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63236A -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声音信号的中继方法以及程序 - Google Patents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声音信号的中继方法以及程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63236A CN106063236A CN201480076125.0A CN201480076125A CN106063236A CN 106063236 A CN106063236 A CN 106063236A CN 201480076125 A CN201480076125 A CN 201480076125A CN 106063236 A CN106063236 A CN 10606323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tion
- relay
- subordinate
- acoustical signal
- commun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85 persist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0—Leader-followe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声音通信系统,经由通信网络来连接中继装置和作为通信机的终端装置,使中继装置管理终端装置的小组。具有经由通信网络而相互连接的一台主控中继装置以及一台或者多台受控中继装置;和经由通信网络而与各中继装置连接的一台或者多台终端装置。各受控中继装置将从下属的终端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主控中继装置。主控中继装置将从各受控中继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除该受控中继装置之外的其他受控中继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了无线LAN等网络的声音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进行基于无线方式的声音通信的设备,用模拟信号或者数字信号对作为连续时间信号的高频载波进行调制并发送的所谓的无线通信机是主流。无线通信机进行1对1的通信是基本功能,还提出了具备在多个无线通信机彼此之间同时进行通信的小组通信功能的无线通信机。
另外,本申请人在例如日本特开2014-087027号公报(在提出基础申请时尚未公开)等在先申请中提出了利用中继装置来进行全双工的小组通信的方案。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87027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ツド,業務用無線機TCP-U90F,[online],[平成25年11月5日检索],因特网<URL:http://www2.jvckenwood.com/business/tcp_u90f/>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一台中继装置所能够管理的台数是有限的。想要在超过限制的台数的终端装置间相互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以往必须采用经由SIP服务器等的其他通信方式,不仅有损于通信的即时性,而且处理较为麻烦。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多台中继装置相互联动,从而使得能够实现多台终端装置的相互通信。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多台终端装置间实现全双工的小组通信的中继装置以及声音通信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中继装置具备网络通信部和控制部。网络通信部与通信网络连接,经由通信网络而能够与多台下属的终端装置进行通信,并且能够与将其他终端装置作为下属的其他中继装置进行通信。控制部使该中继装置以主控模式或者受控模式进行动作,在两台以上的终端装置相互进行通信的小组通信时执行如下动作。在主控模式时,控制部将从下属的终端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除该终端装置之外的下属的终端装置以及受控模式的中继装置,并且将从受控模式的中继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除该受控模式的中继装置之外的其他受控模式的中继装置以及所述下属的终端装置。在受控模式时,控制部将从下属的终端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除该终端装置之外的下属的终端装置以及所连接的主控模式的中继装置,并且将从主控模式的中继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所述下属的终端装置。
在上述发明中,在下属的终端装置与其他中继装置的下属的另一台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单独通信时,控制部可以将从下属的终端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直接转发给对另一台终端装置进行管理的其他中继装置。
本发明的声音通信系统具有:经由通信网络而相互连接的一台主控中继装置以及一台或者多台受控中继装置;和经由通信网络而与各中继装置连接的一台或者多台终端装置。在两台以上的终端装置所属的小组中终端装置相互进行通信的小组通信时,受控中继装置将从下属的终端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除该终端装置之外的下属的属于小组的终端装置、以及主控中继装置,并且将从主控中继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下属的属于小组的所有终端装置。主控中继装置将从下属的终端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除该终端装置之外的下属的属于小组的终端装置、以及对属于小组的终端装置进行管理的受控中继装置,并且将从受控中继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除该受控中继装置之外的对属于小组的终端装置进行管理的受控中继装置、以及下属的属于所述小组的所有终端装置。
