阵大小,矩阵尽量保证长宽比接近于1,一行不满按一行处理。
所述步骤三中,将各矩阵进行位置排布,具体包括如下过程:矩阵间排布,需要保证管道连接清晰,尽量避免交叉,以制冷主机组为中心,制冷主机矩阵的XYZ的中心点放置于空间坐标的原点位置,Z轴正方向(屏幕朝里)为后面;冷却泵矩阵(又称风机回水泵矩阵)和风机矩阵放置于制冷主机左边,从前至后依次纵向排列;热水回水泵矩阵和制热主机矩阵依次放置于制冷主机矩阵的Z方向的后边;冷冻泵矩阵放置于制冷主机矩阵右边;集水器矩阵连接冷冻泵矩阵和热水泵矩阵,放置于冷冻泵矩阵后面;分水器矩阵位于集水器矩阵的后方。
所述步骤四中,绘制各矩阵内设备,具体包括如下过程:先绘制中心矩阵,在矩阵绘制时,先绘制该矩阵左下第一个设备;依次增加列间距行间距,绘制其他同类设备,直至矩阵内所有设备绘制完成;依次绘制其他矩阵,其他矩阵都以中心矩阵为参考点绘制。如绘制风机矩阵为例,在设备模型配置清单中找到风机对应的模型,通过3D技术加载,渲染设备,而后绘制其进出水管,因为当风机位置确定后,其进出水管位置也是确定的,然后循环绘制其它风机,从而完成该矩阵的绘制。
所述步骤五中,绘制各矩阵内的行管道,每个设备管道P1连接到该行的管道P2上,矩阵内每个设备的进、出水口在X轴、Y轴、Z轴方向上的位置相对于设备本身是一致的,且该行所有设备在Y方向的高度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将该行两端设备的进水口(或出水口)作为行管道的两个端点,从而添加行管道模型,当矩阵绘制完成后,其中的每个设备的进出水口已经绘制完成,矩阵中每行管道的两个端点已经确定,我们只需利用3D绘制该两个端点的距离的管道图形即可,并放置于端点之间。
所述步骤六中,绘制各矩阵之间管道,将相关矩阵间用管道P3连接,将矩阵的行管道P2连接到矩阵间管道P3上,在连接矩阵间的管道时,为了保证矩阵间管道P3的水平性,需要调整管道P3要连接的矩阵整体在Y轴方向上的坐标;所述步骤六中,以制冷主机矩阵和风机矩阵的连接为例,在管道连接时,制冷主机的出水管连接分机矩阵的进水管,风机矩阵的出水管连接风机回水泵的进水管,风机回水泵的出水管连接制冷主机的进水管,找到要连接的两个矩阵的出水管的XYZ坐标,为保证矩阵连接水管的水平,我们需要调整除主机矩阵外的风机矩阵和风机回水泵的Y轴坐标,在高度确定后,分机矩阵与制冷主机矩阵的连接管道的Z轴长度为:风机的进水管的Z与制冷主机出水管Z差值的绝对值,其他矩阵的连接类似,系统中矩阵高度调整都应当,以中心矩阵为参考,中心矩阵的Y轴高度不调整,其他的按需要进行调整。
所述上述所有步骤过程均通过JavaScript进行设计完成。
本发明一种基于JavaScript在能效管理系统中实现3D空调自动排布的方法,利用现有的JavaScript3D技术,动态计算空调系统中设备位置,以适应当设备数量发生变化时,可以在不改绘图程序的情况下完成界面调整;空调系统中的设备位置不是实际物理位置,系统反应的是设备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才可以实施自动排布。
本发明自动排布是指,程序根据设备数量多少来自动计算每个设备的位置。这个排布方法的输入条件是,设备类型和设备个数,产出是,每个设备在图中的绝对位置。该排布方法和能效管理无关联,只是在能效管理系统中使用过该方法。
本发风机在XZ平面中的间隔如图2,是在配置文件中设置的,矩阵间隔大小也是可以配置的。这些值都根据模型大小,进行配置的,如果设备大小较大,则相应的矩阵内部间隔,矩阵间的间隔都需要进行调整,这样才可以是界面视觉效果好。各个矩阵相对于主机的位置见图3。
本发明实现自动排布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设置设备模型配置参数与设备数量清单:设备模型参数包含模型种类、引用的模型文件、长(X轴方向)、宽(Z轴方向)、高(Y轴方向)、模型间距(在组成矩阵时模型之间X、Z轴的间距);获取各种设备的数量,如制冷主机个数、风机个数等。
