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60190B - 一种ip地址冲突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ip地址冲突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60190B
CN106060190B CN201610595876.4A CN201610595876A CN106060190B CN 106060190 B CN106060190 B CN 106060190B CN 201610595876 A CN201610595876 A CN 201610595876A CN 106060190 B CN106060190 B CN 1060601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stack
network
conflict
network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958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60190A (zh
Inventor
郝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9587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601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60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01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601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601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46Resolving address allocation conflicts; Testing of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18Detail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22Layer-2 addresses, e.g.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addr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P地址冲突的处理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堆叠成员对所在的堆叠进行检测;当检测到所述堆叠分裂时,所述堆叠成员判断自身所在的子堆叠中是否存在所述堆叠的主设备;如果否,且所述堆叠成员被选举为子堆叠的主设备时,所述堆叠成员根据自身的MAC地址生成所述子堆叠的网管口IP地址。在堆叠分裂时,通过堆叠成员的MAC地址生成子堆叠的网管口IP地址,由于各个堆叠成员的MAC地址是唯一标识,可以避免分裂形成的子堆叠之间的网管口IP地址冲突。应用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堆叠分裂后出现网管口IP地址冲突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IP地址冲突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IP地址冲突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堆叠技术是在以太网设备上扩展端口使用较多的一类技术,通过该种技术可以实现对多台设备的统一管理。例如IRF(Intelligent Resilient Framework,智能弹性架构)堆叠技术,该种堆叠技术可以将多台设备通过IRF链路组合起来共同工作,以将该多台设备虚拟化为一台“联合设备”,其中,该“联合设备”常被称为IRF堆叠,通过该IRF堆叠实现对多台设备的统一管理。并且,对于每一IRF堆叠而言,均将其主用设备的网管口IP(InternetProtocol,网络协议)地址作为所在IRF堆叠的网管口IP地址,其中,每一IRF堆叠的网管口IP地址可通过人工配置或自动配置的方式获得。
其中,组成该IRF堆叠的多台设备叫做该IRF堆叠的堆叠成员,堆叠成员中包括主设备和从设备,主设备由堆叠配置优先级选举产生,负责管理整个堆叠;堆叠成员中除了主设备,其他堆叠成员都为从设备。
当堆叠分裂时,此时会造成分裂得到的各个堆叠的网管口IP地址冲突。以该IRF堆叠有两个堆叠成员分裂为例,当有一个堆叠成员退出该IRF堆叠时,形成两个独立IRF堆叠,分裂后得到的两个独立IRF堆叠的网管口拥有相同的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协议)地址,造成此时该IRF堆叠分裂后得到的两个独立IRF堆叠的IP地址冲突。
因此,如何解决堆叠分裂后出现网管口IP地址冲突的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P地址冲突的处理方法及装置,以避免堆叠分裂后出现网管口IP地址冲突。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P地址冲突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堆叠成员对所在的堆叠进行检测;
当检测到所述堆叠分裂时,所述堆叠成员判断自身所在的子堆叠中是否存在所述堆叠的主设备;
如果否,且所述堆叠成员被选举为子堆叠的主设备时,所述堆叠成员根据自身的MAC地址生成所述子堆叠的网管口IP地址。
可选的,当所述网管口IP地址为IPv4地址时,所述网管口IP地址由预设的IP前缀、厂商标识和MAC地址的后24位构成。