在上述发明中,可以设置多台中继装置,各中继装置在多个小组之中针对一部分小组通信而作为主控中继装置进行动作,针对其他小组通信而作为受控中继装置进行动作。
在上述发明中,可以设置第一层级中继装置、第二层级中继装置以及第三层级中继装置,第一层级中继装置作为主控中继装置在第一层级中继装置与第二层级中继装置之间进行声音信号的转发,第二层级中继装置作为主控中继装置在第二层级中继装置与第三层级中继装置之间进行声音信号的转发,并且针对第一层级中继装置而作为受控中继装置来进行声音信号的转发,第三层级中继装置针对第二层级中继装置而作为受控中继装置来进行声音信号的转发。本发明不仅能应用于3层级的声音通信系统,而且还能应用于4层级以上的声音通信系统。在该情况下,通过将第二层级中继装置重叠多个层级而能够实现4层级以上的系统。另外,即使是4层级以上的声音通信系统,其中连续的三个层级也会构成第一层级中继装置、第二层级中继装置以及第三层级中继装置,因此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声音信号的中继方法中,通过具备与通信网络连接并经由通信网络而能够与多台下属的终端装置进行通信且能够与将其他终端装置作为下属的其他中继装置进行通信的网络通信部的中继装置来执行以下的处理。主控模式的中继装置将从下属的终端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除该终端装置之外的下属的终端装置以及其他中继装置,并且将从其他中继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除该中继装置之外的其他中继装置以及下属的终端装置。受控模式的中继装置将从下属的终端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除该终端装置之外的下属的终端装置以及主控中继装置,并且将从主控中继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下属的终端装置。
本发明的程序通过切换而使中继装置的控制部作为主控模式单元以及受控模式单元之中的任一者发挥功能,所述中继装置具备与通信网络连接并经由通信网络而能够与多台下属的终端装置进行通信且能够与将其他终端装置作为下属的其他中继装置进行通信的网络通信部。主控模式单元将从下属的终端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除该终端装置之外的下属的终端装置以及其他中继装置,并且将从其他中继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除该中继装置之外的其他中继装置以及下属的终端装置。受控模式单元将从下属的终端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除该终端装置之外的下属的终端装置以及其他的作为特定的中继装置的主控中继装置,并且将从主控中继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下属的终端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将多台中继装置相互连接起来的情况下,也能实现没有回声(返回声音)的全双工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声音通信系统的构成图。
图2是作为终端装置的收发器的框图。
图3是表示声音数据包的构成的一例的图。
图4是服务器装置的框图。
图5A是表示主服务器装置M中设定的呼叫目标表格的图。
图5B是表示受控服务器装置S1中设定的呼叫目标表格的图。
图5C是表示受控服务器装置S2中设定的呼叫目标表格的图。
图5D是表示受控服务器装置S3中设定的呼叫目标表格的图。
图6是表示服务器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说明全体通信时的声音数据包的转发以及混合的形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声音通信系统。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声音通信系统的构成图。在该声音通信系统中,利用Wi-Fi等的无线LAN(局域网)16而能够进行多台终端装置14相互的通信。终端装置14呈与无线通信用的便携式收发器近似的形状,如图2所示具备PTT(一键通)开关220。从功能方面来说,终端装置14是经由无线接入点(AP)13来收发声音数据包的无线网络设备。作为中继装置的服务器装置11对经由有线网络15以及无线LAN16的终端装置14相互的通信进行中继。此外,以下,将有线网络15以及无线LAN16总称为网络17。
作为有线网络15,能够应用由Ethernet(注册商标)构成的的LAN、因特网等。在使用因特网的情况下,若使用VPN则能够进行安全的通信。另外,作为无线LAN16,能够应用Wi-Fi等符合IEEE802.11的通信方式等。终端装置14和无线接入点13以该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在图1中,有线网络15上连接了4台服务器装置11。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分别将4台服务器装置11称为主控服务器装置M、受控服务器装置S1、受控服务器装置S2、受控服务器装置S3。主控服务器装置M经由无线接入点13而与终端ID为001、002、003的终端装置14进行通信,将这些终端装置14作为下属终端来管理。受控服务器装置S1经由无线接入点13而与终端ID为011、012、013的终端装置14进行通信,将这些终端装置14作为下属终端来管理。受控服务器装置S2经由无线接入点13而与终端ID为021、022、023的终端装置14进行通信,将这些终端装置14作为下属终端来管理。受控服务器装置S3经由无线接入点13而与终端ID为031、032、033的终端装置14进行通信,将这些终端装置14作为下属终端来管理。
各服务器装置11对自身的下属终端彼此的通信进行中继,并且对自身的下属终端与其他服务器装置11的下属终端的通信(跨服务器装置的通信)进行中继。由于使得能够进行全双工的小组通信(两台以上的终端装置14间的通信),因此对多个声音信号进行混合后转发。在进行混合时,针对发送出声音信号的终端装置14,对除其发送出的声音信号之外的声音信号进行混合后发送,以使得各终端装置14不会接收自身发送的声音而产生回声。将该处理称为回声除去混合。此外,虽然在两台以上的终端装置14间能够进行小组通信,但由于两台终端装置14的相互通信还可能是单独通信,因此优选小组通信在3台以上的终端装置14间进行。