计算各模型矩阵的长宽:将同类设备以m*n的排布若干行。按照设备数量和设备间距计算矩阵大小。
各矩阵间的排布:对于矩阵间排布,需要保证管道连接清晰,尽量避免交叉。标记各个矩阵在XZ平面中,左下第一个设备的位置。
利用JavaScript3D绘图:先绘制中心矩阵,在矩阵绘制时,先绘制该矩阵左下第一个设备;依次增加列间距行间距,绘制其他同类设备,直至矩阵内所有设备绘制完成;依次绘制其他矩阵。
矩阵内管道连接:每个设备管道P1连接到该行的管道P2上。矩阵内每个设备的进、出水口在X轴、Y轴、Z轴方向上的位置相对于设备本身是一致的,所以该行所有设备在Y方向的高度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将该行两端设备的进出口(或出水口)作为行管道的两个端点,从而添加行管道模型。
矩阵间的管道连接:将相关矩阵间用管道P3连接,将矩阵的行管道P2连接到矩阵间管道P3上。在连接矩阵间的管道时,为了保证矩阵间管道P3的水平性,需要调整管道P3要连接的矩阵整体在Y轴方向上的坐标。
按照上面六步可以完成,空调水循环系统的空间立体排布。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通过修改设备个数清单来应对设备数量变化的要求,通过修改模型配置文件来解决调整模型大小或设备间距,管道连接位置的问题。当项目在不同的实际环境部署置时,可以轻松应对。
本实施例基于JavaScript在能效管理系统中实现3D空调自动排布的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配置各设备模型配置参数:该参数包含模型的长、宽、高,在形成矩阵时柜体的X、Z轴的间距,进、出水水管连接的位置(相对于设备的中心点),如{类型:风机,模型:“wind1”,长:5,宽:5,高:9,X轴间距:4,Y轴间距:4,出水管:{X:2,Y:2,Z:2},进水管:{ X:2,Y:4,Z:2}}。
获取设备的配置清单JSON格式:
{制冷主机:3,风机:16,冷水泵:8,冷冻泵:6,热水泵:4,制热机:3,集水器:2,分水器2}
计算各模型矩阵的长宽:按照设备数量和设备间距计算矩阵大小,矩阵尽量保证长宽比接近于1,一行不满按一行处理。如8个设备将形成3*3的矩阵,如图2。
各矩阵间的排布:对于矩阵间排布,需要保证管道连接清晰,避免交叉。以制冷主机组为中心,制冷主机矩阵的XYZ的中心点放在空间坐标的原点位置,风机矩阵和风机回水泵矩阵放在左边,风机矩阵和风机回水泵矩阵相邻,制热机组矩阵和热水回水泵矩阵相邻,制冷主机矩阵与冷冻回水泵矩阵相邻,集水器矩阵连接冷冻回水泵矩阵和热水回水泵矩阵,这两中泵在实际中是互斥运转的。如图3。
绘制矩阵内设备:以制冷主机组为中心先绘制该矩阵,其他设备矩阵都以该矩阵为参考点绘制。矩阵以单个设备组成,所以绘制设备矩阵即绘制各个设备。以风机为例绘制后的情形如图2。在设备模型配置清单中找到风机对应的模型,通过3D技术加载,渲染设备,而后绘制其进出水管,因为当风机位置确定后,其进出水管位置也是确定的。然后循环绘制其它风机。
绘制矩阵内行管道:
以图4为例,当矩阵绘制完成后,其中的每个设备的进出水口已经绘制完成,矩阵中每行管道的两个端点已经确定,我们只需利用3D绘制该长度(两个端点的距离)的管道图形即可,并放置于端点之间。
绘制矩阵间的管道连接:以图5中的制冷主机矩阵和风机矩阵的连接为例。在管道连接时,制冷主机的出水管连接分机矩阵的进水管,风机矩阵的出水管连接风机回水泵的进水管,风机回水泵的出水管连接制冷主机的进水管。找到要连接的两个矩阵的出水管的XYZ坐标,为保证矩阵连接水管的水平,我们需要调整除主机矩阵外的风机矩阵和风机回水泵的Y轴坐标。在高度确定后,分机矩阵与制冷主机矩阵的连接管道的Z轴长度为:风机的进水管的Z与制冷主机出水管Z差值的绝对值。其他矩阵的连接类似。系统中矩阵高度调整都应当,以中心矩阵为参考,中心矩阵的Y轴高度不调整,其他的按需要进行调整。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