可选的,当所述网管口IP地址为IPv6地址时,所述网管口IP地址由预设的IP前缀和MAC地址构成。
可选的,在所述堆叠成员根据自身的MAC地址确定所述子堆叠的网管口IP地址之后,还包括:
所述堆叠成员根据所述网管口IP地址进行冲突检测;
当存在冲突时,所述堆叠成员对所述网管口IP地址的值进行递增或递减,并再次进行冲突检测,直至所述网管口IP地址不存在冲突。
可选的,在所述直至所述网管口IP地址不存在冲突之后,还包括:
所述堆叠成员向所述子堆叠所在网络中的其他堆叠通告所述网管口IP地址。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P地址冲突的处理装置,应用于堆叠成员;所述装置可以包括:
堆叠检测单元,用于对所在的堆叠进行检测;
判断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堆叠分裂时,判断自身所在的子堆叠中是否存在所述堆叠的主设备;
生成单元,用于如果否,且被选举为子堆叠的主设备时,根据自身的MAC地址生成所述子堆叠的网管口IP地址。
可选的,当所述网管口IP地址为IPv4地址时,所述网管口IP地址由预设的IP前缀、厂商标识和MAC地址的后24位构成。
可选的,当所述网管口IP地址为IPv6地址时,所述网管口IP地址由预设的IP前缀和MAC地址构成。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冲突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网管口IP地址进行冲突检测;
修正单元,用于当存在冲突时,对所述网管口IP地址的值进行递增或递减,并再次进行冲突检测,直至所述网管口IP地址不存在冲突。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通知单元,用于向所述子堆叠所在网络中的其他堆叠通告所述网管口IP地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IP地址冲突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在堆叠分裂时,通过堆叠成员的MAC地址生成子堆叠的网管口IP地址,由于各个堆叠成员的MAC地址是唯一标识,可以避免分裂形成的子堆叠之间的网管口IP地址冲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P地址冲突的处理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P地址冲突的处理装置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堆叠及其分裂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P地址冲突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下面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P地址冲突的处理方法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该堆叠中的堆叠成员可以是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设备和虚拟机等,且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IP地址冲突的处理方法的功能软件可以为:设置于网络系统内堆叠成员中的专门的软件,也可以为设置于该堆叠成员中的现有软件中的功能插件。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IP地址冲突的处理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01:堆叠成员对所在的堆叠进行检测。
在组网中,堆叠通过网管口连接一个交换设备,通过该交换设备对堆叠进行管理。一个堆叠由多个堆叠成员组成,堆叠成员会基于不同协议进行分裂检测,称为多Active检测MAD,该检测用于检测组网中的包含有多个堆叠。例如,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 MAD,双向转发检测BFD MAD,地址解析协议ARPMAD以及邻居发现ND MAD等。上述的检测方式为现有检测方式,不再赘述。
S102:当检测到所述堆叠分裂时,所述堆叠成员判断自身所在的子堆叠中是否存在所述堆叠的主设备。
S103:如果否,且所述堆叠成员被选举为子堆叠的主设备时,所述堆叠成员根据自身的MAC地址生成所述子堆叠的网管口IP地址。
堆叠成员基于上述检测方式确定堆叠分裂时,一般会形成至少两个堆叠。例如,分裂前的堆叠称为原堆叠,分裂后形成的堆叠称为子堆叠。由于形成的至少两个子堆叠会沿用原堆叠的各项堆叠设置,其中,网管口的IP地址也同样会沿用,所以分裂后的子堆叠会出现冲突,导致堆叠故障。
对一个堆叠成员来说,可能处于分裂后的多个子堆叠中的一个。后续堆叠成员的处理流程会根据分裂后形成的子堆叠的情况而不同。
在堆叠成员检测到堆叠分裂后,堆叠成员判断自身所处的子堆叠内是否存在原堆叠中的主设备。如果一个堆叠成员所处的子堆叠中不存在原堆叠的主设备,那么则需要在该子堆叠中重新选举出一个堆叠成员作为主设备。当该堆叠成员被选举为主设备时,为了防止与另一个子堆叠的网管口IP地址冲突,则需要重新生成一个网管口IP地址。此时,可以通过被选为主设备的堆叠成员的MAC地址确定该网管口IP地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IP地址冲突的处理方法,在堆叠分裂时,通过作为主设备的堆叠成员的MAC地址生成子堆叠的网管口IP地址,由于各个堆叠成员的MAC地址是唯一标识信息,可以避免分裂形成的子堆叠之间的网管口IP地址冲突。