本发明的声音通信系统并不限定于图1所记载的构成。例如,服务器装置11的台数并不限定于4台,只要是两台以上则可以是任意台。不过,也可以根据主控服务器装置M的处理能力而将受控服务器装置Sn的台数限制为10台左右。另外,各服务器装置11的下属的终端装置14的台数并不限定于3台。不过,也可以根据服务器装置11的处理能力而限制为100台左右。另外,在图1的构成中,主控服务器装置M为一台,但也可以采用设置多台主控服务器装置M的构成。例如,可以使多台主控服务器装置M分别负责不同的小组,也可以在每当发生小组通信时将该小组通信分派给任一台主控服务器装置M。另外,还能够使连接在主控服务器装置M下的受控设备具有主控功能,从而使主控服务器装置M层级化。
在图1中,描绘成各服务器装置11与自身的所有下属终端经由一台无线接入点13进行通信,但各服务器装置11所使用的无线接入点13并不限定于一台,也可以是多台。另外,一台无线接入点13也可以被多台服务器装置11使用。
在图1中,管理装置12与有线网络15连接。管理装置12例如由安装了管理程序的个人计算机等构成。管理装置12根据管理者的操作来访问各服务器装置11,在各服务器装置11中设定图5A-图5D所示的呼叫目标表格等。
图2是终端装置14的框图。如上所述,从功能方面来说,终端装置14是经由无线LAN的无线接入点(AP)13来收发声音数据包的无线网络设备。对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部20由微处理器构成。控制部20具有存储各种数据的存储部21。在存储部21中存储以该终端装置能通信的呼叫目标ID等的设定数据。控制部20上连接了操作部22、显示部23、音频电路24以及无线LAN通信部25。操作部22包括PTT开关220等按键开关,受理用户的操作并将该操作信号输入给控制部20。显示部23包括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器上显示通过用户的操作而选择出的通信对方的识别编号、来电的通信对方的识别编号等。
音频电路24具有麦克风240以及扬声器241。控制部20对接收到的声音数据包进行解码后输入给音频电路24。音频电路将该解码后的音频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并从扬声器241输出。音频电路24将从麦克风240输入的声音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后输入给控制部20。控制部20将该数字音频信号进行声音数据包化后输入给无线LAN通信部25。无线LAN通信部25具有以符合上述的IEEE802.11的通信方式进行无线通信的电路。无线LAN通信部25将从控制部20输入的数据包向无线接入点13发送,并且将从无线接入点13接收到的数据包输入给控制部20。
若用户在按压PTT开关220的同时向麦克风240输入声音,则终端装置14将该声音信号编辑为声音数据包后向服务器装置11发送。
终端装置14不仅具有PTT开关220而且还具有VOX电路。所谓VOX电路,是基于麦克风240的输入水平及其持续时间来判定是否输入了通话声音(声音信号),并且在判定为输入了通话声音的情况下将装置切换为发送状态(PTT开关接通)的电路。终端装置14可以用VOX电路取代PTT开关220、或者与PTT开关220一起使用VOX电路来进行发送接通/断开的切换。另外,一般的无线通信的收发器是在无线发送时无法进行无线信号的接收的单工方式的通信,但终端装置14由于是进行经由无线LAN16的数据包通信,因此能够并行进行声音数据包的发送和声音数据包的接收,利用该功能而能够实现全双工方式的通信。不过,通过PTT开关220或者VOX功能,仅在输入了发送对象的声音信号时对声音数据包进行编辑/发送,使得即使在进行全双工通信的情况下也不会持续发送无声的声音数据包。
参照图3来说明声音数据包的构成。声音数据包具有:包含目的地IP地址、目的地端口编号、发出源IP地址以及发出源端口编号在内的首部信息;以及包含声音数据、通信控制信息在内的数据主体(payload,有效负载)。声音数据是被数字化并被压缩后的1线程(例如20毫秒)的量的声音信号。目的地IP地址以及发出源IP地址是表示该声音数据包的直接的目的地和发送源的IP地址。通信控制信息是对通信会话进行识别的信息,包含呼叫类别、呼叫目标ID、发出源ID。呼叫类别是表示通信的形式的信息,是表示单独通信/小组通信/全体通信的任一者的信息。在单独通信的情况下,呼叫目标ID是通信对方的终端编号,在小组通信的情况下,呼叫目标ID是小组编号。在单独通信的情况下,发出源ID被写入发出源的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在小组通信以及全体通信(后述)的情况下,发出源ID不被写入任何信息。服务器装置11若从终端装置14、其他服务器装置11接收到声音数据包,则从该声音数据包中取出数据主体,基于通信控制信息来决定声音数据的转发目标,并创建新的声音数据包来发送给转发目标。此时,根据需要来进行混合多个声音数据的处理等。关于声音数据的混合以及转发的详细情形在后面描述。
图4是服务器装置11的框图。为了进行上述的处理,服务器装置11具有控制部30、存储部31以及网络通信部32。存储部31例如由硬盘、RAM等构成,存储图5所示的呼叫目标表格、各终端装置14的设定数据等。控制部30进行声音信号的混合、终端装置14的启动时的设置等。网络通信部32与有线网络15连接,控制经由网络17的通信。
在此,对单独通信以及小组通信中的声音信号的转发处理进行说明。首先,对单独通信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呼叫目标终端装置14与发出源终端装置14下属于相同的服务器装置11的情况下,从发出源终端装置14发送的声音信号被该服务器装置11直接转发给呼叫目标终端装置14。在呼叫目标终端装置14与发出源终端装置14下属于不同的服务器装置11的情况下,声音信号被从对发送了声音信号的发出源终端装置14进行管理的服务器装置11转发给对呼叫目标终端装置14进行管理的服务器装置11,并且声音信号被从对呼叫目标终端装置14进行管理的服务器装置11再次转发给呼叫目标终端装置14,通过这两台服务器装置11的中继来进行声音通信。
下面,对小组通信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属于小组的终端装置14全部下属于相同的服务器装置11的情况(图5的小组1的情况)下,从属于小组的任一终端装置14发送的声音信号经由该服务器装置11而转发给属于小组的各终端装置14。在全双工通信中从多台终端装置14同时发送了声音信号的情况下,接收到这些声音信号的服务器装置11按各终端装置14分别进行上述的回声除去混合,并将混合后的声音信号转发给各终端装置14。此外,在该说明中,“同时发送声音信号”是指在声音数据包(声音数据)的一次处理周期的时间内的含义。