1.一种基于JavaScript在能效管理系统中实现3D空调自动排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通过JavaScript进行设计完成的步骤:
步骤一、加载设备模型配置信息和设备个数清单,具体包括如下过程:设备模型参数包含:模型种类、引用的模型文件、长、宽、高、模型间距;获取各种设备的数量
步骤二、计算设备模型矩阵大小和行列组织方式;具体包括如下过程:按照设备数量和设备间距计算矩阵大小,矩阵长宽比接近于1,一行不满按一行处理;
步骤三、将各矩阵进行位置排布;具体包括如下过程:对于各矩阵间排布,管道连接清晰,避免交叉,以制冷主机组为中心,制冷主机矩阵的XYZ的中心点放置于空间坐标的原点位置,Z轴正方向为后面;冷却泵矩阵和风机矩阵放置于制冷主机左边,从前至后依次纵向排列;热水回水泵矩阵和制热主机矩阵依次放置于制冷主机矩阵的Z方向的后边;冷冻泵矩阵放置于制冷主机矩阵右边;集水器矩阵连接冷冻泵矩阵和热水泵矩阵,放置于冷冻泵矩阵后面;分水器矩阵位于集水器矩阵的后方;
步骤四、绘制各矩阵内设备;具体包括如下过程:先绘制中心矩阵,在矩阵绘制时,先绘制该矩阵左下第一个设备;依次增加列间距行间距,绘制其他同类设备,直至矩阵内所有设备绘制完成;依次绘制其他矩阵;以制冷主机组为中心先绘制该矩阵,其他设备矩阵都以该矩阵为参考点绘制,矩阵以单个设备组成,所以绘制设备矩阵即绘制各个设备,以风机为例,在设备模型配置清单中找到风机对应的模型,通过3D技术加载,渲染设备,而后绘制其进出水管,因为当风机位置确定后,其进出水管位置也是确定的,然后循环绘制其它风机;
步骤五、绘制各矩阵内行管道,每个设备管道P1连接到该行的管道P2上,矩阵内每个设备的进、出水口在X轴、Y轴、Z轴方向上的位置相对于设备本身是一致的,所以该行所有设备在Y方向的高度是一致的,所以将该行两端设备的进出口或出水口作为行管道的两个端点,从而添加行管道模型,当矩阵绘制完成后,其中的每个设备的进出水口已经绘制完成,矩阵中每行管道的两个端点已经确定,只需利用3D绘制该两个端点的距离的管道图形即可,并放置于端点之间;
步骤六、绘制各矩阵之间管道,将相关矩阵间用管道P3连接,将矩阵的行管道P2连接到矩阵间管道P3上,在连接矩阵间的管道时,为了保证矩阵间管道P3的水平性,需要调整管道P3要连接的矩阵整体在Y轴方向上的坐标;以制冷主机矩阵和风机矩阵的连接为例,在管道连接时,制冷主机的出水管连接风机矩阵的进水管,风机矩阵的出水管连接风机回水泵矩阵的进水管,风机回水泵矩阵的出水管连接制冷主机矩阵的进水管,找到要连接的两个矩阵的出水管的XYZ坐标,为保证矩阵连接水管的水平,需要调整除主机矩阵外的风机矩阵和风机回水泵的Y轴坐标,在高度确定后,风机矩阵与制冷主机矩阵的连接管道的Z轴长度为:风机的进水管的Z与制冷主机出水管Z差值的绝对值,其他矩阵的连接类似,系统中矩阵高度调整都以中心矩阵为参考,中心矩阵的Y轴高度不调整,其他的按需要进行调整。
CN201610393773.XA 2016-06-03 2016-06-03 一种基于JavaScript在能效管理系统中实现3D空调自动排布的方法 Active CN1060669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93773.XA CN106066917B (zh) 2016-06-03 2016-06-03 一种基于JavaScript在能效管理系统中实现3D空调自动排布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93773.XA CN106066917B (zh) 2016-06-03 2016-06-03 一种基于JavaScript在能效管理系统中实现3D空调自动排布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6917A CN106066917A (zh) 2016-11-02
CN106066917B true CN106066917B (zh) 2023-02-17