如果一个堆叠成员所处的子堆叠中存在原堆叠的主设备,那么这个子堆叠的网管口IP地址,可以沿用原堆叠的网管口IP地址,即主设备的网管口IP地址。而,对于这个子堆叠中的其他堆叠成员则不进行其他的处理。如果一个堆叠成员所处的子堆叠中不存在原堆叠的主设备,并且该堆叠成员也未被选举为主设备,那么也不用进行后续处理,直接等待被选举出的堆叠成员进行处理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堆叠的桥MAC地址一般会是其主设备的堆叠成员出厂MAC地址。当一个堆叠分裂时,可以选择桥MAC地址不保留的方式,也就说,各堆叠会根据分裂后的堆叠成员重新选择一个MAC地址作为其桥MAC,即分裂后子堆叠的主设备的出厂MAC地址。
可以理解的是,在检测堆叠是否发生堆叠分裂前,可以预先构建一个预设表,该预设表中记录有该堆叠中各个堆叠成员的IP地址。其中,该各个IP地址基于其所对应的堆叠成员的MAC地址中的唯一标识信息构建,并且由于各个堆叠成员的MAC地址中的唯一标识信息不同,因此该各个IP地址互不相同。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所涉及的MAC地址除了特别指出为桥MAC外,均指设备的出厂MAC地址。
当检测到堆叠发生堆叠分裂后,且在子堆叠中检测不到堆叠的主设备时,则从该子堆叠中选举出一个堆叠成员作为子堆叠的主设备,并从预设表中提取该主设备所对应的IP地址作为该子堆叠的网管口IP地址。这样一来,变可以加快对堆叠分裂后IP地址冲突的处理速度。
也可以在检测到堆叠发生堆叠分裂,且子堆叠中不存在堆叠的主设备时,直接获取该子堆叠选举出的堆叠成员的MAC地址,再基于作为主设备的堆叠成员的MAC地址中的唯一标识信息构建该子堆叠的网管口IP地址。
由于组网中的IP地址可能采用IPv4的形式或者IPv6的形式。可选的,当所述网管口IP地址为IPv4地址时,所述网管口IP地址由预设的IP前缀、厂商标识和MAC地址的后24位构成。
IPv4地址由32位构成,其中,1~4位为预设的IP前缀,该IP前缀用于标识网段,5~8位预设的厂商标识,用于标识设备的厂商,9~24位为分配的地址标识。在本实施例中,9~24位由堆叠成员的MAC地址的后24位形成。由于该MAC地址的后24位对于一个设备来说是一个厂商产品的唯一标识,加之5~8位的厂商标识便可以唯一地标识一个设备。因此,基于这样的方式形成的IP地址在组网中不会出现冲突。在进行分裂检测时,需要基于LACP协议,BFD协议,ARP协议进行检测,无法适用ND协议。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能够区分所有厂商,厂商数量总和应不超过16种
可选的,当所述网管口IP地址为IPv6地址时,所述网管口IP地址由预设的IP前缀和MAC地址构成。
IPv6地址由128位构成,其中,1~64位为预设的IP前缀,65~80位为预设的字段,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为16位0,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字段。81~128位由堆叠成员的MAC地址。由于MAC地址中本身携带有厂商标识,所以也可以实现在组网中唯一地标识一个设备。因此,基于这样的方式形成的IP地址在组网中也不会出现冲突。需要基于LACP协议,BFD协议,进行检测ND协议,无法适用ARP协议。
另外,为了进一步避免可能存在的冲突对于组网中堆叠的影响,可选的,在所述堆叠成员根据自身的MAC地址确定所述子堆叠的网管口IP地址之后,还包括:
所述堆叠成员根据所述网管口IP地址进行冲突检测;
当存在冲突时,所述堆叠成员对所述网管口IP地址的值进行递增或递减,并再次进行冲突检测,直至所述网管口IP地址不存在冲突。
在堆叠分裂形成多个子堆叠后,如果堆叠成员检测后发现仍存在冲突的情况,那么则可以基于已经生成的网管口IP地址进行渐变,并持续进行冲突检测,直到组网中的所有堆叠不存在冲突的情况。例如,可以对网管口IP地址进行递增(IP地址加1)或递减(IP地址减1)。这样一来,在基于MAC地址生成网管口IP地址后,如果仍然存在冲突,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处理解决冲突的问题。
为了使组网中的堆叠获取到分裂后形成的子堆叠的网管口IP地址,可选的,在所述直至所述网管口IP地址不存在冲突之后,还包括:
所述堆叠成员向所述子堆叠所在网络中的其他堆叠通告所述网管口IP地址。
在网管口IP地址不存在冲突后,子堆叠中作为主设备的堆叠成员可以通过网管口IP地址向外通告到所在网络中的其他堆叠,从而使其他堆叠能够获取该子堆叠的信息。
下面结合图3,以网管口IP地址为IPv4地址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IP地址冲突的处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3的上图所示,堆叠包括堆叠成员A、堆叠成员B、堆叠成员C和堆叠成员D,且堆叠成员A为该堆叠的主设备,多个堆叠成员均可检测到该堆叠发生分裂,且该堆叠成员能够检测到堆叠分裂得到如图3的下图所示的子堆叠A和子堆叠B。
此时,在子堆叠A由于存在作为堆叠主设备的堆叠成员A继续使用该堆叠的网管口IP地址;在子堆叠B中堆叠成员B被选举为主设备,由于存在网管口根据当前子堆叠B所在网络的4位IP前缀0011,B的厂商标识0010,堆叠成员B的MAC地址后24位000000000000000000000001构建32位子堆叠B的网管口IP地址,得到网管口IP地址为0011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转换为十进制的新网管口IP为49.0.0.1。
需要强调的是,新网管口IP的构建形式并不局限于4位IP前缀加4位厂商标识,以及加主设备MAC地址后24位的形式,也可以采用8位IP前缀加新主用设备MAC地址后24位的形式,当然并不局限于此。
但是,该8位IP前缀加新主用设备MAC地址后24位构建网管口IP地址的形式,不能作为该子堆叠B的主设备的唯一标识信息,因为在不同厂商之间,可能会出现设备MAC地址后24位相同的情况,但是此时可以通过下列措施防止网管口IP出现冲突:
步骤一:子堆叠B按照8位IP前缀加主设备MAC地址后24位构建网管口IP后,发送ARP(Address Resolo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检测是否存在冲突的新网管口IP;
步骤二:当检测到存在冲突的网管口IP地址时,将该网管口IP的第24位加1,再发送ARP检测是否存在冲突的新网管口IP;
步骤三:当检测到存在冲突的网管口IP地址时,重复执行步骤二,直到不存在冲突的网管口IP地址,在不存在冲突的网管口IP地址时,使用该不存在冲突的网管口IP地址作为子堆叠B的网管口IP地址。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构建网管口IP地址的方法也适用于构建子堆叠A的网管口IP地址,在此不做赘述。这样一来,得到的子堆叠A的网管口IP地址与子堆叠B的网管口IP地址不冲突。
下面结合图3,以网管口IP地址为IPv6地址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IP地址冲突的处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如图3的上图所示,堆叠包括堆叠成员A、堆叠成员B、堆叠成员C和堆叠成员D,且堆叠成员A为该堆叠的主设备,多个堆叠成员均可检测到该堆叠发生分裂,且该堆叠成员能够检测到堆叠分裂得到如图3的下图所示的子堆叠A和子堆叠B。
此时,子堆叠A由于存在作为堆叠主设备的堆叠成员A继续使用该堆叠的网管口IP地址;在子堆叠B中堆叠成员B被选举为主设备,由于存在网管口根据当前子堆叠B所在网络的IP前缀为2001,16位0和堆叠成员B的MAC地址0-0-0-0-0-2构建新网管口IP地址为2001::2,得到的子堆叠A的网管口IP地址与子堆叠B的网管口IP地址不冲突。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构建网管口IP地址的方法也适用于构建子堆叠A的网管口IP,在此不做赘述。
相应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IP地址冲突的处理装置,应用于堆叠成员,如图2所示,所述装置包括:堆叠检测单元201、判断单元202和生成单元203;
堆叠检测单元201,用于对所在的堆叠进行检测;
判断单元202,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堆叠分裂时,判断自身所在的子堆叠中是否存在所述堆叠的主设备;
生成单元203,用于如果否,且被选举为子堆叠的主设备时,根据自身的MAC地址生成所述子堆叠的网管口IP地址。
可选的,当所述网管口IP地址为IPv4地址时,所述网管口IP地址由预设的IP前缀、厂商标识和MAC地址的后24位构成。
可选的,当所述网管口IP地址为IPv6地址时,所述网管口IP地址由预设的IP前缀和MAC地址构成。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冲突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网管口IP地址进行冲突检测;
修正单元,用于当存在冲突时,对所述网管口IP地址的值进行递增或递减,并再次进行冲突检测,直至所述网管口IP地址不存在冲突。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通知单元,用于向所述子堆叠所在网络中的其他堆叠通告所述网管口IP地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IP地址冲突的处理装置,在堆叠分裂时,通过堆叠成员的MAC地址生成子堆叠的网管口IP地址,由于各个堆叠成员的MAC地址是唯一标识,可以避免分裂形成的子堆叠之间的网管口IP地址冲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IP地址冲突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堆叠成员对所在的堆叠进行检测;
当检测到所述堆叠分裂时,所述堆叠成员判断自身所在的子堆叠中是否存在所述堆叠的主设备;
如果否,且所述堆叠成员被选举为子堆叠的主设备时,所述堆叠成员根据自身的MAC地址生成所述子堆叠的网管口IP地址;
在所述堆叠成员根据自身的MAC地址确定所述子堆叠的网管口IP地址之后,还包括:
所述堆叠成员根据所述网管口IP地址进行冲突检测;
当存在冲突时,所述堆叠成员对所述网管口IP地址的值进行递增或递减,并再次进行冲突检测,直至所述网管口IP地址不存在冲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网管口IP地址为IPv4地址时,所述网管口IP地址由预设的IP前缀、厂商标识和MAC地址的后24位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网管口IP地址为IPv6地址时,所述网管口IP地址由预设的IP前缀和MAC地址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直至所述网管口IP地址不存在冲突之后,还包括:
所述堆叠成员向所述子堆叠所在网络中的其他堆叠通告所述网管口IP地址。
5.一种IP地址冲突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堆叠成员,所述装置包括:
堆叠检测单元,用于对所在的堆叠进行检测;
判断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堆叠分裂时,判断自身所在的子堆叠中是否存在所述堆叠的主设备;
生成单元,用于如果否,且被选举为子堆叠的主设备时,根据自身的MAC地址生成所述子堆叠的网管口IP地址;
所述装置还包括:
冲突检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网管口IP地址进行冲突检测;