在属于小组的终端装置14跨越了多台服务器装置11的下属的情况下,从属于小组的任一终端装置14发送的声音信号,经由对该终端装置14进行管理的服务器装置(发出源服务器装置)11而被转发给下属于该发出源服务器装置11且属于该小组的其他终端装置14、以及其他服务器装置。所谓其他服务器装置,在发出源服务器装置11为受控服务器装置S1/S2/S3的情况下是指主控服务器装置M,在发出源服务器装置11为主控服务器装置M的情况下是指其下属中具有属于小组的终端装置14的受控服务器装置S1/S2/S3。在全双工通信中从多台终端装置14同时发送了声音信号且被主控服务器装置M同时接收到的情况下,主控服务器装置M按各受控服务器装置S1/S2/S3分别对这些声音信号进行回声除去混合,并将混合后的声音信号转发给各受控服务器装置S1/S2/S3。由此,即使在小组通信跨多台服务器装置11来进行的情况下,也能实现没有返回的回声声音的全双工通信。另外,全体通信也进行与小组通信同样的声音信号的转发处理。即,作为所有终端装置14所属的小组的小组通信来进行全体通信。
在该声音通信系统的通信中,各终端装置14以识别编号来指定通信对方,各终端装置14的IP地址、小组等的管理由服务器装置11进行。由此,各终端装置14只要指定通信对方并向服务器装置11发送声音数据包即可,无需进行SIP过程等的通话建立过程,因此能够以如与无线通信的收发器相同的使用感来进行通信。
图5A-图5D是分别表示主控服务器装置M以及受控服务器装置S1、S2、S3的存储部31中设定的呼叫目标表格的图。各服务器装置M、S1、S2、S3在从终端装置14或者其他服务器装置11接收到声音数据包时,以该声音数据包的通信控制信息中包含的通信类别以及呼叫目标ID来搜索该表格,由此推断该声音数据包中包含的声音信号(声音数据)的转发目标。用于小组通信的小组能够由管理者自由设定,但在该例子中设定了如下小组:
小组1(G1):所属终端(011、012、013)
小组1(G2):所属终端(001、011、021)
小组1(G3):所属终端(012、022、032)。
在呼叫目标表格中包含呼叫类别、呼叫目标ID、终端信息、服务器信息。呼叫类别是区分单独呼叫/小组呼叫/全体呼叫的信息。呼叫目标ID是识别通信对方的终端装置14或者小组的信息。在单独呼叫的情况下,作为通信目标的终端装置14的识别信息的终端ID成为呼叫目标ID。即,由于呼叫目标ID与终端信息相同,因此终端信息的登记不是必须的。在小组呼叫的情况下,该小组所附带的小组编号(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以G开始的编号)成为呼叫目标ID。终端信息以及服务器信息是表示声音信号的转发目标的信息,终端信息是该服务器装置11的下属的终端装置14之中作为声音信号的分发目标(通信对方)的终端装置14的终端编号。在该服务器装置11的下属中不存在成为声音信号的转发目标的终端装置14的情况下,该栏是空栏。服务器信息是表示应转发该声音信号的其他服务器装置11的信息。在单独通信的情况下,服务器信息是对通信对方的终端装置14进行管理的服务器装置11的信息。服务器信息可以是该服务器装置11的IP地址以及端口编号。
在小组通信的情况下,关于服务器信息,在受控服务器装置S1、S2、S3中,如图5B-图5D的呼叫目标表格所示,主控服务器装置M被指定为转发目标。另外,在主控服务器装置M中,如图5A的呼叫目标表格所示,对属于该小组的终端装置14进行管理的所有服务器装置11被指定为转发目标。
在如小组1(G1)那样于一台服务器装置11(受控服务器装置S1)内完结的小组的情况下,该小组通信的信息仅被登记在该服务器装置11的呼叫目标表格中。另外,在如小组2(G2)、小组3(G3)那样跨多台服务器装置11的小组的情况下,多台服务器装置11间的声音信号的转发经由主控服务器装置M来进行。主控服务器装置M对从属于小组的所有终端装置14发送的声音信号进行回声除去混合,并转发给对属于该小组的终端装置14进行管理的服务器装置11(受控服务器装置S1、S2、S3)。因此,如小组2(G2)、小组3(G3)那样跨多台服务器装置11的小组通信的信息必然登记在主控服务器装置M的呼叫目标表格(参照图5A)中,在受控服务器装置S1、S2、S3的呼叫目标表格(参照图5B-图5D)中,仅在该服务器装置的下属中存在属于该小组的终端装置14时登记该小组通信的信息。
在小组2(G2)的情况下,终端编号为001、011、021的终端装置14属于该小组,各终端装置14分别下属于主控服务器装置M、受控服务器装置S1、S2。因此,声音信号在这些服务器装置M、S1、S2间被收发。因此,在这些服务器装置M、S1、S2的呼叫目标表格中登记该小组通信(G2)的信息。
在小组3(G3)的情况下,终端编号为012、022、032的终端装置14属于该小组,各终端装置14分别下属于受控服务器装置S1、S2、S3。小组中不包含下属于主控服务器装置M的终端装置14,但混合以及向各受控服务器装置S1、S2、S3的转发由主控服务器装置M进行。因此,该小组通信的声音信号在受控服务器装置S1、S2、S3以及主控服务器装置M间被收发。所以,小组通信(G3)的信息被登记在服务器装置M、S1、S2、S3的呼叫目标表格中。
全体通信被作为所有终端装置14所属的小组通信来处理。在主控服务器装置M的呼叫目标表格(图5A)的全体呼叫的栏中,作为终端信息而登记下属的所有终端装置14(001、002、003),作为服务器信息而登记所有受控服务器装置S1、S2、S3。在各受控服务器装置S1、S2、S3的呼叫目标表格(图5B-图5D)的全体呼叫的栏中,作为终端信息而登记下属的所有终端装置14(011、012、013/021、022、023/031、032、033),作为服务器信息而登记主控服务器装置M。此外,在全体通信中,此时能通信的所有终端装置14成为通信的对象,因此在各服务器装置11的终端信息中预先登记下属的终端装置14不是必须的。
在图5的实施方式中,小组通信的信息仅被登记在进行声音信号的中继的服务器装置11的呼叫目标表格中,但在不进行声音信号的中继的服务器装置11的呼叫目标表格中也可以登记。还可以使得从不属于该小组的终端装置14也能进行小组通信(针对小组的呼叫)。在该情况下,使得各服务器装置11将进行了呼叫的不属于该小组的终端装置14在该小组通信的通信会话期间作为小组的成员来处理。
终端装置14在开始运用时(电源接通时)从服务器装置11下载设定信息。设定信息中包含被自身装置允许的呼叫目标。通过用户的操作,该被允许的呼叫目标被依次显示在终端装置14的显示部23上。用户通过选择期望的呼叫目标并接通PTT开关220、或者通过向麦克风240开始发声,从而能够开始针对该呼叫目标(单独/小组/全体)的声音通信。
例如,在终端编号为011的终端装置14进行了小组G2的小组呼叫的情况下,包含其通信控制信息和声音信号的声音数据包被受控服务器装置S1接收。受控服务器装置S1使该声音信号以及通信控制信息变为发往主控服务器装置M的小组G2的声音数据包而转发给主控服务器装置M。主控服务器装置M向属于小组G2的下属的终端装置14(终端编号为001)转发该声音数据包来进行呼叫,并且创建发往受控服务器装置S2的小组G2的声音数据包后发送给受控服务器装置S2。受控服务器装置S2将该声音数据包转发给终端编号为021的终端装置来进行小组G2的呼叫。
图6是表示接收到声音数据包(声音信号)的情况下的服务器装置11的动作的流程图。若服务器装置11从终端装置14或者其他服务器装置11接收到声音数据包(S10),则服务器装置11参照图5的呼叫目标表格(S11)来决定该声音数据包中包含的声音信号的转发目标(S12)。服务器装置11创建面向所决定的转发目标的声音数据包并转发该声音信号(S13)。在小组通信的情况下,与各转发目标相符地混合其他声音信号,从而创建记述了与小组通信相符的通信控制信息的声音数据包。