Family

ID=57420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93773.XA Active CN106066917B (zh) 2016-06-03 2016-06-03 一种基于JavaScript在能效管理系统中实现3D空调自动排布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6691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51810A (en) * 1982-07-28 1985-11-05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signing duct work and for producing patterns for conduit sections in the designed duct work
JP2005108014A (ja) * 2003-09-30 2005-04-21 Shimizu Corp 建築設備機器配置設計支援方法および建築設備機器配置設計支援システム
CN102235313A (zh) * 2011-06-30 2011-11-09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 平坦地形风机规则布置优化方法
CN104182913A (zh) * 2014-08-26 2014-12-03 天津市普迅电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网方式图成图智能排布方法
CN104424364A (zh) * 2013-08-19 2015-03-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连接管自动走管的方法和装置
CN105260491A (zh) * 2014-07-18 2016-01-20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管道综合布管建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08665B2 (ja) * 2008-10-09 2013-06-12 株式会社東芝 三次元データ作成装置とそ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1285023B1 (ko) * 2011-11-30 2013-07-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의 설치가이드 시스템 및 그 이용방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51810A (en) * 1982-07-28 1985-11-05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signing duct work and for producing patterns for conduit sections in the designed duct work
US4551810B1 (en) * 1982-07-28 1995-09-05 Technology Inc Cons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signing duct work for producing patterns for conduit sections in the designated duct work
JP2005108014A (ja) * 2003-09-30 2005-04-21 Shimizu Corp 建築設備機器配置設計支援方法および建築設備機器配置設計支援システム
CN102235313A (zh) * 2011-06-30 2011-11-09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 平坦地形风机规则布置优化方法
CN104424364A (zh) * 2013-08-19 2015-03-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连接管自动走管的方法和装置
CN105260491A (zh) * 2014-07-18 2016-01-20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管道综合布管建模方法
CN104182913A (zh) * 2014-08-26 2014-12-03 天津市普迅电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网方式图成图智能排布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6917A (zh) 2016-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97447B2 (en) Methods and controllers for providing a surge map for th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chillers
CN105509387B (zh) 风冷热泵机组及其中的电子膨胀阀开度控制方法、空调
CN109373501B (zh) 一种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多联机系统
US9625893B2 (en) Method of using an installation guide system to configure an air conditioner or HVAC arrangement
CN109442693A (zh) 一种风机控制的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04567165A (zh) 电子膨胀阀开度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260461B (zh) 精准检测多联机空调系统中通讯线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US9760257B2 (en) Installation guide system for air conditioner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CN103460827A (zh) 数据中心冷却
JP2022075917A (ja) 空調能力提示システム
CN107218739A (zh) 一种基于bim集成化族的制冷机房
CN106066917B (zh) 一种基于JavaScript在能效管理系统中实现3D空调自动排布的方法
CN102889659B (zh) 一种高散热密度机房热管排热系统
JP6753517B2 (ja) 熱交換システム
US20160305679A1 (e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KR101285019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설치가이드 시스템
CN112241563A (zh) 一种管道井寻优算法
CN104501318A (zh) 一种多联式空调连接走管方法
CN112651191B (zh) 换热器的表面的风速分布确定方法、装置及空调设备
JP2018538503A (ja) 区切られた空間内の空調制御システムの為の空気処理システム、区切られた空間内の空調制御の為の空調制御システム、区切られた空間および空調制御システムを備えるモジュラーユニット、モジュラーユニットのアセンブリ
CN104748319A (zh) 多机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和多机组空调系统
JP5581457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8377631A (zh) 一种集成t型树状送风管道系统的地板送风数据中心空调系统
CN110598268B (zh) 换热器的设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837831A (zh) 空调机房的选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16

Address after: No. 128, Jiangjun Avenue,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210000

Applicant after: ELEFIRST SCIENCE & TECH Co.,Ltd.

Address before: No.86 runqi Road, Dongshan street,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1103

Applicant before: JIANGSU SUYUAN GUANGYI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0

Address after: No. 128, Jiangjun Avenue,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210000

Patentee after: JIANGSU SUYUAN GUANGYI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28, Jiangjun Avenue,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210000

Patentee before: ELEFIRST SCIENCE & TECH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