修正单元,用于当存在冲突时,对所述网管口IP地址的值进行递增或递减,并再次进行冲突检测,直至所述网管口IP地址不存在冲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网管口IP地址为IPv4地址时,所述网管口IP地址由预设的IP前缀、厂商标识和MAC地址的后24位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网管口IP地址为IPv6地址时,所述网管口IP地址由预设的IP前缀和MAC地址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知单元,用于向所述子堆叠所在网络中的其他堆叠通告所述网管口IP地址。
CN201610595876.4A 2016-07-25 2016-07-25 一种ip地址冲突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60601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95876.4A CN106060190B (zh) 2016-07-25 2016-07-25 一种ip地址冲突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95876.4A CN106060190B (zh) 2016-07-25 2016-07-25 一种ip地址冲突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0190A CN106060190A (zh) 2016-10-26
CN106060190B true CN106060190B (zh) 2021-04-30

Family

ID=57417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95876.4A Active CN106060190B (zh) 2016-07-25 2016-07-25 一种ip地址冲突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601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50060B (zh) * 2016-10-28 2020-09-1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管理接口地址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8880843A (zh) * 2017-05-11 2018-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堆叠分裂后的处理方法及计算机设备
CN109067934B (zh) * 2018-08-10 2022-03-22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地址冲突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802863B (zh) * 2019-03-26 2021-09-2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协议震荡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787960B (zh) * 2020-11-30 2022-11-04 北京东土军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堆叠分裂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24803B (zh) * 2021-11-23 2023-10-20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0156A (zh) * 2009-06-03 2009-12-09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移动自组织网络地址自动分配方法
CN102088438A (zh) * 2009-12-03 2011-06-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IPSec Client地址冲突的方法及IPSec Client
CN102469170A (zh) * 2010-11-03 2012-05-23 英业达集团(天津)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Dos系统下静态ip地址的生成方法
CN104660449A (zh) * 2015-02-13 2015-05-2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防止堆叠分裂多主设备Master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0182B (zh) * 2009-06-26 2011-09-0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堆叠中多主用设备冲突检测方法及堆叠成员设备
CN102231682B (zh) * 2011-07-25 2014-12-2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堆叠冲突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3401754B (zh) * 2013-07-30 2017-03-0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堆叠链路建立方法、设备及系统
US9565115B2 (en) * 2013-08-20 2017-02-07 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 Virtual machine traffic engineering