图7是例示在图1所示的声音通信系统中进行了全体通信的情况下的回声除去混合以及声音信号的转发的形式的图。在该图的说明中,将终端编号为n的终端装置14称为终端n,将从终端n发送的声音信号称为声音信号n。将声音信号m与声音信号n混合而得到的声音信号称为声音信号m,n。在该图中,表示了在全双工的全体通信中终端002、终端012、终端013、终端021处于讲话中即正在发送声音信号的状态。
受控服务器装置S1从作为下属的终端装置14的终端012、终端013分别接收声音信号012、声音信号013。另外,从主控服务器装置M送来混合后的终端002、终端021的声音信号002,021。受控服务器装置S1对这些信号进行回声除去混合后发送给下属的各终端装置14以及主控服务器装置M。即,针对未送来声音信号的终端011,发送对所有信号进行混合而得到的声音信号002,012,013,021。针对发送了声音信号012的终端012,发送排除该声音信号后混合得到的声音信号002,013,021。针对发送了声音信号013的终端013,发送排除该声音信号后混合得到的声音信号002,012,021。另外,针对主控服务器装置M,发送从下属的终端012、终端013接收后混合得到的声音信号012,013。
受控服务器装置S2从作为下属的终端装置14的终端021接收声音信号021。另外,从主控服务器装置M送来混合后的终端002、终端012、终端013的声音信号002,012,013。受控服务器装置S2对这些信号进行回声除去混合后发送给下属的各终端装置14以及主控服务器装置M。即,针对发送了声音信号021的终端021,发送排除该声音信号后混合得到的声音信号002,012,013。针对未送来声音信号的终端022以及终端023,发送对所有信号进行混合而得到的声音信号002,012,013,021。另外,针对主控服务器装置M,发送从下属的终端021接收到的声音信号021。
受控服务器装置S3未从下属的终端装置14接收到声音信号,从主控服务器装置M送来混合后的终端002、终端012、终端013、终端021的声音信号002,012,013,021。因此,向作为下属的所有终端装置14的终端031、终端032、终端033发送声音信号002,012,013,021。另外,针对主控服务器装置M不发送任何信号。
主控服务器装置M从作为下属的终端装置14的终端002接收声音信号002。另外,从受控服务器装置S1送来终端012、终端013的声音信号012,013。从受控服务器装置S2送来终端021的声音信号021。主控服务器装置M对这些信号进行回声除去混合后发送给下属的各终端装置14以及受控服务器装置S1、S2、S3。即,针对未送来声音信号的终端001以及终端003,发送对所有信号进行混合而得到的声音信号002,012,013,021。针对发送了声音信号002的终端002,发送排除该声音信号后混合得到的声音信号012,013,021。另外,针对受控服务器装置S1,发送将从下属的终端002接收到的声音信号002以及从受控服务器装置S2接收到的声音信号021混合而得到的声音信号002,021。针对受控服务器装置S2,发送将从下属的终端002接收到的声音信号002以及从受控服务器装置S1接收到的声音信号012,013混合而得到的声音信号002,012,013。针对受控服务器装置S3,发送将从下属的终端002接收到的声音信号002、从受控服务器装置S1接收到的声音信号012,013以及从受控服务器装置S2接收到的声音信号021混合而得到的声音信号002,012,013,021。
这样,通过将跨服务器装置的通信集中到一台服务器装置(主控服务器装置M)中来进行回声除去混合,从而即使服务器装置的台数增多也能够不使通信复杂化地实现除去了回声的混合。
符号说明
11 服务器装置(中继装置)
12 管理装置
13 无线接入点
14 终端装置
20 (终端装置的)控制部
30 (服务器装置的)控制部
32 网络通信部
220 PTT(一键通)开关
M 主控服务器装置
S1、S2、S3 受控服务器装置
Claims (7)
1.一种中继装置,具备:
网络通信部,与通信网络连接,经由该通信网络而能够与多台下属的终端装置进行通信,并且能够与将其他终端装置作为下属的其他中继装置进行通信;和
控制部,使该中继装置以主控模式或者受控模式进行动作,
所述中继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两台以上的终端装置相互进行通信的小组通信时,
在主控模式时,所述控制部将从所述下属的终端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除该终端装置之外的下属的终端装置以及受控模式的中继装置,并且将从所述受控模式的中继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除该受控模式的中继装置之外的其他受控模式的中继装置以及所述下属的终端装置,
在受控模式时,所述控制部将从所述下属的终端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除该终端装置之外的下属的终端装置以及所连接的主控模式的中继装置,并且将从所述主控模式的中继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所述下属的终端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属的终端装置与其他中继装置的下属的另一台终端装置进行通信的单独通信时,所述控制部将从所述下属的终端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直接转发给对所述另一台终端装置进行管理的所述其他中继装置。
3.一种声音通信系统,具有:
经由通信网络而相互连接的主控中继装置以及受控中继装置;和
经由通信网络而与各中继装置连接的一台或者多台终端装置,
所述声音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
在两台以上的终端装置所属的小组中该所属的终端装置相互进行通信的小组通信时,
所述受控中继装置将从下属的终端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除该终端装置之外的下属的属于所述小组的终端装置、以及所述主控中继装置,并且将从所述主控中继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下属的属于所述小组的所有终端装置,
所述主控中继装置将从下属的终端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除该终端装置之外的下属的属于所述小组的终端装置、以及对属于所述小组的终端装置进行管理的受控中继装置,并且将从所述受控中继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除该受控中继装置之外的对属于所述小组的终端装置进行管理的受控中继装置、以及下属的属于所述小组的所有终端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声音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设有多台中继装置,各中继装置在多个小组之中针对一部分小组通信而作为所述主控中继装置进行动作,针对其他小组通信而作为所述受控中继装置进行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声音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设有第一层级中继装置、第二层级中继装置以及第三层级中继装置,
所述第一层级中继装置作为主控中继装置在所述第一层级中继装置与所述第二层级中继装置之间进行所述声音信号的转发,
所述第二层级中继装置作为主控中继装置在所述第二层级中继装置与所述第三层级中继装置之间进行所述声音信号的转发,并且针对所述第一层级中继装置而作为受控中继装置来进行所述声音信号的转发,
所述第三层级中继装置针对所述第二层级中继装置而作为受控中继装置来进行所述声音信号的转发。
6.一种声音信号的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具备与通信网络连接并经由该通信网络而能够与多台下属的终端装置进行通信且能够与将其他终端装置作为下属的其他中继装置进行通信的网络通信部的中继装置,
在主控模式时,将从所述下属的终端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除该终端装置之外的下属的终端装置以及所述其他中继装置,并且将从所述其他中继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除该中继装置之外的所述其他中继装置以及所述下属的终端装置,
在受控模式时,将从所述下属的终端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除该终端装置之外的所述下属的终端装置以及其他的作为特定的中继装置的主控中继装置,并且将从所述主控中继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所述下属的终端装置。
7.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通过切换而使中继装置的控制部作为主控模式单元以及受控模式单元之中的任一者发挥功能,
所述中继装置具备:网络通信部,与通信网络连接,经由该通信网络而能够与多台下属的终端装置进行通信,并且能够与将其他终端装置作为下属的其他中继装置进行通信,
所述主控模式单元将从所述下属的终端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除该终端装置之外的下属的终端装置以及所述其他中继装置,并且将从所述其他中继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除该中继装置之外的所述其他中继装置以及所述下属的终端装置,
所述受控模式单元将从所述下属的终端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除该终端装置之外的所述下属的终端装置以及其他的作为特定的中继装置的主控中继装置,并且将从所述主控中继装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转发给所述下属的终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45457 | 2014-03-07 | ||
JP2014-045457 | 2014-03-07 | ||
PCT/JP2014/081404 WO2015133021A1 (ja) | 2014-03-07 | 2014-11-27 | 中継装置、音声通信システム、音声信号の中継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63236A true CN106063236A (zh) | 2016-10-26 |
CN106063236B CN106063236B (zh) | 2019-03-08 |
Family
ID=54054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76125.0A Active CN106063236B (zh) | 2014-03-07 | 2014-11-27 |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声音信号的中继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0187138B2 (zh) |
EP (1) | EP3116207B1 (zh) |
JP (1) | JP6414587B2 (zh) |
CN (1) | CN106063236B (zh) |
WO (1) | WO2015133021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15017A (zh) * | 2017-02-08 | 2019-08-09 | 艾可慕株式会社 |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声音信号的转发方法以及程序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160074B1 (en) * | 2015-10-22 | 2021-03-17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messages in an optical transmission network |
JP6788175B2 (ja) | 2015-11-18 | 2020-11-25 | アイコム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管理方法 |
JP1592563S (zh) * | 2017-02-13 | 2017-12-11 | ||
CN109586890A (zh) * | 2019-01-04 | 2019-04-05 | 上海纳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路无线全双工通信方法及系统 |
USD952589S1 (en) * | 2019-03-26 | 2022-05-24 | Black & Decker Inc. | Communication device |
US11412471B2 (en) * | 2020-04-20 | 2022-08-09 | AR & NS Investment, LLC | Repeater device with slave mode |