CN105245637B (zh) * 2015-10-27 2019-06-25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冲突处理方法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0156A (zh) * 2009-06-03 2009-12-09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移动自组织网络地址自动分配方法
CN102088438A (zh) * 2009-12-03 2011-06-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IPSec Client地址冲突的方法及IPSec Client
CN102469170A (zh) * 2010-11-03 2012-05-23 英业达集团(天津)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Dos系统下静态ip地址的生成方法
CN104660449A (zh) * 2015-02-13 2015-05-2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防止堆叠分裂多主设备Master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60190A (zh) 2016-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60190B (zh) 一种ip地址冲突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1170483B (zh) 一种路由交换设备堆叠的方法
CN102035676B (zh) 基于arp协议交互的链路故障检测与恢复的方法和设备
EP3207690B1 (en) Duplicate address detection based on distributed bloom filter
US8432833B2 (en) Auto MEP ID assignment within CFM maintenance association
JP6193473B2 (ja) コンピュータ実施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製品及びコンピュータ
CN109729019B (zh) 一种evpn组网中专线业务的限速方法及装置
GB2513188A (en) Identification of the paths taken through a network of interconnected devices
CN106789635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US20150341253A1 (en) Connecting a booting switch to a network
US20190190811A1 (en) Automatic sharing of routing information between neighboring routers using a link-local address
US11245615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link state, and device
US10404544B2 (en) Network topology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entralized network status information storage device
US7782797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elf partitioning a data network to prevent address conflicts
US8331266B2 (en) LAN topology detection and assignment of addresses
US9473384B2 (en) Validating reachability of nodes of a network of an industrial automation and control system
CN103200107B (zh) 一种报文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7547676B (zh) 一种地址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8040940A1 (zh) 一种二层网络及二层网络的环回检测方法
CN107579988A (zh) 配置安全策略的方法和装置
US2015003650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ateway Selection In Multilevel SPB Network
EP4216505A1 (en) Path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06789757B (zh) 一种访问控制方法及装置
JP6519461B2 (ja) 通信システム
CN107707429A (zh) 一种发现ip路由中断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Applicant after: Xinhua thr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3 H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No. six and road, No. 310

Applicant before: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