US11317252B2 (en) * | 2020-07-30 | 2022-04-26 | Motorola Solutions, Inc. | Echo avoidance in large volume system-wide calls |
USD951892S1 (en) * | 2020-09-30 | 2022-05-17 | Xiaoling Hong | Walkie talkie |
USD995956S1 (en) * | 2021-12-15 | 2023-08-15 | Shenzhen Patpet Technology Co., Ltd. | Transmitter of dog training collar |
JP2024043411A (ja) * | 2022-09-16 | 2024-03-29 |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 通信端末装置および管理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04502A (zh) * | 2003-10-03 | 2005-04-06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无线电通信系统和用于无线电通信的方法 |
US6970926B1 (en) * | 2000-10-03 | 2005-11-29 | Motorola, Inc. | Dispatch call server in a packet bas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
CN101385309A (zh) * | 2006-02-17 | 2009-03-11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系统中的多个同时群组通信的系统及方法 |
CN102204284A (zh) * | 2008-10-28 | 2011-09-28 | 艾可慕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中继装置以及无线终端装置 |
CN102379132A (zh) * | 2009-04-06 | 2012-03-14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内的高优先级通信会话 |
JP2013012793A (ja) * | 2011-06-28 | 2013-01-17 | Icom Inc | 無線lanアクセスポイント装置および無線音声通話システ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90003A (en) * | 1987-04-27 | 1988-12-06 | 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mpany, At&T Information Systems | Message service system network |
US7058067B1 (en) * | 1995-03-13 | 2006-06-0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Distributed interactive multimedia system architecture |
JPH11225222A (ja) * | 1998-02-05 | 1999-08-1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Catv電話システム |
US7277697B2 (en) * | 2003-05-23 | 2007-10-02 | Adesh Desai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a teleconference over a telephony network |
US8150437B2 (en) * | 2004-09-09 | 2012-04-03 | Nextel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Architecture to facilitate the monetization of disparate, inter-worked pushed to talk technologies |
US7973857B2 (en) * | 2006-12-27 | 2011-07-05 | Nokia Corporation | Teleconference group formation using context information |
US8576753B2 (en) * | 2008-04-21 | 2013-11-05 | Apple,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relay frame structure, protocol, and operation |
US9166672B2 (en) * | 2008-10-28 | 2015-10-20 | Icom Incorporate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elay system, repeater devices and synchronization method |
JP5099044B2 (ja) * | 2009-02-27 | 2012-12-12 | アイコム株式会社 | 中継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9620087B2 (en) * | 2012-03-02 | 2017-04-11 |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 Multimedia interaction system and relate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apable of avoiding unexpected interaction behavior |
JP6098114B2 (ja) | 2012-10-26 | 2017-03-22 | アイコム株式会社 | 中継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
2014
- 2014-11-27 WO PCT/JP2014/081404 patent/WO201513302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11-27 JP JP2016506084A patent/JP6414587B2/ja active Active
- 2014-11-27 EP EP14884826.0A patent/EP3116207B1/en active Active
- 2014-11-27 CN CN201480076125.0A patent/CN106063236B/zh active Active
- 2014-11-27 US US15/123,913 patent/US10187138B2/en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12-17 US US16/221,749 patent/US1074230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970926B1 (en) * | 2000-10-03 | 2005-11-29 | Motorola, Inc. | Dispatch call server in a packet based communication network |
CN1604502A (zh) * | 2003-10-03 | 2005-04-06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无线电通信系统和用于无线电通信的方法 |
CN101385309A (zh) * | 2006-02-17 | 2009-03-11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系统中的多个同时群组通信的系统及方法 |
CN102204284A (zh) * | 2008-10-28 | 2011-09-28 | 艾可慕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中继装置以及无线终端装置 |
CN102379132A (zh) * | 2009-04-06 | 2012-03-14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内的高优先级通信会话 |
JP2013012793A (ja) * | 2011-06-28 | 2013-01-17 | Icom Inc | 無線lanアクセスポイント装置および無線音声通話システム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15017A (zh) * | 2017-02-08 | 2019-08-09 | 艾可慕株式会社 |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声音信号的转发方法以及程序 |
CN110115017B (zh) * | 2017-02-08 | 2021-10-22 | 艾可慕株式会社 |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以及声音信号的转发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414587B2 (ja) | 2018-10-31 |
US10742304B2 (en) | 2020-08-11 |
CN106063236B (zh) | 2019-03-08 |
EP3116207A4 (en) | 2017-10-25 |
EP3116207B1 (en) | 2019-11-13 |
US10187138B2 (en) | 2019-01-22 |
JPWO2015133021A1 (ja) | 2017-04-06 |
EP3116207A1 (en) | 2017-01-11 |
WO2015133021A1 (ja) | 2015-09-11 |
US20190123804A1 (en) | 2019-04-25 |
US20170019164A1 (en) | 2017-01-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63236B (zh) |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声音信号的中继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 |
CN105706433B (zh) |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记录介质以及中继方法 | |
CN107736077A (zh) | 中继装置、通信分组的中继方法以及声音通信系统 | |
CN105684405B (zh) |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记录介质以及声音信号的中继方法 | |
CN105706430B (zh) |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声音信号的中继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 |
CN105684404B (zh) |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存储介质以及中继方法 | |
WO2016084459A1 (ja) | 中継装置、音声通信システム、音声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CN110290044A (zh) | 一种vpn网络和主干网络的分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6031201B (zh) | 中继装置、声音通信系统以及声音通信方法 | |
EP3576391B1 (en) | Relay device, vo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voice signal transfer method, and program | |
US20070086377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graphical or textual displays of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voice communica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JP6477700B2 (ja) | 中継装置、通信中継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音声通信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2519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